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乳的质量控制
原料奶质量控制

原料奶质量控制原料奶质量控制1. 引言原料奶质量控制是乳制品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原料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因此,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原料奶质量控制是保障乳制品品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原料奶的选取、储存和检测等方面,介绍原料奶质量控制的要点。
2. 原料奶的选取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奶作为乳制品的基础材料是确保乳制品品质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选取优质原料奶的几个关键要点:- 2.1 奶源选择:选择稳定可靠的奶源是确保原料奶质量的前提。
牧场的环境和管理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和奶质。
因此,应选择具备良好管理和监控体系的优质牧场作为奶源。
- 2.2 乳牛的健康检测:定期对供奶乳牛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乳牛无疾病和感染。
乳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原料奶的质量和安全性。
- 2.3 保鲜方法:选择合适的保鲜方法来处理原料奶。
常见的方法包括低温冷藏和超高温灭菌等。
合理选择保鲜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原料奶的保质期,保证原料奶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3. 原料奶的储存原料奶的储存是原料奶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原料奶的储存注意事项:- 3.1 低温储存:原料奶应储存在低温环境下,通常建议储存温度在4摄氏度以下。
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和发酵,保持原料奶的新鲜度和品质。
- 3.2 避免异味交叉:原料奶的储存应与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物品分开,以免异味交叉。
异味交叉可能会影响原料奶的口感和风味。
- 3.3 分装储存:原料奶的储存应采用分装方式,避免因频繁开启容器而使原料奶受到空气和细菌的污染。
4. 原料奶的检测原料奶的质量控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原料奶的安全性和品质。
以下是常见的原料奶检测项目:- 4.1 外观检测:通过观察原料奶的颜色、浑浊度和杂质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
- 4.2pH值检测:pH值是评价奶产品的酸碱度指标,正常的原料奶酸度在6.6-6.8之间。
- 4.3 脂肪含量检测:脂肪含量是评价原料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原料乳质量与乳稳定性的关系

原料乳质量与乳稳定性的关系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原料乳的质量直接影响乳制品的品质。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乳稳定性,即乳制品中乳脂和乳液的分离程度。
乳稳定性的好坏不仅关乎产品的口感和口碑,还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
那么,原料乳质量与乳稳定性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1. 脂肪含量原料乳中的脂肪含量是影响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脂肪是乳液中的分散相,赋予乳制品丰富的口感和香味。
适当的脂肪含量可以增加乳液的稠度,与乳液中的其他成分更好地相互结合,从而提高乳稳定性。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脂肪含量都会对乳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脂肪含量会导致乳脂凝聚,乳液分离严重;过低的脂肪含量则会使乳液稀薄,易于分离。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合理控制脂肪含量,从而达到乳稳定性的良好效果。
2. 蛋白质质量乳制品中的蛋白质是乳液中的连续相,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
蛋白质的质量直接影响乳液的稳定性。
优质的原料乳中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反,低质量的蛋白质容易发生变性和聚集,导致乳液分离。
因此,在原料乳的选取和处理过程中要注重蛋白质的保护,避免对其进行过度加热或其他形式的破坏,从而确保乳液的稳定性。
3. 酸碱度原料乳的酸碱度也对乳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适当的酸碱度可以维持乳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电荷平衡,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凝聚。
但是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会破坏乳液的稳定性。
过高的酸度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和凝聚,分离乳液;过低的酸度会使蛋白质带正电荷,相互排斥,同样导致乳液的分离。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原料乳的酸碱度,以实现良好的乳稳定性。
