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硒(Se)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它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早在1984年,芬兰就已利用含硒酸钠的肥料生产谷物并取得成功。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富硒农产品生产。由此,富硒农产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

低效分散到高效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富硒食用菌、

富硒稻米、富硒茶叶等30多个品种。其中,富硒食用菌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

1、富硒食用菌的优势

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其进行富硒培养,生产出的食用菌将兼具自身和硒的优良效用,成为保持人体健康的高效农产品。大量研究还表明,食

用菌通过富硒栽培后,其自身药用活性物质水平呈现增高。如,赵雷等研究发现硒可

以明显提高灵芝中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但并不改变灵芝蛋白质的分布和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配比,铜和钼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量的增加。孙

娟等发现硒还可以同时提高菌丝体的灵芝多糖和灵芝酸含量,添加40 mg/L亚硒酸钠

培养,灵芝多糖含量比对照提高42.3%,灵芝酸含量比对照提高10.6%。在富硒培养对金针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的影响研究中,硒不仅能够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而且

能够增加其生物量;硒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外已开发的诸如富硒茶叶、富硒稻米、富硒水果等农产品存在发展限制。其一,受到富硒地域限制且硒转化效率没有食用菌高;其二,会因为土壤中的

有机质,使得胶体矿物质与硒结合,从而影响硒的植物吸收和富集。如,当土壤酸度

偏高时,硒就很难被植物体吸收。再则,硒常以硒蛋白、硒多糖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比起农作物,食用菌可利用低廉的原料进行栽培生产,不受富硒土壤的地

域限制,同时其菌丝和子实体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较高,可以实现有机硒的大量富集。

2、富硒食用菌的功效

食用菌中的硒是以硒多糖、硒蛋白及硒核酸为主要存在形式。硒多糖及硒蛋白均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增强动物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其中硒多糖能

够抵抗其他金属中毒,而硒蛋白参与构成硒酶的活性中心,能够维护肌肉正常功能,

参与炎症调节,预防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症。硒核酸(Se-tRNA)则主要是对某些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有特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调节生物整体代谢。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富硒多糖、富硒蛋白、富硒核酸类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食用菌富硒的栽培

3.1、食用菌富硒栽培的多种方式

目前,国内外已对多种食用菌进行了富硒栽培研究及生产,诸如:金针菇、平菇、灵芝、猴头菇、木耳、香菇、茶树菇、秀珍菇、鸡腿菇等。由于不同食用菌对硒的耐受力和富集力不同且差异较大,所以在生产中常常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硒的添加。通过综合考虑硒的添加方式、生产方式、添加量、菌体(丝)产量、富集力、回收率、生产成本和安全性,来确定具体菇种的生产方式。

常见的硒的添加方式有:安徽硒无忧农业土伯有机硒肥实现转化或以天然富硒原料(杂木、麸皮)作为培养料进行栽培。后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所在,尤其是在富硒地域利用天然的富硒原料、土壤、水进行栽培,具有可持续性、自然特性好、成本低的特点。如:利用富硒大豆进行灵芝菌液发酵;利用富硒原料对香菇、平菇、姬菇进行栽培研究,发现栽培基质含硒量与栽培所得食用菌含硒量成正比。

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通常为液态发酵培养和固态基料培养两种,发酵生产是目前富硒培养的主要方式。发酵生产有周期短、产率高、富集条件易控制等优势,所以众多的食用菌生产厂家均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相应的发酵条件的摸索也较多。

4、富硒食用菌的复合产品研发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富硒食用菌产品,涉及富硒香菇、富硒花菇、富硒灵芝、富硒黄丝菌、富硒灰花树等,还有许多富硒食用菌切片、精粉、硒多糖、硒蛋白及一些复合产品。

富硒食用菌复合产品的研发受到关注。康德灿等研发了金针菇富硒薜荔汁及杏鲍菇薜荔汁复合饮料。吴俐等用富硒食用菌粉制备富硒猪肉脯。在众多的复合产品中,灵芝由于其颇高的药用地位而受到了青睐,富硒灵芝茶、富硒灵芝酸奶、富硒灵芝挂面等多种产品相继研发并面市。如,田广文等以富硒灵芝和茶叶为原料,发酵制得风味独特的保健饮料,毛建等以豆奶和富硒灵芝液为原料,研发出发酵型酸豆乳饮料,刘俊华等以富硒灵芝、米醋和纯净水为原料,按9:10:81的配比,获得一种口味好且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的富硒灵芝醋饮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富硒食用菌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日常补给富硒食用菌,将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富硒食用菌产业发展前途无量。

