动画片的创作原理
1动画原理

The theorem of animation
动画艺术设计教程/动画设计原理
故事片一般是连续拍摄的,动画片则是逐格拍摄 的。动画片拍摄时,先排好一幅幅画面,拍摄了一个 画格之后,让摄影机停止转动,换上另一幅画面,再 拍一个画格,通常每秒动画需要安排24个画面,放映 时,胶片在放映机中的运转速度也是每秒种24格 24 (帧),这样,动画片就动起来的。这就是通常称为 “一拍一”的动画拍摄方式。 为了节省经费,很多动画是“一拍二”的方式制 作的,这就是每张动画在银幕上停留了两格,每秒种 实际上只次序出现12个画面,“一拍二”的动画中摇 镜头也必须用“一拍三”的方式制作,否则会发生闪 动。
水墨动画\黏土动画\真人动画\数码动画
The theorem of animation
动画软件
动画艺术设计教程/动画设计原理
二维动画软件:AXA2D\Animo\Toon boom\Toon2\Moho 三维动画软件:3DMAX Studio\MAYA \Lightwave\Poser\CINEMA \Softimage/XSI 辅助图形软件:Photoshop\Painter\Kai’s Super Goo\Morpher 具有绘图功能的软件:Aura\RETAS\Flash\Director\painter 连接数码相机定格摄影的软件:Premiere\Stop Motion pro
动画艺术设计教程/动画设计原理
第一章、 第一章、动画概述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 “动”是指画面中各种形象的变化和运动,“画”是指构成动画的 每一张画面。动画片就是将这一张张静止的画面转换成连续活动的影片。 动画艺术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 亦即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动态影像。 动画是时间的艺术,每幅画面,每一格(帧)本身都不具有任 何意义,只有各个时间长度不等的镜头有目地的排列在一起,才构成 动画,产生实际意义。 动画原理 1. 逐格(帧)拍摄(记录) 2. 创造运动幻觉(利用人的偏好作用和生理上的视觉残留现象)
动画片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动画片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动画片是一种把静止的图片变成有生动感的影像,使观众感受到动画片中的动作。
动画片的原理是通过连续叠加的图片,每一帧的图片都略有不同,当图片连续播放时,就会产生一种动态的效果,使观众感觉到动画片中的动作。
动画片的制作方法通常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创作原稿、制作原画和渲染动画。
首先,创作原稿是指将动画片的剧情和画面布局设计出来,这也是动画片制作的重要环节,需要经过编剧、导演、美术设计等人员的协作,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动画片原稿。
其次是制作原画,也叫“绘画”。
绘画时需要根据创作原稿,逐帧绘制动画片的每一帧的图片,这里面特别需要考虑到背景的衔接,人物的变化,以及各种细节,这些都需要经过绘画师的精心绘制,绘制出每一帧的图片。
最后一步就是渲染动画,也叫“动画”。
这个步骤是把制作出来的每一帧的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速度连续播放,从而产生动态的效果。
这里面需要考虑到技术人员的视觉技巧,以及软件工具的配合,才能将绘制出来的每一帧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
以上就是动画片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这个过程从创作原稿,到制作原画,再到渲染动画,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这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动画片的最终效果是值得的。
动画的制作原理

动画的制作原理
动画的制作原理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规划、制作和渲染。
规划阶段是整个动画制作过程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故事情节、角色设计、动画风格和时间轴。
首先,故事情节应该有逻辑性和吸引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然后,在确定故事情节后,需要设计主要角色,包括外观、性格和动作表达。
根据角色设计,制定整个动画的视觉风格和表现手法。
最后,将故事情节和角色设计制作成时间轴,确定动画片的整体节奏和节奏。
制作阶段主要包括分镜脚本、动画制作和声音设计。
首先,将时间轴转化为分镜脚本,细化每个镜头的内容和过渡方式。
然后,根据分镜脚本进行动画制作,包括绘制背景、角色设计、动作绘制和场景渲染。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动画软件来完成绘制和动作的制作。
最后,进行声音设计,包括对话、背景音乐和音效的配音和混音。
渲染阶段是将动画素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成为最终的动画作品。
首先,将制作好的素材导入到渲染软件中,并进行场景布置和相机设置。
