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恶性肿瘤_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①甄自力沈哲民孙培龙(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1508)中图分类号R735.8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2-2766-05[摘要]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TC)是与化疗耐药和不良预后相关的侵袭性肿瘤,现有的干预方法无法有效改善预后,因此需要探寻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近年来有了突破性的成就,其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为BT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初步临床研究表明,BTC的免疫疗法可有效增强肿瘤免疫反应,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改善预后。
主要方法有免疫检查点阻断、基于肽和树突状细胞的靶向肿瘤抗原疫苗和过继T细胞转移。
随着BTC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该方法的抗瘤功效将得到进一步明确,最终将成为BTC的常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疫苗;过继T细胞转移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immunotherapy for biliary tract cancers ZHEN Zi-Li,SHEN Zhe-Min,SUN Pei-Lo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Jin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508,China[Abstract]Biliary tract cancers(BTC)are aggressive tumors related to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poor prognosis.Exist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canno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so new treatment methods need to be explored.Immunotherapy has made breakthroug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It uses the patient's own immune system to attack tumors,providing a new direction for treatment of BTC.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TC immun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prolong the median survival of patients,and improve prognosis.The main methods are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targeted tumor antigen therapy via peptide and dendritic cell-based vaccines and adoptive T cell transfer.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BTC immunotherapy,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will be further clarified,and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BTC.[Key words]Biliary tract;Cancers;Immune checkpoint blockage;Vaccines;Adoptive T cell therapy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s,BT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等不同部位,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
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进展

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1T05:37:26.51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章明明[导读] 对于胆系肿瘤(BTC)采取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章明明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摘要】对于胆系肿瘤(BTC)采取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当前,大量早期临床研究都在积极的探寻对此类疾病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即包括了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二者对于此类肿瘤均有一定的治疗有效果,尤其是免疫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得到了初步证实。
本次研究针对近几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晚期;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胆道系统肿瘤(BTC)具有极高的恶性风险,而且预后效果通常不够理想,采取内科治疗效果很差。
当前,对于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标准化疗方案即是吉西他滨+顺铂(GP)[1],但是,大量研究证实接受此治疗方案后患者的生存延长期仍不足1年[2]。
当前,多种肿瘤采取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均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也使得临床对于肿瘤的治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研究证实,在胆道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多种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改善变以及免疫抑制均发挥了重要作用[3],这些发现也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就近几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胆道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开展综述。
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是原癌基因人体表皮生长受体因子-1(HER-1)的表达产物[4]。
有研究证实胆道系统肿瘤细胞中有高达38-100%的细胞表达为表皮生长因子[5]。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有两类,即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前者常见药有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后者常见药有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等。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胆囊癌(GBC)是一类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疾病。
