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改良TEP术式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比较

改良TEP术式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比较

更为适合老年患者 , 究的具体过程如下 。 研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泛分离 , 于腹 股沟管内找到 精索 , 高位游 离疝囊 至内环 口腹
膜 外 脂 处 。如 疝 囊 较 小 则 不 必 切 开 疝 囊 , 疝 直 接 推 人 内 环 斜
பைடு நூலகம்
5 O例老年男性 腹股 沟疝 患者 来 自 2 0 06年 1月 ~ 0 9 20 年 1 间 我 院 普 通 外 科 门诊 及 住 院 部 , 前 按 照 患 者 自愿 原 月 术
仅 l 出现切 口疼痛 , 例 而对 照组为 7例 , 两组有统计 学差 异 ( 0 0 9 ; P= .4 ) 复发 方面 , 观察 组 2例在 手术一年 以 后 出现 复发 , 对 照组 6例 在 术 后 1年 内 出现 复 发 , 而 两组 出现 复 发 的 时 间 间 隔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P=00 6 。 结 .3 )
5 O例 老 年 腹 股 沟 疝 男性 患 者 分 为 观 察 组 及 对 照 组 各 2 5例 , 察 组 采 用 改 良 “ 钉 舍 、 网 片 交 叠 观 免 双
腹 腔 镜 完 全 腹 膜 外 ( E ) 术 式 进 行 修 补 , 照 组 选 择 Lct s i 式 使 用 轻 质 量 型 补 片进 行 疝 修 补 ; 较 TP ” 对 ihe t n术 ne 比 两 组 手 术相 关 性 时 间指 标 、 术后 并发 症 及 复发 情 况 。结 果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察 组 的手 术 耗 时 、 后 进 食 、 观 术 下 床 、 线 及 住 院 时 间均 显 著 短 于对 照 组 ( P< .5 ; 后 两 组 腹 胀 、 潴 留 的 例 数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观 察 组 拆 均 O0 ) 术 尿 但

腹腔镜下TEP术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下TEP术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下TEP术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与开腹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4例随机分成腹腔镜组(n=32)与开腹组(n=32),分別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手术后腹腔镜组3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6个月内复发例数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开腹组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腹腔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

结论TEP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上都是安全、有效的。

在临床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治疗。

标签:TEP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发病率占人群1.5%,老年高达12%,我国每年新发病例350万,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

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是1989年Lichtenstein提出的”无张力修补术”,其对腹股沟疝周组织的无张力缝合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对腹腹股沟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

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术。

对于两种术式哪种更适合腹股沟疝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笔者为了对比哪种术式更适合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分别采取TEP术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各3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4例随机分成腹腔镜组(n=32)与开腹组(n=32),分别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腹腔镜组:男28例,女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9.7岁;其中腹股沟直疝2例,斜疝30例;单侧疝31例,双侧疝1例。

开腹组:男27例,女5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7.1岁;其中腹股沟直疝3例,斜疝29例,单侧疝30例,双侧疝2例。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目的探索讨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所用到的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手术技巧,同时评价其优缺点是关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

方法分析回顾腹股沟疝患者80例,其中进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40例,进行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

结果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组各项指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是安全有效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是极低的,复发的几率也是十分低的,而且发生远期慢性疼痛的几率也是极低的,对于巨大疝、复发疝、双侧疝以及老年人疝则是更加具有优势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discuss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cavity mirror that shows the 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surgery skills,and evaluate its merits and demerits about open without tension hernia repair.Methods Review analysis 80 cases of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including in la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eb)40 cases,40 cases to open without tension hernia repair.Results The cavity mirror full of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each index is better than the ope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La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eb)is a safe and effective,is extremely low risk of complications,recurrence of probability is very low,and the chance of long-term chronic pain is also very low,for huge hernia,hernia recurrence,double side hernia and herniation in the elderly are more advantages.Key words:Laparoscope;Total extra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ension free hernia repair;Groin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来依据人工生物材料作为网片而用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逐渐的替代了传统的Bassini与Shoudice 术式。

59例TEP 与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比较

59例TEP 与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比较

59例TEP 与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 TEP和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方法的手术疗效。