然后,通过光照、材质和纹理的调整,使得动画作品呈现出真实的效果。
最后,进行渲染输出,生成最终的动画文件。
总结来说,动画的制作原理包括规划、制作和渲染三个主要步骤。
规划阶段确定故事情节、角色设计和动画风格;制作阶段
包括分镜脚本、动画制作和声音设计;渲染阶段是对动画素材进行加工和处理,生成最终的动画作品。
影视卡通动画的制作原理与技术解析

影视卡通动画的制作原理与技术解析影视卡通动画一直是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影视卡通动画的可爱形象、有趣情节、及时反映社会现象,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娱乐,还能传达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然而,影视卡通动画的制作离不开一些高科技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影视卡通动画的制作原理与技术解析。
一、制作方式影视卡通动画的制作方式分为两种:手工制作和电脑制作。
手工制作是通过手工绘制画面,然后通过翻页快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呈现出动画的效果。
手工制作的动画在丰富表现手法和制作质量方面具有许多优点。
例如,在表现人、物形体和画面色彩上,手工动画更具有艺术感和策划性。
但是,手工动画的制作速度较慢,工作量较大,制作过程繁琐,且过程中容易出现绘画失误、过度及不足等问题。
电脑制作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动画的方式。
相对于手工制作,电脑制作的制作效率高,并且可以无限重复播放,便于制作人员调整和细节创作。
此外,电脑制作是数字形式的动画,制作完成后可以通过网络、光盘、DVD等多种方式向观众传递,便于转播和管理。
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不需用到画面材料和制版设备,也无需翻页,大大节约了制作成本和时间。
但是,电脑动画的表现方式较为单一,场景和人物的表现较为平面,难以表现出传统手工动画的画面艺术和细致感。
二、制作步骤影视卡通动画的制作步骤主要分为预备、拍摄、制作和加工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包括故事策划、角色设计和造型、场景设计等一系列策划性工作。
拍摄阶段,是通过摄像机把预备阶段中设计出来的角色和物件按顺序拍摄并录制下来,得到形象画面的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需要配合细节构思和呈现将不同节数的动画片段正常排列,制作完成后则需要进行剪辑处理,并且优化画面的美观度,以及对声音配乐进行混音处理。
制作阶段,则是将预备阶段和拍摄阶段中完成的素材通过计算机软件呈现出动画形象。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3D建模,电脑绘画,软件剪辑等一系列软件实现制作任务。
加工阶段是将制造好的电脑动画通过后期调声、音乐、色调、阴影等调整处理来提升画面效果,使之和整个剧情更加协调。
动画设计创作的理念是什么

动画设计创作的理念是什么
动画设计是一门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其理念是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
讲述故事,传达情感,并引发观众的共鸣。
动画设计的核心理念包括创新、表达和沟通。
首先,动画设计的理念是创新。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从传统手绘动画到现代的3D动画,动画设计师们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和风格,以展
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风格。
他们通过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的创新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其次,动画设计的理念是表达。
动画是艺术家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画,他们可以塑造各种角色,创造出各种场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画设计师们通过对故事情节、角色性格、动作表情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与观众进行情感共鸣。
最后,动画设计的理念是沟通。
动画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其最终目
的是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动画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的故事编排和形象设计,希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传递出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动画作品,与观众建立起一种心灵上的连接,引导观众思考人生、价值和情感等问题。
综上所述,动画设计的理念是创新、表达和沟通。
动画设计师们通过不断的创
