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光的语文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7206161.html,

走进阳光的语文课堂

作者:刘畅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4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翻阅孩子的生命,如何让孩子的语文生活充满阳光呢?那么现在就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走进阳光的语文课堂进行简要论述。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1.理解需要,注重“激情”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趣、好热闹。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堂内容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2.品词析句,注重“溶情”

情感重在领悟,贴标签似的简单告诉学生课文表达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现象,这样学生只能记下一个冷冰冰的概念。因此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富有感情的内容,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受、细心去体味文中的感情,与课文产生共鸣。可见,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3.融入生活,积淀“真情”

将生活理念融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自我表现地说,自我陶醉地读,自我欣赏地演,自我感悟地议……尽显生活真情,享受快乐语文生活。教师处处撩情、时时激情,点燃学生心头的情感之花;学生事事积情,时时存情,内心世界就丰富起来,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真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1.文本对话,潜心会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