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
幼儿园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面”和“下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
2. 讲解:教师讲解“上面”和“下面”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
3. 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找上面的东西”和“找找下面的东西”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上面”和“下面”的理解。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并在家庭中引导幼儿运用“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并运用“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幼儿是否掌握了“上面”和“下面”的概念,以及活动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评估其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教学内容的应用。
3. 通过对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情况。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2. 互动游戏法:通过分组游戏和集体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增强他们对概念的记忆。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幼儿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八、教学内容:1. 学习“上面”和“下面”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语言体验。
3. 设计相关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或问题引起幼儿对“上面”和“下面”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及教学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及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及教学反思《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2、能根据发生的现象大胆想象、表述自己的不同想法。
3、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阅读和想象带来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音响。
活动过程:一、倒叙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最近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五一劳动节的时候颁了一个最勤劳奖,颁给谁了呢?2、大熊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以前的样子呀?懒大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有了这样的转变呢?二、分段讲述故事,根据故事的发生大胆想象,表述各自的不同想法。
1、教师从开头到丰收的日子到了。
瞧瞧,野兔一家在干什么呢?(1)丰收的日子到了,让我们来看看野兔种的是什么?(2)之前他们说好是怎么分的?(3)我们来帮他们分分吧。
(4)大熊分到了这么多的叶子,为什么还是生气呢?2、从野兔的回答(教师讲述)一直讲述至大熊气疯了。
(1)为什么野兔是很高兴的答应了大熊的要求呢?(2)丰收的日子又来了,这次野兔到底种的是什么呢?(3)如果是你,你会选上面还是下面呢?(4)我们来分一分的,谁来帮帮忙?(5)这次的分配结果大熊会满意吗?为什么呢?3、从大熊后悔极了至结束。
(1)大熊做了个什么决定呢?请大家猜猜看。
(2)丰收的日子到了,你们瞧,这回大熊的地里收获了什么?(3)野兔看到了惊呆了,这是为什么呢?(4)现在你们知道大熊为什么能得最勤劳奖了吗?那么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呀?为什么呢?三、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完整欣赏故事。
2、你们明白了什么呢?那么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的么?3、教师小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付出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理解。
2.通过游戏和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准备:1.故事书《猫头鹰找朋友》或类似的故事书。
2.小动物的玩具或图片。
3.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Step 1:复习(10分钟)1.和孩子们呼唤、问好后复习昨天学习的内容。
灰姑娘故事,复习故事中的动作词和地方词汇。
2.老师展示一些图片或玩具,让孩子们复习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Step 2: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孩子们回忆并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位置词,例如:上面、下面、里面等。
2.老师举起一本书并问:“这本书在上面还是下面?”。
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回答。
Step 3:故事阅读(15分钟)1.老师讲述故事《猫头鹰找朋友》或类似的故事。
在讲述故事时,老师要特别强调故事中动物们的位置关系,如猫头鹰在树上、兔子在地下等。
2.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老师提问一些问题,比如:“小兔子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鼓励幼儿参与回答。
Step 4:游戏(15分钟)1.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通过观察和判断来回答问题。
2.老师把一些小动物玩具或图片放在桌子或地板上,并问:“小猫在上面还是下面?”、“小狗在上面还是下面?”等等,鼓励幼儿回答。
Step 5:语言练习(10分钟)1.老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两个大圆圈,一个标注为“上面”,一个标注为“下面”。
2.老师将一些图片或词汇卡片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词汇来贴到正确的位置上。
Step 6:巩固与拓展(10分钟)1.老师补充一些新的位置词汇,比如“旁边、里面、外面”等,并通过配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
2.让幼儿们举例子来使用这些新的位置词汇描述周围的环境。
Step 7:复习和总结(5分钟)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让孩子们互相问答、复习和巩固。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和语言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面”和“下面”的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判断能力,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上楼下楼》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上楼下楼》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掌握“上楼”和“下楼”等表达方式。
2.帮助幼儿学习描述动作和位置的词汇。
3.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楼梯模型。
2.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1. 呈现楼梯模型,引导幼儿猜测题目
教师拿出楼梯模型,用手指指着模型中的楼梯,问幼儿:“大家看到这是什么?”引导幼儿猜测。
2. 梳理相关词汇
•楼梯
•上楼
•下楼
•走
•停
•左右
•上面
•下面
介绍以上单词,并一起说一遍。
3. 教师演示
教师示范:跑到楼梯口,看看上面和下面,然后说:“我要上楼了”,故意跑上
楼说:“我在楼上”,然后跑下楼,说:“我又下来了”。
4. 反复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练习:“看到楼梯就说‘楼梯’,站在楼梯口看看上面和下面,
如果要上楼,就说‘我要上楼了’,往上爬的时候就说‘我在楼上’,往下爬的时候就说‘我又下来了’”。
5. 独立练习
教师发放单词卡片,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说出相应的单词、句子或动作。
6. 结束语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要回顾。
四、教学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所学幼儿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是否掌握相关词汇等知识,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扩展
创设不同场景,让幼儿学习如何描述和表达不同的空间和位置信息,比如:“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到了公园”等等。
大班语言教案上面和下面

大班语言教案上面和下面在大班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语言教学方案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在语言表达上更加自如。
而针对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除了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还需要注意教案的上下文。
上面教案上面主要是针对时间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概述。
我们需要清晰地展示本次课程的目标、预期效果、教学方式和活动安排等相关内容。
具体来说,教案上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本次课程的核心目标,也就是为了什么而上这堂课。
在安排教学目标时,需要针对大班幼儿的语言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出合理的目标。
比如,可以将目标分为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同时也可根据不同习惯性和思维方式的幼儿制定不同的目标。
预期效果预期效果是指经过本次课程后,大班幼儿所能够达到的语言表达效果。
预期效果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并且注重可度量性,便于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常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唤醒前期经验、情境引导、专项训练、游戏教育等。
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是指本次课程中,具体活动的安排与搭配。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各种游戏或活动形式,这样才能让大班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言表达。
下面教案下面是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安排与细节说明,便于教师灵活操作。
下面的设计需要比上面更加灵活,更加写实与岗位性。
下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中,具体活动与步骤的安排。
这需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适时设置活动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针对本次课程重点内容,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提示措施,以便让幼儿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反馈与评估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反馈与评估。
幼儿园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2、能根据发生的现象大胆想象、表述自己的不同想法。
3、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阅读和想象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音响。
活动过程:
一、倒叙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最近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五一劳动节的时候颁了一个最勤劳奖,颁给谁了呢?
