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一)美国药政管理机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简称 FDA),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下设药品局、食品局、兽药局、放射卫生局、生物制品局、医疗器械及诊断用品局和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区域工作管理机构,即6个局(有的刊物也称6个中心),一个中心和一个区域管理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共有职工约 7500人, FDA总部有 1143人,其中药品局为350人。

药品局(也称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负责人用药品审批工作,设有8个处和若干科室。1.药品管理处。下设药品信息、信息系统设计、行政管理和预算、医学图书馆4个科室。2.药品监督办公室。下设有药品质量评价、药品标签监督、生产和产品质量、科研调查、法规等7个科室。3.药品标准处。设有常用药品评价、药品上市和广告2个科。4.药品审评一处。下设心血管——肾脏药、抗肿瘤药、营养药、医用造影外科和齿科药、肠胃药和凝血药5个科室。5.药品审评二处。下设抗感染药、代谢和内分泌药、抗病毒药3个科室。6.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处。下设流行病及调查、生物统计2个科室。7.研究处。下设研究和测试、药物分析2个科室。8.仿制药品处。下设仿制药品、生物等效2个科室。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设在华盛顿特区及马利兰州罗克威尔城,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FDA将全国划分成6个大区,即太平洋区(旧金山、西雅图、洛杉肌)、西南区(达拉斯、丹佛、堪萨斯)、中西区(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东北区(波士顿、纽约、布法罗)、中大西洋区(费城、辛辛那提、纽瓦克、巴尔的摩)、东南区(亚特兰大、纳什维尔、新奥尔良、奥兰多、波多利各的圣吉安)。每区设立一个大区所,大区所下又设若干个地区所。太平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旧金山,西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达拉斯,中西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芝加哥,东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波士顿,中大西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费城,东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亚特兰大。区所负责对本地区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器械、血库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各地区所按工作需要又设立若干工作站,以保证工作面能覆盖本区范围。全美目前共有143个工作站。大区所、地区所及工作站均属FDA的各级直属机构。区所的规模视工作量而定,全美的药品 65%以上在中大西洋区生产,故该区的力量较强,共有职工 525名,其中监督员 250名,约占FDA总部监督员的1/4,分析检验人员150名。

各州对药品的管理按地方药品管理法规进行,主要工作是:对药师进行考试和注册、对药品经营部门和药房进行监督检查,发放或换发许可证、吊销违法户的许可证、对所在地的药学院校进行评价、审查见习药房等。

(二)美国的药品审评

在美国新药从研制到批准生产需要8至10年,耗资6500-8000万美元。FDA审批一个新药一般为2年,平均每年审2000个新药,只有10%能够生产。美国药品申请分3类。1.研究性药品申请p.新药申请;3.简易新药申请。一个新药的发展和审评的平均周期为:临

床前研究1年半,FDA安全性审查1个月,三期临床试验5年,FDA新药审评2年。申报的新药最后通过审评的仅占1/4。新药获得专利17年后,其它药厂方可仿制。申请生产仿制药品须经仿制药品处同意,方可使用简易新药申请。

一份新药申请的资料往往有5000-100000页。为便于审评,FDA对申报格式、内容等,制订了一系列指南。如方法验证和分析数据申请指南,规定申请人应准备4份样品,其中2 份寄到药品审评处指定的2个实验室,另2份为备用。寄送样品时,应同时寄上检验用对照品(包括杂品对照品)和不常用的试剂和材料。所附资料中应说明对照品纯化方法,波谱等检定数据。又如新药申请呈送办法,规定应呈送2种文件。一是完整的永久性主文件,另一份是分卷的审评件。这2种文件上都应附有申请表和申请信件。主文件的内容有:1.摘要;

2.化学、制造和质量检验;3.非临床药理毒理;4.人体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5.微生物学;6.临床数据;7.统计数据。除此,FDA对申报文件用纸大小以及分卷用的文件夹规格、颜色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主文件的内容也可以用指定规格的微缩胶卷,以方便审评工作和审评资料的保存。

(三)美国的药品监督

FDA的药品监督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50名。分工精细。各科室的主要任务是:1.退货科。跟踪药厂的退货信息;2.伪品科。清理欺骗性药品信息;3.标签监督科。管理常用药和处方药的标签;4.制药和产品质量科。其中监督评价室审查地区所的监督报告,政策指导室审查报告的政策性,灭菌药品室重点监督大输液的生产和质量,仿制药品室负责监督仿制药品;5,药品质量评价科。其中产品调查室负责审查胰岛素等的检定出证及拟订全国药品质量调研计划,药品目录室负责药厂注册及产品目录登记,法定方法研究室负责研究对法定检验方法的争议,制药调查室负责收集药品举报信息;6.科研科。负责审定和调查新药申请资料,科研科下设法规管理、科研审查、临床研究、非临床研究四个室;7.法规科。负责起草有关法规,解决对法规解释的争议。

各地区所监督办均有专人负责对药品的监督,本地区的监督员负责对本地区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美国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每年向FDA重新注册。企业接到FDA关于重新注册的通知书后1个月内即应办理。企业每半年应向FDA呈报产品目录的变更。向美国出口药品的外国药厂虽不要求注册,但必须接受监督检查并报送产品目录,进口产品目录供海关验关时使用。对药厂监督主要是检查药厂的生产活动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即药厂应有一套符合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及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的管理办法并应执行。地区所根据过去的监督情况或举报和返工记录等情况,做好监督计划。一般情况下,制药企业每两年受检1次。检查分全面检查和简易检查,全面检查一般每3—4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较为深入,主要内容包括:1.厂房设备,如状态标记,易造成不均匀或交叉污染因素;2.人员,如培训、素质和经验;3.物料,如贮存、标准和取样、水供应;4.生产操作;5.实验室管理,如检测能力、仪器适用性试验、记录和结果;6.包装和贴金,重点检查有混淆可能性的标签;7.记录和报告,如批记录和销售记录;8.工艺验证,如工艺变更时的验证。全面检查结束后,应写出检查报告,报告结论应该准确恰当。简易检查只对药厂的设施、代表性的批记录等作一简要的检查,但应对包装、贴签以及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检查。对原料药生产的关键工艺也应按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关键工艺系指生产中的物相变化,如溶解、结晶、蒸发等;相分离,如离心、滤过等;化学变化,如乙酰化。成盐等;条件调节,如酸碱度调节;物料套用;颗粒大小变化,如粉碎等;提高均匀度,如混合等工艺。

药品批准前监督程序为,审评处在批准前先征求地区所意见。地区所根据掌握的情况可建议不批或缓批。如若缓批,则可能要对药厂进行再次检查,核实新产品的生产设施。对申报时临床试验批样及生产规模产品进行全面的比较论证。如检查中发现工艺更改,药厂应作补充申报待批。临床试验批样的特征,已由圣路易斯的药物分析室和纽约的地区实验室取得并存人了计算机以供今后查核。试验批样的特征,有外观、尺寸、内外色泽、波谱和差热分析等数据。对于仿制药品,其特征应与生产规模的产品一致。但与发明厂产品的特征又不应完全一致。

