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节松动术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腕关节松动术

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屈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屈肘90°,前臂旋后和腕关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一手掌根部放置在前臂远端桡侧的掌面,一手握住手背 近排腕骨处固定。放桡骨远端掌面的手由掌侧向背侧推动桡骨。
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加伸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屈肘90°,前臂旋后和腕关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桡侧背面,一手握住手掌近排腕骨处 固定。放桡骨远端背侧的手由背侧向掌侧推动桡骨。
旋转摆动
作用:增加腕关节旋转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肘90°,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 下方手将腕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腕骨间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屈腕的活动 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后,腕中立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患者,双手拇指分别放 置在相邻腕骨的掌面,示指放置在相应腕骨的背面。 一手固定,另一手向背侧推腕骨。
患者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前臂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患者,双手分别握住桡骨 和尺骨的远端,拇指在背侧,其余四指在掌侧。桡侧手 固定,尺侧手拇指将尺骨远端向掌侧推动。
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前臂置于治疗床上,腕关 节自然垂于床沿外。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 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处。下方手用力将腕骨向远端牵 拉。
尺侧滑动
作用:增加腕桡侧偏斜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或仰卧位,伸肘,前臂、腕关节中立位伸出治疗床沿。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一手握住近排腕骨桡侧 ,并向尺侧推动近排腕骨。
桡侧滑动
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joint mobilization)或称关节松动手法,可归于推拿术的范围,在临术上多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的疼和僵直,它类似于中医的推拿,但在理讼体系及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区别。
一、基本概念关节松动术是指治疗师在病人关节可动范围(range of motion)内过错成的一种手法技术,在关节运动学上属于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
其操作速度比椎拿术要慢,在应用时常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1、生理运动关节的生理运动(physiologic movement)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如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可由病人自己主动完成,也可由他人(如治疗师)被动完成。
2、附属运动关节的附属运动(accessory movement)是指关节在其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即解剖范围内)完成的运动,超过这个范围的运动,易造成损伤。
关节的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由病人主动完成,但在他人或其他肢体的帮助下可被动完成,如一个人不能主动使自己的关节发生分离,不能使髌骨发生侧方移位,但借助自己手的帮助或他人的帮助即可完成上述动动关节的附加税动运包括滚动、滑动、分离、挤压、旋转等。
二、手法分级关节松动术的分级标准是以操作者施加作用力的轻重及所引起关节的活动范围而定,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手法分级多采用Maitland的四级法和Kaltenborn的三级法。
Maitland根据关节的可动范围和操作者应用手法的幅度大小,将其分为四级。
Ⅰ级:操作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回到关节活动的起始端。
Ⅱ级:操作者在病人关节活动以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花江动,但每次均无不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未端,也不返回到关节活动的起始端。
Ⅲ级:操作者在病人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未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组织的紧张。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肩关节松动术

外旋摆动
作用:增加肩外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或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 旋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上方 手握住肘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 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作外旋运动。
向后滑动及向上滑动
作用:向后滑动增加后缩活动度,向上滑动增加锁骨 下压活动度。 患者体位:仰卧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将拇指放在患侧锁骨近端前 侧,食指屈曲且中指沿着患侧锁骨尾侧放置以支持拇 指。用拇指向后侧推完成向后滑动;以食指向上侧推 完成向上滑动。
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大肩锁关节活动度。 患者体位:坐位,患肢自然下垂。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后方,用外 侧手固定肩峰,另一只手拇指置于锁骨后方。 松动手法:治疗师利用拇指将锁骨向前侧推
作用:增加肩胛骨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肩在上,屈肘。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患者站立,上 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从上臂下方穿过,拇 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角。双手同时 使肩胛骨作上举、下降、前屈、后伸以及旋 转运动。
