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挖掘社区资源,传承闽南建筑文化——闽南古厝建筑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

挖掘社区资源,传承闽南建筑文化——闽南古厝建筑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

挖掘社区资源,传承闽南建筑文化——闽南古厝建筑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郭月霞闽南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外来文化的特质发展起来的。

闽南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富有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经历了千年发展的闽南建筑文化,对于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幼儿来说,正是教育的好教材、活教材。

教育家陈鹤群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运用周围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

在幼儿园中进行闽南建筑文化教育,继承、丰富、发展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可行的,它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保持和发扬本土民族文化,进而传承闽南传统文化,培养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自己是一个闽南人、中国人而自豪。

1 挖掘社区资源,寻找闽南古厝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我们应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

我园地处城镇结合的陈埭,作为经济发达的“中国鞋都”,既有闻名全国的现代化鞋业工厂,又矗立着许多的闽南古厝等传统文化资源。

在我园周围就有许多别具特色的古厝,家长与幼儿置身于古厝群中,浓浓的古早味,让人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农村生活。

社区丰富的古厝资源,给幼儿园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园结合课题“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中融入古厝建筑文化的探究课程,带幼儿走进闽南古厝,感受古厝的建筑之美。

在课题实施之初,学园组织老师多次走进社区,走进古厝,感受古厝韵味;通过多种形式查找资料,了解闽南古厝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的发展。

另外教师带领幼儿与社区古厝的居住者、社区老一辈人,古厝工艺建筑者交流,让幼儿感受浓郁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气息和保护古厝的价值和意义。

2 共创闽南古厝体验区,体验闽南建筑文化魅力《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探索与思考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探索与思考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闽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为了让幼儿在早期接触并了解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将闽南文化引入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闽南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意义1.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幼儿时期是形成孩子身份认同感的关键时期。

在闽南地区,闽南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根基。

通过幼儿园的闽南文化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对自己的文化特点有所认知,增加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开拓视野,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闽南文化丰富多样,包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等。

通过引入闽南文化,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元素,并培养他们的开放心态和接纳多样性的观念。

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非常重要。

3.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闽南地区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幼儿园作为最早的教育阶段,应该肩负起传承闽南文化的责任。

通过将闽南文化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促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更深入的思考。

二、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教学策略1.营造浸润式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接触闽南文化,可以通过创设环境来实现。

例如利用墙面、布置、画画等方式,打造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教室。

同时,可以邀请闽南文化艺术家或者长辈来幼儿园,通过讲故事、传统舞蹈、音乐等形式向幼儿展示闽南文化的魅力。

2.融入主题式活动在班级的活动中,可以根据闽南文化的特点,规划一些主题式活动。

例如,举办传统手工制作比赛,让幼儿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组织庙会体验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庆典活动,感受浓厚的民俗氛围。

3.整合到课程内容中闽南文化可以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教学活动中,而是可以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

例如,在语言表达中,可以运用闽南方言进行口语交流;在艺术课中,可以通过闽南民间音乐的演唱和学习,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闽南人民勇敢、勤劳、智慧的结晶,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从小对幼儿进行闽南文化的熏陶,能够促进幼儿思维成熟,使幼儿产生热爱家乡及家乡文化的情感,对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为课题背景,提出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应对策略,为将闽南文化更好地引入幼儿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教育;应对策略引言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艺术文化、食物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等。

由于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并且吸纳了许多外来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地方文化之一。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互联网文化的全面覆盖,人们对地方文化的意识越来越模糊,闽南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闽南文化在复杂多样的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定的改变,部分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甚至流传。

例如,闽南文化之一的闽南语,其使用的频率和范围正在逐步缩小,口音纯正的闽南语者也越来越少。

由于国家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不少中小学、幼儿园都严格要求讲普通话,导致在闽南地区生长的幼儿接触到闽南语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完全听不懂闽南语,也不会说。

幼儿园应在闽南文化教育方面需要树立榜样,针对目前薄弱的闽南文化课程,教育工作需要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整,使闽南文化能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

