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值的测定

合集下载

胺值检测方法

胺值检测方法

# c技 AN C网[t 6a术o` 5 G 8 e , W $ q z #
2.操作方法: 量取 50ml 无水甲醇于 250ml 碘量瓶中,加入 2-3 滴甲基橙-二甲苯氰 FF 指示剂溶液,用 0.05M 盐酸-乙醇液 8-10 滴调节到兰紫色,分成四 份,三份做试样,一份空白备用. 精确称取代 5-7.5g 样品于瓶中(差量法),加入 30ml 左右无水乙醇, 加入 10ml 乙酸酐,盖上瓶盖,摇匀,放置 30min,用 0.5Ml 盐酸-乙醇液 滴定到空白溶液的颜色即为终点. 3 计算公式 An= V C m
, 讲 ,服 水溶功涂认 辐, U 区B区N EC评专t中V术务 a 证 服技c技 料膜膜 原p涂涂 $ 膜类性Y 类 2 性剂能| 化 2 固} / 射J 5 X 8 H 0 m 3 ` ; i ) m o c . n c t a o c . w w w / / : p t t h 心 / 务 o
胺值检测方法
1.使用试剂
$
d5~2w+_2a6c.V-O
无水甲醇
|[ 培 胶 剂 树 训 油 脂 涂 墨 | 料 配 e 方4 I粘 5 T 1 T 8 h 6 B E | V U
0.1%甲基橙-二甲苯氰H"j0_
0.05M 盐酸-乙醇液 乙酸酐 0.5M 盐酸-乙醇液
CVX56.05/m 试样消耗 0.5M 盐酸-乙醇液的体积 盐酸-乙醇液的准确浓度 试样重(g)
周 成 N a 新配化技资 粉原 氟 / 方 时 讯 水溶硅 料 EY 合求 脂与 材 树 胶 ,涂 ,油 中 , E版 V末配检 料料 装 c技 nB c网测技器购术聘n心化Bt/ c-a术涂t配仪招oU配成合技中业C./ atV国W墨剂墨备职o剂合料脂用训产cU ) , 粘N涂涂油设求粘脂涂油树应培目s + g 性末膜工@胶树型料和项n 2 i 性剂材方术w类t 1a 剂om co c . n c t a o c . w w w / / : p t t h c 评 o

伯、仲、叔胺胺值的测定方法及程序和规程

伯、仲、叔胺胺值的测定方法及程序和规程

伯、仲、叔胺胺值的测定适用于伯胺、仲胺、二胺、叔胺,不适用于季铵盐类。

引用AOCS Tf 2b-64。

2定义伯胺胺值:中和 1g 试样与伯胺碱度相当的KOH 的毫克数。

仲胺胺值:中和 1g 试样与仲胺碱度相当的KOH 的毫克数。

叔胺胺值:中和 1g 试样与叔胺碱度相当的KOH 的毫克数。

3 仪器3.1 三角瓶 250ml;3.2 滴定管 25ml4 试剂4.1盐酸—异丙醇,0.2mol/L,标准溶液;4.2水杨醛,分析纯;4.3异硫氰酸苯酯,分析纯;4.4 混合溶剂,正庚烷:乙二醇:异丙醇=250:150:400,分析纯;4.5 溴粉蓝批示剂,0.2%的异丙醇溶液。

5 试验程序按“总胺值测定法”测定总胺值。

称取试样 2g(精确至 0.0001g)分别放入 2 个250ml 三角瓶中,分别记作 S 和T。

向每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 50ml 混合溶剂,加热溶解试样。

冷却至室温后,再向每个试样中加入 5ml 水扬醛,静置 3min,向T 中加入5ml 异硫氰酸苯酯,静置 30min。

再向每个试样中加入 1ml 指示剂,用 0.2NHCL -异丙醇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终点。