外展向足侧滑动
作用:增加肩外展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90°,屈肘,前臂旋前 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治疗师站在患肢外,外侧手 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 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 肱骨。
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肩前屈和内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休息位。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头上,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 内侧,稍稍将肱骨托起,上方手将肱骨的近端由前向 后推动。
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增加肩水平内收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手 搭到对侧肩上。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侧肩关节外侧,一手 托住患侧肘部,另一只手握住肱骨近端。双手同时使 患侧上肢做水平内收摆动。
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

关节松动技术的分级
关节松动技术是一种被动手法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疾病。
在操作时实施手法分级,根据手法操作时活动关节所产生的范围大小,可将关节松动术分为以下四级:
- Ⅰ级: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 Ⅱ级: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和终末端。
- Ⅲ级: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 Ⅳ级: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幅度、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紧张。
在进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级,并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多元化关节松动术医学

多元化关节松动术医学多元化关节松动术医学关节松动是指关节结构松弛或不稳定,导致关节功能异常。
多种因素可引起关节松动,如先天性结构异常、创伤、肌肉力量不平衡或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等。
关节松动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还会导致关节疼痛、炎症和退化性关节病变。
关节松动的治疗方法多样化,其中最常见的是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支具和外固定器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进行肌力锻炼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采用热疗、冷疗、电疗和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然而,对于严重的关节松动症状,手术治疗往往是最有效和持久的方法。
多元化关节松动术医学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因和症状,个体化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关节松动的程度和部位,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关节镶嵌术、软组织重建术和骨折复位术等。
关节镶嵌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可以通过切除关节松动的部分软骨和骨组织,再通过骨融合或手术植入物固定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这种手术适用于关节松动轻度或局限性的患者,能够明显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软组织重建术是一种通过修复、重建或移植软组织以增强关节稳定性的手术方法。
常见的软组织重建术包括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胫骨挛缩韧带重建术和髌股关节重建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关节再次松动,并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骨折复位术适用于由于骨折导致的关节松动。
通过骨折复位和固定手术,能够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这种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骨折愈合后进行,但对于严重的关节松动患者,早期手术干预也是可行的。
除了以上常见的手术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被应用到多元化关节松动术医学中,如关节成形术、关节镜下手术和关节置换术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通常依赖于最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能够更精确地修复和重建关节结构,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多元化关节松动术医学为关节松动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机会。
关节松动技术-上肢PPT课件

.
29
12、外旋摆动
• 患者仰卧,肩外展,屈 肘90°。
• 治疗者下方手放在肱骨 头前面固定肩部并稍向 下加压,上方手握住前 臂远端及腕部,将前臂 向床面运动,使肩外旋。
26.02.2021
.
30
13、松动肩胛骨
• 患者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肘,前臂放 在上腹部。
• 治疗者上方手放在肩部,下方手从上臂下 面穿过,拇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 角。
• 患者仰卧,肩外展约50°并内旋。 • 治疗者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
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放在 腋前,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然后放松,重复 3~5次。
• 操作中要保持分离牵引力与关节盂的治疗 平面相垂直。
26.02.2021
.
7
2、长轴牵引(尾端滑动)
26.02.2021
长轴. 牵引
– 松动手法:
• 对掌骨进行长轴牵引,分离关节面
26.02.2021
.
49
• 掌侧滑动
– 作用:
• 改善手弓的活动度
– 治疗师体位
• 一只手固定腕骨,示指握住掌面,拇指握于背面; 另一只手握住掌骨近端,拇指握于背面
– 松动手法:
• 拇指在腕骨的背侧,将骨骼的近端部分推向掌侧。
26.02.2021
.
• 将腕骨向远端拉
26.02.2021
.
