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 练习题

高等无机化学  练习题
高等无机化学  练习题

《高等无机化学》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自旋量子数的提出是基于的实验观察,并被

的实验所证实。

2.根据Slater规则,Ca的价电子的Z*为。

3. C原子的电子排布为,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可能的状态分布有种,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

4.金属K与石墨反应生成嵌入化合物C8K。这种物质可作为催化剂。

5.Fe(CO)5中Fe的氧化态。

6.Co(en)3所属的分子点群为。

7.1914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应用了()理论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8.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可能的状态分布是(),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

9.根据Slater规则,Mn的3d电子的Z*为()。

10.请推断若d轨道参与杂化,电负性将(),例如:S原子若发生SP3或SP3d2杂化,电负性较大的将是()。

11.BCl3的路易斯酸酸性比B(CH3)3的(),原因()。

12.R2POCl水解最可能的产物,水解中间体的几何构型是。

13.根据HSAB原理,I-属于。

14.当醋酸中的氢被氯取代生成二氯醋酸时,酸的强度将。

二、选择题:

1.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

(A)H3O+;

(B)NH4+;

(C)PCl6-;

(D)BI4-

2.下列络合物中,发生畸变的是【】

(A) [Cr(H2O)6]3+

(B) [Fe(H2O)6]3+

(C) [Fe(CN)6]3-

(D) [Fe(CN)6]4-

3.核磁共振呈像技术基于的原理和所使用的电磁波长分别是【】(A)电子的自旋;X-射线

(B)原子核的自旋;无线电波

(C)电子的自旋;微波

(D)原子核的自旋;γ-射线

4.dx2-y2轨道,对下述对称操作:i,C2x,σxy,C2x,是反对称为【】(A)i

(B)σxy

(C) C2x

(D) C4z

5.将草酸转变为强电解质的试剂是哪一种? 【】

(A)H2O

(B)H2SO4

(C) C4H9NH2

(D)没有此种试剂

6.基态的Cl原子中与一个3p电子作用的有效核电荷是()

(A)3 (B)7.2 (C) 3.5 (D)6.1

7.当电子由K能级转移到L能级时,伴随发生什么现象? ()

(A)吸收能量 (B)发射一个β粒子 (C)发射X射线 (D)发射γ射线

8.哪一种试剂在硫酸体系中的作用与水在含氧酸中所起的作用相同? ()

(A)H2SO4 (B)HOH (C)H2S (D)HSCN

9.根据在电动势次序中的位置,可以预言在化学反应中:()

(A)电动势为零的氢是惰性的 (B)铜将置换铅盐中的铅

(C)锡将置换铜盐中的铜 (D)铜将置换酸中的氢

10.镧系元素一般的价态或氧化数是:()

(A)2 (B)1 (C)3 (D)4

11.下列SI制中使用的倍数词冠,M和G分别代表

(A)103;102

(B)105;1012

(C)106;109

(D)109;106

12.一束用于手术的激光的辐射频率为4.69×1014s-1,其入射波长是

(A)320nm

(B) 560nm

(C) 640nm

(D) 200nm

13.一个物体吸收波长为589 nm的荧光时,其能量增加的最小值为

(A)1.00×10-18J

(B) 3.37×1019J

(C) 1.00×1018J

(D) 3.37×10-19J

三、简答题

1.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为什么丁二烯是无色的,而具有11个共轭双键的胡萝卜素显橘黄色。

2.NH2-, NH3和NH4+的HNH键角分别为105°,107°和109°,解释这种键角变化。

3.指出HC≡C―CH3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

4.Cr2+和Mn3+的价电子层排布都为3d3, 但Cr2+有很强的还原性而Mn3+却有很强的氧化性。解释这两个物质性质差异的原因。

5.指出BH4-和SO3的几何构型和电子对的几何构型。

6.指出SnCl62-和SCl2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

中d轨道在配位场中的分裂。

7.预言立方体络合物ML

8

8.高的熔点,原子化热,硬度和密度出现在6~8族,试用能带理论解释之。

9.指出BH4-和SO3的几何构型和电子对的几何构型。

10.指出SnCl62和SCl2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

四、计算题

1.计算一个中子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其波长为500pm。

2.已知:

2C2H6(g)+7O2(g)→4CO2 (g)+6H2O (l) ?H1=-3120kJ

?H2=-394kJ

C(s)+O2(g)→CO2 (g)

?H3=-572kJ

2H2(g)+O2(g)→2H2O (l)

求反应2C(s)+3H2(g)→C2H6(g) 的反应热?H=?

3.应用里德堡公式,计算氢原子的离子化能。普朗克常数h=6.6262×10-34 J·s.

4.计算Na+―Br-离子对的势能,已知离子半径

r(Na+)=0.98?,r(Br-)=1.96?. 势能公式E=-Z1Z2e2 ∕4πε0r。ε0=8.8542×10-12 kg-1·m-3·s4·A2 5.计算Na+―Br-离子对的势能,已知离子半径

r(Na+)=0.98?,r(Br-)=1.96?.

