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操作细则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操作细则一、样本接收1.观察运输箱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采集瓶有无渗漏。
2.查看客户信息是否与交接表一致。
3.样本采集瓶外表面喷酒精擦拭消毒,并粘贴样本编码,填写样本接收记录,传入洁净区准备制备。
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与接种1)准备耗材试剂:10cm培养皿、15ml离心管、50ml离心管、离心管架、10ml 移液管、T75培养瓶、离心管架、无尘布、50ml注射器针头、封口膜、灭菌止血钳、灭菌镊子、灭菌剪刀、废液缸、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常温复温)、生理盐水、75%酒精(已过滤)。
2)仪器设备准备及预热:电动移液枪、生物安全柜、离心机3)将75%酒精喷到台面,用无尘布擦拭台面,包括侧面及玻璃。
4)将生物安全柜开紫外30min通风10min,样本喷酒精擦拭,放入生物安全柜中,电动移液枪、移液管、离心管、离心管架喷酒精擦拭放入生物安全柜中,无菌棉球放入到广口瓶中加75%酒精放入生物安全柜中。
50ml、15ml离心管放到离心管架上,10cm皿5-7个。
将装有灭菌器械的灭菌盒喷酒精擦拭放入生物安全柜中。
5)取5个10cm皿依次摆开,1,2,4,5号皿依次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3号皿加入适量的已过滤的75%酒精。
拿出灭菌盒中已灭菌的止血钳,将脐带从保存瓶中取出放到第一个皿里,并取适量样本保存液留样送检支原体。
使用两个止血钳将脐带在第一个皿里清洗尽量去除脐带外表面的血污以及动静脉的血液和血凝块,将脐带转移至2号皿中,同样的方法再次清洗一次并测量其长度。
6)将清洗干净的脐带转移到装有已过滤75%酒精的3号皿中浸泡1min左右(不要超过两分钟),计时结束后,将脐带转移至4号皿中,同样的洗涤方法去除酒精。
清洗结束后将脐带剪成1-2cm短节,放入5号皿中,再次洗涤尽量去除血管内的血污。
再次拿两个10cm皿,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去一皿的盖子加少许盐水湿润底部及可。
7)将1-2cm的脐带小段转移到新的皿里,用带齿口的镊子取一段脐带,将脐带展开,再按血管走势剔除脐带的两条动脉,一条静脉。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方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方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脂肪组织中的多潜能干细胞。
由于其易于获取、丰富来源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等优势,AD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
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机械消化法、酶消化法以及分离培养法。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
1. 机械消化法机械消化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的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首先,将脂肪组织从捐赠者身体中获取,并去除血管和结缔组织。
然后,使用机械切割或研磨的方法将脂肪组织分解成小块。
接下来,使用胶原酶等酶类物质对脂肪组织进行消化。
最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来。
2. 酶消化法酶消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首先,将脂肪组织从捐赠者身体中获取,并去除血管和结缔组织。
然后,使用胰蛋白酶等酶类物质对脂肪组织进行消化。
消化过程中,酶能溶解脂肪细胞膜,并释放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最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来。
3. 分离培养法分离培养法是一种较为复杂但效果较好的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首先,将脂肪组织从捐赠者身体中获取,并去除血管和结缔组织。
然后,将脂肪组织切成小块,并加入胶原酶等酶类物质进行消化。
消化后,将细胞悬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含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沉淀。
接下来,将细胞沉淀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其他细胞和残留酶类物质。
最后,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促进其增殖和分化。
以上提取方法各有优劣。
