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C漏电失效分析 (2)

MLCC漏电失效分析 (2)
MLCC漏电失效分析 (2)

M L C C漏电失效分析

美信检测失效分析实验室

摘要:

本文通过X射线透视检查、MLCC外观、MLCC内部结构分析及SEM/EDS检查,认为造成MLCC漏电失效的原因为:电容本身质量问题,MLCC内部存在镍瘤,镍瘤的存在使热应力裂纹的萌生产生了可能。关键词:

MLCC, 镍瘤,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失效分析,MLCC漏电失效分析

1. 案例背景

客户端在老化实验测试阶段发现MLCC出现漏电失效,其不良比率不详,该MLCC焊接工艺为回流焊接工艺。

2. 分析方法简述

通过外观检查OK样品与NG样品表面未见明显异常。

NG样品OK样品

通过X射线透视检查,OK样品和NG样品内部均未发现裂纹孔洞等异常。

MLCC X射线透视内部结构图

将OK样品和NG样品分别切片,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拍照观察MLCC内部结构,NG样品电容内部存在镍瘤及热应力裂纹,而OK样品未见异常。

MTT(美信检测)是一家从事材料及零部件品质检验、鉴定、认证及失效分析服务的第三方实验室,网址:联系电话:、。

裂纹

镍瘤

NG样品OK样品通过对样品剖面SEM/EDS分析,NG样品电容内部电极层不连续,存在明显镍瘤;其镍瘤周围多条向外延伸裂纹并在裂缝通道内发现明显碳化痕迹(EDS结果中C含量高达50%),此应为热应力裂纹,裂纹的

存在直接导致电容性能异常;而OK样品电容内部电极层连续,陶瓷介质层致密未发现孔洞及镍瘤,电容性能良好。

镍瘤位置

碳化痕迹位置

NG样品电容内部局部形貌EDS能谱图(镍瘤位置)

OK样品电容内部结构

空白

样品电容内部形貌和EDS能谱图(镍瘤位置)

?失效模式分析: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本身的内在可靠性十分优良,可长时间稳定使用。但如果器件本身存在缺陷或在组装过程中引入缺陷,则会对可靠性产生严重的影响。陶瓷多层电容器(MLCC)失效的原因一般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 陶瓷介质内空洞、介质层分层;外部因素包括:热应力裂纹及机械应力裂纹。

1)陶瓷介质内的孔洞

所谓的陶瓷介质内的孔洞是指在相邻电极间的介质层中存在较大的孔洞,这些孔洞由于内部可能含有水汽或离子,在端电极间施加电压时,降低此处的耐压强度,导致此处发生过电击穿现象。

2)介质层分层

多层陶瓷电容的烧结为多层材料堆叠共烧,烧结温度在1000℃以上。层间结合力不强,烧结过程中内部污染物挥发,烧结工艺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分层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分层还可能导致陶

瓷介质内部产生裂纹,或在介质层内出现断续的电极颗粒等,这些都与电容器的生产工艺有关。分层的直接影响是绝缘电阻降低,电容量减小。

3)热应力裂纹

实际使用中各种温度冲击往往容易产生热应力,热应力产生的裂纹主要分布区域为陶瓷靠近端电极的两侧,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贯穿瓷体的裂纹,有的裂纹与内电极呈现90°。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裂纹产生后,不一定在现场就表现出实效,大多数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水汽或离子进入裂纹内部,致使电容的绝缘电阻降低而导致电容失效。

4)机械应力裂纹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特点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但抵抗弯曲能力比较差。器件组装过程中任何可能产生弯曲变形的操作都可能导致器件开裂。常见的应力源有:工艺过程电路板流转操作;

流转过程中的人、设备、重力等因素;元件接插操作;电路测试;单板分割;电路板安装;电路板定位铆接;螺丝安装等。该裂纹一般源于器件上下金属化端子,沿45°向器件内部扩展,详见图23。

端电极

电容本体

和内电极

裂纹起源处

基板

图23.典型的板弯曲引起的机械应力裂纹示意图

?案例失效分析与讨论

通过外观检查OK样品与NG样品表面均完好,未见裂纹、破损等异常。

通过X-ray透视检查,OK样品和NG样品内部均未发现裂纹孔洞等异常。

将OK样品和NG样品分别切片,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拍照观察MLCC内部结构,NG样品电容内部存在镍瘤及热应力裂纹,而OK样品未见异常。

通过对样品剖面SEM/EDS分析,NG样品电容内部电极层不连续,存在明显镍瘤;其镍瘤周围多条向外延伸裂纹并在裂缝通道内发现明显碳化痕迹(EDS结果中C含量高达50%),此应为热应力裂纹,裂纹的存在直接导致电容性能异常;而OK样品电容内部电极层连续,陶瓷介质层致密未发现孔洞及镍瘤,电容

性能良好。

4. 结论

综合测试分析可知,导致产品测试异常的原因为:NG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容本身质量问题,其内部存在镍瘤,镍瘤的存在使热应力裂纹的萌生产生了可能。

建议:对MLCC每批来料进行抽检做切片分析,观察其内部结构是否存在来料不良问题。

5. 参考标准

GJB 548B-2005 微电子器件失效分析程序-方法5003

手动微切片法

GB/T 17359-2012 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通则

无源元件的类型很多,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其中最重要,也是用量最大的产品之一。MLCC的典型结构中导体一般为Ag或AgPd,陶瓷介质一般为(SrBa)TiO3,多层陶瓷结构通过高温烧结而成。器件端头镀层一般为烧结Ag/AgPd,然后制备一层Ni阻挡层(以阻挡内部Ag/AgPd材料,防止其和外部Sn发生反应),再在Ni层上制备Sn或SnPb层用以焊接。近年来,也出现了端头使用Cu的MLCC产品。

根据MLCC的电容数值及稳定性,MLCC划分出NP1、COG、X7R、Z5U等。根据MLCC的尺寸大小,可以分为1206,0805,0603,0402,0201等。

多层陶瓷电容器本身的内在可靠性十分优良,可以长时间稳定使用。但如果器件本身存在缺陷或在组装过程中引入缺陷,则会对其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

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陶瓷介质内空洞(Voids)

导致空洞产生的主要因素为陶瓷粉料内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烧结过程控制不当等。空洞的产生极易导致漏电,而漏电又导致器件内部局部发热,进一步降低陶瓷介质的绝缘性能从而导致漏电增加。该过程循环发生,不断恶化,严重时导致多层陶瓷电容器开裂、爆炸,甚至燃烧等严重后果。