一、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主题活动建构闽南特色的主题活动,对闽南本土文化进行搜集整理,提炼出适宜的内容切入,引发幼儿产生探究兴趣,在主题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把握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整合与统一,主题与领域之间的有机结合,由点及面,层层推开,完成对闽南传统文化的感知。

(一)饮食文化从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入手,最直接的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饮一食。

在“闽南小吃”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在赏小吃、尝小吃、做小吃的一系列活动中感受闽南小吃的独特风味。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美育的传承与运用的实践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美育的传承与运用的实践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美育的传承与运用的实践前言闽南古厝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也与闽南地区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在幼儿美育教育中,如何将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运用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的简介、幼儿美育教育中运用古厝文化的意义、具体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幼儿园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简介闽南古厝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

古厝建筑形制以庭院式为主,多由中厅、左右配屋和后院等组成。

其建筑风格特点是:“倚山傍水,布局严谨,层次分明,装饰精美。

”闽南古厝建筑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一方面,其建筑风格和技艺体现了闽南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另一方面,闽南古厝建筑又与闽南地区的经济、社会、信仰等多方面密切相关,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文化符号。

二、幼儿美育教育中运用古厝文化的意义1. 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经验通过引入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可以让幼儿了解和认识闽南地区的特有文化元素,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自信。

同时,幼儿通过欣赏古厝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2. 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在幼儿美育教育中,可以通过模仿古厝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引导幼儿探索和创造与古厝建筑相关的艺术品或手工制品,如绘画、造型、手工制作等。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艺术技能和创造能力,还能为他们带来愉悦和成就感。

3.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通过介绍闽南古厝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变迁性,并引导他们在美育教育中形成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弘扬文化,传承文明。

闽南渔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闽南渔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闽南渔文化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在闽南这个地方,渔文化可真是根深蒂固。

你知道的,海边的渔民生活呀,真是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小朋友们,从小就能听到海浪的声音,看到渔船摇摇晃晃,还有那一张张晒鱼的竹席,仿佛就在眼前。

想想看,渔民的故事里,有许多趣味的东西,比如捕鱼的技巧、海里的秘密,还有那些关于海神的传说。

这些都可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浓浓的海味。

咱们可以用渔文化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

比如说,有个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嘿,别小看这个故事,里面藏着的道理可不少。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己也成了小渔夫,能在海边捞到金光闪闪的金鱼。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学到了道德观,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说,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生动,孩子们很容易记住,也就更愿意参与到互动中来,真是一举两得。

咱们还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

像是什么“亲子捕鱼大赛”之类的,孩子们在海边的沙滩上,自己动手用小网子捞小鱼。

那场面可热闹了,家长们也加入其中,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孩子们的脸上都是兴奋的笑容,捞到小鱼的那一瞬间,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想象一下,海风轻轻吹来,阳光洒在沙滩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简直让人陶醉。

再说到渔文化中的传统工艺,像是编织渔网、制作渔具。

这些活动也可以引入到课堂上,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老师们可以先给他们讲解渔网是怎么编织的,手把手教他们。

虽然一开始小朋友们的手法可能有些笨拙,但没关系,慢慢来嘛。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时候可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每一步的尝试都充满了期待。

等到看到自己亲手编织的渔网,孩子们那种成就感,真是无价的!咱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海洋知识的小课堂。

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各种海洋生物,哎呀,海里可真是“藏龙卧虎”,小朋友们听得眼睛都放光了。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画和模型,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

比如说,给他们展示五颜六色的小鱼,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真是活灵活现。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

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而在闽南地区,闽南民间艺术因其独特的韵味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备受关注。

将闽南民间艺术与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的具体方法。

一、闽南剪纸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剪纸墙贴:在主题区域的墙壁上贴上精美的闽南剪纸作品,可以增加区域的艺术氛围。

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图案,例如:闽南戏曲人物、传统建筑物等。

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一起剪纸,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剪纸装饰物:将闽南剪纸艺术应用到区域活动的装饰中,如门窗、地板、桌椅等。

这样不仅能为区域增加美观和独特性,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感受,了解和学习闽南剪纸的技巧和风格。