4.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乳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乳脂的熔化和乳液中成分之间的相互溶解,从而提高乳稳定性。
然而,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蛋白质和其他成分的变性,影响乳液的稳定性。
因此,在原料乳的处理和加工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以保证产品的乳稳定性。
UHT原料乳质量控制研究

一
异 常 乳 ,掺 假 ( 掺 碱 、掺盐 等 )乳 在
我 国 一 直 比 较 严 重 , 要 严 格 把 关 。 以
上原料 乳会直接造成 U H T 产品的沉淀 、
褐 变和 分 层 等 一 些 质 量 问 题 。
原料乳理化特性检验
乳成 分 直接 检测和 酒精 实验 法 等 ,企 目标 值 分 别 为 1 O 0 C F U / m L 和1 0 C F U / m L 如何 确 保 U H T产 品 在 长 货 架 期 内 业 可 以根据 自身条件 选择 合适 方法 , 以下。乳中存活过 多的芽孢在产品贮存 的 产 品质 量 ,要 求 生产 企 业 在 G M P 、 乳房 炎乳不仅会导致 牛乳细菌含 量高 , 过程 中转变成为细菌营养细胞 ,使产品 S S O P和 H A C C P 等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的框 架 乳 牛产 乳量 下降 ,还 会 产生 大量 的蛋 出现 酸 包 或胀 包 等 质 量 问题 。 芽 孢及 耐
下严 格控 制人 、机 、料、 法和 环等 各 白 酶 ,其 中 有 些 是 相 当 耐 热 的 , 存 活 热 芽 孢 的 检 测可 分 别 加 热 处理 芽 孢 ( 8 O 个 生产要 素 ,而原 料乳是 所有 要 素 中 于 灭菌 乳 中 ,从而 使产 品产 生 苦包 、 c c) 、耐热芽孢 ( 1 0 0 c C) 1 0 m i n后 , 的关键 因素。下面主要从原料乳感官、 酸 包 和 凝 块 等 质 量 问 题 , 另 外 , 有 抗 将 其稀释 接种 于营 养琼脂 平板 中,分 理 化特 定 及微 生物 种类几 个方 面 的要 菌素残 留的牛乳盐平衡 系统遭 到破坏 , 别在 3 0~ 5 O c c 及 5 0~ 5 5 c c 的培养 求 具 体 分 析 阐述 。 使 乳 中 蛋 白 质 的 耐 热 性 差 , 也 不 适 合 箱中培养 ,2~ 3 d后准确计数。
原料乳的标准化

原料乳的标准化原料乳是乳制品生产的重要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
为了确保原料乳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是指通过控制原料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以满足乳制品生产的需要。
首先,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乳制品的稳定品质。
脂肪和蛋白质是乳制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它们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乳制品的口感、香味和营养价值。
通过标准化处理,可以使原料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确保乳制品的稳定品质。
其次,标准化可以提高乳制品的生产效率。
不同种类的乳制品对原料乳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标准化处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原料乳的成分,从而提高乳制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标准化还可以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性。
原料乳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有害物质,如细菌、霉菌等,通过标准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有害物质,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性,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在进行原料乳的标准化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标准化的指标。
根据乳制品的生产需要,确定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标准,以及标准化的目的和要求。
2. 选择合适的标准化设备。
标准化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标准化效果,需要根据原料乳的特性和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标准化处理。
3. 控制标准化的过程。
在标准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操作参数,确保标准化的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4. 检测标准化的效果。
对标准化后的原料乳进行检测,确保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达到标准要求,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标准化是保证原料乳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标准化处理,可以提高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生产企业能够重视原料乳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原料乳的质量,推动乳制品产业的发展。