方法将例患者按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TEP组23 例,无张力修补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以评价TEP和无张力修补手术疗效。

结果TEP组随访时间平均(16±1.5)个月,无张力修补组(24± 1.8)个月,完成随访率为 97.43%。

TEP组23 例,无张力修补36 例。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以评价TEP和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无张力修补组4例1.5年半后复发(11.11%),TEP 组至今复发1例(4.34%),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疝复发率、术后发热和尿潴留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疼痛、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和缺血性睾丸炎等近、远期并发症 TEP组明显少于传统修补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TEP修补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的发生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疝传统修补组术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Total extraperitoneal,TEP)是腹腔镜疝修补的标准术式之一[1],即在腹膜前分离出一适当的间隙,处理疝囊后,放置大张补片封堵整个耻骨肌孔。

有别腹股沟管的前入路,不需要将腹股沟管打开,避免损伤精索并且减少补片置于浅层的疼痛感,随着我院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腹腔镜用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8月间腹股沟斜疝患者59 例,单侧疝46 例,双侧疝13 例,患者年龄平均(54.5 ± 6.3)岁。

病史1月至 17 余年不等,腹股沟包块直径最小约2.5cm,最大者近 25cm。

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分析

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分析

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以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观察组患者给以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治疗效果腹股沟疝是临床上一种最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主要采取了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方式[1]。

为了进一步研究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就诊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44例,年龄为21-58,平均年龄为(39.5±18.5),斜疝18例,直疝15例,复合疝11例;观察组:44例,年龄为19-58,平均年龄为(385±19.5),斜疝16例,直疝18例,复合疝1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 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穿过腹壁解剖薄弱处的一种常见疾病,特点是在活动时疼痛明显,有时伴有肿块,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TEP)。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TAP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理念是将腹腔镜插入腹腔内,经腹膜前隙进入腹股沟区域进行修补。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TEP则是一种无张力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其特点是在不张开腹壁肌肉的情况下,通过腹腔镜镜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

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式,TEP术式减少了对腹肌组织的拉伤和切割,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

在TAPP和TEP两种手术中,哪种手术效果更好呢?这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从手术的安全性来看,TAPP与TEP相比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因为TAPP手术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腹股沟区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修补,而TEP手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张开腹壁肌肉,容易出现操作视野不佳,导致手术风险增加。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TAPP手术更胜一筹。

在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康复方面,TEP手术相对于TAPP手术有着更大的优势。

因为TEP 手术不需要张开腹壁肌肉,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恢复也较快。

而TAPP手术需要穿刺腹腔,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拉伤,因此术后疼痛和康复时间相对较长。

从术后康复的角度来看,TEP手术更具优势。

在手术效果方面,TAPP与TEP两者并无明显差别。

两种手术方式都可以有效地修复腹股沟疝,术后效果良好。

从手术效果的角度来看,TAPP和TEP并无明显区别。

TAPP与TEP两者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中,各有优势。

TAPP手术在安全性方面更占优势,而TEP手术在创伤和术后康复方面更具优势。

对比TAPPTEP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对比TAPPTEP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对比TAPPTEP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腹股沟疝是指由于腹壁薄弱或腹股沟区肌肉组织和韧带的损伤而导致腹腔内脏器部分或全部下垂进入腹股沟管或韧带缝孔内,形成一种袖状膨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膨出以及压迫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开腹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TAPPTEP(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

那么TAPPTEP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 TAPPTEP手术TAPPTEP是一种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它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精确修补腹股沟区的疝孔,并在腹腔内建立一片无张力腹膜突出修补术。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研究表明,TAPPTEP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术后恢复期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并且具有术后腹股沟勒痛减少、恶心、呕吐明显减少等优点,术后恢复得更快,术后并发症几率大大降低。

TAPPTEP手术成为了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传统开腹手术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主要采用开腹手术,通过在腹股沟疝孔处进行切口,将脱出的腹腔内脏器放回腹腔,然后通过缝合或植入人工网片来加固疝孔。

虽然传统开腹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腹股沟疝,但其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周期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开腹手术的应用日渐减少,逐渐被更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取代。

1. 术后疼痛:TAPPTEP手术术后疼痛轻,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传统开腹手术术后疼痛明显,恢复周期较长。