结果计算6.1滴定S:mm仲叔胺值=€×V×56.1 6.2 滴定T叔胺值 =€×V×56.16.3 伯胺值= 总胺值-(仲+叔)胺值。

6.4 仲胺值=(仲+叔)胺值-叔胺值。

以上式中:C :HCL —异丙醇标液浓度,mol/L ;V :滴定用HCL —异丙醇标液体积,ml ;m :试样质量, g.。

7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 1 位。

平行样误差: 仲胺值不大于±6.3%,叔胺值不大于±3.1%。

伯胺碘值、胺值的测定---近红外光谱法方法及程序和规程

伯胺碘值、胺值的测定---近红外光谱法方法及程序和规程

伯胺碘值、胺值的测定---近红外光谱法
1 开机
1.1 打开仪器加热装置电源,设定温度为80℃。

1. 2 打开扫描仪电源,使仪器进入准备状态。

1. 3 打开电脑(确定电脑跟仪器处于连接状态)。

2 工作软件操作
2.1双击桌面上TANGO7.5图标。

2.2在LOGIN(登录)中点击Admin(用户名),输入密码:OPUS。

2.3选择使用方法,使仪器自检,确保仪器为正常状态(都为绿色标识)。

3 样品测试
3.1用针式过滤器将洁净的样品置入样品管至2/3处,此时要确保样品透光无混浊,样品管外部洁净。

3.2将样品管放入加热装置中预热。

3.3将预热完成的外部洁净的样品管放入扫描仪的样品槽中。

3.4选择所测样品的名称,点击绿色开始键扫描。

3.5扫描完成后记录结果,填写记录。

3.6样品处理,保持仪器内外部清洁。

胺值测量

胺值测量

胺值测量一、试剂0.1 mol/L高氯酸的醋酸溶液:称取14.5 g高氯酸,用滴管边搅拌边滴加入1000mL冰醋酸中,充分混匀。

滴定前用邻苯二甲酸氢钾醋酸溶液标定。

1.5 mol/L乙酰丙酮的DMF溶液:将15 mL 的乙酰丙酮溶解在90 mL DMF 中。

0.5 mol/L 氢氧化钾的异丙醇溶液:将15 g 氢氧化钾加入到500 mL 异丙醇中,充分溶解,并将溶液暴露在二氧化碳充足的空气中若干天,转移上方清夜用于滴定。

滴定前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标定。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二、实验步骤2.1 总胺V1准确称取0.3 g 左右的样品,加入24 mL 冰醋酸、6 mL乙腈,溶解后,用高氯酸溶液进行电位滴定。

其计算公式:56.1*V1*C1/M2.2 叔胺V2准确称取0.3 g 左右的样品,加入15 mL 冰醋酸,溶解后加入15 mL 乙酸酐,室温下反应30 min。

再加入10 mL冰醋酸、5 mL 乙腈,用高氯酸溶液进行电位滴定。

其计算公式:56.1*V2*C1/M2.3 伯胺2.3.1 空白V3准确量取5 mL 1.5 mol/L乙酰丙酮的DMF溶液,加入30 mL DMF、5 mL 乙腈,混合均匀后,用氢氧化钾的异丙醇溶液进行电位滴定。

2.3.2 样品测试V4准确称取0.3 g 左右的样品,加入5 mL(需准确量取)1.5 mol/L乙酰丙酮的DMF溶液,水浴40℃反应30 min。

再加入30 mL DMF、5 mL 乙腈,混合均匀后,用氢氧化钾的异丙醇溶液进行电位滴定。

其计算公式:56.1*(V3-V4)*C2/M三、相关结果。

胺值测定

胺值测定

.1仪器和试剂烘箱、分析天平(万分之一)、量筒(100mL、10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干燥器。

70%高氯酸(分析纯)、冰乙酸(分析纯)、纯苯(分析纯)、醋酸酐(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甲基紫(指示剂)。

1.2配制溶液指示剂:0.1%甲基紫冰乙酸溶液。

溶剂:冰乙酸:纯苯=2:l1.3标准溶液的配制量取70%高氯酸溶液4.3mL,溶于500mL分析纯冰乙酸中,然后再取分析纯醋酸酐7.5mL,分数次加入,摇动至混合均匀,放置过夜,使与高氯酸中含的水分反应,转变为醋酸,即为[c(HCl04)=0.1mol/L(0.1N)]高氯酸标准溶液。