五、应用题

1.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试解释之。假若反之,对地球上的水生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2.可以用柱色谱法将荧光黄和亚甲基蓝的混合液进行分离。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

荧光黄(左图);亚甲基蓝(右图)。(10分)

吸附剂为氧化铝。进行柱层析分离时,先用乙醇洗脱亚甲基蓝,再用水洗脱荧光黄。试解释柱层析实验结果。

3.简述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并写出正负电极反应式。

4.[Cr(H2O)6]3+溶液呈紫色,[Cr(NH3)6]3+溶液呈黄色,推断哪一种配

合物的晶体场分裂能更大些。

5.简述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并写出正负电极反应式

高等无机化学练习题2

一、填空题

1.频率为5.00×106Hz的光的波长是。

2.NO+中化学键的键级为。

3.在SF6→SF4+F2反应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由杂化变为杂

化.

4.根据Slater规则,Mn的3d电子的Z*为。

5.在b轴截距为1且与b轴垂直的面的米勒指数是。

6.若d轨道参与杂化,电负性将,例如:S原子若发生sp3或sp3d2杂化,

电负性较大的将是。

7.BCl3的路易斯酸酸性比B(CH3)3,原因是。

8.乙炔的分子点群是。

9.据Slater规则,Na的价电子的Z*为。

10. C原子的电子排布为,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可能的

状态分布有种,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

11.存储氢的技术中,以一种成分为LaNi5的合金为代表,氢以单原子状态填

入。

12.在a轴截距为1且与a轴垂直的面的米勒指数是。

13.分子间作用能一般在kJ·mol-1;分子间作用能

的范围一般在 nm.

14.存储氢的技术中,以一种成分为LaNi5的合金为代表,氢以单原子状态填入。

15.在c轴截距为1且与c轴垂直的面的米勒指数是。

16.比较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氢原子中,E3s E3;钾原子中,E3s E3p;

铁原子中,E3s E3p,E3d E4s。

二、选择题

1.由纯自旋的磁矩公式判断六氰合锰(III)酸钠的磁矩为【】

(A)5.92μB;

(B)3.87μB;

(C)0μB;

(D)2.83μB;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H3O+;

(C)NH3;

(D))NH4+

3.分子间作用能的作用范围约为

(A)10nm

(B)1nm

(C)0.5nm

(D)0.05nm

4.根据布朗斯特对酸碱的定义,

(A)任何—种酸得到质子后变成碱

(B)碱不能是阳离子

(C)同一物质不能同时起酸和碱的作用

(D)碱可能是电中性的物质

5.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氢键表现得最弱:NH3;H2O;H2S;HF?

(A)NH3

(B) H2O

(C) H2S

(D) HF

6.由纯自旋的磁矩公式判断六氟合铁(III)酸钾的磁矩为

(A)5.92μB;

(B)3.87μB;

(C)0μB;

(D)2.83μB;

7.dx2-y2轨道,对下述对称操作:i,C2x,xy,C2x,是反对称的为(A)i

(B) xy

(C) C2x

(D) C4z

8.将草酸转变为强电解质的试剂是哪一种?

(A)H2O

(B)H2SO4

(C) C4H9NH2

(D)没有此种试剂

9.根据布朗斯特对酸碱的定义,

(A)同一物质不能同时起酸和碱的作用

(B)碱不能是阳离子

(C)任何—种酸得到质子后变成碱

(D)碱可能是电中性的物质

10.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氢键表现得最强:NH3;H2O;H2S;HF?

(A)NH3

(B) H2O

(C) H2S

(D) HF

11.核磁共振呈像技术基于的原理和所使用的电磁波长分别是

(A)电子的自旋;X-射线

(B)原子核的自旋;无线电波

(C)电子的自旋;微波

(D)原子核的自旋;γ-射线

12.氢原子的电子从n=4的原子轨道跃迁到n=2的原子轨道,下面结果错误的是(A)发射ν=6.17×1014s-1的光

(B)吸收ν=6.17×1014s-1的光

(C)发射ν=-6.17×1014s-1的光

(D)氢原子处于激发态

三、简答题

1、Pd在基态的电子构型是[Kr]4d10而不是[Kr]4d85S2,试加以解释。

2、请解释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3、请解释第一电子亲和能为Cl>F,S>O;而不是F>C1,O>S。

4、NH3和NF3中,哪一种化合物的键角大?说明原因。

5、指出ClO3-和CO32-的几何构型和电子对的几何构型。

6、在PCl5→PCl3+Cl2反应中,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

7.在过渡金属中(如Sc----Zn),随着Z的增加,M2+的极化电势明显增加。而在镧系中,M3+的极化电势却变化缓慢。解释二者差别的原因。

8.为什么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生成的PCl5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而由同种元素的原子

生成的O3分子却是极性分子?

9、预言立方体络合物ML8中d轨道在配位场中的分裂。

10、高的熔点,原子化热,硬度和密度出现在6~8族,试用能带理论解释之。

四、计算题

1、 Fe(edta)-的p?=25.1、Fe(edta)2-的p?=14.3,计算电对Fe(edta)-/Fe

(edta)2-在298K时的E°(此处p?=+lg?)。(10分)

2、已知:

Cl(g)+e=Cl- ΔH0=-348 kJ·mol-1

F(g)+e=F-(g)ΔH0=-350 kJ·mol-1

CH3Cl(g)=CH3(g)+Cl(g)ΔH0=+338 kJ·mol-1

CH3F(g)=CH3(g)+F(g)ΔH0=+472 kJ·mol-1

U(NaF)=894 kJ·mol-1 U(NaCl)=768 kJ·mol-1

计算下列反应的ΔH0

CH3Cl(g)+NaF(s)=CH3F(g)+NaCl(s)

3、计算Mg2+―O2-离子对的势能,已知离子半径r(Mg2+)=0.65?,r(O2-)=1.45?.