43
• 一般的滑动技巧
– 作用:
• 向背侧滑动改善屈曲,向掌侧滑动改善伸展,向桡 侧滑动改善尺侧偏,向尺侧滑动改善桡偏的活动度。
– 患者体位:
• 坐位,前臂放于治疗床面,手腕垂于床缘
– 松动手法:
• 握住远端腕骨的手做松动。
五大关节松动术

4.固定
普通固定关节近端骨骼, 可藉由布带、治疗 师手或他人来固定。
肢体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46页
6.治疗时作用力部位
治疗时施加作用力, 应靠近相正确关节面, 愈 近愈好。
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 治疗过程愈舒适, 如使 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拇指接触舒适。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47页
桡尺近端关 ①关节囊 前后壁薄而节松弛, 两侧壁厚而担心
肱骨滑车 肱骨小头
关节囊 滑车切迹
桡骨环状关节面
前面
后面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7页
肘关节: 运动
生理运动
屈、伸
桡尺近端关节与桡尺远端关节共同 作用
旋转(包含旋前和旋后)
从属运动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8页
如肩关节屈曲至一定范围后, 再主动屈曲已不 可能, 此时再做被动屈曲, 可产生肩胛骨和锁 骨向上旋转。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23页
1)滑动
滑动: 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两 骨表面形状要一致,假如骨表面是曲面, 两骨表面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
滑动手法能够缓解疼痛,若与牵拉手法一 起应用,还能够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 改进关节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
关节松动术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
五大关节松动术
第19页
(一)定义
被动振动运动
关节松动术运动类型
关节松动术目标
五大关节松动术
连续牵拉 减轻关节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度
第20页
(二)治疗标准
1、基础知识: 2、手法分级: 3.治疗标准:
五大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

8、外展摆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至 关节活动受限处,屈肘90度,前臂旋前。治疗 者位置:站在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 肩背部后方穿过,手指放在肩上,以防耸肩的 代偿作用,外侧手托住,并使肩稍外旋和后伸。 松动手法:外侧手将肱骨在外展范围内摆动。
如果患肩外旋没有困难,前臂能接触床面,治 疗者也可以在这一位置上,将肱骨做外展摆动, 具体方法同前。
治疗反应:手法治疗可以引起关节 的疼痛,轻微的疼痛为正常的反应, 若治疗24小时疼痛仍不减轻,甚至 加重,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时间过 长,应降低治疗强度或缩短治疗时 间。
关节松动技术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理 过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损伤后 的炎症反应。关节松动的作用主要 是缓解疼痛,维护现有的关节的活 动范围以及减少因力学因素引起的 活动受限。
10、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增加肩水平 内收活动范围。患者体位:坐位,肩前 屈90度,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 肩上。治疗者位置:站在患肩后方,同 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手握住搭在对 侧肩的手。松动手法:双手同时将患侧 上肢作水平内收摆动。
11、后向前转动 作用:增加肩内旋活 动范围。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侧在 上,肩稍内旋,稍屈肘,前臂放在身后。 治疗者位置: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 放在肱骨头后面,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 肱骨近端前面。松动手法:双手拇指同 时由后向前转动肱骨。
治疗作用
一、生理效应 主要通过力学和神经作用而达 到,关节松动可以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 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当关节因肿 胀或疼痛不能进行全范围活动时,关节松动可 以缓解疼痛,防止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 这些是关节松动的力学作用;关节松动的神经 作用表现在松动可以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 的释放。
附属运动包括关节滑移、转动、旋转、挤压、 牵引等,这些都是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 内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无论是缓解关节疼痛还是增加关节内活动, 其治疗的开始都是相同的,即在关节休息 姿势或是最大松弛姿势下使用第2级持续牵 张关节面的技术。