二、闽南面塑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面塑人物: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面塑工作站,供孩子们动手体验。

可以准备一些面塑原料,如棉花、颜料、刷子等。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具有闽南特色的面塑人物。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闽南面塑的魅力。

2. 面塑展览: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专门展览闽南面塑作品的区域。

可以请来专业的面塑师傅,为孩子们现场示范面塑的技巧,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闽南面塑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闽南民俗游戏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应用1. 铜钱抓鱼:在主题区域设置一个仿制的渔池,放入一些用纸张制作的铜钱。

孩子们可以用小渔网来抓这些铜钱,增加乐趣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了解闽南民俗游戏的魅力。

2. 踩高跷:准备一些适合幼儿高度的高跷,并在主题区域开展踩高跷比赛。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孩子们的体力,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并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闽南民俗游戏的乐趣。

综上所述,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闽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闽南古厝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何将这一丰富的建筑文化传承并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本文将就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的特点以及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闽南古厝建筑文化的特点闽南古厝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的闽南地区,是中国民间建筑的瑰宝之一。

闽南古厝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形制独特。

闽南古厝建筑采用“四合院”结构,由正厅、左右厢房和后院组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2. 彩绘雕刻精美。

闽南古厝建筑的门窗、梁柱等部分都采用精美的彩绘和雕刻,色彩绚丽、图案繁复,展示了闽南地区丰富的民间艺术。

3. 讲究气派庄严。

闽南古厝建筑多采用青石作为基础,墙体由石灰、糯米等天然材料砌筑而成,坚固耐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二、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 丰富的教材素材。

闽南古厝建筑丰富多样的彩绘和雕刻图案可以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素材,可以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绘画创作中展示出个人的审美观和创新才能。

2. 建筑知识的学习。

通过讲解闽南古厝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可以培养幼儿学习建筑知识的兴趣,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3. 文化传承的途径。

闽南古厝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将其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可以将这一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为幼儿注入文化的力量,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4. 美学情感的培养。

闽南古厝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美的彩绘、雕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通过展示闽南古厝建筑的图片、实地参观等形式,培养幼儿的美学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5. 文化活动的开展。

可以开展闽南古厝建筑主题的文化活动,引导幼儿亲近传统文化,感受闽南古厝建筑的独特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品味闽南美食,制作闽南古厝建筑模型、彩绘等手工艺品,举办闽南古厝建筑主题的展览等。

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表演区的实践研究

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表演区的实践研究

幼教园地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表演区的实践研究周维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100)摘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闽南文化实际上是闽南人民千百年来生活习俗的沉积,是闽南人民智慧、勤劳、勇敢的结晶。

闽南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弘扬闽南文化,同时还有着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文化的作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现,在幼儿教育中有着深厚的意义。

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演变,闽南地区的幼儿园教育有必要引入闽南文化,利用闽南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最大化闽南文化的作用,促进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闽南民俗文化正是幼儿表演区可以借鉴利用的宝贵资源。

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幼儿表演区中,不仅可以让幼儿愉悦地学习闽南文化,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而且对于闽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园表演区;实践研究在全球一体化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当前阶段的重要工作。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有必要贯彻国家提出的闽南文化传承要求,将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表演区中,发挥闽南文化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作用。

这不仅可以实现闽南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对提升幼儿综合文化素质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选取闽南文化中适宜的艺术内容融入幼儿园表演区。

闽南文化包罗万象、浩瀚广博,其本身有着突出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不过从其教育特点来看,当前闽南文化除去童谣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内容是以幼儿为核心的闽南文化活动,且闽南地区教材中并没有专门或统一的闽南艺术教育内容。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发挥闽南艺术教育作用,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趣味化的实施课程。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学习形式,同时也是幼儿最喜欢的自主学习方法。

将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表演区中,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赋予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更为丰富的内涵。

同时二者的结合还能够最大化闽南文化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发掘出闽南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闽南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作者:方朦来源:《教师·下》2020年第01期摘要: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

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闽南文化;幼儿教育;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124-02幼儿园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而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福建省闽南四大名古镇之一的马巷镇。