富硒食用菌含优质有机硒

富硒食用菌含优质有机硒 陈元明《硒游记》 为了使人们在正常膳食之外再补充一些硒,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良好的补硒食品,例如硒酵母、富硒食用菌、富硒面粉、富硒大蒜、富硒蛋、硒盐等等举不胜举。 在这里可以重点谈一谈富硒食用菌。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硒食用菌是一种颇有前途的富硒保健品。 经测定,富硒菇的有机硒含量占全硒量的99.40-99.50%。可见食用菌在富集无机硒的过程中已完成了硒的生物学转化,富硒食用菌中的硒绝大部分是有机硒。 经不同实验室(山西农科院及中国防辐射研究院)用不同仪器对富硒食用菌作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其中平菇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比对照组提高21.89%;凤尾菇提高153.97% ;香菇提高433.69%。总氨基酸(20种)平菇提髙25.74%,凤尾菇提高97.66%;香菇提高203.80%。说明食用菌富集硒过程中可能形成利于人体吸收的硒氨基酸,从而使富硒食用菌成为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优良保健食品。 据山西省医药研究所药理室毒理实验结果,小鼠对富硒食用菌的较大耐受量大于432微克/公斤体重,远小于亚硒酸钠的最小致死量。

另据山西医学院大鼠实验表明,富硒食用菌比不加硒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有所提高,对肝、肾无损伤,说明富硒食用菌安全无毒。 中国农科院研制的“中植营养素八号”(简称“中植八号”)即为一种含富硒食用菌的保健品,研究表明,人工缺硒小鼠每天补适量“中植八号”70天后显示,肝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增高36.1%,巨噬细胞吞噬率(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59.8%,吞噬指数提高68.5%,溶血素含量(反映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增高65.0% ,迟发型过敏反应(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力)增强30.6%;使小鼠运动后血乳酸迅速下降31.8%。说明“中植八号”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延缓衰老过程,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全面的调整作用,还能迅速消除血乳酸而达到抗疲劳效果。这些测定结果表明“中植八号”在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疲劳方面均有显著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多功能保健食品。 最近,庄惠君等(2004)研究了富硒蘑菇对小鼠睾丸脂质过氧化物和精子活力的影响,发现小鼠饲喂富硒蘑菇后,睾丸中硒含量显著高于低硒组(饲喂贵州本省低硒日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也显著提高,同时,精子活率、活力、曲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速度和前向性都显著高于低硒组。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方案1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方案1 《食用菌培训技术》培训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培训期限 1、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或相当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生活能够自理。 2、培训期限:20天。 二、培训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重点掌握平菇、香菇、银耳、黑木耳、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 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 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学要求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平菇、香菇、银耳、黑木耳、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熟悉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方法,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四、教学计划安排

1、总课时:120课时 2、理论知识课时数:60课时。 3、技能操作课时数:60课时。 五、培训计划表 课时分配表 理论知识部分实验部分 总课总课内容内容时时 6 6 食用菌基础知识平菇栽培 10 6 菌种的制作香菇栽培 4 6 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母钟培养基配制 1 4 6 香菇栽培技术母钟无菌操作 4 6 灵芝栽培技术银耳栽培 4 6 鸡腿菇栽培技术黑木耳栽培 4 6 银耳栽培技术杏鲍菇栽培 4 6 黑木耳栽培技术原种制作 4 6 杏鲍菇栽培技术原种接种(无菌操作) 4 6 金针菇栽培技术白灵菇栽培 4 白灵菇栽培技术 4 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 4 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与加工 60 60 合计 总课时:120课时 六、教学内容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