乳品企业原料乳的验收与质量控制

正 常 牛 乳 颜 色 为乳 白 色 或 微 带 黄色 .不 得 含 有 肉 眼 可 见
的异 物 ,不 得 有 红 色 、 绿 色 或 其 它 异 色 。不 能 有 苦 、咸 、涩 的 滋 味 和 饲 料 、青 贮 、霉 等 其 它 异 常 气 味 。从 实 际 情 况 看 ,
( )青 贮 味 、 豆 腥 味 。 同奶 牛 的 饲 料 品 种 、饲 草 配 比有 1
关 ,有 时 可能 是 饲 草 腐 败 所 致 。
1 原料 乳验收过程 的质量控制
关 于 原 料 乳 的 验 收 标 准 , 国家 制 定 了 < 鲜 牛 乳 收 购 标 生
( )牛 舍 味 。 系 牛 场 卫 生 环 境 不 洁 或 奶 牛 体 内酮 体 类 物 2
11 滋 气 味 的 评 定 正 常 生 鲜 牛 乳 有 其 独 特 的 奶 香 味 。 .. 2 取 2 ̄0 0 5mL有 代 表 性 样 品 煮 沸 。使 得 牛 乳 有 足 够 的 气 味 挥 发 ,此 时 所 做 鉴 定 结 果 更 为 准 确 。 任 何 管 理 不 善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原 料 乳 产 生 异 味 ,造 成 产 品 口感 欠 缺 。 生 鲜 牛 乳 产 生 异
味 的 原 因 主要 有 :
产 出 好 的 产 品 ,如 果 说 寄 希 望 于 通 过 加 工 过 程 来 做 弥 补 ,其
能 力 是 相 当有 限 的 。 本 文 根 据 实 际 走 访 调 查 结 果 ,结 合 自身 的 实 际 工 作 经 验 ,对 乳 品 企 业 原 料 乳 的 验 收 和 质 量 控 制 进 行 了分 析 。
乳中的微生物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ppt课件

生物因素
压 力 ︑ 音 波 ︑ 放 射 线 照 射
水 分
值
5.6 │ 7.5
营 养 物 质 与 生 长 促 进 因 子
生 长 抑 制 因 子
抗 生 素
共 生
拮 抗
2019
-
18
(四)鲜乳存放期间微生物的变化
1.刚榨出乳的微生物性状
2.牛乳在室温贮藏时微生物的变化
(1)抑菌期
2019 11
(8)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
a.蛋白分解菌 蛋白分解菌是指能产生蛋白酶而将蛋白质分解的菌 群。生产发酵乳制品时的大部分乳酸菌能使乳中蛋白质 分解,属于有用菌。也有属于腐败性的蛋白分解菌,能 使蛋白质分解出氨和胺类,可使牛乳产生黏性、碱性、 胨化。 b.脂肪分解菌 脂肪分解菌系指能使甘油酸酯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菌 群。脂肪分解菌中,除一部分在干酪生产方面有用外,一般都 是使牛乳和乳制品变质的细菌,尤其对稀奶油和奶油危害更大。 主要的脂肪分解菌(包括酵母、霉菌)有:荧光极毛杆菌、蛇蛋 果假单胞菌、无色解脂菌、解脂小球菌、干酪乳杆菌、白地霉、 黑曲霉、大毛霉等。大多数解脂酶有耐热性,并且在0℃以下 也具活力。因此,牛乳中如有脂肪分解菌存在,即使进行冷却 2019 或加热杀菌,也往往带有意想不到的脂肪分解味。 12 -
原料乳受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很多很多,远不止上面
这些。 牛乳在健康的乳房中时就已有某些细菌存在,加上 在挤乳和处理过程中外畀微生物不断侵入,因此乳中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
2019 5
(二)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性质
乳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细菌
酵母菌 主要有
噬菌体 霉菌
2019
-
6
1.细菌 牛乳中的细菌,在室温或室温以上温度大量增 殖,根据其对牛乳所产生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种: (1)产酸菌
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政府应加大处罚力度 ,以起到震慑作用。
定期检查与抽检
政府应定期对原奶及乳制品进行质量检查与抽检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企业自律与内部监管
强化企业自律
01
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02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奶及乳制品进行全方位
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持续改进
政府和企业应不断优化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 监管效果。
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原奶及乳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 展。
06
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案例分 析
Chapter
案例一:某品牌奶粉事件
原料检验
所有原料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确保符合国家和企业的质量标
准。
加工过程
乳制品加工过程应遵循科学、卫生 的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添加剂和防腐剂
乳制品中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使用应 符合国家规定,严禁超标或滥用。
成品质量标准与要求
感官指标
