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

合集下载

离合词收集

离合词收集

离合词Verbos bisilábicos divisible Algunos verbos bisilábicos en la lengua china se pueden separar, yse pueden intercalar ptros elementos entre ellos. Estos verbos reciben el nombre de verbos divisibles. La mayoría de los verbos divisibles estan compuestos por la estructura”V+O”, como “游泳,打球,开学,上课,睡觉,吃饭,睡觉,起床”, como hemos estudiado en las lecciones anteriores.Notas:(1)Los verbos divisibles normalmente no llevan objeto.(2)El complemento de duracion temporal y el complemento de cantidad verbal pueden ser usados entre las dos partes de los verbos divisibles; nunca después de ellos.离合词收集——《新实用汉语课本》(补充生词不考虑在内)△第一册6课1.游泳2.打球7课开学10课找(钱)11课1.上课2.睡觉3.起床12课1.看病2.挂号3.发炎4.发烧5.住院13课1.打电话2.吃饭3.散步△第二册15课排队(VO)16课1.考试(课本只表明了V/N)2.过期3.罚款VO & N18课放心(没有单列“放”、“心”)19课1.开门(没有单列)2.开玩笑(VO 没有单列)20课1.开车(单列了“开”)2.化妆3.照相(没有单列,主要词语是“照相机”)4.着急(VO/A)21课比赛(课本只表明了V/N。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

04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 动宾式离合词指的是由动词和宾语两个部分组成的离合词。这类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 具有特殊的语法和语义特点。以下是动宾式离合词合词的构成
• 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饭”、“开车”、“看 电影”等。
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 离合词的语用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
03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策略
强化离合词的语法教学
明确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离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性,在语法上表现 为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使 用。
讲解语法规则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离合词的语法规则,包括用法、 搭配、语序等方面的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 达方式。
对比教学
对比普通话中的离合词和其他语言中的类似结构,帮 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情景教学
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 用离合词。
离合词学习的难点与问题
01
语法复杂
离合词的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时容易出错 。
02
03
搭配限制多
语用差异
离合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限制较 多,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掌握 。
对比与其他词类的区别
通过对比其他词类,如动词、形容词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合词的独特性。
重视离合词的语义辨析
分析语义特点
离合词的语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与普通动词的区别。
01
讲解语义内涵
讲解离合词所表达的含义,包括动作、 状态、时间等方面的内涵,帮助学生理 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根据组成成分和特点,离合词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如动宾型、偏正型、并列型等。

离合词

离合词

离合词 “帮忙”
léi fēnɡ 雷锋
帮忙
1. 雷锋帮这个老人的忙。 2. 雷锋给这个老人帮忙。
1. Sb1 + 帮 + Sb2 + 的 + 忙 2. Sb1 + 给 + Sb2 + 帮忙
语法特点
李淑晨帮过的你忙吗? 李淑晨帮过我的忙。 李淑晨给我帮过忙。


着、了、过 ……次
↔(的)
李淑晨,给我帮帮忙吧。
1.我们照相照了半个小时。
2.他一辈子打过三次架。
四、离合词带状态补语,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语素,如:
1.我讲课讲得口干舌燥。 2.他跑步跑的满头大汗。
3.我一天讲了八节课,讲得口干舌燥。 4.他跑得满头大汗。
五、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涉及的对象要通过介词等引入。如:
1.我下午和他见面。 2.你不要跟她发火。
离合词
讲解人:徐敏
离合词 ——名词解释
动词性语素
(v素)
+
名词性语素
(N素)
=
表示一个单纯的意思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
一、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可以插入很多成分,如动态助词(着、 了、过)、动量助词(如“次”)和时量补语(如“一个小时”、“三 天”)等。如:
1. 请了三天假。 2. 我和他见过面。 3. 她道过三次歉。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
二、离合词的重叠形式与一般动词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 素。对比如下:
一般动词: 1. 我们休息休息吧。 2. 我们研究研究吧。
离合词: 1. 晚饭后我们去散散步吧。 2. 我想和你聊聊天儿。
三、离合词带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要么重复前面的动词性语素,要么 把补语放在两个构成语素的中间。如: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离合词研究述评“离合词”,就是指兼有离散义和聚合义的词。

