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

合集下载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

论苏轼的婉约词风【摘要】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

他那奔放不羁、意气横逸、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苏轼也被人们尊为词坛豪放派的开山之祖。

但仔细翻阅《东坡乐府》,发现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风东坡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当人们再度走近这位豪放派一代宗师的词学世界驻足审视时,仍然有新的发现,并且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这类发现恐怕没有终结的—天。

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开山鼻祖,其刚健豪迈的词风常常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

其实这位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北宋成就最大的词人,其词作内容和形式的千姿百态,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还多方面地对婉约词风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查礼说:“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词为倚声之体,借助声情以曲达文情,确乎有其方便和优长之处。

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中,大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词,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朋友之情。

苏轼当然也“未能免俗”,但可贵的是苏轼能走出闺怨坊曲的窄路,更多地用词来抒发亲人师友之间的感情,常借助于婉约词长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词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苏轼一生广交朋友,奖掖后进,为人心胸阔达,待人真诚朴实,因而朋友遍天下。

但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

他与朋友常因升迁、贬滴而辗转江~湖。

所以他十分珍视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

一旦与朋友分别,怅惘之情油然而生:“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其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可见苏轼对友情的珍重。

分手后,他更一往情深,每当想念朋友时,总认为朋友一定也在思念自己:“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甚至在送走朋友后,夜不成寐时,还设想朋友因思念自己而“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论苏轼婉约词.1

论苏轼婉约词.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苏轼的婉约词姓名:李新霞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汉语言年级: 2012春学号: 1265001204481指导教师:李庆雯2013年年 10 月论苏轼的婉约词目录一、苏轼的介绍 (1)二、对苏轼词的介绍 (1)1、词所传递的感情是高雅的士人之情或纯洁高尚的男女之请,而非粗俗谄媚之情 (3)2、用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3)3、苏轼的婉约词蕴涵深刻的哲理 (3)4、情感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去向 (5)三、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和影响 (5)1、拓宽了婉约词的写作内容 (5)2、开创了婉约中的高雅词风 (6)3、婉约词一般凄切哀婉,但在苏轼的婉约悲词中却透露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6)四、苏轼婉约词的地位 (6)参考文献 (7)论苏轼的婉约词(摘要)作为豪放词派开山鼻祖,苏轼词的刚健豪迈.旷达壮美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仔细翻读《东坡乐府》,其中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得到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东坡婉约词作几首,来浅论其对婉约词的贡献以及婉约词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雅词特点一、苏轼的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人.苏轼的豪放词开词家一派,苏轼以前的词人中能写一些较为豪放的词的著名作家就是范仲淹和年龄稍长于苏轼的大文学家王安石。

苏轼是豪放词的真正创立者。

多少年来苏轼被人们尊为豪放词派开山鼻祖,无数人被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宏大气势所迷倒.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豪放派掌门人苏轼只有博大的境界,雄浑的气息,有“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随归鞍发”的波澜壮阔,石破天惊;有“数风流人物”的博大与卓然。

然而,苏轼一生历尽坎坷艰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诗人却可以潇洒地活着,收集点滴欢笑来疏点苦闷胸怀,抚慰萦绕心怀的凄苦,让不能自释的柔情绽放,所以在东坡现存的三百四十首词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明丽且妩媚的婉约词。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常承善【内容提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然而在苏轼的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婉约词约占一半以上。

苏轼作婉约词,有“诗庄词媚”的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薰浸,更有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多样的感情轨迹所造就的创作心境。

苏轼的婉约词极富创新精神,孤鸿明月、思妇杨花、芳草佳人等形象,皆为他抒发各种情怀的对象。

由于他非凡的文学素养和…以诗入词‟的创作追求,更由于词人超脱旷达的个性,苏轼的婉约词相比于他人,特色更加鲜明。

情感真切,寓意深远,取材自由,柔中有刚。

在写法上构思新巧,善用比兴,语言凝练传神,结句常一语道破作者心境,似禅似道,令人回味无穷。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就充分体现了苏轼婉约词的这些艺术特色。