各州药事机构对药品经营单位和药房每年至少检查1次,使用简明的检查表,并每年重新注册1次。对药师的注册,也是每年更新1次,条件之一为过去1年中必需接受10小时以上的药学继续教育。

(四)美国药品的立法

美国国会于1906年通过食品药品法——《药政法规》。当时对药品管理还不够严格,只是采取事后抽验的方法,禁止从事掺假或冒牌的药品州际交易。1912年国会又通过修正案,明确规定禁止在药品标签上夸大宣传。

1935年药学家们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各种磺胺片剂、胶囊相继问世。1937年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为使小儿服用方便,用二甘醇和水作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即磺胺醑剂(含有粮和挥发油或含主要药物的酒精溶液的制剂,简称醑),未做动物实验(当时美国法律是允许的)。1938年磺胺醑剂造成107人中毒死亡。后来动物试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而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的二甘醇。美国联邦法院以在醑剂中用二甘醇代替酒精,掺假及贴假标签为由,对该制药公司罚款1688美元,主任药师瓦特金斯也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在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的“磺胺制剂”事件。美国药事管理部门觉察到,对于新药临床及投入市场的规定有很大漏洞,必须修改条例,加强安全试验。修改后的条例要求新药必须安全,对老药品改变剂型进入市场前,应把处方送FDA审定,标签和广告也要严格审查。1962年国会又修订法规,认为药品不仅要安全,还必须是有效的。同时,对新药审批增加了严格的规定,并淘汰了412种药品。这以后各州反映管得过严,新药审批时间过长,国会又于1979年1月重新修订《药品、食品、化妆品法规》。该法规规定,凡制售药品品种及药厂、批发商,都须报经登记审查批准。同时规定了药品质量标准制度、药政视察员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以监测药品质量。美国现行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共9章,902条。

(五)FDA的DMF登记及通过FDA认证的意义

1. 打开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市场之一。这不仅因为美国本身拥有2亿多有极高医疗保健意识和需求的国民直接消费,而且因为美国对低附加值而且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原料药生产有诸多限制, 它高度发达的制药产业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的新特药品及制剂的开发生产, 然后又将制剂药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以赚取高额的利润。

有资料表明,在每年近100亿美元的美国药品制剂的销售额中,所用原料的70%从外国进口,其中印度和中国是主要的来源国。由于没有通过FDA的认证,相当一部分中国药品是通过代理商转口或经过改头换面进入美国的,失去了堂堂正正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2.是进入欧盟市场和其它国际市场的身份证

在取得美国的DMF登记号和通过FDA的认证后, 产品不仅取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而且由于FDA 在医药业的权威性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它的认证也等于是取得了进入整个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的身份证。原因是1997年日内瓦原料药国际协调会议(ICH)以后,世界主要原料药生产国家和地区,都逐步地向FDA的原料药GMP实施指南靠近,特别是欧盟与美国之间1999年达成原料药GMP的互认协议(MRA),同意未来执行统一的GMP标准。现在是过渡期,因此,欧盟更能够易于接受FDA的认证结果。

即便是仅取得美国的DMF登记号就能对其产品更方便地进入欧洲、拉美及东南亚市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原料药交易会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美国进口商,即便是欧洲、拉美及东南亚的代理商也常常是在询盘之前先询问是否通过了FDA的认证或要求生产商出示DMF及其登记号。而通过FDA认证或已通过DMF登记的产品总是在成交和产品价格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3.是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FDA的权威影响,当然,通过接受FDA认证的过程,认证企业在GMP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本身的质量水平方面确实会有极大的提高。因此,通过了FDA地认证,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也就是GMP的管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能力生产出可靠质量的产品。

4、是企业树立国际市场形象的基本和重要的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我国的制药企业对市场国际化的需求和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的市场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无所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分,而现在就作好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备,是企业在未来经受“入世”冲击而立于不败的基本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个“未来”并不遥远,因此,这无疑是每个企业和企业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我国是药品生产大国但还远非强国, 虽然药品生产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但产品质量、产品结构以及制药行业的年产值都与制药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含有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太少。因此, 迅速提高我国药品尤其是原料药产品的质量、提高品牌效应、增强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企业角度,无论是长远还是当前,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六)原料药通过FDA认证的可行性

能否成功通过FDA认证有两个重要阶段。一是高质量的药物主文件(DMF)的提交;二是对FDA现场检查的充分准备。

DMF的制作与登记,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工作,但是,凭借以专家顾问为强有力支持的工作班子对FDA法规的深刻理解,特别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完成这项工作是有把握的。而FDA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则是依照一定标准进行的。这个标准就是已提交的DMF和美国的现行GMP(cGMP)。DMF的编写是以cGMP为基础的,因此,高质量DMF的制作已为现场检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明的是,自从FDA于97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发起召开了有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主要原料药生产国参加的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armonization, ICH)以来, FDA 对原料药生产和制剂生产有了不同的要求。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 FDA受各参会国代表委托于98年3月提出了原料药品的GMP实施指南(Guideline of GMP for APIs, 其中API 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的简称), 使得原料药生产有了显著不同于制剂生产的GMP验收标准, 其特点是对生产硬件不做具体的要求,重点放在软件管理上。这些变化有利于我国原料药生产厂家更容易地通过FDA 认证。与其相对应的是,已经颁布实施的我国98版GMP也有了重大修改对硬件条件有了一定程度放松, 而对软件要求有了大大加强, 并且对原料药和制剂药制订了不同的实施指南, 这显然符合国际大趋势。

实际上,FDA对中国原料药厂家的要求虽然很严格, 但并不象想象的那样苛刻。FDA官员对现场检查是很严肃, 但并不挑剔。这正是许多的国内厂家通过了FDA认证的原因。

据FDA公布,已向FDA提出申请的全世界的制药商及其接受现场检查的一般情况如下:

·在向FDA提出申请的外国制药公司中,原料药公司近70%;

·在接受FDA的现场检查公司中,只有17%没能一次性通过;

·日本和印度接受检查的制药公司最多,仅日本就占16%;

·意大利是现场检查通过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处平均水平。

·而据统计中国厂家一次性通过FDA认证的比例在77%左右。

(七)FDA认证情况简介

FDA申办形式如下:

1、食品类(FOOD):指的是普通食品,除卫生检验外还需要制作营养标签。饮料和罐头食品还需办理FCE(工厂注册)、SID(产品注册)。

2、健康食品(HEALTHFOOD):又称功能食品,除达到普通食品的进口标准外,还需具有改善人体机能的功效,但需要做营养标签。

3、营养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

维他命、矿物质及中草药类,依据FDA法规制作,它能够在药品说明书、包装、标签上体现中医药、保健品改善人体机能,预防疾病的作用。FDA对于组成成份的说明及外包装和标签有严格的要求。