乳制品的色泽、香气、口 感、外观等感官指标应符 合规定要求。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对突发的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 事件,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控 制事态发展。
实施召回制度
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乳制品进 行全面召回,并按照规定进行无 害化处理或销毁,以保障公众健 康和安全。
05
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与 持续改进
Chapter
政府监管与执法
严格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 规,并确保其执行。
第三节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及验收

2024/3/25
35
3.乳的热凝固
• 酪蛋白不像球蛋白那样容易加热变性。 但在非常强烈的热处理条件下,它能形 成聚合,尤其在胶束内部。在生产条件 下,酪蛋白在消毒过程中凝聚,当凝聚 大量出现形成可见的凝胶体,出现这种 现象所需时间被称作热凝固时间(HCT)。
2024/3/25
36
• 乳的热凝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这是因为 一些互相作用和条件起了作用。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pH值,乳的初始pH值对热凝固时间有相当 大的影响,即pH值越低,发生凝固的温度越低。 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凝结速率随pH值的 降低而增加。凝聚往往不可逆,即pH值增加不 能使形成的凝聚再分散。加热过程中乳pH值的 最初降低主要是由磷酸钙沉淀引起的,进一步 的降低是由于乳糖产生甲酸。
• ①美蓝还原试验
• 美蓝还原试验是用来判断原料乳的新鲜
程度的一种色素还原试验。新鲜乳加入
亚甲基蓝后染为蓝色,如污染大量微生
物产生还原酶使颜色逐渐变淡,直至无
色,通过测定颜色变化速度,间接地推
2024断/3/25 出鲜奶中的细菌数。
5
• 该法除可间接迅速地查明细菌数外,对 白血球及其它细胞的还原作用也敏感。 因此,还可检验异常乳(乳房炎乳及初 乳或末乳)。
2024/3/25
19
• (4)脂肪球的大小分布 根据分离机的 构造、操作条件、乳的性质,通过离心
而保持不分离的脂肪球的临界直径约 0.7μm。所以,以小脂肪球存在的量对分 离效果至关重要。另外,乳中还有一些 非球状脂肪(约0.025%)。总之,45℃ 时,通常分离乳中脂肪含量为 0.04%~ 0.05%。
2024/3/25
9
(3)抗生物质残留量检验
• 抗生物质残留量检验是验收发酵乳制品 原料乳的必检指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几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乳的质量控制一、前言由于牛乳的营养丰富,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同时也极易腐败变质。
因此乳的质量和饮用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完整的奶业产品链中,原料乳生产位于产业上游,其质量直接关乎最终乳制品的风味、感官、理化、卫生、营养与安全等。
只有好的原料乳,才能生产出好的乳制品,后期的加工并不能从根本上使乳制品的基本质量变得更好。
原料乳的质量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质量和有害物质残留量及污染物量4个方面。
理化指标也就是乳成分指标, 包括水分、乳蛋白质、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磷脂、维生素、酶类、免疫体、色素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 而原料乳的卫生质量包括体细胞数、细菌总数、抗生素残留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原料乳及乳制品的需求更加注重质量, 相应地对原料乳质量的重点也由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向卫生质量指标转变, 因此, 原料乳的卫生指标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乳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标志就是市场竞争的重点已经由过去的数量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安全竞争。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由奶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制定原料乳计价体系,在全国或地区内统一执行,而国内都是由各乳品厂自己制定收购价格,没有监督机构。
有的奶牛的牛乳由于质量原因被一家乳品厂拒收,就有可能被另一家以较低价格收购,或因奶源缺乏降低标准而收购,造成劣质牛乳、乳制品流向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确保乳业发展和乳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设施方面比较落后。
由于手工挤奶比重过大,致使原料乳质量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我国制定的原料乳质量标准也相对偏低。
在质量监测方面,只是少数大型加工企业在收购原料时做简单的质量监测,而第三方检测基本没有建立,难以确保原料乳的质量。
改善乳的质量的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涵盖整个乳品企业,它可以提高乳的生产率。
改善乳品的质量的开始要从土壤、牧草和奶牛的开始。
