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感想

语言学感想
语言学感想

小结语言学概论

文学院08级王佳(小)20081150010056

在前两个学年中,我们学习了现代汉语上下两册,以及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这个学期我们着重学习语言学纲要,这门课几乎涵盖了前面两门课程,并且是从全世界的语言结构出发介绍语言的各个方面,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比其他课程更系统,更细致,我们学得也很认真,同时也有一定的压力。

在所有的学科中,我感觉我最敏感的就是语言了。相对于以前我对语言的了解,这学期有了更深、更广的知识涉猎。除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还加入了整个语言系统的研究,语言的发展以及语言的接触等等新的知识。这里我想依次谈一下这门课程中的每一部分里,我感触比较多的内容。

首先,在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一章,我们第一次认识了语言和说话、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二,认识了语言层级系统,由两层组成——语音(音位)和语言符号(语素、词、句子),分清了什么是语言符号,知道为什么音位不是语言符号。以及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分析。语言符号的组合和聚合也作为重点内容。

第三,在语音方面,细致的了解了发音器官,重点介绍了音位这一语音单位。

第四,语法方面也比现代汉语更系统,更深刻。在词的组合类型、语法规则、句式变换等的基础上,较为新颖的知识点有词的形态(包括构形语素和构词语素的区分)、词的语法范畴(分清了时和体)。还有语言的结构类型,知道了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等。

第五,词汇——词义方面,剖析了同义词、反义词,认识了什么是语义三角形,词和概念的关系等等。

接下来还加入了文字这一章,当然了文字作为语言的四要素之一,在语言学这里介绍是必需的。主要接触了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等等。

其次,我们还依次学习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的分化和融合等,第一次接触了抵御方言与社会方言以及亲属语言,另外还有九大语系。较为陌生的还有关于借词和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洋泾浜等。

最后是语言系统的发展,这是从语言的三大方面展开的,包括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的发展。区分了尖团音等,其中渗透着以前知识的巩固,这里就不多说了。

作了这样的一个小结后发现,虽然在听讲的过程中感觉到这次的内容有些繁杂,但是通过系统的总结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我们就能看出语言学纲要还是很有条理性的,它从语言学的各个方面让我们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了什么是语言,有的人觉得学习这门课并无乐趣和意义可言,但是我觉得,既然我们要研究语言,就必须认真对待它,慢慢的就会培养起兴趣。当然并不否认,这一方面需要一定的天分,但至少,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用脑去记忆,这样就会有所收获。

最后,感谢老师每节课一如既往地严谨的授课态度和全面专业的知识介绍,也感谢您毫不吝啬您的劳动成果,让我们收获颇多。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讲解

陈忠著 , 《认知语言学研究》 , 2005年 , 第1页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概说 第一节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及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美,并以1989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为准,标志着认知语言学正式成立。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相对立,是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反叛而建立发展起来的。 认知语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G.Lokoff;R.W Langacker ;C.Fillmore;M.Johnson; R.TayIor;Haiman,M.John;D.Geeraerts;P.Kay等。 戴浩一1985《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原则》、1990《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争议》;谢信一1991《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1999《转指和转喻》、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张敏l 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理论》;袁毓林1995《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认知语自学的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相对立。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建立在经验主义或称为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抽象的心智活动不能脱离身体经验和形体。认知结构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并且以感知、动觉、经验为基础,思维具有想象性。概念要么来源于经验,要么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发展而来;思维具有完形件和整体性;语言符号不是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而是与用科学概念结构保持一致。 关于语言能力的问题,认知诺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不是自足的封闭系统。一方面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以认知为基础,另一方面,语言在结构方面也参照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换言之,语言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是建立在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基础之上的。语言不能脱离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而独立运作。 就语义而言,用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描写语义是不够的,语义和使用者的知识系统密不可分。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知识系统。 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之间没有绝对而明确的界限。语言能力跟一般认知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语言内部层面来看,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句法跟词汇互参互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不存在一个可以脱离语义、词汇意义独立运转的独立的句法系统。 关于句法是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这是认知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争执的焦点。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极端形式主义观点的基本主张,是句法自主论。该观点把句法看做是自主的系统.可以脱离语义独立运作。并且认为语百符号的编码具有任意性。 关于语吉符号有没有任意性的问题,历来颇有争议。索绪尔把符号内部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结合,但是大量的语言事实都对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如:“大小、长短、左右、前后、高低”合乎正常范式和语感,而x“小大、短长、右左、后的、低高”却不正常。在“量级”表达形式方面,高量级和低量级之间往往不对称、不均衡,因此“量级”范畴的编码并不是任意的。在这种不对称、不均衡的背后,是认知动因在起制约作用。 无论是“量级”、空间、时间关系,还是其他方面,也无沦是汉语还是英语,语言都不是任意进行编码的。而且编码的依据也不是仅仅根据句法规则。