1.4标定称取0.2~0.3g己于105~llO℃烘至恒质量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冰乙酸,温热溶解,加入3~4滴甲基紫指示剂,用配制好的高氯酸标准溶液[c(HCl04)=0.1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1.5计算c(HCl04)=m/(V×0.2042)式中:c(HCl04)——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V——消耗的高氯酸标准溶液体积,mL;0.2042——与1.00mL高氯酸标准溶液[c(HCl04)=0.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注:本溶液使用前标定。

标定高氯酸标准溶液时的温度应与使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时的温度相同。

1.6测定方法精确称取适量的样品(聚酰胺树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25mL冰乙酸一纯苯溶剂,摇动至完全溶解后,(如样品不容易溶解时,可稍微加热然后让它冷却到室温),加入甲基紫指示剂3~4滴,用[c(HCl04)=0.1mol/L]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转变成纯蓝色,即为终点。

1.7计算AN(mgKOH/g)=(cV×56.1)/m式中:C——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消耗的高氯酸标准溶液体积,mL:M——样品的质量,g;56.1——每摩尔氢氧化钾的质量。

胺值的滴定

胺值的滴定

胺值的滴定可以采用酸碱滴定法来进行测定。

以下是具体步骤:
准备相关试剂,例如0.15mol/L高氯酸冰醋酸标准溶液
和0.15mol/L高氯酸冰醋酸标准溶液的滴定剂等。

配置高氯酸滴定剂,将13mL高氯酸溶于500mL冰醋酸中,缓慢滴加入30mL醋酐,用冰醋酸稀释到1000mL,摇匀。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如0.08g左右),将其溶于50mL
冰醋酸溶液中,搅拌待样品溶解后移入滴定杯置于滴定台上。

设置好仪器滴定方法及计算公式,用标定好的滴定剂进行滴定分析。

在分析结束后得到结果,通过计算公式计算胺值。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实验条件和样品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在实验前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国家标准 胺值测定

国家标准 胺值测定

国家标准胺值测定胺值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它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胺值是指食品中游离氨基氮和游离氨氮的总和,是评价食品新鲜度和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准确测定胺值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胺值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盐酸蒸馏-滴定法、蒸馏-中和滴定法和蒸馏-酚酞滴定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

在进行胺值测定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准备样品。

样品的准备是胺值测定的第一步,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对测定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样品应当代表性,同时需要避免样品在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受到污染和变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有着具体的处理方法和要求,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

其次,进行测定操作。

根据所选用的测定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操作。

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最后,处理测定结果。

在完成测定操作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计算出样品的胺值,并进行结果的评定和比较。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总之,胺值测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胺值测定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满足不同食品样品的测定需求,为食品安全和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胺值

总胺值

总胺值(mgKOH/g)总胺值怎么测?主要测油里面的十八胺。

总胺值的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是目前测定胺类固化剂胺值的通用方法。

胺类固化剂(伯胺、仲胺、叔胺)都是电子给予体,是碱性化合物,在两性或酸性溶剂中呈碱性反应。

因此可利用其碱性,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来测定其含量,通常采用以下2种方法。

二、总胺值的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1、盐酸-乙醇(或异丙醇等)滴定法此方法适用于碱性较大的脂肪胺,其原理为:RNH2+HCl→RNH3+Cl-R2NH+HCl→R2NH2+Cl-R3N+HCl→R3NH+Cl-2、高氯酸-乙酸滴定法对于芳香胺、改性胺等碱性较弱的胺,在醇溶液中滴定时,终点变色不敏锐,滴定误差较大。

采用高氯酸-乙酸滴定法则可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其原理为:RNH2+HClO4→RNH3+ClO4-R2NH+HClO4→R2NH2+ClO4-R3N+HClO4→R3NH+ClO4-从上述酸碱滴定原理可知,所测出的是胺类同化剂中所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总胺值。

它没有反应出所含的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相对含量,因此无法依据此胺值求出胺中的活泼氢当量。

显然,若能分别测出混胺中的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含量,就能求出混胺的活泼氢当量及其理论用量。

