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_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共19页文档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一)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
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
(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面例式)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
(选用另一种论证方法,如点例式)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
(再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引用式)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二)中心论点的提炼与表述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散文的基础。
论点的提炼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审准作文的题意。
从话题作文的话题结构特点看,可分为词语型话题、句子型话题、关系型话题。
近年关系型话题所占比例最大。
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议论性散文结构模式

议论性散文结构模式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模式多种多样,在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选择集中常用的易于掌握的模式作重点指导与训练,成效更大。
程序化结构模式文章按照程序化思维模式展开,一般分作六段,每段各有任务,表达各有特点。
具体如下:第一节:优美语段法。
(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面例式第四节:选用另一种论证方法,如点例式第五节:再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引用式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
议论性散文的本论在本论中提出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放在三段的段首。
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也就为这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在分论点的阐释中,分别突出三个亮点:语言优美,引用诗句,事例精当。
因此本论可以分为三段:一段用优美的语言阐述分论点一;一段引用诗文名句阐述分论点二;一段用精当的事例论证分论点三。
1.优美语言成段(1)巧用比喻排比句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句连起来用。
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议论性散文的各部分中均可使用。
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对比句皆可排比。
运用排比句,可有效增强语势。
【例1】“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
因此心灵的选择,一定要择善而从。
”(《择善而从》)【点评】用比喻排比句,扣住了本文的话题“选择善良”,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例2】健康会随着时间损毁,美貌会随着光阴耗尽,荣誉会随着历史尘封,而诚信却如一杯醇酒,越是品得长久,就越是显得芬芳怡人。
(《把“诚信”留在心里》)【点评】这一组对比排比句,不仅使主题鲜明突出,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例3】诚信是一座桥,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诚信是一种信念,它能激发你的斗志;诚信是一叶扁舟,它能载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议论性散文 说理 灵活自由
笔法
语言 情感
散文笔法
华丽优美 强烈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是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一、 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 法起势。 (引论) 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 (本论) 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 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 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结论)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 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分论点2)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 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 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 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 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 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 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 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4.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么样的?‛有人 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 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 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 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 解说:此句式最大特点是引用大量诗词, 增添文采。此种样式适合任何一种以名词作 话题的文章开头。
5.巧用因果句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 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 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他们为民 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 以载入史册,是因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 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 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充之 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 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 明创造。
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及示例范文

二、结构模式指导
(一)开头(6行,即90字以内即可,最长不要超过120字)
观点突出——开头的最后一句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且论点句通常是一 个语意明确的肯定句。
简洁有力——导入观点的内容无需太长,无论是以事入题还是以理入题 ,始终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繁冗之言,能省则省;
富有文采——开头是作文中的重要段落,要多花一些时间推敲,以达到 “先声夺人”的效果。
(五)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 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结论句)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般来说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 句、分析句、结论句。
【范文】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观点句)佛经有言:“一念境转。 ”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 与其让仇恨啮噬心灵,制造痛苦,不如以宽容之心去获取一份泰然 。(阐释句)漫溯历史的海岸,诸葛亮以“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至远”的宽容铭记于心。然而,同样是才智出众的周瑜,疾 贤妒能,死时也不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这又怎么能 和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大度相比。(材料句)与其讲周郎输在才 智上,不如说他输在那不能大度的宽容心上。(分析句)鲁迅先生 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宽容不仅是对他人 的宽恕,更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结论句)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 开头:在祖国正待奋进的历史时刻,青年岂可以躺平应之? 分论点一:为青年者,当如红日初升,有光照华夏之广博胸襟。 分论点二:为青年者,当如春水初生,有润泽九州之万丈豪情。 分论点三:为青年者,当如五岳挺拔,有名标史册之浩然正气。 结尾:如今,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光明的未来,我辈青年 更应该奋起直追,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
散文性议论文段落结构

议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1、简介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
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神不散”。
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把握人生的弯道》片段:开头部分:弯道是赛车运动中的必经路段,而“弯道超越”则是每位一流赛车手的必备技术。
一些车手注重车行中的弯道,于是他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一些车手却轻视弯道,于是他们注定要失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了弯道上。
高中作文_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共19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 式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高考经典议论性散文结构模式(典藏版)

高考经典议论性散文结构模式(典藏版)一、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清晰是高考作文结构的唯一标准。
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
常用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属于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假设属于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二、议论文整体结构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的方式。
核心结构:(所有议论文力图解决的为题)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阐释概念分析原因寻求办法总结议论文的一般性规律,结合古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起:就是引题、入题,就是结合给的话题,用极短的文字,迅速抓住主旨、中心,迅速入题。
优秀作文《公则生明》一文的“起”: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承:就是结合论点、主旨,进行分析、论证,就是承接,就是对论点进行延伸、进行思辨性分析。
转:就是借助事例,进一步“转入”说理、说事,进一步论证自己树立的观点、认识。
用事实说话,最好用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选取一个事例评写,也可以用概括的几个事例。
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说理。
总之,“转”就是结合“转入”的整合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公则生明》一文,用包拯、岳飞两个例子来证明观点。
合:就是进行总结、拓展。
可以用名人的话,或用整齐的句子结尾。
此外,可用简短的文字结尾。
如《公则生明》一文的“合”: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在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一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高中作文之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

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银匙
扔了。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
个小小的细节上了。而明末的洪承畴,兵败被俘
后,不吃不喝不言不动,好像真地要宁死不屈一
样。旧友范文程去看他回来后对多尔衮说:“他
肯定不是一个死节之臣,我和他闲聊时,房梁上
掉下一点灰絮落在衣服上,他赶忙弹掉了。一件
衣服都舍不得,他肯舍掉性命吗?”果不其然,
事物的发展须从小处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 一定的程度时,就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促 成质变,实现成功。
翻开中国近代史,到处充斥着硝烟与战火。 黄海一战,清军败了。是战略败了,还是武器 上败了?都不是!一切都因当时某些肉食者未
抓住机遇!当北洋舰队送兵朝鲜时,卑鄙的日 军偷袭了。凭借着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 打得日军溃败而逃。本应乘胜追击,击沉日舰, 可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海港,开始保 存实力。可是受到重创的日舰却乘机养精蓄锐, 卷土重来,绕道包围了威海卫军港,结果可想 而知。机遇一但错过,怎可扭转乾坤。(反例)
常规结构形式——递进式结构
(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
(为什么)
分论点1
摆事实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分论点2 讲道理
小结
怎么样
总结全文 呼应开头
分论点3
摆事实 讲道理
小结
【几个分论点可在时间、空间、原因、条件、结果等方面并列】
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 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 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 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总】
其实,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应 该善于把握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创造更 加美好的明天,一个会把握机遇的人,注定是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会把握机遇的国家,注定 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呼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