英语语言学2 Morphology形态学word讲义

Chapter 3 Morphology形态学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o language than words. Words can carry meaning. Words are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a language. So, is word the most basic or the minimal unit of meaning? If not, then what is? How words are formed?---morphology 3.1 what is morphology? Morphology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3.2 Open class and closed class (开放词类和封闭词类) Open class words----content words of a language to which we can regularly add new words, such as nouns, adjectives, verbs and adverbs. Closed class words----grammatical or functional words, such as conjunction, articles, preposition and pronouns. New words can be added to open class words regular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 number of closed class words is small and stable since few new words are added. 3.3Morphemes--the minimal units of meaning(词素,最小的意义单位) Word is the smallest free from found in language. Word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maller meaningful units---morphemes. So,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that carries information about meaning or function. Words are composed of morphemes. Words may consist of one morpheme or more morphemes, e.g. 1-morpheme boy, desire 2-morpheme boyish, desirable 3-morpheme boyishness, desirability 4-morpheme gentlemanliness, undesir(e)abl(e)ity 5-morpheme ungentlemanliness 6-morpheme 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 Free morpheme & bound morpheme Free morpheme----is one that may constitute a word (free form) by itself, such as bed, tree, sing, dance, etc. Bound morpheme----is one that may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 They can not stand by themselves, such as ―-s‖ in ―dogs‖, ―al‖ in ―national‖, ―dis-‖ in ―disclose‖, ―ed‖ in ―recorded‖, Allomorph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徐星星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 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人们说话的机能只有借住集体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所以说,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那绝不是什么空想。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来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的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在第一编中,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与其他一切同类的的符号系统有以下几点共同点。一是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复杂程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它们的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相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在头脑中激发的概念。三是构成元素相同,无论使用

课堂感悟

§1.1 探索勾股定理(1) 【学习目标】 1、用测量、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另一边.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预习导航】 (一)提出问题: 强大的台风使得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折断倒下,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 旗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在下面画出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6和8、5和12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测出其斜边长度,并猜测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1)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特定关系吗? (2)三边长度的平方存在特定关系吗? 2、自己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测量一下它的三边长,它们的平方是否仍满足上述猜想? 3、(1)教材第3页图1-2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此结论与中间的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上面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2)图1-3中,你如何计算C 的面积?(方法很多,尽量多地发掘)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上面的猜想? 9米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认为在应用勾股定理时,需要注意什么? 例:在AB C Rt ?中,C ∠=90°, 解: AC=3cm ,BC=4cm,求AB 的长. ∴AB 2= =32+42 =9+16=25= ∴AB= 答:AB 的长为 . 跟踪练习: 1、解决(一)中的问题. 2、完成课本第5页随堂练习,第7页习题1.1.(做在导案方面) 3、学习课本第9页例1,完成下面的问题: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飞机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4、完成课本第10页随堂练习,第11页习题1.2知识技能1.(做在导案反面)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AD ,∠?=90DBC ,12,4,3===BC AB AD , 求CD 的长. 【反思梳理】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和新收获,还有那些疑难问题? A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单词.

