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痉挛期治疗
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近况

程度 较传统取穴方法治疗 更显著 。
【 图 分 类 号 】 R4 ; 7 3 3 R 4 . 中 9 R 4 . ; 2 53 [ l 1 . 8 0 z k . 0 1 0 . 3 DO l 0 3 7 / g f2 1 . 4 0 1
临床 上 在 针 灸 治 疗 痉 挛 性 瘫 痪 有 很 多 探 索 , 取 得 一 定 的 并 研 究 进 展 。现 将 近 年 针 灸 治 疗 中 风 痉 挛 性 瘫 痪 状 态 的 文 献 综
述如 下。
2 针 刺 方 法
2 1 透 刺 法 李 佩 芳 l 采 用 芒 针 透 刺 拮 抗 肌 , 果 显 示 在 降 . l 3 结
1 针 刺 部位
1 1 经 络 取 穴 米 建 平 等 采 9例 , 效 显 著 , 于 常 规 针 刺 的 对 照 组 ; 疗 优 卢
茅 敏等 [ 1 针刺 后 溪 穴 治 疗 脑卒 中偏 瘫 后 手 指 痉 挛 4 例 , 有 效 O 总
率 9 , 明后 溪 穴 对 治疗 中风 后 手 指 痉挛 , 效 确 切 。 5 表 疗
对 改 善 脑 卒 中肌 张 力 及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程 度 疗 效 显 著 , 为 针 刺 认 夹 脊 穴 在 缓 解 患 者 肢 体 痉 挛 方 面 优 于 常 规 针 刺 ; 美 荣 等 采 刘
动 或 主 动 伸 展 患 肢 肘 关 节 , 效 率 9 . ; 秀 梅 l 运 用 缪 刺 有 06 于 1
佩 斯 等 _ 认 为 在 脑 卒 中偏 瘫 痉 挛 期 , 注 重 肢 体 内 侧 肌 群 即 阴 2 ] 应 经 穴 位 的 运 用 , 合 肢 体 外 侧 阳经 穴 位 , 衡 肌 张 力 , 整 痉 挛 配 平 调 状 态 , 瘀 通 络 , 阴 阳互 济 , 血 调 和 。 祛 使 气 1 2 痉 挛优 劣 势 侧 取 穴 . 李 佩 芳 [ 针 刺 拮 抗 肌 群 治 疗 脑 卒 中 3
高世毅主任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经验介绍

高世毅主任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经验介绍【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老中医;经验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出现明显地阻碍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偏瘫康复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活动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的关键。
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高世毅业医二十余载,学验俱丰,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肩匠心独运,善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就老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治疗方法1.1熏蒸基础方透骨草15g,海桐皮15g,艾叶15g,三棱15g,苏木15g,红花5g,莪术15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刘寄奴15g,川牛膝15g,木瓜15g。
1.2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白芍、滁菊、葛根、夏枯草等;痰湿阻络加半夏、陈皮、茯苓、苍术、香附、胆南星等;阴虚风动加白芍、玄参、麦冬、茵陈、麦芽、龙骨、牡蛎、龟板等;脾胃虚弱加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山药等。
1.3治疗仪器为合肥力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熏蒸治疗仪,设定舱内温度在32℃。
每日1次,每次25-30min。
2治疗宜滋阴养血柔筋、祛风活血通络为主高主任提出阴亏血少,虚风内动,气血瘀滞,筋肉失荣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基本病机;祛风通络、养血柔筋是治疗该病的大法。
中风痉挛性偏瘫属中医“中风后遗症”、“痉病”范畴,是中风后阴亏血少、虚风内动气血瘀滞、筋肉失荣致肢体强痉屈伸不利。
《景岳全书·非风·论治血气》谓:“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言之详矣。
然血气本不相离,故阴中有气,阴中亦有血。
何以辨之?夫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化。
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
”《医方考·脑卒中方论》指出:“脑卒中之久,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所以养血,亦可以润燥。
养血则手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步,润燥则筋得血而能舒矣。
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及护理

控制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早期发 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避免外伤:防止跌 倒、碰撞等意外伤害Biblioteka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均衡营养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预防疾病
定期进行身体锻 避免过度劳累,
炼,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结合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了解身
体状况
02
及时发现疾病 征兆,及早治
疗
03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04
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预防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合理饮食、适 度运动、充足睡眠
04
康复药物:如神经节苷脂、 脑蛋白水解物等,可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
06
心理治疗药物:如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可改善心理状 态,辅助治疗
