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新公共管理范式(ppt文档)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范式的变革.ppt

公共管理范式的变革.ppt

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是否合适 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是否能用于公共领域 公共部门管理的政治化是否在重蹈覆辙 下向的公民责任与上向的管理责任是否一

2.3公共管理范式的自身变革
公共管理的第一波(管理导向的响应模式):
政府再造(重塑)运动与企业精神 1992年的《政府再造》 1993年的美国政府绩效评估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以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为内容的新政治经济学 以委托-代理\交易费用为内容的新制度经济学
现代管理学的方法来源:
德鲁克的管理变革和哈默的再造理论
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特征
强调在市场基础上提供公共服务 研究对象由政府扩大的三个组织 研究内容由内部取向到外部取向 研究重点从重视过程到重视结果
1.与服从于同一个权力关系的组织的外部单位协调关系: 大多数主要管理者必须与组织内上下左右的其他部门 的主要管理者协调关系以实现其部门的目标
2.与独立的组织协调关系:这些机构来自于政府的其他 部门或不同层次以及利益团体和私人企业,他们对组织 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有一定影响
3.与新闻媒体和公众协调关系:组织需要得到新闻媒介 和公众的行动支持\赞成或默认
应对
从被动式应对到全程式调控
反馈式调控:应对问题 同馈式调控:预防问题 前馈式调控:消灭问题
Three Types of Control
Inputs
Feedforward Control
(anticipate problems)
Conversion Process
Concurrent Control
传统管理学的方法来源:
泰勒和法约尔的科学管理 梅奥的行为主义研究
公共行政范式的主要特征
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作为一种价值的效率观 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的公务员

公共管理学.pptppt

公共管理学.pptppt

张成福: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 科的特点
(1) 公共管理基本上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integrative concept) 。格恩 (A.Gunn) 认为公共管理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传统公 共行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third Way) 。 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沿袭 公共行政,而在如何 (How) 层面上沿袭企业 管理:
威尔逊(Woddrow Wilson) 1887年发表 的《行政学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
威尔逊“执行一部宪法比制定一部宪法要困难 的多”。
“行政科学的指导价值是效率;有效的公共行 政要求政府权力有单一的领导中心。”
政治与行政之间存在重要区别,政府官员的任 命应建立在公正和功绩而不是党派偏见的基础 上
第四阶段 : 公共行政即管理学
从 1960 年至 70 年代起,部分行政学者转 向管理领域寻求发展。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假 设基础之上: 一是公共行政与私部门的行政 没有本质的区别,强调一般管理或类同管理 (generic management); 二是企业绩效优于 政府绩效,而主张师法企业
对权力和权威进行了划分:权力是无视人们的反对,强使 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是出 于自愿。权威分为三种形式:法定权威(官僚组织)、传 统权威、神授权威。
是传统管理理论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魏劳毕1929 年《公共行政的原则》Princip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强调科学的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 的存在。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 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 任何地方, POSDCORB 就是行政原则的最佳体现

简·来恩《新公共管理》 PPT课件

简·来恩《新公共管理》 PPT课件
• 新公共管理需要总结研究其他形式的合同制,包括长期合 同制,以及信任和相互理解等其他类型的机制,而不仅仅 是签约外包制。
27
第九章 合同制中的政府(上)
28
引言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公共服务实现了 权威治理向合同治理模式的转变。 •政府角色的重新界定 •运用私人所有制形式的改革----激活国有资产
6
2 公共管理的适用性
• 2 .1市场化改革以后,公共部门仍十分庞大原因:
(1)本书作者认为,改革只改变了各部分的规模,而非总 规模
(2)传统观点是瓦格纳定律,即公共服务增多了使公共部 门膨胀、现代观点是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增加了,即鲍莫 尔死亡
(3)工会的力量:斯堪的纳维亚福利国家的工会主义推动 福利国家。
• 为了达到一个既是帕累托最优,又能从分配角度可以接受 的交易型合同,签订合同的人必须有强烈的兴趣去增进自 己的利益,并能将所有潜在的收益进行分配。因此,交易 型合同的效率和可接受的分配结果最终取决于坐在谈判桌 两端的首席执行官。
24
劣势
• 因为有多种不同的帕累托最优结果,导致分配方式多种多 样,所以实际达成的结果由签约各方的议价能力决定,这 个实际上充满不确定性。
10
• (3)对于公共企业,作者也指出其非社会效用问题,为 反对私人垄断而实行的垄断干预也同样没有效率,并且进 入管制等行为还导致了寻租现象,即为求利益,可能不考 虑手段。
• (4)至于再分配问题,也同样存在无效率的问题。巴里 指出,存在三种实现正义的途径,即共同利益、互惠和公 正无偏私,但只有公正无偏私可以得到应用,但也要面对 与均等进行区分的难题。
• 作为仲裁者角色的政府和作为签约者角色的政府 之间的分离。(政府执行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 制度化分权)在新公共管理体制下,在政府的执 行部门中将会由其代理人即首席执行官们处理大 量的合同。同时,政府作为一个仲裁者,会积极 活跃在政府的司法部门。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公共管理的新范式公共管理是处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新范式,它是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为宗旨、公民权利主体成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新阶段。

