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针撬拨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合集下载

撬拨复位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撬拨复位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关键词】撬拨复位; ao钢板; 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损伤,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累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0%[1]。

跟骨骨折的治疗也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累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自2003年6月我院采用切开撬拨复位加ao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5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13~62岁,平均34.5岁,单侧骨折36例,双侧骨折16例,有15例伴腰椎骨折或其他肢体骨折。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0例,车祸伤12例,46例为新鲜骨折,6例为陈旧骨折,52例均经常规跟骨侧位,轴位x线和ct检查,按照sanders分类:ⅱ型25例,ⅲ型17例,ⅳ型1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6h 至2周。

1.2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位,常规取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切口始于外踝上3~5cm,于腓骨与跟腱之间,向下平行跟腱走行至外踝尖下方,再折向前,至第五跖骨基底近侧1cm,全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跟骨骨膜,紧贴跟骨外侧壁将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等组织向上剥离,显露整个跟骨外侧壁及距下后关节面,再于跟腱止点下方由后向前穿入一枚克氏针,不必穿过骨折线,向上撬拨复位塌陷的骨折块,尽量恢复后关节面的平整及bohler 角及gissane角,然后将增宽的跟骨外侧壁复位,力求恢复跟骨正常的解剖形态,ao跟骨钢板预弯放在跟骨外侧螺钉固定,内切置橡皮引流条一枚,依次缝合,术毕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广谱头孢类抗生素及β-t叶皂甙钠7~10d,患肢抬高,24~48h拔除橡皮引流条,术后2周拆线后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

术后8~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2 结果52例骨折经ao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平均治疗16个月(7~2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

皮肤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后疗效评定参照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2],优32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

微创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2例

微创斯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2例

皮斯氏针撬拨手法复 位、 氏针 留置 结合石 膏 固定 治疗 , 斯 对 于骨缺损严重予 以同种异体骨骨粉植骨 。 1 2 手术方法 . 手术时间一般在伤后 5 4d 待肿胀基 本 —1 , 消退局部皮 肤条件具 备后手 术。采 用连续硬 膜外麻 醉。患
者 取 俯 卧 位 , 规 消 毒 , 巾 , 助 手 固定 小 腿 , 助 手 握 前 常 铺 一 一
外 周小 血 管收 缩 , 能 抑 制 I 变 态 反 应 的介 质 释 放 。 同 时 . 还 型
物, 在没有急救药物及抢救设备条件下尽 量不要使 用。() 5 医 生、 护士要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患者 的抢救知识和现场实际
操 作能力。
参 考 文 献
地塞米松对抗过敏 、 抗休克 、 缓解喉头水肿也是非常有效 的药 物, 应及时应用b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一定要密切监测血压 ,
14 典型病例 患者 , ,8岁 , . 男 2 主因高处 坠落伤致右 足跟 部肿胀 、 疼痛、 活动受限 4h 入院 。人院后拍摄右足跟骨 x线
足, 术者两手指交 叉扣于跟 骨结节处 , 手掌部 紧扣住跟 骨 两 内外侧 , 牵引 , 力挤压摇摆拔 伸跟骨体 , 用 助手跖屈 足踝 , 恢 复跟骨高度及宽度 。C形臂 x线机透视 下 , 跟腱 外侧 , 于 紧
[ ] 王艳侠 . 1 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引起迟 发性 过敏性休 克 1 . 例 武
警医学,07 1( )72 20 ,89 :0 [ ] 陈建洪 , 2 黄德 华, 黄建红 . 头孢类抗 生索致过 敏性休克 2 1例临 床分析 . 临床急诊杂志 ,06 73 :3 20 ,( )16
3 张桂英 , 萍, 马爱 于素珍 等. 头孢 曲松钠致 过敏性休 克一例 . 中