4、从下列热化学反应

H2(g)+ F2(g)→2HF(g) (1) ?H1=-537kJ

C(s)+2F2(g)→CF4 (g) (2) ?H2=-680kJ

2C(s)+2H2(g)→C2H4(g) (3)?H3=+52.3kJ

求反应C2H4(g)+6F2(g)→2CF4(g)+4HF(g) 的反应热?H=?

5、计算氢原子的离子化能。

五、应用题

1.硫化镉经常被应用在相机的光度计上,解释原因?

2.解释为什么纱窗上铁丝相交处生锈最严重。

3.简述液晶显示屏的原理。

4.举例说明冠醚的应用及其原理。

5.[Cr(H2O)6]3+溶液呈紫色,[Cr(NH3)6]3+溶液呈黄色,推断哪一种配

合物的晶体场分裂能更大些。

电力系统分析大题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大题部分) 14年和15年考过的题应该不会再考,今年考 调压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其次是潮流计 算,最优 网损,最优有功分配。不过每个专题的大题都应该掌握,以下列出最经典的题, 记住做题步骤,理解做题方法,掌握以后基本可以应试。 14年15年的考题的解答放在了 相应的板块中。 一.元件参数: 本节本质:只需要把公式记下来会算即可,知道算出来以后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线路的n 型等值电路 如何画。 1. 线路参数计算: 如果考会给这些已知量:电阻率p (铝31.5),导线截面积S (如LGJ-400,截面积 就是 400),导线长度(km ),直径d 或者半径r (公式里是半径),三相导线的几何平 均距离Dm (Dm 是三根导线互相之间距离乘积,开个三次根号,如ABC 三相相邻间隔4 米, 那么Dm=U X 4 X 8)。有了上述这些可以算出导线的等值电路。 先算出每千米导线的电阻r ,电抗X ,电纳b ,最后乘以长度。 公式如下: 电阻:r = p / S 亠丄、 Dm 电抗:x = 0.1445lg + 0.0157 r 用算出来的乘以长度,得出线路参数 R,X,B ,单位是欧姆Q 和西门子S 。 等值电路: 2. 变压器参数计算: 如果考会给这些已知量:额定容量S N ,短路损耗P k ,阻抗电压百分数U%空载损耗 P 。,空载电流 电纳: 7.58 弄X10

百分数I。%以及变比,如220kv/11kv。 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厂P K U2 R T = X' 11000S N S N 2 7 U K% U N2 X T = X 1100 S N P0 S N Gr = X —2 I000S N U N2 I 0% S N B T = X —2 100 U N2 上述U N的选择:高压侧低压侧都可,按高压侧电压带入,算出来的参数是高压侧的,同理低压侧。比如220KV/11KV的变压器,如果末端电压10KV。变压器参数计算时,UN带入的是高压侧电压220,那么整条线路进行潮流计算的时候电压等级就是220,末端电压 需要归算,即乘以变压器的变比(归算只需看从这头到那头经过多少变压器,乘以变比即可),10X 220/11=200,在计算中,末端电压就是200kV。 等值电路: 注意是G-jB,线路是正的,这里是负的。 二?简单电力网潮流计算: 大纲中只要求开式网计算,但是14年15年都考了超纲内容,环网还是看一下比较好, 加了*号,有精力要看一下,实在没时间就舍弃吧。 本节本质:对于单电源线路运用三个公式求出每个节点的电压,功率。对于环网和双电源网络,还需掌握额外几个公式。有可能结合第一节的内容来考,考到可能性较高。 题型有三种,已知首端或末端电压及此节点的功率(即电压功率在一个节点);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或末端电压首端功率(即电压功率不在一个节点);

检测和转换技术试题,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检测与转换技术》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以下哪一种情况可能产生随机误差 A 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 B 检测装置的指示刻度不准 C 许多因素微小变化的总和 D 传感器的不稳定 2、2、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相对误差特征正确的是 A 大小与所取单位有关 B 量纲与被测量有关 C 不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D 能反映测量工作的精细程度 3、3、某量程为1000Kg的秤,相对误差是1%,则测量10Kg重物的绝对误差是 A 1Kg B 10% C D 10Kg 4、下列传感器的应用中哪个适合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 A 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B金属工件表面光洁度的测定 C 金属材料厚度测量 D 金属材料内部杂质的检测 5、下列温度传感器中,测量温度范围较大的是 A 热电偶 B 铜热电阻 C 半导体热敏电阻 D 铂热电阻 6、下列哪一种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 A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B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 C 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D螺管式自感传感器 7.下列温度测量中哪一种热惯性小,适合温度的快速测量 A 用热电偶测量温度 B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C 用铜热电阻测量温度 D 用铂热电阻测量温度 8、用下哪一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 A 采用差动电桥 B 采用电流源供电 C 采用有源电路 D 采用双差电桥 9、以下哪种方法不适合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A 代替方法 B 交换方法 C 采用温度补偿方法 D 采用频率电压转换电路 10、影响检测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 A 使用寿命 B 标定测值的变化 C 反应时间 D 分辨率 二、创新思考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设计一种肺活量测量装置,并简述原理。(试考虑2种以上的传感器) 2. 检测液位一般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试考虑2种以上方法) 三、某全对称电桥接有阻值为100Ω、灵敏度为2的电阻应变片,若电桥工作电压为6伏,应变片承受2000×10-6的微应变力,试求:(15分) 1、单臂电桥的开路输出电压U0的大小 2、单臂电桥的非线性误差δf的大小 3、要进一步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什么措施 四、对容器中一溶液的浓度共测量15次,结果为: ,,,,,,,, ,,,,,,% 试判断并剔除异常值。(15分) 五、试用所学的传感器知识设计一家庭防盗报警装置。(画出示意图并说明工作原理)(20分)