摘要:强调“以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活动的逻辑,使得整体性治理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优势,自发生成多变的网络治理结构。

在此网络结构中,协调、整合和信任机制是整体性运作的关键性功能要素。

在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网络结构;协调;整合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新的寻找“公共部门协调与整合机制”的改革运动。

这一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一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而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也日益显现。

一、整体性治理兴起的背景从理论渊源来看,整体性治理的出现既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衰落以及19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改革所造成的碎片化的战略性回应,又是一定意识形态的折射还是合作理论的一种复兴,只不过其内容要更加复杂。

首先,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它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衰落和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造成的严重“碎片化”的战略性回应。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适合于大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也是管理大规模人口所必需的。

其次,整体性治理风行于西方国家还有着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在美国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批评并对其大有取代之势的是新公共服务理论,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登哈特。

在英国,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发展起来的是整体性治理范式,其代表是佩里.希克斯和帕却克.邓利维。

英国新工党政府实行的“协同政府”即是作为一种象征,它与之前连续执政18年之久的保守党政府的碎片化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回应了对英国中央政府“空心化”导致的责任问题和能力问题的担忧。

公共管理的“范式”变化课件

公共管理的“范式”变化课件

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输和 处理的效率,保障信息安全。
培养具备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知识的复合 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全球公共治理的发展趋势
跨国合作
加强跨国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
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的需求增加
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政府透明度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这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科技进步的影响
新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 何利用这些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是一个挑战。
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公共管理需要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全面 的视角,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感谢您的观看
背景
工业革命前,社会经济活 动相对简单,政府职能需 求有限。
实例
封建社会中,政府主要负 责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较少涉及经济和社会事务 。
公共管理时代的出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点
政府职能扩大,开始涉足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 理。
背景
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活动变得复杂,政府需 要更广泛地履行其职能。
实例
20世纪初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政府在经济危机期间大规模介入经济活动。
公共管理“范式”的演变过程
特点
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同时开始注重管理和服务效率 。
背景
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增加 。
实例
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旨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 效率。
02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兴 起

《新公共管理》PPT课件

《新公共管理》PPT课件
出,政府体系应该开放,各个层级都可雇佣 外部人员、僵化的等级制度结构由于在某方面设置了障碍 而应被取消。基林认为《富尔顿报告》仅仅是表达了一种 现代的以结果为基础的管理观念,该报告指出公务员全部 管理任务由四个方面构成:1、在政治指导下制定政策。2、 创立政策执行机构。3、行政机构的运转。4、对议会和公 众负责。这实际上是说公务员所做的就是管理,但这种说 法并不特别有助于对管理的理解。而且该报告的建议在当 时并未得到实施,它们一直被推迟到一个更有利的时代才 被实施。所以我们可以把《富尔顿报告》看做是一个起点, 而不是把管理原则融入行政制度的全面构想。
3.2 管理的内涵
与行政的内涵不同: 就其实质而言,行政是指执行指令,而
管理则是指实现结果和为自己的行为承担 个人责任。
3.3 一般管理的职能
阿利森归结出“管理的一般职能”: 1.战略(首要职能) ①确定组织的目标和重点 ②设计操作计划以实现既定目标 2.管理内部构成要素 ①人员组织和调配 ②人事指挥和人事管理制度 ③控制绩效 3.管理外部构成要素 ①处理和组织的“外部单位”(服从相同的权利机关) ②处理与其他独立组织的关系 ③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
第四、资深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带有政治色彩地致力于政府工作而 不是无党派或中立的。
第五、政府职能更有可能受到市场检验。
第六、存在着一种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检验、签订合同等方式减少 政府职能的趋势。公共管理不同于公共行政,并足以称为“一种新的 典范”。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已经有效的取代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并且公共部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是管理主意的取向。
运用阿利森模式对公共部门的管理 模式和行政模式比较
1.一般管理职能的首要职能是战略,它涉及组织的未来,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和 重点,以及制定实现这些目标与重点的计划。博兹曼和斯特劳斯曼认为,成功的公 共管理必然需要战略意识,它比公共行政更广泛、更综合,对职能专业化的规定更 少。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组织外部环境的管理,而公共行政则是对内部要 素的管理,所以公共行政以往对战略概念的需求较少,因为它被认为是既定的,公 务员的行政仅仅是执行政治官员的指令,而这些政治官员被假定为制定政策和战略 并对其负责。而组织把注意力集中在所面对的日常事务上,将会出现忽视长期目标 的危险。传统的公共行政倾向于只考虑组织内部的短期目标,而公共管理则旨在长 期目标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各部门自己确定目标和重点,而不是简单 接受来自政治官员的决策。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