机械消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且存在细胞破损的风险;酶消化法提取效率较高,但对酶的质量和浓度要求较高,且酶消化过程可能影响细胞活力;分离培养法提取效率较高,且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提取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非常重要。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操作规范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操作规范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准备4~5个培养皿,打开放在超净台中,将消毒过的平剪×1,弯剪×2,有齿镊子×4,放入超净台,紫外照射30 min,通风10 XXX;2.在1#、3#和4#号培养皿倒入25 ml生理盐水,在2#培养皿倒入25 ml酒精;3.将盛放脐带的器皿用酒精消毒外表面后放入超净台,用弯嘴钳取出脐带放入1#培养皿,清洗残留血渍,用第2把弯嘴钳配合挤出脐带血管内的积血。
4.将脐带转移至2#培养皿,完全浸泡,计时1 XXX;5.将脐带转移至3#培养皿,用平剪剪成3 cm左右的小段,清洗脐带内的积血(如果积血较多,可再次转入另一加盐水的培养皿);6.用有齿镊子分离2根动脉和1根静脉,剥离华尔通氏胶,放入4#培养皿。
7.将剥离的胶体转移至50 ml离心管中,2000 rpm离心5 min。
8.弃上清液,将胶体倒入干净的培养皿中,用小剪刀将其剪成糊状并转移至50 ml离心管中;9.以0.5 ml/瓶的量将胶体构造块接种至T75培养瓶,每瓶插手4 ml脐带有血清培养液(DMEM/F12 + 10% FBS + 1% L-Glutamine + 1% MEM NEAA + 10 ng/mlbFGF),水平摇晃培养瓶使组织块分布均匀;10.第2天观察是否有污染,每3天换一次液,并观察细胞爬出情况(过程中须注意平稳地拿放培养瓶,避免组织块发生移动);11.培养14天左右,倒去上清培养液,加心理盐水(3 ml/瓶)洗濯,用0.25%胰酶(2 ml/瓶)消化下爬出细胞及构造块,并用上清培养液(1 ml/瓶)终止消化;12.收集细胞及组织块悬液,2000 rpm离心5 min;13.弃上清液,插手适当心理盐水混匀,用70 μm滤网过滤去除构造块,即得到P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614.细胞计数,按10/瓶接种,每瓶插手10 ml脐带无血清培养液UltraCULTURE + 2% XXX 1% Glutamine + 1% MEM NAA),每3天换一次液。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为规范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分离培养的标准操作,特制订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产工艺流程。
3职责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质量控制人员负责监督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和相关记录。
4工作程序4.1 材料健康胎盘羊膜组织4.2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CO2培养箱、电动移液枪、手动移液枪、离心机、37℃恒温气浴摇床、Countstar计数仪、计时器。
4.3试剂耗材4.3.1试剂完全培养基(高糖DMEM培养基+10% FBS+1%NEAA)、1ug/mL EGF、PBS缓冲液、0.5%I 型胶原酶、胰蛋白酶(0.25%胰酶+0.02%EDTA)、75%酒精、95%酒精、0.4%台盼蓝。
4.3.2耗材50mL离心管及离心管架、15mL离心管及离心管架、一次性移液管(2mL、10 mL、25 mL)、巴氏吸管、EP管及EP管架、10cm培养皿、移液枪头(10uL、200uL、1000uL)、镊罐、酒棉罐、酒精灯、酒精喷壶、打火机、无菌纱布无菌、250mL一次性储液瓶。
4.3.3器具4.3.3.1羊膜制作包1(1个肾形盘,2把18cm平镊、2把16cm止血钳、2把16cm组织镊、2 把12.5cm眼科剪、2把16cm弯剪、2把16cm直剪)。
4.3.3.2羊膜制作包2(2把18cm平镊、2把16cm直剪、2把16cm组织镊)4.3.3.3无菌100ml烧杯、、无菌15cm玻璃培养皿、无菌粗漏、无菌100目筛网、无菌废液杯、无菌不锈钢方盘。
4.4操作步骤4.4.1入洁净区之前用抑菌洗手液洗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双手,按照规定穿洁净服、戴口罩、戴帽子和手套。
4.4.2开恒温气浴摇床预热,打开超净台紫外灯消毒30min。
同时将实验所需培养基、0. 5%I 型胶原酶、胰蛋白酶、PBS缓冲液放置室温。
4.4.3 关紫外灯,打开通风10min,用无菌纱布单向擦拭消毒超净台,点燃酒精灯。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提取方法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提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提取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提取方法。
一、实验材料1.骨髓样本:取自健康志愿者或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
2.PBS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细胞洗涤和分离。
3.胎牛血清:用于细胞培养。
4.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用于细胞培养液中,防止细菌感染。
5.细胞分离液:如Ficoll分离液、Percoll分离液等。
6.细胞培养瓶、离心管、移液器等实验室常用器材。
二、分离方法1.骨髓样本采集:在无菌条件下,从志愿者或实验动物体内抽取骨髓,置于含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