高等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章

第三章习题答案 2概述弱场和强场方法的处理步骤并比较其结果。 弱场方法: 一、电子相互作用 具有一定电子组态的原子或离子通过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之间,自旋角动量之间以及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偶合作用,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状态或谱项,利用微扰理论计算谱项分裂后的能量得到分裂的能级。 二、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受到配体电场的影响,电子状态发生改变,导致自由金属离子的谱项2S+1L也相应地改变,主要表现为自由金属离子谱项分裂产生配离子谱项,即光谱项。最后的光谱项通过群论得出。其中配体场球对称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能量升高,配体场对称性部分的作用使离子谱项分裂。 强场方法: 一、配体场作用: 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配体场的作用下产生分裂形成电子组态,并按能量高低进行排列。 二、电子相互作用 在每一电子组态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产生具有不同能量的谱项(即配体场状态),每一电子组态所产生的谱项可以通过群论的知识得到。 对比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 A.得到谱项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B.得到的谱项能量都是B, C和Dq的函数,决定了谱项能量标度上的相对位

置 C. 两种方法的谱项能量有别,是方法上近似结果造成的 3. Co(NH 3)+36和Fe(H 2O)+ 36离子是高自旋组态还是低自旋组态?利用表3-7, 表3-8和表3-9的数据加以验证。 Co(NH 3)+36:=f 氨×g 钴=1.25×18.2=22.75 kK =22750 cm -1 P =23625 cm -1 理论上分裂能小,所以分裂,高自旋(实验上应该是低自旋)。又因为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 15%到30%,综合考虑后Co(NH 3)+ 36是低自旋。 Fe(H 2O)+ 36 :=f 水×g 铁=1×14=14 kK =14000 cm -1 P =29875 cm -1 配合物金属离子的成对能要比自由气态离子时的成对能值小15%到30% 综合考虑后,成对能大,所以不成对,高自旋。 4.在下列离子中哪些会发生结构的畸变?(ML 6为O h ,ML 4为T d 或D 4h ) Cr(H 2O)+ 36;3d 3,高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Ti(H 2O)+36 ,3d 1 ,八面体场,三重简并,畸变; Fe(CN)-46,3d 6,低自旋,无简并,不畸变; CoCl -24:3d 7,配位轨道sp 3 杂化,高自旋,T d 对称性,四面体场,无简并, 不畸变; Pt(CN)-24 dsp 2,5d 8,低自旋,四面体场,D 4h 对称性,无简并,不畸变; ZnCl -24 :3d 10,sp 3杂化,无简并,不畸变; Cu(en)+23对称性位阻,形成螯合物,有二重简并,但不畸变;

EMC经典整改经典对策

EMC整改对策实例 标题:EMI快速诊断与对策 2008-01-06 12:30:35 EMI快速诊断与对策EMI FAST DIAGNOSIS AND COU NTERMEASURE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邓志新李思雄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EMI快速诊断与对策,指出EMI改进的关键是EMI问题诊断,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进行电磁兼容设计。EMI设计核心是紧紧围绕降低骚扰源频率f和减小高频电流环面积两大措施。文章倡导人性化工作态度,作者认为,只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EMC是逐渐“看得见和摸得着”的,是有规可循的。关键词认证EMI 规律诊断对策设计Abstract I n this article, EMI fast diagnosis and countermeasure is introduced. EMI diagnosis is the key of EMI improvement, EMC design is the fundamentals of solving EMC problem. Th e core of EMC design is to take two measures-to reduce EMI source frequency and to reduce the acreage of high frequency current loop . Author sparkplug humanistic attitude to EMC,and author think that EMC will come into view and can be found out,a rule s hall be there to be useable. Keywords certification, EMI, rule, diagnosis, countermeasur e, design 电磁辐射骚扰的远场测量是指在半电波暗室或者EMC开阔场进行的测量,测量天线与被测物的距离一般为3米或3米以上,给出的结果是一张频谱图,即各个频率点的电磁辐射骚扰强度。标准GB13837-1997(CISPR13)和GB4343-1995(CISPR14)规定,应分别测试EUT 外接连线,如电源线、AV线、耳机线、话筒线等线缆的骚扰功率。传导骚扰是测试EUT运行过程中端口骚扰电压,包括电源端口、射频端口、天线端口、电信端口等。如果被测设备有一个或者几个频率点的电磁骚扰超过了标准的限值,被测设备就不符合EMC标准要求。如果设备没有通过EMC测试,我们从测量结果中,只能知道哪些频率点“超标”了,而这些频率的电磁骚扰是从哪里出来的,往往是工程师门最不容易发现、最难解决的问题。EMI快速诊断方法就是针对EU T的原理,先推断引起EMI的原因和内部骚扰源可能是什么,再根据EMI产生的途径和机理,透过测试图,分析超差原因;必要时,辅以高频示波器或频谱仪,从频域到时域,寻找产生EMI问题 的对应电路和器件;从而制定EMI對策。在这里提供一些案例,通过解读测试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EMI变得直观易懂,供大家参考。关于电磁辐射骚扰场强或功率测试分析案例:辐射骚扰图1如右:样品为CRT显示器频率点35.4 MHz 附近, 30~45MHz之间大部分隆起超出限值,通常只有两个原因-开关电源电路或地线处置不良引起。对策- 显示器使用带磁环类型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 电源输入端串接差模线圈,电源地线