2、大熊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以前的样子呀?
懒大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有了这样的转变呢?
二、分段讲述故事,根据故事的发生大胆想象,表述各自的不同想法。
1、教师从开头到丰收的日子到了。
瞧瞧,野兔一家在干什么呢?
(1)丰收的日子到了,让我们来看看野兔种的是什么?
(2)之前他们说好是怎么分的?
(3)我们来帮他们分分吧。
(4)大熊分到了这么多的叶子,为什么还是生气呢?
2、从野兔的回答(教师讲述)一直讲述至大熊气疯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面”和“下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区域。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事物的上下位置。
2. 主体环节:a. 教师出示图片和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事物的上面和下面。
b. 教师与幼儿互动,提问幼儿一些关于上面和下面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相互交流关于上面和下面的发现和想法。
3. 巩固环节: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个小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b.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理解。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言,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上面和下面的题目,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巩固幼儿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理解。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关于上面和下面的元素,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3. 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卡片等教具,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和理解“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教案

大班语言《上面和下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上面和下面的方位概念,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面和下面的方位词汇。
2.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物体位置的描述方法。
3. 培养幼儿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动物卡片、水果卡片、教室环境图片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关注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2. 基本环节:a.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卡片,说出动物在卡片的上面还是下面。
b. 教师出示水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卡片,说出水果在卡片的上面还是下面。
c. 教师出示教室环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物品在图片的上面还是下面。
3. 实践环节: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张动物卡片和一张水果卡片。
b.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动物和水果在卡片上的位置。
c.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扩展:1. 延伸活动一: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制作两张相同的卡片,在一张卡片上标明“上面”,另一张标明“下面”,请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2. 延伸活动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小邮递员”角色扮演,设置场景,请幼儿按照指定路线将信件送到指定位置,培养幼儿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上面和下面概念的应用情况。
2. 家长协助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描述物体位置,巩固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上面和下面》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2、能根据发生的现象大胆想象、表述自己的不同想法。
3、感受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阅读和想象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音响。
活动过程:
一、倒叙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最近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五一劳动节的时候颁了一个最勤劳奖,颁给谁了呢?
2、大熊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以前的样子呀?
懒大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有了这样的转变呢?
二、分段讲述故事,根据故事的发生大胆想象,表述各自的不同想法。
1、教师从开头到丰收的日子到了。
瞧瞧,野兔一家在干什么呢?
(1)丰收的日子到了,让我们来看看野兔种的是什么?
(2)之前他们说好是怎么分的?
(3)我们来帮他们分分吧。
(4)大熊分到了这么多的叶子,为什么还是生气呢?
2、从野兔的回答(教师讲述)一直讲述至大熊气疯了。
(1)为什么野兔是很高兴的答应了大熊的要求呢?
(2)丰收的日子又来了,这次野兔到底种的是什么呢?
(3)如果是你,你会选上面还是下面呢?
(4)我们来分一分的,谁来帮帮忙?
(5)这次的分配结果大熊会满意吗?为什么呢?
3、从大熊后悔极了至结束。
(1)大熊做了个什么决定呢?请大家猜猜看。
(2)丰收的日子到了,你们瞧,这回大熊的地里收获了什么?
(3)野兔看到了惊呆了,这是为什么呢?
(4)现在你们知道大熊为什么能得最勤劳奖了吗?
那么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呀?为什么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完整欣赏故事。
2、你们明白了什么呢?那么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的么?
3、教师小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付出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四、结束部分:“学做勤劳人”。
让我们也来学学大熊和野兔做一个勤劳的人一起来耕种吧!来,找个空位置。
老师还准备了一些种子,让我们去种植园地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