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造影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臻臻;曼曼矍黧熬:黧薹墨篓慧黧杰W臻。

垂rl歪d至He至al至th磊D至ige未st至M至edⅢicⅢal未P系eri蓦od至ica歪l鎏至至歪要至东至至嵩臻至番至未噩影像检验i臻;i矧i;!;※;;州i※※i※;i i i骶j※;;i烈※洲矧j心州骶蹦iⅢ;j※;j;i;;蹦i i;ii;;㈨※州j;i烈洲骶洲i i甍i i i i ii i强i i※㈣※※※i厅眵I i瓠位Y刁业超声造影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米婕【中I t l t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235--02【摘要】超声造影使超声医学发生革命性的进展,真正达到了非创性和高效性目的,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超声造影;声擘造影剂;肝脏疾病1超声造影的作用原理及其发展过程1.1超声造影的作用原理:超声造影(ul t r as oni c cont ra st)又称声学造影(acousdc c ont r as t),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

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和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超声造影已能有效的增强心肌、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已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造影剂来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使血流清楚显示,从而达到对某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目的的一种技术。

由于在血液中的造影剂回声比心壁更均匀,而且造影剂是随血液流动的,不易产生伪像。

声学造影剂(cont ras t agent s),也称为回声增强剂(echo—e nhanci ng agent s),是由空气或其它气体微泡组成,外包裹不同的膜物质作为外壳或吸附于微颗粒物质,此外还含有溶液介质的溶剂如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液等及改进造影剂物理化学性能的增稠剂、稳泡剂、抗氧化剂等辅助成分。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
4】 7- 4 】 9.
郁 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观察 组患 者抑 郁 自评量表得分下降更 为明显 。可见 , 森 田疗 法联 合舍 曲林 治疗脑梗死后抑郁临床疗效 确切 , 该治疗 方案具有 安全 高效 和不 良反应少等特点 。究其原 因可能 与 以下 因素有关 : 临床
下, 要求患者定时 卧床 、 起床 , 学 习并 习惯接受 抑郁情 绪 的存 在, 并将其视为正常 , 学着逆来 顺受 , 允许 抑郁情 绪的存在 , 打
讨论 脑梗死是最 常见 的脑 血管疾 病之一 , 目前 有研究 破情绪本位 , 由自我 向外界转化 , 尝试以外界转移患者对 自身 的注意 , 进而打破恶性循 环 , 改善患 者 的抑 郁情绪 , 进 而达 到
微波消融治疗后 1 个月, 肝脏未发现存在新 的肿瘤病灶 , 未发现 出血 、 感染、 胆瘘 等 超声造影具 有实时观察 、 简便 的特
选取 4 8例肝癌患者 ( 病灶共 5 8 个) , 微波 消融治疗 后 1个月 进行 复查 , 分 别采用 C D F I 、 C E C T 、 C E U S三种 并发症 , C D F I 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 C E C T准确率 、 C E U S准确 率 ( 6 3 . 7 9 % V S 8 9 . 6 6 % V S 9 4 . 8 3 %) ; C E C T 准确率与 C E U S 准确率 比较无 明显差异 ( 8 9 . 6 6 % V S 9 4 . 8 3 %) 。结论
抑郁在某种角度上 比脑梗 死更加让 医护人 员棘手 , 但针 对脑 梗死后抑郁治疗方案众多 , 目前 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
在此次研究 中, 我院采取森 田疗法联合 舍 曲林 治疗 脑梗 死后抑郁状况 , 研究结 果发现 : 在干 预前 , 两组患者 抑郁 自评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具有无创、简便、安全、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造影是在超声检查基础上,注入一种超声造影剂后进行的检查,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其诊断价值。

本文旨在对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包括适应症、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等方面,以便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一、超声造影剂的选择目前市面上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微泡型和颗粒型两种。

微泡型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泡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注射后在血液中形成稳定的气体泡群,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心脏、肝脏、肾脏、卵巢等多种器官的检查。

颗粒型超声造影剂则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也能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选择超声造影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需要增强的病变类型进行选用,并注意其使用的禁忌症和限制。

二、超声造影的适应症1.肝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肝炎等。

2.肾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包括肾癌、肾结石、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等。