电路分析试题和答案(全套)

电路分析试题(Ⅰ) 二.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KVL体现了电路中守恒的法则。 2.电路中,某元件开路,则流过它的电流必为。 3.若电路的支路数为b,节点数为n,则独立的KCL方程数 为。 4.在线性电路叠加定理分析中,不作用的独立电压源应将 其。 5.若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的完全响应为uc(t)= 8 - 3e-10t V,则电容电压的零输入响应为。 7.若一个正弦电压的瞬时表达式为10cos(100πt+45°)V,则它的周期T 为。 8.正弦电压u1(t)=220cos(10t+45°)V, u2(t)=220sin(10t+120°)V, 则相位差φ12=。 9.若电感L=2H的电流i =2 cos(10t+30°)A (设u ,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它的电压u为。三.求下图单口网络的诺顿等效电路,并画等效电路图。(15分) a b 四.用结点分析法,求各结点电位和电压源功率。(15分) 1 2

五.一阶电路如图,t = 0开关断开,断开前电路为稳态,求t ≥0电感电流i L(t) ,并画出波形。(15分) 电路分析试题(Ⅱ) 二.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电路的两类约束 是。 2.一只100Ω,1w的电阻器,使用时电阻上的电压不得超过 V。 3.含U S和I S 两直流电源的线性非时变电阻电路,若I S单独作用时,R 上的电流为I′,当U S单独作用时,R上的电流为I",(I′与I" 参考方向相同),则当U S和I S 共同作用时,R上的功率应 为。 4.若电阻上电压u与电流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导G的表达式 为。 5.实际电压源与理想电压源的区别在于实际电压源的内 阻。 6.电感元件能存储能。 9.正弦稳态电路中, 某电感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0V,流过电流有效值为2A,正弦量周期T =πS , 则电感的电感量L =。 10.正弦稳态L,C串联电路中, 电容电压有效值为8V , 电感电压有效值 为12V , 则总电压有效值为。 11.正弦稳态电路中, 一个无源单口网络的功率因数为0. 5 , 端口电压u(t) =10cos (100t +ψu) V,端口电流i(t) = 3 cos(100t - 10°)A (u,i 为

传感器试题和答案解析

1、已知一等强度梁测力系统, R x 为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灵敏系数 K=2,未 受应变时,R < = 100 ?。当试件受力 F 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 £ = 1000卩m/m , 求: (1) 应变片电阻变化量 ? R <和电阻相对变化量? R x /R x 。 (2) 将电阻应变片 R <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 3V, 求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 (3) 若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分别为单臂工作时的两倍和四倍,应采取 解: (1) RX K R X R X K R X 2 1000 100 0.2() 化时,电桥输出电压为 U O (3)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为单臂工作时的 2倍,则应该在等强度梁的正反面对应贴上两 个相同的应变片,一个受拉应变,一个受压应变,接入电桥相邻桥臂,形成半桥差动电桥, 且取其他桥臂电阻也为 Rx 。 1 R X 此时,U o — E - 0.003(V),r L 0 2 R X 要使电桥电压灵敏度为单臂工作时的 4倍,则应该在等强度梁的正反面对应贴上四个相 同的应变片,2个受拉应变,2个受压应变,形成全桥差动电桥。 2、有一个以空气为介质的变面积型平板电容传感器(见下图) 。其中 a=16mm,b=24mm,两极板间距为4mm 。一块极板分别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在原始位置 上平移了 5mm ,求: R X R X 0.2 100 0.2% (2)将电阻应变片 Rx 置于单臂测量电桥,取其他桥臂电阻也为 Rx 。当Rx 有? Rx 的变 R X R X U O (云r i )E 3 (100 0.2 丄) 200 0.2 2 0.0015(V) 非线性误差: r L R X /2R X 1 R X /2R X 100% 0.1% 此时,U o R X R X 0.006(V),r L 0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分) 1.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可能的状态分布是(15),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3P). 2.写出N2的分子轨道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键级为(3),磁性为(抗磁性).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SO2C1F分子的对称点群为(B) (A)C2v (B) Cs (C) C2h (D) D2h 2.下列络合物中不稳定的是(D) (A) [V(H2O)6]2+ (B) [Nien3]2+ (C) [Co(CN)6]3+ (D) [V(H2O)6]3+ 3.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A) (A) H3O+ (B) NH4+ (C) PCl6- (D) BI4-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2 ╫ ╫ e 根据Jahn-Teller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面

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 轨道的电子与3p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有关,还和角量子数 l 有关.因此,3s与3p轨道的能量不同. 四.计算题(8分) 求算Li的第三电离能(用kJ·mol-1表示). 解:Li的第三电离能是指Li2+→Li3++e-过程所需能量.由于Li2+为单电子离子,电子构型为1s1,当n→∞时,电子已失去,此时电子能量最高为0,则Li的第三电离能为: E1s= -13.6eV×Z2/n2= -13.6eV×32/12= -122.4eV I3=0- E1s=122.4eV =122.4eV×1.602×10-19×10-3×6.02×1023 =11804 kJmol-1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与答案(经典题目)

