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合集下载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文史研究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李晓娜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大众群体的身心亦跟随经济的发展脚步“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当代社会文化背景难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安顿,于是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再度被国家及社会群体所关注。

相应地,传统文化的思想学理及其内含的实践意义也被受到广泛重视。

本文从介绍“仁”学思想的内涵入手,主要阐述“仁”学的现代意义;以及孔子“仁”学思想具体的当代实践。

旨在探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下,如何使上层建筑这一文化根基更好地促进及协调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的“仁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意义当前社会,传统文化失落,道德仁义缺失,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已经开始危及人性的发展。

而孔子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经典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仁”学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后,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也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且从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现在我国又正处于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故本文重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个人的提升,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仁”学思想的内涵孔子的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但又非杂乱无章,而是自成体系。

其体系主要有两个核心,其中一个便是“仁”。

“仁者,人也”,故“仁”学又称“人学”。

故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又有时代的特征;从古至今,“仁”学的含义大致分为:仁爱、仁德、仁道,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一)仁爱“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所谓“爱人”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进而由内向外,由里及表,对兄弟姐妹的关心,再到对亲朋好友的关心,亦叫仁爱者,泛爱也,然其爱亦有差等也。

仁爱者,君子近仁,首当先修其身,反求诸己,而后“泛爱众”也,仁者无所不爱。

然人有亲疏,事有远近,故君子行事当行中庸之道以把握尺度与分寸,仁爱非兼爱,家事既料,而后天下也平。

小国寡民,天下之乐也。

(二)仁德孔门弟子多次问师于仁,然教有差等,各弟子所处境遇不同,故孔子每次对仁的回答与解释各不相同。

试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的仁学思想是:(1)孝悌之爱(2) 忠恕之爱(3)惠民之爱。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思想的精神境界的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

而现实社会中,全社会都在构建和谐之音。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本细胞,只有家庭和谐万事才能兴旺。

我始终认为孔子仁学思想中,(1)孝悌之爱在现实工作中作用也较大,我企业在选拔中层管理层及公司领导过程中一直有条不成文的条件,凡是不孝敬父母的一律不能重用,不能正确处理好兄弟姐妹关系的,和对自己妻子处理不好关系的必须慎重使用。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也即人际关系问题,儒家是以一个“仁”字来表示。

“忠恕之爱”,“忠”就是用孔子的话说自己想要成立、站立,同时也要使别人成立、站立。

自己想要显达、通达同时也要使别人显达、通达。

“恕”意思是说自己不想要的,所厌恶的就不要推及,强加别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

而现实社会中各种情况都有,损人利己现象较普遍,在论述什么是君子时,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一思想就经历数千年而不朽。

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孔子肯定君子爱财的人性。

但同时亦指出要取之有道的原则。

几十年来我们经济政策的许多失误恰恰是违反了孔子告诫人们做君子的准则。

先是违反君子爱财的人性,从苏联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一段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必须充公,中国同样在初解放农村推行吃公堂等。

那个时代也太理想话了,太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后,又完全忘记了取之有道的原则。

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不讲公平,不讲道德,不讲规则。

如公有财产的私有化,甚至连官员贪污受贿都成了经济学家赞美的东西。

孔子的“忠恕之爱”在现实中例如环境的破坏,有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

现在全社会比较严重的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地方官员只搞表面文章,追求灰色的GDP,今天的发展,用了明天的资源,片面追求虚假所谓的政绩,而把子孙的资源耗尽。

孔子仁的现实意义_孔子仁的思想概述

孔子仁的现实意义_孔子仁的思想概述

孔子仁的现实意义_孔子仁的思想概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但孔子的仁的思想在现今社会有什么参考意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仁的现实意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仁的现实意义孔老夫子的仁学,对当代有什么价值意义,或是实用价值,就是往人上活,这是孔老夫子指出的人生道路,活成人,才能活出人的尊严来,体验到人生的情趣,才能实现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孔子的仁学对我们当代人的实用价值和现代意义。