马巷镇具有悠久丰厚的闽南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地区特色闽南文化教育资源,让幼儿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发扬传承闽南文化,是我园一直专注探索的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因此,我园根据幼儿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建设适合幼儿的课程及实施适合幼儿的活动等,促使幼儿充分了解、学习有趣的闽南文化,促使幼儿得到快乐而充实的发展。

一、营造可亲的闽南文化教育环境众所周知,环境是无声的老师。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我园依循《纲要》的精神,充分利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将闽南文化融入环境创设中,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闽南文化教育环境,并有目的地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与环境、材料产生互动,潜移默化地学习闽南文化。

(一)大环境创设中不忘融入闽南文化此处暂且把幼儿园的环境分成“大环境”和“小环境”。

“小环境”指幼儿园每个年龄段中的幼儿活动室,“大环境”指“小环境”以外的所有幼儿园区域。

我园以闽南文化风格进行大环境布置。

一进入幼儿园大门就能看到我们的园标醒目地挂在幼儿园大厅的玻璃墙上。

园标设计以闽南古厝为蓝本,独具闽南风味。

教学楼的连廊设有闽南文化墙,将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文化、艺术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呈现出来,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墙不仅是一片文化展览墙,更是一片闽南文化的操作墙。

我园墙上的展示品是立体、可操作的,物品擺放的高度适宜幼儿取放,幼儿可利用游戏时间充分玩转闽南文化墙。

比如,在美食文化区,幼儿搬锅弄灶,洗菜烧饭,吆喝客人,开展闽南小吃角色游戏;在艺术文化区,幼儿可以穿上戏服、摆弄木偶,开展各种戏剧表演,如芗剧、木偶戏等;在闽南建筑文化区,幼儿可以欣赏不同闽南古厝,探索闽南古厝的不同构造……教学楼的楼梯间设有闽南美食作坊,作坊的墙壁上贴有汤圆、粽子、红龟粿等各种闽南小吃的制作流程,橱子上陈列各种自制的“闽南特色小吃”,橱子里有各种制作小吃的材料,让幼儿一走进闽南美食作坊就能感受特色的闽南美食文化,还能够动手操作,制作闽南美食,如用石磨研磨豆浆、用粽叶包粽子、用米粉印龟粿、搓汤圆等,自然地接触闽南文化,感受闽南文化。

顺着楼梯往上走,楼梯墙一侧依次挂有闽南童谣图画相框,相框里图文并茂,将幼儿平日里学习的几首经典闽南童谣展现出来,便于幼儿看到图画就能联想到相应的童谣,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复习巩固了童谣内容。

此外,我园还设有马巷一条街、布袋戏偶台、闽南民俗表演区等,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大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小环境创设中营造闽南乡土气息氛围我园的每个班级都会随着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布置富有闽南乡土文化气息的环境氛围,同时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通过亲手创设与制作感受浓郁的闽南乡土传统文化。

例如,在元宵节,各班会将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的灯笼布置在班级与走廊上;在端午节,各班将正在开展的做粽子、制作龙舟、做香包等活动布置成主题墙,幼儿在欣赏各班端午节主题墙时,可以感受闽南端午节特色习俗的丰富多彩;在中秋节,各班挂上自制的“大骰子”“月饼”等,营造了浓浓的中秋佳节气氛;在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各班贴春联、挂灯笼,将班级布置得红红火火,让幼儿感受一个喜庆热闹的闽南年。

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闽南文化活动环境中,幼儿加深了对闽南乡土文化的认识,萌发了对本土闽南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课程实施中不忘融入闽南文化(一)在说与演之中感受闽南童谣的趣味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已被列入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习闽南童谣对闽南语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园十分重视闽南童谣的学习,并将闽南童谣融入日常教学中,精心筛选了经典、脍炙人口的童谣进行传授,如《老鼠嫁女》《等新娘》《丢丢铜》《天黑黑》等。