2.烧结裂纹(firing crack)烧结裂纹常起源于一端电极,沿垂直方向扩展。主要原因与烧结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有关,裂纹和危害与空洞相仿。

3.分层(delamination)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烧结为多层材料堆叠共烧。烧结温度可以高达1000℃以上。层间结合力不强,烧结过程中内部污染物挥发,烧结工艺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分层的发生。分层和空洞、裂纹的危害相仿,为重要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内在缺陷。

1.温度冲击裂纹(thermal crack)照明工程师社区

主要由于器件在焊接特别是波峰焊时承受温度冲击所致,不当返修也是导致温度冲击裂纹的重要原因。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特点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但抵抗弯曲能力比较差。器件组装过程中任何可能产生弯曲变形的操作都可能导致器件开裂。常见应力源有:贴片对中,工艺过程中电路板操作;流转过程中的人、设备、重力等因素;通孔元器件插入;电路测试、单板分割;电路板安装;电路板定位铆接;螺丝安装等。该类裂纹一般起源于器件上下金属化端,沿45℃角向器件内部扩展。该类缺陷也是实际发生最多的一种类型缺陷。

MLCC器件的失效分析方法

扫描超声分析:

扫描超声方法是分析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最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探测空洞、分层和水平裂纹。由于超声的分析原理主要是平面反射,因而对垂直裂纹如绝大多数的烧结裂纹、垂直分量较大的弯曲裂纹的分辨能力不强。同时一般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检测需要较高的超声频率。

甲醇检漏法:

对于严重的分层或开裂,可以使用甲醇检漏法,即将失效器件浸入甲醇溶液中。由于甲醇为极性分子,且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而可以通过毛细管作用渗透进入严重分层或开裂部位。加电后产生很大的漏电流,从而可帮助诊断。

金相剖面法:

金相剖面既是最经典,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陶瓷电容器的失效分析方法。其优点是通过剖面及相应的光学或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可以得到失效部位的成分、形貌等精细结构,从而帮助失效机理的分析。但其缺点是制备比较复杂,对制备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为破坏性检测手段。图3-5 为金相剖面分析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失效的典型案例。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质量控制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特点是在没有内在缺陷并且组装过程也未引入其它缺陷的前提下,可靠性优越。但是如果存在缺陷,则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可能对器件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组装后的陶瓷电容器潜在缺陷很难通过无损、在线检测等发现,因而多层陶瓷电容器的质量控制主要必须通过预防性措施解决。常见预防措施包括:

1.对供应商进行认真选择、对其产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等。

2.对组装工艺中所有可能导致热应力、机械应力的操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有效的控制。

考虑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特点,对器件进行的检测可以主要包括:

1.结构分析: 即采用金相剖面手段抽检样品。可以对器件产生的制造水平,内在缺陷等有一全面了解。

2.扫描超声分析: 可以十分有效地探测空洞、分层、水平裂纹等缺陷耐温度试验考察高温及温度冲击可能带来的器件开裂、Ag/Pd层外露等缺陷。弯曲试验: 按照相关标准将器件组装在规定的印刷电路板上,进行弯曲试验,以考察器件抗弯曲能力。当然陶瓷电容器还有很多其它检测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检查项目,以达到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有效的控制。

组装工艺中主要考察及控制项目:

1.回流或波峰焊温度曲线,一般器件工艺商都会提供相关的建议曲线。通过组装良品率的积累和分析,可以得到优化的温度曲线。

2.在组装工艺中印刷线路板操作和流转过程中特别是手工插件、铆钉连接、手工切割等工艺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必要时甚至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修改,以最大限度地使多层陶瓷电容器避开在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机械应力的区域。

3.检查组装过程中的电检测ICT工艺,必须注意尽量减小测试点机械接触所带来的机械应力。

(1) 容量与误差:实际电容量和标称电容量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一般使用的容量误差有:J级±5%,K级±10%,M级±20%.?

精密电容器的允许误差较小,而电解电容器的误差较大,它们采用不同的误差等级.?

常用的电容器其精度等级和电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用字母表示:D级—±%;F级—±1%;G级—±2%;J 级—±5%;K级—±10%;M级—±20%.?

(2) 额定工作电压:电容器在电路中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所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又称耐压.对于结

构、介质、容量相同的器件,耐压越高,体积越大.?

(3) 温度系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容量的相对变化值.温度系数越小越好.?

(4) 绝缘电阻:用来表明漏电大小的.一般小容量的电容,绝缘电阻很大,在几百兆欧姆或几千兆欧姆.电解电容的绝缘电阻一般较小.相对而言,绝缘电阻越大越好,漏电也小.?

(5) 损耗: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容器在单位时间内发热而消耗的能量.这些损耗主要来自介质损耗和金属损耗.通常用损耗角正切值来表示.?

(6) 频率特性:电容器的电参数随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在高频条件下工作的电容器,由于介电常数在高频时比低频时小,电容量也相应减小.损耗也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另外,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的分布参数,如极片电阻、引线和极片间的电阻、极片的自身电感、引线电感等,都会影响电容器的性能.所有这些,使得电容器的使用频率受到限制.

造成贴片电容漏电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漏电的原因有哪些陶瓷贴片电容,正常情况下应是高绝缘的,绝缘值高达1.0E+9.多种因素会导致MLCC的绝缘下降造成漏电现象.(1)表面脏污引起的表面绝缘下降,这类漏电电流不十分大,一般是微安级别.吹一吹绝缘值会上升.(2)内部裂纹,有焊接引起的裂纹和MLCC制造不良自带裂纹.这类裂纹引起的漏电电流会不断升高,严重时会引起局部爆炸起火.

制程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核准: 审查: 拟稿: 1.目的 通过事前的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试作改善,最终预防或降低不良,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量产或即将量产的产品。 3.权责区分 品管部:制程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主导制作.修正及改善措施的试作效果确认。 生产部:协助制程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技术部:协助制程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 4.