此外还可根据伯胺值的变化来控制改性反应的终点,而能保证改性胺质量的稳定性。

用于定量测定伯胺的方法中,主要是基于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它主要包括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三、伯氨基含量的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测定伯胺的方法中,主要是基于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1、与羰基反应的测定方法伯胺与醛或酮反应生成西弗碱和水,而仲胺和叔胺不发生此反应。

测定生成的水量或所消耗的醛或酮的量,即可求出伯氨基的含量。

RNH2+R'CHO→RN=CHR’+H2O伯胺醛西弗碱(醛缩胺)水再用甲醇钠的吡啶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水杨醛,求出伯氨基耗用的水杨醛量,进而算出伯氨基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滴定法是目前测定胺类固化剂胺值的通用方法。

胺类固化剂(伯胺、仲胺、叔胺)都是电子给予体,是碱性化合物,在两性或酸性溶剂中呈碱性反应。

因此可利用其碱性,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来测定其含量,通常采用以下2种方法。

二、总胺值的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1、盐酸-乙醇(或异丙醇等)滴定法此方法适用于碱性较大的脂肪胺,其原理为:RNH2+HCl→RNH3+Cl-R2NH+HCl→R2NH2+Cl-R3N+HCl→R3NH+Cl-2、高氯酸-乙酸滴定法对于芳香胺、改性胺等碱性较弱的胺,在醇溶液中滴定时,终点变色不敏锐,滴定误差较大。

采用高氯酸-乙酸滴定法则可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其原理为:RNH2+HClO4→RNH3+ClO4-R2NH+HClO4→R2NH2+ClO4-R3N+HClO4→R3NH+ClO4-从上述酸碱滴定原理可知,所测出的是胺类同化剂中所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总胺值。

它没有反应出所含的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相对含量,因此无法依据此胺值求出胺中的活泼氢当量。

显然,若能分别测出混胺中的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含量,就能求出混胺的活泼氢当量及其理论用量。

此外还可根据伯胺值的变化来控制改性反应的终点,而能保证改性胺质量的稳定性。

用于定量测定伯胺的方法中,主要是基于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它主要包括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三、伯氨基含量的测定方法用于定量测定伯胺的方法中,主要是基于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1、与羰基反应的测定方法伯胺与醛或酮反应生成西弗碱和水,而仲胺和叔胺不发生此反应。

测定生成的水量或所消耗的醛或酮的量,即可求出伯氨基的含量。

RNH2+R'CHO→RN=CHR’+H2O伯胺醛西弗碱(醛缩胺)水再用甲醇钠的吡啶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水杨醛,求出伯氨基耗用的水杨醛量,进而算出伯氨基的含量。

也可将试样溶解于乙酸和二唔烷混和溶剂后,用2-乙基己醛的二恶烷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2、亚硝酸法(范斯莱克法)伯胺(主要是脂肪胺)与亚硝酸反应释出氮,而仲胺和叔胺与亚硝酸反应不释出氮。

测定生成的N的体积,即可求出伯氨基含量。

RHN2+HNO2→ROH+H2O+N2↑R2NH+HNO2→R2N-N=O+H2OR3N+HNO2→R3N·HNO2四、叔氨基的测定方法在有伯胺、仲胺存在下测定叔胺含量时,可先使伯胺及仲胺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化产物,以排除伯胺及仲胺的影响。

胺类环氧固化剂胺值测定(三)乙酰化产物不显碱性,不能被酸中和。

而叔胺不能产生乙酰化反应,但它可以与乙酸反应:R3N+CH3COOH→R3NH+CH3COO-该产物可用高氯酸-乙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乙酸酐无干扰,有时可使终点更为敏锐。

R3NH+CH3COO-+HClO4→R3NH+ClO4-+CH3COOH伯胺与醛反应生成的西弗碱不与CS2反应,叔胺也不与CS2反应。

因此可先使混胺与醛反应后,再用CS2与之(仲胺)反应生成氨荒酸,然后用碱(如0.5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此时伯胺不起干扰。