3.妇科疾病: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腔积血、宫颈癌等。

4.心脏疾病: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瓣膜病变等。

5.其他: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乳腺、胃肠道、淋巴结等部位的诊断。

三、超声造影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患者应空腹或进食清淡食物,术前建议禁食4-6小时。

操作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2.设备准备:超声检查仪器应选用超声造影检查模式,并选择适宜的超声探头。

3.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将超声造影剂注入导管后,通过引流管或静脉滴注管,呼气患者输入体内。

注入速率应适中,过快的注入速率会导致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过慢的注入速率又会影响造影效果。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两篇)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两篇)

引言: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在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和评价器官和组织的影像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造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以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为主题,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概述:超声造影通过注射含有微小气泡的造影剂,可以使血管和实质性组织成为超声波强化影像信号的来源,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分辨率和对血流动力学的评价能力。

在临床上,超声造影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心脏、肝脏、肾脏、乳腺和子宫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和评估。

正文内容:一、心脏病领域的应用1. 心肌缺血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室壁运动异常区域,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2. 心脏瓣膜病的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评估心脏瓣膜疾病,并辅助决策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

3.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腔和心瓣的变形情况,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状态。

二、肝脏病领域的应用1. 肝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肝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功能和血流量。

2. 肝脏肿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肝脏肿瘤,并评估其血供情况,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3. 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指导:超声造影可以在肝动脉栓塞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血流变化,指导操作和评估疗效。

三、肾脏病领域的应用1. 肾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肾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肾动脉和肾静脉的功能和血流量。

2. 结石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肾脏结石,并评估其大小和位置,指导治疗和手术的决策。

3. 肾脏病变的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肾脏病变的形态和血供情况,辅助肾脏病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四、乳腺病领域的应用1. 乳腺肿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乳腺肿瘤,并评估其内部的血供情况,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形态和血供情况,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射频消融已多次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被证实对肝脏恶性肿瘤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超声造影对肝脏微小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有较大的准确度与安全性,将超声造影应用于射频消融治疗前、治疗中与治疗后,可更好地为射频消融治疗做好准备、辅助射频消融治疗顺利进行、检查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我院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中、后各阶段之中,大大提升了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

标签:超声造影;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中都有了普遍的应用[1]。

CEUS技术近年来在肝脏肿瘤患者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的微创技术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越来越多的CEUS与RFA技术成功的联合运用实践经验使得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本文对射频治疗不同阶段中超声造影的运用特点进行了探讨。

1 射频消融目标区域病变情况的分析应用在射频消融治疗开始之前,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观察患者肝脏部位肿瘤数目、大小和部位,分析是否有肿瘤对大血管造成侵犯,若患者肝脏部位肿瘤较小、没有侵犯大血管及肠管、分布范围较小,则可以考虑使用消融治疗。

国内部分相关临床实践经验证实[3],使用常规超声或者CT等手段检查证实可接受射频消融方式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之中,约10%的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病灶在5个以上,肿瘤分布范围较大、存在血管壁浸润或肠管壁浸润,因而不可接受消融治疗。

可见,在射频消融微创治疗之前使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病灶可起到很好的适应症筛选作用,也可确保治疗效果、避免复发[4]。

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在治疗工作开展之前对肿瘤的分布、生长特点有较多的了解,辅助更科学、确切地制定治療方案[5]。

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消融治疗很大程度上受到肿瘤生长边界是否清晰、浸润范围特点、大小、分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有医学专家提出,想要最大限度避免肿瘤复发,就需要适当将消融治疗范围适当超越肿瘤原有的范围,这也对消融治疗范围的确定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

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

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摘要:一、肝脏超声造影的概述1.肝脏超声造影的定义2.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二、肝脏超声造影的原理1.造影剂2.造影过程三、肝脏超声造影的操作步骤1.患者准备2.设备准备3.造影剂注射4.超声检查四、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1.肝肿瘤的诊断2.肝囊肿和肝脓肿的诊断3.肝硬化的评估4.脂肪肝的评估五、肝脏超声造影的注意事项1.造影剂的副作用2.禁忌症3.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文:肝脏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超声技术对肝脏进行造影检查的方法,通过对肝脏内部结构进行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肝脏疾病。

根据我国《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 版》,本文将对肝脏超声造影的概述、原理、操作步骤、临床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肝脏超声造影的概述肝脏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回声信号,通过观察回声信号的变化来判断肝脏内部结构的方法。