5.作业内容 5.1在制程工序设计制订前,由品管首先确认产品的类别不同或制程加工的方法差异程度来决定FMEA 的制作时机: A.如果此新产品与公司原已量产之产品结构相近或制程加工的方法相同或相似,则可沿用原 有的FMEA预防措施使用之。 B.如果此新产品与公司原已量产之产品结构不同或制程加工的方法差异很大,则必须组织 FMEA小组进行事前预防分析。 5.2 FMEA小组由品管主办.制造和技术指派相关之责任人参与组成,针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及过程的特 殊特性进行分析与初步过程风险评定,并填写入《潜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制程FMEA)》表内。 5.3 FMEA的制作 5.3.1项目名称:填写产品/过程名称.编号。 5.3.2制程责任部门:负责FMEA执行工作的部门或组别。 5.3.3编制:负责FMRA制作的小组组长。 5.3.4产品类型:填写此产品于本公司内的类型称呼。 5.3.5关键日期:填写编制FMEA的初次预定完成日期,该日期不可超过正式生产日期。 5.3.6 FMEA日期:填写第一次编制日期及最新修订日期。

5.3.7主要参加人:填写参加FMEA讨论编制的所有小组成员。 5.3.8制程功能/要求:填写工程名称及本工程作业目的。 5.3.9潜在之失效模式:填写本工程已发生或可能会发生的不良,是对某具体工序不符合过程要求 和/或设计意图的描述,参考各种相关数据考虑每一过程及上下工序的关系,以脑力激荡法 分析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它可能是引起下一道工序的潜在失效模式,也可能是上一道工序潜在的失效模式的后果。 5.3.10潜在之失效后果:指一失效模式的发生,对于下一个工程/下一个使用者.后续使用者所可能 造成的影响,对最终使用者来说失效的后果用产品或系统的性能来描述;对下一个工程或后续工序,失效的后果用工序性能来描述。 5.3.11严重度(S) 严重度是指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可能对下一工程或客户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如果FMEA 小组成员不了解客户的使用状况(即不了解可能对顾客造成的不良后果)时,可以通过所有 可以的途径向客户了解后评估.严重度的评估级数分1-10级。 5.3.12分级 对需要附加过程控制的产品的一些特殊特性进行分级(如安全性类)或关键工序标 示。如果在制程FMEA中确定了某一级别,应通知技术部,因它可能会影响有关确定控件目标时的工程文件。 PP盖板产品的关键产品特性为铰耳位的尺寸。 5.3.13潜在之失效原因 是指失效发生的原因,并依据可以纠正或控制的原则来描述,因为制程中缺陷的存在造成 制程的变异,导致失效的发生.原因应明确记录具体的错误或误操作情况,不能用一些含糊 不清的词语(操作者错误.机器故障)描述。 5.3.14发生率(0) 发生率是指具体的失效原因/机理发生的频率,以评估的方法.针对一个不良模式原因,评 估其在现行作业程序下某一失效原因/机理出现的可能性.按大小分为10个等级。 5.3.15现行过程控制 是对尽可能防止失效模式的发生或探测将发生的失效模式的控制的描述,一般有以下三种 过程控制方法 A.预防:防止失效原因/机理或失效模式或降低其发生的机率。 B.探测:探测出失效的原因/机理或者失效模式,导致采取纠正措施。 C.查明此失效是哪一种失效模式。 5.3.16探测度(D) 探测度:指产品离开本制造工序或装配工序之前,以现行过程控制方法找出失效原因/机理. 过程缺陷的可能性的评价指标,假设失效已发生,然后评价所有现行过程控制方法;防止该 失效模式或缺陷的产品流出去的能力。 严重度,发生率和探测度的评分标准详见附件一,二,三。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新版FMEA)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新版FMEA) ●课程特色 用客户的产品为案例,学员以小组的方式,学习界限图、接触矩阵图、P图、DRBFM为DFMEA奠定基础;学习过程流程图、特性矩阵图、过程变差识别和过程参数控制,为PFMEA奠定基础;掌握新版FMEA 的更新内容和要求;帮助学员学会真正将FMEA作为工程师必需掌握的设计工具。 ●课程目标 n 掌握新版FMEA(第四版)的更新的内容和要求 n 理解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概念、信息流、步骤和方法; n 通过界限图,正确界定FMEA的范围; n 应用接触矩阵图,分析零件与零件之间在物体、能量、信息、物质形态方面的交互作用; n 建立P图,分析产品的错误状态,揭露导致产品不可靠的原因; n 通过过程流程图,建立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的对应关系; n 具备运用FMEA、过程控制计划等工具,提高产品和过程的可靠性; n 理解FMEA与其他任务和工具之间的关系。 n 掌握FMEA和其它文件之间的相互关联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新版FMEA) 开课地点: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2926号万好万家A座302室 培训对象:质保部经理,设计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其他直接负责过程标准化和改进的人员,那些直接负责引进新产品或新制造过程的人员。 培训目标: n 掌握新版FMEA(第四版)的更新的内容和要求 n 理解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概念、信息流、步骤和方法; n 通过界限图,正确界定FMEA的范围;

n 应用接触矩阵图,分析零件与零件之间在物体、能量、信息、物质形态方面的交互作用; n 建立P图,分析产品的错误状态,揭露导致产品不可靠的原因; n 通过过程流程图,建立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的对应关系; n 具备运用FMEA、过程控制计划等工具,提高产品和过程的可靠性; n 理解FMEA与其他任务和工具之间的关系。 n 掌握FMEA和其它文件之间的相互关联 课程内容简介:三天课程结合美国奥曼克丰富的实际案例,系统地讲解新版FMEA(第四版)的内容、要求、信息流、实施步骤和方法;包括DFMEA, DVP&R, 应用界限图、接触矩阵图、P图、设计矩阵表、DRBFM(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评估)、过程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等工具,帮助学员了解通过实施FMEA 的过程,掌握产品特性内部、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DFMEA和PFMEA、DFMEA与DVP&R、流程图和PFMEA、PFMEA和控制计划以及系统、子系统、部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联,解决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前期确保失效模式得到考虑并实现失效的控制和预防。 课程详细内容: n 新版FMEA 概述 l FMEA的定义、范围和好处 l FMEA的种类: 系统FMEA, 设计FMEA, 设计FMEA l 原因和效果基本关系 l FMEA的模式和产品实现流程 l FMEA开发过程中的关联 l FMEA开发组织和小组作用 l 高层管理在FMEA过程的作用(新版)