由测定仲胺所牛成的氨荒酸含量,即可算出仲氨基的含量。

五、仲氨基的测定方法1、2-乙基己醛-二硫化碳法伯胺及仲胺与CS2反应牛成氨荒酸2、从酸碱滴定法测出的总胺值中减去伯氨基和叔氨基含量,也可得到仲氨基含量。

3、先测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合量,再减去叔氨基含量即得仲氨基含量。

仲氨基和叔氨基合量的测定,可先使醛与混胺中的伯氨基反应,然后再用盐酸或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即可测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合量。

4、先测出伯氨基和仲氨基的合量,再减去伯氨基含量,即可得到仲氨基的含量。

伯氨基和仲氨基合量可用乙酸酐-吡啶乙酰化法测得,其中叔胺不起反应。

胺类环氧固化剂胺值测定(四)测定水解后释放出的乙酸量,或水解所需的水量,即可算出伯氨基和仲氨基的合量。

活泼氢当量及混胺固化剂用量(理论值)的计算,是环氧固化剂胺值测定的重要内容。

六、活泼氢当量及混胺固化剂用量(理论值)的计算1、定义及换算关系1)混胺的胺值混胺的总胺值-1g混胺中所含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物质的量的总和,单位为mol/g。

相当于中和1g混胺所需标准酸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g。

了方便计算,不推荐采用通常用的胺值单位(KOH)mg/g)。

混胺的伯胺值Va(-NH2)-1g混胺中所含伯氨基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g。

胺类环氧固化剂胺值测定混胺固化剂用量的计算按等物质的量的原则计算,主要包括1g混胺中伯氨基耗用环氧树脂的量、00g环氧树脂需用混胺量。

2、混胺固化剂用量的计算按等物质的量的原则计算1g混胺中伯氨基耗用环氧树脂的量100g环氧树脂需用混胺量为七、结论1、建议采用伯胺值、仲胺值和叔胺值来表征混胺的氨基含量。

(1)可依此计算出混胺固化剂的理论片用量,为配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可依此准确地控制混胺合成的终点,保证混胺生产质量的稳定。

2、推荐用下列方法测定伯胺值、仲胺值和叔胺值,但需进一步研究。

(1)用乙酸酐-高氯酸法测定叔胺值。

(2)用水杨醛-高氯酸法测定仲胺和叔胺的合量,减去叔胺值,即町求出仲胺值。

(3)用水杨醛-甲醇钠法测定伯胺值。

胺类环氧固化剂胺值测定方法的探讨2009-04-20 13:17:33 作者:中国环氧网/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在线来源:文字:【大】【中】【小】孙曼灵,郑高锋(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072)摘要:介绍了伯胺值、仲胺值和叔胺值的测定方法,以及改性胺固化剂理论用量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胺值;胺值测定方法;改性胺中图分类号:TQ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32(2006)02-0030-040引言胺类固化剂是在环氧树脂中应用最多的同化剂。

由于未经改性的胺类固化剂存在许多缺点,如有的挥发性及毒性大;有的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差;有的固化速度偏快;有的是固体,使用不便;有的易吸潮及CO2,使固化物表皮发白;有的脆性偏大等,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国内外不断研制出大量各具特色的改性胺固化剂,以降低毒性和挥发性,调节同化速度及反应热;降低黏度或使之液化;改善浸润性、相容性或柔顺性;提高强度及韧性;改善低温、潮湿、水下或其他特殊条件下的同化性能等。

改性胺已成为胺类同化剂的主要品种,并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胺类固化剂改性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改性,也有少量的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主要是利用胺类固化剂中的活泼氢(也可利用其他活泼基团)与改性物进行加成或缩合反应,生成改性胺。

通常未改性的胺类固化剂都有各自固定的分子结构,很容易求出其活泼氢当量Eq(-H)。

从而可求出100份环氧树脂中胺类固化剂的理论用量W胺。

W胺=[活泼氢当量]×[环氧值]胺类固化剂的最佳用量应在理论用量附近,通过试验按固化物最佳使用性能来最后确定。

对于化学改性的胺类固化剂而言,由于合成时原料物质的量比的波动,或合成条件的波动,或产物未经提纯等原因,通常工业级改性胺多为同系化合物的混合物(以下简称混胺),没有单一的化学结构。