绪论 第一章 A Brief Survey of History of Linguistics institute 建立,实行prescriptive 规范性的Alexandria 亚历山大Philology 语文学inaugurate 倡导scientific 学术上的literary 文学的institution 制度criticism 考订 insofar 只有/在…范围内/达到…程度decipher 解密archaic 古代的problematic 难懂的couch v. 表达、措辞slavishly 如奴隶般的subservient 有帮助的/奉承的antiquity 古代文物affinity 亲属关系furnish 提供elucidation 说明,解释Sanskrit 梵语broader 广阔的sounder 牢固的Paradigm 范例/词性变化(表)Latin 拉丁语hypothesis 假定Vowel 元音Proto-Indo-European 印欧语faithful 如实的 havoc 杂乱,浩劫by chance 偶然,意外Germanic 日耳曼语etymological 词源学comparative mythology 比较神话学school 学派 principle 原理mutual 互相的,共有的codification 法典编纂systematization 系统阐述volume 著作instead of 然而warrant n.授权/搜查证/理由/委任书/证明vt. 批准/成为…的根据/向…论证/[口]断言elude 困惑/躲避exclusive 高级的/排外的/独有的validate 使生效/承认/验证Bizarre 异乎寻常的permissible 可容许的methodological 方法论的Initial stage 初期magnify 放大attest 证明 Restrict 限制,约束Junggrammatiker 新语法学派inadequacy 不足第二章语言的材料和任务;它和毗邻科学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作者:————————————————————————————————日期: ?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语言学的重点,认知语言学能很好地解释一些其他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英语倒装句作为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引起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各种不同的语法学派,语言学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这一复杂的句法特征,很多研究不能系统地解释倒装句。本文以象似性理论为认知原理,对英语倒装句中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及修辞性倒装进行解释,认为象似性尤其是接近象似性原则和顺序原则是形成倒装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象似性;倒装句;象似性原则

倒装句作为一种语法形式,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理论对倒装的研究忽视了语言外部的因素,未重视认知对语序的制约作用,研究不够全面。 本文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倒装句进行分析研究,以象似性原理为理论为依据,对英语中的不同倒装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在对句首倒装成分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本文对倒装句中动词全部活部分出现于主语之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认为邻近象似性是英语倒装句中动词或全部或部分地随着突显成分提到主语之前的原因。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如王寅著的《认知语言学》,赵艳芳的《认知语言学概论》,Lackoff. G& M. Johnson’s MetaphorsWe Liveby等等。所以,以期刊、论文方式讨论倒装句的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传统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徐盛桓,以语料统计为依据,研究英语倒装句,认为倒装是为实现句中各种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使语句的成分有恰当的错位,达到全息的语用目的。余笑,从Verschuern提出的语用综观说出发,探讨英语和汉语中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发现英汉倒装语序均具有焦点分离突出和情景设定的功能。 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倒装句日益增多。杨壮春,用射体(trajectory)-界标(landmark)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倒装句的焦点突显功能作出解释,认为倒装句是该理论在语言学中的现实化,它把“射体-界标”转化为“界标-射体”结构形成句末焦点,以使人们注意的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英语倒装句的凸显效果。更多的是以图形与背景理论为视角,对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进行重新阐释,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如王冰营,吕娜;刘先清;王海欧等。 用传统的修辞、句法、语用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有其自身的缺陷,仅仅将倒装句认为是一种表示强调手段的句子。而用图形与背景理论分析可以解决为什么句子应该倒装即英语倒装句起始部分的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为什么动词或者功能词应该放在主语前面这样的问题。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研究英语倒装句中的问题。 3倒装句 英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然后是宾语或表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如果将全部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或将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提到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