离合词分类复杂,类型多样,有些是既可以做离合词又可以做单纯词使用的混合类型,如:“撒哈拉沙漠”“绿色”“蝴蝶”等。

而有些离合词只能做离合词使用,如“看电视”“散步”等。

1离合词的界定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一般都不会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结构完全相同的离合词连用的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没有这种现象,在目前已经出版的200余册对外汉语教材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离合词,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离合词,仅限于汉语拼音对应词、有词性标注和词性提示、有相关句法内容的离合词。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类型大致可以归为四种: 1)同形同义离合词(如:“阿富汗”“阿呆”); 2)异形同义离合词(如:“绿色”“月光”); 3)异形异义离合词(如:“鬼子”“椰子”); 4)同义同形离合词(如:“海啸”“奶油蛋糕”)。

2离合词的发展简况2.1从古代到近现代2.1.1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时期2.2从五十年代至今2.3从本世纪初开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国力日益增强,新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使对外汉语教学逐渐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离合词》这部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批批实用性很强的新型离合词开始涌现出来,这些新型离合词,也为丰富和发展汉语语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离合词是《离合词》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对外汉语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5种新型离合词,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其中,“影响”、“频道”、“温度”三个词来自朱永生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其他4个词来自刘珣和石定栩的《现代汉语词典》,而且这几个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比较早出现的。

“温度”一词来自王彦威的《现代汉语双音词词典》,该词主要特点是前面必须跟上“度”这个量词。

由于离合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意义,决定了它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作为参考资料,希望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发展概况。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构词方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词汇形式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合词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和词汇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展开研究,重点分析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以及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并探讨离合词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与特点。

一、离合词的基本概念及构词规律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构词方式,指的是由两个单字合成的一个词,其中一个词作为主要成分,另一个词则起到修饰或补充作用。

在离合词中,两个单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构成一个词语整体,而且词义通常与两个单字的意义有所关联。

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名词:如“红楼、书房、茶杯”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常常表示一种具体的事物或实体,如“红楼”指的是一座建筑物,“书房”指的是一个房间,“茶杯”指的是一种容器。

2.动词+名词:如“走廊、跑道、坐椅”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和场所的关系,如“走廊”指的是行走的通道,“跑道”指的是用于跑步的场所,“坐椅”指的是供人坐的椅子。

3.形容词+名词:如“美丽、聪明、高大”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一种属性或特征,如“美丽”指的是外表优美漂亮,“聪明”指的是智力高明,“高大”指的是体型高大。

4.副词+动词:如“慢走、快跑、低头”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如“慢走”表示行走的方式,“快跑”表示跑步的方式,“低头”表示头部的状态。

以上是离合词的一般构词规律,根据词义的不同,离合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动词加动词、动词加副词等形式。

总的来说,离合词的构词规律比较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需求进行组词,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

二、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及特点离合槽是离合词中一个特殊的语法槽,指的是离合词中的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离合槽在离合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

离合槽的语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补充关系:离合槽通常表示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补充关系,起到对主要成分进行补充或修饰的作用。