GBC在各类胆道疾病当中发生率在0.4%~3.8%左右,该病发生率在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且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GBC患者在其患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的症状表现,在患者合并存在其他疾病,如合并存在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等疾病时,仅表现出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由于GBC临床症状相对隐匿,患者往往未在患病早期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而当患者存在明显临床症状而到院就诊时,则往往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仅能接受姑息性治疗。
而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在晚期GBC治疗当中效果一般,对于该病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
因此,对于GBC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针对GBC的诊断方法临床针对GBC诊断主要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指标检查、影像扫描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GBC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表现,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加重一般发生于中晚期GBC,当患者肿瘤转移至其邻近、远隔器官时,可在相应部位表现出疼痛不适症状,若GBC肿瘤引发胆道梗阻,则患者会出现明显黄疸症状;GBC的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检测CEA、CA19-9与CA125等,临床上提高对该病诊断的特异性往往需联合进行多项肿瘤学标志物指标的检测;GBC影像扫描方法包括B型超声扫描、CT扫描、MRI检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PTC)、PET/CT扫描以及腹腔镜探查等,针对该病的影像扫描是当前临床诊断当中最具有价值一种检查手段;手术病理检查是明确判断肿瘤性质、肿瘤类型、肿瘤分化、浸润深度以及肿瘤转移情况的重要方法,手术病理检查能帮助明确患者肿瘤切缘性质。
二、胆囊癌的病理组织类型、分期及易感因素GBC的病理组织类型多样,但临床上多见为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神经内分泌癌以及类癌较为少见,临床上对该病更低治疗需结合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转移情况进行考虑。
GBC的分期方法多样,在国内主要采用的肿瘤分期方法是基于肿瘤Nevin分期以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制定的肿瘤TNM分期方法;在肿瘤Nevin分期当中,针对Ⅰ期患者,一般建议以采取单纯胆囊切除术治疗;针对Ⅱ期及以上分期患者,一般建议采用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针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一般采取扩大根治术治疗,对于分期为Ⅴ期或不耐受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一般采取姑息性切除术结合引流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缓解患者胆道的梗阻症状。
胆管癌病理学

胆管癌病理学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胆管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从胆管癌的病理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析。
胆管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胆管内癌和胆管外癌。
胆管内癌是指起源于胆管上皮内层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平滑肌肉瘤、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等。
胆管外癌则是指起源于胆管周围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胆囊癌等。
胆管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胆管癌可以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胆管癌的大部分。
而根据肿瘤的分级,胆管癌可以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
高分化的胆管癌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而低分化的胆管癌则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
胆管癌的浸润深度是评估其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浸润深度可以分为T1、T2、T3和T4四个阶段,分别表示肿瘤仅限于胆管黏膜、浸润到胆管壁、浸润到胆管周围组织和浸润到邻近器官。
浸润深度越深,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也越差。
胆管癌的转移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蔓延。
淋巴转移是胆管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常见的淋巴转移站点有肝门、腹腔、胰头和胆囊床等。
血行转移主要通过门静脉系统进行,常见的转移器官有肝脏、肺和骨骼等。
而直接蔓延则是指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
除了以上病理学特征外,胆管癌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和MRI等,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总的来说,胆管癌的病理学特征对于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胆管癌的病理学特征的深入了解,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胆管癌的治疗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胆道恶性肿瘤全程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症状,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 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举措分享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 络,包括家人、朋友、病友等, 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健康教育普及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健康资 料等方式,向患者普及胆道恶性 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
手术前准备事项
术前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术前给予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 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
术前抗感染治疗
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易合并胆道感染,应在术前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 抗感染治疗。
术前讨论与手术计划制定
