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我国古代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我国古代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我国古代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文章标题:我国古代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加强政绩管理,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和评估机制。政绩考核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对官吏进行考核,到唐代官吏考核制度更是进一步发展成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丰富经验。政绩考核和评估机制的建设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课题,不论是我国古代的考课法,还是西方各国的公务员法,各国都很重视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及其政绩的管理,英、美、法、日等国在公务员考核和晋升制度建设方面也各具特色。同时,政绩考核和评估制度建设又是一个非常有时代意义的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执政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新时期干部考核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推进干部政绩管理制度建设。我国古代的官吏考核,始于秦汉,熟于唐代。随着历史的变迁,几经兴衰,在人事考核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不少精华对今天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历史上我国考核官吏的制度随着郡县制的推行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加强。中国古代在官吏考核方面实施过多种有效的考核制度,无论是起始时间、考核内容,还是实施效果,都大大超过欧洲诸国。秦汉时期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实行考课制度。考课就是对官员政绩的考察,即今天的考绩。考课是用于将职位责任同官员的能力行为联系起来,以考绩的标准来约束和激励官员,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黜陟,以便劝善戒恶,使考绩得以

发挥作用。秦代的考课是通过上计制度进行的。上计制即:郡臣于年初将一年的赋税收入预算写在木券上,呈送国君,国君把木券一分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合乎标准的留任,不合乎标准的则罢免。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的考课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考课后分列等级,宣明优劣,决定升迁黜罚。上讲考课事关国家大政,统治者非常重视。唐代十分重视考绩,较之前代有很大发展。唐代初期制定了考课法。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令:“房玄龄、王硅掌内外官考”;“凡百司之长,岁校其属功过,差以九等”。当时尚书省吏部是负责考课的机关。考绩的目的是为了黜恶陟善。考课的等第不仅直接关系到官阶的升降,还与俸禄的加与夺、官位的外迁、解职相关。唐制规定: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一上下考,进二阶。计当进而参有下考者,以一中上覆一中下,以一上下覆二中下。上中以上,虽有下考,以上第。有下下考者,解任。唐代官吏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只定等第,记入考状备案。大考是综合几年来小考的等第来确定等等,决定对官吏的赏罚黜陟。考课在唐代作为管理官吏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考课定等第和复考都有严格的程序,考绩与奖罚黜陟直接相关,以今天的眼光看,有不少合理之处,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东西。宋代对官吏的考绩亦称“磨勘”。宋真宗时,文武官员三年为一任期,一年考一次,三考为一任。宋仁宗时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虽有视考绩情况

决定升迁的规定,但实际上是凭年资叙升迁,“不问其功而问其久”。结果“官以资则庸人并进”。由于宋代不重视考绩,基本按年资论升迁,所以宋代官员多因循守旧,不求有功唯求任期内不发生过错,到期得到升迁就满足了。明代考绩分文武两个系统进行,文官考绩由吏部考功司负责,武官考绩归兵部武选司负责。文官考绩方式主要是考满,武官考绩亦称“军政”。考满,即按任职年限考核,以检查是否称职,并给予相应的处置,侧重于褒奖、提升。考满等级开列之后,按等处置。处置的基本原则是:“称职者升,平常得复职,不称职者降。”清代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考满每年进行一次,称为一“考”,三考为“满”。吏的汇考,每三年一次。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对地方官吏的考察称为“大计”。清代考察具体工作由吏部清吏司主持,清朝政府总结了明朝后期考核制度松散、官吏贪墨成风的教训,进一步发展了封建官吏的考察标准。顺治四年(1647年)颁布“四格八法”制度。所谓“四格”,即守、才、政、年。“守”分廉、平、贪三类;“才”分长、平、短三类;“政”分勤、平、怠三类;“年”分青、中、老三类。根据上述四格,综合考核成绩分为三等:称职、勤职、供职。所谓“八法”即:一贪与酷者,革职提问;二软与不懂者,革职免官;三年老有病者,退休离职;四才力不及与治事浮躁者,酌情降调。考核时,除由都察院协同工作外,还有六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徇私者按保举连坐法予以处分。所以,清代初期官员比较廉洁,国力也较后强盛得多。纵观我国古代

人事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历代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官吏的考核,都把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有专门的考核机关,考核的目的均是为了黜恶陟