DC-DC转换器中应用MLCC电容应考虑的问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6213824.html, 1Use of MLCC Capacitors Application Note October 2005 Issues to Consider when Using MLCC Capacitors in DC-DC Converters Multi-layer ceramic chip (MLCC) capacitors are used quite often in dc-dc converter input and output filters instead of tantalum or aluminum electrolytics. MLCC’s have low ESR, low ESL, and low cost. They also have no major reliabilit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m. All these properties make them suitable for power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There are still, however, some issues to consider when using these capacitors in dc-dc converter circuits. Some ceramic capacitors can lose a lot of their valu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lost capacitance can degrade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a dc-dc converter, or it can even make the control loop of the converter unstable. First of all, we only recommend using C0G, X7R, or X5R dielectrics. Since C0G capacitors are not available except for lower values, X7R and X5R become the only suitable choice for most cases. We strongly recommend against using Y5V or any similar dielectrics i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a dc-dc converter. These capacitors will lose up to 90% of their value in many typ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capacitance per unit volume of the X7R/X5R dielectrics has increased quite a bit in the past few years. However, you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using the components with the highest capacitance densities. These capacitors lose a lot of their value at the higher frequencies where most dc-dc converter circuits operate. They lose even more capacitance when dc bias is applied to them. Table 1 compares some typical X7R/X5R capacitor values in various case sizes made by a major manufacturer. We first measured the capacitor value with no dc bias at frequencies >100kHz using a network analyzer, and found the higher the capacitance density, the lower will be the value at high frequencies. Next, we examined the manufacturer’s curves regarding the drop in capacitance at dc as a function applied bias voltage, and found again that the higher density capacitor values drop faster with dc bias. Nominal Voltage Measured Value % Capacitance Drop Cap Value Case Size Thickness Rating at 0V DC Bias (Typical) freg>100kHz 3V DC Bias 5V DCBias 10uF 0603 0.8mm 6.3V 5.2uF 45% 67% 0805 1.25mm 10V 7uF 20% 40% 1206 1.6mm 10V 10uF 5% 12% 1210 2mm 25V 10uF 2% 5% 22uF 0805 1.25mm 6.3V 12uF 33% 55% 1206 1.6mm 6.3V 19uF 15% 33% 1210 2.5mm 16V 19uF 1% 8% 47uF 1206 1.6mm 6.3V 35uF 33% 60% 1210 2.5mm 6.3V 43uF 12% 28% 1812 2.5mm 6.3V 47uF 10% 20% Table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ceramic cap values and case sizes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FMEA

一基本概念 1. 可靠性工程学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威布尔概率纸 故障树分析法FTA

失 效 Failure —— 一个产品/过程/系统不能正常 工作需要修理或调换也称故障失效模式 Failure Mode —— 失效的表现形式 失效后果Failure Effect —— 失效给顾客带来的影响 失效强调的是产品本身的功能状态 事故强调的是造成损害的后果 失效并不都引起事故顾 客 Customer —— 不仅仅是“最终使用者”还可 以是后续或下一工序的使用者 2. 术语

二为什么要FMEA? 1预测可以预先发现或评估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影响2持续改进不但改进并积累经验并将其文件化程序化 3防错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4客户要求部分客户要求供应商有FMEA并不断更新 5审核要求为通过QS9000,VDA 6.1等标准必须有FMEA ?首先集中有限的资源于高风险项降低开发成本 ?提高产品功能保证和可靠性 ?缩短开发周期 ?改善内部信息交流 ?将责任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

三定义 FMEA ——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是一种系统化的可靠性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事前分析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 潜在的失效模式查明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以便采取措施进行 预防的分析方法 后经发展对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失效模式进行单独分析 称危害度分析CA:Criticality Analysis合称FMECA 目前被普遍简称为FMEA 常被读作[feime]或各字母单独发音为F,M,E,A

MLCC电容物理应力导致击穿问题案例

MLCC电容应力失效跟踪报告 一、现象 (1) 二、问题定义 (1) 三、信息收集、跟踪与分析 (1) 四、结论 (2) 五、改善建议 (2) 一、现象 2012年5月24日首次接板卡调试段通知,GPS G03H V1.0主板在进行48V高压测试时,出现批量C27/C39电容烧毁的现象。进一步跟踪发现,后续G03H系列产品各批次都存在这个问题,失效率时高时低,在2%~5%左右浮动。最后一次生产1000台G03H-T V2.1主板,出现16块C27烧,不良率1.60%;13块C39烧,不良率1.30%。 根据操作员提供的现场描述,主板经过12V上电,工作正常,各测试点电压正常。然后切换到48V供电,在上电时C27/C39出现电火花,立即下电后发现电容已烧毁。48V上电时间一般在1秒左右。 二、问题定义 涉及该问题的主板包括:G03H V1.0,G03H-T V1.0,G03H V2.0,G03H-T V2.0。 出现该问题的环境:板卡调试段,48V高压测试,在主板电源输入端提供48V电压。 出现失效的器件:电容C27与C39。 三、信息收集、跟踪与分析 1.问题共性:G03H各系列主板差异很小,烧毁电容所属的电路环境完全相同。同时,C27 与C39使用同一种物料,并联在同一级电路上,在PCB板上也是并列排放;同一批次中,同时存在C27烧和C39烧的问题。根据以上信息,基本可以认定属于同一种问题。 2.根据生产记录显示,自2011年10月G03H V1.0首量后,各月均有数百至数千的产量,C27 与C37不良率之和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多个月份失效率为0%。在2012年5月底之后,该问题的失效率突然提高至2%以上。查看5月收到的设计变更通知中,没有G03H相关的项目。从数据上看,经过了数个月的生产与测试检验,C27、C39的可靠性,以及工装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目录 一、前言 (01) 二、设计FMEA (02) 1.先期规划 (03) 2.设计FMEA展开 (07) 3.后续追踪与应用 (14) 附录A:设计FMEA方块图范例 (16) 附录B:设计FMEA范例 (17) 附录C:设计FMEA表格 (18) 案例分析 (19)

