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合集下载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简介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简介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简介
苓甘五味姜辛汤记载于《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甘草9g、干姜9g、细辛5g、五味子5g,具有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主治寒饮咳嗽。

本方为治疗寒饮咳嗽的常用方剂。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辨证属寒饮者。

该方剂各味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和促进免疫功能作用,又具有解痉止喘、镇咳祛痰作用,因而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应有一定治疗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该方剂还能增强心功能,扩张周围血管,抗血栓形成,这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十分有益。

同时还能改善肝功能,抗肝硬化,改善胃肠道功能,这对肺气肿并发肝瘀血、消化道瘀血及功能障碍的治疗十分有益。

该方剂对脑功能的影响则对肺气肿并发肺性脑病的治疗十分有益,同时其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均可降低耗氧量,减轻心肺负担。

详见百科词条:苓甘五味姜辛汤 [ 最后修订于2015/4/8 21:42:27 共701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苓甘五味姜辛汤如下: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苓甘五味姜辛汤【组成】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半升【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作用功效】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第十二37)。

【方解】干姜配细辛温肺化饮;茯苓健脾利水;五味收敛久咳耗散之肺气。

【方论】服前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既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与医案】1.寒哮薛某,男,55岁,干部。

患支气管哮喘15年,每由气候反常而诱发,每次发作即用西药青霉素、氨茶碱、激素控制。

1993年12月3日因牙痛自服牛黄解毒丸后哮喘发作。

用西药治疗3天,哮喘未能缓解,两肺哮鸣音有增无减。

据其舌淡苔白,痰白清稀,及服凉药诱发等情况,诊断为寒哮,遂停用西药,予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5g,甘草6g,五味子10g,干姜12g,细辛9g。

水煎服。

服1剂即明显好转,继进1剂喘平,两肺听诊哮鸣音消失。

[孙恩贵.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寒哮.山西中医,1994,(6):36]。

2.支气管炎(咳喘)刘某某,男,33岁。

1987年3月10日诊。

患咳嗽、气紧、胸闷半年余,经透视诊断为支气管炎。

屡服中西药,其效不佳。

症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闷不适,气紧,不能平卧,口渴喜热饮,四肢不温,背心冷,得温则咳嗽缓解,舌苔白滑,脉弦滑。

此乃寒痰蓄肺,肺气失宣。

治以散寒肃肺,涤痰蠲饮。

药用茯苓15g,干姜、苏子各10g,五味子、细辛各6g,甘草3g。

水煎服,一日1剂。

服上方3剂后,症状减其大半。

继服3剂,症状全部消失,惟感食欲不振、气短、乏力。

以益气健脾,实卫固表治之:党参、茯苓各15g,黄芪24g,防风、白术各10g,甘草3g。

?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

?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

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293.苓甘五味姜辛汤详解研讨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苓甘五味姜辛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茯苓12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五味子12克加减;1.咳嗽痰多,邪偏在肺,可酌加紫菀、款冬花、杏仁、苏子等宣肺降气止咳;2.喜唾清涎,邪在胃,可加半夏、陈皮、白术、生姜等健脾温中降逆;3.寒饮引动冲气上逆,症见呕逆心悸眩晕者,可加桂枝平冲降逆;4.外兼表寒,或由表邪引动内饮者,可加苏叶、荆芥,并以生姜易干姜,温化痰饮而散表邪,或与小青龙汤互相参用。

[主治]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本方主治寒饮咳嗽之证,临床以痰多色白清稀,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寒饮者,均可以本方化裁治之。

1、迁延性咳嗽2、哮喘苓甘五味姜辛汤 (《金匮要略》)[异名] 五味细辛汤(《鸡峰普济方》卷11)、苓甘味姜辛汤(《普济方》卷140)、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张氏医通》卷13)。

[组成] 茯苓四两(12g) 甘草三两(9g) 干姜三两(9g) 细辛三两(5g) 五味子半升(5g)[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病机分析] 本方原治服小青龙汤后,咳虽减,出现气从小腹上冲胸咽之状,继投桂苓五味甘草汤,服已,冲气虽平,而咳嗽、胸满又作,此系上焦饮邪未尽,寒饮续发之证。

正如尤怡所云:“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中)。

寒饮或由脾阳不足,水湿失其温化,寒湿内生,运化失职,聚而成饮;或因外邪伤肺,津失敷布,液聚而生。

寒饮在肺,肺失宣降,气机阻滞,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胸阳,阳气不布,则胸满不舒;舌淡苔白滑,脉弦滑皆为寒饮内停之象。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概述:
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

它主要由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组成,其中茯苓12g,甘草、干姜各9g,细辛、五味子各5g。

它是一个祛痰的方子,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寒饮咳嗽,主治: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闷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现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对症用药建议:煎煮方法
熬药的方法是将上面五味药物,先用清水把药物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到陶瓷锅里煮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然后把药渣倒去,就可以喝药了。

如果觉得繁琐的话,可以在医院煎好,直接拿回家喝就可以了,一般早晚各一次;或使用颗粒剂,开水冲服即可。

它是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

服药后注意事项:
如果服药期间出现胃脘部的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需要停止服药。

无论是汤剂还是颗粒剂型,都需要温热服药。

平时要多注意保暖,多穿衣服,尤其是腹部的保暖,不要着凉。

平时饮食上应该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药歌诀】苓甘五味姜辛汤,寒饮郁肺有气逆,冲气即低咳胸满,温肺化饮降气逆。

【学用导读】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病证是饮邪逆乱胸中而为胸满,若病证轻者,用之即有治疗效果,若病证重者,最好选用小青龙汤加茯苓,或随证加味变化用药。