12全文查看

阿里巴巴绩效考核制度

阿里巴巴《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 绩效考核(以下简称“考核”)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合理的评价手段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做出评价,来评定、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与岗位责任及绩效标准的差距,以达成持续改进的工作过程; 第二条考核的目的 一、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状态,为公平的竞争机制提供依据; 二、促进企业经营高效率的提高和维持,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三、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个体潜能,促使公司人力资本增值; 第三条考核结果运用 一、考核结果为员工绩效提升提供指导; 二、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三、为员工的招聘、培训、晋升(降级)、薪资、福利、奖金、人员调配等人事异动提供依 据 四、作为联系其它人事管理制度的依据;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所有员工、部门工作的年度、季度绩效考核。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决策委员会指定专人或成立小组负责接受、处理员工关于绩效考核工作的申诉; 第二条总裁职责 一、负责分管部门考核工作审核及监督管理; 二、负责考核分管部门负责人; 三、负责对分管部门考核工作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 四、负责对直接下属(分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绩效面谈,反馈被考核人本人及所管理部门的 考核情况,指导下属管理人员本人及其所管理部门的绩效改进与提升; 第三条部门负责人职责 一、负责协助制订本部门KPI指标和本部门员工考核指标; 二、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具体组织工作; 三、使用考核工具,结合绩效计划和岗位说明书的要求对部门人员进行考核;负责部门互评 评分; 四、负责所属部门员工的绩效面谈,指导员工进行绩效改进; 第四条人力资源部 一、统筹管理整个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 二、牵头建立考核体系:制定制度、流程,提供各种考核工具、模板;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为官总是要讲究政绩。考核在中国古代也称为考绩、考 课、考校或考功,其含义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计划,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因此考课不仅是国家对官吏实施奖惩、升降、俸禄的主要依据,也是激励官吏奋发向上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的杠杆,是我国古代整顿、改善吏治,惩恶扬善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各朝政治以致盛衰兴亡 都有着直接关系O 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黄帝时设置了百官, 尧、舜时就有了考课制度。据《尚书-舜典》记载,舜提出了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的考核制度。 商代中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制。商朝的职官就 任以后,就要进行考绩,一般三年实行一次,主要从政务、管理、法纪三个方面着手,对在任职官的从政能力、行政水平进行鉴定,并在考绩的过程中发现人才,破格录用。对在任官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商朝设立了刑狱官,制定官刑给予惩戒。 进入西周以后,在官吏考核方面实行天子巡狩、诸侯述

职和大比三项制度。西周的考核主要是以“八法治官府”、“六 和部门的措施:八法是对组织机构的考核,六计是对政府官 员的考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官吏考核制度 也不断完善,强调以实际政绩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 赏惩的依据。春秋时期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大致可分为年终“会 政致事”和“三年大比”两种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平教治,正 政事,考夫屋,及其众寡、六畜、兵器”。战国时期对官吏的 考核制度已较为完整,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和作为官吏升迁的 依据。 到了战国后期,以秦为代表的考课制度开始出现,主要 是国家通过预、决算的方式来考核地方官吏,以此控制地方 行政。“法官治 吏制度”目的旨在使“吏不敢非法遇民”、使“民 不敢犯法”。上述规定,反映了秦对官吏考核制度是相当完备 的,通过考核,加强了不同职务的官吏岗位责任制,检验了 官吏的工作能力,对不称职的庸官能够及时淘汰,从而保证 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 汉承秦制,秦之后的西汉和东汉王朝,不仅继承了秦王 朝初创的考核制度,而且根据这一制度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革、 完善,使之发展并逐渐趋于定型。西汉时期对官吏的考课, 计课群吏”。《周礼》 中明确记载了西周考核和检查各级机构 有“ 上计制度”,“法官法吏制度”和《为吏之道》 度”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本文件属于:保密文件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目的 1、通过绩效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员工提高工作绩效,达到“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纠正员工偏差、使之更好地为公司服务,达到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双赢”的目的。 2、加强公司的计划性,改善组织的管理过程,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和组织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4、反馈员工的绩效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 5、月度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1个月内工作计划安排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员工绩效工资提供必要的依据,也为人力资源部门(目前隶属于综合管理部)对员工的晋升、降职、解聘和岗位调整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6、年终考核目的:评价年度员工和部门工作绩效,为年终奖金发放,工作效率,岗位目标执行、人事调整政策评价提供依据。 第二条:理念 1、以目标计划为基础,以关键业绩量标准/指标对绩效进行考核,强调绩效的达成。 2、以绩效的提高为目标。 3、强调绩效管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评判。 第三条:考核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同一职类员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员工都必须清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员工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5、保密性:主管及被考核者不能将考核结果泄露给第三方(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必要的参与者除外)。 6、管理人员主导性: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体系在员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大部分人把实施本体系作为一个负担,则考核制度要做出相应修改。