通过肝脏超声造影,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肝脏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二、肝脏超声造影的原理肝脏超声造影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造影剂在肝脏内产生特定的回声信号,通过观察这些信号的变化来判断肝脏内部结构。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微气泡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当微气泡遇到声波时,会产生强烈的回声信号,从而使肝脏内部结构显像。

三、肝脏超声造影的操作步骤肝脏超声造影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患者准备、设备准备、造影剂注射和超声检查。

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如禁食、排空膀胱等。

设备准备包括检查超声设备和造影剂的准备。

造影剂注射是将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

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探头在患者肝脏表面进行扫描,观察肝脏内部结构的显像。

四、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广泛,包括肝肿瘤的诊断、肝囊肿和肝脓肿的诊断、肝硬化的评估以及脂肪肝的评估等。

通过肝脏超声造影,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

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

132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祝春梅当我们的身体内脏出现问题时,都会选择去医院检查,这个时候医生就会安排我们去做B超,通过B超可以观察到各个内脏的运行情况,以此来判断有没有异常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有一种更先进的检查方式,叫作肝脏超声造影。

那么什么是肝脏超声造影呢?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医学中有哪些应用呢?下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肝脏超声造影是什么肝脏超声造影又名超声造影,它是利用造影剂导致回声增强,可以明显地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率及敏感性的技术。

超声肝脏造影技术常常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其过程是在普通超声仪上先进行观察,当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后,在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在适当时间内观察肝脏内部情况。

肝脏出现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特征与良性病变的血液供应特征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超声增强的不同,进行诊断是否为肝脏恶性肿瘤。

现今肝脏超声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用于诊断实质性脏器肿瘤。

它比常规超声检测及螺旋CT更为安全可靠,如在检测1cm以下的亚厘米病灶方面,超声造影可以更为敏感地诊断病症。

与螺旋CT相比,超声造影更为先进,如超声造影具有安全性好、实时性高、无过敏反应及检查费用低等优势。

超声造影还可以全面动态地观察肝脏各个时期的变化,如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等不同时期的血液动态情况,因此可以根据肝占位的特征来诊断病灶。

二、肝脏超声造影的意义是什么根据上面介绍的有关肝脏超声造影信息可知,它是一种比B超更为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它利用造影剂的散射回声现象对肝脏发生的病变进行检查和诊断,还可以检查出肝脏肿瘤是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这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三、肝脏超声造影剂对造影效果有什么影响现今临床医学上,多采用外周静脉注射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取代了传统的肝动脉注射途径。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途径,使人体内的液体与空气接触,根据液体中产生的微小气泡进行对比,从而达到造影的目的。

但市面上的造影剂种类较多,不同的注射剂量以及进药速度差异等,对超声造影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徐 足,谷 颖*(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摘要]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

该检查方法能获得人体病变部位清晰的动态图像,从而可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肝炎、肝癌及肝硬化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

近年来,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该检查方法诊断肝脏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声造影检查;肝炎;肝脏良性病变;转移性肝癌;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3-0138-02*通讯作者:谷颖超声造影检查又叫声学造影检查。

该检查方法将超声造影剂作为介质,通过向人体内发生病变的部位注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该部位血管的后散射回声,从而提高普通二维超声检查和普通三维超声检查的分辨率、敏感性和特异性[1]。

该检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可客观地反映病变组织器官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本文对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1 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1.1 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研究发现,与人体软组织对超声的散射回声强度相比,血细胞对超声的散射回声强度更低,仅为前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因此,在普通的二维超声图像上,血细胞通常表现为“无回声”。

这使得普通的二维超声检查仅能模糊地识别出心内膜或大血管的边界,无法识别微小血管的边界及大血管内的血流情况[2]。

超声造影剂可使血液的背向反射回声明显增强,从而可使小血管的边界及大血管内的血流情况在二维超声图像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此外,超声造影剂可随血液的流动在人体内发生病变部位的血管中均匀地分布,故可避免伪像的产生,从而可使二维超声检查的结果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3]。

1.2 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现状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超声造影检查被首次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后,该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结构性疾病的优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① 122 11.5±2.9 转移性肝癌② 26 肝血管瘤③ 68 16.8±4.6 32.5±16.5
肝增生结节④ 32
15.7±5.7
23.3±5.4
63.5±18.4
179.8±25.4
(始增时间:①与③比较,P<0.05 峰值时间:①与②③④比较,P<0.05; ③与②④比较,P<0.05; 始消时间:①②与④比较,P<0.05; 持续时间: ①②分别与③④比较,P<0.05)
转移性肝癌


