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查房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查房
2.促进粘膜生长。 3.加强营养。 护理评价:10.15患儿口腔炎较前好转
10.15
9.1先3 T嗜:睡3后9.1烦℃躁双肺大量 病危期间
痰鸣音
9.26-10.10
黏膜B唇P1部30局/7部5m炎mH症免 g.明疫 T3显抑 7.,制 5℃期
停1病0.危10
HR齿18龈0次 增/生分明病 显危前期
CPR:132.8mg/l加
黑色血未痂吸+氧白S色PO伪2≥膜99.18张% 4-口9.困 25 肺部医难 CTA嘱口示T下腔G双病 治 极肺危 疗 易纹出理血增粗 增多,9可.9见 -9.斑13片状密度
6
病因及治疗
治疗 继发性再障
(1)支持+对症: ①药物:氯霉素
保护+控制感染②和化出学血因 素+:纠苯正及贫其 衍
原发性再障
生物,油漆,塑料,燃料
(2无)明联确合病免因,疫抑制③疗物法理:因素IS:TXγ射线,
(3占)发促病骨率髓50%造以血:放射性核素等。 上雄激素/造血生④长病因毒子因素:肝炎病毒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查 房
儿科一病区 段昌琴
精选PPT
1
这些孩子们 或毛发浓郁或面若满月
究竟是什么 改变了她们?
精选PPT
2
目目录 录
01 疾病相关知识
01
02 病史介绍 0023 护理诊断 034 护理措施
05 效果评价
精选PPT
3
疾病定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一组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和 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
(5)少数情况肝肾功能损害
精选PPT
9
入院病例介绍
姓名:钱XX 性别:女 年龄:4岁

贫血的护理知识点总结

贫血的护理知识点总结

贫血的护理知识点总结一、贫血的护理知识1. 贫血的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贫血可分为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混合性贫血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贫血在护理上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2. 贫血的症状贫血患者常会出现乏力、疲倦、头晕、心悸、气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此外,严重贫血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头痛、视力模糊、手脚发凉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贫血的原因贫血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骨髓抑制、遗传性疾病等。

了解患者的贫血病因对于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和病史回顾,了解患者的贫血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4. 贫血的并发症贫血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心脏负荷加重、心功能减退、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

5. 贫血的护理目标贫血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改善贫血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并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全面开展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二、贫血的护理方法1. 营养指导营养不良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患者,护理人员应该进行详细的营养评估,制定科学的饮食营养方案,提供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丰富的食物,帮助患者改善贫血症状。

2. 补血治疗对于一些严重贫血患者,需要采取补血治疗,包括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方法。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输血程序,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3. 合理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输送,对于贫血患者来说是有益的。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等,帮助患者改善贫血症状。

2023年内科血液系统知识点小总结

2023年内科血液系统知识点小总结

内科血液系统知识点小总结贫血的定义: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 /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 L,孕妇Hb<100g/L 就有贫血。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极重度<30g/L;重度30-59g/L;中度60-9 0g/L;轻度>90 g/L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肝疾病正常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来不及改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重点掌握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遗传性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内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体内铁的分布①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主要)、肌红蛋白铁、转铁蛋白铁、乳铁蛋白等②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临床表现:(1)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道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妇女月经过多等。

(2)贫血表现常见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有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①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精神②体力、耐力下降;-----身体③易感染;-----免疫力④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智力⑤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嘴⑥毛发干枯、脱落;-----毛发⑦皮肤干燥、皱缩;-----皮肤⑧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反甲);-----指甲记组织缺铁有一个联想记忆方法,记成一个“不精致女孩子”,首先作为人,精神、身体、智力、免疫力都不行;作为精致女孩子:唇、头发丝、皮肤、指甲这些细节也不行。

贫血知识点归纳

贫血知识点归纳

贫血知识点归纳一、概论(一)诊断标准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及血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1)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2)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

3)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1)内源性: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获得性血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2)外源性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3)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表9-10)。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因此贫血可出现因组织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6
造血微环境:基质细 胞、细胞外基质、细 胞因子
7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成熟血细胞
8
血细胞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9
血浆(55%)
构成: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为淡 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 液体部分叫血清。
功能:主要功能为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课堂内容?血液系统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知识再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再障的临床表现再障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再障的治疗要点常用药物再障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再障患者的健康指导再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再障的临床表现再障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再障的治疗要点常用药物再障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再障患者的健康指导课堂目标?了解血液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熟悉再障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再障的临床表现?熟悉再障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熟悉再障的治疗要点常用药物?掌握再障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再障患者的健康指导概述?造血器官的组成?血细胞的生成过程?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是由血液和造血器官及组织所组成?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人体不同时期的主要造血器官胚胎期24周前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抑制疗法 2)促进骨髓造血 3)造血干细胞移植
27
一、支持疗法
加强保护措施
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SAA需要保护性隔离;避免诱发或加重出血; 去除一切可能导致骨髓损伤或抑制的因素,如避免再次接触放射性 物质、苯及其衍生物,停用或禁用有骨髓抑制作用的药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基础知识