只有往人上活,才能活出人的尊严,才能体验到人生的情趣,才能实现人生的根本意义。

拿夫妻来说,丈夫走正确的夫道,妻子走正确的妇道,各尽各的职责,真诚相爱,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夫妻情感,夫妻的真情,反之,都讲各自的权利,男的在外面撒欢找,女的也自由开放,这样的夫妻,注定一辈子也不会体验真正的夫妻情义。

兄弟之间要兄良弟悌,当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弟弟要敬让哥哥,才会体验到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否则就认得钱,为了爹妈留下的几间房,吵吵嚷嚷,甚至闹上法庭,钱有了房子有了,可兄弟的血缘手足之情却没了。

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醇”,按照非正道去交朋友,以利益为核心为标准,一辈子也交不下真正的朋友,患难之时,也就别指望有真正的朋友帮你的忙。

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友谊,是千古佳话,管仲说,我和鲍叔牙一起当兵,一交火我就往后撤,但鲍叔牙不说我胆小,说我家中有个老妈,他要死了老妈谁照顾?我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做买卖,每回分利润我都多拿,鲍叔牙从不怪我,说我家困难,多拿应当,人若交了这样的朋友,不是感情与精神上莫大的享受吗?今天的人为了经商分利不均,有多少打的不可开交?反过来,管仲临没之前,齐桓公问谁可接替他,管仲并没有趁机拉鲍叔牙一把,而是说,他不行,是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太认真了,就总看到别人的毛病,就不能团结其他的人,鲍叔牙就是太认真了,所以管仲说他不能胜任。

按今天的话说这还叫朋友吗?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他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仁学思想。

仁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解决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矛盾,而且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伦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仁学思想的内涵学者们对仁学思想的内涵解释不同,但是,对于“仁”这个概念,孔子自己给出了解释,“爱人之道、治人之术、成己之体、也是人之情理、不同道则不相为谋”,他认为仁是一种道德、一种伦理和一种情感。

在《论语》中,孔子讲述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仁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自我修养和道德高尚的追求。

同时,孟子在后来的思想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概念,将仁视为一种个人品质,它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二、仁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孔子提出的仁学思想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它解决了当时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矛盾,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价值。

1. 解决了封建社会中的矛盾中国古代的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家族、宗族和府内、州外等地位划分严格,农民和奴隶只有在等级制度的最底层。

孔子提出的仁学思想,可以让人们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等级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关系,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孔子认为,在道德和人文教育的积极影响下,各个等级的人之间可以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了封建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的情况。

2. 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核心价值毫无疑问,仁学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的中心核心价值,其中包括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从团体关系到系统思维、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宇宙观以及传统的儒家教育等等。

借助仁学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核心,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民俗来说,仁学思想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仁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尽管孔子仁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在现代社会中,仁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强调人类之间平等和尊重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分配不平等,社会不公现象也比较严重。

儒家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基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分析

儒家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基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分析

儒家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基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分析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儒家仁学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文章将回顾儒家仁学思想的历史发展,梳理其核心观念和主要理论。

接着,本文将分析儒家仁学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其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提出如何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儒家仁学思想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作出贡献。

2. 儒家仁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儒家仁学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

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节和和谐人际关系。

他强调维护周朝的礼法,主张社会秩序应贵贱有序,同时提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在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仁学思想。

在政治上,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调政府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他反对苛政,主张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他们的劳动时间,并实行宽刑薄税的政策。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等思想,建立了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为核心,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

宋代的新儒学,即理学,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而“气”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明朝时期,王阳明的心学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心学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主张通过内心反省来克服私欲,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

心学的出现,使得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儒家仁学思想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想家对其进行诠释和阐发,从而赋予了仁学思想不同的内涵。

这些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把 爱扩 展到社 会 上 的每一 个 人 , 正如 孔 子 的一个 典故 : 会 自动 围绕着 你转 。 这是 强调 道德 对政 治生 活 的作 用 ,