离合词

离合词

• 我真想见他一面。
• 这个忙我帮定了。• 他去你的状了。无忧PPT整理发布
3. 离合词的性质
1.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离合词有400个左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汉语单词 向双音化过渡时的中间状态现象。离合 词永远是一个动态的现象。
• 离合词离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类推作用, 但又不能随意类推,必须符合大众的语 言习惯。 动员无忧P留PT整神理发布
③ 从离合词的功用看:
I. 一部分离合词是兼类词,有的是名兼动 ,有的是形兼动,使用时要注意词性和功 能,只有动词性的才有离合的问题。
• 签证 命题 刹车 倒霉 得意 狠心
II. 动宾式离合词再另带宾语时就不能再分 离了。
• 注意这个问题
• 担心你来迟了
无忧PPT整理发布
III. 使用分离的形式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具 体明确。
4. 离合词的教学安排
① 在生词表中以显明的标志划出离合词
② 采取先分散出现后总结的方法
③ 安排在课后练习材料中,采取熟读词组的 方式。
④ 分别对待:可分度、可离度、可插入成分
等方面
无忧PPT整理发布
I. 大多数不能带宾语,有的也可以带 担心孩子 出口机器
II. 有的可插入宾语成分的量词,有的不可 唱了一支歌 洗了一个澡 出了一次国
数 联合式 量 最 多
动补式
鞠躬 洗澡 游泳 睡觉 游行 考试 登记
看清 提高 放下 说服 听见 打倒 无忧PPT整理发布
2. 离合词的特点
① 从构词的角度看,有相当大一部分离合词 的两个语素中,总有一个是粘着语素。
• 贬值 将军 行贿 致富 道歉 撒谎 ② 从内部的搭配关系看,前面的动素和后面
的名素之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用同 义和近义的语素替换。 • 毕业 聊天 起哄 沾光 抗无旱忧PPT失整理眠发布

离合词

离合词

离合词lí hé cí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

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

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

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

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的。

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

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

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

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

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

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

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

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更远。

譬如“你的发是什么时候理的?”。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以《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例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以《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为例

离合词的特点
2、词义和语法的特殊性: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往往比较特殊,与组成它的单 个汉字不同。例如,“洗澡”这个词是由“洗”和“澡”两个汉字组成的,但它 的词义并不是这两个汉字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新的概念。
离合词的特点
3、使用的灵活性:离合词在使用的位置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 “见面”这个词可以在句中作为谓语或宾语,也可以拆分成“见”和“面”两个 汉字分别使用。
4、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4、离合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离合词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离 合词的界定和分类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其次,离合 词的研究仍以描述性为主,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尤其在语料库建设方面还有很 大的空间。此外,虽然离合词在修辞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将其运用于实 际的语篇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1、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离合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 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往往无法准确把握离合词的拆分和组合规则,对一些 复杂离合词的用法更是感到困惑。
《汉语教程》离合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2、教师对离合词的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离合词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但在实际教学中对离合词的教授并不够深入。有些教师对离合词的辨析不够清晰, 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典型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中的具 体应用
3、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中的具体应用
离合词在文学、媒体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文学作品方面,离合词的使 用往往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或表达特定的情感。例如,小说《红 楼梦》中“林黛玉”的名字便是一个典型的离合词。在媒体作品方面,离合词则 常常被用来吸引读者注意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中国梦 之队”是一个嵌套式离合词,用于形容中国跳水运动员组成的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合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有许多独特之处。

语法学界对其认识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该语言形式是词;有的则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认为是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和界定。

笔者认为理论上对离合词的归类对留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哪一种划分和定义,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宗旨都是为汉语教学服务的。

因此,只要能够使学习者了解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结构及其“能离能合”的特点,并能够、正确地使用离合词足矣。

一、离合词的概况(一)离合词定义目前,学界对离合词有不同的定义,主要争议集中在对其词性认识不同。

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倾向于认为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组成的特殊语言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出现不同程度的拆合现象。

例如:“见面”可以构成“见一次面”“跟国家领导人见面”等;“睡觉”可以构成“睡美容觉”“睡了一觉”“睡了个懒觉”等;“结婚”可以构成“结了婚”“结过一次婚”“跟别人结婚了”等。

(二)离合词的特点若想让学习者对离合词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降低偏误率,首先要清楚离合词的特点。

