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培育技术

合集下载

犊牛培育的技术要点

犊牛培育的技术要点

犊牛培育的技术要点犊牛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小牛,它们是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养殖户来说,犊牛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犊牛培育的一些关键技术要点。

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犊牛健康成长的基础。

新生的犊牛需要保持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以避免感染疾病。

饲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犊牛需要充足的母乳喂养,以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逐渐引入适量的干草、浸泡好的精料和水,以促进其消化能力的发展。

犊牛的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不能忽视。

犊牛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免疫系统相对薄弱,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控制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该与兽医合作,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定期检查犊牛的健康状况。

第三,合理的饲养策略对犊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犊牛出生后的早期阶段,饲喂母乳是必不可少的,母乳中含有犊牛所需的丰富营养物质,并且有助于提高犊牛的免疫力。

随着犊牛的生长,逐渐引入精料和饲料是必要的,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同时,养殖户应该注意控制饲养量和饲养频率,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第四,犊牛的环境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干净、舒适的栏舍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疾病的发生。

栏舍内应保持干燥,定期清理和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

此外,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也是必要的,以保持犊牛的舒适度和健康状态。

第五,定期体检和疾病监测是保证犊牛健康的重要措施。

养殖户应该定期请兽医进行体检,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此外,密切观察犊牛的行为和食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样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

犊牛的社交化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犊牛需要与其他同伴互动,以发展其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养殖户应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犊牛能够与其他同伴相处,并逐渐适应人类的接触。

这样可以帮助犊牛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减少压力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犊牛培育的技术要点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合理的饲养策略、环境管理、定期体检和疾病监测,以及社交化训练等。

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

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

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
犊牛是牛的幼崽,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养技术。

以下是犊牛各阶段饲养技术的介绍:
1. 出生后0-1个月: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需要保持乳房清洁和干燥,保证犊牛有足够的乳量和营养。

2. 1-3个月:可以开始加喂牛磺酸、补充营养和促进犊牛食欲,同时加喂草粉和糠,帮助犊牛消化,促进毛发生长。

此外,需要保持饮水渠道的清洁和水质干净,避免犊牛得病。

3. 3-6个月:此时犊牛开始吃粗饲料,如青贮料、干草、玉米秸秆等。

同时,还需要补充犊牛专用饲料,以保证营养均衡。

要注意定期为犊牛建立体型和健康档案,定期称重和观察牛排颜色。

4. 6-12个月:这个阶段的饲喂需要更多的粗饲料和犊牛饲料,并增加一些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取。

同时,犊牛也需要注重运动,鼓励犊牛参加合适的活动,如散步、奔跑等。

总之,犊牛的饲养需要注重营养均衡,保持清洁和干燥环境,同时加强犊牛的运动和健康管理,以保证犊牛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1. 生理构造:犊牛的身体构造相对较小,骨骼还未完全形成,肌肉发育尚不完善。

内脏器官也较成年牛要小。

2. 消化系统:犊牛的消化系统还不够发达,胃功能较差,无法消化粗纤维的饲料。

在犊牛饲养时应给予易于消化的饲料,如优质乳制品。

3. 免疫系统:犊牛出生后,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对于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在犊牛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传染病,及时接种疫苗。

4. 生长发育:犊牛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体重每日增长较大。

这是因为犊牛自出生后即需通过牛奶获取足够的营养来快速生长。

1. 牛舍环境:牛舍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保暖条件,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或潮湿环境对犊牛的不良影响。

2. 饲养管理:犊牛的喂养需要足够的牛奶或奶粉,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

还应提供新鲜的水和可供舔食的矿物质盐块。

3. 饲喂计划:犊牛的喂养应按照科学合理的饲喂计划进行,根据犊牛的年龄和体重确定饲喂量,以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4. 疾病预防:犊牛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饲养者要加强预防工作。

定期进行驱虫和疫苗接种,保持犊牛的健康。

5. 增肥管理:犊牛在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逐渐引入固体饲料,如青贮料和浸粮,以促进其肌肉和骨骼的健康发育。

6. 犊牛间的隔离:饲养者要注意将新生犊牛与成年牛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争夺食物造成的压力。

总结:犊牛作为幼小牛羊,其生理特点与成年牛有所不同。

犊牛饲养要注意提供良好的牛舍环境,科学合理的饲喂计划,加强疾病预防和增肥管理。

保障犊牛的健康发育,以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养殖犊牛的技术

养殖犊牛的技术

养殖犊牛的技术推荐文章食品加工技术论文范文怎么写诶热度: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范本热度: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心得体会范文热度:会计专业技术理论热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心得范文热度:犊牛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做父本,以鲁西黄牛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

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初生重、日增重、挽力、肉质、屠宰率等都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犊牛的饲养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犊牛的饲养方式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

