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临床主要表现是什么?

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为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

预防手足口病,在家里该怎么做?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不洁食物;家长接触儿童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及时清洗干净;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家庭消毒的办法是:食具、饮具煮沸消毒20分钟;巾、手绢煮沸20分钟消毒;活用具、玩具、桌椅、书籍等消毒:用消毒剂擦拭或阳光下暴晒。

手足口病消毒用的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在超市就能买到。

手足口病的疹子

和其他疹子有什么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病症是在手、足长出黄豆大小水疱、半球状,疱壁薄、里面澄清、呈珠白色。嘴巴的上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溃疡,四周有红晕。

一般水痘的水疱出现在手掌、足底,和手足口病的水疱不易区别,但水痘患者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疱;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儿及儿童,大部分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昆虫叮咬后出现水疱、丘疹和风团,分布在胸背和四肢,有剧烈瘙痒。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预防。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秋季。”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足口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年龄较小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的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以返回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可返回幼儿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

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动晒太阳。 4、幼儿园内加强晨间检查及早发现手足口病做好早隔离早报告早预防。 5、对家长早做健康教育。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太华八一幼儿园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下面整理了以下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 为了贯彻落实县镇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确保师生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小河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预防手足口病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掌握疫情,明确工作责任,做好以下工作。 1、紧急召开全体师生专题大会,各班开好主题班队会,宣讲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 2、学校办一期关于手足口病方面知识的黑板报、对学生及家长散发传单进行大力宣传。 3、积极利用校园广播讲手足口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出现症状的应急办法,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防控措施,加大落实力度 1、坚持每天早晨晨检及午饭后普查,认真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尤其对缺课学生做好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每天对各班未到校和请假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协调处理。 3、实行24小时监控,坚持每天10时前零报告制度。 4、建立应急处理制度。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直到病愈方可返校,同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白山中心学校和卫生防疫部门。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 组织多种形式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报告、观看影视录像、校园广播,与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办讲座等形式,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概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家长需要注意。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疾病传播 人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小结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主题活 动小结(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 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托幼机构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病很容易引起聚集,所以此病是幼儿园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目前尽管有疫苗,但主要还是针对重症EV71感染的疫苗,同时也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特效药物,4-9月手足口病处于多发阶段,是流行的高峰期。所以我园开展了以“加强手足口病,提高防控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除了让孩子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更让家长也共同参与其中,一起培养孩子良好地洗手卫生习惯,使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活动具体内容 一、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1、开展正确洗手健康教育活动。为增强幼儿的健康卫生意识,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的健康知识,由各班老师组织幼儿通过图片讲解,演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并让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做洗手操,通过动动玩玩的实践,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掌握应该怎样正确洗手方法,并通过有趣生动地讲解,使孩子们明白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2、我们两位保健员分别对小班的幼儿进行了洗手教育,通过讲故事和观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洗手,以及该在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正确的六步骤洗手。通过生动的讲课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增强卫生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改正经常将手放入口中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习惯。 3、结合每月星宝宝活动,在各班中开展“最干净小手”评选活动,对评班级中选出的“最干净的小手”幼儿给予鼓励和奖励。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中形成了讲卫生意识。 二、多途径增长家长科普知识,增强防控意识 在幼儿园保健栏张贴宣传板报;并进行手足口病预防资料发放;通过老师对家长群进行微信推送;六步洗手图互动版,兴起防病热潮,增强家长防控意识,丰富家长防病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教案

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让在校师生了解手足口病。2、儿童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儿童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怎样预防手足口病2、难点: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 方法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多媒体展示课题:(出示P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导入:小朋友们好!最近我们在进学校的时候。都要量体温、看嘴巴和手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学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卫生,远离手足口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二、基本部分:学习内容1、讲解什么是手足口病? 出示P2:强调知识点(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2、介绍手 足口病的症状,出示P3--P8 :引导幼儿观察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提问: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找个别幼儿回答(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 提醒: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出示P9和P10:总结症状和略讲诊断(让老师了解)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老师就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4、手足口病的预防①出示P11---- P12 :分别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 ②出示P13 :强调只要(一、不接触手足口病人和被污染的用物。二、讲究卫生)就不会患手足口病。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 ③出示P14--P18,让幼儿加深对15字方针的记忆。 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我在晨检时,发现有的小朋友小手洗的特别干净,但是有的小朋友小手脏兮兮的就来幼儿园。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让手干净的一个小朋友给大家看看手,你们是自己洗的,还是妈妈给你们洗的?(找幼儿回答)是不是不会洗手呀?下面老师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5、教幼儿正确洗手⑴出示P19 :介绍洗手的步骤: ⑵现场示范: ⑶出示P20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⑷找幼儿演练。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⑸出示P21观看动画片《你太棒了》 看看菲菲是怎样洗手的,大家一起和她比赛 6、出示P22,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