康复治疗
01
04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03
作业治疗:通过日常活动训 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进 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沟通能 力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电刺激疗法等,帮助患者恢 复运动功能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缓 解痉挛,改善 运动功能
02
手术方法:选 择性脊神经后 根切断术
03
手术效果:改 善痉挛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04
术后护理:预 防感染,保持 伤口清洁,定 期复查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演讲人
目录
偏瘫痉挛期表现及康复

正确坐位
抑制上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抑制下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关节负重 躯干控制 局部缓解痉挛的手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被动牵拉
– 暂缓痉挛 – 保持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 – 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 防止关节挛缩变形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运动疗法
关节负重
– 患者的躯干或肢体关节在外力或自身肢体的重 力下,关节间隙变窄,从而激化了关节内的感 受器,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达到稳定关 节的目的,而长时间的关节负重又有缓解痉挛 的作用。
– 包括上肢负重训练和下肢负重训练。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抑制上肢痉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躯干控制活动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躯干控制活动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轻刷法
局部缓 解痉挛 的手法
振动法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轻刷法: 刺激拮抗肌的收缩,交互抑制主动肌痉挛。 其机理:当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皮肤时,感 觉刺激的冲动传送至大脑皮层运动区,引 起锥体束始端的细胞兴奋,兴奋传至脊髓, 由a纤维传到肌肉,引起相应肌肉的收缩。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改良Ashworth分级-按照关节运动
• 0-无肌张力增高
• Ⅰ-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呈 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的卡住和释放
• Ⅰ+-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半) 范围内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在ROM后50%范围内,始终呈 现一定的阻力
偏瘫痉挛期表现和康复
治疗原则
应在神经生理、病理学理论指 导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 运用促进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 尽可能的降低痉挛程度,使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 运动、自主运动的大方向发展。
张伯儒治疗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张伯儒治疗痉挛性瘫痪的经验作者简介:常晓娟,(1978-)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穴位特异性,南京市大厂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医生。
张伯儒,(1951-)副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18诊室)主要从事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及软组织疼痛性疾病。
【摘要】痉挛性瘫是脑卒中后遗证的一个主要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张伯儒老师根据经筋的理论,治疗卒中后的痉挛及痉挛后遗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张伯儒;痉挛性瘫痪;经验【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86-02张伯儒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针工作近40年的。
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痉挛性瘫有着良好的效果。
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障碍,常与肢体的偏瘫有很大的关系。
经治疗稳定后,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都提高,一定的肌张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转移,可使患者的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减轻了水肿,但痉挛妨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严重是上肢的屈曲挛缩,手内旋内勾内翻,手指挛缩,下肢不能屈曲,偏瘫步态,足下垂,足内翻,引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困难,甚至导致痛疼、费用萎缩等。
脑卒中尤其是内囊(即基底节)出血、梗塞或栓塞的患者3-4者周内几乎90%的患者会将会发生痉挛,所以临床上治挛与治瘫同样重要,后者更应该引起重视。
在天津进行期间目睹了张伯儒老师的治疗痉挛性瘫痪的病人取的较好的疗效。
恰当的早期治疗及正确的预防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上肢痉挛:主要选穴扶突、极泉、尺泽、小海、肩内陵、肩鱼、肩贞、臂臑、手五里、手三里、外关。