诲 鼻 ・ 2 0 1 3 ・ 6
CANGS ANG
主 张用道 德教化 为治 国 的原 则 。子 日 : “ 政者 , 正也 。子
从 一定 意义 上说 , 儒学 就是 仁 学 。 孔 子仁 学思 想 由于受 了 。
历史条件的制约 ,有 自身的局限 I 生,但其 内容十分广
泛, 对 当今社会 有 着 十分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2 . “ 仁” 学思 想的主要 内容 。
( 2 ) “ 修 己以敬 ” “ 克 己复礼 ” 。 怎么样才能够践行 “ 爱人” ? 儒家对此明确强调 , 要 爱 人 当要 “ 修 己” “ 克 己” 。 “ 修 己” 力在 “ 怀德 ” , 怀德是 一 种 为 人 的君 子 风 范 , 孔 子说 : “ 君子怀德 , 小 人 怀土 ; 君
主张“ 宽以待人 ” , 提出“ 恭宽信敏惠” 等等 的主张, 所有 伦理 来维 系社会 秩序 的理想 。 他认 为 : “ 道之 以政 , 齐之 以刑 , 民免而无 耻 ; 道 之 以德 , 齐 之 以礼 , 有耻 且格 。 ” 诚 这些 , 无不体现孔子对人 民的仁爱之情。
关键 词 孔子 仁 学 思想
“ 厩焚 , 子退 朝 , 日: ‘ 伤 人乎 ? ’ 不 问马 。 ” 并且来自, 孔子 的 l ;
t 誊 鬻 一 孔子
1 . 孔 子“ 仁” 学的 内涵 。
“ 爱人 ” 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 , 要做 到“ 恭、 宽、
信、 敏、 惠” 。在家庭里要对父母兄长恭敬孝顺 ; 在外要 对君主恭敬忠诚 ; 在朋友间, 要诚实守信 , 宽容大度 ; 一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的孔子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塑造价值观念以及指导现实生活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阐述《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其对现实意义产生的影响。

1. 仁爱与人伦孔子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仁爱与人伦道德,认为人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谐相处。

在如今多元化世界中,“仁”的概念对构建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培养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之情,追求互助共赢的合作精神。

这样,社会融洽稳定,个体与社会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 学而优则仕《论语》中强调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通过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来实现人生的成功。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都是追求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3. 谦逊与修身孔子主张谦逊自省,反对自负傲慢。

他认为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是建立在内心谦逊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逊态度,不断反思自己并以此为动力去面对挑战。

4. 和谐共存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社会和谐与君臣之间的关系。

他主张国家需要有良好的治理方式,并重视君王与臣民之间的互动。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政治管治、社会秩序以及民众权益都具有指导意义。

5. 小结《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核心观念并给予我们现实生活启示。

通过仁爱与人伦、学而优则仕、谦逊与修身以及和谐共存等方面,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价值,助力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研究和学习《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是非常有意义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影响及其现实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政治。

他的仁学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且也影响了世界文化。

本文将探讨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并且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

一、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孔子的仁学思想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概念:“仁”。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之心”,并且认为仁是成就人格的基础。

此外,仁还表现为尊重和理解他人、关怀社会、遵守道德准则等,这些都体现了孔子对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理解。

总而言之,仁学思想提倡的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方式,就是要尊重他人,倡导和谐共处,推崇人道主义。

二、孔子仁学思想的影响孔子仁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根植,并且还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在中国,孔子仁学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1. 多位政治领袖引用孔子仁学思想:自中国战国时代以来,孔子的哲学影响着许多政治领袖,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

今天,中国的领导人仍然常常引用孔子的主张,并且树立孔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

2. 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孔子仁学思想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和职场等领域。

这种理念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个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子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之一,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并且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享有高度的尊重和重视。

4. 孔子思想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与文化艺术紧密相连,包括儒家经典、书法、诗歌、音乐等等。

这些文化艺术遵循孔子所提出的原则与价值,这也使得孔子思想在文化艺术中成为主流。

5.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孔子仁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也影响了亚洲和世界文化。