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 arne)。

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

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

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

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

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 000~5 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牛属中的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是一种年龄在1岁以下的幼年牛,它们具有一些生理特点和培育技术要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生长快:犊牛在生长发育期间,体重增长迅速,通常可以达到成年牛体重的一半以上。

2.消化功能萎缩:由于犊牛的脾脏和胃均未发育完善,因此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需要特殊饲养和营养。

3.免疫力差:犊牛出生后,免疫力较差,需要及时注射疫苗和补充血清,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体温不稳定:由于幼年期温度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犊牛容易出现体温不稳定的现象。

5.粪便较干:犊牛的消化功能较差,粪便比较干燥,需要注意饮水量和饲料的水分含量。

1.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犊牛的饲养环境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暖和卫生条件,以保证犊牛的生长和发育。

2.合理饲喂:犊牛的饲喂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情况,选用合适的饲料,科学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犊牛的营养需求。

3.注重清洁卫生:犊牛的饲养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寝舍垫料,保持饮水器、饲槽等卫生清洁。

4.注重疫病防治:犊牛饲养过程中要定期对犊牛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的防控。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

5.定期体格检查:定期对犊牛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重测量、体温测量、粪便状况观察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犊牛的生长发育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关注,合理的饲养和护理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程度。

犊牛养殖技术

犊牛养殖技术

犊牛的养殖技术1 初生犊牛护理初生犊牛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性差,易患病死亡,必须细心护理。

具体做法是:犊牛出生后,立即用干净棉布将口、鼻内的黏液擦净,被毛擦干后放于干净垫草上,同时让其尽早吃上初乳,增强抵抗力。

对不能吃初乳的犊牛进行人工哺乳,即用特制奶瓶,奶嘴上开一十字口,人工喂给。

也可用桶内哺饮法,即一手持桶,另一手中指及食指放入犊牛嘴里,使其吮吸,然后引至有奶的桶中,让其自由吮吸。

饲喂量:第1次喂给1.5~2 kg。

以后每天喂给量按体重的1/8~1/10计算初乳量(体质强的喂量为体重的1/8,体弱者喂给量为体重的1/10),每日3~4次。

每次即挤即喂,以便保证奶温和清洁度。

如果产犊母牛无初乳或初乳不洁,可用其他母牛的初乳代替。

犊牛每次哺乳之后1—2小时,应饮温开水1次。

2 提早补料2.1 补微量元素新生的犊牛从母牛奶中能得到充足的铁,一般不会患贫血。

随着犊牛长大,母牛奶供给的铁已不能满足犊牛的生长需要,易引起贫血性下痢和食欲减退及轻度腹泻。

此外犊牛缺硒可患白肌病,生长发育受阻,因此应及时补铁补硒。

补铁方法:出生后3天肌注右旋糖酐铁,1次量0.1 mL/kg,7天后再补注1次。

补硒方法:注射亚硒酸钠0.5 mL/ kg。

2.2 饲喂干草在牛舍的草架内添人优质干草(如豆科青干草等),训练犊牛自由采食,以促进胃的发育,并防止舔食脏物、污草。

2.3 补饲精料喂完奶后用少量精料涂抹在犊牛鼻镜和嘴唇上,或撒少许于奶桶上任犊牛舐食,形成采食精料的习惯,刚开始每日每天喂给精料l0~20 g,数日后增至80-100 g,1月龄250-300 g,2月龄时500-600 g。

2.4 饲喂青绿饲料青绿饲料在犊牛20日龄时开始补喂,以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

每天喂给20 g,到2月龄时增加到1~1.5 kg,3月龄为2~3 kg。

青贮料在2月龄开始饲喂,每天喂100-150 g,3月龄时喂1.5~2 ,4~6月龄时喂4~5 kg。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犊牛是指幼年阶段的牛,通常指出生后不久到一岁之间的牛。

犊牛的生理特点与成年牛有很大不同,对于犊牛的培育来说,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技术要点。

1. 生长迅速:犊牛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体重会迅速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犊牛吸收母乳、消化能力强,以及新陈代谢活跃等因素所致。

2. 免疫力弱:犊牛出生后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在犊牛培育中,特别要注意提高犊牛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3. 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低:犊牛的消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消化能力较差,不能像成年牛一样消化纤维素较多的饲料。

所以,在犊牛培育中,需要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牛乳粉、浓缩饲料等。

4.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犊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恶劣天气和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

在犊牛的培育中,需要给予适当的保温、防寒和通风等措施,确保犊牛的生长环境舒适。

1. 准备工作:在犊牛出生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干净的生产场所、母牛的营养调整以及分娩时的助产措施等。

保证母牛健康,顺利分娩。

2. 饲养管理:犊牛出生后需要及时吸食母乳,以获取营养和免疫物质。

需要定时喂食牛乳粉或其他易消化饲料,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

3. 免疫注射:犊牛出生后应及时进行免疫注射,包括口服或皮下注射抗生素、疫苗以及驱虫药物等。

这有助于提高犊牛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4. 环境管理:保持犊牛的生长环境干净、舒适,定期清理牧场、更换垫料,保持空气流通。

