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

中风眩晕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于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6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及血浆黏度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为(0.93±0.28)mPa·s,对照组血浆黏度为(1.64±0.59)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选择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症状显著改进,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血浆黏度;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眩晕即视物时出现眼前发黑或视觉昏花,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临床可表现为恶心、耳鸣、发作性眩晕等症状,内耳迷路积水是导致眩晕的主要病理原因[1]。

中风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眩晕症状,其治疗难度较大,随着人们对中医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了解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67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67例患者经过临床病例诊断确诊为中风后眩晕,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药物过敏以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53~72岁,平均年龄(61.8±5.4)岁。

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介于52~73岁之间,平均(61.9±5.6)岁。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3T01:09:27.5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周琪[导读] 分析中风后眩晕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周琪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摘要】目的分析中风后眩晕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自本院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西医组(n=30)及中医组(n=30),分别给予地芬尼多片及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发现,相较于西医组(66.67%),中医组总有效率(90.00%)更高,P<0.05。

结论在中风后眩晕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采纳。

【关键词】中风;眩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是多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种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虽然目前临床医学技术较为发达,使临床病死率降低,但仍存在相关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其中以眩晕较为常见。

中风后眩晕可使患者在视物或站立时出现眼前昏花、发黑,身体和外界景物旋转晃动,轻度闭眼后症状即可消失,重度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1]。

地芬尼多片是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但药物局限性较大,且长期用药后可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诱发不良反应。

小柴胡汤是中医中较为常见的方剂,主要由柴胡、黄芩、炙甘草、生姜、人参、清半夏及大枣等中草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健脾的功效,同时还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治疗,使疾病康复。

本文现针对院内60例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抽取的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分为西医组及中医组,每组各纳入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我院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2例,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有不同程度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眼球震颤粗大等表现。

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6~82岁、平均(64.3±6.6)岁;平均病程(12.2±2.6)年。

0级、I级(轻度眩晕)10例,II级、III级(中度眩晕)16例,IV级、V级(重度眩晕)5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8~81岁、平均(64.5±6.7)岁,平均病程(1.6±2.3)年,0级、I级(轻度眩晕)11例,II级、III级(中度眩晕)17例,IV级、V级(重度眩晕)3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2008年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关于中风诊断标准[1],以及常见眩晕诊断策略与原则[2]。

纳入标准:确诊为中风后眩晕,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不同程度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步履不稳等,年龄46~82岁。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沟通障碍,并发中风后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地芬尼多片(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3690)25mg,每日3次,口服。

治疗 21天(3个疗程)。

观察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柴胡20g,黄芩10g,人参10g,制半夏8g,生姜8g,炙甘草5g,大枣4枚。

痰浊上蒙加茯苓、白术、陈皮,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葛根,肝火旺盛加栀子、龙胆草,肝阳上扰加天麻、钩藤,肝肾阴虚加熟地黄、菟丝子、山茱萸,瘀血阻窍加赤芍、桃仁。

水煎取汁200mL,于早餐、晚餐后分服,治疗21天(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张璞玉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12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芬尼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治疗效
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73-274)
【作者】张璞玉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汝南县城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李华
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韩国杰
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贺文娟
4.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J], 齐才晓
5.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J], 陈正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43例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43例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43例临床观察本文旨在探讨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的临床观察,共纳入43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结果显示,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眩晕发作具有显著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一、背景眩晕发作是指一种旋转、摇晃、倾斜感觉,并伴随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

眩晕发作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不适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小柴胡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调和阴阳、调节气血运行等功效的中药方剂,对于眩晕发作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而西药则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将小柴胡汤和西药联合使用治疗眩晕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共纳入43例眩晕发作患者。

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35-65岁;病程均在3-6个月之间。

2.2 实验方法2.2.1 治疗方案将小柴胡汤(生黄芩10g、柴胡10g、黄芩6g、栀子6g、芒硝3g、甘草3g、半夏10g、生姜2片、大枣5枚)与西药(依他尼酸20mg/次,每日2次)联合使用,每次口服。

2.2.2 数据采集记录患者入组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头痛等。

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国际晕车问卷(MDDQ)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焦虑症状和晕车程度。

患者每日口服小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每隔10天复查一次临床症状和减轻程度。

三、结果3.1 患者基线统计特征3.2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37例(86%)的头晕、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6例(14%)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后,患者焦虑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治疗前HAMA总分为23.5±5.6分,治疗后为16.8±3.6分(P<0.05);治疗前MDDQ总分为5.7±2.3分,治疗后为3.9±1.8分(P<0.05)。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8-10-08T14:37:56.4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祝晓红[导读]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 ?吉林白山 ?134300)【摘要】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科室自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78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芬尼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柴胡汤内服,连续治疗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82.1%)相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中风后眩晕;中药【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46-01 眩晕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多表现于感受到外界的景物及自身出现晃动和旋转的感觉,且难以站立,并眼前发黑,出现视觉昏花[1]。