《普通语言学》读书心得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会心得 近一个月来,大家都在为这次读书会进行忙碌的准备。下午听完各位同学不同的观点,有受益匪浅的地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不确定的地方,甚至反驳的地方。 值得一提,也就是值得思考的就是,几乎所有同学对这本书的普遍反映就就是——瞧不懂。有瞧了整本书三遍以上还就是觉得很费解的同学,也有反反复复的瞧很多遍绪言却还就是没懂,卡在绪言部分的同学。大家都非常用心的读了这本著作,却也被其中谈到的哲学、心理学、地理学、甚至物理学的东西的搞得头晕眼花,我也就是如此。借用今天读书会上一位同学的话说,“哲学系的同学跟我说想瞧懂这本书就要先学懂哲学,于就是,我就借了一本哲学书瞧,可就是瞧不懂。心理学的同学跟我说,想要瞧懂这本书就要先学心理学,我又借了一本心理学的书,还就是瞧不懂。无奈,我又去借了一本微心理学的书,瞧就是瞧懂了,可就是发现跟语言学没什么关系”。这足以说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涉猎学科之广泛,蕴藏知识之深奥。再借用另外一名同学在读书会上讲到的一个小笑话为例,她说她曾在朋友圈发表一条状态,她的某位学经济的同学就是这样评论的,“索绪尔说:‘您的结构有问题’。乔姆斯基说:‘亲爱的,别听她的,结构这玩意儿就就是一坨屎。’”。可见,这本书不仅仅就是学语言的人需要读的著作,也吸引着其她很多学科的人了解它,认识它,潜心研究。 先以我个人的观点为例谈谈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的感触。与其她同学一样,《普通语言学教程》之于我也就是非常难理解的一部著作,其中涉猎的学科之广,有些就是我从未接触与涉及过的领域,以现阶段的学识基础,读起来真的就是非常有难度。那么,就我现阶段知识结构来说说关于书中第三章“地理差异的原因”——基本原因:时间的浅显认识吧。索绪尔提出语言有地理差异的原因的基本原因就是时间。相信很多同学瞧到这里都会有疑问,我也就是如此,一谈到语言的地理差异,第一反应认为基本原因就就是空间差异,因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受到当地人、事、环境、习俗等等的影响,语言才会出现差异。抱着这种疑问并且不服气的心态瞧了这章内容,不得不说,我被索绪尔的理论说服了,也被自己曾经历过的实践说服了。由于大学时读英语专业,自己有着很深切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感受,加之对英美文化背景的了解,让我更容易理解与赞同索绪尔提出的——言地理差

尔雅释亲(2009300000004)

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作业 学号2009300000004 (清)郝懿行撰《爾雅義疏(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尔雅·释亲》 4(1).011 父之從父晜弟之母爲從祖王母。父之從祖晜弟之母爲族祖王母。父之兄妻爲世母,父之弟妻爲叔母。父之從父晜弟之妻爲從祖母。父之從祖晜弟之妻爲族祖母。 父之從父晜弟之母者,是即父之世母叔母也。上云,從祖祖母,此言從祖王母一耳。父之從祖晜弟之母,是即族父之母也。謂爲族父王母,即族祖祖母也。父之兄妻爲世母,弟妻爲叔母者,喪服傳云,世母叔母,何以亦期也,以名服也。大傳云,服術有六,三曰名。鄭 注,名世母叔母之屬也。按此二母,亦稱伯母叔母,故雜記云,伯母叔母,疏衰不絕地是也。父之從父晜弟之妻爲從祖母者,上云父之從父晜弟爲從祖父,故其妻爲從祖母也。父之從祖晜弟之妻爲族祖母者,上云父之從祖晜弟爲族父,故其妻爲族祖母也。本爲族母,言祖者,亦如從母言從祖母之例。 4(1).012 父之從祖祖父爲族曾王父,父之從祖祖母爲族曾王母。 族曾王父母,即己之從曾祖父母也。喪服緦麻三月章,族曾祖父母。鄭注,曾祖昆弟之親也。賈疏,己之曾祖親兄弟也。 4(1).013 父之妾爲庶母。 庶者,眾也。庶母,猶言諸母也。妾者,釋名曰,接也,以賤見接遇也。庶,也, 拾之也,謂拾微賤待遇之也。喪服緦麻三月章云,士爲庶母。傳曰,何以緦也,以名服也。大夫以上爲庶母無服。 4(1).014 祖,王父也。 4(1).015 晜,兄也。 今江東人通言晜。 此覆上文之義。上云,父之考爲王父。喪服謂之祖父母,即王父母也。晜兄已見釋言昆後也下。 宗族