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若要谈及另一事物对象,则需要介词或助词引入。

如:(1)小王要跟小李结婚。

(2)她下午想和老师见面。

2.离合词中间可插入很多其他成分,比如时量补语和动态助词“了、着、过”等。

如:(3)我向经理请了三天假。

(4)她和小李见过面。

3.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一般动词重叠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如:睡睡觉、吃吃饭、上上课、聊聊天、唱唱歌、理理发等。

4.带情态补语、时量补语的离合词在重叠时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成分。

如:(5)弟弟打球打得满头是汗。

(6)我和安妮游泳游了半个小时。

(三)离合词的习得现状纵观历年的各类教材,几乎都对离合词采取了回避策略,没有一部教材对离合词进行过专门性介绍,在教材中不将其作为一种语法项目来处理,要么对其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要么就在词汇意义上将其等同于一个词,而且在外语(比如英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时,生词表中常将离合词直接翻译成英语中的动词,如:走路(to walk)、洗澡(to bathe)、睡觉(to sleep)、游泳(to swim)、毕业(to graduate)等。

这样就会导致留学生经常把它们当作一个动词来使用,从而常出现如下偏误:1.误带宾语(7)老师经常帮忙学生。

(8)昨晚我们聊天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错误(9)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10)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3.重叠形式的偏误(11)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12)他对老师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13)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14)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15)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16)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的偏误(17)她唱歌得非常好。

(18)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上述偏误在留学生中比较普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应该是离合词教学难点之一。

二、离合词的相关教学建议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承认离合词是一种语法现象,但并没有把它作为统一的语法项目来处理,而是“词汇化”了。

很少有教师将其当作一种专门的语法点或语法现象来解释、来教授。

笔者认为,离合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法项目纳入教学之中。

因为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还有相当数量的离合词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常用词,而且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经常使用这些词语,如:起床、散步、照相、唱歌、跳舞、毕业、吃饭、鼓掌、结婚等。

我们认为应当从教材做起,在生词表中可以采取这样的注音形式,清晰明了地标注出离合词来,如:散步(sàn—bù)、鼓掌(gǔ—zhǎng)、跳舞(tiào—wǔ)等。

这样既区分离合词与词、短语的注音形式,同时又可以对老师和学生起到提醒作用。

在生词表中对离合词的翻译也应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如:不能简单地将“结婚”翻译成“to marry”,因为这样的翻译方式往往会误导学生,使其产生离合词后直接跟宾语的理解偏误。

生词表中还应标注出其后不能直接加宾语,并在“结婚”的词条下,出现“与……结婚”的正确形式,翻译成“to marry sb”,以此强化正确用法。

在汉语离合词教学中也可以借鉴语块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

即“语法词汇化”的语块教学方式,类似固定短语(固定搭配)的方式,随遇随教,先分散再总结。

也就是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贯穿相应的语法知识,其中语块的运用既是记忆策略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没必要告诉留学生“离合词”这一专业术语,以避免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离合词数量庞大,在可分度和可合度以及可插入的成分等方面也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应当在学习者每一次接触到一个离合词时就明确地告诉他们该离合词的使用特点,等掌握一定数量的离合词时再进行总结。

如学习“见面”时,告诉学生“见面”的使用特点: 正确错误见过面/见了面/见着面了*见面过/见面了/见面着了跟她见面*见面她见见面/见了见面 *见面见面在学习“散步”时,告诉学生“散步”的使用特点: 正确错误散过步/他散了一天的步 *他散步过快来散散步/他散了散步就回家了。

*散步散步他散步散丢了/他散步散了一晚上。

*他散步丢了/他散步一晚上。

在学习了“见面、散步、睡觉、洗澡、聊天、帮忙、游泳、结婚”等若干离合词之后,可以总结一下离合词(VO)的大体特点: 正确 错误V了/着/过+其他+O*V了/过/着+其他+O介词+sb+VO*VO+sbVVO/V 了 VO *VOVOVOV+补语*VO+补语离合词在附加趋向补语、时量补语、动态助词等句法功能时和一般动宾短语的句法功能大致是一样的。