良好的饲料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哺乳期。
挤奶、贮存和运输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要想生产安全合格的的乳制品,从源头抓起,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原料乳收购是乳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的根本保证。
为促使奶牛场提高原料生乳质量,实施推广按质论价与优质优价的原料乳收购政策与计价体系是乳品加工企业奶源政策的基础。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作为第三方的社会化技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乳品加工企业不仅要知道奶牛场建立完整的原料乳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原料乳的生产现场管理,推行奶牛场管理的标准化等以满足加工企业需求的合格原料乳,实现奶牛场短期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应协助奶牛场推行以牛为核心的“牛性化管理”,建立预防为主的疫病预防机制,以保证奶牛场的长远利益。
现代化奶牛场控制原料乳的质量,必须从奶牛场建设、饲养管理、规范化挤奶、原料乳的贮存和运输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对原料乳的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奶牛能够健康地生产优质牛奶,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生产过程对原料乳的污染,同时对各环节影响原料乳质量的因素加以预防或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质优量多的原料乳,实现牛场效益的最大化。
二.设计的先进性分析(一)质量管理设计所用方法本设计采用因果图和排列图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方法。
(二)策略的原理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是系统的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产品质量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进一步寻找原因。
我们知道问题的产生往往不是一种或两种原因影响的结果,而常常是多种复杂原因影响的结果。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中,要找出真正其主导作用的原因,就需要用到因果图。
排列图是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
遵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即:少数问题造成了不合格品的大部分,所以只要抓住主要问题,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质量问题,通常将所有质量问题分为A、B和C 三类问题:所以主次因素排列图可以直观的找到主要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分析问题和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先进性分析因果图可以全面、系统的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原因,因果图把已经发生的问题(结果)和造成问题的因素(原因)联系起来分析,形象的用干线(某个问题)、分线(大原因)、支线(中原因)、细线(小原因)等来表示。
细线问题是造成支线问题的原因,支线问题是造成分线问题的原因,分线问题是造成干线问题的原因。
这样,就可以将发生的问题找出根源,从根本上解决。
主次因素排列图可以从多个问题中找出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图的方式表示,排列图法在质量管理过程,通过抽样检查或检验试验所得到的质量问题、偏差、缺陷、不合格等统计数据,以及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统计数据,均可采用排列图方法进行状况描述,它具有直观、主次分明的特点。
因果图和排列图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更系统的分析问题,从而从整体上对原料乳的生产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原料乳满足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原料乳质量,获得更高的效益。
三.设计实施方案(一) 设计方案1.用因果图分析可能影响原料乳质量的因素,如下:奶牛不清洁奶牛场环境卫生差原料乳消毒不彻2.用排列图找出影响原料乳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原料乳进行质量检验,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共检查了七批,将整理好的表如下:排列图如下: 根据累积频率在0~80%之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的原则,可在频率为80%处画一条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以下的折线部分对应的原因项便是主要因素。
