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十八罗汉图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大全

18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是什么?18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如图: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
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18罗汉佛像简介1、伏虎罗汉伏虎罗汉一说是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弥勒尊者。
另一说法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其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得名。
2、降龙罗汉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
降龙修炼1420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3、看门罗汉看门罗汉又称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
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4、长眉罗汉长眉罗汉又称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据传长眉罗汉前世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
5、芭蕉罗汉芭蕉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沉静有礼,谦虚好学,静心听讲,闭目深思。
与自眷属千四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以济度众生。
藏传佛教十六尊者中的第三位。
6、布袋罗汉布袋罗汉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
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
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7、挖耳罗汉挖耳罗汉在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
8、沉思罗汉沉思罗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明

明·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4480万元明·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4480万元1255 临李公麟画罗汉卷手卷白描淡设色纸本作者吴彬类别中国书画>绘画尺寸31.8×1675.8cm估价RMB 7,500,000-10,000,000成交价RMB 44,800,000HKD 50,909,091USD 6,720,000EUR 4,928,000钤印:吴彬、吴彬之印、吴氏文中题识:枝隐头陀吴彬仿龙眠笔法。
鉴藏印:秘殿新编、珠林重定、秘殿珠林、乾清宫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古希天子、寿、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1、2、3、5、8、9、10、11、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44、70、49、147、93、153、152、150、107印,243-247页;6印参见同书《颙琰》4印,1561页)须弥百相说上品----吴彬和他的《临李公麟画史汉》卷尹光华吴彬,明万历、天启年间杰出画家,福建莆田人。
青年时离乡北上谋求发展,初居杭州,山水受浙派影响,继又折中吴门诸家,但出笔便不愿为蹊径所缚。
从他的少作看,他很早就崭露了处理繁复景物的构图能力和敏感的造型变形能力,①这种近乎“生而知之”之天赋异禀,使他一出道就显得不同凡响。
他好游,刚到浙江时就曾赴雁荡考察。
万历初,他以才艺被召为中书舍人。
作为一名宫廷画家,他经常往返于南北二京,经历的山川愈多。
因闻“西蜀剑门岷峨之胜”曾奏游蜀中,②看来他对险水奇山,嵯峨诡奇之景特别有兴趣和感悟,亦与他的个性禀赋有关。
吴彬成熟期后的山水,壮伟瑰奇,若真若幻,近代研究者认为是因为他任职宫苑,有机会看到历朝名绘,受了北宋画的影响有关。
这种说法自有其道理,但细察之,吴彬晚年画作中山石的造型皴法,特别是其雄峻气象,与范宽的画风更加血脉相连。
歙县圣僧庵壁画《十八罗汉图》初探

廓, 穿深 色 僧衣 。左边 站 立罗 汉 模糊 中可 以 看 出右 手置 于右胸 前似 作 “ 施无 畏印 ” 。虽 然整个 场景 为降
龙过程 , 但画面显得异常平静 , 并 没 有 那 种 惊 心 动
二、 左三 相称 。左一画 面 有 4位罗汉 , 四罗汉 皆站 立 于水面之上 。 以 中 间 的 白衣 罗 汉 为 中心 , 其 余 三 罗
、
《 十 八 罗汉 图》 壁 画 内容
圣僧 庵 《 十 八罗 汉 图》 分别 绘 于大 殿 两 壁 , 每 边
绘 有 9人 , 左右 两边 壁 画 又 由殿 壁墙 柱 分 别 分割 成 三个场景 , 每 个 场景 的 人物 数量 不等 , 罗 汉 神 情 各 异, 姿态 也 各 不相 同 , 动静 自若 , 富 有生 趣 。 由墙 柱 分开 的三 个 场景 如 同 三幅 条屏 , 联在 一 起 就 是一 幅
大 殿 右壁 壁 画 整体 望 去 , 九罗 汉 都 置 身 于青 山 绿水之间 , 环 坐 于 侧 崖岩 石 之 上 , 旁有 古 木 参 天 , 枯
柱 焚香 叩首 写 。【 洪 先 生 的断 句似 乎 有 理 。 但 不 知 与原 文 是 否相
第 l 5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a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5 . NO. 1
F e b . 2 0 1 3
歙县圣僧庵壁画《 十八罗汉图》 初探
边 罗汉 合 掌 回视 白衣 罗汉 , 似有 疑 问 。 白衣 罗 汉 身 后的罗汉怀抱一兽 , 有人谓之为“ 掖挟苍龙” , 图像 褪色很严重 , 形 象轮 廓 结 构 不 是 十 分 清 晰 , 但 经 过
罗汉图集—古代之(清-g)顾见龙作品 1