一、前言 失效模式、效应与关键性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是一种系统化之工程设计辅助工具,主要系利用表格方式协助工程师进行工程分析,使其在工程设计时早期发现潜在缺陷及其影响程度,及早谋求解决之道,以避免失效之发生或降低其发生时产生之影响。FMECA之前身为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系由美国格鲁曼(Grumman)飞机公司在1950年首先提出,应用于飞机主操纵系统的失效分析,在1957年波音(Boeing)与马丁(Martin Marietta)公司在其工程手册中正式列出FMEA之程序,60年代初期,美国航空太空总署(NASA)将FMEA成功地应用于航天计画,同时美国军方也开始应用FMEA技术,并于1974年出版军用标准FMECA程序MIL-STD-1629,于1980年由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hnical Commission,IEC)所出版之国际IEC 812即为参考MIL-STD-1629A加以部份修改成之FMEA程序。除此之外,ISO 9000及欧市产品CE标志之需求,也将FMEA视为重要的设计管制与安全分析方法。 在7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受到国际间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努力导入国防与太空工业之可靠度工程技术,以提高产品品质与可靠度,FMEA手册,此时发展之分析方法与美军标准渐渐有所区别,最主要的差异在引进半定量之评点方式评估失效模式之关键性,后来更将此分析法推广应用于制程之潜在失效模式分析,从此针对分析对象之不同,将FMEA分成”设计FMEA”与制程FMEA”,并开始要求零件供货商分析其零件之设计与制程。在各个汽车厂都要求其零件供货商按照其规定之表格与程序进行FMEA的情况下,由于各公司的规定不同,造成零件供货商按照其规定之表格与程序进行FMEA的情况下,由于各公司的规定不同,造成件供货商额外的负担,为改善此一现象,福特(Ford)、克莱斯勒(Chrysler)、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等三家公司在美国品管学会(ASQC)与汽车工业行动组(AIAG)的赞助下,整合各汽车公司之规定与表格,在1993年完成『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参考手册』,确立了FMEA在汽车工业的必要性,并统一其分析程序与表格,此参考手册在1995年完成修定二版,并成为SAE正式技术文件SAEJ-1739。 目前FMEA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电力、造船和交通运输等工业,根据对美国国防部所属的112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显示,有87个单位认为FMEA是一种有效的可靠度分析技术,值得推广。 FMEA做为设计工具以及在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性决定于设计初期对于问题的信息是否有效地传达沟通,或许FMEA给人最大的批评在于其对设计之改进效益有限,其最主要原因为执行的时机不对,以及单独作业,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适当的输入FMEA信息,掌握时机或许是执行FMEA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因素。FMEA的目的为确认在系统设计中的所有失效模式,其第一要务为及早确认系统设计中所有的致命性(Catastrophic)与关键性(Critical)失效发生的可能性,以便尽早开始进行系统高层次之FMEA,当获得更多数据后,再扩展分析到低层次硬品。 本教材乃针对设计FMEA相关技术做一探究。 将FMEA技术应用于制造/组装程序之分析称为”制程FMEA”,亦即在设计制造程序时,

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目錄~ 第一篇FMEA概述 FMEA概述.....................................................................2-3 潛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之順序 (4) 第二篇設計FMEA 何謂設計FMEA (5) 設計FMEA適用時機 (5) 設計FMEA的效益 (6) 團隊工作 (6) 設計FMEA流程圖 (7) 一個設計FMEA的形成~表單填寫指導1~22項........................8-18 設計FMEA範例 (19) 第三篇制程FMEA 何謂制程FMEA (20) 制程FMEA適用時機 (21) 制程FMEA的效益 (21) 團隊工作 (21) FMEA與品質規劃之相關性 (22) 制程FMEA流程圖 (23) 一個制程FMEA的形成~表單填寫指導1~22項.....................24-32 制程FMEA範例 (33) 附錄………………………………………………………………34-40 術 語 (41)

FMEA概述: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簡稱FMEA,是對特定的設計或制程究竟應該做些什麼事來確保顧客滿意這一過程的補充,是一項系統化的活動,其主要目的在於: 1.對產品及其制程中的潛在失效與影響效應建立認知并且予以評價。 2.確定系列措施以消除或降低失效發生的機會(或然率)。 3.建立活動過程的文件與紀錄。 ◎根據車輛召回的研究顯示,FMEA的全面實施可以防止很多事件的發生,因此,想要識別并最大程度地減少潛在的隱患,FMEA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應用技術 。 ◎FMEA成功的關鍵在於〝事件發生前〞采取措施的時間性,在事前花點時間做好FMEA分析,能夠很容易地以低成本來更改產品或制程,從而將後期更改的風險降至最低。 ◎FMEA的範圍與關注焦點: 1.新設計、新技術,或新制程時: 著眼於全部的新設計、新技術,或新制程。 2.現有的設計或制程的變更時(假設已有FMEA): 集中於設計或制程的變更和變更可能產生的交互影響,以及現場的歷史情況。 3.將現有的設計或制程使用於新的環境、場所或用途時(假設已有FMEA): 著眼於新的環境、場所或用途對既有設計或制程的影響。 ◎FMEA編制的責任可能指定為某一主辦工程師,但是輸入應是小組活動的輸出。小組由知識與經驗丰富的人員組成(例如:設計、檢驗、實驗、制造、裝配、服務、品質及可靠度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程序FMEA

1.目 的: 1.1對產品設計及其制程中的潛在失效影響效應建立認知并予以評價。 1.2確認系列措施及消除或降低失效發生的機會。 1.3建立產品設計及其制程的文件記錄。 2.范 圍﹕ 2.1DFMEA :所有新產品在開發初期﹐收到客戶設計資料后,并進行可行性評估與規划之前均適用。 2.2 PFMEA ﹕ 2.2.1在APQP 的制程設計與開發驗証階段實施。 2.2.2對新制程或將修訂的制程實施。 3.權 責﹕ 3.1制訂﹕DFMEA 由開發部主要跨功能小組訂定﹔PFMEA 由生產部主要跨功能小組訂定。 3.2審查﹕由各主要跨功能小組組長審查并督導落實執行。 3.3核准﹕管理代表核准。 4.定 義﹕ 4.1失效模式﹕指產品或過程可能不能滿足設計意圖或過程要求的方式或方法。 5.作業內容﹕按設計或制程FMEA 表格執行,以下簡介FMEA 表的制作﹕ 5.1 FMEA 表編號﹕編號原則如右圖 5.2項目﹕填入要分析之產品型別。 部門﹕填入要分析之工序。 5.3制定部門﹕填入主導FMEA 單位別。 5.4編制人﹕填入主導完成FMEA 工程師的名字。 5.5次系統 / 機種﹕填入客戶產品名稱。 5.6生效日期﹕填入FMEA 最新發布日期。 5.7 FMEA 日期( 原 始 )﹕填入最初FMEA 制定日期。 5.8核心小組﹕填入跨功能小組所有成員姓名。 5.9功能 / 作業要求或目的﹕盡可能簡潔地填入被分析部位(制程)的功能或作業要求,如果項目包 含一個以上有不同功能或(制程)作業要求時﹐則列出所有項目。 5.10潛在失效模式﹕ D(P) 03 04 25 01 流 水 號 日 月 年 設 計 ( 制程 )