首先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如何,然后根 据关节的反应程度决定进一步治疗。隔天 评估关节对治疗的反应。
8.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如果关节疼痛或敏感度增加,则将治疗的 力度降低到第1级的振动。 如果情况好转或没有变化,可进行以下任 一步骤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维持关节内活动,则重复 相同的治疗; 如果治疗目标是增加关节内活动,则可进 展到使用持续性第3级牵引或滑动的技术。
2、手法分级-麦特兰德(Maitland)手法
(1)分级标准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麦特兰德(Maitland)手法—分级标准
组织阻力
解剖极限
2、手法分级-Kaltenborn手法
Kaltenborn体系是在关节松动术中,根 据关节面的分离和滑动运动的力的强度 分成Ⅰ~Ⅲ级。
1.评定
(2)如果关节囊限制关节活动且伴随下列 症状者,可采用关节松动技术: 1)关节被动活动度受限是由于关节囊挛缩 所致。 2)以过度的压力作用于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的组织时,其关节活动终点为一种坚硬的 感觉。 3)检查时关节活动度减少。
1.评定
(3)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 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 制了关节活动。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 节松动技术,效果良好。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2.患者的体位
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 放松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关节活动的评定和首次治疗时应采取休息 体位(即关节囊最松弛的姿势位)。
4.固定
一般固定关节的近端骨骼,可藉由布带、 治疗师的手或他人来固定。
肢体的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
6.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
治疗时施加的作用力,应靠近相对的关节面, 愈近愈好。
1.评定
(1)检查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时造成的疼痛 特征有助于确定病情及治疗剂量 。 1)如在活动受限前即感到疼痛,可采用轻柔的抑 制关节疼痛技术,禁忌使用牵张技术。(急性受 伤后或疾病急性期的防卫性肌缩产生的疼痛。 2)如活动受限和疼痛同时存在,可采用轻柔牵张 技术缓解紧张的组织,逐渐改善其活动。(损伤 组织早期愈合阶段的活动受限和疼痛 3)如果活动超过组织受限范围,牵张紧张的关节 囊或关节周围组织时能引起疼痛,可采用关节内 运动技术,以牵张僵硬的关节。
关节松动手法
桡尺远端关节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桡腕关节
分离牵引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腕骨间关节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尺侧滑动
桡侧滑动 旋转摆动
手部关节:解剖
腕骨间关节 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 掌指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 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
腕骨间关节
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
8.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休息姿势2级持续牵张
疼痛↑
第1级的振动
好转或没变化 维持 重复 增加
3级持续牵 张或滑动
9.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第ⅠⅣ级为快速的振动,如徒手振动。第 ⅡⅢ级为均匀平顺的振动,连续1~2分钟, 每秒振动2~3下。 改变振动的速度可达到不同的效果: 低幅度高速的振动可以抑制疼痛,低速的 振动可以放松防卫性肌紧张。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关节的附属运动主要包括滑动、转动、轴旋 转、压迫、牵拉和分离等运动。 这些运动是在关节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 之内完成的一种被动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 功能不可缺少的运动,通常自己不能主动完 成,由他人或健侧肢体帮助完成。 如肩关节屈曲至一定范围后,再主动屈曲已 不可能,此时再做被动屈曲,可产生肩胛骨 和锁骨向上旋转。
(一)定义
被动振动运动
关节松动术的运动类型
持续牵拉
减轻关节疼痛
关节松动术的目的
增加关节活动度
(二)治疗原则
1、基础知识: 2、手法分级: 3、治疗原则:
1、基础知识
(1)关节的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 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 完成。
(2)关节的附属运动:关节为了进行正常的 运动,关节囊必须松弛,此时关节内及关节 周围组织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成为附属 运动。也称为关节囊内运动。
评定时以活动到Ⅱ级关节间隙运动的程 度作为标准。
Kaltenborn手法的分级标准
Ⅰ级:使关节内压迫状态缓解的分离力,关 节面尚未被牵开的力度。
Ⅱ级:关节周围组织松弛,由于结缔组织的 紧张,当运动停止时治疗者可以感到有一种 使关节分离或滑动的力。