4、非处方用药(OTC):不需做新药论证,但需提供充分材料,依法规认定有效成分。在达到FDA各项非处方用药的要求,并获得美国药口品登记号(NDC)后可以在美国市场上以药品定位销售。

5、化妆品(COSMETIC):指以擦、倒、洒、喷、导入或其他方式用于人体及其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保健、美化、治疗或改变容貌作用的物品。

6、中草药外用药物:由纯天然植物或提取物组成,以外用不着剂型如贴剂、洗剂、栓剂等形式作用于人体,起到保健治疗作用的产品。

7、GMP认证:国内的西药原料药要想合法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向美国FDA申请GMP 认证。美国GMP的认证也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需经历两个阶段:(一)编写DMF(DRUGMASTERFILE)并向美国FDA呈报,取得了DMF登记号。(二)美国FDA官员实地检查并进行认证。

8、国家新药(NDA):属美国新药,需执行一系列严格的申请手续,包括FDA指定的实验室进行23项药理、毒理实验,大约1000例临床约需8年时间,费用在1亿美元以上。

9、医疗器械: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或以保健为目的的各种装置、用具、器械和设备。

10、接受实验性药物--FDA现在的法规允许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患者接受实验性药物,如AIDS病和癌症患者,现在已扩大至一些其它疾病。

11、临床试验--该法律阐明,根据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以及确凿的证据,FDA将酌情确定该物质的有效性。

12、制造工艺的改变--该法规中,某些制造工艺的改进不再需FDA批准,使生物工程制药的改进变得较容易,这将鼓励制造商使用最好、最新的的制造工艺和方法。

13、临床研究的流程--其中的一项提议提出,FDA对新药申请开始临床试验和试验持续的时间流程应起指导作用。数据需求--12个月内,FDA将出版有关简略报告的说明文件,及详细说明何时它可代替新药申请所需的临床或实验室研究的完整报告提交。

14、生物制品管理现代化--新法规废除了陈旧的有关生物制品的要求,为简化生物制品的审评及调整需求迈进了一大步。

15、初步的和小规模制造--新法规允许初步制造某种药品或其它小规模的便捷的方法来确定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新药申报获得批准。

16、胰岛素和抗生素--有关胰岛素和抗生素过时的要求废除。

17、补充申请--新法规要求FDA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将文件归档,并对已批准的产品接受补充申请。

18、专家审评--在新法规中,FDA被授权可请FDA以外的专家审评新药申请和提出其它意见,以提高审评的及时和质量。FDA被授予全权批准或拒绝新药申请。

19、扩大获得医药信息途径--允许制药公司向医生分发与审评等同的医学期刊上的文章及其它有效的关于FDA批准的新药的使用信息。FDA将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核和补充。

目前,国外医药集团将目光投向市场潜力极大的中国,药业合资企业纷涌而建,国内其他行业的有实力企业也插足到医药行业投资,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种"内忧外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很大,出口创汇将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国的药品要走向世界,欧美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发欧美市场有其重要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而美国则是最大的原料药进口国。因此,美国市场理应成为中国众多原料药生产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市场。

根据美国的联邦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美国须向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申请注册并递交有关文件,化学原料药按要求提交一份药物管理档案DMF(DrugMasterFile)。DMF 是一份文件,由生产商提供详细的某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资料,便于FDA对该厂产品有个全面了解。DMF系一机密参考资料,内容包括:主产、加工、包装和贮存某一药物时所用的具体厂房设施和监控的资料,以确定药品的生产是通过GMP得到保证的。呈报的DMF有5种类型:

第一类,生产地点和厂房设施、人员;

第二类,中间体、原料药和药品;

第三类,包装物料;

第四类,辅料、着色剂、香料及其他添加剂;

第五类,非临床数据资料和临床数据资料。每一DMF应只含有一类资料。

上报的DMF原件在收到时经鉴定确定在格式和内容上符合规定要求,FDA就会确认收到并对其指定一个DMF编号,FDA收受DMF以及将DMF编号,并不说明FDA对这一文件表示同意或不同意。FDA为证实申请书而要查阅DMF资料前,DMF持有者必须向FDA呈报授权信件一式二份,容许FDA查阅DMF,如果FDA审查员在审查NDA(新药申请书)、ANDA(新药简略申请书)等申请书时需查阅DMF,发现资料不全,则会在回复申请时把不足处指出,由申请者告知DMF持有者把DMF加以改正。DMF持有者的责任有:改动DMF时作所需通知的、授权可查阅DMF的人员名单;指定代理商;DMF所有权的转让,当DMF持有者希望终止DMF时,应向FDA呈报一份申请书说明终止理由。

原料药申请FDA批准的基本程序如下:

(1)根据市场调研,摸清美国市场目前的销售情况,对市场发展趋势与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好申请FDA认证品种。

(2)选择好申请代理人(代理人)和代理经销商(经销商)并向FDA递交代理经销商(经销商)并向FDA递交委托代理的证明书即委托书。

(3)编写申请文件,化学原料药为DMF,交代理人修改定稿后,由代理人向FDA递交,取得DMF分配号和NDC登记号。

(4) FDA收到材料后将发函通知表示何时收到何产品的DMF材料,DMF分配号是多少,该产品由谁供货,由谁代理、谁经营,其次说明根据NDA(新药申请)程序,FDA将来检查。

(5)工厂按GMP要求进行厂房、设备和各项管理方面的准备工作。其间,代理人和代理商可合作几次预检。

(6) FDA派员检查。按他们的检查指南并对照DMF文件逐项对照,查后当场写出书面意见并由检查人员向FDA报告检查结果。

(7) FDA审核批准后通知代理商,由代理商通知外贸部签约,通知该药品已获准,可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8)每年通过代理人向FDA递交一份DMF修改材料,2--3年接受一次复查。

美国GMP的一个特点是时间性和动态性,它强调是现行的GMP,即CGMP,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生产和物流的全过程都必须验证。另外,美国GMP还具有可追溯性和说明性,也正因如此,通常认为美国的GMP法规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执行该法规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国际上有较高的权威性,所以各国医药企业趋之若骛,一经FDA认可,几乎等于取得了世界各国的通行证。在其它国际市场上产品也常常因此而身价倍增。但长期以来,众多医药生产企业因为没有通过FDA的GMP认证,导致企业产品不能直接进口美国,而只能由代理商曲线(水货)进口美国;同时在其它国际市场上产品价格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两文面都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药品市场日趋国际化的今天,企业获得美国的GMP认证已是大势所趋。