前一首词以花喻人,尽杨花坠落之态,叙离人不舍之情,亦真亦幻,似虚似实,幽怨缠绵,余味无穷。

后一首词举杯邀月,幻天上不胜寂冷,寄人间天长地久,真情流露,溢于言表,托物言志,令人振奋。

在两宋之交婉约词向豪放词的过渡中,他的婉约词形成了独立的特色。

研究他的婉约词,对于他的思想人格,对于他的其他文学形式,乃至对于词的演变发展甚至整个宋代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特色寓意取材刚柔相济比兴【正文】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发展到两宋时达到了巅峰,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顿时使北宋词坛异彩纷呈。

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①,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綖。

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曰: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盖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赡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这段话说明了词体的分类,各体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家三个问题。

后世人评东坡词受其影响极大,自此以后论词者大多认为苏词主要风格是豪放,甚至忽视了他婉约词的成就。

其实,从数量上看,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真正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就思想内容上看,东坡婉约词中言情、咏物、写景、怀古、赠人、纪行各种题材无不具备;就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看,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使婉约词有了较大的创新与发展。

所以他在词史上是绝不亚于任何婉约派词人的艺术大师。

以下试从东坡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继承和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东坡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所谓“婉约”,“婉”即和顺柔美,“约”即委曲隐微。

前人所谓“词情蕴藉”、“含思凄婉”、“妩媚风流”、“清切婉丽”、“冲淡秀洁”、“风流华美”,都概括了婉约词的风格特征。

下面以不同题材的词作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一)言情词“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张綖《诗余图谱》),东坡婉约词首推言情之作。

其词或感遇悼亡,或伤春惜春,或悲羁旅,或叹行役,皆写得温婉动人。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写的《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最能代表其婉约风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年正月十二日,苏轼梦见亡故十年的爱妻王弗,结发恩爱,十载萦心。

上片先写相思情深,接着联想到自己十年来坎坷的境遇,作了奇特的假设和想象:十年的风风雨雨,已使我灰尘满面,鬓发如霜,纵使是亡妻能相见,大约也是“相逢应不识”吧!是政治道路的坎坷,还是思念之情的煎熬,使诗人容颜变化如此之大?上片留给人以无尽的余响,并为下片写梦作了铺垫。

【诗词学堂】也谈苏轼的婉约词

【诗词学堂】也谈苏轼的婉约词

【诗词学堂】也谈苏轼的婉约词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的“俗性”,显得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

[1]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词。

苏轼的妻子王弗在十六岁时嫁给苏轼,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然而,十年之后,王弗不幸早逝。

二人的甜蜜生活戛然而止,苏轼悲痛欲绝。

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又过了十个年头,苏轼任职山东密州,一夜梦回往昔,有感而作此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印。

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但是十年来,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

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

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

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是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此后岁月里,使他肝肠寸断的,只有那朦胧的月夜,那小松成林的山冈,那遥隔千里的孤坟!这用泪水挥染而成的幽暗画面,凝聚了诗人无限凄凉之情,可以说是字字句句沁满血泪,思念之情天地为之动容!全词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悲剧美,“词情蕴藉”“含思凄婉”的婉约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东坡之词“以雅为美”还具体体现在词中女子有高雅的气质、独特的品位。

这正是东坡选择和欣赏的对象,词之意象轻灵脱俗,词所传递的感情是高雅的士人之情或纯洁高尚的男女之情,而非粗俗谄媚之情。

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

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

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轼的生平及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轼的词作概况及成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苏轼词的风格类型---豪放与婉约(一)豪放风格(二)婉约风格 I (2)(三)苏词其它风格的补充........................................论苏轼词风的婉约与豪放摘要苏轼的豪放词气势雄浑、风格超拔,旷达洒脱,豪迈不羁,蕴涵着人生深深的无奈与孤寂,垫定了他在词上的崇高地位。

苏轼以抒情和咏物为主的婉约词突破了传统的“婉约词”的香艳侬软的词风,表现出刚柔相济、刚健婀娜、高远典雅、婉约蕴藉等特点,所抒之情远远超出了男女之情的范围。

本文从苏词的豪放和婉约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明确了苏词豪放与婉约并举,多种风格并存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词风豪放婉约引言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其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其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尖峰时期的伟大的代表作家。

苏轼词历来颇受尊崇。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中说:“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