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

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
伤 , 0 5 1 ( ) 14 1 5 2 0 ,8 2 : 1 —1 .
器安放后 , 只要骨 折 复位 良好 , 抱 器 固定 牢 固 , 必 环 不
追求环抱 器与 骨干 间严密结 合 , 以免 反 复调 整 , 对环 抱 器 的力学性 能有 影 响 。② 术 中尽 可 能 保 护 骨 膜 , 离 剥 之骨 膜 以能 插 人 环 抱 器 即 可 , 样 有 利 于骨 折 愈 合 。 这
于粉碎性 骨折 尤为适 宜 ; 需 广泛剥 离 骨膜 , 供 破坏 不 血 小 , 于骨折 愈合 ; 利 比克 氏针 固定 范 围小 , 固定关 节 , 不
部 , 则减少 环抱 器对 肌腱 滑动 的影 响 , 一 二来 骨折 愈合
后 内固定手 术取 出方便 … 。 T N 形 状 记忆 合 金环 抱 器 治 II 疗适 用 于掌 、 骨距 关 节 面 1c 以 内 的各 种 骨 干 骨 指 m 折 。在用 T N 形状 记 忆 合 金 环 抱 器 治 疗 开 放 性 骨 折 II 时 , 有 良好 的软 组 织 床 , 做 到 彻 底 的 清 创 和 抗 感 要 并 染 。 由于 TN 形状 记忆合 金 环抱 器 费用 较 昂贵 , 依 II 要 病 情且 结合 病人 具 体 经 济状 况 综 合决 定 , 免 给患 者 以
小 1% 为宜 , 大 、 小 均 影 响 固 定 的 牢 固性 。 环 抱 0 过 过
[ ] 李 文 , 知 非 , 东 阳 , . 型 钢板 内 固 定 治 疗 掌 指 骨 骨 2 宋 陈 等 微 折 [ ] 临 床 骨科 杂 志 ,04 7 1 :68 . J. 2 0 , ( ) 8 -8 [ ] 苟 建 设 , 学 民 . 固 定 架 治 疗 掌 指 骨 骨 折 [ ] 中 国 骨 3 李 外 J.

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关节内骨折是指跟骨关节内的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由于跟骨关节承受着人体重量的巨大压力,一旦发生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功能。

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克氏针撬拨复位是利用针具将骨折片撬拨复位的操作。

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先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床上,采取腓骨撑起跟骨的方式,然后通过X线引导,将克氏针插入到骨折片的边缘,应用力将骨折片撬拨复位。

在撬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二次损伤或复位不准确。

复位完成后,钛合金钢板固定是将钢板固定在骨折骨的表面,通过螺钉将钢板与骨折骨连结在一起。

手术开始时,根据骨折的形态及位置,选择合适的钢板。

备齐材料后,将钢板覆盖在骨折骨表面,并用钢板下穿针进行牵引,使得骨折两端对齐。

然后,通过螺钉将钢板固定在骨折骨上,确保骨折处的稳固性。

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优势在于复位准确度高,骨折处稳固性好。

避免了传统手法中人工撑打或夹持骨折片等操作,减少了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同时,钛合金钢板具有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可以提高固定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患者需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包括早期功能性活动训练,如屈伸踝关节、腿筋膜络、足跖关节灵活度训练等。

同时,根据个体化康复需求,结合物理治疗、肌力锻炼等方法,逐渐恢复患者的跟部功能。

总之,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具有复位准确、骨折固定稳定、术中损伤小等优点。

然而,术前需详细评估患者的骨折类型及病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同时,在术后康复阶段,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进程克氏针撬拨复位及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在治疗跟骨骨折时,常见的方法包括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我们来介绍一下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手段将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然后使用穿针固定的方式来帮助骨折愈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那么,针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更适合跟骨骨折的治疗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来进行分析。

一项研究(参考文献:XXX)对比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

这是因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形态,从而减少了术后出现畸形的可能性,并且使用了钢板固定,增加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有利于愈合。

另外一项研究(参考文献:XXX)也从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和长期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和长期功能恢复方面,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也优于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

这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长期的功能恢复。

通过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因为外伤或者意外导致骨折。

在对跟骨骨折进行治疗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治疗方法。

撬拨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跟骨骨折的原理是通过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利用外力将骨折端复位,并通过穿针将骨折端固定在正确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期较短。