为确保DMF的编定制作能顺利进行,医药生产企业必需全面从技术上、资料上、行政上给予配合并提供以下文件:地址、药物确认登记号、授权参阅DMF人员、申请人承担义务声明书、组织及人员、厂房及设备;设备生产车间工艺过程及质检的设备及仪器清单;原料药的组分及成分;生产及工艺控制;分析方法的控制等。

我国"复关"后,GMP将成为国际医药贸易中质量证明的依据,这将对GMP推动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选择美国GMP法规这一国际公认的高起点,将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美国GMP的评审工作之严格是举世公认的,但申请通过美国GMP却并不可怕,针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来讲,因为中美两国对企业软硬件管理要求的不同及美国方面检查的侧重点不同等诸

多因素,往往造成有些国内药品生产企业通过美国GMP又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国内行业GMP标准相比更易于申办成功,也就是说,美国GMP对国内硬件建设这一必要条件的要求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而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这也为企业通过美国的GMP节省了时间和减少了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专业从事美国FDA法律法规咨询业务的公司,能够全过程代理美国的GMP认证。能够让企业以最低的代价、最快的速度通过美国GMP认证。他们代理的美国GMP 认证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药物主文件DMF的编写与登记。他们可以凭借中国此方面权威专家按照美国FDA的标准要求为企业产品设计、组材、编写、翻译DMF药物主支件,从而省去企业聘请美国顾问的庞大费用。与此同时,他们还可按照美国GMP的要求,帮助企业进行全面的硬件和软件准备的改造,使之达到美国GMP的要求。

第二步为DMF在FDA登记后,他们即可作为美国代理商(Agent)向FDA申请对企业的检查安排美国FDA官员和FDA律师顾问对工厂进行验收,并同时可为认证产品寻找终端用户。

(八)网上FDA及其药学信息资源

FDA网站是由FDA在Internet上建立的,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发布站点。本文介绍该站的结构并主要考察其中的药学信息资源。

1. FDA主页结构

经分析,该主页可分4个区:功能区、职责区、专业区、提示区。实际是4个主索引,便于访客浏览。各区相互间有大部分是交叉的。现分别介绍如下。

1.1 功能区这是一般网站主页(包括个人和商业网站主页)最常用的结构,有7个栏目。

1.1.1 更新情况(what’s new) 提供新增内容和近期修改,主要向FDA网站的经常访问者服务。

1.1.2 网址目录Index(FDA Web Site Index) 系FDA下级目录的主题,按字母顺序排列。如“关于FDA”(about FDA)、缩写(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副作用(Adverse Reactions)、顾问团(Advisory Committees)、爱滋病(AIDS)、老化(Aging)、年鉴(Almanac)等等。粗略浏览可以对网站总貌有个大致了解。点击标题(如Aging)即可进入相关内容。

1.1.3 搜索Search(FAD Search) 有助于快速找到网站内所需信息。以阿昔洛韦为例,键入Acyclovir,搜索范围“Search All of FDA”,可以从该网站庞大的47370篇文献中找到127篇相匹配。搜索结果分别列出了这些文献的概述(Summary)和入口,入口为蓝色的URL 地址(http://......),点击后可进入正文。如果只关心Acyclovir在FDA新药审评中的情况,可以确定搜索范围在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则匹配文献减至71篇。

1.1.4 高频问题FAQS(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以问答式列出一些常见问题。分为4大类:动物药、化妆品、食品、FDA一般问题。以“FDA一般问题”为例有,FDA作用?组成?处理不良反应方式?等等。

1.1.5 记事本(Dockets) 相当于FDA的档案室,包括重要事件、会议记录、日程流水帐。笔者认为较主要的有2个部分,其一是会议记录公开(点击 FDA Advisory Committees);其二是联邦注册档案(FDA Federal Register Documents)。所谓会议记录公开,系FDA各顾问团的公开会议记录。为了体现新药审评中的公开、公正,各顾问团的部分会议讲话被记录在案,上网公布。不过这些会议记录动辄三百多页,是名符其实的文山会海。如果你只关心会上专家们是怎样谈到Acyclovir的,则需用搜索(见1.1.3)来缩小范围。键入Acyclovir 后,将搜索范围限于“Dockets”,则可以从12233篇Dockets文献中查到29篇相匹配,仔细浏览概述(Summy),找到会议记录,点击入口,即可知道Mr.XX是如何评价Acyclovir了。查Acyclovir的联邦注册档案可同上操作。在网上可以看到Acyclovir的审批资料原文(图片形式),甚至FDA官员们在Acyclovir审批资料上潦草的鉴名。

1.1.6 外语版和国际信息International(Foreign Language and Interational Information) 涉及一些FDA法规的外语版和FDA的国际间协议和活动。其中,FDA法规中文版的信息不多,主要讲食品和化妆品进口。有志于将药品打入美国市场的医药公司,可以重点研究“国际信息栏”中“人用药品”(Huma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nternational Activities),其法律条文是最新的。

1.1.7 联系Contact us(Communicating with FDA) 一个问讯处,并提示在问讯前有没有看过一些指示牌,同时列出指示牌.找不到,再写信联系.

1.2 职责区这是FDA网站推出的主要分类方式,均配以图标,有11大类,按管理职责范围分类。

1.2.1 食品(Foods) 链向FDA食品安全与营养学中心,涉及食品部分。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合理营养服务。

1.2.2 人用药品(Human Drugs) 链向FDA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CDER),是药学人员的重点关心栏目。杨耀廷[2]有一篇介绍FDA网站的文章主要谈及此栏1997年的内容。

1.2.3 生物制品(Biologics) 链向FDA生物制品审评和研究中心(CBER)

1.2.4 畜用药(Animal Drugs) 链向FDA兽医药中心。

1.2.5 化妆品(Cosmetics) 链向FDA食品安全与营养学中心,涉及化妆品部分。

1.2.6 医疗器械和幅射卫生(Medical Devices/Radiological Health) 链向FDA医疗器械和幅射卫生中心(CDRH)

1.2.7 信息自由使用权(Freedom of information) 1996年有一个信息自由使用权法案的修正案。FDA网站在信息开放上做了很多工作。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一)美国药政管理机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简称FDA),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下设药品局、食品局、兽药局、放射卫生局、生物制品局、医疗器械及诊断用品局和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区域工作管理机构,即6个局(有的刊物也称6个中心),一个中心和一个区域管理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共有职工约7500人,FDA总部有1143人,其中药品局为350人。 药品局(也称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负责人用药品审批工作,设有8个处和若干科室。1.药品管理处。下设药品信息、信息系统设计、行政管理和预算、医学图书馆4个科室。2.药品监督办公室。下设有药品质量评价、药品标签监督、生产和产品质量、科研调查、法规等7个科室。3.药品标准处。设有常用药品评价、药品上市和广告2个科。4.药品审评一处。下设心血管——肾脏药、抗肿瘤药、营养药、医用造影外科和齿科药、肠胃药和凝血药5个科室。5.药品审评二处。下设抗感染药、代谢和内分泌药、抗病毒药3个科室。6.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处。下设流行病及调查、生物统计2个科室。7.研究处。下设研究和测试、药物分析2个科室。8.仿制药品处。下设仿制药品、生物等效2个科室。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设在华盛顿特区及马利兰州罗克威尔城,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FDA将全国划分成6个大区,即太平洋区(旧金山、西雅图、洛杉肌)、西南区(达拉斯、丹佛、堪萨斯)、中西区(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东北区(波士顿、纽约、布法罗)、中大西洋区(费城、辛辛那提、纽瓦克、巴尔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 第11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 第11号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于2004年6月4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七月十三日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物制品批签发(以下简称批签发),是指国家对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每批制品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的制度。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进口。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承担生物