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考核机制推行纵横有序、层层考核的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且严密的制度体系。中国古代考核机制中考核内容合理全面、考核标准实绩与品德并重,在实施过程中与监察、奖惩、退休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用人机制,通过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奖勤罚懒、澄清吏治的作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机制中制度的设置及运作机理仍可以为现代领导干部考评机制的完善提供本土资源的借鉴。 关键词:古代考核机制特点启示 政绩考核制度在古代称为考课,也称考核、考绩、考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由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功过和德行进行考核。考核是各个朝代奖勤罚懒、选贤用能、改善吏治的重要制度措施,通过考核,分出优劣加以奖惩黜陟,也是历代统治阶层约束内部成员的基本手段。 一、古代考核机制的特点 早在三代时候已经有考核机制的雏形,战国以来,初具规模,秦汉以降,历代不断加以完善,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且运作有效的考核机制。 第一,考核内容合理、完整、系统 传统考核制度在内容上规定上,将责权一致的考核原则制度化,包括:按照职务分工制定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考核对象进行分类,考核人员和机构的实行责任制和专业化,考核期限明文规定。 首先,按照职务分工制定考核标准和内容。考核的内容从实绩上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各级行政主官的考核,另一类是对其他担任专门业务官吏的考核。对各级行政主官的考核重点一般集中在民生与稳定上,对教育也十分重视。对专门业务官吏的考核,其考核的内容则根据不同的职事制定不同的标准。如唐朝的“二十七最”,宋代的监司七事考,金代的十七最等都是考核不同职务官员的依据和标准。 其次,考核的对象实行分类。考核对象涉及到京官与外官,文官与武官,高级官与中低级官等的分类。隋唐以前,官吏考核的对象主要是地方诸侯和郡县长官,自唐朝开始,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论职位高低都要经过考核,又分京官考和外官考。宋代三品以上由皇帝和宰臣裁决,五品以上的文官由宰职负责,五品以上的武官由枢密院负责。明清之际,京官、外官仍分别考核,对京官的考核称为“京察”,每六年一次;对外官的考核称为“大计”,每三年一次。

绩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绩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员工队伍,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为公司的快速成长和高效运作提供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被考核员工。 第二章绩效考核基础管理 第三条:为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成立以总经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以对绩效考核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平衡。 其主要职责为:领导和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听取各部门主管的初步评估意见和汇报,纠正评估中的偏差,有效地控制考核评估的尺度,确保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 第四条: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一级考核一级、上级考核下级的原则。 3、工作目标的设置,坚持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有相应的评分标准的原则。 4、以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5、考核人对考评对象应该坚持事前指导、事中支持、事后检查的原则。 6、坚持被考核人的意见应当受到尊重,并具有申请复核权的原则。 第五条:绩效考核的目的: 1、通过进行绩效考核,提高管理者“带队伍”的能力; 2、通过进行绩效考核,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3、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经常性、系统性的沟通,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4、为薪酬、福利、晋升、培训等激励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 第六条:绩效考核管理的基础工作 1、进行岗位分析、设计制定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书》。 2、员工每周、每月必须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的其它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晋升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 第三章绩效考核的实施细则 第七条:绩效考核的考核因素

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化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化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2013年01月25日10:43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5期作者:徐志国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68 内容提要:在当前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上级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指标来激励与约束下级政府官员。人们似乎普遍乐观地认为,通过设计更为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就可以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适应党的科学发展观政策的要求。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无论对其指标设计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完善,这种自上而下的官员考核方式都会有着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缺陷,甚至出现政绩造假等消极后果。为走出这一困境,官员的激励与考核必须引入“民主”等非指标化的制度加以配合。即增进地方民众对于地方官员的约束力,促使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方向,从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均衡的激励与约束体系,真正实现官员治理的科学化。 关键词:官员政绩考核 GDP指标幸福指标民主 在当前我国政府体制下,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级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绩考核指标的方式激励与约束下级政府官员的行为。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学术界大量的文献都在探索官员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设计问题。人们似乎普遍带有一种乐观情绪,认为通过设计更为合理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就可以促进各级政府官员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当前,“指标考核”的重新设计和定位成为遍布中国各地区、各级政府的一种十分独特的政治现象。 本文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官员绩效考核指标化制度只是激励与约束政府官员行为的一种方式,其内在的缺陷是无法通过“内在完善”克服的。我们必须另辟路径,引入“民主”等非指标化的官员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真正地促使各级政府官员更有动力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服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化的发展历程:从“GDP指标”到“幸福指标” 观察当前中国政府的各级组织,我们可以发现,党和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及中央各部委,省级政府对地级市政府,地级市政府对区、县级政府,区、县级政府对街道、乡镇级基层政府以及政府对各公务人员都普遍实行数量化的管理方式。其实,我国的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化管理并非仅是对于政府机构内部,在几乎所有的由党和政府直接管理的“类政府”国有单位,比如对于高等学校、医院、国有企业等,也同样实行指标管理的方式。我国的这种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化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十分独特,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重视用各种“量化指标”来考核官员。 指标化考核官员的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两个阶段的发展。本世纪以前,主要采用以GDP 为核心的数量指标对官员进行考核。这一指标最早由美国政府提出,并于1993年被引入我国,成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主导性指标。考核结果与官员的晋升存在着普遍的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领导人也因此将GDP 的增长放在了地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在同级官员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方官员开始像企业家一样经营所在区域的经济活动。实践中,这种制度产生了十分强大的激励效果,甚至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1]不过,这种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方式也产生了一些十分消极的后果,这表现在经济发展以粗放型为主,地方政府重复建设以及恶性竞争等屡屡发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分配严