血供的多少取决于原发癌的病理特征 造影动脉相外周可呈点状、边框状增强,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 76.4%,在门静脉相及延迟相几乎不增强 Hohmann J报道动脉相91%(20/22)转移瘤周边呈点状增强,延迟 相早期周边可见边框状,条状增强,后全部为充盈缺损区
(二)提高对肝内肿块的探测率
注:A:“快进快退”组,B:“快进慢退”组,C:FNH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三组间没有显著性 差异 (P>0.05)。始退时间A与B、C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B与C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持续时间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S期细胞比率及增殖系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5例HCC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其S期比率及PI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s=-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应 用与临床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 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
林礼务 林学英 薛恩生 何以敉 高上达 林晓东 林振湖
前言
超声造影使超声医学发生革命性的进展,随 着声学对比剂的进一步改进和超声显像技术的发 展,使声学造影真正达到了非创性和高效性的目 的,将适用于肝脏疾病的广泛临床应用。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门静脉瘤栓诊断价 值
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VTT 18例和门静脉血栓(PVBT) 8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未检出的瘤栓经超声造影检查,有2例被检 出。表明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门静脉瘤栓的检出率。
• 实时双幅灰阶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与胆管 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
活检病理
五、超声造影技术应用 新进展
以下几个方面


超声造影技术在疾病靶向显影方面的应用:将造影剂 与细胞特异性的配体结合,再利用配体与靶细胞的特 异结合将造影剂募集至特定组织器官,可实现器官或 组织的特异性显影 超声造影剂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具有声学特性的 微泡作为化疗药物或基因等的载体 超声造影剂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Greenleaf WJ等报 道:通过加入超声造影剂Albunex并在一定能量超声 作用下,可使人软骨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率 比以前的提高3-4倍
笔者观察复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82例肝肿瘤的 超声造影增强过程,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复发性肝癌有极高的敏度性、特异 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5%(43/46)、100%(36/36)和96.3%(79/82) 多表现为“快速消退”型
造影前
动脉期
门静脉静脉供血为主,内部多为 血流缓慢的血窦 动脉相瘤体边缘呈结节样增强, 随后呈向心性逐渐充填,敏感度 为83.3%, 特异度为100% 边缘呈边框状增强或无增强,增 强持续至整个门静脉相和延迟相, 呈“慢进慢出”的特点 Bartolotta TV 报道57%病灶在 动脉相呈边缘结节样增强,为血 管瘤的特异性征象,但敏感性较 低
原发性肝癌
多数呈“快进快出”,少数呈““快进慢 出”
•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生物学特性关系
笔者通过对35例HCC及13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 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其DNA增殖相关性研究探讨原发性肝细胞 癌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肝癌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 意义.
表2 三组肝脏肿瘤造影增强动态时相变化(s) 组别 A B 例数 28 7 始增时间 17.93±3.91 16.29±3.64 峰值时间 26.15±3.60 25.29±5.06 始退时间 36.96±4.73 64.14±5.43 持续时间 54.26±10.98 116.71±12.96
四、超声造影在肝脏 疾病中的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 (PHC) ,肝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 ,转移性肝癌 提高对肝内肿块的探测率 评价肝肿瘤介入治疗效果 超声造影与流速剖面技术评价肝硬化程度 肝脏霉菌感染等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初探
(一)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治疗后2年肿瘤结节:左 左外叶肿瘤结节治疗结 治疗结束后造影检查肿 图二维超声,中图超声造 束时造影检查无增强区 瘤结节内仍有部分轻微 影肿瘤结节无增强,右图 超过肿瘤结节 增强(白箭头示),表 病理证实为坏死组织 示治疗不彻底
(四)超声造影与流速剖面技 术评价肝硬化程度