題上事也,宋本此二字進在前,非,今從唐石經改正,下俱放此,謂之宗族者。宗,尊也,主也。族,湊也,聚也。然則父之黨謂宗族,不言父黨者,母妻異姓。故別稱黨,父族同姓,故總言宗族也。 4(1).016 母之考爲外王父,母之妣爲外王母,母之王考爲外曾王父,母之王妣爲外曾王母。 異姓故言外。 言外者,所以別於父族也。外王父母,喪服小功五月章云,爲外租父母。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尊加也。賈疏云,外親之服,不過緦麻,以祖是尊名,故加至小功。《通典》引馬融云,母之父母也,本服緦,以母所至尊,加服小功。故曰,以尊加。按檀弓云,或曰,外祖母也,故爲之服。鄭注,外祖母,小功也。然則外曾王父母,禮不爲制服,故略之。 4(1).017 母之晜弟爲舅,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 舅者,詩渭陽正義引孫炎曰,舅之言舊,尊長之稱。喪服緦麻三月章云,舅傳曰,何以緦,從服也。鄭注,從於母而服之,按母之從父晜弟爲從舅。此於禮無服,開元禮謂之堂舅也。 4(1).018 母之姊妹爲從母,從母之男子爲從母晜弟,其女子子爲從母姊妹。 從母者,猶宗族之中有從父,言從母而得尊稱也。檀弓云,從母之夫,言從母有服,其夫無服也。喪服小功章云,從母丈夫婦人報。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名加也。外親之服,皆緦也,按異姓服不過緦,以有母名故加重也。然則舅與從母尊同而服異者,以從母與母同類 親,故順母之心而加之也。知者從母有母名,舅無父名也。云從母晜弟從母姊妹者,以從母有母名,故子亦有晜弟姊妹之名也。喪服緦麻三月章云,從母昆弟。傳曰,何以緦也,以名服也。左氏襄廿三年傳云,穆姜之姨子也。杜預注,穆姜姨母之子,與穆姜爲姨晜弟。正義云,據父言之謂之姨,據子言之,當謂之從母,但子效父語,亦呼爲姨。按釋名云,母之姊妹曰姨。傳曰,姨子,知時已有姨母之稱,緣父呼姨,故子呼曰姨母。雖不合爾雅及禮經之言,時俗稱謂,亦尚未巨失也。後世踵之,遂有姨兄弟、姨姊妹之稱矣。 母黨 亦題上事也。黨,猶所也,以皆母所屬。大傳云,從服有屬從。鄭注,子爲母之黨,本爾雅為言也。 4(1).019 妻之父爲外舅,妻之母爲外姑。 謂我舅者,吾謂之甥。然則亦宜呼壻爲甥。孟子曰,帝館甥於二室是也。舅姑,皆尊老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1. 语言的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 语言认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却是最近20年的事。语言的认知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心理学的研究(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一个方面是基于语言学的研究(the linguistic approach)。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注重语言的感知、语言理解、记忆、注意力、推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基于语言学的研究则比较注重语言的形式类、语言符号的意义、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操作、意义-概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的认知研究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以及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 心智之外,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另一类认为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现象,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与语言所赖以存在的心智联系在一起。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语言学领域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语言学不像别的学科,研究对象很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与别的学科有粘连。如果研究对象不确定的话,一切都会成为问题。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地说:“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语言是一种客观现象,它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那么人类言语活动的表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当然首先就是语言本身,因为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没有语言什么都谈不上。所以还是应该首先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迄今为止,各种语言学的著作和非语言学的著作对“语言”做过几十种界定,因为观察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什么是语言进行界定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从语言的自然属性上说,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从语言的社会属性上说,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从语言的心理属性上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索绪尔注意到了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多面性,认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研究对象的多重属性。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人类言语活动本身,那么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动态的言语过程;如果把语言看成是静态的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研究的对象就应该是静态的语言现象。麻烦的是这种现象不纯粹是自然现象,它又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并在社会中运用的。如何才能找到语言学完整的研究对象呢?因为我们无论从那一方面去着手解决问题,“任何地方都找不着语言学的完整对象;处处都会碰到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要么只执著于每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冒着看不见上述二重性的危险;要么同时从几个方面去研究言语活动,这样,语言学的对象就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离奇古怪、彼此毫无联系的东西。” 索绪尔很明确地提出我们“一开始就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把它当作言语活动的其它一切表现的准则。” 索绪尔强调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他说:“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之言语毫不逊色,这对于研究特别有利。” 作这样的区分十分有利于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确定,而且把言语活动的复杂性也揭示出来了。 关于语言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追寻语言证据存在的处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语言在哪儿。语言是一种心理符号,它已特定的方式与人类的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中。而心智和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都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关。语言的认知研究就是一种语言学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概念结构方面的统合。人类的语言在结构上对应以下一些范畴: 1.概念结构(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2.外部世界(the world) 3.知识系统(the knowledge system)