我国政府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国政府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摘要】:政府绩效管理是以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为目标的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宗旨是考察为满足公众的需要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并根据公众的满意度来评估政府绩效水平,从来确定政府的公共责任,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的运行机制。相比,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尚未有专门法规加以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主体过于单一,评估行为短期化和封闭化等问题, 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我国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政府绩效;反思;对策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 科学的政绩是一个由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管理绩效和服务绩效为主要内容的复合概念,政绩不只是一个对基于成本--收益效率的结果关怀,而是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发展预期在内的综合性成本收益结果。从这一意义上,政府绩效指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在投入特定成本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效率、效果、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成果和影响。政府绩效既包括显在的、可量化的短期业绩,也包括潜在的、难以量化的长期影响,既包括与政府管理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任务绩效,还包括政府管理行为所导致周边绩效(如环境影响、公民满意度等)。 政绩评估指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者将其界定为在科学的政绩观的指导下,基于特定的价值取向,构建一定的标准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程序和技术对政府机关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是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与成果影响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的过程。科学的绩效观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不同的政府绩效观点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价值取向、方法和程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既要测评政府管理工作的经济绩效,同时更应考虑其工作结果对政治稳定、公众利益、技术促进、社会进步和全球生态等的潜在影响,其宗旨是考察为满足公众的需要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并根据公众的满意度来评估政府绩效水平,从来确定政府的公共责任,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的运行机制。 二、我国在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绩效评估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变革政府组织结构的同时,逐步开始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政府管理技术和经验。从形式上看,我国的政府绩效测量实践主要集中于政府绩效评估方面,目前已有的政府绩效评估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具体形式大致又可分为四类:1是普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一、先秦:世卿世禄制为主 1、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2、客卿、食客等制度 3、军功授爵制 二、两汉:察举制、征辟制 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对于被察举的人,朝廷会提出一些治国和经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核,叫做策问,应举者回答朝廷提出的问题,叫做射策或对策。 董仲舒就是在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以贤良方正连对三策而被录用的。 征辟制地位仅次于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辟除制在汉武帝以前就已推行,直到隋朝被废。 察举的主要科目: (1)孝廉:孝敬廉洁者(郡推举) (2)秀才:才能优秀者,汉光武帝为避讳改为茂才(州推举) (3)明经:通晓经义者 (4)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三、魏晋: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到西晋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三类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家世﹑道德﹑才能。 四、隋唐:科举制 隋朝:起源 唐朝: 1常科:每年分期举行 1、进士:时务策和诗赋、文章。宰相大多进士科出身 2、明经:时务策与经义 3、秀才: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4、明法、明算、明字 5、俊士:不经常举行 6、……(共50多种) 考生生徒(学馆出身)、乡贡(经经州县考试)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2制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武则天时期,出现殿试、糊名、武举(科目: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新郎官:最早出现于唐代,是称呼考试登科及第的学子郎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的称呼,唐代祝贺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

绩效考核制度完整版

绩效考核制度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绩效(模板)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各班组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增减完善,所设置项目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公司相关规 定。 一、目的: 通过绩效考核,使部门内部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不足,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绩效;让管理者全面掌握每位员工的德、能、勤、绩等情况,更有效的发挥沟通、引导、帮助、激励的作用,调动部门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部门的生产、管理水平。 二、范围: 本制度明确规定了绩效考核的目的、范围、奖惩项及考核规定等。 本办法适用于xx班组全体员工。 三、处罚项规定 (一)工作任务 1.未按时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一次扣x分或x 元。 2.未按规定进行工作前的检查,一次扣x分或x元。 3.未办理工作前的手续,如《两票》、《业务联系单》等,一次扣x分或x元。