Ⅲ级:分离的力或是滑动的力超过了限制关 节活动的紧张感。治疗者可以试探着通过牵 张挛缩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内较大的运动。
3)轴旋转
骨围绕机械轴进行的旋转运动,此运动常与 滑动和转动一起进行,人体内能产生旋转的 关节,如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
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的组合运动。
3)轴旋转
如果两个关节面比较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滑动的比例较大。 如果两个关节面不甚符合,一个关节面向另 一个关节面的运动,转动的比例较大。
1)滑动
滑动: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 两骨表面形状要一致,如果骨表面是曲面, 两骨表面的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
滑动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若与牵拉手法一 起应用,还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
1)滑动
运动的关节面为 凸面时,滑动的 方向与骨的角运 动方向相反;
骨的角运动中,滑动的方 向是由关节面的凹凸形状 决定的
运动的关节面为 凹面时,滑动的 方向与骨的角运 动方向一致。
2)转动
从一个骨表面转到另一个骨表面。 两骨的表面形状可不一致; 转动的方向与关节面的凹凸形状无关,常 与骨的角运动方向相同。 功能正常的关节不产生单纯的转动,一定 伴随着滑动和轴旋转。
关节松动手法:盂肱关节
分离牵引 长轴牵引 向足侧滑动 前屈向足侧滑动 外展向足侧滑动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外展摆动 侧方滑动 水平内收摆动 后前向转动 内旋摆动 外旋摆动
关节松动手法:肩胛胸壁关节
松动肩胛骨
肱尺关节 肘关节:解剖 肱桡关节 桡尺近端关 ①关节囊 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 节
治疗后及下次治疗前都应再评定患者的关 节活动度。 在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关节松动技术 是整个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如果存在肌肉或结缔组织的因素,则在治 疗过程中,应将关节松动术、抑制和被动 牵张技术交替使用。 治疗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功能
在做关节松动技术手法时,关节运动中滑动 对恢复关节间隙、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效; 转动 往往导致关节受压而不单独使用。
4) 压迫
使关节腔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变小的力。
压迫具有以下特点: 由于肌肉收缩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关 节的稳定性; 一个骨向其它骨方向转动时,对骨的角运动 方向引起压迫。
1.评定 2.患者的体位 3.治疗侧关节的体位 4.固定 5.关节松动技术的剂量(略) 6.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 7.治疗运动的方向 8.治疗的开始及进展 9.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10.再次评定
1.评定
全面细致的检查评定是关节松动术的基础。 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 在治疗进程中应连续系统地评估,包括治疗前、 中和后的各个阶段。 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 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及疼痛性质; 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 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
9.治疗运动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对于疼痛的关节,给予间歇性关节牵张7~ 10秒,中间休息几秒,可多次重复进行。 应以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为依据,从而决定 是否重复或停止治疗。 对于运动受限的关节,给予最少6秒钟的牵 张,接着稍放松→3 ~ 4秒钟为间隔重复慢 速的间歇性牵张。
10.再次评定
4) 压迫
正常间歇性的挤压负荷使得滑膜液可以流 动,从而维持软骨的营养。
不正常的高强度挤压负荷会使软骨发生退 行性变。
5) 牵拉和分离
牵拉:是使关节腔内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加 大的力,可沿骨的长轴进行牵拉。此手法 可减轻或消除疼痛。
分离:是骨的运动方向与骨的长轴牵引方 向不同,与关节面呈直角方向。
屈肘摆动
伸肘摆动
前臂转动
侧方摆动
腕部关节:解剖
组成
腕骨间关节 桡腕关节 桡尺远侧关节
桡尺远端关 节 桡腕关节
腕部关节:运动
生理运动
屈腕(掌屈
) 、伸腕(背伸) 桡侧偏斜(外展)、尺侧偏斜 (内收) 旋转
附属运动
分离牵引
前后向滑动 后前向滑动
侧方滑动
(2)手法应用选择
2)Kaltenborn手法 关节以疼痛为主要特征时使用Ⅰ~ Ⅱ级持 续牵拉技术。
关节以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时使用Ⅲ级 持续牵拉技术扩大关节活动度。( Ⅲ级主 要处理关节内活动尚失导致的关节功能性 运动障碍)
补充—关节松动技术实施的步骤
关节囊
滑车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