TAPPTEP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TAPPTEP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来操作。

TEP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TEP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 3月第 25卷第 2期 HENANJOURNALOFSURGERYMar2019,Vol25,No2
·99·
可以在基层医疗单位普及、手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及 复发率低等优点,已取代了传统开放疝修补术[5]。
随着微创 医 学 的 发 展,TEP因 具 有 创 伤 小、疼 痛 轻 、恢 复 迅 速 、并 发 症 及 复 发 率 低 等 优 势 ,已 逐 渐 在 临 床开展[6]。本 文 数 据 显 示,TEP组 手 术 时 间、术 后 疼 痛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 症 率 及 住 院 时 间 均 低 于 无 张 力 修 补 组 ,与 辜 树 勇 等 学 者 的 报 道 一 致 [7]。 其 主 要原因为[8]:(1)TEP完全在腹膜外进行,对腹腔内脏 器 的 干 扰 小 ,网 片 不 与 内 脏 接 触 ,不 易 发 生 腹 腔 粘 连 , 术后并发 症 较 少。 (2)能 够 防 止 缝 合、电 灼 损 伤 神 经 而减少术区后疼痛的发生概率。但该术式操作难度 大 ,需 要 术 者 同 时 具 备 丰 富 的 手 术 经 验 和 熟 练 腔 镜 手 术技巧,故有一 定 局 限 性,而 且 住 院 费 用 较 高。应 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的 经 验 及 医 院 的 条 件,权 衡 利弊,个体化予以选择。 4 参考文献
入,平铺覆盖在腹股沟区。释放 CO2,缝闭切口,加压包 扎。对照组实施传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4]。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时 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 行分析。计量资 料 以 (x珋±s)表 示,t检 验;计 数 资 料 用 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指标比较 除 TEP组的治疗费用高于对 照组外,TEP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及住 院 时 间 均 低 于 对 照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见表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96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EP组42例和开放组54例,分别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等情况,以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疝分型及术后随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组相比,TEP组手术时间较长(P<0.01),住院费用较高(P<0.01),但住院时间较短(P=0.004),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P=0.008),术后并发症情况显著降低(P=0.045)。

结论:TEP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大力推广。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也在不断改良和进步。

自上世纪90年代腹腔镜被应用于疝修补术中以来,由于其创伤小、术后瘢痕不明显、术后效果好等优点,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肯定;同时随着“微创”概念的普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的完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也逐渐成为了治疗腹股沟疝的标准术式之一[1]。

然而TEP并没有完全替代传统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同的外科医生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后,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本研究同时开展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现就其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4月于本院被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者96例,其中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42例(TEP组)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56例(开放组)。

TEP组男38例,女4例,单侧疝35例(直疝6例,斜疝29例,其中复发疝2例),双侧疝7例(直疝2例,斜疝4例,复合疝1例);开放组男45例,女9例,单侧疝44例(直疝8例,斜疝例36,其中复发疝3例),双侧疝10例(直疝3例,斜疝6例,复合疝1例)。

分型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标准分为Ⅰ、Ⅱ、Ⅲ、Ⅳ型[2]。

病例纳入条件:腹股沟疝患者;年龄20~80岁;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重大合并症;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年以上。

两组年龄、疝分型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术前准备术前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备皮,行肠道准备,术前半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次。

TEP组手术器械:日本Olympus高清腹腔镜、30°腹腔镜头、5 mm和10 mm Trocar。

修补材料均采用聚丙烯网塞或网片,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完成。

1.3 手术方法开放组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on 30例,Rutkow 24例)。

TEP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于脐下缘1 cm做长约1.5 cm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下脂肪、腹白线,分离腹直肌,暴露腹直肌后鞘。

术者用食指沿腹膜前间隙的脂肪组织层分离出一间隙。

穿刺置入10 mm Trocar两侧固定,调节手术台平面,头低脚高与地面呈15°角以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气腹机建立“腹膜外的气腹状态”[3],压力12 mm Hg,使镜推法直接向耻骨联合方向推进。