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原理是通过开放手术暴露骨折部位,并使用钢板将骨折端固定在正确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固定牢固,手术效果持久。

在临床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并发症比较分析也是评价两种方法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治疗费用对比则可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1.2 目的目的是对比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从而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依据。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临床研究结果、并发症比较分析以及治疗费用对比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指导,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最终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科学的治疗选择,促进跟骨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治疗成本,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撬拨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跟骨骨折的原理第一步是骨折处的撬拨复位,即通过外力作用使骨折端重新对齐,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这一步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精确操作,确保骨折端的对齐准确性。

撬拨复位的核心是通过适当的外力使骨折端受力,在受力的同时还要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

第二步是闭合穿针固定,即利用穿针将骨折端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闭合穿针是通过皮肤外侧的小切口将穿针引入骨折部位,固定骨折端,保持其对齐。

X线C型臂下斯氏针撬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

X线C型臂下斯氏针撬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
症 。
传 统 眶 内壁 骨 折 是 经 皮肤 一眶缘 整 复 入 路 , 术 后 瘢痕 明显 , 作 不 慎 易损 伤 泪囊 、 泪管 , 后 溢 操 鼻 术
泪 , 中损 伤筛 前 动脉 可致 大 出血 , 内镜 下 手术 治 术 鼻
疗 叮避 免 这些 并 发 症 的发 生 。但 是 , 鼻 内镜 手 术 经
创 和美 观 的手 术处 理 。
流 入周 围组 织 , 经滴 人立 即粘合 , 一 不再 移位 。对于 眼眶爆 裂性 骨折 修 复术 , 中一定 要将 嵌顿 的肌 肉 、 术
神经及 血 管等组 织 复 原 , 能 将 任 何 组织 嵌 顿 在 骨 不 折 裂孔 处 , 否则会 给患 者 带 来 严 重 的并 发 症 和后 遗
[ 参 考 文 献 ]
[ ] 姜泗长 , 1 杨伟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 [ . M] 北京 : 民军 人
医 出 版 社 ,0 54 3— 2 . 2 0 :2 4 5
治疗 眶骨折 , 要有熟练的鼻内镜手术基础 ,修 补 的材
ma a e n 0 o b tl f cu e :e p re c wi 1 o b tl n g me t f r i r t r s a a x e in e t h 1 r i 1 a
壁 骨折 修 复术 , 目前 多使 用 生 物材 料 或 高 分 子 合成
材 料板 , 不 固定 , 如 则可 由于眼外 肌 和 眼球 的运动 影
E C耳 脑胶 系合 成型 高 功能胶 黏 剂 , 一种 无 色 是
[ ] 李 皓谆 , 2 邓蔚 , 莫兰 , 鼻 内镜 下鼻 中隔软骨修复治疗爆 裂性 等.
眼眶内侧 壁骨折 [ ] 临床 耳鼻 咽 喉头 颈外 科杂 志 ,0 9 2 J. 2 0 ,3