新和表达,希望能够与观众进行情感共鸣和思想交流,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动画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考和表达。
动画原理及制作技术1

GIF文件的主要功能
• (1)普通动画转换成GIF格式的网页动画。 • (2)为动画画面添加文字动画或制作文字
动画、按钮动画等。 • (3)制作具有透明属性的图片和交错图。 • (4)通过设置能控制动画的播放速度和循
环次数。 • (5)能从GIF动画中提取单帧图像。
GIFCON软件的界面
制作一个GIF动画的步骤
• ,首、尾画面是变形动画的起始和结束画面,由 设计者自行选择,可以用Photoshop等软件加工和 处理,使变形动画效果更加理想,但是处理图像 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
• (1)首、尾画面尺寸应保持一致,并且不宜过大。
• (2)首、尾画面最好采用相同的图像文件格式。
• (3)最好使首、尾画面中的主体外形轮廓、色调 比较接近,这样制作而成的动画效果就比较自然。
• 基本原理:根据首、尾画面给定的位置、颜色参 数进行数学变换。
• 1.变形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
(1)选择两幅尺寸相同、色彩模式一致的图像,分别用于变形动 画中的首、尾画面。
(2)在首、尾画面上设置对称的变形参考点,勾画出各部分(主 要轮廓)的结构对应关系,即从起始画面上的一个点变到结束画 面上的另一个对应点的位置,这是变形运算所需要的参数。
首画面
尾画面
1.启动Morph软件
2.打开首、尾画面
3.设置变形的参考点
4.设置动画输出参数
5.生成和保存
设置变形的参考点
设置动画输出参数
6.3.3 GIF动画制作
● 用途——平面动画制作、网页动画前期制作、三维动画后期制作 ● 系统生成文件格式 GIF —— 图片文件 (256色,96dpi分辨率) CEL—— 剪贴板文件 (系统自用文件,图片、动画序列) FLC—— 标准动画文件
动画概述

知识点:
动画定义 动画片及其与电影的区别 动画的本质 动画的原理 动漫美学及其特征
一、动画定义
1.从拍摄对象看 法国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对动画的解释是:以画在 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图画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 的电影 2.从运动角度看 加拿大动画师诺曼· 麦克拉伦认为:动画是画出来 的运动 英国人约翰· 汉斯指出:运动是动画的本质 国际动画组织在1980年南斯拉夫会议中对动画所 下的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的人或者事物造 成动作的人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出的活动影像, 即是以人工的方式所创造出的动态影止图片数量也不同 35mm和70mm的电影胶片速度是24fps NTSC电视格式30fps Pal电视格式25fps 为了节省经费,很多是用“一拍二”(one twos)的方式 制作的,这意味着每张动画在银幕上停留两个画格,每秒 钟实际上只依次出现12个画面。
计算机动画与传统动画区别 传统动画是以Stop—motion的方式制作的,即用逐格制 作然后转贮在胶片、录像带、数字文件中形成的。
3.从传播途径看 美国动画师查尔斯· 所罗门定义:它们的影像是用 电影胶片或录影带以逐格记录的方式制作出来的;这 些影像的动作是幻觉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存在 的 4.从名称上看 日本最初称为“漫画映画”,之后称为“动画”, 统称包含线描填色、偶动画等技巧制作的影片。 动画的英文单词是animation,是指:以绘画或其他 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 段 Animation对应中文名称为美术片。《中国大百科 全书· 电影卷》对此的注释是:美术片是中国的
计算机动画采用了Go—motion的制作方式,在计算 机中定义关键帧的起点和终点后,给予相应的参数, 计算机会自动完成动画,作品还可能以实时方式输出
动画片制作原理

动画片制作原理一、动画片的定义和特点动画片是使用逐帧方式制作的图像序列,通过连续播放这些图像帧,可以形成一段连贯动态的影像。
动画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静止图像连续播放:动画片是由一系列静止的图像帧组成的,每秒播放的帧数决定了动画的流畅度。
2. 符号化表达:动画片以符号化的手法来表达事物的形态和运动,通过形象化的角色和故事情节来传达信息。
3. 虚构和创造性:动画片可以塑造虚构的世界,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构思来展现丰富多样的场景和人物。
二、动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故事创作和剧本编写故事创作是动画制作的第一步,要确定故事的主题、情节和角色设定等元素。
同时,编写剧本是为了确定剧情的发展和对话的内容,为后续制作工作提供指导。
2. 角色设计和背景画面设计角色设计是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设定,包括外貌、服装、表情等方面。