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稻草在我国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农民朋友往往把它当柴烧,相当一部分稻草则 被随意抛弃,任凭风吹雨淋直至最后烂掉,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严重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如今,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成功地把稻草用在了食用菌栽培生产上,不但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稻草资源,使稻草变废为宝,增加了稻草的经济附加值,而且为广大农民朋友找到了一条致富新门路。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这项技术通过 对未经粉碎的长稻草进行预处理,利用特制模具将长稻草打成菌包,接种发菌后,将多层菌包叠放,垒制成菌墙,进行食用菌的立体栽培,具有成本投入低、生产周期短、栽培管理简便、单位面积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栽培户的欢迎。 在准备采用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之前,我们要确定好栽培季节和所要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同时提前搭建好菇棚。 栽培季节与栽培品种(一级) 用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可以采用长稻草来进行立体 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很多,像平菇、姬菇、凤尾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金福菇、姬松茸等。整个栽培周期为2~3个月。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特点,选择适销对路的食用菌品种,灵活安排栽培季节。 搭建菇棚(一级) 这菇棚可不是随便拣一块空地就可以搭建的,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接近水源、排水良好、远离厕所、垃圾场和养殖场等污染源的地点建棚。一般选用竹木材料搭建就可以,为增加菇棚的稳固性,棚内要求设置立柱。菇棚最好建成东西走向,坐北朝南,要求旁边没有高大建筑物,这样有利于棚内通风和保证菇棚能接受更多的

阳光照射。菇棚规格一般为宽4~6米,高2.5米,长度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来决定。菇棚外面要加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以便达到良好的保温和遮光效果。菇棚四周要挖好排水沟。 下面,我们以长稻草立体栽培平菇为例,一起来了解一下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稻草的选择(一级)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所有的长稻草都可以用于食用菌的立体栽培吗?当然不是,用于立体栽培食用菌的长稻草可是有讲究的。首先最好是人工收割的稻草,如果是机械收割的稻草,则必须是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其次,所用的长稻草一定要晒干,并且要求选用新鲜、不霉变的稻草,腐烂、霉变的稻草绝对不能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如果用这样的稻草栽培食用菌,影响产量不说,严重的还会污染杂菌,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准备好符合要求的长稻草以后,我们首先要对长稻草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稻草的预处理(一级) 长稻草预处理的好坏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预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堆置发酵,一种是用生石灰水浸泡消毒。 我们先来看看堆置发酵的方法。 堆置发酵(二级) 在堆置发酵之前,先要对长稻草进行预湿处理,然后在地面洒上一层生石灰,将长稻草逐层码放,每码两三层,在稻草上面洒上一层生石灰,码放过程中,要向稻草堆上喷水,总之,要使稻草完全湿润。一般堆置发酵一周左右就可以,如果气温低,堆置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凌宏通1,宋 斌23,林群英3,李泰辉2,曾振基1 (1.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广东梅州 514071;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 510650) 摘 要 富硒食用菌是一类有价值的药用/功能性食品。从食用菌的富硒特性、富硒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富硒;食用菌;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Q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8)04-0078-07 Advances i n Selen i u m2Enr i ched Ed i ble Fung i Study L ING Hong2t ong1,S ONG B in2,L IN Qun2ying3,L I Tai2hui2,ZENG Zhen2J i1 (1.M eizhou Inst.of M icrobiol.M eizhou514071;2.Guangdong Inst.of M icrobiol.Guangdong Prov.Key L ab.of M icrobial Cult.Collect.&Applict’n.Guangzhou510070;3.S.China B otanical Garden,Acad.S inica,Guangzhou510650) Abstract Seleniu m2enriched(SE)edible fungi were valuable officinal/functi onal f oods.SE characters of edible, nutriti onal compositi on,phar macol ogical activities,and the p r oducti on techniques of SE edible fungi were su 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Seleniu m2accumulati on;edible fungi;industrializati on 硒(Se)是人与动物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主要以重金属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研究发现,硒具有维持人类机体抗病能力,保护眼组织、肌肤、心脏和肝脏,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重要功能,人体的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都与人体内缺乏硒元素相关[1~3]。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硒摄入不足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安全、高效的补硒保健品具有重要的意义[4]。目前,饮食中生物有机态硒元素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但要向动、植物中直接添加硒元素十分困难。相比之下,许多食用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其他生理活性成分,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等能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有较强的富硒能力,能够通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转化,将无机硒结合到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蛋白质和多糖)上,转化为蛋白硒和多糖硒等有机形态的硒,从而弥补天然食用菌中的硒含量很低的缺点。因此,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发酵或培养出富硒食用菌产品,开发出成本低廉的有机硒制品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5]。本文对近年来食用菌富硒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今后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1 食用菌的富硒能力 研究表明,食用菌具有富硒能力且富硒能力不同。尚德静等[6]通过研究金针菇F lamm ulina velutipes(Curtis)Singer、香菇L entinu ls edodes (Berk.)Pegler、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l.)  收稿日期:2006-12-26  作者简介:凌宏通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A06020222,E0520248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4B20101005,2005B20901027,2006B20201042) 3通讯作者 87微生物学杂志 2008年7月第28卷第4期 JOURNAL OF M I CROB I O LOGY July2008Vol.28No.4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突 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子。 二、任务目标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和推广中心,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从而达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优质 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 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 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尿素30千克、发酵剂5 千克、农药若干。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全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硒(Se)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它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早在1984年,芬兰就已利用含硒酸钠的肥料生产谷物并取得成功。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富硒农产品生产。由此,富硒农产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 低效分散到高效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富硒食用菌、 富硒稻米、富硒茶叶等30多个品种。其中,富硒食用菌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 1、富硒食用菌的优势 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其进行富硒培养,生产出的食用菌将兼具自身和硒的优良效用,成为保持人体健康的高效农产品。大量研究还表明,食 用菌通过富硒栽培后,其自身药用活性物质水平呈现增高。如,赵雷等研究发现硒可 以明显提高灵芝中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但并不改变灵芝蛋白质的分布和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配比,铜和钼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量的增加。孙 娟等发现硒还可以同时提高菌丝体的灵芝多糖和灵芝酸含量,添加40 mg/L亚硒酸钠 培养,灵芝多糖含量比对照提高42.3%,灵芝酸含量比对照提高10.6%。在富硒培养对金针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的影响研究中,硒不仅能够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而且 能够增加其生物量;硒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外已开发的诸如富硒茶叶、富硒稻米、富硒水果等农产品存在发展限制。其一,受到富硒地域限制且硒转化效率没有食用菌高;其二,会因为土壤中的 有机质,使得胶体矿物质与硒结合,从而影响硒的植物吸收和富集。如,当土壤酸度 偏高时,硒就很难被植物体吸收。再则,硒常以硒蛋白、硒多糖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比起农作物,食用菌可利用低廉的原料进行栽培生产,不受富硒土壤的地 域限制,同时其菌丝和子实体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较高,可以实现有机硒的大量富集。 2、富硒食用菌的功效 食用菌中的硒是以硒多糖、硒蛋白及硒核酸为主要存在形式。硒多糖及硒蛋白均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增强动物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其中硒多糖能 够抵抗其他金属中毒,而硒蛋白参与构成硒酶的活性中心,能够维护肌肉正常功能, 参与炎症调节,预防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症。硒核酸(Se-tRNA)则主要是对某些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有特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调节生物整体代谢。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富硒多糖、富硒蛋白、富硒核酸类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栽培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单位:红河州未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黄春梅 项目建设地点:红河州建水县青云轻工业园区 项目时间: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