三、简答题 31.电力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电力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升高或降低电压,另外还起到将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相联系的作用. 32。简单闭式网分为哪些类网络? 答:简单的闭式网可分为两端供电网络(2分)和环形网络(2分)两类(1分)。 33.为什么说当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充足时仅靠改变变压器变比分按头来调压并不能改变系统的电压水平? 答:通过调分接头实质是改变了电力网的无功分布,只能改善局部电压水平,同时却使系统中另个的某些局部电压水平变差并不能改变系统无功不足的状况因此就全系统总体来说并不能改变系统的电压水平。 34。为什么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能够提高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进的暂态稳定性? 答:在输电线路送端的变压器经小电阻接地,当线路送端发生不对称接地时,零序电流通过该电阴将消耗部分有功功率起到了电气制动作用,因而是能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四、简算题 35。某三相单回输电线路,采用LGJ-300型导线(计算外径25.2m m),已知三相导线正三角形布置,导线间距离D =6m ,求每公里线路的电抗值. 解:计算半径:m 106.12mm 6.122 2. 25r 3-?=== 几何均距:D m =D=6m /km 403.0 0157.010 6.126 lg 1445.0 0157.0r D g l 1445.0x 3 m 1Ω=+?=+=- 36.。110KV 单回架空线路,其参数如图所示,线路始端电压为116KV ,末端负荷为15+j 10M VA ,求该电力线路末端电压及始端输出的功率。 解:

37.某系统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为740MW/Hz,当负荷增大200MW时,发电机二次调频增发40MW,此时频差为0.2Hz,求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解: 38.网K点发生两相短路接地,求K点短路电流值。

传感器题库与参考答案-201204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复习题库 第一章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P1-16) 1、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P1—2(P16习题1) 答: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测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其他辅助部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与被检出被测对象的待测信息(非电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所感受(或响应)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信号调节电路是能把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辅助电路通常包括电源,即交、直流供电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感器都必须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如果敏感元件直接输出的是电量,它就同时兼为转换元件。 加附图1-1。 2、什么叫做传感的静态特性?(笔记) 答:传感的静态特性是传感器在静态信号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线性度。就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2)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3)重复性。表示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其输出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程度。 (4)迟滞现象。表明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5)分辨率。是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稳定性。 (7)漂移。是指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3、什么叫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笔记) 传感器在动态信号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4、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性能指标?它们各自公式是什么?(P10-12、P16习题3) 答:线性度:%100max ??±=ES Y E 灵敏度:x y S n ??= 重复性:%100max ??±=Es x Y E 迟滞现象:%100max ??=FS m Y E 分辨率:传感器的分辨率是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min x ?,有时也用该值相对满量程输入值的百分数??? ? ????%100min FS X x 表示。 以及稳定性和漂移。 5、传感器数学模型的一般描述方法有哪些?(P16习题5) 答:传感器数学模型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数学模型。其中,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一般多用多项式来描述,而动态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等来描述。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测验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一、判断题 3.杂化轨道中含p成分越多,原子的电负性越大。× 4.根据VSEPR理论,在SiF62-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0个。× 5.根据VSEPR理论,氧族原子提供的电子数为6。× 6.在SO3-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为12个。× 7.SnCl2几何构型为直线型。× 8.ICl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 9.NH3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0.H2O和XeF2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1.SO32-和NO3-的几何构型均为平面三角型。× 12.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Al3+ > Mg2+ > Na+ √ 13.下列三种离子,其极化作用顺序为:Pb2+ > Fe2+ > Mg2+√ 14.Ag+的极化作用大于K+的极化作用,因此Ag+的极化率小于K+的极化率。× 15.H+的极化能力很强。√ 16.极化作用愈强,激发态和基态能量差愈小,化合物的颜色就愈深。√ 17.温度升高,离子间的相互极化作用增强。√ 18.半径相近、电子层构型相同时,阳离子正电荷越大,极化作用越强。√ 19.其它条件相同或相近时,阴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20.无机阴离子团的变形性通常较大。× 二、选择题 3、与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有关的电负性标度是(B): (A)鲍林标度(B)密立根标度(C)阿莱-罗周标度(D)埃伦标度 4、下列基团中,电负性值最大的是(A): (A)CF3- (B)CCl3- (C)CBr3- (D)CI3- 5、在以下化合物中,碳原子电负性最大的是(C): (A)CH4 (B)C2H4 (C)C2H2 (D)电负性相同 7、Xe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A)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8、根据VSEPR理论,多重键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最大的是(A) (A) 叁重键 (B) 双重键 (C) 单重键 9、根据VSEPR理论,成键电子对(BP)和孤电子对(LP)之间相互排斥作用最大的是(A) (A) LP-LP (B) LP-BP (C) BP-BP 10、Cl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A) (A) 三角锥 (B) 四面体 (C) V型 (D) 平面三角形 11、ClF3的几何构型为(C):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2、NF3的几何构型为(B):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13、BrF3的几何构型为(C): (A)平面三角型(B)三角锥型(C)T型(D)V型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答案(完整试题)

自测题(一)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在答题区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 2.5分,共50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A、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B、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C、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D保证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特级负荷( 3、对于供电可靠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负荷都应当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B、一级和二级负荷应当在任何情况下不中断供电; C、除一级负荷不允许中断供电外,其它负荷随时可以中断供电; D—级负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应尽可 能不停电、三级负荷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随时停电。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 A、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厂用电率、网损率、