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工作的药品检验机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 第四条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标准为现行的国家生物制品规程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药品标准。 第二章申请 第五条按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在生产、检验完成后,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填写《生物制品批签发申请表》,向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批签发。 第六条申请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必须具有下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之一: ㈠药品批准文号; ㈡《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 ㈢体外生物诊断试剂批准注册证明。 第七条申请批签发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资料的格式,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组织制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发布。 第八条申请批签发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及样品: (一)生物制品批签发申请表; (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本部门印章的批制造及检验记录摘要; (三)检验所需的同批号样品; (四)与制品质量相关的其他资料; (五)进口预防用疫苗类生物制品应当同时提交生产国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出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有的产品如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类产品有的是药品,有的却是保健品。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同一产品的药品和保健品呢? 第一,药品的生产及其配方的组成,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和病毒的严格检查和多年的临床观察,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保健品不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等便可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而属于食品的则没有这个过程,没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空气的清洁度,无菌的标准,原料的质量等必须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对制药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其生产过程的标准要比药品的生产标准低。 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为了确保安全,最好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在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并严格按说明书所推荐的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完美的效果原理 部分“完美氨基酸片”配料表和“完美健怡茶”配料表中,配入了“阿斯巴甜”,并称“阿斯巴甜”可能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甲醇、甲醛、冬氨酸、苯丙氨酸,可使脑部产生化学变化而引起头痛、沮丧、情绪不稳定、失眠、高血压、行为失常、心智迟缓、食欲无常、干眼症、忧郁症、肌肉酸痛等。如果孕妇食用过量的阿斯巴甜,可能会生出基因异常的下一代。 完美保健品怎么样?多家机构各执一词,作为保健品本身就是广受质疑的,无论是不是完美品牌,大众消费者都会在心理上先拉起警戒线,去查找其副作用及后遗症。保健品吃与不吃还在于患者自己的选择。 本文由医药招商网-我邀药商一起发提供 74岁老太买下3万多元保健品 一瓶百元灵参胶囊 一粒成本才7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职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职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组织有关部门起草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组织有关部门制定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政策、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 2.依法行使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承担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督工作。 3.依法组织开展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根据国务院授权,组织协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开展全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活动;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协调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的检测和评价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办法并监督实施,综合有关部门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5.起草药品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并监督实施;依法实施中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品种保护制度和药品行政保护制度。 6.起草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并监督实施;负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监督管理;起草有关国家标准,拟订

和修订医疗器械产品行业标准、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 7.注册药品,拟订、修订和颁布国家药品标准;拟订保健品市场准入标准,负责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制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负责药品再评价、淘汰药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审核和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工作。 8.拟订和修订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 9.监督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定期发布国家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公报;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 10.依法监管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特种药械。 11.拟订和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监督和指导执业药师注册工作。 12.指导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工作。 13.开展药品监督管理和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有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 14.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同时,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省级人民政府的综合监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标签上内容的要

美国食品药品经管局对标签上说明内容的要求 1、什么是营养素内容说明? 在食品标签上直接或间接表示食品中的某种营养素水平(如"低脂"或"富含燕麦麸")。营养素内容的说明也被认为是一种"描述"。 2、当营养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须在食品标签上对其进行描述? 有关营养素水平详见附录A及B。 3、若食品药品经管局的规定中未包括某营养素内容的说明,是否可标在标签上? 若食品药品经管局有关规定中包括了某说明,则此说明标注时需与规则中的一致。生产厂家也应遵守以美国科学部门提出的权威性文件为依据的说明注意问题。其它说明禁止标注。 4、厂方在何处定义营养内容说明? 见有关文件。 5、营养内容说明在字体或标注形式上是否有要求? 有。营养内容说明的显著性不得超过产品特性(指食品名称)的2倍,字体不得超过食品名称的2倍。若在整体布局上该部分内容同食品名称相比过分强调,那么即使它使用的字体是恰当的,也视为违反了有关规定。 6、标注说明时是否还需要其它信息? 需要。所需的信息取决于说明及防止说明出现误导的相关内容。营养标签上注明的都应是实质性的说明内容。 7、什么是郑重声明? 它是为了引起消费者对食品中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的注意,此成分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或影响与膳食相关的健康状态。当食品中营养值超过了规定界限,就应标上郑重声明。郑重声明的内容与营养信息的一致(?quot。见营养信息的钠的内容")。8、何时注明郑重声明内容? 标明了营养内容说明后,食品中含有下列营养素的一种或几种、且含量超过了下面每个通用规格的参考值或小于50克的小包装食品时标(主食食品有不同的含量限值,见第20条)。 脂肪13.0克 饱和脂肪4.0克 胆固醇60千克 钠480千克 9、在标签上如何标注郑重声明内容? 必须用清晰的粗大字体,与其它字体或图案区分清楚,字体应至少和净含量的一样大,并紧挨说明内容标注。 10、"紧挨"是什么意思? 是指在说明内容的后面,二者之间无简介或其它图案或装饰性内容。但允许在说明和郑重声明之间标注食品名称等相关内容(在所说明的内容中包括诸如"低脂切达干酪"等食