电容器行业(MLCC)简析及技术略谈

中国电容片式化已达到70%以上,多层陶瓷电容(MLCC)占片式电容器总产量的80%,2008年增长率为32.3%,2009年略低于2008年。3C升级、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3G 手机转换、PC升级以及LCD TV的大量出货将使MLCC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2012年薄膜电容市场需求主要是在节能灯市场,按照每只节能灯需要6-8只薄膜电容器计算,潜在市场需求在260-320亿只之间。 ---摘自2010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研究报告 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和便携式同时要求电子元件产品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元件的尺寸。以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为例,目前的主流产品的尺寸正在从0603型向0402型过渡,而更受市场欢迎的高端产品是0201型。尺寸的缩小涉及一系列材料和工艺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无源元件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新材料和前沿技术(如纳米技术等)已开始被用于超小型元件的工艺之中。---摘自电子电力网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宣布,1005型·厚度0.22mm的多层陶瓷电容器 AMK105BJ474MC(1.00x0.50x0.22mm,厚度是最大值)投入生产,该产品适用于手机等小型、轻薄便携设备IC的电源电路,可实现行业最高静电容量0.47μF。 在强化产品阵容的基础上,积极展开了3种型号、12种大容量超薄多层陶瓷电容器产品的批量生产。它们是1005型,厚度为0.22mm?的产品、代表传统产品的1005型,厚度为0.33mm的AMK105BJ225MP(1.0x0.5x0.33mm,厚度是最大值,电容2.2μF)、以及1608型,厚度为0.5mm的AMK107BJ106MK(1.6x0.8x0.5mm,厚度是最大值,电容10μF)。 2009年8月在日本,已对1005型·厚度0.22mm的3种产品开始批量生产。计划3种产品的产能为每月1000万个。样品价格上,1005型为4日元,1608型为10日元。 目前,智能手机均具备超大液晶显示屏、上网浏览、视频和音乐欣赏、高清拍照等功能,在追求小型、轻薄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液晶显示的超大化和拍照功能的高清化。为了避免追求高性能而导致手机体积庞大,通过使用此次投产的超薄多层陶瓷电容器为首的超薄表面实装元器件,将液晶显示模块和摄像模块做得小型且轻薄,以实现手机的小型、轻薄以及高性能化。 1984年,太阳诱电将镍电极大容量多层陶瓷电容投入生产,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材料技术和生片(greensheet)薄型化技术的高度成熟,不断向小型化、大容量的目标迈进。此次投产的超薄陶瓷电容器,正是得益于上述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最终实现了1005 型、厚度为0.22mm?最大静电容量0.47μF?这一成绩。 为了实现设备和模块的小型化,太阳诱电进一步开发小型轻薄、大容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预定于2010年3月进一步扩充0.60×0.30mm~2.00×1.25mm规格的多层陶瓷电容大容量产品的产品线。 由此,不同规格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最大静电容量值都成为业内的最大容量值。 0.60×0.30×0.30mm的最大静电容量值为1μF,1.00×0.50×0.50mm的最大静电容量值为 10μF,1.60×0.80×0.80mm的最大静电容量值为22μF,2.00×1.25×1.25mm 的最大静电容量值则达到了100μF。 今后,太阳诱电将继续致力于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了满足IC的高性能化所带来的用于电源电路去耦电容产品的小体积、大容量需求而不断扩充产品线。 ---摘自中国元器件产业网

MLCC贴片电容选择及应用问题

MLCC贴片电容选择及应用问题(選型資料) MLCC(片状多层陶瓷电容)现在已经成为了电子电路最常用的元件之一。MLCC表面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很多情况下,设计工程师或生产、工艺人员对MLCC的认识却有不足的地方。以下谈谈MLCC选择及应用上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MLCC虽然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是失效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器件。失效率高,一方面是MLCC 结构固有的可靠性问题,另外还有选型问题以及应用问题。 由于电容算是“简单”的器件,所以有的设计工程师由于不够重视,从而对MLCC的独有特性不了解。在理想化的情况下,电容选型时,主要考虑容量及耐压两个参数就够了。但是对于MLCC,仅仅考虑这两个参数是远远不够的。 使用MLCC,不能不了解MLCC的不同材质和这些材质对应的性能。MLCC的材质有很多种,每种材质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能特点。不了解这些,所选用的电容就很有可能满足不了电路要求。举例来说,MLCC常见的有C0G(也称NP0)材质,X7R材质,Y5V材质。C0G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温度系数最好,在-55°C至+125°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温度系数为0 ±30ppm/°C。X7R次之,在-55°C至+125°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容量变化为±15%。Y5V的工作温度仅为-30°C至 +85°C,在这个工作温度范围内时其容量变化可达-22%至+82%。当然,C0G、X7R、Y5V的成本也是依次减低的。在选型时,如果对工作温度和温度系数要求很低,可以考虑用Y5V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要用X7R的,要求更高时必须选择COG的。一般情况下,MLCC厂家都设计成使X7R、Y5V材质的电容在常温附近的容量最大,但是随着温度上升或下降,其容量都会下降。 仅仅了解上面知识的还不够。由于C0G、X7R、Y5V的介质的介电常数是依次减少的,所以,同样的尺寸和耐压下,能够做出来的最大容量也是依次减少的。有的没经验的工程师,以为想要什么容量都有,选型时就会犯错误,选了不存在的规格。比如想用0603/C0G/25V/3300pF的电容,但是0603/C0G/25V的MLCC一般只做到1000pF。其实只要仔细看了厂家的选型手册,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另外,对于入门不久的设计工程师,对元件规格的数序(E12、E24等)没概念,会给出0.5uF之类的不存在的规格出来。即使是有经验的工程师,对于规格的压缩也没概念。比如说,在滤波电路上,原来有人用到了3.3uF的电容,他的电路也能用3.3uF的电容,但他有可能偏偏选了一个没人用过的4.7uF或2.2uF的电容规格。不看厂家选型手册选型的人,还会犯下面这种错误,比如选了一个0603/X7R/470pF/16V的电容,而事实上一般厂家 0603/X7R/470pF的电容只生产50V及其以上的电压而不生产16V之类的电压了。 另外注意片状电容的封装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英制表示法,一种是公制表示法。美国的厂家用英制的,日本厂家基本上都用公制的,而国产的厂家有用英制的也有用公制的。一个公司所用到的电容封装,只能统一用一种制式来表示,不能这个工程师用英制那个工程师用公制。否则会搞混乱。极端的情况下,还会弄错。比如说,英制的有0603的封装,公制的也有0603的封装,但是两者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尺寸的。英制的0603封装对应公制的是1608,而公制的0603封装对应英制的却是0201!其实英制封装的数字大约乘以2.5(前2位后2位分开乘)就成为了公制封装规格。现在流行的是用英制的封装表达法。比如我们常说的0402封装就是英制的表达法,其对应的公制封装为1005(1.0*0.5mm)。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PFMEA)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P FMEA) (QMS-3-0 62) 编写: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修订记录 序号修订时间修订页 码 修订内容修订前 版/页次 修订后 版/页次 修订者 1 2014/2/28 全文新增第1.0版第1.0版朱冠