注意防寒保温,为犊牛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喂养管理:犊牛需要定时喂食,并按照科学的比例和方法进行饲养。

一般采用断奶法,逐渐减少给予牛乳,增加浓缩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促进犊牛的消化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6. 疾病预防和治疗:犊牛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所以需要定期对犊牛进行体检,预防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疾病。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犊牛是牛群中的幼崽,对于农牧业来说,犊牛的健康成长是牛群繁殖和生产的基础。

合理的饲养与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犊牛健康成长,提高其生产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犊牛饲养与管理的技术。

一、合理的饲喂1. 提供优质饲料:犊牛的饲料应以优质牧草、浓缩饲料和精饲料为主,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在犊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2. 饲喂频率和量:犊牛的胃容量有限,应分次、分量饲喂,避免一次性喂太多。

刚断奶的犊牛可以每天饲喂4-5次,每次分量逐渐增加。

随着犊牛生长,饲喂次数逐渐减少至2-3次,但每次的饲喂量要保持稳定。

3. 喂养规律:犊牛的饲喂时间要规律,不可随意更改。

定时喂养可以促进犊牛的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二、合理的饮水管理1. 提供清洁饮水:犊牛的饮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2. 定时更换水源: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水源,保持水质新鲜。

同时,定期清洗水槽和水管,防止水质污染。

3. 注意水温:犊牛对水温敏感,一般应保持在15-20摄氏度。

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影响犊牛的饮水量。

三、合理的环境管理1. 温度适宜:犊牛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应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

夏季高温时,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犊牛受寒。

2. 通风良好:犊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

过度潮湿或缺氧的环境都会影响犊牛的健康。

3. 干净卫生:犊牛舍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床草,防止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四、健康管理1. 疫病防控:定期做好犊牛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预防常见的疾病。

定期体检犊牛,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个体。

2. 合理的运动:犊牛需要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肌肉的发达。

3. 防止外伤:犊牛舍和饲养设备要安全可靠,避免犊牛因摔倒或被夹伤等意外事故。

总结起来,犊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合理饲喂、合理饮水、合理环境和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加喂青贮饲料
• 青贮饲料可以从 60天开始供给。
• 最初每天可以供给 100克,3月龄可 供给 1.5-2.0公 斤。
• 过早或过量饲喂有 可能发生饲料
1、补喂干草
• 犊牛生后1周即可开 始训练采食干草, 方法是在牛槽或草 架上放置优质的干 草任其自由采食, 及时补喂干草可以 促进犊牛的瘤胃发 育和防止舐食异物。
2 、补喂精料
• 犊牛生后10天左右就可以开始训练采食精 料。
• 开始喂时,可将精料磨成细粉并混以食盐 等矿物质饲料,涂于犊牛口鼻处,教其舐 食。
• 初乳挤出后,不宜存放时间太久。哺喂初乳的 温度应以35-38℃为宜。喂初乳时可以使用 奶壶也可使用奶嘴。
二、哺喂优质的常乳
• 肉用犊牛一般采用保姆牛哺育法。即犊牛 出生后一直跟随母牛哺乳、采食和放牧。 保姆牛哺育法的哺乳期一般在4个月以上, 最多不超过6-7个月。
• 为了充分利用母牛的泌乳潜力,节省母牛 的饲养费用,一头产犊母牛也可同时哺育2 -3头犊牛,即将同时出生的其他母牛的犊 牛由该牛哺乳。
犊牛培育技术
• 犊牛是指从 出生至断奶 前的小牛。
• 本课件主要 介绍犊牛培 育技术。
一、犊牛哺喂初乳
1、初乳的特点
• 母牛分娩后3-7 天内所产的乳叫 初乳。
• 初乳具有很多特 殊的生物学特性, 是初生犊牛不可 缺少和替代的营 养品。
2、初乳的哺喂方法
• 犊牛生后应尽早喂初乳,且越早越好。体弱的 犊牛可推迟l-2小时,通常第一次饲喂健康犊 牛时初乳的喂量是2.0公斤,体弱者0.75-1.0 公斤,切记第一次初乳的喂量不应过大,以防 消化紊乱。在生后的几天中,犊牛每天可按体 重的1/5左右计算初乳的供应量,每天喂2-3 次,且每次的喂量应大致相同。
• 最初几天的喂量为10-20克,几天后增加 到100克左右,一段时间后,再饲喂混合好 的湿拌料,湿拌料的喂量2月龄可增加到每 天500克左右。
3、 补喂青绿多汁饲料
• 犊牛生后20天就 可以在混合精料中 加入切碎的胡萝卜 或幼嫩的青草等, 最初可以每天加 10-20克,到60 天喂量可达l.0- l.5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