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黄柏、川黄柏鉴别
黄柏与关黄柏的薄层鉴别

黄柏与关黄柏的薄层鉴别摘要】黄柏与关黄柏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区别。
【关键词】黄柏关黄柏薄层区别【中图分类号】R9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68-02黄柏与关黄柏在功效上大致相同,同属芸香科植物,但黄柏为黄皮树的的干燥树皮,而关黄柏为黄檗的干燥树皮,因此《中国药典》2005版已把二者分别单列。
两者在性状上,显微鉴别上也有所区别,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往往较易混淆。
笔者从事原药材的检验工作,发现来料时性状及显微特征较难区别,而作为重要判断方法之一的薄层鉴别也对两者也难以区分。
关黄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河北及四川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属于清热燥湿类药物。
黄柏有抗细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消化道溃疡、收缩或舒张肠管、促进胰腺分泌等作用,并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降血糖等作用。
我国从古至今都有黄柏入药的记载,近几年来,对黄柏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较多,不同产地的黄柏品种,在成分组成和含量上都有较大差异性,但都证明黄柏有良好的临床作用,常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肺炎、肺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结膜炎、慢性上颌窦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部湿疹、过敏性药疹等。
目前,已经报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1)生物碱类,小檗碱、药根碱、四氢小檗碱、四氢药根碱、木兰碱、黄柏碱、N-甲基大麦芽碱、巴马汀、四氢掌叶防己碱、蝙蝠葛碱等;(2)甾醇类,β-谷甾醇、7-脱氢豆甾醇、菜油甾醇等;(3)柠檬苷素类,黄柏酮、黄柏内酯、黄柏酮酸;(4)其他,白鲜交酯。
笔者所在药厂产品中知柏地黄丸所用为黄柏,按照药典规定薄层鉴别时取供试品粉末0.2g,加1%醋酸甲醇溶液40ml,于60℃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加l%醋酸甲醇20mI,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生药学 黄连黄柏的粉末鉴别

粉末鉴别——xx,xx2011级药学3班官梦歆1110307308一.概述1.来源:黄连: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黄柏:本品为云香科植物黄蘖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黄皮树P.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关黄柏”,后者习称“川黄柏”。
2.显微特征:黄连粉末:棕黄色。
⑴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稍延长,直径25~64µm,壁厚9~28µm。
⑵木纤维众多,鲜黄色,直径10~13µm,壁具裂隙状纹孔。
⑶韧皮纤维鲜黄色,纺锤形或长梭形,直径25~40µm,壁较厚,纹孔较稀。
⑷导管主要为纹孔导管,少数为具缘纹孔、螺纹、网纹导管,直径7~19µm。
⑸淀粉粒长圆形、肾形、类球形或卵形,直径1~10µm,复粒少数由2~4个分粒复合而成。
⑹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此外,有木栓组织、管胞、木薄壁细胞和细小草酸钙方晶等。
关黄柏粉末:鲜黄色。
①纤维多成束,稀单个散在,鲜黄色,多碎断,直径10~20~40µm,壁甚厚,木化,孔沟短线形或不明显,胞腔狭细。
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成行排列形成晶纤维;②射线多为切向纵切面,常数个相聚,稀单个散在,类圆形或分枝状,类圆形者直径30~130µm,壁甚厚,层纹明显,孔沟短线形或不明显;③草酸钙结晶较多,呈多面形、方形或棱形,直径5~13~30µm;④黏液细胞多散离,类球形,直径18~32~63µm;⑤筛管分子呈长筒形,时可察见,筛域矩圆形或椭圆形,端壁筛板具明显的多角形筛孔;⑥淀粉粒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单粒,类球形,直径2.5~10µm,脐点、层纹不明显;⑦稀由2~3个分粒组成复粒;木栓层碎片少见,木栓细胞壁薄,淡黄棕色,长方形或方形。
实验五黄柏、厚朴、肉桂皮类生药鉴定