索绪尔及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之心得

费迪南德?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作为一门新兴人文学科的开创者,他对语言哲学的影响也极为广泛深刻。 索绪尔出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一位科学家。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的教育,同时也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和语言学教育,掌握法语、德语、英语和拉丁语,初通梵文。15岁时就写了一篇《语言论》。曾于日内瓦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研习物理、化学和希腊文。莱比锡大学当时是新语法学家的中心,在那的学习大致确定了索绪尔后来以语言学为业的道路。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论印欧系语言中原因的原始系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那时他才年仅21岁。获得博士学位后,索绪尔移居巴黎,在高等研究学院讲授梵文、哥特语、古高地德语以及印欧语文学概况。1891年,他开始到日内瓦大学任教。日内瓦与巴黎的学术研究相比相对滞后。索绪尔穷究一生,不带任何传奇色彩。他在世时只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但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地位,却是直到他死后才为人们所认可的。 索绪尔生前只发表过很少几篇相当专业的论文。1907-1911年期间,他在日内瓦大学担任普通语言学课程的教学。1913年他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根据几本听课笔记才汇编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发行。索绪尔不仅吝于发表,他留下的笔记也很少,因此编辑这本书很不容易。因为,跟所有的老师一样,他讲课时也是有很多重复,甚至不一致的内容。难得的是编辑者们没有放弃,合并梳理成一本书,从而造就了一部惊世巨著。 《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著作主要由绪论和附录两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索绪尔对于语言系统的看法。索绪尔认为语言系统具有自主性和形式化这两个特点。他把语言现象划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两部分,并以此作为语言研究的前提。“内部要素”是指语言系统内符号与符号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关系;“外部要素”则是指与语言有间接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历史等社会因素。因为索绪尔认为“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无联系,且进行语言研究必须建立起一个界限清晰的“语言系统”。所以,他说:“我们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跟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另外,索绪尔还阐发了“语言符号的价值决定于语言系统整体性质”的观点,并将此观点以及上面所提及的观点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关于语言系统具有自主性的说法。实际上,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下定义,且以此厘清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而储存于头脑中的系统。它存在于个人意志之外,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具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是个人对语言系统的运用。语言和言语紧密相连,互为前提。个人要说话使人理解,必须用语言,同时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体现在言语当中,而且,使语言发生变化的也是言语。所以,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 在对语言学进行概述之后,《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附录部分进一步详细叙述了索绪尔的音位观、符号观以及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论。他认为语言可为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语音由心灵激活而被赋予意义,文字则只是语音的无生命的、随意的、可有可无的替代物。在符号观中,索绪尔对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展开阐述,并且重点论述了符号的“不变性”与“可变性”特点。由此他不但揭

语言学名著导读考试

梅耶历史比较法 进行比较工作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从比较中揭示普遍的规律,一种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的情况。梅耶认为比较方法是建立语言史的唯一方法,因此,一种语言只要是孤立的,就没有历史可言。)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是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意义间的联系是任意规定的,即是“约定俗成”的。“假如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和那些用以表示这意思的声音之间有一种或松或紧的自然联系,就是说,假如语言符号可以开传统,单用它的音值本身可以使人想到它所表达的概念,那末,……任何语言的历史也就都不会有了。但是事实上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它只有靠传统的力量才能有意义”根据这个基本原理,互相没有联系的几种语言表示同一事物的语音应该是不同的,毫无联系的。反之,如果这几种语言表达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词的语音存在着整齐的对应关系,那么这几种语言在历史上必定有发生学上的关系。“只是因为语言符号具有这种完全任意的性质,所以才能有现在所要研究的这种历史比较法” 索绪尔 1.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语言是一种系统或结构,而语言结构 即是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概念和音响的联系,不是 物质的,而是抽象的。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线性特征,符号借助于 相互对立关系而起作用。在语言中,每项因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因素的对立才能 有它的价值。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 理论来源:(1)其自身的学术背景;(2)前人的思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17、18世纪的唯理主义语言哲学思想以及普通语言学的开创者洪堡特的语言形 式观念,等等,都对他有很大影响。(3)美国的语言学家惠特尼的语言观。(4)同 时代的其他思想观念也与索绪尔语言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如:法国的…现代 社会学之父?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青年语法学派。 一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符号的任意性第二个原则是能指的线条特征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法则“二元对立法则” 2.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也就是使具体 语言行为成为可能的总体结构和一般规则;言语是进入实际使用阶段的个人言语 行为。语言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语言机能而采取的必不可少的规约, 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言语则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是一种个人的实际话语。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①语言是一个整体,是由符号表示的规则系统,可用如下 公式表达:1+1+1+…=1(集体模型);言语则是说话行为,是说话者对语言的使用 和形成的结果,它“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 其公式如下:1+1+1+1……二者

