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欧阳修赏析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诗词《玉楼春》鉴赏

欧阳修的诗词《玉楼春》鉴赏

【导语】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学家,唐宋⼋⼤家之⼀,千古⽂章四⼤家之⼀。

欧阳修是在宋代⽂学最早开创⼀代⽂风的⽂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欧阳修的诗词《⽟楼春》,欢迎鉴赏! 《⽟楼春》鉴赏 词的上⽚是说,在⼀个宴席上,词中主⾓想要告诉那美丽的⼥⼦,⾃⼰离开后何时会再回来,但还没开⼝,⼥⼦如春风般的美丽的容颜,就先已惨淡了。

于是主⾓感慨:⼈⽣来就是有感情的,当我们⼼中因为分离⽽有憾恨时,这种感情是不由⾃主产⽣的,与外在的任何事物,如风啊⽉啊,都没有关系,虽然我们也会被外在的事物影响,但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的⼼。

下⽚继续说,分离的宴席上,离别的歌曲令⼈伤⼼,所以不要再写新的离歌了,原本的就已经够让⼈肝肠⼨⼨纠结在⼀起了。

可是,既然离别时⼈⽣没法避免的,那我要在这之前,好好享受当下的美好,就好像我要看尽洛阳现在正盛开的花,看到花都凋谢了,我才要⽢⼼地向春天说再见。

这⾸词虽然写的是离别,可是却有欧阳修个⼈对于⼈⽣遭遇的看法。

⼈天⽣就有情感,⼈⽣也⼀定会遇上离别,就像俗谚说的,“天下⽆不散的筵席”,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既然⽆解,那就只好把握当下,这样的话,就算那不可避免的⼀天到来,也⾄少能把遗憾降到最低了。

因此这整⾸词也可以做另⼀种解读。

“⼈⽣⾃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这两句话,可⽤来解释⼈该如何⾯对痛苦。

有的⼈在⾯对痛苦遭遇时,会往⾃⼰的本⼼去探讨,再找寻解决之道,也许寄托于信仰中,也许是找排遣的⽅式,但都是希望⾃⼰不要那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有的⼈却不是如此,例如当⼀个⼈失恋,他会觉得世界变得好灰暗,但其实世界依然没有改变,地球还是继续⾃转,因为对世界来说,你的痛苦与它⽆关。

所以我们也可以放过来看,⼈⾃会痛苦,可是对于这世界的所有外物来说,⼈的痛苦与它们都不相⼲,但我们仍要活在这世界上,因⽽伤⼼过后,还是要打起精神⾯对,再回到现实世界中,就像词的下⽚的“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样。

玉楼春赏析以及应用三题

玉楼春赏析以及应用三题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赏析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作。

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下片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

情感委婉真实。

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萼”,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绿色小片。

“初凝粉”,指花蕾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

“小桃”,桃花的一种,开花在旧历正月,梅花开后,“损”,伤,这里指桃花被风摧残而凋谢。

这两句话是说,分手的时候梅花刚要长出花蕾,不知不觉桃花也已经凋谢。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这两句是说,开花最晚的梨花都已经凋落,你因为什么事还确定不了归来的日期?上片三折而下,写心上人久不归来,闺中人相思日重。

下片前两句具体描绘相思之情。

“栏干倚遍重来凭。

泪粉偷将红袖印。

”“栏干倚遍”说明登高盼归之多,而又“重来凭”,表现出相思之深、之切。

“泪粉偷将红袖印”,是说擦拭眼泪把衣袖弄上了脂粉。

“偷”字表现出相思之情怕人知道的害羞之态,将情感写的很含蓄。

结尾由盼心上人转而怨恨蜘蛛、喜鹊:“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蜘蛛”,这里指一种小蜘蛛,即俗传报喜的喜蛛。

喜鹊俗传能报喜讯,所以有“喜鹊登枝”之说。

这两句是说蜘蛛和喜鹊已多次相见,但心上人始终未归,真是误人不浅,像这样的不讲信用怎能让人相信。

不怨人不归,而怨蜘蛛、喜鹊“无凭”,无理而妙。

附:南京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诗歌鉴赏题(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4分)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