轻度眩晕患者可自行缓解,而部分重度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实施积极治疗。

目前西医认为,造成眩晕的主要原因是内耳迷路积水所致,运用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易于反复,且疗效也难以令人满意。

本人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小柴胡汤对本病进行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是我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病人,其中观察组39例,男性15例,女性24例,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63.9±2.8)岁,病程在10天~2年之间,平均病程(2.2±0.3)月;对照组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1±2.3)岁,病程在7天~3年之间,平均病程(2.7±0.4)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陈有智
( 长 葛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
中图分类号 :1 1 2 5 5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2 0 — 0 1 2 1 . 0 2 证 型:AD I
长 葛,4 6 1 5 0 0)
【 摘
要 】 目的:探讨 小柴胡汤加 减治疗 中风后 眩晕的, 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 院 自 2 0 1 1 年 7月一 2 0 1 3 年 7月收 治的 7 0例
中风后 眩晕 患者 ,随机分 为观 察组 与参考组 , 各3 5 例,两组 患者 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 础上采用小柴胡汤加减 治疗 ,参考组 患者在此基础上 采用地芬尼多片治疗 ,比较 两组 患者 床 治疗效 果、血 浆浓度及 治疗中不 良 反应发 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患者治疗 总有 效率 明显 大于参考组 ( P < O . 0 5 ) ,两组 患者血 浆黏度 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 明显低于参考组 ,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观察组 患者 不 良 反应发 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 P < O . 0 5 ) 。结论:小柴胡汤辨证加 减治疗中风后 眩晕效果显著 , 有 效降低血浆黏稠度 ,促 进临床 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2 0 . 0 7 3
C J C M 中医临床 研究 2 0 1 4年第 6卷 第 2 0期
. 1 2 1 .
小 柴 胡 汤 加 减 治 疗 中 风 后 眩 晕 疗 效 观 察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o f o l l o wi n g s t r o k e wi t h t h e Xi a o Ch a i h u d e c o c t i o n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作者:王爱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小柴胡汤;眩晕;中风为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 将收治的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 女44例, 年龄最小26岁, 最大77岁, 平均年龄43.8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中风基础治疗,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 3次/d, 25 mg/次, 以7 d为1个疗程, 连续用药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该方主要成分为:炙甘草6 g、生姜9 g、半夏(洗)9 g、人参9 g、黄芩9 g、柴胡24 g。