黄柏、肉桂、厚朴(皮类)生药鉴定
实验目的 掌握黄柏、厚朴(pu)和肉桂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别 方法。 实验材料 仪器试剂:白瓷板、小勺、解剖针、酒精灯、试管、吸水纸、镊 子、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水合氯醛、蒸馏水、乙醇、硫酸、氯 试液 药材标本:黄柏和肉桂皮部横切片及粉末、厚朴粉末。
2.显微鉴定 (1)观察和绘制黄柏的横切面简图及粉末详图。 (2)观察肉桂和厚朴的横切面简图及粉末特征图。 3.理化鉴定 取黄柏粉末0.1g,加乙醇10ml,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加硫 酸1ml,沿管壁滴加氯试液1ml,在两液接界处显红色环。(检查小 檗碱)
(一)黄柏
黄柏
黄柏因其色黄而得名,为常用的清热 燥湿药,与黄连、黄芩并称为“三 黄”。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 树皮。 【植物形态】 黄皮树为乔木,高8~ 25m。木栓层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 小叶7~15枚,长圆状披针形,上面 仅中脉密被短毛,下面密被长柔毛。 花单性,雌雄异株,集成顶生聚伞状 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5。桨果状核 果球形,熟后紫黑色。花期5~6月, 果熟期9~10月。如图所示。
厚朴原植物
凹叶厚朴原植物
【性状鉴定】 干皮: 1.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如喇叭 口,习称“靴筒朴”。 2.筒朴外表面灰棕色,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 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 3.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内层紫褐色有油性, 有的可见发亮的细小结晶。 4.气香烈,味辛辣微苦。如图所示。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形状气味如筒朴而较淡薄。质脆, 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细小弯曲形如 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稍坚韧,较易折断,断面纤维 性。
川黄柏饮片
川黄柏与关黄柏中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及差异

川黄柏与关黄柏中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及差异薛娟;张宏伟;孙宜春;米盈盈;匡海学;王秋红【摘要】为探明川黄柏及关黄柏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差异,对提取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川黄柏和关黄柏中各分离出65种和14种成分,分别鉴定出其中的53种和14种.其中,川黄柏脂肪酸主要含有反亚油酸(16.059%)、亚油酸(14.232%)、油酸(13.354%)和棕榈酸(7.528%);关黄柏脂肪酸主要含有亚油酸(62.047%)、油酸(6.905%)、亚麻酸(6.283%)和棕榈酸(2.959%).【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3)008【总页数】4页(P220-222,226)【关键词】川黄柏;关黄柏;脂肪酸成分;GC-MS【作者】薛娟;张宏伟;孙宜春;米盈盈;匡海学;王秋红【作者单位】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R932黄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和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和关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等作用[1]。
黄柏与关黄柏的炮制加工及规格等级