4.未严格执行《两票》中的安全措施,一次扣x分或x 元。 5.工作中监护不到位,被监护人超出工作地点进行工作,工作中有违章行为未及时制止的,一次扣x分或x元。 6.在工艺操作或者原始记录报表上弄虚作假,一次扣x分或x元。 7.对出现的设备缺陷未能及时提出安排消缺处理的,一次扣x分或x元。 8.未按规定时间汇报工作进展和工作完成情况,一次扣x分或x元。 9.发生不安全现象隐瞒不报、迟报、谎报,一次扣x 分或x元。 (二)工作质量 1.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刚检修完成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一次扣x分或x元。 2.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造成缺陷扩大,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一次扣x分或x元。 3.工作消极怠慢,拖延工期,出工不出力,一次扣x 分或x元。 4.主要备品、备件准备不及时,导致生产陷入被动状态,一次扣x分或x元。

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资料

阅读材料六政绩考核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2011-03-08 13:51:44 阅读1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所谓政绩就是政府绩效。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就其表面意义来说,它是指政府所做出的业绩和获得的收益,但从其内涵来讲,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等。政绩考核就是对政府官员所创造的业绩与所获得的效益所做的评估,在国际上一般称为政府绩效评估:从80年代起,为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纷纷实现了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强调以顾客(企业和公民)为导向的可选择的公共服务,政府不只是把服务作为宗旨和原则,而且根据企业和公民的需求制定出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并以立法的形式予以颁布,如英国政府颁布的《公共服务宪章》,美国政府成立的绩效评估委员会等,提出了“重塑政府”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强调“从人人为遵守规定而负责的体制转变为为人人取得成果而负责 的体制。” 2.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加强和实行绩效评估(也就是政绩考核)也是我国必须要经历的一项重要改革、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行政施政方式。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制,已是外部环境之使然,同时也是内部发展之所需。从外部环境看,加入WTO对我国传统的行政施政方式构成了巨大挑战:从内部环境的需要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过去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一直实行的是全面管制的施政方式,这造成了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腐败滋生。只有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才能有效地对政府的投入、产出,政府行为的效率,政府行政管理范围的大小、强弱等进行科学评价,更好的提高行政效率。然而,与国外成熟的政绩考核体系相比,当前我国政绩考核体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缺陷,因此出现了四类所谓的“政绩”:不求进取型——守摊子,保位子,为官一任,山河依旧。急于求成型——重眼前,轻长远;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廉价卖地卖资源;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发展。自搞—套型—或缺位,或错位,或越位,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追名逐利型——重个人“政绩”,轻群众疾苦;重领导形象,轻百姓口碑;重“形象工程”,轻民心工程;留下“前任政绩后任债务”,“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后患…… 3.2003看湖南省湘潭市在全市96个县处级领导干部和699名领导干部中推行了一种全新干部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湘潭市政府将考核对象分三个层次,即领导班子、一把手、班子其他成员。同时根据各单位的不同工作属性,分为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发展部门、司法执法监督部门、党群政务综合部门等几个类别使绩效考核同层次同类别的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同场竞技”。“绩效考核”既考刚性的目标任务,也考班子建设和公众形象等软性指标;在2004年7月27日的考核结果公布大会上,49名获“高分”的领导干部被记功、嘉奖,5名得“低分”领导干部被免职,另有13人受到诫勉。有人把湘潭此举说成是“向平良说…不?”,它就像陡然刮起的一阵飓风,在湘潭市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绩效考核”把责任和活力传递到了最基层的单元,也把监督落实到了每个角落,从而为建立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湘潭市的绩效考核激发了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领导班子和干部新的精神风貌成了推动湘潭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下面这一串串数字便是力证:2003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1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8%,引进市外资金15亿元,同时比增长67%,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重点工程投资完成44.6亿元,超年计划28%,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全市GDP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5%。2004年上半年,这个市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多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4.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委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中逐年淡化GDP的因素,加入了四条新标准:一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二是水、电、路、田、通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是促进社会就业,新增工作岗位;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将上述四点量化,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从几年来的探索成果看,四条新标准使湖州各级干部的“政绩观”得到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本课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第4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本课通过三个子目(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讲述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并进行辩证评价,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日益严密化、制度化,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解读古代中国选官、考核和监察制度发生变化的特点与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过程中统治者的设计初衷,了解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对于世界的影响。 1.重点:秦汉至明清的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内容 2.难点:秦汉至明清的选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特点与评价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东汉举孝廉图,右图是进士题名碑。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各反映了什么制度?对!察举制和科举制。那么,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自主学习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春秋战国: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3、两汉: (1)察举制: A.形成:汉武帝下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形成。 B.内容和程序:先考察而后推举,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常科为岁举,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C.作用: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2)九品中正制:

IT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it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公司员工考评目的 (一)通过绩效考核,传递组织目标,促使员工提高工作绩效,达到“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纠正员工偏差、使之更好地为公司服务,达到公司与个人之间的双赢”的目的。 (二)加强公司的计划性,改善组织的管理过程,促进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和贡献,为薪资调整、绩效薪资发放、职务晋升等人事决策和组织员工培训提供依据。 (四)反馈员工的绩效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下属。 (五)季度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1个季度内工作计划安排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员工绩效工资提供必要的依据,也为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晋升、降职、解聘和岗位调整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六)年终考核目的:评价年度员工和部门工作绩效,为年终奖金发放,工作效率,岗位目标执行、人事调整政策评价提供依据。第四季度直接进行年度考评。 第二条:理念 (一)以目标计划为基础,以关键业绩量标准/指标对绩效进行考核,强调绩效的达成。 (二)强调绩效管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评判。 (三)注重考核结果面谈,通过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条:考核原则 (一)相对一致性: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二)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主管人员注意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以事实说话,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三)公平性:对同一职类员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四)公开性:每位员工都必须清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员工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五)保密性:主管及被考核者不能将考核结果泄露给第三方(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必要的参与者除外)。 (六)管理人员主导性: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体系在员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大部分人把实施本体系作为一个负担,则考核制度要做出相应修改。 (七)定期化与制度化 绩效考核既是对员工工作情况的过去和现在的考察,也是对他们未来工作行为进行预测,将员工绩效考核定期化、制度化,有助于全面了解员工潜能,及时发现组织中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八)沟通与反馈 考核评价结束后,人力资源部或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将考评结果告知被考核者。 (九)考核实施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对员工进行评估。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正式员工。考核对象具体分为:部门主管、行政、市场、技术、财务、人力资源各类人员。 第二部分考核规定与流程 第一条:考核要素 (一)年度经营目标计划及季度工作关键业绩指标达成情况 (二)办公室提供的员工办公秩序管理考核标准、行政违纪记录和岗位违纪记录 (四)被考核者的上级主管人员提供的季度工作关键业绩指标工作记录 (五)员工月报 第二条:考核责任 (一)原则上实行自评、直接上级主考、人力资源主办复核相结合的多级考评体制。