此外,在改性胺的分子中往往同时含有不同数量的伯氨基和仲氨基,甚至还可能有叔氨基。

所以,即使按厂家提供的胺值也无法算出胺的活泼氢当量及胺类固化剂的理论用量。

按照厂家提供的参考用量范围选用,其理论依据不足,随意性较大,成为环氧树脂应用中的1个困惑问题。

为什么无法按目前厂家提供的胺值计算出改性胺固化剂的理论用量呢?这与目前通用的胺类同化剂胺值测定方法有关。

定量测定胺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酸碱滴定法。

此外还可利用氨基的乙酰化、氧化、与羰基反应生成西弗碱以及芳香胺的重氮化和亚硝化等方法来测定。

1总胺值的测定方法(酸碱滴定法)[1~4]酸碱滴定法是目前测定胺类固化剂胺值的通用方法。

胺类固化剂(伯胺、仲胺、叔胺)都是电子给予体,是碱性化合物,在两性或酸性溶剂中呈碱性反应。

因此可利用其碱性,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来测定其含量,通常采用以下2种方法。

1.1盐酸-乙醇(或异丙醇等)滴定法[1,2]此方法适用于碱性较大的脂肪胺,其原理为:RNH2+HCl→RNH3+Cl-R2NH+HCl→R2NH2+Cl-R3N+HCl→R3NH+Cl-1.2高氯酸-乙酸滴定法[1~3]对于芳香胺、改性胺等碱性较弱的胺,在醇溶液中滴定时,终点变色不敏锐,滴定误差较大。

采用高氯酸-乙酸滴定法则可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其原理为:RNH2+HClO4→RNH3+ClO4-R2NH+HClO4→R2NH2+ClO4-R3N+HClO4→R3NH+ClO4-从上述酸碱滴定原理可知,所测出的是胺类同化剂中所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总胺值。

它没有反应出所含的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相对含量,因此无法依据此胺值求出胺中的活泼氢当量。

显然,若能分别测出混胺中的伯氨基、仲氨基和叔氨基的含量,就能求出混胺的活泼氢当量及其理论用量。

此外,还可根据伯胺值的变化来控制改性反应的终点。

从而能保证改性胺质量的稳定性。

2伯氨基含量的测定方法[1]用于定量测定伯胺的方法中,主要是基于伯氨基与羰基的反应或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2.1与羰基反应的测定方法伯胺与醛或酮反应生成西弗碱和水,而仲胺和叔胺不发生此反应。

测定生成的水量或所消耗的醛或酮的量,即可求出伯氨基的含量。

RNH2+R'CHO→RN=CHR’+H2O伯胺醛西弗碱(醛缩胺)水再用甲醇钠的吡啶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水杨醛,求出伯氨基耗用的水杨醛量,进而算出伯氨基的含量。

也可将试样溶解于乙酸和二唔烷混和溶剂后,用2-乙基己醛的二恶烷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2.2亚硝酸法(范斯莱克法)伯胺(主要是脂肪胺)与亚硝酸反应释出氮,而仲胺和叔胺与亚硝酸反应不释出氮。

测定生成的N的体积,即可求出伯氨基含量。

RHN2+HNO2→ROH+H2O+N2↑R2NH+HNO2→R2N-N=O+H2OR3N+HNO2→R3N•HNO23叔氨基的测定方法[1,4]在有伯胺、仲胺存在下,测定叔胺含量时,可先使伯胺及仲胺与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化产物,以排除伯胺及仲胺的影响。

乙酰化产物不显碱性,不能被酸中和。

而叔胺不能产生乙酰化反应,但它可以与乙酸反应:R3N+CH3COOH→R3NH+CH3COO-该产物可用高氯酸-乙酸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乙酸酐无干扰,有时可使终点更为敏锐。

R3NH+CH3COO-+HClO4→R3NH+ClO4-+CH3COOH4仲氨基的测定方法[1,5]1)2-乙基己醛-二硫化碳法伯胺及仲胺与CS2反应牛成氨荒酸但是伯胺与醛反应生成的西弗碱不与CS2反应,叔胺也不与CS2反应。

因此可先使混胺与醛反应后,再用CS2与之(仲胺)反应生成氨荒酸,然后用碱(如0.5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此时伯胺不起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