2.骨髓细胞分离:将骨髓样本用PBS缓冲液稀释,然后缓慢加入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离心后,收集界面层的细胞,即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层。
3.细胞洗涤: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去除残留的分离液和红细胞。
4.细胞计数:用细胞计数板对洗涤后的细胞进行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合适的值。
5.细胞接种:将细胞接种于含有胎牛血清和抗生素的细胞培养液中,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三、提取方法1.原代培养:将分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时,进行传代。
2.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然后按照1:2或1:3的比例进行传代。
传代后的细胞继续培养至所需细胞量。
3.细胞冻存:将提取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冻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4.细胞复苏:将冻存的细胞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然后用细胞培养液重悬,继续培养。
四、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细胞污染。
2.骨髓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应在抗凝条件下进行,以保持细胞活性。
3.选择合适的细胞分离液和离心条件,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度。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与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分离与鉴定材料试剂(一)主要设备和产地1.手术器械上海手术器械厂2.台式水平离心机Eppendorf,5810R德国3.Nanopure超纯水仪日本SANYO公司4.AA一200型电子天平美国Denver Instrumol/Lent公司5.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6.90一2型磁力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7.电动匀速垂直转轮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8.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9.烧杯、容量瓶上海实生公司10.全自动酶标光度仪美国Bio-Rad公司11.6cm/10cm细胞培养皿美国Conring12.2mL冻存管、细胞冷冻储存器美国Conring13.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产品14.YJ-875超净工作台苏州工业园区三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15.C02培养箱3111型美国Thermo Forma公司16.CK40-F200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17.10ml注射器美国BD公司(二)试剂和材料1.谷氨酰胺(L-Glutamine)美国Hyclone公司2.75%消毒酒精上海生工3.肝素美国sigma公司4.胰蛋白酶美国Amresco公司5.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6.α-MEM培养液美国Hyclone公司7.5-6周龄SD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8.Percoll细胞分离液美国GE公司9.DMSO(细胞培养级)美国Sigma公司Rat BMSC的分离与培养分离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75%酒精中浸泡5分钟,超级工作台内依次取下大鼠两条胫骨及两条股骨。
用手术器械将长骨上附着的肌肉组织尽量去除干净,整个过程保持无菌。
用剪刀剪去长骨两端,10ml注射器吸取加入肝素的完全培养液(10%FBSα-MEM),从长骨一端开口处注入,将骨髓腔内的细胞出入到50ml离心管内,直至长骨冲洗的发白,认为骨髓腔内的细胞都被吹入离心管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大全

一、四种方法简介及优缺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4种体外分离方法: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
贴壁筛选法是利用细胞贴壁时间及贴壁牢固性的不同逐步将非贴壁细胞和其它杂质细胞去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培养MSCS的方法。
贴壁分离培养法分离的MSCS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连续传代,体外培养扩增能力较强,其缺点是细胞纯度较低。
此方法简便,冲出骨髓直接培养,然后利用骨髓MSCS 贴壁生长特性,更换培养液逐步去处漂浮生长的造血系细胞即可获得较纯化的MSCS;而且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泌生长因子和促贴壁物质,可促进MSCS 贴壁生长,因此全骨髓贴壁法更为可取。