【中医辨证】寒饮郁肺气逆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满,痰稀色白,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以主治寒饮郁肺气逆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大肠寒利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饮内郁,肺气不利,肺气不降,浊气上逆,以此而演变为寒饮郁肺气逆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脉紧或沉迟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呼吸疾病,还是治疗五官、皮肤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临证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1、五官疾病: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

2、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中医治法】温肺化饮,宣气制逆。

【方药西用】具有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过敏、抗炎、抗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处方用药】茯苓四两(12g)甘草三两(9g)干姜三两(9g)细辛三两(9g)五味子半升(12g)随证加减用药: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若咳嗽明显者,加麻黄、苏子,以宣降肺气;若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若咳甚颜面虚浮者,加杏仁,以宣利肺气止咳,等。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半升,日三。

【方证研究】寒饮郁肺而气逆于上,则咳嗽;肺中浊气壅滞于胸,则胸满;肺气郁而不肃降,饮邪留结而为痰,则痰稀色白,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均为寒饮郁肺气逆之征。

其治当温肺化饮,宣气制逆。

方中干姜温暖肺气,散寒化饮。

细辛温肺化饮,宣肺散寒。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金匮要略》
4.苓甘姜味辛夏仁汤《金匮要略》
组方:茯苓20克半夏20克杏仁2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
细辛15克五味子15克
适应症:用于体虚弱、身发冷、浮肿、并咳喘和具有贫血症的病症,如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气肿,或因肾病引起的浮肿、腹水、以及渗出性胸膜炎、腹膜炎、肺水肿、心源性喘息。

方解:本方大部分为祛湿利水药,有温寒利水作用茯苓祛湿利水,半夏协助茯苓,发挥利水作用。

杏仁治喘、祛胸内之湿,五味子有镇静和收敛作用,可治呃逆,半夏、杏仁、有镇咳作用,细辛温经利水可治咳嗽,五味子可加强镇咳作用,干姜胃内之湿,治四肢发冷,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茯苓为利尿药,杏仁为化痰药,细辛为解表药。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

导语:你知道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治疗呢?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你知道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吗?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治疗呢?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别名】苓甘味姜辛夏仁汤、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五味辛夏仁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功能主治】支饮,水去呕止,其人形肿。

【用法用量】苓甘味姜辛夏仁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汤(《医门法律》)、茯苓甘草五味辛夏仁汤(《方剂辞典》)。

【临床应用】痰饮《经方实验录》:叶瑞初君,咳延四月,时吐浊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

茯苓三钱,生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半,细辛一钱,制半夏四钱,杏仁四钱。

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不易出,原方加桔梗,服后竟告霍然。

【摘录】《金匮》卷中
以上就是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这种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在吃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时候,也是有着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对调理人体各方面问题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
生活常识分享。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
《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出典】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杏仁、乾薑、五味子、甘草、細辛、半夏
【功能】袪寒行水,止咳平喘。

【主治】支飲證,服用《苓甘薑味辛夏仁湯》後,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而見喘咳、咳嗽、短氣、胃內停水,嘔吐等伴有浮腫、肢冷、痰多稀薄,脈沉弱。

【臨床應用】
應用於虛寒者慢性支氣管炎,兼發肺氣腫、支氣管氣喘、心臟性氣喘、心臟瓣膜症、肺氣腫、慢性腎臟炎、腎盂炎、腹膜炎、滲出性肋膜炎、肺水腫、腹水、浮腫等。

【現代藥理】
1.止咳袪痰、鎮靜平喘:〈杏仁〉含「氫氰酸」,〈甘草〉含「甘草次酸」,皆能鎮咳袪痰。

〈製半夏〉煎劑有鎮咳、袪痰作用,其生鹼對呼吸運動亦有鎮靜作用。

〈細辛〉有似異丙腎上腺素樣平喘作用,並有局部麻醉鎮痛作用。

〈五味子〉興奮呼吸中樞,增加呼吸頻率及幅度,增加氧攝入且鎮咳、消炎。

〈五味子、細辛〉鎮咳、消炎;〈乾薑〉促進血液循環,能起協同作用。

2.解熱:〈細辛〉可解熱。

〈乾薑〉促進血液循環,發汗散熱。

3.抗菌:〈甘草、細辛、五味子、茯苓〉可抗菌。

4.止嘔:〈乾薑、半夏〉能止嘔、止吐。

5.其它:〈茯苓〉含營養成分高,並有鎮靜、利尿作用。

〈杏仁〉有潤腸通便效果。

【加減】 1.氣上衝逆:加〈桂枝、厚朴〉。

2.氣滿腹脹:加〈枳殼、砂仁〉。

3.脾虛食少:加〈黨參、白朮、神麴、麥芽〉。

4.咳嗽甚者:加〈款冬花、紫菀〉。

【用法】飯前溫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

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4两,甘草3两,五味半升,干姜3两,细辛3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解析:
阳性药: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杏仁
平性药:甘草、茯苓
阴性药:无
君药:细辛
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

归肺、肾经。

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五味子:酸,温。

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杏仁: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茯苓: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药物功效以温肺化饮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阴病,水饮上逆。

方剂中,干姜、五味子、细辛,温化寒饮;半夏,降逆止呕;杏仁,宣利肺气;甘草、茯苓,健脾利水。

诸药合用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比较:
桂苓五味甘草汤,以通阳降逆为主,敛肺滋肾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气逆上冲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温化寒饮为主,健脾利水为辅。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者。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以温化寒饮为主,降逆止呕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者。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降逆化饮为主,宣利肺气为辅,兼顾健脾利水。

适用于脾胃虚弱,水饮上逆咳满呕吐兼有水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