英国新公共管理的实践
01
英国新公共管理的背景
• 面临经济滞胀和政府财政危机
• 撒切尔政府推行市场化和分权化改革
02
英国新公共管理的实践
• 私有化,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营企业
• 财政分权,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
• 公民参与,鼓励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服务过程
03
英国新公共管理的成果
• 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财政成本
• 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财政成本
•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满足公民需求
其他国家新公共管理的实践

澳大利亚
• 公共部门改革,提高政府效率
• 财政分权,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
加拿大
• 公共服务外包,降低政府财政成本
• 公民参与,鼓励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服务过程
新西兰
• 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 顾客导向,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 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财政成本,优化投资环境
05
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反思
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
市场化策略可能导致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分权化策略可能导致地方政府间竞争
• 过度竞争,忽视公共利益
• 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
• 服务质量难以衡量,导致公平性问题
• 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利益,忽视长期发展
新公共管理的潜在风险
分权化策略的目的
• 减少政府层级,提高政府效率
• 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提高治理能力
分权化策略的方法
• 财政分权,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
• 行政分权,简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执行力
• 决策分权,鼓励地方政府自主创新
顾客导向策略:满足公民需求

顾客导向策略的目的
• 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

新公共管理理论PPT学习教案

新公共管理理论PPT学习教案
性的特点。这场改革涉及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改革的内容涉及公共管 理尤其是行政管理的体制、过程、程序及技术等各个方面。
第11页/共31页
二、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戴维·奥斯本,现任美国著名的进步 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美国 州长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内拉斯 加州研究和发展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2年与盖布勒集团(公营部门管 理咨询公司MCR的分部)总裁特 德·盖布勒合作出版了《改革政府— —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该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均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理管理”或“管理主义”定向的政府改革往往被人们 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它起源于英国、美国、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并逐步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代表这一 股潮流、全面推进行政改革的既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 家;既有单一制国家,也有联邦制国家;在政府制度上,既有内阁制政 府,也有总统制政府;在市场体制上,既有自由型市场经济,也有政府 导向型经济;高举改革旗帜的,既有右翼政党,也有左翼政党。”
第9页/共31页
4.欧洲大陆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欧洲大陆各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的行政改革有所不同,它
不具有英、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行政改革的那种系统、全面、 连续和激进的特点。但是欧洲大陆的行政改革同样带有明显的管理主义 色彩,或多或少以“新公共管理”取向。
第10页/共31页
5.评论 当代西方公共部门管理改革尤其是行政改革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持久
第13页/共31页
(2)官僚体制的危机。支撑政府的是官僚体制。尽管韦伯式的官僚制 度曾经为西方国家的稳定和提高行政效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种 高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垄断专权的官僚体制显得过于超级大国态龙钟, 反应迟钝,在变革和创新方面显得无能为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1)要求各国政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 重新审视定位;
2) 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格局对公共管 理的效率和效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全球化推动公民社会和全球结社的兴 起,导致政府权力部分地上移或下移; 4)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推动政府改革进一步向民主和法治的方 向发展。
4)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阶段(1997至今)
建立合作政府,实现政府再造;应对现代市民 社会参与的挑战。
(2)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1)里根政府的意识形态重塑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美国近50年历史的民生主义意识形态。 “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政府就是问题本身”
里根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价值观:
市场至上、个人自由、政府最小化与社会最大化。
——戈尔