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

(3分)⑵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玉楼春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

玉楼春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

玉楼春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为了让您对于玉楼春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6篇玉楼春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古诗《玉楼春》全文翻译赏析篇一玉楼春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

词中以特别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

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

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

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

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

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

《玉楼春》翻译及赏析

《玉楼春》翻译及赏析

《玉楼春》翻译及赏析《玉楼春》翻译及赏析《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开头直接叙写眼前情事,接着转入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樽前话别的情事,最后写出了遣玩的豪兴。

下面是小编带带来的《玉楼春》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翻译】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鉴赏】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原文译文及赏析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译文】饯行的酒席前就想先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

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

饯别的酒宴前,不要再按旧曲填新词,清歌一曲就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

一定要将这洛阳城中的牡丹看尽,继而才能与春风轻松地告别。

【注释】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

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

此指别离的佳人。

离歌:指饯别宴前唱的流行的送别曲。

翻新阕:按旧曲填新词。

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阕,乐曲终止。

洛阳花:洛阳盛产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始:始而,表示某一情况或动作开始(后面多接用“继而”、“终于”等副词)。

共:和,与。

【创作背景】这首词道离情,写作于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春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满离洛之际。

【赏析】此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中天明月、楼台清风原本无情,与人事了无关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观之,遂皆成伤心断肠之物,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只有饱尝爱恋的欢娱,分别才没有遗憾,正如同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将人生别离的深情痴推宕放怀遣性的疏放。

当然,这豪宕放纵仍难托尽悲沉,花毕竟有“尽”,人终是要“别”,词人只是以遣玩的意兴暂时挣脱伤别的沉重罢了。

此词上、下两收拍皆为传诵的名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尊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佳人无语泪滴,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这首词开端的两句,表面看来固然仅仅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但在遣词造句的选择和结构之间,欧阳修却于无意之中显示出他自己的一种独具的意境。

古诗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翻译赏析

古诗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翻译赏析

古诗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翻译赏析《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西湖南北烟波阔。

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

贪看六么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前言】《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是北宋学者欧阳修的词作品。

欧公此首《玉楼春》,写的是歌舞酒宴的传统题材,通篇体现了一种艺术美感。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城西北的西湖。

②丝:琴瑟之类;簧:笙筝之类;丝簧:泛指乐器。

③琉璃:本指绿色或金黄色的釉料,此指绿色的酒。

琉璃滑:喻美酒甘甜爽口。

④六幺:又名绿腰,唐宋时期的歌舞曲名。

【翻译】西湖阔,烟波浩渺波连波,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

丝竹篁管声悲咽,随风荡湖面。

绿裙罗带伴娇飞,舞罢双双垂。

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

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

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

【赏析】本篇起二句以简炼的笔触,概括地写出了西湖的广阔与繁华。

“烟波阔”,一笔渲染过去,背景很有气派。

“风里丝簧声韵咽”,则是浑括不流于纤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广阔的烟波中,回荡着丝簧之声,当日西湖风光和一派繁华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点到的丝簧之声,具体写歌舞。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的不是丝簧高奏,而是舞后。

但从终于静下来的“裙带绿双垂”之状,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红乱旋”的翩翩之态;从“香腮红一抹”的娇艳,可以想象酒红比那粉黛胭脂之红更为好看,同时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几乎不胜酒力,也得到了传神的表现。

换头由上片点出的“酒”过渡而下,但描写的角度转移到了正观赏歌舞的人们的一边。

六幺是一种琵琶舞曲,花十八属于六幺中的一叠。

因其包括花拍,与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样与自由,也就格外迷人。

酒杯手,连“琉璃滑”都感觉不到,为贪君歌舞而忘情之状。

这样,转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玉楼春》欧阳修词作鉴赏(别后不知君远近)

《玉楼春》欧阳修词作鉴赏(别后不知君远近)