CHUANTONGZHoNGYIYAO黄柏与关黄柏的炮制加工及规格等级■—●■——●■■■■■■■■■■——一口文高宾赵丹黄柏又称“川黄柏”,始载千((神农本草经》,原名“檗木”,列为上品。
关黄柏为后起之药材,历代本草皆无记载。
原植物分布与生长环境川黄柏(黄皮树)乔木,高10m~12m。
树皮外层暗灰棕色,其薄,开裂,无或有较薄的栓皮,内层深黄色,有黏性。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
小叶7~15片,有短柄,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长9cm~15cm,宽3cm~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通常两侧不对称,近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密被长柔毛。
花序I嗣I锥状,花轴及花枝密被短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较小,黄绿色,直径约4mm,萼片5,卵形l花瓣5~8,长圆形I雄花有雄蕊5~6,长f花瓣,花丝甚长,基部有F{色长柔毛,退化雌蕊钻形;雌花具一雌蕊,子房上位,5室,花柱短,柱头5裂,退化雄笼5~6,短小。
川黄柏喜生长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多在海拔1100m~120(O的老林、灌木林中生长。
主产于重庆,四川、贵州、湖北等地。
以四川、贵州产量大,质量最佳,销往令国并出L|。
关黄柏(黄檗)落叶乔木,与黄皮树相似,丰要区别:栓皮厚,有弹性,内层鲜黄色;小叶5~13片,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近卵形,仅在F面中脉荩部密书长柔毛,花丝基部有毛;退化雄蕊譬鳞片状。
关黄柏多牛长在中、低山中下部排水良好的河谷两岸缓地,是一种喜光耐寒的树种,常分布海拔700m的IIJ地t。
主产十东北二三省及内蒙古、河北等地。
产地以东北二三省为主,又称“东黄柏”。
以辽宁产量大,销往全国并出口。
采收加工及性状于5~6月问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
药材以皮厚、断面色鲜黄、无栓皮者为佳。
川黄柏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lmm~6mm。
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t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黄柏粉末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柏的药用价值及用途。
2. 掌握黄柏粉末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为芸香科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止痒等功效。
黄柏粉末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两个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柏粉末、关黄柏粉末、川黄柏粉末、对照药材、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硅胶G薄层板、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硫酸、乙醚、冰醋酸、紫外光灯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分析天平、研钵、滤纸、滴管、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定(1)观察黄柏粉末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2)与关黄柏粉末、川黄柏粉末进行对比,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黄柏粉末适量,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制成均匀的悬浊液。
用滴管吸取悬浊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制成临时制片。
(2)镜检: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壁、石细胞、纤维、淀粉粒等显微特征。
(3)与对照药材进行对比,区分黄柏粉末与其他药材的差异。
3. 薄层色谱法(1)制备供试品溶液:取黄柏粉末0.1g,加入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充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制备对照药材溶液:取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制备对照品溶液: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4)点样: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5)展开: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
(6)显色: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性状鉴定黄柏粉末呈绿黄色或黄色,粉末细腻,具有特殊气味。
与关黄柏粉末、川黄柏粉末相比,黄柏粉末颜色较浅,形状较细小。
黄柏的鉴别

等级标准
1. 川黄柏一等:呈平板状,
去净粗栓皮,表面黄褐色 或黄棕色,内面暗黄或淡 棕色,体轻、质较坚硬, 断面鲜黄色,味极苦,长 40厘米以上,宽15厘米以 外。
二等:树皮呈板片状或卷
2. 关黄柏:树皮呈片状;
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 内表面谈黄色或黄棕色, 体轻、质较坚硬,断面鲜 黄,黄绿或淡黄色。味极 苦,无粗栓皮及死树的松 泡皮。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30min,滤
过,滤液作供试品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加甲醇制成 每1ml含0.5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别点 样子同一桂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 2)展开,取出,晾干,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 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 色荧光斑点。
筒状,长宽大小不分,厚 度不得薄于0.2厘米,间有 枝皮,其余同一等。
川黄柏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黄柏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
(1)关黄柏栓皮未除尽者可见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 层为数列长方形或近圆形的细胞。皮层狭窄,不及皮 厚的1/5,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多呈不规 则类多角形,有的分枝状,细胞壁极厚,孔沟可见, 层纹明显,胞腔小,纤维群较少,散在。韧皮部射线 宽2-4列细胞,稍弯曲;韧皮纤维束众多,与韧皮薄壁 细胞和筛管群交互排列成层带,纤维黄色,壁极厚, 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众多。薄壁细 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2)川黄柏(黄皮树)树皮横切面构造同关黄柏,区 别点为木栓细胞约10余列,部分木栓细胞含棕色物; 皮层占皮厚的1/5-1/3,无大型纤维状石细胞。
0.2~0.5cm,鲜黄色,外表面粗糙, 内表面细密.切面纤维性,裂片状 分层,体轻、质硬、气微、味淡, 嚼之稍有麻舌感。 1.2两者主要区别:白杨树皮全体 被染成鲜黄色,味淡,嚼之微有麻 舌感。黄柏全体呈黄褐色至黄棕 色.味苦,嚼之有粘性。 2理化鉴别 取黄柏和白杨树皮粉 各lg,分别加工T醚loml,振摇后, 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分别加冰醋 酸l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放置。 黄柏溶液显紫棕色,白杨树皮溶 液无色,呈阴性反应。
黄柏种植技术