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和分类

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和分类 健品怎么样,今们提出的问题。谢谢大家。 刘志俊说:我是碧生源的,也是第一次来,感觉挺有意思的,以前自己天天去上网,这次能以这种方式跟大家聊也是挺独特的。希望能够给保健品行业带来新鲜的空气。 保健品的分类 一、保健品的分类: 1、保健药品。如:溶栓胶囊。 2、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分类: 1、第一代:普通食品:仅仅提供能量,满足口感。如芝麻糊。 2、第二代:特定食品:具有某种特定作用,缺什么,补什么。如蛋白质粉。 3、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起生理功能作用。 三、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1、第一代:单一功能:如脑白金,只对大脑中枢和消化道起作用。 2、第二代:多功能的:功能较多,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是中药,科技含量低。 3、第三代:多功能的:科技含量高,能够全面调理人体生理功能。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是第二代功能食品,只有第三代功能食品才具有“植物化学素”,即含有功能因子。 选择保健食品的误区 误区一:把功能性食品混同一般的食品。 98年以前,中央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有4000多种,生产厂家是3000多家,形成滥渔充数;现在批准的保健品只有1059种,生产厂家现有1027家,98年以 后取缔了很多不合格的生产厂家,有很多的保健品现在都不见了。因此,人们就认 为保健食品和一般的食品差不多。 误区二:轻性广告宣传。 广告只能增加产品的知名度,不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广告的开资全部都探在了产品的成本上,很多的企业一年的广告费,已经超过了产品的产值,也导致了破产。误区三:崇洋媚外。 引进外国先进的设备、科技、人才当然很好,但作为保健品来说,是入口的东西,因此要遵循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以碱性食物为主,中国人是黄皮肤,铜过量,中国人是不缺铜、镁、磷的。而西方人的饮食是以酸性食物为主,因此,西方人缺 很多微量元素。 误区四:含量越高越好。 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一定要遵循这个道理。就拿钙来说,一次性人体最多只能吸收200-300毫克,过量的补钙会沉积在体内,容易形成肾结石。因此,一定要 科学补钙。 误区五:保健食品治不了病,不能保证我的健康。 保健食品起调理功能作用,药品只能起药理作用。人体的健康不能靠药物的药理,药只能治表,不能治本。 误区六:把中草药打成粉,很便宜。 如果说自己都能加工,那么,国家就不应该投资搞这些高科技的保健品。 如何选择保健食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

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某某分局主要职责 某某分局作为某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行政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开展对药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等事项的现场检查工作,依法负责辖区内保健食品零售经营许可工作,负责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初审工作;负责对辖区内非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零售企业、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和美容美发店日常监管及监督抽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组织查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违法行为;承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室职责 协助管理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公文处理、政策法规、政务信息、机要、档案、保密保卫、宣传、信访、行政事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教育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药品科职责 监督实施药品、医疗器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监督实施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监督实施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依法监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及特种

药械;实施药品流通管理制度和办法,初审药品零售企业资格;依法监督药品、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依法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进行稽查、抽样;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案件。保化科职责 贯彻、执行省、市、区关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受理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违规案件的举报、投诉,负责对辖区内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开展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督抽样及相关信息采集工作。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FDA 是美国政府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HHS) 和公共卫生部(PHS) 中设立的执行机构之一。 作为一家科学管理机构,FDA 的职责是确保美国本国生产或进口的食品、化妆品、药物、生物制剂、医疗设备和放射产品的安全。它是最早以保护消费者为主要职能的联邦机构之一。该机构与每一位美国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国际上,FDA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与药物管理机构之一。其它许多国家都通过寻求和接收FDA 的帮助来促进并监控其本国产品的安全。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主管:食品、药品(包括兽药)、医疗器械、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动物食品及药品、酒精含量低于7%的葡萄酒饮料以及电子产品的监督检验;也包括化妆品、有辐射的产品、组合产品等与人身健康安全有关的电子产品和医疗产品。产品在使用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离子、非离子辐射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项目的测试、检验和出证。根据规定,上述产品必须经过FDA检验证明安全后,方可在市场上销售。FDA有权对生产厂家进行视察、有权对违法者提出起诉。根据监管的不同产品范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监管机构: 1、食品安全和实用营养中心(CFSAN): 该中心是FDA工作量最大的部门。它负责除了美国农业部管辖的肉类、家禽及蛋类以外的全美国的食品安全。尽管美国是世界上食品供应最安全的国家,但是,每年还是有大约有七千六百万食源性疾病发生,三十二万五千人因食源性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五千左右人死于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和营养中心致力于减少食源性疾病,促进食品安全。并促进各种计划,如:HACCP计划的推广实施等。 该中心的职能包括:确保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及色素的安全;确保通过生物工艺开发的食品和配料的安全;负责在正确标识食品(如成分、营养健康声明)和化妆品方面的管理活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管理膳食补充剂、婴儿食物配方和医疗食品;确保化妆品成分及产品的安全,确保正确标识;监督和规范食品行业的售后行为;进行消费者教育和行为拓展;与州和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协调国际食品标准和安全等。 2、药品评估和研究中心(CDER): 该中心旨在确保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上市前对其进行评估,并监督市场上销售的一万余种药品以确保产品满足不断更新的最高标准。同时,该中心还监管电视、广播以及出版物上的药品的广告的真实性。严格监管药品,提供给消费者准确安全的信息。 3、设备安全和放射线保护健康中心(CDRH): 该中心在确保新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因为在世界各地有两万多家企业生产从血糖监测仪到人工心脏瓣膜等超过八万种各种类型的医疗器械。这些产品都是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因而该中心同时还监管全国范围内的售后服务等。对于一些象微波炉、电视机、移动电话等能产生放射线的产品,该中心也确定了一些相应的安全标准。

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doc

附件4 上海市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操作指南(2008版) 引言:为提高本市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水平,规范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加工经营过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上海市小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小型饭店(面积≤150M2)、快餐店、小吃店、酒吧、咖啡馆、茶室、饮品店等餐饮单位使用。 一、卫生许可管理。必须依法取得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并亮证经营;按照核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取得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许可证应悬挂或摆放在店堂醒目位置。 ●《上海市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到期前30天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延续。《上海市临时食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到期需要继续经营的,应重新申请。 ●按照卫生许可证核定的生产经营范围、方式加工供应食品,不得擅自超越。(如擅自供应熟食卤味、外送盒饭、小吃店经营饭菜等)。 ●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未经监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改建、扩建经营场所,如擅自变动厨房加工布局或流程、增加或减少加工场所的面积、改变加工场所的用途等。 二、人员卫生管理。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上岗操作,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包括新进人员)应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操作。健康合格证有效期一年,到期前二周须重新体检。 ●健康体检需到指定体检机构,可通过https://www.360docs.net/doc/6517978007.html,网查询全市体检机构和体检结果,也可核实健康证的真伪。