为了让幼儿更形象生动地理解童谣里的内容,我们还将童谣内容编成童话剧让幼儿进行表演,让闽南童谣变得更加具有立体性与趣味性。

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加深了对闽南童谣的理解,更加喜爱闽南童谣。

尤其可喜的是,我园表演的《看热闹》《等新娘》节目参加厦门市第二届闽南文化艺术表演现场比赛分别获语言类二等奖及歌舞类三等奖。

(二)在玩耍之中体验闽南民间游戏的乐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

我园充分挖掘闽南民间游戏,将民间体育游戏如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揪尾巴等融入幼儿一日体育游戏之中;将掰花绳、系手绢、挑竹签等融入幼儿区域游戏中。

我园积极创建民间游戏环境,充分利用地面资源,在幼儿行走的路上画上跳格子,深受家长与幼儿的青睐。

此外我园还设立闽南童玩区,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自由选择童玩进行游戏,而这些闽南童玩大部分是由家长与幼儿亲手制作的。

幼儿在玩耍中充分体验闽南民间游戏的博大趣味,在自主游戏中快乐成长。

(三)在欣赏与表现之中感受闽南艺术文化的魅力闽南的艺术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剧以及工艺美术等。

《指南》中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所以我园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闽南艺术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首先,我园设有戏剧文化墙供幼儿欣赏,也为幼儿提供戏剧表演服装、道具,还创设了提线木偶台、布袋戏偶台等。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人偶、道具进行表演,也可以自己制作木偶、道具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其次,在舞蹈教学中引入闽南特色舞蹈。

闽南的舞蹈极具感染力,多数表现了闽南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幼儿都十分感兴趣。

如豪放的“拍胸舞”,幼儿边跳舞边伴随音乐节奏发出吆喝声,深受幼儿喜爱。

再次,在民间艺术活动“舞龙舞狮”中,幼儿不光只是舞动杆子,还会自主商量,设计舞步路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课程让幼儿更直截了当地学习了闽南文化知识,有效地促进了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闽南文化主题活动为了更好地让幼儿零距离接触闽南文化,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我园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闽南文化主题活动。

(一)混龄自主游戏让闽南文化学习更具立体性混龄自主游戏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游戏活动。

在活动中,打破幼儿年龄的界限,让幼儿以大带小参与活动。

我园也将闽南文化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闽南美食作坊DIY制作闽南小吃,在闽南民俗表演区表演舞龙舞狮、闽南嫁娶等;在体育区玩耍闽南童玩,在舞蹈室学习闽南特色舞蹈……幼儿在丰富多彩的闽南自主游戲活动中得到充分熏陶。

(二)亲子活动让闽南文化学习更具灵活性《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对幼儿而言,家庭是幼儿学习闽南文化的主要教育环境,家长是幼儿学习闽南文化的重要传授者。

因此,我园闽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参与,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来推动闽南文化活动的开展。

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如闽南小吃制作、闽南童玩制作比赛等,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成为闽南文化的传播者、发扬者。

(三)闽南文化艺术主题会演让闽南文化学习更具生动性我园为幼儿提供一个表演闽南艺术文化的舞台,定期开展闽南文化艺术主题会演,让幼儿将所学的本领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幼儿在表演与欣赏表演的同时,感受闽南艺术文化的美,被闽南艺术文化的魅力折服。

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只有让闽南文化扎根校园,走进幼儿,才能让文化传承、创新熠熠生辉!虽然在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困惑与困难,比如,如何让不会说闽南语的幼儿更好地掌握闽南语、如何更好地做到家园合作传播闽南文化、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闽南文化主题活动……这些问题我园会在下一步活动中继续探索,寻找解决的方法。

在今后活动中,我园将继续汲取闽南文化精髓,运用闽南传统文化润泽幼儿成长,增强幼儿对闽南文化的了解,为传承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添上第一块砖。

参考文献:[1]李嘉曾. 闽南文化的特征、优势与走向世界的意义[C].//世界(澳门)闽南文化交流协会.闽南文化的当代性与世界性论文集.福州: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14:13-21.[2]陈海生.闽南传统文化的代表村落——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亭洋村[J]. 群文天地,2016(3):43-46.[3]翁瑞玉.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把教育融入幼儿的需求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2013(46):46-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