黄柏种植技术[日期:2005-04-14] 来源:中药天地作者:阅读:1870 次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和黄檗(P.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具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能。
川黄柏主产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关黄柏主产东北和华北地区。
(一)形态特征 1.川黄柏落叶乔木,高10-12米。
树于皮暗灰棕色,幼枝皮暗棕褐色或紫棕色,皮开裂,有白色皮孔,树皮无加厚的木栓层。
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7一15片,长圆形至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圆形,上面暗绿色,仅中脉被毛,下面浅绿色,有长柔毛。
花单性,淡黄色,顶生圆锥花序。
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5裂。
浆果状核果肉质,圆球形,黑色,密集成团,种子4-6,卵状长圆形或半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10月。
2.关黄柏与川黄柏的主要区别为树具有加厚的木栓层。
小叶5-13片,卵状技针形或近卵形,边缘有个明显的钝锯齿及缘毛。
花瓣5;雄蕊5;雌花内有退化雄蕊呈鳞片状。
花期5-7月,果期6-9月。
(二)生长习性黄柏对气候适应性强,苗期稍能耐荫,成年树喜阳光。
野生多见于避风山间谷地,混生在阔叶林中。
喜深厚肥沃土壤,喜潮湿,喜肥,怕涝,耐寒,尤其是关黄柏更比川黄柏耐严寒。
黄柏幼苗忌高温、干旱。
黄柏种子具休眠特性,低温层积2-3个月能打破其休眠。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黄柏为阳性树种,山区、平原均可种植,但以上层深厚、便于排灌、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为佳,零星种植可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土壤比较肥沃、潮湿的地方种植。
在选好的地上,按穴距3-4米开穴,穴探30-60厘米、80厘米见方,并每穴施人农家肥5-10千克作底肥。
育苗地则宜选地势比较平坦、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地方,每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作基肥,深翻20一25厘米,充分细碎整平后,作成1.2-1.5米宽的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黄柏与川黄柏的鉴别
关黄柏 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的干燥树皮。
主产于吉林、辽宁等省,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省区亦产。
以辽宁产量最大。
性状鉴别: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2~4mm 。
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较硬。
断面深黄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可将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栓内层细胞数列长方形或近圆形。
皮层比较狭窄,石细胞鲜黄色,不规则类多角形,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
韧皮部占树皮的极大部分,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又称硬韧部),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呈晶纤维。
射线宽2~4列细胞,常弯曲而细长。
薄壁细胞中含有细小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方晶,黏液细胞随处可见。
川黄柏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tron chinense Schneid .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 。
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陕西、湖北、云南、湖南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3~7mm 。
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较平坦,皮孔横生,嫩皮较明显,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较硬。
断面深黄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可将唾液染成黄色。
1.晶纤维
2.石细胞
3.草酸钙方晶
4.淀粉粒
5.黏液细胞
显微鉴别:
关黄柏与川黄柏比较
关黄柏与川黄柏轻松鉴别口诀
川黄柏
长短不一板片状,剥去外皮色棕黄。
表面细密纵裂纹,内表淡棕或暗黄。
体轻质硬分层裂,断面深黄纤维状。
气微味苦粘液性,嚼之唾液染成黄。
关黄柏
较前一种皮层薄,外表棕黄纵裂纹。
残留栓皮有弹性,栓皮较厚暗灰色。
内表黄绿或黄棕,皮层呈现片层多。
断面鲜黄或黄绿,余者特征同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