索绪尔和《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李娟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 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这里,我们概要地介绍一下索绪尔的生平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并从历史的角度 分析一下他的语言思想具有的划时代性的历史地位以及理论的局限。 一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1857-1913),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学者世 家,祖籍法国。他的家族中多自然科学家,有自然科学研究的传统。祖父是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父亲是地质学家和博物学家。但他父亲的一位挚友阿道夫·皮科特(Adolph Pictet)研 究语言古生物学,他引导索绪尔学习语言学,这使得索绪尔很早就掌握了欧洲多种语言以及古拉丁语和希腊语。上中学时索绪尔就已经开始学习梵语了。 1875 年,索绪尔遵循父母的意愿在日内瓦大学学习了两个学期的化学、物理和博物学。 家庭的传统和早期的自然科学的教育使索绪尔的思想形式深受科学思想方式的影响。意大利 的语言学家Mauro 曾言,达尔文把科学的态度描绘成怀疑主义和大胆设想的一种适度的结合:每一个论点,哪怕是人们最能够接受的,也还是当作一个假设来看待;而每一个假设,哪怕是最奇特的,也被看作一种可能成立的论点,并有可能加以证实和发展。索绪尔把这种态度体现在语言学当中。这也许和他早年接受的自然科学研究观念的熏陶不无关联。 1876 年索绪尔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学语言学。适逢“新语法学派”成立,索绪尔在很 大程度上接受了他们的观点,但似乎并不属于学派的核心。1878 年,索绪尔转至柏林大学,发表了著名的《论印欧系语元音的原始系统》(Memoire sur le systeme primitif des voyelles dansles lanngues indo-europeennes)。这是索绪尔早期的代表性著作,是一篇有关语言的历史 研究的论文,但它所用的方法却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比较法。他把原始印欧语的语音系统看成一个有规则的整体结构,因此从语言结构的不规则处着眼,拟测原始印欧语的元音系统。索绪尔用这种方法解释了原始印欧语的元音系统的一些问题,他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喉化音理论”,在印欧语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奠定了索绪尔当时在语言学界的学 术地位。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发掘出了古印欧语赫梯(Hittite)语的材料,证明了索绪尔在半个世纪以前拟测的正确性。这篇论文的理论方法已经显现出索绪尔从系统整体把握语言的 思想。索绪尔在柏林住了18 个月后又返回莱比锡,他写了一篇关于梵语中绝对属格用法的论文,以此获得了博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导师介绍二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导师介绍二(整理转载) 赵蓉晖 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 2001年获俄语语言学文学博士学位; 2003年完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后研究出站。工作简历: 2005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院前 身)任专职研究员;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教学课程: 讲授过的课程包括《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 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学名著导读》、《口语研究》、《俄 罗斯社会与文化》、《综合俄语》、《俄语口语》等。 研究方向: 社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口语学及教学。目前主攻方向为 语言政策与外语规划。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文集、教材:

《现代俄语中的目的关系及其表达方式》(俄文版),独立,莫斯科伙伴出版社,2003 《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独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迈向21世纪的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独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索绪尔研究在中国》,独立,商务印书馆,2005 《俄罗斯现代语言学:口语学》,第一作者、丛书副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俄罗斯国情概况》,第三作者,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 期刊、文集论文 《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社会观》,独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1(1) 《口语学与社会语言学》,独立,《外语研究》2001(3)《俄语语音中的若干性别差异》,独立,《中国俄语教学》2002(3) 《语言与社会性别:俄语研究的新方向》,独立,《外语研究》2002(4) 《普通语言学史述要》,第二作者,《外语教学》2003(1)《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独立,《外语研究》20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