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59- 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侯瑛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政绩考核体系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政绩考核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作用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以地方政府为基本评价对象,指向的是政府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成果或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对政府本身的影响,即对政府自身建设的激励作用。 (一)有序型政府的建立有赖于政绩考核体系。首先,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设为政府工作人员思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在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的同时,实践是不可缺少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具有明确的目标,使实践有了明确方向。其次,考核体系为政绩考核工作的日常化提供了制度依据。它通过综合平衡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客观可行的考核制度。从这两方面来讲,政绩考核体系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效率型政府的建立有赖于政绩考核体系。效率型政府是指在成为有序型政府的基础上,在其行使职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施政的成本,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适当比率。在效率原则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对打造效率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政绩考核行为的效率、增进政府工作的效率、实现政府资源配置的优化。 (三)法治型政府的建立有赖于政绩考核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保护市场主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它成为现阶段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方式。政府政绩考核体系要求政府关注立法,并且要依法行政。因此,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促进了法治型政府的形成。 二、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追求地方GDP的增长,忽视协调 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危机、 环境危机越来越突出,医疗、教育、就业等经济发展伴随问题频繁出现,单纯的GDP考核已经无法准确衡量地区发展状况。但是“唯GDP论英雄”的观念依然深深根植于某些地方领导的脑中。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的经济条件,盲目建设豪华广场、商业圈,乱铺摊子、争上项目,大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 (二)偏重“显性”政绩,忽视“潜性”政绩。由于“潜性”政绩既要投入很大精力,却又无法及时 量化,所以考核时往往不被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对政府“显性”政绩的考核成了重点。某种意义 上,抓 “显性”政绩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工作的指挥棒,致使一些领导热衷于追求“短、平、快”的“形象工程”和轰动效应。 (三)政绩考核的缺陷造成地区间政绩攀比,阻碍地区协调发展。由于现在的政绩考核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对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有效的考核手段,使各地区在经济增长上相互攀比,不少地区缺少求真务实精神,竞相提出“赶超战 略” ,引发了地区间建设项目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竞争,从而造成中央调控政策得不到落实。 (四)为追求政绩,地方政府投资膨胀问题严重。投资发展新项目,增铺新摊子,这是地方政府显示政绩的主要方式。因而在好大喜功,一味追求政绩的心理趋动下,争投资、上项目、赶速度,追求数量型扩张行为层出不穷。这种追求数量扩张的投资模式在资源约束型的经济条件下,各地片面扩大投资规模,搞低水平、高消耗的重复建设,势必会加大资源短缺的缺口。 (五)“注水政绩”现象日趋严重。人都有趋利的冲动,官员也不例外。政绩考核就是对官员们最强有力的指挥棒,一个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能够将官员的政绩观很好地与地方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一个有缺陷甚至过于偏颇的政绩考核体系,却很容易导致官员们陷入GDP的增长中而不能自拔,当某些地方政府不能真正做出政绩,而又想在政绩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时,就会做出给GDP注水的极端行为。 (六)地方政府对政绩的取得不计成本,资源浪费严重。长期以来,很多地方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只重视政绩数量而忽视取得政绩的成本预算,只要政绩可观,再多的投入都不成问题,因而我国一直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之中。在资源越来越稀少的今天,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发展模式,中国怎能承担未来发展的重担。 三、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对策(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班子和干部的差异性。应当考虑在统一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下,对实绩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结构和侧重点,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下地方政府的政绩。 (二)通过制度改革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不良政绩观问题。尽管国家这些年也出台了一些新制度和新规则或修改了一些旧制度和规则,但总体来说改变很小,至少可以说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步,尤其是约束地方政府自利行为的制度供给及实施机制方面严重滞后。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制度变迁。 (三)对地方政府进行政绩考核时,应更多关注区际间的合作所取得的成绩,这样必然会 更有效的激励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从而使地区经济的优势得到互补和充分发挥。使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也使政府政绩考核更加公平和完善。 (四)把多个考核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1.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还要看为此付出的投入和代价,把发展的成本高低作为判断和衡量政绩的标准之一,正确评价政绩带来的现实成效与长远影响,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 2.引入环保指标。在GDP指标与环境指标的一软一硬的变化中,GDP至上的固有堡垒正在逐步瓦解,环境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建设项目上马、区域规划制定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理应成为评价其科学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准,以此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区域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资源状况、环境容量不和谐的现象。 3.引入GNP+SCC指标,即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综合资产。GNP是一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社会综合资产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多年来积累的所有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总和。作为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仅将GDP改为GNP指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社会综合资产指标。不论是GDP还是GNP都只是反映了社会综合资产的增量而没有反映社会综合资产的存量。因而,社会综合资产存量的减少可以和社会综合资产增量的增加并行不悖。 4.引入社会指标和人文指标。经济指标要与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相结合。经济建设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全力以赴的中心工作,而且经济发展又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政府政绩考核必须把经济指标摆在整个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突出位置。 但是,发展应该是科学的、 全面的,不仅有经济发展,还应该有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反映地区的发展。 5.引入教育指标和医疗指标。教育是一种长时间的投入,虽然不能马上显现它的好处,但它却关系到地区甚至国家的长久发展,地方政府必须重视起来。同时,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医疗体现着一个地区的保障机制,是关乎人民利益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6.将民意调查纳入政绩考核。现在,经济指标依旧在政绩考核中占据最大权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拿出好的政绩单,自然只考虑如何为GDP数字添砖加瓦,在这些地区,老百姓的感受与政绩单上的数字不成正比。任何发展与经济成就都应当建立在人本基点之上,唯有人本的发展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发展,而要考核地方政绩是否以人为本,把民意调查纳入政绩考核无疑是正确的方法。 责任编辑:杨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政绩考核体系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政绩考核所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完善改革与探讨