一.目的: 利用可靠性分析技术对产品.制程.设备进行分析,以求在设计阶段早期发现问题,及早谋求解决措施。 二.适用范围: (1)产品开发及改善。 (2)制程开发及改善。 (3)设备开发及改善。 三.定义: (1) PFMEA : (Potential 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is)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2)严重度(Severity) :恒量失效的影响程度。 (3)发生率(Occurrence) :失效发生的几率。 (4)难检度(Detection) :在现行的控制措施下,侦测失效发生的能力。 (5)风险优先数(RPN)= 严重度(S) *发生率(O) *难检度(D)。 四 . PFMEA分析流程: 四 . PFMEA分析流程(接上表): 序号作业流程权责作业内容参考文件相关表 单 序号作业流程权责作业内容参考文件相关表单 1 客户 总经理室 工程部 品管部 1-1.由客户/工程部/总经理室 相关部门人员审查方案可 靠性; 1-2.工程部经理或以上人员核 准; 1-3.品管部分别与工程部.生 产部组成PFMEA团队。 《品质手册》 《管理责任控制程 序》 《合约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可靠度工程评 估报告》 2 工程部 生产部 2-1. 工程部.生产部执行人分别 填写开发段.改善段PFMEA 2-2 对产品.制程.设备 可能出现的失效逐条列出 《文件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 序》 《工程变更控制程 序》 《潜在失效模式 与效应分析》可靠 性评估 潜在失效模 式 OK

MLCC常见故障分析

MLCC 常见故障分析 北京718友益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祁怀荣 MLCC 指多层[或叠层]陶瓷电容器, 由于生产成本较其它电容器低,ESR[等效串联电阻]和ESL[等效串联电感]极低,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各类高频电路.它的产量占电容器总产量的70%以上. 进些年MLCC 的技术进步非常快, 其体积容量比已经接近钽电容器的水平.由于其独特的无极性结构非常适合滤波使用,因此,在微电 子电路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大有代替部分体积容量比较低的片式钽电容器的势头. 尽管其在高频特性上优点突出,但其弱点也经常导致使用出现问题; 例如在-55-+125度的极限温度内其容量变化率较大,不能满足使用温度变化幅度过大,滤波精度要求高的电路. 另外,由于叠层厚度的增加导致产品的机体变的更'脆',在焊接上板冷却后非常容易出现由于电路板热应力导致的叠层裂纹,出现裂纹的产品在常温时漏电流变大,在电路板温度升高时漏电流反而降低,因此,查找原因非常困难.当通过的电流很大 时,一样可以突然出现发热导致的电击穿现象,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烧板现象. 导致MLCC 焊接后叠层出现裂纹的根本原因,是高温焊接后冷却过程中线路板和MLCC 机体不同的膨胀率, 因为MLCC 的基材是氧化物组成的陶瓷材料,因此,其非常脆,也就是说在叠层较薄时非常容易在极微小的热应力下断裂. 其容易断裂的比列随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容量高的MLCC,其叠层数量越多,而且每 层厚度也更薄,目前最薄的叠层厚度已经达到1微米左右. 使用此类产品,必须非常注意产品与焊接温度曲线及焊接材料和电路板材料间的选择问题, 稍微有一 点的热应力就有可能导致部分MLCC 的部分叠层出现断裂. 出于对MLCC 较大容量产品的对热应力导致的失效比列增加的担心,按照美军电子元件使用规定,军用MLCC 的叠层厚度不能小于10微米,也就是说一定容量的MLCC 产品,体积过小的产品不容许在军用电子电 路中使用. 因为其非常容易出现在温度变化过大时突然断裂而导致失效率增加. 实际上,上述原因导致的失效比比皆是, 特别是在民用电子产品上,由于过度追求小体积导致的此类问题 已经导致电路可靠性大幅度降低, 出现的问题非常多. 为了解决此问题,美国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端子涂敷了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MLCC, 此产品主要解决的 问题就是MLCC 产品耐热应力差的缺点. 可悲的是我国生产的此类产品在质量等级上与国外公司的差距仍然在扩大,而在向用户提供产品时,多 数生产厂家都对此缺点避而不谈, 从而使许多用户对因此问题导致的失效率问题越来越多.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6213824.html, For evaluation only.

DFMEA设计失效模式影响及后果分析

DFMEA设计失效模式影响及后果分析 DFMEA设计失效模式阻碍及后果分析 由谁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由对设计具有阻碍的各部门代表组成的跨部门小组进行 供应商也能够参加 切不要不记得客户 小组组长应是负责设计的工程师 跨职能部门小组 5-9人,来自: 系统工程 零部件设计工程 试验室 材料工程 工艺过程工程 装备设计 制造 质量治理 如何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提要 组建跨职能部门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小组 列出失效模式、后果和缘故 评估 the severity of the effect (S) 阻碍的严峻程度 the likelihood of the occurrence (O) 可能发生的机会 and the ability of design controls to detect failure modes and/or their cau ses (D) 探测出失效模式和/或其缘故的设计操纵能力 如何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提要

Calculate the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to prioritize corrective actio ns 运算风险优先指数(RPN)以确定应优先采取的改进措施 如何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提要 Plan corrective actions 制订纠正行动打算 Perform corrective action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采取纠正行动,提升产品质量 Recalculate RPN 重新运算风险优先指数(RPN) 如何样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提要 先在草稿纸上进行分析;当小组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将有关信息填在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表上 use fishbone and tree diagrams liberally 充分利用鱼骨图和树形图 trying to use the FMEA form as a worksheet leads to confusion and mes sed-up FMEAs 若将FMEA表当做工作单使用,就会造成纷乱,使FMEA 一塌糊涂 建议 1. 组建一个小组并制订行动打算 绝不能由个人单独进行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因为: 由个人进行会使结果显现偏差 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 应指定一个人(如组长)保管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表格 应将小组成员的姓名和部门填入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表格2. 绘制产品功能结构图 一种图示方法,其中包括: 用块表示的各种组件(或特性) 用直线表示的各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适当的详细程度