目录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2、财务状况 二、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3、设备、建筑物及进度安排 4、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构成 5、项目效益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社会效益 第二章建设方案 一、建设方案和规模 1、建设方案 2、建设规模 (1)固定资产投资: ①建筑物②设备③其他。 (2)水电、道路等公益设施建设 (3)技术培训 二、生产工艺流程 1、工艺技术 2、设备方案 3、实施进度安排 第三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依据 二、投资概算 三、资金来源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2、自筹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四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第五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1、建设阶段的机构设置及职责 2、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3、经营管理措施 4、技术培训 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三、评价与审批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以上,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云南省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云南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 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 一、概述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_王芳

第19卷 第4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19 No.4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ug.2004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王 芳,林克惠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物;硒;生化特性;营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S14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4)04-0417-06 Research Advance in Plant Selenium Nutrition W ANG Fang,LIN Ke-hu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Y A U,Kunming650201,China) A bstract: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life element in envir onment.The selenium in the plants mainly exist in many kinds of biological big molecules such as Se-albumen,Se-nuclein and Se-polysaccharide as well as Se-lenocysteine and Selnomethionine.Application selenium to crop can raises selenium level in food chain,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rop,enhances stress resistance of crop and increases yield.In this paper,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lenium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quality was summarized.On the basis of these,The authors put for ward a ne w prospect to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eleniu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lant;selenium;biochemical character;nutritional function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早在1957年就被证明为动物所必需[1]。1973年又证实硒是形成抗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2]。此外硒还可以防癌、抗肿瘤、抗爱滋病和抗衰老。在少量摄入时,硒对动物和人类都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在摄入量高时,它可能对动物[3~5]和人类[6]造成毒害,从最小基本需求量到致死浓度这一浓度范围是很小的。对动物而言,所饲喂干饲料中硒的最小量在0.05~0.10mg/kg,当干饲料中超过2~5mg/kg硒就会产生毒害[5~7]。随着硒营养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硒对植物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益和毒害水平之间这一狭小的浓度范围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植物在这一方面起着枢纽作用:例如在缺硒地区可以通过植物积累硒作为一个“硒释放系统”供给人和动物或归还土壤;在富硒地区聚硒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积累大量的硒,从而对硒毒土壤或水域进行修复[9]。另外植物对硒的修复作用就是它可以把无机硒转化为挥发形态的硒(主要是二甲硒化物DM Se)。 硒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己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由于黄开勋和薛泰鳞的研究,揭示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通过对硒的生化特性以及 收稿日期:2004-03-08  作者简介:王芳(1973-),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烤烟营养与施肥。