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离合词运用的偏误将会大大减少。

假若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都能够从句法功能上注意离合词与动宾语的相似之处、离合词内部之间的差异,那么前文提到的各种偏误将会大大地减少。

离合词教学要循序渐进。

常用离合词可以插入的内容和形式一般比较复杂,留学生不可能一次全部掌握,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更需要反复加深记忆。

这就要求在编写教材时注意这些离合词的重现率,在教学时注意定期归纳总结,并在语法项目举例时加入离合词的例子,以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

总之,在离合词教学中,既不要一下子把所有拆合的方式全介绍给学生,也要避免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要随时总结离合词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把既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离合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可分可合的,在语义和语法上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准确地掌握离合词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增加留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还能使语言表达更地道、更有魅力。

离合词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重复学习,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

参考文献:[1]陈玮.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和教学[J].语文学刊,2006,(12).[2]李炳生.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类词——离合词[J].语言与翻译,1996,(3).[3]吕文华.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鲁文霞.谈离合词的界定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学刊,2005,(5).[5]毛文星.谈汉语离合词的教学原则[J].语文学刊,2010,(5).[6]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1997,(5).[7]尚光宇.离合词浅谈[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0).[8]元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9]朱金平,贾益民.词块与华文词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2009,(4)[10]周飞.离合词的特点及其成因[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游青青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50007)一、“离合词”的定义“离合词”的提法,最早来源于陆志韦先生的《汉语构词法》一书。

他说:“能扩展的结构呢,当它们不扩展的时候,整个词连写,同样收入词典。

已经扩展了,其势不能不分写。

那么,动字和宾语还算是一个词给某种‘词嵌’拆开了呢,还是变成了两个词了呢?……这样的动宾格是离合词。

”①简单说来,合起来是词,分开来是短语,这种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特殊的语法单位就是“离合词”。

语言学界,对离合词的归类——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曾进行过十分激烈的争论,时至今日,还没有定论。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标注的所有离合词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分析,试图找出现代汉语常用离合词的特点,并探求离合词产生的历史的和语言本身的原因。

二、离合词的分类及其特点参考张淼淼(2007)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果:《现汉》中标注的离合词总计为3624个,双音节离合词3622个,三音节离合词只有“无奈何、站住脚”两个。

本文主要是考察二字离合词。

㈠从语素构成上分析,大致分为以下两种:⑴含成词语素(全是成词语素)《现汉》中这一类型的离合词很多,如:撤军、道别、发财、挥手、静心、漏题、买好、暖房、怕事、扫地、谈天、握手、下课、走调等。

全部由成词语素构成的语法单位,可能是复合词,也可能是短语。

从意义角度看,这类词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从能不能扩展这个角度来看,离合词能扩展,但是相对于一般的短语来说,离合词的扩展能力十分有限。

⑵含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三种情况: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安营摆渡出科关饷会操洗澡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罢工革命继位上班违法遭罪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毕业服务鞠躬劳驾按照朱德熙先生的分析,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跟其他语素(成词或不成词语素)或词组成合成词或词组。

而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必须和其他语素或词结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若从这个角度看离合词,它是一类合成词。

㈡从内部结构上,主要分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三种。

⑴动宾式动宾式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宾语组成。

在《现汉》中这类离合词占94.5%。

根据动宾式离合词所带宾语的不同,可再分动名式、动动式、动形式三种类型:①动名式:安家补票操心登山发报还礼动名式离合词占动宾式离合词的绝大部分,约为80%以上。

动名式中有一部分特殊的离合词能转化为偏正式的名词来使用,在《现汉》中,有些收作两个词条来记录。

如:插口、点心、命题、杀气、生人、下界、印花等。

②动动式:挨批吃惊登记考试分居落选退休这类离合词中的后一个动词,用来充当前一个动词的宾语,由于类推作用的原因常被人当作一个名词来使用。

③动形式:乘凉丢丑发急犯傻隔热叫好这类离合词中的形容词,也常被类化为一个名词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