MLCC技术发展史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简称MLCC) 是电子整机中主要的被动贴片元件之一,它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 最先由美国公司研制成功,后来在日本公司(如Murata、TKD、太阳诱 电等)迅速发展及产业化,至今依然在全球MLCC领域保持优势,主要 表现为生产出MLCC具有高可靠、高精度、高集成、高频率、智能化、 低功耗、大容量、小型化和低成本等特点。由于MLCC标称电容量已达 到10μF-100μF,尺寸已达到0201-01005(即长×宽为0.01英寸×0.00 5英寸,以下均为英寸表示),是蚂蚁的十分之一大小,所以它已经 部分取代片式铝电解电容和片式钽电容器,且比它们具有更低的损耗 值和更好的可靠性。 什么是MLCC技术?简而言之,MLCC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它 包括新材料技术,设计工艺制作技术、设备技术和关联技术(如质量控 制技术中的电子元件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技术等)。MLCC技术涉及 材料、机械、电子、化工、自动化、统计学等各学科先进理论知识, 是多科学理论和实践交叉的系统集成,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范畴。 核心技术待提高 在MLCC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是材料技术(如陶瓷粉料的制备)、 介质叠层印刷技术(多层介质薄膜叠层印刷)和共烧技术(陶瓷粉料和金 属电极共烧)。 1.材料技术(陶瓷粉料的制备) 现在MLCC用陶瓷粉料主要分为三大类(Y5V、X7R和COG)。其中X7R 材料是各国竞争最激烈的规格,也是市场需求、电子整机用量最大的 品种之一,其制造原理是基于纳米级的钛酸钡陶瓷料(BaTiO3)改性。 日本厂家根据大容量(10μF以上)的需求,在D50为100纳米的湿法BaT iO3基础上添加稀土金属氧化物改性,制造成高可靠性的X7R陶瓷粉料, 最终制作出10μF-100μF小尺寸(如0402、0201等)MLCC。国内厂家则 在D50为300-500纳米的BaTiO3基础上添加稀土金属氧化物改性制作X7R 陶瓷粉料,跟国外先进粉体技术还有一段差距。 2.叠层印刷技术(多层介质薄膜叠层印刷) 如何在0805、0603、0402等小尺寸基础上制造更高电容值的MLCC 一直是MLCC业界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几年随着材料、工艺和设备水平 的不断改进提高,日本公司已在2μm的薄膜介质上叠1000层工艺实践, 生产出单层介质厚度为1μm的100μF MLCC,它具有比片式钽电容器 更低的ESR值,工作温度更宽(-55℃-125℃)。代表国内MLCC制作最高 水平的风华高科公司能够完成流延成3μm厚的薄膜介质,烧结成瓷后2 μm厚介质的MLCC,与国外先进的叠层印刷技术还有一定差距。当然除 了具备可以用于多层介质薄膜叠层印刷的粉料之外,设备的自动化程 度、精度还有待提高。 3.共烧技术(陶瓷粉料和金属电极共烧) MLCC元件结构很简单,由陶瓷介质、内电极金属层和外电极三层 金属层构成。MLCC是由多层陶瓷介质印刷内电极浆料,叠合共烧而成。

MLCC电容特性及注意事项

在采购和使用MLCC过程中应该注意哪 些问题? MLCC(片状多层陶瓷电容)现在已经成为了电子电路最常用的元件之一。MLCC表面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很多情况下,设计工程师或生产、工艺人员对MLCC的认识却有不足的地方。以下谈谈MLCC选择及应用上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MLCC虽然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是失效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器件。失效率高,一方面是MLCC结构固有的可靠性问题,另外还有选型问题以及应用问题。 由于电容算是“简单”的器件,所以有的设计工程师由于不够重视,从而对MLCC的独有特性不了解。在理想化的情况下,电容选型时,主要考虑容量及耐压两个参数就够了。但是对于MLCC,仅仅考虑这两个参数是远远不够的。 使用MLCC,不能不了解MLCC的不同材质和这些材质对应的性能。MLCC的材质有很多种,每种材质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能特点。不了解这些,所选用的电容就很有可能满足不了电路要求。举例来说,MLCC常见的有C0G(也称NP0)材质,X7R材质,Y5V 材质。C0G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温度系数最好,在 -55°C至+125°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温度系数为0 ±30ppm/°C。X7R次之,在-55°C至+125°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时容量变化为±15%。Y5V 的工作温度仅为-30°C至+85°C,在这个工作温度范围内时其容量变化可达-22%至+82%。当然,C0G、X7R、Y5V的成本也是依

次减低的。在选型时,如果对工作温度和温度系数要求很低,可以考虑用Y5V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要用X7R的,要求更高时必须选择COG的。一般情况下,MLCC厂家都设计成使X7R、Y5V材质的电容在常温附近的容量最大,但是随着温度上升或下降,其容量都会下降。 仅仅了解上面知识的还不够。由于C0G、X7R、Y5V的介质的介电常数是依次减少的,所以,同样的尺寸和耐压下,能够做出来的最大容量也是依次减少的。有的没经验的工程师,以为想要什么容量都有,选型时就会犯错误,选了不存在的规格。比如想用0603/C0G/25V/3300pF的电容,但是 0603/C0G/25V的MLCC 一般只做到1000pF。其实只要仔细看了厂家的选型手册,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另外,对于入门不久的设计工程师,对元件规格的数序(E12、E24等)没概念,会给出0.5uF之类的不存在的规格出来。即使是有经验的工程师,对于规格的压缩也没概念。比如说,在滤波电路上,原来有人用到了3.3uF的电容,他的电路也能用3.3uF的电容,但他有可能偏偏选了一个没人用过的4.7uF或2.2uF的电容规格。不看厂家选型手册选型的人,还会犯下面这种错误,比如选了一个0603/X7R/470pF/16V的电容,而事实上一般厂家0603/X7R/470pF的电容只生产50V及其以上的电压而不生产16V之类的电压了。 另外注意片状电容的封装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英制表示法,一种是公制表示法。美国的厂家用英制的,日本厂家基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