●患有痢疾、活动性肺结核、伤寒、肝炎、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餐饮岗位。 ●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 ●注意个人卫生,操作时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专间操作还需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不佩带外露饰物。 ●在处理食品前及上厕所、处理生食品、处理不清洁的设备或工用具、处理废物和擤鼻子等可能污染双手的活动后都应该立即洗手。 ●在加工熟食卤味、切配水果、制作果汁等直接入口食品操作前洗手后还应进行消毒。 ●不在食品加工场所内抽烟或从事其他无关工作。 ●卫生管理制度和监督公示牌悬挂或摆放店堂醒目处,并注意日常维护,保持清洁,不破损不丢失。 三、场所环境卫生。保持内外环境整洁,经营场所内不饲养动物。 ●墙壁、天花板保持清洁,无脱落、起壳现象,无蜘蛛网、霉斑及明显积垢,墙裙瓷砖无缺损,门窗保持清洁。 ●地面平整,无明显积水、油污及污垢,地砖无缺损,排水沟及时清理,保持通畅。 ●加工场所内无老鼠、苍蝇、蟑螂等虫害孳生迹象。 ●垃圾桶加盖,并保持外观清洁,垃圾每天进行清理。 ●不饲养猫、狗、活禽等动物。 ●餐桌、菜单、调料瓶、筷筒等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四、设施设备卫生。食品加工设备、设施符合卫生要求,并保证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的新药审批程序,分三期。Ⅰ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新药对正常健康人是否有毒性或其他害处;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新药是否有效力;Ⅲ期临床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新药的最适剂量。 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十分强调要按照循证医学的标准进行研究和筛选信息,其获得的证据水平按下列标准评价: 1. I类水平证据:指大宗、随机化、结果明确、且出现假阳性(α型错误)和假阴性(β型错误)可能性低的研究; 2. II类证据水平:指小型的、随机化的,结果不确定的,并且存在中度至高度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研究; 3. III类水平证据:指非随机化的同期对照研究; 4. IV类水平证据:指非随机化的,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及专家观点; 5. V类水平:指仅有病例报告,非对照研究的专家观点。 然后根据获得证据水平来确定治疗推荐的级别,标准如下: 1. A级:至少得到2个I类水平证据的支持; 2. B级:至少得到1个I类水平证据的支持; 3. C级:仅得到数个II类证据水平的支持; 4. D级:至少得到1个III类水平证据的支持; 5. E级:仅得到IV或V类水平证据的支持。 循证医学的证据质量分级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分级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或筛查的证据质量: * I级证据: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1级证据: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 II-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 II-3级证据: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 III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英国的国家医疗保健服务部(National Health Service) 使用另外一套以字母标识的证据分级体系。上面的美国式分级体系仅适用于治疗获干预。而在评价诊断准确性、疾病自然史和预后等方面也需要多种研究提供证据。为此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提出了另外一套证据评价体系,可用于预防、诊断、预后、治疗和危害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评价: * A级证据:具有一致性的、在不同群体中得到验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队列研究、全或无结论式研究、临床决策规则; * B级证据:具有一致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生态性研究、结果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是A级证据的外推得出的结论; * C级证据:病例序列研究或B级证据外推得出的结论; * D级证据:没有关键性评价的专家意见,或是基于基础医学研究得出的证据。 总的来说,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质量是由临床数据的质量以及这些数据的临床“导向性”综合确定的。尽管上述证据分级系统之间有差异,但其目的相同:使临床研究信息的应用者明确哪些研究更有可能是最有效的。 此外,在临床指南和其他著述中,还有一套推荐评价体系,通过衡量医疗行为的风险与获益以及该操作基于何种证据等级来对医疗行为的医患沟通作出指导。以下是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推荐评价标准: * A级推荐: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当对适用的患者告讨论该医疗行为; * B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应对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 C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生不需要提供此医疗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性考虑; * D级推荐:至少是尚可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医生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 I级推荐: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证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例如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生应当帮助患者理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url][url]

食品药品考试带答案与解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根据( C )制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 C ),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C、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C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C )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C、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5、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B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A )。A、餐饮服务场所 7、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A)后,办理工商登记。A、食品生产许可 8、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B )。B、3年 9、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C );有发生潜在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C、立即采取整改措施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C )。C、培训档案 11、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 A )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A、甲型 12、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A );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A、可以继续销售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制度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行为,促进餐饮服务单位增强食品安全诚信意识,有效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经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而制定的。 《办法》明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十个方面:行政许可情况,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情况,日常监督检查情况,量化分级管理情况,监督抽检情况,受奖情况,举报投诉处理情况,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情况,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 《办法》规定,十种行为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骗领《餐饮服务许可证》,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超出餐饮服务许可范围经营等;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或者未按规定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没有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未执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有关规定,或者采购、使用或经营国家禁止生产经营、来源不明或者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未按有关规定备案和公示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未按有关规定处理餐厨废弃物的;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监督抽检不合格的;违背诚信经营义务,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部颁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办法》要求,对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的,监管部门在依法处理的同时,采取增加监督检查频次、量化分级等级降级、向社会曝光等措施予以重点监管。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增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诚信意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公众饮食安全。

多肽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多肽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多肽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有哪些?可从以下七个方面区别开来。 一、定义的区别 1、多肽保健品的定义:“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多肽类保健品具有不需消化直接吸收,进入细胞发挥生理活性的特色。 2、药品的定义:具有药品的基本特征(药品有选择性、适应症、不适应症、禁忌症、毒副反应),药品有剂量、疗程及用药注意事项的限制,并在医生监督指导下使用;药品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治病救人,使用对象为病人。 二、原材料的区别 1、多肽保健食品的选材一般以纯天然植物为原材料,不以化学合成为主料。例如,三九蛋白肽是通过酶解食物蛋白获得的小分子活性多肽保健食品,天然无添加,保存完整蛋白营养。 2、药品的选材多以化学合成元素为主。 三、功效上的区别 1、多肽保健食品:起着全面调理的作用,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辐射等全面的调理效果,无副作用禁忌。 2、药品: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单一的疗效,要遵医嘱,主要以后期治疗为目的,允许一定的毒副作用存在。 四、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保健品适用于亚健康、健康和疾病等人群,药品只适用于疾病人群。保健品没病时服用可以改善体质,有病时配合药物服用可以帮助改善病情;而药品没病时不能服用,而且要严格遵医嘱。 五、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不同 保健品的说明书不会有这样的详细、严格、宣传的任意性很大。药品说明书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详细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 六、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 保健品因其选材的安全性、可靠性而无需管制;药品需要接受严格的专业管制。 七、保健品与药品的功效区别 保健品含有一定的功效成分,但对人体没有伤害,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全面的调节功能。药品是治疗疾病的物质;保健品没有毒副作用,而药品有副作用;保健品可以长期服用、无耐药性;而药品服用越久,毒副作用越大,同时会产生耐药性。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个人总结