食用菌栽培技术汇总

食用菌栽培技术——香菇 一、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 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0.5~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 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2.生活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 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

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综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反映群众愿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此,目的是要了解农民对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需求、愿望、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结合正在该村实施的2018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发现项目实施的难点和影响项目建设的因素,并力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召开村班子成员座谈会、到农民家中走访座谈、深入农业开发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和群众交流、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与县农开办、项目乡镇和项目村共同分析问题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凉山州喜德县博洛拉达乡波洛村2018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食用菌种植面积2560亩,药材种植面积4500米。我们走访中发现,在项目实施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是我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规模对农业生产性公益设施进行改造完善的政府行为,对中低产田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的实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农业综合开发推动了农村

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项目区农民从已完成改造的项目区中,看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农业生产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彻底改善,地下管道相配套,用水方便,农路畅通,运输便利,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得到有效解决,种植结构调整后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们非常欢迎农业开发项目,期待着通过农业开发项目改善本村农业基本条件,增加农业产出,增加收入,对国家的无偿投入深表感激。 从实际出发,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虽然在走访中,大多数都民都建议取消项目中的自筹资金,改为全部由国家投资。但我们认为,当前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农民适度筹资投劳,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国家投资政策。从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来看,农民筹资投劳踊跃的地方,项目实施也比较顺利,工程建后也能发挥长期效益。而农民不愿筹资投劳的地方,项目建设中阻力大,工程毁坏程度也较高。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成后归农民所有,农民投资投劳是合理的。但现行政策中,农民投资投劳的比例的确过高,建议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适当降低筹资比例。从调查结果看,让农民出资难度大,但如果村集体有实力的,村集体出资是可行的。涉及到各家各户的地下管道埋设、植树等土方工程则可以出义务工来解决。坚持以农民要求为前提,遵循农民意愿,只要农民群众愿意筹资投劳,又不违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受益户和承包商积极参加项目建设,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式实现农民筹资投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食用菌栽培工》(初级)培训班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保健价值、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方向; 2、掌握食用菌菌种的分类、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 培育方法、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类型与制作,了解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判断方法; 3、掌握常见食用菌栽培实例(平菇、香菇、金针菇); 4、掌握珍稀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方法、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二、教学重点 1、食用菌栽培发展方向; 2、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培育方法,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质量判断的方法; 3、常见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方法、栽培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4、珍稀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与管理、间歇期的管理。 三、教学难点 1、食用菌栽培新技术以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2、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制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培育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栽培出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菌; 4、食用菌出菇期管理以及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四、教学内容

§5.1食用菌栽培技术概述 §5.2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 §5.3常见食用菌栽培实例 §5.4珍稀食用菌栽培实例 五、教学原则: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工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适应岗位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强调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确保学员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初级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求。 六、培训开始时间:2017.10.27 七、培训地点: 五、课时安排: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42课时 理论知识:18课时 技能操作:24课时 (二)课时安排表: 授课内容理论实操授课教师日 次 1 绪论 6 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2 菌种的制作 6 3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6

食用菌栽培教案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 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 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一节食用菌概念 一、食用菌概念 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菇、菌、蕈、蘑、耳 二、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 1 .栽培历史介绍我国国食用菌栽培历史 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 多种。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 2 .现状 ①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 ②经营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一、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 1 .食用价值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 2 .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经济价值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生物学效率高80%-120% ,生物学转化率= 子实体鲜重/ 栽培基质干重*100% 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介绍我国和世界食用菌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 概括总结: 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知识部分,如食用菌栽培历史、生产经营状况、栽培意义和发展前景等;二是基本理论部分,即食用菌的概念,生物学转化率等。 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一、食用菌形态 1. 菌丝体的形态、功能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 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分布基质内 2. 子实体形态、功能介绍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 具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分布基质外,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 3. 菌丝的组织体介绍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和子座的形态、特点