公务员考核案例

江苏沭阳将忠于配偶等品德纳入干部考核 2010年,江苏省沭阳县对96名乡科级“一把手”进行年中考核,与以往不同的是,该县首次对领导干部“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情况进行考核。 7月11日,沭阳县出台了《乡镇场党(工)委书记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暂行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发展实绩、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驾驭能力、个人品德、各方面满意度情况等4个方面。沭阳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考核的4个方面内容中,个人品德考核属首次,“能够孝敬父母、忠于配偶、关爱子女、尊重邻里”是个人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 对“忠于配偶”等个人品德的考核,沭阳县采取访谈、民意调查、调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必要时还进行家访、邻访,看其是否维护家庭和睦、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等。个人品德考核实行倒扣分,未发现问题的得满分。考核结果与“一把手”的使用、激励紧密结合。 评论:“忠于”思维不敌权力制衡 把忠于配偶作为考核的指标,我的理解是从这个层面了解干部的家庭美德,应该说出发点还是想了解官员的德行。但我认为这个指标设置有点不靠谱。其一,是否忠于配偶,到底由谁说了算?是上级组织,官员本身,还是街坊四邻?很显然,只有配偶才最有发言权。而夫妻之间本来就是一个共同体,既是感情共同体,又是经济共同体。除非到了“劳燕双飞”的境况,不然,既是配偶一方有点问题,另一方也不会大义灭亲的! 其二,从一些官员腐败的情况看,官员感情上不忠于配偶固然是一方面,但并非问题的实质所在。“贪内助”现象一再说明,在腐败问题上,配偶之间往往具有共利性,从而在忠诚度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互忠诚(实质是假象)。我们可以早下结论:在实际考核工作中,肯定没有不“忠于配偶”的官员。既如此,这个考核就没有多大意义。 沐阳要求领导干部“忠于配偶”,折射着公众对官员的道德期待。现在,很多官员出了问题,不是才不行,而是德不好。把家庭美德作为干部德行考核的内容,体现德才兼德、以德为先,但考核的方式方法、指标体系上还有深入研究,不能靠拍脑袋决策。 实际上,“忠于配偶”是权力制衡的跑偏。在权力不能制衡,或是权力找不到制衡的正当处时,“忠于××”、“廉政宣誓”等形式便会拿出来当幌子了。道德方面的约束,永远替代不了权力操作上的制衡。我们要做的是像杰佛逊说的那样“将权力的老虎关进笼子”,而非给老虎发《道德情操论》。 陕北小县城吴起实现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 当许多大城市为入托难、上幼儿园贵而叫苦不迭时,在陕北小县城吴起,这里已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教育的“福利”。 吴起县从2010年春季起,对所有学龄前儿童上幼儿园实行“一免三补”政策。只要有吴起户口,无论是在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所有入园幼儿免缴教科书费;对经教育部门审批的全县所有民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按照每名儿童每学期补助150元经费补助,对所有幼儿教师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津贴;所有在册儿童每人每学期补助250元生活费。 3年前,吴起将免费教育由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阶段并全部实施寄宿制,对普通高中生免除学费、住宿费、信息技术教育费、课本费和冬季取暖费,每名学生每天还补助1.5元生活费。吴起县庙沟乡村民张永琦高兴地说:“现在在吴起,家里再穷都能上得起学。” 吴起县委书记冯振东告诉记者,在吴起,除了实施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免费教育外,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最详细版

正定县厚德保健用品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正定县厚德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决定导入绩效考核机制,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促进本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确保公司与员工共同成长。 根据《正定县厚德保健用品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本着同工同酬、多劳多酬、高效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特拟定本管理制度。 二、绩效考核目的 1、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2、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通过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评估,管理者能充分了解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绩效考核用途 1、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2、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3、提高员工对公司管理制度的满意度。 4、了解员工和部门对培训工作的需要。 5、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6、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四、绩效考核原则 1、公开的原则:考核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协商和讨论完成的,考核过程是公开的、制度化的。 2、客观性原则:用事实说话,切忌主观武断,缺乏事实依据。 3、反馈的原则:考核人在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同时听取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对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或作出合理解释。

4、公私分明原则:绩效考核是针对工作业绩进行的考核,绩效考核应就事论事而不可将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带入考核工作。 5、时效性原则:绩效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工作成果的综合的评价,不应将本考核期之前的行为强加于本次的考核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业绩或比较突出的一两个成果来代替整个考核期的业绩。 五、绩效考核周期 1、公司绩效考核包括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 2、月度考核时间是每月1日~15日,考核上月绩效情况。 3、年度考核一年开展两次,考核时间是7月5日~15日考核上半年度;1月5日~15日考核上一年度的下半年度。 六、绩效考核者及其要求 1、基层岗位员工的绩效考核者是部门主管。 2、部门主管的绩效考核者是上级经理。 3、经理的绩效考核者是上级副总及总经理。 4、企业管理中心人力资源部主管组织并监督各部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并将考核结果汇总报给总经理参考。 5、总经理虽然不是公司各岗位员工的考核最终人,但是保留对考核结果的建议权,并参与绩效考核会,提出相关培训、岗位晋升以及员工处罚的要求。 6、对绩效考核人要求:需要考核人熟练掌握绩效考核相关表格、流程、考核制度,做到与被考核人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公正地完成考核工作。 第二章绩效考核内容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结构 本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1、业绩考核指标,指各岗位员工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2、能力考核指标,指各岗位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 3、态度考核指标,指各岗位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 二、绩效考核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