电压畸变率 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 A、配电线路; B、直配线路; C、输电线路; D、输配 电线路。 6、关于变压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电压进行变化,升高电压满足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要,降低电压满足用电的需求; B、变压器不仅可以对电压大小进行变换,也可以对功率大小进行变换; C、当变压器原边绕组与发电机直接相连时(发电厂升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变压器原边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D变压器的副边绕组额定电压一般应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 1.1倍。 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 A、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 、燃料消耗率、建 设投资、网损率; C、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 、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 少;

版题库监测监控技能答案

第三部分安全技术理论知识 单选题一、 1.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A)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寄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A)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A.1,7,7B.2,7,10C.1,10,7D.1,7,10 2.必须每天检查矿井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监测值班员;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先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必须在(D)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 A.14hB.48hC.2hD.8h 3.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配制甲烷校准气样的相对误差必须小于(C)。制备所用的原料气应选用浓度不低于(C)的高纯度甲烷气体。A.10%,99.9%B.10%,90% C.5%,99.9%D.5%,90% 4.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分别是(A)。A.≥1.0%CH,≥1.5%CH,<1.0%CH 444B.≥1.5%CH,≥1.5%CH,<1.0%CH 444C.≥0.5%CH,≥1.0%CH,<0.5%CH 444D.≥1.5%CH,≥2.0%CH,<1.5%CH 4445.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

电浓度分别是(B)。 A.≥1.0%CH,≥1.5%CH,<1.0%CH 444B.≥1.0%CH,≥1.0%CH,<1.0%CH 444C.≥1.0%CH,≥1.5%CH,<1.5%CH 444D.≥1.5%CH,≥2.0%CH,<1.5%CH 4446.专用排瓦斯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分别是(C)。 A.≥1.0%CH,≥1.5%CH,<1.0%CH 444B.≥1.5%CH,≥1.5%CH,<1.5%CH 444C.≥2.5%CH,≥2.5%CH,<2.5%CH 444D.≥1.5%CH,≥2.0%CH,<1.5%CH 444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D复电浓度分别是(. A.≥2.0%CH,≥2.5%CH,<2.0%CH 444B.≥1.5%CH,≥1.5%CH,<1.5%CH 444C.≥1.0%CH,≥1.5%CH,<1.0%CH 444D.≥0.5%CH,≥0.5%CH,<0.5%CH 4448.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分别是(A)。 A.≥0.5%CH,≥0.5%CH,<0.5%CH 444B.≥1.5%CH,≥1.5%CH,<1.5%CH 444C.≥1.0%CH,≥1.5%CH,<1.0%CH 444D.≥1.5%CH,≥2.0%CH,<1.5%CH 4449.采煤机的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A)。A.≥1.0%CH,≥1.5%CH,<1.0%CH 444B.≥1.5%CH,≥1.5%CH,<1.5%CH 444C.≥0.5%CH,≥1.0%CH,<0.5%CH 444D.≥1.5%CH,≥2.0%CH,<1.5%CH 44410.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分别是(A)。 A.≥1.0%CH,≥1.5%CH,<1.0%CH 444B.≥1.5%CH,≥1.5%CH,<1.5%CH 444C.≥0.5%CH,≥1.0%CH,<0.5%CH 444D.≥1.5%CH,≥2.0%CH,<

高等无机化学

名词解释 1 钻穿效应:定电子避开其余电子的屏蔽,其电子云钻到近核区,受到较大的核电荷作用,使其能级降低的效应。 2 屏蔽效应: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3 价态电离能:原子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移去电子所需能量 4 价态电子亲和能:原子以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接受电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5 原子的电负性:一个分子中的原子对电子吸引力的能力 6 电子亲和能:基态的气态原子获得一电子成为-1价气态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 7 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8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 9 几率密度: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 10 等几率密度面:将核外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相当的点用曲面连接起来 11 径向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在半径为r处单位厚度球表层内找到电子的几率,反映了电子云的分布随半径r变化的情况 12 有机金属化合物:至少还有一个金属-碳键的化合物 13 ψ2的物理意义:原子核外空间某点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 14 测不准原则: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15 原子簇:原子间相互成键形成笼状或者多面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16 金属原子簇: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金属键至少与两个同类原子直接键合形成多面体原子骨架的化合物 17 溶剂的拉平效应:当一种酸溶于某种溶剂时,酸中的质子完全转到溶剂分子中,这种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18 硬碱:一些电负性大、半径较小、不易被氧化、不易变形的原子,以这类原子为配位原子的碱 19 Lewis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20 Lewis碱:凡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二、简答下列问题. 1. 基态光谱项的确定原则. ①同一组态(即n,l相同)的原子,S只最大者能级最低; ②S值相同时,L值最大者,能级最低; ③L和S值均相同时,半满前,J值越小,能级越低;半满后,J值越大,能级越低。 2. 电子光谱项的基本规律. a 同种轨道不同电子数的电子组态中,电子数互补的电子组态,具有相同的光谱项。 b 无论何种电子组态,只要是全充满(s2,d10,p6),它的光谱项为1s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基本原则. ①Pauling不相容原理;②洪特规则;③能量最低原理。 4. 为什么氧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比硫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小? 第二周期原子半径比第三周期小得多,电子云密度大,电子间排斥力强,以致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少,而第三周期元素,原子体积较大,且同一价电子层中还有空的d轨道,可容纳电子,电子间斥力显著减小,因而接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较前者有所增加。