《玉楼春》欧阳修词作鉴赏(别后不知君远近)●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梦中能寻觅到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

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

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

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玉楼春·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玉楼春·欧阳修》原文与赏析

《玉楼春·欧阳修》原文与赏析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景祐三年(1036)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的任期已满,在离别洛阳之际曾写了多首《玉楼春》,这是其中之一。

“尊前拟把归期说”,写的是诗人在别宴上的心理活动。

想把“归期”告诉对方,用以减轻对方的离愁别恨。

“未语春容先惨咽”——可是我的话尚未说出口,对方已是愁容满面凄凄惨惨地呜咽了。

这句写的是对方的表情。

“春容”是美艳的容貌。

那么这位即将和他分手的人该是位跟诗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女子了。

一、二两句相互映衬,把行者与送者彼此间的真挚情谊写得十分感人,千种离愁别恨洋溢在字里行间。

“拟把”和“未语”的连用,把不忍念及和说出“归期”的复杂心态与婉转深情表达得十分巧妙自然。

面对宴前这无语惨咽的情景,诗人无限感慨地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风、月固然能撩起或增添人物的离愁别恨,但是它们并不是引起人们愁思的根本原因,而是由于人为万物之灵,有丰富的情感,而且这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

词人由对宴前情事的叙写,一跃而至于在理念上对人的感情的认识,通过这理念上的认识,更透出了一、二两句所含的深情。

下片的写法与上片的写法相类似,也是先叙写眼前情事,然后推衍开去,提出对人的感情的理解。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离歌”指宴前演唱的送别歌曲,“且莫翻新阕”,意谓一曲离歌已使人“肠寸结”,怎能经受得住继续“翻新阕”?这是何等情深与苦痛!既然人的感情如此丰富又如此脆弱,而人世的悲欢离合又是无可避免的,那么就给它以充分的满足吧。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直须”是“真须”、“应当”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应当尽情地把洛阳的花全看个够,然后才跟春风一起归去。

“直须”、“始共”相呼应,显得极其豪放。

但是,洛阳的花毕竟是可以“看尽”,春风也终究要“别”的,在豪放之中又隐含着极为深沉的感慨,把哀伤的离情推向了一个新的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楼春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①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②?
栏干倚遍重来凭③,泪粉偷将红袖印④。

蜘蛛喜鹊误人多⑤,似此无凭安足信。

赏析: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作。

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

下片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情感委婉、真实。

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萼”,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绿色小片。

“初凝粉”,指花蕾刚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

“小桃”,桃花的一种,开花在旧历正月,梅花开后。

“损”,伤。

唐刘禹锡《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薑花以诗答之》:“驿马损筋骨,贵人滋齿牙。

”这里指桃花被风摧残而凋谢。

这两句是说:分手的时候,梅花刚要长出花蕾,不知不觉小桃花也已经凋谢。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这两句是说:开花最晚的梨花都已经凋落,你因为什么事耽搁还确定不了归来的日期?上片三折而下,写心上人久不归来,闺中人相思日重。

下片前两句具体描绘相思之情:“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栏干倚遍”,说明登高盼归次数之多,
而又“重来凭”,表现出相思之深、之切。

“泪粉偷将红袖印”是说擦拭眼泪把衣袖弄上了脂粉。

“偷”字表现出相思之情怕人知道的害羞之态,将情感写得很含蓄。

结语由盼心上人不归,转而怨恨蜘蛛、喜鹊:“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蜘蛛”,这里指一种小蜘蛛,即俗传报喜的“喜蛛”。

喜鹊,俗传能报喜讯,所以有“喜鹊登枝”之说。

这两句是说:蜘蛛和喜鹊已多次相见,但心上人始终未归,真是“误人”不浅,像这样地不讲信用怎么能让人相信。

不怨人不归,而怨蜘蛛、喜鹊“无凭”,无理而妙。

选自王春编著《宋词305首详析》
鸥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在的满城春色的地方。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

“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

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

“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在空中,随处可见。

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

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在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
情了。

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

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

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

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

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

词至此戛然而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