1958年 1980年
• 大部分时间不信任政府“秉公办事”: 23%
73%
• 华盛顿的人们浪费我们纳税所缴款项 • 中很多金钱:
43%
78%
• “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20%的美国人相信联邦政府 会做正确的事,而在30年前,这一比例却有76%。”
(2)对公共部门的抨击
一是对公共部门的规模 二是对政府部门的活动范围 三是对以官僚机构为特征的政府工作方式
开展“政府收缩计划”:推行福利制度改革、 放松管制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格利斯委员会的报告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本质上是一样 的,它们应该按照同样的经济参数和管理 原则进行判断和评价,政府就应该像一个 大型美国公司那样进行组织和管理”
2)克林顿政府的行政系统重塑
联邦政府面临的环境特征:信息时代、财 政赤字和信任危机
二、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范式彻底解构了公共行 政范式来自政治学的理论基础,转而将 自己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经济学之上。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 学的两个分支学科:
一是新政治经济学,即运用经济学假设、 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研究公共部门政治和行 政过程的经济学分支。
代表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部长与部门鉴定绩效合同
——总执行官不实行常任,按固定期限的绩效合 同工作
——总执行官可以自主管理其组织内的资源(聘 用、解雇、薪金、与工会谈判等)
——设立激励机制使各部及各部门有效管理财权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征 奥斯本和盖布勒关于“企业型政府”的10大原则:
(1)掌舵而不是划浆; (2)授权而不是直接服务; (3)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更加关注效果而不是投入; (6)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预防而不是治疗; (9)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二是新制度经济学,侧重于用经济学的 假设和方法来分析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制 度安排及其变迁问题,包括市场制度、企 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和行政制度,等 等。
代表性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 论、产权理论等。
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 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 应用于政治科学。
• 背景:1984年工党上台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失业率大增
• 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干预政策
• 预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
措• 第二、引进私人部门的管理技术进行政 府部门的变革

1988年《国家部门法案》

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
——将政策制定(掌舵)与政策执行(划桨)分 离开来(设立功能部门)
(3)新经济理论的影响
由新经济理论引入的公共选择理论、委 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成了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支撑。
(4)私人部门变革的影响
1) 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 变化直接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
2)私营经济部门要求,促使政府变革其 管理方式以适应前者变革的方向和促进 经济的发展。
3)为保持国家的竞争力,政府也自行调 整其管理方式以适应时代变化。
(5) 技术发展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生活 的发展,而且直接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 生了和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更快、更 有灵活性、更具人性化和更具民主性的 管理方式,包括扁平化、网络化和多元 化的管理系统,成为公共管理的新模式。
2、英国、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1)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1)引进私人部门管理技术阶段(1979-1982) 瑞纳评审,3E标准
2)公共服务私有化阶段(1983-1987) 公共部门人数减少1/3,50%的公共
部门转为私人部门,
3)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1988-1996) 《下一步行动方案》:半自治性质的代理机构 “公民宪章运动” “竞争求质量运动”
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
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
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
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基本假设:经济人
经济市场
政治市场
消费者与厂商
货币 经济决策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选票 政治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 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
(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 不论是经济行为还是政治行为,其结果都应从人类 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行政系统重塑运动” “国家绩效评估”项目
戈尔报告
“我们将通过服务于顾客、授权于雇员、 致力于卓越,来重塑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为 此,我们将创造一种明确的使命感、下放权力 与责任、用激励取代规制、开发基于预算的产 出、用顾客满意来测量我们的绩效。”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项目成员工作卡
(3)新西兰新公共管理运动 ——“改革的典范”
第四章 新公共管理范式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
“管理主义运动” “市场化的行政改革” “企业型政府” “重塑政府运动”
1、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1)西方国家出现的三大危机 “凯恩斯主义”的失败 财政危机、效率危机、信任危机
“在10年里,财政赤字失去控制,全国的债务超 过了4万亿美元,平均每位男人、女人和小孩16600美 元。但赤字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下面,美国人相信, 还存在巨大的看不见的浪费。联邦政府简直就是破产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