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应用超声造影观察肝血流 动力学变化以评价肝硬化的程度 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CDVP) 技术是最近开发 成功的一项新的检测技术,能直接测量血管截 面瞬时的流速空间分布以及血流量
r
0.77,rPI=-0.81, 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肝癌超声造影呈短增强持续时间的, 其 DNA呈高增殖状态,恶性度高,而呈长增强持 续时间的,其DNA呈低增殖状态,恶性度低。
增强部分( 直径0.9cm )DNA分析 出现非整倍 体峰(黄色 峰) 未增强部分 DNA分析 为二倍体峰 (红色峰) ,说明组织 处于稳定状 态
作用原理如下:
微气泡是超声波的强的散 射体,可使背向散射信号提 高30dB,比红细胞背向散 射信号强一亿倍 微气泡在声场交变电声压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产生谐 波信号,能提高轴向分辨率及信躁比,改善图像质量
声学造影剂的发展



声学造影剂早在196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 1989年开创了经末梢静脉注入造影剂到达肝脏的 造影新途径 1994年首次应用于肝脏临床研究 声学造影剂分为两代
HCC多呈“快进快退”,肝胆管细胞癌可呈“少进快退”或“造影剂充 盈缺损”,灰阶超声造影能为肝胆管细胞癌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弥补普通 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并且能更为准确的了解病变的范围与转 移与否
HCC呈“快进快退 ”
肝胆管细胞癌可呈“ 少进快退”
肝胆管细胞癌呈 “造 影剂充盈缺损”
• 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复发性肝癌的诊 断 价值
前景及展望


超声造影技术以其简便、无创、安全等优点, 在短时间内就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但现在的超声造影除了在常规疾病诊断这一方面在临 床大规模开展之外,其他的应用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 研究或动物实验阶段,对其应用效果的估计只是基于 动物实验结果或是实验室数据 因此,其对于人类的适用性、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的临 床实验来证实,超声造影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还需大 量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



与普通超声相比,造影超声能检出更多、更小 肿块,提高肿块清晰度,尤其是对近膈面的病 灶,造影谐波超声明显优于普通超声 Quaia E 报道超声造影、普通超声及螺旋CT 所检出的最小肿瘤的平均直径分别为3mm、 7mm、5mm 对肝硬化病人的监测中,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及 隐匿性肝癌的发现早于MR
笔者对24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 Vue行实时双模式灰阶成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表1 248例肝占位性病变造影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s)
病变类型

始增时间
峰值时间 19.1±3.1 27.8±1.8 53.7±18.3
始消时间 31.8±6.5 36.1±4.7
持续时间 59.3±21.2 61.2±11.7 186.7±21.3
一个肿瘤内不同造影表现
• 原发性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时间与瘤 内 动脉密度相关性研究
18例原发性肝癌造影峰值 时间与肝癌瘤内动脉血管密度 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相关 系数r=-0.72,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这提示通过 造影峰值时间可估计肿瘤结节 内的血供状况,由此可了解原 发性肝细胞癌的某些生物学特 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笔者应用超声造影对比观察不同病程肝硬化患者23例门静脉右 支开始显影时间以及流速剖面技术检测的门静脉右支流速和血流 量,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脉右支开始显影时间逐渐延 长,流速和血流量逐渐下降,两者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能较好 地反映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评价 肝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
肝脏造影的循环途径
肝组织增强动态过程分为三个时相


肝动脉相:动脉血管迅速显影,分支形态规则, 似“枯树状” 延迟相:肝组织呈均匀强烈增强,在造影剂注 入后3分钟左右达到高峰,此时血管结构不显影 超声造影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依据:血管显像 期病变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动态变化的差异及延 迟相二者不同的增强类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叙述
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发展过程 新兴的超声造影显像技术 正常肝脏的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技术应用新进展
一、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 理及其发展过程
声学造影剂的作用原理
声学造影剂(contrast agents)是由空气或其它气体微泡外包裹不 同的膜物质作为外壳或吸附于微颗粒物质组成,另含有溶液介质的溶剂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病理特征是由 中央动脉及其 放射状分支供 血 大多数FNH动 脉期呈轮辐状 放射状离心性血流 快速增强与延 迟期持续增强 的“快进慢出” 表现,敏感度 为83%,特异度 为98%
轮辐状增强
• 笔者发现脂肪肝背景 FNH二维超声可呈低回声,超声造影于延迟期可呈 低回声的消退改变,如结节较小,尤其<2cm的结节,早期动脉期多未能清 晰呈典型的轮辐样快速增强表现,此时超声造影也难以诊断FNH,常需行 穿刺活检加以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