撬拔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撬拔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3 . 2 对 于移位 的跟 骨关节 内骨折 ,主要有 非手术和手 术治疗
非 手术 治疗 简单 易行 , 可避 免手 术 造成 的感 染 和 内固定 外露, 它 通 过早 期 的 功能 锻炼 , 利 用距 下 关 节 良好 的模 造 塑 形作用 , 可 有 效 地 预 防创 伤 性 关 节 炎 及 后 遗 症 的 发 生 。 由 于 不能 恢 复 跟骨 的解剖 形 态 , 常 遗 留 一些 并 发症 : 创 伤性 关 节炎、 创 伤性 平 足 、 跟腓撞击症、 腓 骨 肌肌 腱 炎 及 足 内翻 畸 形 等 。手术 治 疗 能 充分 恢 复跟 骨 的正 常位 置及 距 下 关节 面
的几何关系 , 从而减少患者远期距下关节疼痛和僵硬的发生
率 。我 们 认 为对 于 S a n d e r I I 型 以上 骨 折 即有 明确 的 的手 术 指征。 术 中通 过 x光机 透 视下 的 橇拔 复 位 , 可 最 大 限度地 恢 复 跟骨 结 节 关节 角 、 交叉 角 及跟 骨 的 形态 , 使 钢板 内 固定 更 加 准确 可靠 , 同时对 骨 质缺损 明显 者行 自体骨 或异 体骨 移植 修 复缺 损 , 可 减 少跟 骨 负重 行 走时 的再 踏 陷 。4例切 口感 染 病例, 发生 于早 期 开展 跟骨 复位 内 固定 时 , 经 验不 足 , 未 严格 执 行 紧贴 跟 骨 骨膜 剥 离皮 瓣 相关 。对 于开 放性 跟 骨 骨折 由 于 软组 织挫 伤重 , 术后 往往发 生皮 辫 内 的血管 栓塞 致皮 瓣缺 血坏 死 , 2足 钢板外 露与 软组织 挫伤 重相关 , 因而对 跟 骨开放 性 骨折 内固定置 入必须 严格控 制适应 征 。 3 . 3 手术 适应 症 f 1 ) S  ̄ md e r l I 型 以上 骨折 患者 ; 2开放 性骨 折污 染轻 , 无 软 组织 明显 挫伤和 缺损 患者 。 3 . 4 手术 注意 事项 ( 1 ) 术前 认 真评估 x光 片和 C T片 , 依 据骨 折情 况确 定 手 术 方案 和 时机 ; ( 2 ) 术 中剥 离 软组 织时禁 用 电刀 , 始 终保 持 紧 贴 骨膜 的全厚皮 瓣 ; ( 3 ) 闭合性 骨折待 肿胀 基本 消退皮 肤条件 良好 时手术 , 术前 预防性 使用抗 生素 ; ( 4 ) 对 于开放性 骨折 , 软 组 织损 伤 重 、 污染 明显或 软 组织 缺 损 者 , 为 避 免感 染 和 钢板 外露 , 切勿 行清创 后一期 内 固定 术 ; ( 5 ) 术后皮 下置 负压 引流 , 抬 高患肢 , 保 持伤 口敷料 清洁干 燥 , 尽早 开始功 能锻炼 。 综上所述, 跟 骨 骨折 撬 拔 复 位 内 固定 术 , 能准 确 恢 复 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氏针撬拨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摘要目的:研究斯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斯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2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15例,ⅲ型10例,ⅳ型7例,手术中使用跟骨外侧入路恢复跟距关节面,斯氏针撬拨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力线,行植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脱水剂及抬高患肢。

结果:45例随访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

根据kerr评定标准,优17例,良13例,中1例,差1例,皮缘坏死2例。

经换药后痊愈。

结论:克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sanders ⅱ型、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同骨折预后和关节功能密切相关。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解剖钢板撬拨复位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64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负重与行走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发生骨折占跗骨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1]。

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且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损失形式多样,同时局部软组织覆盖不好,故治疗相对困难。

伴随抗生素的应用,影像技术、内固定的迅速发展,加之对跟骨在生物力学的重要性的不断认识,临床疗效逐渐提高。

2009~2011年应用克氏针撬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5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
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5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2~68岁,平均39岁;左足15例,右足17例;高处坠落伤24例,交通事故伤8例。

全部病例术前常规摄跟骨侧位及轴位片,ct三维重建跟骨,以便了解病情。

按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23例,ⅲ型18例,ⅳ型4例。

测量bohler角及gissane角,术前bohler角-5°~25°,平均10.3°。

手术时机应待其肿胀基本消退,约10~15天,平均9天为宜。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取患侧在上侧卧位,上气囊止血带。

为了便于显露跟骨和复位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全层切开皮肤,在骨膜下锐性剥离,保护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腓肠神经,可用细克氏针打入距骨及外踝用以牵开皮瓣以便显露距下关节及前
方的骨关节,翻开跟骨外侧骨皮质,即可见向下翻转塌陷的后关节面;并多见距下关节面塌陷,用骨拨撬起关节面,恢复gissane角,从跟骨结节处插入一枚斯氏钉,使用tomettalll的复位技术,恢复跟骨的bohler角并纠正内翻畸形,同时维持bohler角,同时让向外侧膨出的外侧壁复位。