组织多学科团队进行术前讨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手术计划。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引流液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术后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及有无出血、 胆汁漏等并发症的征象,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与应对策略
出血
术后出血是胆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一旦发 现出血征象,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药物止血、介入栓塞或再次手术等。
胆汁漏
胆汁漏是胆道手术的另一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腹膜炎、腹腔感染等严重后果。预防措施包 括术中精细操作、放置引流管等。一旦发生胆汁漏,应及时引流并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 手术治疗。
跨学科协作机制建立
01
02
03
多学科团队组建
组建包括外科、内科、放 疗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 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胆 道恶性肿瘤的诊疗过程。
定期会诊与讨论
组织定期的跨学科会诊和 病例讨论,共同分析患者 病情,制定和调整治疗方 案。
胆囊癌解读

• AJCC第7版胆囊癌TNM分期的改变包括:T3重新回到了III
期,T4重新回到了IV期,N1作为IIIB期的标志(与第5版相 比较,更加强调了淋巴结分站在胆囊癌分期中的特殊生物源自学表现),N2作为IVB期的标志。
NCCN V2 2012解读
• 截止2012年12月7日,NCCN Version 2 2012版本为最
• AJCC肿瘤分期第7版将胆囊癌淋巴结重新分为两站,与第5
版淋巴结分站相似(但是具体淋巴结的归属略有不同。门 静脉旁淋巴结从第5版的N2变成了第7版的N1)。同时将N1 、N2分别并入IIIB、IVB期。
• N1作为IIIB期,说明AJCC认为第一站淋巴结转移仍然可
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并且其预后与IIIA期(T3N0) 相似,但是强调了出现淋巴结转移表明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同时也表明了淋巴结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 因为IIIB期的根治手术一定要联合规范的淋巴结清扫。
新版本。
Thank for Your Attentions
• TNM Staging for Gallbladder Cancer • T1 Tumor invades lamina propria (T1a) or muscular (T1b) layer • T2 Tumor invades perimu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no extension beyond
• Yokoyama的诊断标准即瘤体中心位于胆囊管的即可诊断为
胆囊管癌,并随后将其分成肝门型(HH)、胆囊管汇合型 (CC),对其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神经侵润、淋巴结转 移及预后等进一步分析,指出胆囊管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从临床首发症状,生物学特性,手术方式的选择, 胆囊管癌倾向于胆管癌的范畴。
胆管癌的治疗方法

胆管癌的治疗方法胆管癌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的胆道系统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支持性治疗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因素。
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诊断病例和部分中晚期病例,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胆管癌病灶,其中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肝切除、胆总管切除和胆囊切除等。
有时,可能需要胆管重建术和胆肠吻合术来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2. 化疗:化疗被广泛应用于胆管癌的治疗中,可以术前或术后辅助使用。
化疗的药物包括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其目的是通过杀灭残留癌细胞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
化疗还常用于晚期胆管癌患者,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生存质量。
3. 放疗:放疗主要用于辅助和控制胆管癌病情,可以术前或术后联合化疗进行。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同时,放疗还可以缓解症状,例如黄疸、腹痛和恶心等。
放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外照射放疗和内照射放疗(近腔放疗)。
4. 支持性治疗:胆管癌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其中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黄疸的处理和抗恶心等。
营养支持可以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预防消瘦和肌肉萎缩。
疼痛管理通常采用镇痛药物和其他非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此外,对于晚期胆管癌患者,常规治疗可能无法治愈疾病,因此可以探索其他治疗方法。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新的治疗策略逐渐被采用。
靶向治疗通过干扰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特定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癌细胞。
它的应用和疗效在胆管癌患者中仍处于研究阶段。
总之,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是多样化且个体化的。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由专业医生团队进行共同决策。
加强早期筛查、提高认识,是胆管癌防治的关键。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诊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分泌胆汁的器官是(C )
A.肝总管
B.胆总管
C.肝脏
D.胆囊
2.以下不属于胆道系统肿瘤的是( B)
A.肝门胆管癌
B.原发性肝癌
C.胆囊癌
D.壶腹癌
3.胆道肿瘤的常用诊断检查中,不包括的是(C )
A.CEA
B.CT
C.EBRT
D.MRI
4.胆管癌患者中,以下指征提示手术预后较好的是( A)
A.无肿瘤播散转移
B.肝脏多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C.阳性切缘
D.肉眼可见肝门淋巴结转移
5.已经诊断为不可切除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下一步应首先接受的检查包括(A )
A.CA19-9
B.AFP
C.MSI或MMR
D.CEA
6.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的基础化疗药物不包括( D)
A.氟尿嘧啶
B.吉西他滨
C.奥沙利铂
D.环磷酰胺
7.研究表明,以下符合胆囊癌免疫治疗的指标是( B)
A.TMB-Low
B.MSI-High
C.CEA-Low
D.AFP-High
8.药物性肝损伤的首要治疗措施是(A )
A.停用可疑药物
B.肝移植
C.保肝药物治疗
D.利胆药物治疗
9.下列保肝药物中,含有细胞膜成分的药物是(A )
A.多烯磷脂酰胆碱
B.谷胱甘肽
C.双环醇
D.甘草酸制剂
10.利胆药物中,属于水分利胆药的是(A )
A.熊去氧胆酸
B.去氢胆酸
C.腺苷蛋氨酸
D.苯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