密度梯度离心法梯度离心法的核心主要是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梯度离心法是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的比重不同,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单个核细胞,再进行贴壁培养,从而达到分离、纯化MSCS的目的。
Pittenger等的研究发现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第一代时纯度可以达到95%。
常用的分离方法免疫磁珠法,是利用免疫学的技术分离MSCS,分离细胞的纯度高。
Phinney 用一种免疫耗损技术精确地将造血细胞系和内皮细胞系从基质细胞中分离出来,提供了一种能高效的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但目前仍未筛选到真正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标记;而且,这两种分离方法的操作对细胞活性都有较大影响,造成MSCS损伤,出现增殖缓慢等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
因此,如何能简便高效地获得均质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胞群仍需要继续探索。
分离细疫磁珠分离和流式细胞仪筛选的方法,不仅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而且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然而,这些纯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比较复杂,一般仅限于在各自的实验室应用。
二、具体实验流程1.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 实验动物Sd大鼠2 试剂和仪器BSA、荧光标记小鼠抗体x、PE磁珠试剂盒、抗生物素磁珠、MiniMACS分离器及MS分离柱。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概述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J-MSCs)是一类来源于脐带的干细胞。
WJ-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等,是目前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干细胞类型之一。
在该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从脐带血样中分离出WJ-MSCs,并进行相关的细胞培养和鉴定。
分离过程脐带血样获取首先需要从人体获得脐带血样。
脐带血样一般可以在婴儿出生后通过脐带穿刺等方式获取。
获取脐带血样需要得到母亲的同意,并通过相关机构进行规范化处理。
分离WJ-MSCs脐带血样获取后,需要将其中的WJ-MSCs进行分离。
具体分离步骤如下: 1.将脐带血样转移至离心管中; 2. 加入相同体积的PBS,并轻轻混合; 3. 通过低速离心分离脐带血样中的血细胞等成分; 4. 取下沉后的WJ组织,加入胶原酶等酶类消化物进行消化,离心分离细胞; 5. 通过细胞培养等方式扩增细胞数量。
细胞培养在分离得到WJ-MSCs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细胞培养。
具体培养步骤如下:1. 将分离得到的WJ-MSCs转移至新的培养皿中; 2. 加入含有10% FBS的DMEM低糖培养基; 3. 定期更换培养基,并记录生长状况。
鉴定方法确定分离的细胞为WJ-MSCs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如下: #### 形态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吸附能力等,判断细胞是否符合WJ-MSCs的特征。
免疫学鉴定通过使用针对WJ-MSCs标记的分子抗体(如CD73、CD90等)对细胞进行标记,并使用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检测。
活力检测通过MTT法、细胞增殖实验等,检测WJ-MSCs是否具备较强的增殖能力。
多向分化鉴定通过对WJ-MSCs进行分化培养,如脂肪细胞培养、软骨细胞培养等,检测WJ-MSCs是否显示多向分化的潜能。
结论通过脐带血样的分离,可以获得WJ-MSCs,并通过相关的培养和鉴定方法,确定其为WJ-MSCs,并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医学实验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小鼠(C57)两只,脱颈(大镊子卡住颈部)窒息而死,75%酒精在平皿中完全浸泡10分钟
无菌条件下脱皮,取出双侧股骨,胫骨,弘骨,除去肌肉和骨膜
用含1%双抗(青霉素+链霉素)的Hanks’液冲洗三次(无菌操作)
用剪刀剪去股骨,胫骨,弘骨的骨骺端,露出骨髓腔(无菌操作)
0.5毫升的重悬细胞液+4.5毫升4%的冰乙酸(对细胞液10倍稀释,分解红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根据细胞数再确定稀释倍数
以1x107的浓度进行接种与培养瓶(塑料,带透气),37℃,5%CO2培养,48小时后换液,之后每两天换液一次
用不含双抗的M199培养基5毫升冲出骨髓,再吸取培养液继续冲洗,直至骨髓腔发白为止(无菌操作)
用纱布(两层纱布)在漏斗中进行细胞液的过滤,过滤到100毫小瓶子中(无菌操作)
将细胞液分到10毫升的离心管,1000转离心10分钟(无菌操作)
10毫升的M199培养基(不含双抗)对离心后的细胞进行重悬,吹打细胞时要轻(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