羊肚菌工厂立体栽培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工厂立体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土壤准备、菌种制作、播种覆土、外援营养袋制作及栽培管理。本技术的栽培方法摆脱自然因素限制,实现羊肚菌的规模化周年生产,以环境因素精确控制为切入点,通过多层次立体栽培实现了对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CO?2浓度、栽培土壤湿度、栽培光照在内的主要环境要素的精确控制,使羊肚菌生产得以周年稳定高效生产,使用本技术的工厂化立体栽培方法,羊肚菌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62g/m2,较传统大田栽培方式增加12.5~40%(125~150 kg/亩);本技术栽培方法简单,节省成本和劳动力,且本技术立体栽培所使用的立体培养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羊肚菌工厂立体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栽培土壤准备:将pH大于7的农田栗钙土、灰钙土,土壤过5 mm筛子,去除杂草、石块,按土壤:生石灰=100:1的重量比混匀,加水调节含水量至50%,然后转移至预制立体栽培架上的培养槽中; 步骤2菌种制作:羊肚菌菌种制作包含母种制作、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三个部分,其中: (1)母种制作:采购羊肚菌菌种母种,配制母种培养基,取马铃薯200g切片后投入沸水中煮20min,期间不断搅拌防治粘锅,四层纱布过滤,去除马铃薯块,向滤液中加入20g琼脂,20g葡萄糖,不断加热至琼脂溶解,加水至1000 mL后,保持pH自然,分装于干净试管,121℃灭菌30min;灭菌后母种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内制成斜面,取出保藏的Mel-6一级母种接种,22℃恒温避光培养7天后,即可用于原种接种; (2)原种制作:采用12cm×24cm聚丙烯菌种袋,装入占菌种袋体积75%的木屑、20%的麸皮、2%的腐殖质土;加入1蔗糖3g、过磷酸钙3g、石膏3g,混匀后调整含水量至60~65%,完成原种培养基的配置,配制好的原种培养基于121℃条件下灭菌1.5h,晾凉后即可转入超

富硒食用菌1

(富硒食用菌1)有机硒产品36-13 (2009-06-04 22:44:54) 〖三〗、富硒食用菌系列 一、富硒食用菌 提供一种富硒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富硒食用菌原料按下述成分按重量份配比制成: 玉米芯30—50份、秸秆粉20-40份、米糠或麦麸10-30份、石膏l—2份、 硫酸镁0.5-1份、硫酸锌0.2—0.4份、白灰l—2份、食盐l-2份、 磷酸二氢钾0.1-0.3份、硒盐0.1-0.5份、水60一80份; PH值6.5—7,装袋,封口,平压100℃温度条件下灭菌保持8一l2小时,或高压0.15Mpa在温度127℃条件下保持2小时,出锅冷却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食用菌种,然后置于发菌室发酵,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60%一70%,发菌时间在20~40天,菌丝长满整个料面,即制成富硒食用菌菌棒; 菌棒进入出菇室出菇管理,温度为5℃~25℃,然后需要5℃一l0℃的降温和增湿湿度在80—90%的刺激,同时喷施富硒营养液,富硒营养液加入量为1Kg 菌棒加入20ml富硒营养液,便可见菇蕾,一般菌棒可出4-6潮菇; 所述的富硒营养液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配比为:葡萄糖10一l5份、申丰牌生物固氮菌肥80~100份、6一BA 0.1-0.2份、绿道牌2号富硒肥0.2-0.4份、水1000份,生产的食用菌鲜品含硒量为l80—280mg/g。 所述的硒盐是指硒酸钠,亚硒酸钠、硒酸钙中的一种。 所述的食用菌,包括: 侧耳属类平菇、凤尾菇、姬菇、白灵菇、杏鲍菇、榆黄菇等品种,金针菇、双孢菇、球盖菇、姬松茸、黑木耳、毛木耳、银耳、香菇、鸡腿菇、草菇、真姬菇、猴头菇、灵芝、冬虫夏草、北虫草、灰树花等已实现人工栽培的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