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个人总结 X X X 20XX年XX月XX日

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个人总结 20XX年 X月,我由于工作变动调到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成为食品监督所光荣的一员。在这近半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培养下,在分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个人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首先,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以及本局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提高自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集体与党保持一致;其次,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对局里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积极参加和配合,关心集体荣誉,维护单位形象,同在一个局,共爱一个家,使自己尽快融入到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个大家庭中来。 二、重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食、药监工作的新形势和岗位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学习掌握“一法两条”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规范》《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法律条款准确运用到实际监督检查工作中,坚持边学边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巩固和丰富业务知识。执法先要懂法,只有认真地学好法律法规,才能扎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领域,我认真学习食品,药品监督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用法律法规来武装自已。努力提高自己的行政执法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年来,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局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市场监管工作,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一定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简介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简介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简称FDA),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下设药品局、食品局、兽药局、放射卫生局、生物制品局、医疗器械及诊断用品局和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区域工作管理机构,即6个局(有的刊物也称6个中心),一个中心和一个区域管理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共有职工约7500人, FDA总部有 1143人,其中药品局为350人。 药品局(也称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负责人用药品审批工作,设有8个处和若干科室。1.药品管理处。下设药品信息、信息系统设计、行政管理和预算、医学图书馆4个科室。2.药品监督办公室。下设有药品质量评价、药品标签监督、生产和产品质量、科研调查、法规等7个科室。3.药品标准处。设有常用药品评价、药品上市和广告2个科。4.药品审评一处。下设心血管--肾脏药、抗肿瘤药、营养药、医用造影外科和齿科药、肠胃药和凝血药5个科室。5.药品审评二处。下设抗感染药、代谢和内分泌药、抗病毒药3个科室。6.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处。下设流行病及调查、生物统计2个科室。7.研究处。下设研究和测试、药物分析2个科室。8.仿制药品处。下设仿制药品、生物等效2个科室。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设在华盛顿特区及马利兰州罗克威尔城,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FDA将全国划分成6个大区,即太平洋区(旧金山、西雅图、洛杉肌)、西南区(达拉斯、丹佛、堪萨斯)、中西区(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东北区(波士顿、纽约、布法罗)、中大西洋区(费城、辛辛那提、纽瓦克、巴尔的摩)、东南区(亚特兰大、纳什维尔、新奥尔良、奥兰多、波多利各的圣吉安)。每区设立一个大区所,大区所下又设若干个地区所。太平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旧金山,西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达拉斯,中西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芝加哥,东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波士顿,中大西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费城,东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亚特兰大。 区所负责对本地区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器械、血库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各地区所按工作需要又设立若干工作站,以保证工作面能覆盖本区范围。全美目前共有143个工作站。大区所、地区所及工作站均属FDA的各级直属机构。区所的规模视工作量而定,全美的药品 65%以上在中大西洋区生产,故该区的力量较强,共有职工 525名,其中监督员 250名,约占FDA总部监督员的1/4,分析检验人员150名。 各州对药品的管理按地方药品管理法规进行,主要工作是:对药师进行考试和注册、对药品经营部门和药房进行监督检查,发放或换发许可证、吊销违法户的许可证、对所在地的药学院校进行评价、审查见习药房等。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货物进口程序 随着中美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至美的商品种类会有所增加,其中有相当部分属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管理产品,如食品干货、酒浆类、中药材和水产等,但由于我出口商和美进口商对美国有关法律和程序不甚了解,经常在FDA管制产品抵美时遇到麻烦,如标签不符合规定、货物成分含量超过法定标准等,轻者纠正,重者甚至不得不将到岸货物运回中国或在当地销毁,这样不仅须花费许多费用,而且耽误了商机。虽然很多工作都由美进口商进行,但如我出口公司对美有关法律有所了解,会有很大帮助。本文将简要介绍FDA职能及其管制产品范围,货物进口程序及最新的FDA对健康食品标签的规定,以供参考。 (一)、FDA职能及所管制产品 FDA是隶属于美国卫生部的一个执法机构。她的主要任务是执行美国有关保护消费这健康和安全的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符合性政策指南7117.06和7117.07

《进口和国产的日用陶器(瓷器) - 镉污染》 美国FDA/ORA规则CPG 7117.06 美国FDA/ORA法规,第五章食品、染料、化妆品,第545节与食品相关的物品,第545.400段:《进口和国产的日用陶器(瓷器) - 镉污染》。编号:CPG 7117.06) 背景情况:进口和国产的日用陶瓷制品含有大量可萃取的镉。这种金属可被酸性食物溶出,长期食用,能引起慢性镉中毒。 管理准则:以下是食品安全及应用营养学中心/区域规划机构/执行机构(HFS-605),在诉诸法律或扣留进口商品时,所依据的标准: 器皿: 1、适用于装液体食物的。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2、按最新版本的ASTM-C738方法(卷号15.02,ASTM(美国材料检验协会)标准年刊),通过测试6件器皿在每毫升浸出溶液中镉的含量,检查相应的各类陶瓷是否超出限量指标。该方法另见于AOAC方法973.32和973.82(官方分析方法,AOAC国际),或者参考FDA实验信息公告第4123号和第4126号(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地区科学部,HFC-140,罗克威尔市,马里兰州 20857)。 限量指标 单位μg/ml 扁平器皿:6件的平均为0.5 小空心器皿:6件中任何一件为0.5 大空心器皿:6件中任何一件为0.25 用于调制、盛放、贮存食物的扁平、空心陶瓷器皿分类定义如下: 扁平器皿:测量从器皿内最低点至口缘水平面之间的深度,不超过25mm的陶瓷器皿。 空心器皿:测量从器皿内最低点到口缘水平面之间的深度,超过25mm的陶瓷器皿。 小空心器皿:容量小于1.1升。 大空心器皿:容量大于等于1.1升。 注意: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器皿,视为不适合装食物用: 1、用某种方法,例如在可能接触食物的器皿表面钻孔,使得器皿不适合装食物用。 2、在器皿的背面或底部永久贴上不能涂去的标签,标明:“不宜盛装食物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考试试题 (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根据( C )制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 C ),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C、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C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C )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C、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5、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B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A )。A、餐饮服务场所 7、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A)后,办理工商登记。A、食品生产许可 8、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B )。B、3年 9、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C );有发生潜在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C、立即采取整改措施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C )。C、培训档案 11、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 A )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A、甲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标准 -B-3464-98-2009 WS 3 追风透骨丸 Zhuifeng Tougu Wan 【处方】制川乌白芷制草乌香附(制) 甘草白术(炒)没药(制)麻黄 川芎乳香(制)秦艽地龙 当归茯苓赤小豆羌活 天麻赤芍细辛防风 天南星(制)桂枝甘松 【性状】本品为红褐色的水蜜丸,除去包衣后显褐棕色至黑棕色;气微香,味苦。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气孔特异,侧面观保卫细胞呈哑铃状(麻黄)。种皮柵状细胞成片,红色,侧观细胞狭长,长约50μm,细胞壁上部有细纵沟纹,胞腔明显,内含红棕色物;表面观呈类多角形,胞腔小,孔沟细密(赤小豆)。草酸钙簇晶直径7~38μm,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数个纵向排列成行(赤芍)。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分泌细胞呈类圆形,直径35~72μm,内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5~8个薄壁细胞作放射状环列(香附)。斜纹肌纤维无色,散在或相互绞结,弯曲或稍平直,直径4~26μm (地龙)。 (2)取本品15g,研细,加1%盐酸溶液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40ml,酸水液备用,合并乙醚提取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羌活对照药材0.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备用的酸水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0,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3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醚30ml,密塞,超声处理10分钟,取出,放冷,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当归对照药材各0.5g,分别加乙醚20ml,密塞,超声处理10分钟,取出,放冷,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分别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