从上图上可以看出,造成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是操作、环境和工具,要减少不合格品首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其次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 质量管理(控制)要点分析1. 奶牛场环境卫生控制奶牛饲养环境直接影响原料乳卫生质量,若奶牛运动场、挤奶车间地面长期5635231890.0%20.0%40.0%60.0%80.0%100.0%020406080100123456频数累计百分比项目6频数累计百分比%N=10图1原料乳生产中质量不合格排列图潮湿,圈舍通风不好,特别是粪便清理不及时、不充分,牛体和牛舍卫生就很难保持清洁,导致奶牛乳房炎、肢蹄病、不孕症、难产等疾病发病率增加,引起原料乳中细菌数和体细胞数升高,从而影响原料乳的卫生指标。
为改善奶牛饲养环境,良种场采取了以下措施:1.1 牛场要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场区消毒范围包括场区内各条道路及道路两侧,运动场使用3%火碱;圈舍(夹杠、槽道、地面、墙壁)及牛体消毒,消毒药主要是浓度为0.2%的过氧乙酸(牛舍内及墙壁)和1:800消毒威溶液。
1.2 牛舍建筑应坚固耐用,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具备良好的排粪排水系统。
在牛舍外设运动场,并和牛舍相通,每头牛占用面积20m2左右。
运动场地要平坦,有一定的坡度,四周建排水沟。
场内要有凉荫棚、饮水槽、矿物质补饲槽和干草补饲槽。
1.3 运动场有专人清除粪便,排除污泥积水,实行人工和机械化共同操作。
冬季运动场内垫碎棒秸,夏季垫沙土,并定期清理,及时更换。
牛舍内每班都要清除粪便等污物,要保持通风良好。
1.4牛舍和运动场周围种树、种草、种花,美化环境,改善牛场小气候。
2.饲养管理控制良好的奶牛饲养管理是保证奶牛健康和奶牛生产优质原料乳的基础。
奶牛发病后尤其是患乳房炎后,原料乳中药物残留、病原体、体细胞数会增加,使奶牛所产原料乳质量下降,并使与之混合的其它原料乳卫生指标也受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对奶牛进行饲养管理。
(1)奶牛场各饲养阶段奶牛应分群管理,饲喂、挤奶时间不轻易变动。
(2)每班饲喂后都要清槽。
(3)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和其它兽医卫生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建立系统的奶牛病例档案。
春秋各进行一次检蹄、修蹄。
(4)坚持每天刷拭牛体,以保持牛体清洁和奶牛舒适,但刷拭牛体后不要立即挤奶。
(5)给奶牛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机会,废弃的头把奶要挤入桶中,最后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
(6)每月以BMT检测乳房炎一次,乳房炎的高发季节(7、8、9月)每半个月测一次。
对乳房炎和BMT检测“++”以上的牛,如乳房炎症表现不明显,乳汁无明显感官改变,可用无抗生素药物治疗,舍内护理。
对乳房炎症明显,乳汁发生改变的乳房炎患牛,尽早转入病牛舍,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采用全身疗法。
(7)对每月DHI报告中列出的体细胞数在70万个/mL以上的奶牛,做临床检查和BMT检测,以保持牛群处于良好健康状态。
(8)疾病治疗期间及停药7天内应注意将原料乳单独处理,并注意病牛的隔离和消毒,以保证牛奶的安全。
(9)正确注射疫苗使奶牛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可有效保护奶牛免受相应病原体侵染。
抓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的传入和繁殖。
(10)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供给全混合日粮和清洁饮水,确保奶牛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3.制定挤奶操作规范3.1 挤奶前应保持现场及牛体的清洁卫生用高温消毒后的毛巾擦洗乳头,并做到一头牛使用一条毛巾的原则,以防交叉污染。
挤奶时应将前三把的奶废弃,集中处理,不得乱扔。
若发现奶有异常,必须与正常乳分开,另作处理。
挤乳完毕后乳头可用0.5%~5%的碘仿浸泡消毒。
3.2 加强挤奶设备的清洗与消毒(1)水冲洗。
挤奶结束后,应及时冲洗挤奶设备,水温可控制在40℃左右,冲洗至排出的水无白色为止;(2)碱冲洗。
用质量分数为0.8%~1.2%的烧碱(NaOH)溶液,温度控制在75~80℃循环冲洗挤奶设备10~15min,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水呈中性为止。
(用61 试纸检测);(3)酸冲洗。
规定每周至少1 次用质量分数为0.8 %~1.0%的硝酸液冲洗,温度控制在65~70℃循环冲洗挤奶设备10min,然后用清水清洗直至中性为止。
(4)消毒。
每次挤奶前,用90~95℃热水循环消毒挤奶设备10~15min[4]。
4.原料乳的处理4.1牛乳的净化:利用特别设计的离心机出去牛乳中的白细胞和其他肉眼可见的异物。
4.2配料:(1)奶粉的添加:加入1%~3%的奶粉调节非脂干物质。
(2)蔗糖的添加:加入4%~8%的蔗糖调节酸奶的口感。
(3)均质:将调制奶加热到60℃,与均质机中,8~10Mpa压力下均质。
(4)灭菌:采用高温巴氏杀菌法,90~95℃保持5min杀菌。
5.原料乳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5.1 乳头表面的微生物对原料乳的污染奶牛乳头表面很容易被粪便、土壤、青贮饲料、粗饲料、草垫等弄脏,使乳头表面附着大量的细菌和芽孢,若挤奶前没有清理掉乳头表面的污染物或未彻底清洗干净,则污染物上附着的细菌及芽孢就会随挤出的牛奶进入挤奶机或奶桶中,最终到达贮奶罐。
牛奶中的芽孢主要就是从这里进入的。
受污染的乳头可使牛奶中心细菌总数达105cfu/ml。
5.2手工挤奶对原料乳的污染手工挤奶时,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挤奶员的双手和奶桶,严重的污染可使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总数达到$" 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