在腹腔镜辅助下于略低于脐平面的腹直肌鞘两侧做两个0.5 cm大小切口,置入5 mm Trocar(三孔法操作)。

逐步游离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髂耻束等腹股沟区重要解剖结构,注意此处Doom三角结构避免伤及髂外动静脉[4]。

直疝或较小的斜疝疝囊直接还纳腹腔,疝囊较大的斜疝可予以结扎后横断,近端还纳,远端不予处置。

经Trocar送入补片,补片覆盖范围应包含整个肌耻骨孔,并与周围组织有一定重叠,即上缘至少覆盖联合肌腱2 cm,内侧覆盖腹直肌,下缘至少超过耻骨梳韧带下方1 cm,外侧达髂腰肌。

常规无需固定补片,检查无出血点后,用器械压住补片下缘,缓慢排空腹腔内CO2气体,抽出器械,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TEP组麻醉清醒后送回病房,持续吸入低浓度氧气(2 L/min),心电监测生命体征6 h,术后留置导尿1 d。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 h内禁食水,予以补液治疗,6 h后改进半流食,1 d后进普食。

1.5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发热、腹股沟区疼痛、感觉神经异常、阴囊水肿、尿潴留、血清肿等各种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2年以上观察有无复发。

1.6 统计学处理采集所得数据均由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TE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而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阴囊水肿、尿潴留、血清肿、复发等明显少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人类对腹股沟疝的认识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早在1599年,便首次出现了关于腹股沟直疝和斜疝解剖结构的报道[5]。

而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愈目的[5],这一观念已被临床认可。

随着腹腔镜设备的完善和技术的积累,TEP也逐渐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经典术式之一。

和传统开放性疝修补术相同,两者都是用补片以“无张力性”的方法加强腹股沟薄弱区,使其更加接近于生理解剖状态,避免“高张力”的缝合使组织张力过大而引起手术失败或复发。

相比传统开放式手术,TEP的适应证更加广泛,除嵌顿疝、绞窄性疝外,几乎所有的直疝、斜疝和股疝都能通过TEP达到治愈效果;对于首次用传统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失败复发疝的患者,由于腹股沟区组织粘连、层次不清,再次手术时分离各重要解剖结构极易损伤神经血管,使手术难度增大。

而TEP避免了这一过程,仅需在腹膜外脂肪间隙内分离出补片大小空间即可,所以TEP更是复发疝的首选治疗方法。

TEP也是一种“微创”手术,对双侧疝患者,TEP并不需要行双侧切口,其创伤小、术后瘢痕不明显的特点更符合美容要求,所以此类患者也较为适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TEP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开放组,住院时间、恢复体力活动时间更短。

相比于传统开放性手术,TEP使手术区域及补片远离切口,免去可吸收线缝合或疝钉的固定过程,从而减少术中出血与神经损伤,降低术后吸收热、并发感染的可能。

这不仅减少了大多数患者术后慢性疼痛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也降低了一些对疼痛敏感性较高、年老体弱或本身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而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有相关报道显示,腹股沟区术后出现尿潴留者并不少见,甚至高达10%[6-7]。

然而其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8],一般认为麻醉时间过长、老年患者及术中补液入量过多更易导致尿潴留的发生[9-10]。

因此应术前嘱咐患者排空尿液,控制术中麻醉用药剂量,严格限制术中液体入量。

对伴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短期予以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11]。

血清肿是一种常见LIHR术后并发症,而对血清肿的确切概念或描述并不完全统一,Susmallian等[12]认为,100%的患者在行补片修补治疗疝术后都会出现血清肿,只是这种潜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仅有35%的患者术后会出现手术区域的疼痛和不适,而发展成为有明显临床肿胀表现的比例更少。

若把血清肿简单定义为能够触及到皮下积液形成的包块为标准,这一并发症被明显降低到了33%[13]。

有报道表明,在术中固定补片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不予固定的患者[14]。

可能的原因是金属钉夹对腹膜的刺激或横断后残留的疝囊末端产生的分泌物积累引起[15],疝内容物被送回腹腔后留下组织空隙为液体的聚集提供了条件。

而本研究在TEP术中并未对补片进行固定,极有可能是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巨大疝囊残留的空间,加上对腹股沟区组织的分离和细小血管的损伤所致。