孔子思想的影响可见于一些亚洲文化,如日本、韩国和越南。

此外,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也借鉴了孔子仁学思想,并将其视为整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三、现实意义如今,孔子仁学思想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出现,人们追求一种更为平等和合作的社会关系,这与孔子仁学思想的最终目的相吻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孔子现在又大热了,孔子学校在世界各地扎根成长,这是为什么,这种现象又能持续多久,要搞清楚这个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为什么是仁学思想,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这种话人人都能说上几句,但这只是表面,所以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对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看法。

儒家思想区别于其他各家的最大特征就是——仁。

孔子强调血缘纽带是“仁”的最基本含义,我认为这没有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首先要爱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然后再把爱推广到众生,即是“仁”。

孔子心中的“仁”的内涵,后人把它归纳为了四点。

1."治国治民的基本原则,做到“恭、宽、信、敏、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仁”在众德的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仁者一定是具备了其他品格的,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这也没错,但是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是假,孔子深恶痛绝,但真也不一定讨他喜欢。

嘴上没把门的人,情绪激动的人,如仲由,心直口快,和巧言令色有区别,孔子也不喜欢。

现在的人认为他更喜欢的是不说话或少说话的人———闷葫芦式的人。

“巧言”的反面是“讷”,“讷”是言语迟钝,话都说不利索;“令色”的反面是“木”,“木”是面无表情,好像木头疙瘩。

他喜欢的是木讷之人,认为木讷之人才近于仁。

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但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孔子这种想法并不对,木讷之人即为反应慢不善交际(说话)的人,那种人不只是现在,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也是不适应社会的,孔子自己也不是那样的人,仁者必然是会说话艺术的。

3."仁是最完全的人格的内涵。

4."仁是人道之根本,是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理念。

孔子强调,仁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和主观的认同,只要向往它,在行为中追求它,它就在我们的面前,具体说即是从眼前做起、
从最亲的人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是很认同这点的,首先他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否认任何一个人都要成为仁者的可能,这对建立和谐社会也是有益的。

但是孔子的仁学思想不可避免的有很大消极作用。

他认为礼是达到仁的手段,要求用周礼来约束人们的一切行动,他要求人克制自我,使视听言行符合礼的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他强调“正名”要求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使人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之网的位置,控制自己的欲,他认为这有利于消除争乱,但狗逼急了会跳墙、兔子逼急了会咬人,总被人压迫总居于别人之下,人民也是会起义的。

我很认同李零的看法,他说: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

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

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

说好就好,说坏就坏。

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车,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

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

道德不是讲出来的。

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

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

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换句话说孔夫子的礼并不能消除争乱。

总结一下他的消极作用就是极大的限制、摧残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在严格的社会名分的重压下,剥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形成了压抑私欲、因循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

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

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

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

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东正教。

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

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特别是缺德的乱世。

我们现在不是乱世,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但飞速发展的
是经济,飞速倒退的是道德,孔夫子再次被推到道德丢失的风口浪尖,当然不是要批判而是要再次认真学习。

总的说来我是认同孔子及其仁学思想的,毕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道德规范,在现在他的很多思想尤其是仁学思想对中国以致世界都很有借鉴意义。

很多学者说中国需要一种信仰(不等于宗教),儒家思想很多年占据了这个位置,但近代以来的批判完全动摇了其地位,人人都觉得孔子的思想这有错那有错,但没了孔子,什么“小悦悦事件”层出不穷,重新认识孔子及其现代价值成了很重要的事。

1.孔子倡导和平,孔子学府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有利于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中国的崛起不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威胁。

2.孔子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创造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孔子的快乐学习理念、师生相互摄养的理念和有教无类的理念都是值得学习的。

3.孔子的民本思想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有重要意义。

4.“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是这个道德日益败坏的社会非常需要的东西。

弘扬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应该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挖掘孔子思想的精髓并加以利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并加以发扬光大。

不管社会怎么变怎么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的精髓总是适应社会的,就要看我们怎么学习利用发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