伴有痰浊上蒙症状的患者可加陈皮9 g、茯苓9 g、白术9 g;伴有肝肾阴虚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菟丝子9 g、山茱萸肉9 g、熟地黄9 g;对于伴有气血虚亏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黄芪30 g、葛根12 g、当归6 g;对于伴有肝火过旺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龙胆草6 g、栀子9 g;对于伴有肝阳上扰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钩藤9 g、天麻9 g;对于伴有血瘀阻窍症状的患者可在方中加桃仁、赤芍、川芎各9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 目的 摘
观察应 用小柴胡汤加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中风后 眩晕的
成 : 胡 2 , 芩 、 参各 9g炙 甘草 6g半 夏 ( ) 生 姜 柴 4g 黄 人 , , 洗 、 ( ) 9g 大枣 4枚 。痰浊上 蒙在方 中加茯苓 、 切 各 , 白术 、 陈皮 各
9; 气血虚 亏方 中加 当归 6 黄芪 3 、 g 0g葛根 1 ; 2 肝肾阴虚加 g
1 6: 0 9 99 1 2 .
刘争 , 高起学 , 崔永华 , 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学研究及药敏 等.
研究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9 8 1 (2 :4 . 1 9 , 1 )5 5 2
喻 国东 , 田芬 . 赵 诺氟沙 星滴眼液 冲洗治疗 慢性上颌 窦炎疗 效观
[ 郑中立. 咽喉科诊断学[ ] 1 ] 耳鼻 M . : 民卫生出版社 , 8 :6 . 北京 人 1 925 9
【 关键词 】中风 眩晕 小柴胡汤 加减 眩晕是 指视 物时昏花 或眼前发黑 , 同时 自感身体和外界景 物旋转 晃动 , 难以站立。 轻度眩晕患者 闭 目症状即消失 , 重度眩 晕患者有晕船感 觉 , 常伴有恶心 、 呕吐等症状 【 1 ] 。本病是临床常 见病症 , 引起这一 症状的基础病有脑血 管病 、 血 、 贫 高血压 、 高 血脂等 , 而其 中很 多也是引起 中风 的主要原 因, 如高血压 、 高血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选 取 20 09年 6月我 院 门诊 治疗 的 中风
后 眩晕患者 8 0例 , 中男 3 其 4例 , 4 女 6例 , 年龄 5 6岁 一 0岁 , 7
平均年龄 6 .岁 。所有患者 经诊断均符合 中医中风证 , 28 中风后 以头晕为主证 , 轻者 闭 目症状 消失 , 者如坐车舟 , 重 旋转不 定 ,
■ 0固回国国目国回回学
星等在窦腔 内暂时存 留, 使药 物局部作 用持续 , 缓慢吸收 , 以消 除黏膜水肿及炎性增生 , 使窦内黏膜恢 复正常。经临床应 用观 察表明, 中西 医结 合治疗慢 性鼻窦炎 , 菌谱 广 , 抗 全身 副作用 小, 见效快 , 疗效 确切 , 除个别 患者出现 胃肠 道不适外 , 其余未
察【 . 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9 8 1 (0 :8 . J 1 9 ,2 1 )4 0 杨宝峰. 药理学【 1 6 北京 : M . 版. 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5 3 5 20 : . 6
( 收稿 日期 :0 2 0 — 6 21—32 )
【1 沈杰 , 2 王亚康 . 鼻渊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 观察【冲 国中西医结 J J
皆属于肝”认 为眩晕 和肝有着相 当密切 的联系 ; , 中医辨证施 治
1 治疗方法 . 2
合耳鼻咽喉科杂志,9 9 7 1 :2 19 , ( )2 .
【] 雷载权. 3 中药学[ .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07:2 20 9 .
应 用小 柴 胡汤 加减 治疗 中风后 眩 晕 临床疗 效观 察
杨 军伟
( 郑州市大桥医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0
见 不 良反应 , 免除患者手术痛苦 , 能有效减少复发率 , 值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参 考 文 献
田勇泉, 孙爱华. 耳鼻咽喉 一 头颈外科 学[ 】 6 北京 : M . 版. 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6:4 20 9.
樊忠 , 王天铎 .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 M.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
脂、 脑血管病 。本文用小柴胡汤加 减治疗 中风后 眩晕 , 疗效较
好 , 报 告 如下 。 现

半以上 , 持续时间基本无变化。无效 : 眩晕症状无任何缓解。 1 统计学 方法 . 4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5为差异 P0 0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 表 1 。
表 1 2组 疗 效 比 较 例( ) %
应用。
芎 、 仁各 9g 桃 。每 E 1 , l 剂 水煎 2 次取药 汁约 50 8 0m 分 0 ~ 0 L,
2次服用。2组患者均治疗 1 眩晕证消失则立刻停药 ) 周( 。 1 疗效判定标准 . 3 痊愈 :眩晕及其症 状完全消失 。显 效 :眩晕症状 明显缓解 ,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 间至少缩短 7 %, 0 生活可以 自理。有效 : 眩晕症状有所缓解 , 发作次数减少
各 9g 肝 火过 旺加栀子 9 龙胆 草 6g 血瘀 阻窍加 赤 芍 、 ; ; 川
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 日1剂, 2 3次服用。 组都治疗 1周 每 分 - 2 之后观 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中风后 眩晕临床 疗效较 为理 想, 值得推 广
3 讨 论
眩晕 是 临床常 见疾 病之 一 , 多发 于 中老年 人 , 情易 反 病
难以站立 , 常伴有恶心、 呕吐、 汗出等症状 。 8 将 O例患者随机分 为试 验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 2组患者在 年龄 、 性别上无显著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具
复[ 2 1 。中风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眩晕 , 可能原因为脑动脉硬 化、 高 血脂等 引起脑供 血不 足 ,致使脑局 部组织 因缺 氧缺 血变性坏 死[ 中医较早便有对眩晕证方 面的记载 , 3 1 。 金元 四大家之一的朱 丹溪认为无 痰不作 眩。《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曾记载 “ 诸风掉眩 ,
_ 寸 疗效。方法 8 中风后 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 组和对照组 , O例
每 组各 4 。对照 组在基 本 治疗上 ,给 予 口服 地 芬尼 多片 0例
2  ̄ 0mg 12片 ) 1日 3次 ; 验 组 根 据 患者 临床 症 状 给 予 小 55 (- , 试
枸杞 、 山茱 萸肉 、 熟地 黄、 丝子各 9g 肝 阳上扰加 天麻 、 菟 ; 钩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