在c臂机下行跟骨侧位、轴位及broden 投照方法观察复位情况,复位达到要求后拔出斯氏针,骨缺损严重异体骨植骨,根据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距下关节损伤情况,选择适合的跟骨锁定钢板,将钢板塑形,使之与跟骨外侧面相服贴。

多枚螺钉固定钢板。

冲洗创面,放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棉垫加压包
扎伤足。

术后处理:术后抗生素应用5~7天,七叶皂苷钠+20%甘露醇脱水3天,抬高患肢,术后24小时拔出引流,8周后部分负重,12
周后弃拐行走,术后行x线睑查,待术后疼痛减弱后行足踝的主被动活动。

结果
本组患者32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均满意,跟骨bohler 角>25° 25足,150°~250° 5足,<150° 2足。

经4~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钢板折断、螺钉松动发生。

2例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治愈。

根据kerr评定标准:21评定,优17足,良13足,可1足,差1足。

讨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充分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合理的手术时机,术中精细、轻柔操作,术后正确的治疗及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跟骨及其重要性:跟骨与距骨构成距下关节复合体。

主要作用是维持距下关节运动和力学的稳定。

跟骨上部具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面积最大的是后关节面,后关节面要承受大部分体重。

距下关节是踝关节运动和中后足的中间环境,中跗关节的正常活动要在距下关节的配合下进行。

跟骨的正常形态在保证中后足关节正常对位的同时也是维持足弓形态及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跨踝关节的小腿肌肉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

研究认为,后关节面的完整性
非常重要,其复位程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3]。

随着对其认识的逐步深入,治疗更加积极,由最早的保守治疗、撬拔复位发展到近年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尤其是跟骨钢板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sanders ⅱ型、ⅲ型、部分ⅳ型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crosby鲁拳证实75%~80%该类骨折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均可得到解剖
复位和较好的疗效。

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手术的操作和疗效。

由于跟骨骨折患者往往局部肿张明显,故不宜急诊手术,以免发生局部软组织坏死或感染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危险。

术前可用石膏托将足置于轻度内翻跖屈位,以保持跟骨短缩后皮肤的张力。

若有张力性水疱,特别是血性的水疱,需反复将水疱抽干,手术时间将延后1~2周,感染机会小,皮肤坏死几率减小。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伤后5~20天,平均9.1天,切口感染2例,皮本组病例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因其可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后关节面、跟骨关节面及其跟骨整个外侧壁进行准确复位,钢板放置服贴。

适用于绝大多数累及后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及伴有跟骨关节骨折移位的群体。

为避免术后切口出现感染或皮缘坏死,手术必须皮肤切开后直至跟骨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尽量不使用电刀,采用皮瓣不接触技术,术中避免阔拉钩长时间强力牵拉皮肤,手术结束时棉垫加压包扎后再放松止血带,术后要抬高患肢,禁烟、早期开始足趾及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应用甘露醇等促进肿胀消退,如切口皮肤血运欠佳可用烤灯熙射。

术中首先使用克氏
针撬拨复位可以重建跟骨的高度和宽度,恢复跟骨的正常力线。

对复位后出现的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尤其是跟骨压缩性骨折常规植骨,有利于远期bohler角维持。

跟骨锁定钢板可以对不同部分粉碎骨折坚强固定,同时可对起植骨及关节面抬起、支撑,抵抗压缩力,有利于早期负重练习。

最大程度恢复伤肢功能,迟负重行走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过早负重锻炼,因骨折未完全愈合,造成bohler角不同程度的丢失,导致距下关节炎的加重。

参考文献
1 sander r.current concepts review displace instrac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 jointsurg(am),2009,82:225.
2 1 tometta p.percutaneous treatment 0f calcaneal fracture[j].clin orthop,2000,375(6):91-96.
3 sanders r,fotlm p,dipasquale t.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x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esultsusing a prognostie
computedtomography[j].clln orthop,1993,(290):87-95.
4 俞光荣,燕晓宇.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2):134-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