上述患者症状均经局部热敷等理疗后7~15 d逐渐消退,顺利出院。

在随访过程中还发现,TEP组42例患者中有1例于术后第6个月复发。

而另有研究表明,TEP术后复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在TEP早期被应用于临床阶段,其复发率相对较高;(2)复发常常出现在TEP术后3~6个月之间,这一分布特点与传统开放性手术并不相符[15]。

这些特性表明,TEP术后的复发很大程度上与手术操作者的学习曲线相关,丰富的经验和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可明显降低TEP术后复发率。

根据笔者经验,以下措施可降低复发率:(1)选择合适大小的补片。

补片的大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补片过小而引起复发,术者要确保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并与周围组织有一定重叠;(2)无需固定补片。

Lau等[16]认为,疝囊直径小于4 cm的疝无需固定,而根据近些年的报道,TEP术中常规可不固定补片[17]。

由此也可减少术中操作不当带来的神经和血管的损伤以及疝钉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影响愈合,引起复发。

综上所述,TEP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具有以下优势:(1)切口小、更美观。

在审美要求日益增高的现代社会,尽量缩小皮肤切口和术后瘢痕也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双侧疝患者,由于避免了行双侧切口,TEP更是首选术式。

(2)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日间手术(Day surgery)的概念其实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美国外科医师学会把腹股沟疝修补术归于日间手术的范畴,认为大多数患者可于手术当日出院,然而由于医疗体系和传统观念的不同,这一概念并未在我国普及。

但TEP显然更加符合这一规范要求,尽早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也是人们的需求。

(3)术后并发症少。

总体来说,TEP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少于传统开放手术,上文已有详细论述。

制约TEP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性耗材的应用、全麻费用增加了治疗费用,术者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以及偏远和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但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TEP必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 Eklund A,Rudberg C.Short-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comparing Litchtenstein open repair with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inguinal repair[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6,93(9):1060-1068.[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J].中华外科杂志社,2004,42(14):834-835.[3]王存川.普通外科腹腔镜图谱[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78.[4]李小强,周予以民.腹膜前间隙聚丙烯单层补片修补腹股沟疝257例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2 (7):167-170.[5] Michael J,Zinner,Stanley W,et al.腹部手术学[M].第1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4.[6] Tamme C,Scheidbach H,Hampe C,et al.Totally extraperitioneal end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TEP)[J].Surg Endosc,2003,17(2):190-195.[7] Lowham A S,Filipi C J,Fitzgibbons R J Jr,et al. Mechanisms of hernia recurrence after preperitoneal mesh repair;traditional and Laparoscopic[J].Ann Surg,1997,225(4):422-431.[8] Goldman G,Leviav A,Mazor A,et al.Alpha-asrenergic blocker for posthrrnioplasty urinary reten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Arch Surg,1998,123(1):35-36.[9] Lau H,Patil N G,Yuen W K,et al.Urinary retention following end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iguinal hernioplasty[J].Surg Endosc,2002,16(3):1547-1550.[10] Fitzgibbons R J,Jr Camps J,Cornet D A,et 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orrhaphy:results of a multcenter trial[J].Ann Surg,1995,221(1):3-13.[11] Madani A H,Aval H B,Mokhtari G,et al.Effectiveness of tamsulosin in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Int Braz Urol,2014,40(1):30-36.[12] Susmallian S,Gewurtz G,Ezri T,et al.Seroma alter laparoscopic repair of hernia with PFE match:is it really acomplication?[J].Hernia,5(3):139-141.[13] Chowbey P K,Sharma A,Khullar R,et 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0,10(2):79-84.[14] Garg P,Rajagopal M,Vaghese V,et par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with nonfixation of mesh for 1,692 hernias[J].Surg Endosc,2009,23(6):1241-1245.[15] Wang W J,Chen J parison of the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and Lichtenstein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3,23(4):301-305.[16] Lau H,Patil N G.Selective non-stapling of mesh during unilateral endoscopic total extra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oplasty:a case-control study[J].Arch Surg,2003,138(12):1352-1355.[17] Sajid M S,Ladwa N,Kalra L,et al.A meta-analysis examining the use of tracker fixation versus no-fixation of mesh in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J].Int J Surg,2012,10(5):224-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