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基础知识

治疗
(1)大剂量环磷酰胺:由于大剂量环磷酰胺(45mg·kg-1·d-1×4 d) 的高致死率和严重毒性,不推荐其用于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初诊患 者或 ATG/ALG联合CsA治疗失败的AA患者。 (2)霉酚酸酯(MMF):对于该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治疗难治性AA,但 多个中心研究表明MMF对难治性AA无效。 (3)普乐可复(FK506):与CsA抑制T细胞活化的信号通路相同但作用 更强、肾毒性更小,且无齿龈增生,因此被用来替换CsA用于AA的治疗, 初步效果令人鼓舞,值得临床探索。 (4)雷帕霉素:在抑制T细胞免疫方面与CsA有协同作用,但最新研究显 示,在ATG/ALG 联合CsA基础上加用雷帕霉素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反应 率。雷帕霉素联合CsA 治疗难治、复发AA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5)阿伦单抗(抗CD52 单抗):已有部分学者应用CD52 单抗治疗复发 SAA,但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肯定该药物疗效,故目前仅推荐考虑 作为二线方案,应用于治疗复发SAA。
治疗
➢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红系造血,减轻女性患者月经 期出血过多,是AA治疗的基础促造血用药。其与CsA 配伍,治疗非重型AA有一定疗效(司坦唑醇、十一酸 睾酮或达那唑)。 ➢据报道GM-CSF、G-CSF配合免疫抑制剂使用可发挥 促造血作用。也有人主张加用红细胞生成素(EPO)。 ➢艾曲波帕(Eltrombopag)是血小板受体激动剂, 美国FDA 已批准用于难治性重型AA的治疗。 ➢据报道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及白细胞介素 11(IL-11)也可与IST 联合有效治疗AA。
临床表现
•感染 •部位: •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粘膜 •常见细菌: •G-、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常合并败血 症
• 出血
临床髓增生低下,粒系、红系、巨核系 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非造血组织(淋 巴细胞、网状细胞及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骨髓小粒无造血细胞,空虚状,可见较多脂 肪滴。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第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A11、能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是A、红细胞数B、网织红细胞数C、血红蛋白量D、血氧饱和度E、铁蛋白量2、某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呕吐,疑为颅内出血。

护士首先应给予病人A、头部置冰袋B、低流量吸氧C、头低脚高位D、保持口腔清洁E、鼻饲流质饮食3、对于既有发热和出血征象,又伴有肝、脾肿大的患者,为明确血液病诊断,最有鉴别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肝功能B、B型超声C、CTD、骨髓检查E、X线胸部摄片4、某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出现高热,伴抽搐,此时,最合适的降温措施是A、温水擦浴B、酒精擦浴C、冰水灌肠D、口服退热剂E、头部及大血管处放置冰袋5、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是A、雌激素B、雄激素C、生长因子D、维生素B12E、免疫抑制剂6、常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A、红霉素B、青霉素C、氯霉素D、林可霉素E、头孢氨苄7、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出现A、进行性贫血B、感染C、出血D、全血细胞减少E、肝、脾淋巴结肿大8、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A、缺铁性贫血B、出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贫血9、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部分病人可作脾切除B、注射雄激素C、作骨髓移植D、感染时可用氯霉素E、输新鲜血10、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是A、雄激素B、免疫抑制剂C、糖皮质激素D、阿托品E、氯丙嗪1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发的表现是A、贫血B、出血C、感染D、全血细胞减少E、肝脾肿大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是A、造血原料缺乏B、骨髓造血功能低下C、急性失血D、严重感染E、红细胞破坏13、下列哪个药物肌注时,注射部位特别容易出现硬块A、丙酸睾丸酮B、青霉素C、阿米卡星D、地塞米松E、盐酸利多卡因14、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丙酸睾酮治疗。

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A、浅部肌内注射B、用药1个月后见效即可停药C、该药不良反应较少,用量可以适当加大D、长期用药不会损害肝脏的功能E、需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防止注射处发生肿块15、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值为A、成人5%~15%B、成人2%~6%C、成人0.5%~1.5%D、成人6%~8%E、成人3%~4%二、A21、某患儿,1岁,纯母乳喂养,后期一直未添加辅食,食欲差,有异食癖,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不爱活动。

四种类型贫血的生理知识

四种类型贫血的生理知识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贫血可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

常见的病因包括饮食不均衡、慢性失血(如胃肠道出血)和吸收障碍等。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疲劳、心悸、头晕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铁剂,同时纠正病因。

2.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红细胞体积异常增大或形态异常的贫血类型。

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分裂和成熟。

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胃肠道吸收障碍、慢性胃炎等疾病,而叶酸缺乏则常见于饮食不均衡、妊娠期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黄疸、舌炎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并纠正病因。

3.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裂或过度破坏而导致的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膜结构异常或血红蛋白合成异常。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则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发的溶血等。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症状、黄疸、脾脏肿大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溶血原因,如输血、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4.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贫血。

其主要原因包括免疫介导的破坏、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损伤、感染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症状、出血倾向、感染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免疫抑制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总结起来,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类型。

了解不同类型贫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

治疗:
●支持治疗:目的是预防和治疗血细胞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疾病针对性目标治疗:目标治疗则是补充和替代极度减少和受损的造血干
细胞,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

●年龄≥40岁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非重型再障可采用雄性激素和环孢素治疗。

【健康宣教】
1、急性再障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很低,过度活动会导致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增加,所以,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活动。

慢性再障或急性再障恢复期患者,可以适当活动,少到或不到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禁剧烈运动,防止意外情况导致出血。

2、注意患者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及时给予对症和止血处理。

3、进食清洁、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避免过于刺激、过于坚硬,从而导致口腔或食道受伤、进而发生溃疡或感染。

4、患者不可随便用药,滥用药物常是引起再障的重要原因,如氯霉素、磺胺类、保泰松、阿司匹林等,需要时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对长期接触有害骨髓造血物质的工作者,加强宣教,提高对工作环境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劳动防护。

定期检查血常规,有异常者及时就诊。

6、向患者、家属讲述慢性再障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会有好转或治愈可能,并指导患者寻找病因,如药物或化学毒物、放射物质等,以便今后予以避免。

7、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与清洁,尤其是床单被罩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

讲究个人卫生,饭后睡前漱口,防止口咽部溃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