罗汉图集—古代之(清-g)顾见龙作品1罗汉图集—古代顾见龙绘画作品:十八罗汉图十七世纪纸本设色此十七世纪顾见龙的罗汉图册,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十八罗汉。
画面简洁,色彩清新雅致。
人物或二或三,坐卧下棋,悠闲自在。
人物神态各异,细致传神。
图册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大英博物馆收藏。
顾见龙(1606--1687年后)字云臣,自号金门画史,江苏太仓人(一作吴江人),居虎丘。
康熙初与顾铭同时以写真祗候内廷,名重京师。
系曾鲸弟子。
兼工人物故实,笔法粗犷,衣纹流畅。
画佛像极庄严华美,其工细之作堪与仇英共席。
描绘人物细致传神,注重人物的神气和动势,笔力劲健,画法近梁楷、戴进、吴伟一路。
兼善花卉、翎毛。
另外,其传统技法深厚,临摹古人的作品见功夫,能达到乱真的地步。
顾见龙绘画作品:十八罗汉图册页8 图十七世纪纸本设色大英博物馆收藏顾见龙绘画作品:十八罗汉图册页8 图十七世纪纸本设色大英博物馆收藏顾见龙《三生有幸》顾见龙《三生有幸》,竹林旁几株破土而出的竹笋,草地上瞑目坐化的僧人,月圆时,牧童吹唱着“三生石上旧情魂……”。
作者以丰富的想像力,娴熟的笔法,烘染勾绘出画中之画,表现了唐代圣僧国泽投胎前和投胎后与好友李源善相会的两个场景,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而又各具意境。
纵观以上画作,它运用了烘染传神,工笔重彩的技法,把人物场景刻画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体现了其作品清新艳丽而又神采飞扬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顾见龙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极高的表现手法.其中,典故人物图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把著名典故以画面形式表现出来,张张画面美不胜收.总有一种画意诗情的感觉.同时它给人们展示了欣赏典故的图案资料,把典故形象化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
1678年作十六应真图立轴顾见龙罗汉四屏顾见龙罗汉册页伏虎罗汉款识:壬子秋八月顾见龙写。
顾见龙(款)和合二仙镜顾见龙(款)壬辰(1652年)作罗汉图题识:壬辰秋九月望,顾见龙。
作者介绍:顾见龙,明末清初画家,字云臣,一作云程,号金门画史,江苏太仓人(一作吴江人),居苏州虎丘。
丁云鹏白描《大阿罗汉图》考