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

”【1】人们对苏词的推崇,又以其豪放词为盛。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的那个著名的红牙檀板和铜琶铁板的故事:东坡在雪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比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在豪放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确有创制之功,也铸就了他“豪放词人”这一美誉,公亦以此为豪。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在现存的苏轼词中,仍然以委婉言情、风格优美的作品占据大多数。

这类作品流传至今的还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

婉约言情的词作是当时词坛创作的主流,苏轼也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创作、然后有所突破的。

出于词人旷达之个性,同时也是受“诗化”词作的影响,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

第一,这类词洗脱了“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秾艳中走出,变得明丽净洁。

《洞仙歌》说: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就不仅仅用来写歌儿舞女,还可以用来表达对妻子的挚情。

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

用流行小调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这同时说明苏轼已经破除了“诗尊词卑”的文体等级差别观念。

婉约词气质的改变及词品的提高,还使苏轼的咏物词看来另有寄托。

《水龙吟》咏杨花,写得仪态万方、柔情无限,词云:第二,这类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得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北宋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晏几道和秦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苏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刚直,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

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因此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

《蝶恋花》说: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正像木斋先生所说的,苏轼的词是立体的,多样的。

通过阅读木斋老师关于苏轼的文章以及苏轼的词作,我了解到,在豪放的代言之后,苏轼的词作也不乏温婉含情之作,或悼念亡灵,或感怀青春,或有感于旅途。

因为苏轼就是一个性情中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使他的一些作品充满了明丽、妩媚的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浅析

苏轼婉约词浅析

苏轼婉约词浅析提纲一苏轼词虽以豪放名世,却以婉约居多。

二形成苏轼婉约词风的社会原因。

三苏轼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

(一)言情词(二)怀古词(三)咏物词四苏轼提高了婉约词的境界——兼与柳永、秦观之婉约词比较。

(一)从格调上看,柳词格调较低;苏词品味告绝;秦词介于二者之间。

(二)从风格上看,柳词俗;苏词旷;秦词婉。

(三)从艺术手法上看,柳永“以赋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秦观“以词为词”。

(四)从情景关系上看,柳词多秋景,善于景物铺叙,借景言情;苏词多“明月景”所抒多为旷达情;秦词景情皆凄凉,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综上所比,苏词如大家闺秀,秦词如小家碧玉,柳词则“粗服乱头”。

五结语:苏轼的婉约词不论在题材上,意境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大有创新,不愧为词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苏轼词虽以豪放名世,却以婉约居多在一般的文学史教材中,苏轼都是以豪放派的开山之祖出现的。

的确,苏轼的“三百多首《东坡乐府》一向被公认为词坛上的一座高峰。

在词的创作上,他是一个新的流派的开创者;再词的发展史上,他更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沈祖棻《宋词赏析》)“从绝对数量上讲,苏祠还是以婉约之作为最多,这对于一个风格多样的大作家本不足怪,更何况苏轼是生活在婉约为宗的时代。

”(赵仁珪《论宋六家词》)王水照先生也说:“他所写的传统的爱情题材的创作,仍以婉约见长。

他吸取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出深沉、醇厚的自家面目。

”(《苏轼》)吴世昌先生说的更是直截了当:“苏轼的所谓豪放词,如‘大江东去’、之类,在他全部词作中至多只有十来首,仅为全集的百分之三。

旖旎风光的词占绝大多数。

”“东坡有哪些‘豪放词’于是翻开每一本文学史或词论,照例举出了‘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明月几时有’等几首……”“《东坡乐府》三百四十多首词中,专写女性美的(即所谓‘绮罗香泽’)不下五十多首,而集中最多的是送别朋友,应酬官场的近百首小令,几乎每一手都要称赞歌女舞伎(“佳人”),所以在东坡全部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词超过一半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

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

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

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

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

[注A]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
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
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

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
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

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一生在
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

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

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
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

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㈠《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注1]“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
的记得,令人难忘。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

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

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

“低眼佯行,笑整香
云缕。

”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

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
的秘密。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

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

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

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

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

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

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2]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

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

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

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

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

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

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

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

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

”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

”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苏轼在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有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注3]等。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共3页: 1 [2] [3] 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