背景画面设计是为故事中的场景进行设定,包括道具、布景等元素。
3. 分镜脚本和画面构思分镜脚本是为了将故事分解成一个个场景,并定义每个场景中的镜头和角色的动作。
画面构思是为了确定每个镜头的画面表现形式,包括角色位置、相机角度等。
4. 动画制作动画制作是使用动画工具将分镜脚本中的画面和动作进行逐帧绘制和编辑,并通过连续播放形成动画效果。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绘制每一帧的细节和动作的连贯性。
5. 配乐和音效设计配乐和音效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动画片的氛围和节奏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音乐和声音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和情感。
6. 后期制作和渲染在动画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和渲染,包括色彩调整、特效添加等工作,以及将动画输出为常见的视频格式。
三、动画制作的技术原理1. 传统动画制作原理传统动画制作采用纸张或透明胶片进行绘制,通过不断更换静止图像的方法,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产生连贯运动的效果。
这种方法需要手工绘制每一帧画面,制作过程繁琐但可以绘制出精细的画面效果。
2. 数字动画制作原理数字动画制作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绘制和编辑动画,将传统动画制作的流程数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动画片的创作原理
1.内容上:实验动画片在内容上分为主题类、动作类、抒情类(音乐小品,散文小
品)、商业类和其他非叙事的抽象型类。 2.形式上:实验动画片在形式上分为手绘,电脑,立体(平面摆拍、立体摆拍、剪 纸、橡胶泥)混合形成。 3.风格上:实验动画片在风格上必须注意3个原则: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 调动画的特性;要有个性化的体现。 导演的风格、美术的风格、叙事的风格、音乐的风格等,所有的这些风格最终形成 整部作品的风格。 在众多的风格中,导演的风格是动画片最为重要的风格,但是诸多艺术门类中动画 片导演的个人风格更难为在作品中得到显示,因为动画的创作是集体创作,它受到多方 面的制约。
阐述动画的特征,如利用竹子、油画、水墨、沙子、铁丝或棉线条等物质制作动画,这 些具有独创精神的制作手段更多地出现在实验动画的创作中,作品往往具有超乎寻常的 艺术变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现代动画人随着动画工业化的需要,把动画技术与动漫游戏 创作结合得几乎接近完美,产生了三维立体扫描,光学动态捕捉和无纸动画技术,把这 些新技术手段运用在动画电影和游戏创作中,不仅大量地节省了制作成本、提高了制作 水准,而且还缩短了制作周期。
作品而独树一帜。画面构成包括美术风格、构图和动作。 5.美术风格的确立:动画片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要靠观众的感官刺激达到传递信息 的目的。它的每一幅画面所承担的视觉元素显得非常重要。 6.构图:动画片的构图原理包括绘画构图原理和运动构图原理。 7.动作:动作包括角色表演、调度(走位设计) 、镜头运动(场景角色变化、景深 变化、机位变化及运动等)。 8.声音的构成:观众欣赏动画片是通过视(眼镜看)、听(耳朵听)来完成欣赏的 过程的,声音和画面共同建立起观众和电影之间沟通的桥梁,观众对听觉的要求像对视 觉的要求一样,欣赏水准越来越高,视觉和听觉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统一体。 9.声音的组成:动画的声音是有人声、音乐、音响组成。
在动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动画技术与艺术关系
1.技术发展对动画传统观念的冲击与改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动画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特别是电脑制在动画片创作 中的大量运用,开创了动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从简单的模仿到利用电 脑模仿真人的动作和表情等,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且由电脑虚拟出的世界正 被广大观众所欣赏。电脑技术的运用正改变着动画片的拍摄方法。特别是视听方面 的改变使动画片原有的特点如:动作的夸张、变形、弹性、惯性、色彩、质感等方
动画片的创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般主题及内容,首先要明确的是主题和内容。 1.叙事结构:叙事结构一般在剧本阶段就对应确立。 2.戏剧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式商业动画片常见的结构。此种结构强调冲突律,冲突为最 基本的结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共同构架起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始是指要有情绪的 生发、唤醒。发展是指感情要有一个积累强化的过程。高潮是指释放、宣泄和渐渐缓和。