丁云鹏白描《大阿罗汉图》考本卷《大阿罗汉图》,由清代咸丰朝内阁学士邵灿题签“丁南羽白描大阿罗汉图”,卷后亦有邵灿的两次题跋。
引首有谢稚柳先生在1990年的鉴题:“丁云鹏白描罗汉真迹”,是经过谢先生鉴定过的海外回流藏品,并定为一级文物。
图中绘十八罗汉,以白描形式绘出,十分难得。
后署“佛弟子丁云鹏敬写”,并钤“南羽”白文方印。
经考,此卷迭经明代王世贞(邵灿跋语)、清代钱大昕收藏(有“静远轩图书记”为证)。
后又经沈少云(连战祖母,有“沈少云家曾藏”印为证)、香港大收藏家刘少旅的长子刘滦先生(有“滦斋真赏”印记)收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名作。
收藏鉴考本卷有邵灿的两次题跋,第一次题:“陈眉公称:南羽白描酷似李龙眠,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必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今观此图益信。
咸丰辛亥春仲上浣,又村邵灿。
”又题:“白描罗汉图,娄水王?山先生所藏,乃丁南羽游云间时笔,当为丙子丁丑年,如生力驹、顺风鸿,非复晚岁枯木禅也。
语见《容台集》。
此图是否即系弁山所藏?要其描写生动、神采焕发,凭灵御怪状,人能品,非庸史所能摹拟,若款署龙眠,当无以别之矣。
辛亥花朝前一日,又村续记。
” 经查,邵灿(?一1862年),字耀圃,号又村,浙江余姚人。
清道光十二年壬辰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以吏部左侍郎之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于咸丰三年十二月乙未出任漕运总督,并兼署河道总督。
后被委任为浙江督办团练大臣。
咸丰辛亥为咸丰元年,此时邵正担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吏部右侍郎等官职。
本卷上的“又村”“恨不十年读书”“柳暗花明”三印即为他的收藏印记。
邵氏跋语中提到的“弁山”,即王世贞(1526 1590年),字符美,号风洲,又号弁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
在文学上,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明代具有较大影响。
家有别墅“?m州园”,贮书达3万余卷。
著有《弁山堂别集》等。
另外,卷中隔水所钤“静远轩图书记”是著名考据学家钱大昕(1728-1804年)的收藏印。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排名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排名罗汉: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乐,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度化众生。
罗汉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
第一位是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他曾经乘坐他的鹿骑进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第二位是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他清楚世间一切善丑恶,所以在很久以前,他是古印度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
第三位是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他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钵盂。
第四位是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他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
第五位是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第六位是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他是一名贤者,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第七位是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
第八位是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意思为金刚子,原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他曾说:“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
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第九位是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第十位是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是一个路边生,因打坐完经常把手举起伸懒腰,所以叫探手罗汉。
第十一位是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
第十二位是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所以称挖耳罗汉。
第十三位是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因为布袋罗汉经常背着一个布袋,都是笑口常开。
馆藏唐代:吴道子十八罗汉惊世之作欣赏

馆藏唐代:吴道子十八罗汉惊世之作欣赏好友馆藏唐吴子麻布作地的十八罗汉十八幅(纵63宽43厘米)惊世巨作。
我在几十年来全国各地绾藏及个人私藏家里也见过吴道子唐代作品,但象我好友馆藏的完整的十八幅十八罗汉作品者唯数并不多见,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研究学术价值都是惊人矿世之作!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又名道玄。
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
尊称画圣,吴道子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很早就开始当画工兼雕塑工。
曾师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成绩不大。
后专攻绘画,由于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
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主要成就折叠绘画造诣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
《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
'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
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
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折叠为人师表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
据《图绘宝鉴》和《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棱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
韩虬'以丹青自污,学吴道玄,尤长于道释'。
朱繇从师于吴道玄,也'妙得道玄笔意'。
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
70张经典白描作品,直接收藏!

70张经典白描作品,直接收藏!
头部链接
梁启德,现任广西文学杂志社副社长、美术副编审。
8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及书籍插图,擅长于人物画创作,作品笔墨浑朴、格调清雅、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梁启德精心绘画的《古代神话人物白描画谱》其内容都是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有始祖神、创业神、英雄神、自然神、爱神、守护神、福神、财神。
这些神话、传说人物丰富多彩,各具性格。
其中有开天辟地造化万物的盘古;有修天造地造人类的女娲;有发明农业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有统治四方,威力无比的黄帝轩辕氏;有神通广大,征服海洋的八仙;有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孙悟空;有智勇双全、忠义凛然的关公;有禀性正直、不惧邪祟的钟馗;有脍炙人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中的角色: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毅与龙女、许仙与白娘子;有保护百姓幸福生活的四大天王:风、调、雨、顺;有被尊为护佑人类的动物“四灵”:龙、凤、麒麟、龟。
这些人物及故事呈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而有趣的
艺术想象成为长盛不衰、流传千载的艺术题材。
这些人物经过梁启德的精雕细刻,勾勒得灵妙自然,形态栩栩如生,线条柔美流畅。
梁启德的古代神话人物白描七十六图,正是他基于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的精心之作。
他笔下的神话人物(或“神”),无一不洋溢着世俗的人情味。
在造型上,着眼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审美情趣,男性英俊,伟岸、威严,充满阳刚之气;女性窈窕、苗条、端庄,富有阴柔之美;儿童则天真烂漫,稚气可爱。
继续欣赏吧!
梁启德的线描人物,笔势圆转,衣带飘举,颇有“吴带当风”的韵味,线条飘逸、聚散、疏密运用得体,富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