手足口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而做好儿童个人、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传播能力强,幼儿一年可多次感染。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 5-6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尚无预防疫苗,讲究个人卫生是关键。由于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又没有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教育公众认识手足口病,讲究卫生,加强管理。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应开始于早春疾病尚未流行时,加强监测,发现早期病例,早隔离,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①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②家长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③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④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⑤在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通过管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

手足口病的治疗及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的治疗及健康宣教 发表时间:2017-06-07T17:07:45.3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作者:李单林刘相永墨祥敏[导读] 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尤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 新疆鄯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8200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和EV71两种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传染的疾病,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以3岁以下幼儿多见。该病多发于夏秋季,多数患儿以发热、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少数患儿还会并发心肌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新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尤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比例特别高。2008年被列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因为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故无特效药,对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没必要住院治疗,痊愈主要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病毒.现将2013年至2015年我县春晖幼儿园发生的23起手足口病患儿门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儿均符合HFMD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孩14例,女性9例,年龄在3-5岁之间。 1.2 临床表现 3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7.8-38.8之间,8例患儿出现口腔小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粘膜、软、硬腭处;23例患儿均出现皮疹,皮疹有鲜红色斑疹转化为疱疹,分布于手足部,以手掌、足底两侧缘多见,臀部少见。 1.3 实验室检查 23例患儿都进行了血常规监测,结果如下:血常规中白细胞正常的20例,3例略偏高,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23人相对增加。 1.4 治疗方法 调查的23例幼儿均无严重并发症,故门诊带药后均居家隔离治疗,给与抗病毒颗粒口服,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有口腔溃疡嘱回家生理盐水漱口,局部喷西瓜霜;皮肤有疱疹者,局部涂抹阿昔洛韦软膏,抓破后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发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块外敷等,超过38.5给予泰诺林或美林口服,嘱其父母多给患儿饮水。血象增高者加用抗生素口服。 2结果 经过隔离治疗7-10天,患儿全部痊愈。 3健康宣教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庭子路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本着早宣教,早预防的原则,于2016年4月对春辉幼儿园的幼儿及老师开展了一系列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工作, 3.1是各班开展“手足口病我知道”的专题主题班会,我们主要结合手足口病图片,给老师及幼儿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的健康宣传与教育,引导孩子要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不挑食、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 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3.2是幼儿园园内粘贴了“手足口病防治保健知识宣传单”,供家长阅读获知“基本的手足口病常识、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等科普知识。 3.3是利用微信群的形式给老师提供相关的预防知识,再由老师通过微信群向家长宣传知识,在传染病高发时期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环境,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忌吃生冷食物。患儿如果发病,,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易消化的食物,不能食过咸、过酸的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口腔溃疡的刺激,能漱口的患儿进食前后给予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等。 3.4是教老师消毒方法,流行期间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勤开窗通风,园内被褥要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以上,,园内餐具开水煮沸后放消毒柜消毒。 4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均可引起感染,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儿在相对密闭的环境生活,患病幼儿和病毒携带者通过接触互相传播,进而酿成幼儿之间相互感染。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故常引起大流行。 本病目前认为没有公认的特效治疗手段,主要是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本病一般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死亡,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可能与及时就诊及时治疗有关.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护易感人群;同时重视预防、消毒隔离措施,通过新的检测技术和手段及早发现病人,及时治疗,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密集、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结论 手足口病的诊断并不难,目前虽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几乎可以完全康复。参考文献: [1]曾甲庆,李明健,叶启先等.213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3(3);244-245. [2]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 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 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 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

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 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教案出自:教案网)手足口 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 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 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 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 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大班健康教案 /daban/jiankang/】)小结: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 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 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 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 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 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 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 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 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肠道病毒EV71防控知识问答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手口足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 二、多发人群及季节 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三、传播途径有哪些? 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主要以粪便、口或呼吸道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渗出液传播,即儿童大便、唾液、牙杯、毛巾、玩具、奶具、内衣及床上用品等。 四、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1、轻型 急性发病为:发热、手、足、口腔及肛门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 2、重型 可出现肌肉痉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以下几点可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1、家长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室内勤通风,勤晾衣被,注意家庭卫生。 2、家长接触婴幼儿尿布、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家畜、家禽要圈养,避免与人混住一处。 4、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使用前应充分清洗。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其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全愈。 六、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1、不易过多使用。垃圾、粪便使用1:10比例浸泡1小时,衣服、被单1:100浸泡30分钟晒干,厕所、地面、墙1:50喷洒,用量每平方米四两。 2、食具、饮具、奶具1:25比例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等1:50比例擦试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终审稿)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贵家长:您们好!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您做好家庭疾病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一、入院前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引起的一种急性。多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及肛周等部位黏膜的皮疹、、为典型表现。少数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发,主要经粪-口途经。其次呼吸道飞沫传播。本染性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黏膜疱疹液中的大量病毒,接触被这些物污染的手、毛巾、餐具、玩具、奶具、床上用品等均可本病,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在工作中我们制订了全程健康教育指导。 二、住院健康教育 . 1、指导 本病婴幼儿多发,传染性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避免着凉。患儿、咳痰要用纸巾轻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放在有污染标志的垃圾袋中。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奶具、毛巾及内衣等需要消毒。患儿吃剩的食品,家长用。在处理污染物排泄物后,手要浸泡,,手卫生。 2 生活护理指导 重点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患儿要鼓励多饮水,给予。保持内衣、床单、被褥,,柔软。经常更换,为患儿剪,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患儿,每次便后及时清理大,及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疱疹要少接触水,破溃者可