二、商业动画片创作原理
商业动画片作为一种商业艺术,更多的要考虑广大观众的 要求和喜好,并尽可能的使观众的认可度最大化。经过影视工 作者的长期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主流动画片创作要注意的几 项原则:
1.善恶法则。善恶法则决定了商业动画片里要有好人和坏人,需要一个对立面。
英雄法则,以一般人,尤其是儿童的能力,不可能总是“正义战胜邪恶,所以人民 企盼“英雄”。 快乐法则,追求快乐,躲避快乐,躲避悲伤。
结局是指在这个被称为结局的段落里需要就故事给出答案。
3.非戏剧式结构:非戏剧式结构带有较强的文学性,叙事重细节而不强调冲突及编排情 节。创作者往往从细节入手,或强调纪实性,或强调抒情性。非主流的实验艺术短片常用 这种结构
三、动画片的构成
4.画面的构成:画面构成是动画片最重要的存在形式,它使动画片不同于其他影视
四、剪辑与蒙太奇
2.剪辑的内容 (1)利用主体的运动变化进行剪辑称为动作剪辑 一般从姿态的变化寻找剪辑点、如姿态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及结束。中 部剪辑比较平稳,主体运动时还可以依靠主体运动的方向改变时或速度发生变化
的时候来寻找动,静接静,这样会显得自然流畅。反之,则显得跳跃而有冲击 力。 (3)将声音作为剪辑点 以语言、音乐、音效来作为剪辑点。 (4)情绪剪辑点 以人物心理为基础从人物情绪中找剪辑点。
商业动画片的成功模式,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 面:
1.形式上知觉快乐,即感觉上的愉悦。就是通过“视” 、
“听”两方面获得。 2.内容上替代满足,观众欣赏着影片中的情节,同时也在 寻找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答案,因而观众喜欢在动 画片中用自己的主观想象同剧中的对应人物对号入座。 3.情节上紧张刺激。 4.精神上得审美升华。
一、画片的观众心理需要 二、商业动画片创作原理 三、动画片的构成
四、剪辑与蒙太奇
五、实验动画片的创作原理
六、动画技术与艺术关系
一、画片的观众心理需要
观众在欣赏动画片时具有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表 现在多方面,如审美、视觉、听觉、情感的宣泄等。商业动画的 创作原理是通过对观众心理需求的研究而形成的。商业动画片创 作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掌握观众心理,使观众和作品产生共鸣。
2.幻想法则。爱幻想是人类的一大天赋,更是人类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强大动力。
3.时尚法则。时尚法则很大意义上讲就是赋予动画片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满足观 众不
三、动画片的构成 动画片是将文学艺术、影视艺术与绘画艺术综合在一起 而构成的艺术,因此存在剧本创作的文学思维,利用影视作 为载体的电影思维与动画片特有的美术思维。
六、动画技术与艺术关系
自动画诞生以来,动画创作者就利用视觉暂留现象通过手绘来模仿人的 动作和表情,这也成为动画片的特点之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作动
画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电脑科技与动画软件的紧密结合,在动画的制
作和创作中大量运用,使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进入本世纪以来,许多国际 动画公司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学动态捕捉系统和无纸动画技术,在整个制 作周期上不仅保证了高品质的画面效果,同时又节省了30%以上的时间,这
面都有惊人的效果。从题材上看电脑动画更是将以往动画片对幻想、时尚等题材的
偏好发挥到了极致,由电脑虚拟的假想世界时欣赏者释放人类幻想情节的最佳选择 。此外,电脑动画也是有局限的一面,脱离亲切感和视觉上显得不自然等等。
六、动画技术与艺术关系
2.技术的发展对动画创作方法的扩展
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创作观念。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创作者利用不同的创作手段来
四、剪辑与蒙太奇
1.剪辑的概念
这是动画片后期制作的关键工序。就是把制作好的零散的镜头组 接起来,使其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的影片。但这种组接并不是 单纯按自然时间顺序连接,而是按“蒙太奇”方式连接。所谓“蒙太
奇”,就是根据影片剧本的内容和导演的创作意图,把拍好的镜头进
行分析研究,经过选择按一定的方式组接成一部影片。
六、动画技术与艺术关系
3.技术的发展不能代替艺术
技术是展现艺术的手段,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在动画片创 作中将技术视为创作的目的或摒弃技术只谈艺术都是错误的,技术和艺术的 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任何一方的偏废最终都会导致创作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