手:阳谷、阳池、阳溪、上八邪,对于手指屈伸不力可加用指关节的针刺。
注:1.扶突:穴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为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的,选用扶突穴是从阳引阴,调动及疏通阳经的气血,使阳经的迟缓变的充盛,达到疏骨利关节的作用,从而提高上肢外侧的肌力,及对抗内侧的痉挛。
最新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痉挛的临床表现
• 痉挛是脑外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neuron,UMN)损伤引起肌肉异常收缩 所致的动态异常运动表现,发生肌肉痉挛时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 由于脑部病变,a神经元池兴奋性发生节段性增高,多累及抗重力肌 肉系统,表现为抗重力姿势模式,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的异常运动模 式,即Vernnicke-mann姿势[12]。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曲模式:肩关 节内旋、肘屈、前臂旋前、屈腕、握拳以及拇指指向掌心等畸形,即 “跨篮姿势”。下肢肌张力以伸直性为方,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 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跖 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肌肉痉挛所致的下肢异常运动模式还会 影响到患者的体位转移、平衡、步行以及起居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马蹄内翻足是下肢异常运动模式的一种常见的临床体征,也是康复医 学重点研究的问题。足外侧缘着地使负重面不稳定以及承重部位疼痛, 使步态不平滑,导致踝关节不稳,进页影响全身平衡并引起相关问题。 由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 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固定在某种痉挛的异常模式上, 妨碍了分离运动的产生及向正常运动模式的转换,从而影响了患者运 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肌痉挛 的临床治疗进展
• 脑卒中后病人常常会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综 合征,表现为痉挛、肌力减退以及各种主 动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受损等。脑卒中 后,大约65%的病人出现痉挛[2],适度的 痉挛是有益的,但过度的痉挛是有害的, 痉挛可妨碍对病人的护理,使病人出现疼 痛。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病人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阻碍病人康复进程,导致病人 康复时间延长。因此,偏瘫肢体痉挛的治 疗十分重要。痉挛的处理多采用跨学科、 多专业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常用的治疗 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治疗、 神经阻滞等。本文就常用的治疗痉挛的方 法综述如下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偏瘫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平衡锻炼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再生,增强肢体的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偏瘫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症状。
例如,使用肌肉松弛剂来减轻肌肉痉挛,或者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偏瘫的核心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恢复、行走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偏瘫症状。
中草药配方可以用于促进血运、活血化瘀,中医按摩和针灸也可以起到祛痹通络的作用。
5. 神经激活治疗:神经激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或声波刺激等方式,刺激受损的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收缩,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偏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由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偏瘫,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来减轻对神经功能的压迫。
上述治疗方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综合应用,以期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效果。
请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

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痉挛性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由于中风后大脑皮层、皮下纤维束及皮下白质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主要在运动皮质下行纤维束、大脑中央灰质与脑干交叉区,导致肢体或端部肌肉发生痉挛、拮抗失调、协调减退,进而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或肌肉紧绷。
以下是关于痉挛性偏瘫的健康宣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康复。
1.了解病情:初诊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与体检,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功能受限程度。
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病因、病程和康复进程,以便更好地合理安排康复计划。