涂或者医用消毒液,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嘱患儿家属用温水或漱口,婴幼儿喂少许水,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疱疹溃疡患者,取或开喉剑喷撒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 3、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穿着柔软宽松的衣裤,每天用温水洗澡并更衣。患儿手足有疱疹,搔抓易引起继发感染,一旦疱疹抓破,疱浆液会引起病毒散播,因此要剪短患儿,避免患儿搔抓有疱疹的皮肤。足底疱疹较多的患儿,要减少走动。臀部有皮疹的患儿要勤换尿布,及时清理大,保持臀部皮肤清洁。指导家属给患儿洗澡时动作轻柔,勿反复擦洗疱疹部位的皮肤。 4、口腔护理 患儿口腔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加强口腔护理,可减轻疼痛,促进疱疹愈合,预防继发感染。口腔疱疹少者,年长患儿鼓励多喝水,进食用温水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清洁。 5、饮食护理 予患儿进食高蛋白、、易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粥、蒸鸡蛋等。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影响食欲者,食物宜稍凉,且不宜过咸、过酸,以减少对疱疹的。对于进食少、拒食的患儿,要及时补充及。 6、保持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可促进肠道病毒排出体外。而该病患儿常出现,2天未排大便者,可予塞肛通便。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处方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处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处方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为主。经口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临床表现主要有: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 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 家庭环境环境,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 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如何发现严重病例:当孩子持续高烧不退,或出现精神差、嗜睡、呕吐、易惊、烦躁不安,以及肢体抖动或无力、抽搐、瘫痪、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呼吸浅促、肢端发凉等表现,尤其是年龄小于3岁婴幼儿,提示有严重合并症出现,需立即转至指定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一、入院前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中EV71及COXA16型病毒最常见,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近年来,发病增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流行。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发,主要经粪-口途经传播。其次呼吸道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黏膜疱疹液中的大量病毒,接触被这些排泄物污染的手、毛巾、餐具、玩具、奶具、床上用品及医疗器械等均可感染本病,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制订了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取得较好效 二、住院健康教育 . 1、消毒隔离指导 本病婴幼儿多发,传染性强。告知患儿家属陪伴,注意自我防护,必要时戴口罩。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避免着凉。患儿咳嗽、咳痰要用纸巾轻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放在有污染标志的垃圾袋中。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奶具、毛巾及内衣等要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消毒。患儿吃剩

的食品,家长不能食用。在处理污染物排泄物后,手要浸泡,清洗,保持手卫生。 2 生活护理指导 重点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患儿高热要鼓励多饮温开水,给予温水擦浴。保持内衣、床单、被褥清洁,干燥,柔软。经常更换,为患儿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患儿,每次便后及时清理大小便,及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婴幼儿禁止使用尿不湿,选择柔软卫生的棉质尿布,手足部疱疹要少接触水,破溃者可涂抗生素软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喂少许水,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疱疹溃疡患者,取西瓜霜或锡类散涂擦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 3、心理指导 手足口病以婴幼儿患病居多,因有死亡病例报道,患儿家长有紧张、恐慌情绪,要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患儿在陌生隔离环境,加之口腔内溃疡,疱疹疼痛及影响进食后饥饿等原因,患儿哭吵不安,情绪不稳,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和退缩行为,告知家长尽量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多陪伴、爱护、体贴患儿,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稳定情绪。保证休息与睡眠。 4、皮肤护理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1.手足口病一般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一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由于病情进展快而很快死亡。 2.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是指感染了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却没有发病的人,一般难以鉴别和发现。 3.手足口病传染性怎样? 手足口病比较容易传播。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4.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给人的? 手足口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就是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等途径,病毒经过消化道而感染他人;呼吸道传播就是病人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给他人;密切接触就是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或接触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多少天?病程一般多少天?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患手足口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首先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是首要因素。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其次,接触已感染病毒的人员、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个人免疫抵抗力低等因素也是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7.手足口病容易在哪些月份发生?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于每年春季开始多发,4月~5月病例增多明显,5月~7月形成发病高峰,之后发病就逐渐减少。 8.哪些人比较容易患手足口病? 各年龄组层次的人都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但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最多。 9.手足口病在哪些地区和单位容易发生?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托幼机构、学校等易感人群集中的单位容易发生。 10.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制出疫苗。 11.手足口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吗?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即可自行康复。但它容易传染,因此不能松懈,否则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主讲人:王浩伟举办单位:丰台镇卫生院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 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 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 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问: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 答:小学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 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预防手足口病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环境消毒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