2.合理治疗:应根据医嘱,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痉挛药物、解痉药物等,以减轻肢体痉挛和改善肌张力。
同时,还要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相关病症。
3.个人日常照顾: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以防止感染。
同时,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预防口腔感染也至关重要。
4.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应偏向于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等,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5.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
康复治疗应包括肌力训练、康复体位、康复步行、平衡训练等项目。
康复训练可通过家庭康复,并辅以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6.安全防护:因患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
家居环境要整洁、无障碍,防止跌倒。
床上扶手、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材可以帮助患者行动,注意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劳损。
7.心理疏导:痉挛性偏瘫患者由于生活功能的受限和不便,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心理。
家属和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安慰,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增强生活信心。
8.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听从医生的建议,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
复查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有无新出现的症状或不适,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的痉挛期治疗
发布时间:2012-1-16 作者:PT3 来源:专业知识
偏瘫的痉挛期治疗: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肌张力过高,患者以异常的运动模式移动肢体.此期的训练目的是,抑制病理性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加重,诱导患者学会放松肌痉挛的一侧肢体.对于躯干肌肉痉挛的患者,可通过对胸骨柄(中心关键点)的控制来缓解肌张力。
患者取坐位,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手放在胸骨柄的中下端,操作时,让患者全身放松,放在胸骨柄上的手可交
替把患者向左右拉动,做出”∞”弧形运动,重复数次,然后,治疗师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背部,另只手放在胸骨柄上向下挤压,使患者塌胸,放在背部的手向前上方推,使患者挺胸,重复数次,即可降低躯干的肌张力。
对于手部屈肌张力高的患者,治疗师可通过控制拇指的关键点来缓解痉挛。
治疗师一手握住患手拇指,使其呈外展、伸展位,另手握住其余四指,持续牵拉片刻即可解除手指痉挛。
偏瘫患者在训练中,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联合反应,如,训练下肢的屈曲动作时,同侧上肢会出现痉挛和屈曲,抑
制的方法是:让患者Bobath式握手,然后用健手带动患手,使之伸展过头且处于伸展位。
当患者学会如何放松痉挛的肢体后,在诱导其逐步学会如何在放松的状态下控制肢体,并进行一些主动的分离运动。
Brunnstrom痉挛期治疗:⑴利用各种反射活动,降低肌张力,来促进恢复的进程.
①指示患者头部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颈反射,使患肢肘伸展,从而抑制了屈肌的痉挛。
②在肱三头肌表面皮肤上有力地来回推摩,促进肱三头肌收缩、肘伸展。
③躯干转向正常侧,利用紧张性腰反射,促进患肢伸肘。
④在患肢伸肘前,治疗师指示患者首先将前臂主动或被动旋前(旋后将抑制伸肘),在进行伸肘的运动。
⑤若患者坐位时伸肘困难,可让患者改为仰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可促进伸肘。
⑵利用拍打肌腹和局部刺激皮
肤来促进较弱的收缩。
①毛刷刺激:用毛刷刺激患者足背外侧,使足背外翻、背屈。
②手指叩击:用指尖快速叩击患者足背外侧,可促进踝背屈。
起步时,健侧下肢负重,患侧髋关节充分伸展、骨盆不上提、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
以足跟为先导向后方退步。
足尖、足跟先后着地。
在做以上训练时可以利用小滑车,将患侧足踩在滑车上,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向前、后、侧方的运动。
这种训练可以
使患者体会到迈步的正常感觉,防止患足向下方用力,常可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2 立位平衡训练良好的立位平衡是步行的基本条件。
为了改善患侧下肢的平衡反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设备状况设计训练方案。
原则是提高患侧下肢的反向控制能力,当患侧负重时,健侧可以自由活动。
训练时可令患者取立位,患足置于体重计上,观察负重情况,练习患侧支撑。
也可以双足置于体重计上(使用两个体重计)。
练习重心转移并观察重心转移的程度和身体正确的姿势,抑制
反向负荷,提高平衡能力。
3 肩胛带与骨盆旋转训练骨盆与肩胛带的旋转是改善步行协调性的重要训练。
肩胛带旋转可以促进上肢摆动,改善肩胛带下掣。
骨盆的旋转可以抑制下肢痉挛和联带运动。
躯干的旋转可以避免强化两侧的分离,促进双侧交互运动,使步态向正常化发展。
治疗时患者站在,在步行训练前做双手交替触摸对侧大腿的摆动运动。
步行时治疗师位于患者后方持患者双肩,在行走中配合下肢运动进行摆
动。
骨盆旋转训练时患者取立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骨盆两侧,在原地辅助骨盆旋转。
当治疗师手感出现阻力减少或消失后发出行走的口令,双手辅助骨盆交替旋转。
如出现异常运动模式侧停止步行,再一次练习原地旋转。
(二)上肢功能训练
1 上肢感觉训练
2 肘关节屈、伸分离运动训练
3 控制联合反应的训练
4 上肢负重训练
5 上肢分离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