传感器总复习经典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传感器由、和测量转换电路组成。 2. 绝对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增量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是。 3.热电偶测温所产生的电动势由电势和电势组成。 4. 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若选用量程为250V的电压表,其精度应选级。 5.电容式传感器根据其原理,可分为三种类型:、、 。 6.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的短,相同光通量的蓝光能量比红光的。 7.常用压电材料有、和。 8.目前我国电工仪表精度分为7级:0.1、0.2、、1.0、1.5、、5.0级。 9.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把被测得非电量变换为线圈的量的变换。(填“自感”或“互感”) 10.当电涡流线圈靠近非磁性导体(铜)板材后,线圈的等效电感L ,调频转换电路的输出频率f 。 11.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12.为了测得比栅距W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技术。 13.热电阻与仪表测量式放大器接线有、和三种方式。 14.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中,若采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时,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补偿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上,且补偿应变片。 15.有一只十码道的绝对式角编码器,其分辨率为,所能分辨最小角度位移为。 16.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 偏置状态。

17.在热电偶中,当引入第三个导体时,只要保持其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总的 热电动势无影响,这一结论被称为热电偶的定律。 18.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一般由、、 和四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正常人的体温为37℃,则此时的华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分别约为 C 。 A.32F,100K B.99F,236K C.99F,310K D.37F,310K 2.使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或压力传感器可测量 C 。 A.人的体重 B.车刀的压紧力 C.车刀在切削时感受到的切削力的变换量 D.自来水管中水的压力 3.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是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里作用的注意因素是 B 。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误差 D.精度等 级 4.电子卡尺的分辨率可达0.01mm,行程可达200mm,它的内部所采用的电容传感器型式是。 A.变极距式 B.变面积式 C.变介电常数式 D.都可以 5.数字式传感器不能用于 C 的测量。 A.机床刀具的位移 B.机械手的选择角度 C.人体步行的速度 D.机床位置控制 6.电涡流接近开关可以利用电涡流原理检测出 C 的靠近程度。 A.人体 B.液位 C.黑色金属零件 D.塑料零件 7.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B 。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 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 C.电容保持常数,电感为变量 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 8.自感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采用相敏检波电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 A.提高灵敏度 B.将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 C.降低成本 D.使检波后的直流电压能反映检波前交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9.应变测量中,希望灵敏度高、线性好、有温度自补偿功能,应选择 C 测量电路。 A.单臂半桥 B.双臂半桥 C.四臂全桥 D.都可以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例题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2.10 3.1 电网结构如图3—11所示,其额定电压为10KV 。已知各节点的负荷功率及参数: MVA j S )2.03.0(2 +=, MVA j S )3.05.0(3+=, MVA j S )15.02.0(4+= Ω+=)4.22.1(12j Z ,Ω+=)0.20.1(23j Z ,Ω+=)0.35.1(24j Z 试求电压和功率分布。 解:(1)先假设各节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求线路始端功率。 0068.00034.0)21(103.05.0)(2 2223232232323j j jX R V Q P S N +=++=++=?0019.00009.0)35.1(10 15.02.0)(2 2 224242242424j j jX R V Q P S N +=++=++=?

则: 3068.05034.023323j S S S +=?+= 1519.02009.024424j S S S +=?+= 6587.00043.122423' 12 j S S S S +=++= 又 0346 .00173.0)4.22.1(106587.00043.1)(2 2 212122'12'1212j j jX R V Q P S N +=++=++=? 故: 6933.00216.112'1212 j S S S +=?+= (2) 再用已知的线路始端电压kV V 5.101 =及上述求得的线路始端功率 12 S ,求出线 路 各 点 电 压 。

kV V X Q R P V 2752.05 .104.26933.02.10216.1)(11212121212=?+?=+=? kV V V V 2248.101212=?-≈ kV V V V kV V X Q R P V 1508.100740.0) (24242 2424242424=?-≈?=+=? kV V V V kV V X Q R P V 1156.101092.0) (23232 2323232323=?-≈?=+=? (3)根据上述求得的线路各点电压,重新计算各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线路始端功率。 0066.00033.0)21(12.103.05.02 2 223j j S +=++=? 0018.00009.0)35.1(15 .1015.02.02 2 224j j S +=++=? 故 3066.05033.023323j S S S +=?+= 1518.02009.024424j S S S +=?+= 则 6584.00042.122423' 12 j S S S S +=++= 又 0331.00166.0)4.22.1(22 .106584.00042.12 2 212j j S +=++=? 从而可得线路始端功率 6915.00208.112 j S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习题课后答案解析_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1 金属应变计与半导体应变计在工作机理上有何异同?试比较应变计各种灵敏系数概念的不同物理意义。 答:(1)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对于金属材料,灵敏系数K0=Km=(1+2μ)+C(1-2μ)。前部分为受力后金属几何尺寸变化,一般μ≈0.3,因此(1+2μ)=1.6;后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金属丝材的应变电阻效应以结构尺寸变化为主。 对于半导体材料,灵敏系数K0=Ks=(1+2μ)+πE 。前部分同样为尺寸变化,后部分为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致,而πE>>(1+2μ),因此K0=Ks=πE 。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压阻效应。 2-2 从丝绕式应变计的横向效应考虑,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应变计?在测量应力梯度较大或应力集中的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时,还需考虑什么因素? 2-3 简述电阻应变计产生热输出(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其补偿办法。 答: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及其热输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热阻效应所造成;后部分为敏感栅与试件热膨胀失配所引起。在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误差。 补偿办法:1、温度自补偿法 (1)单丝自补偿应变计;(2) 双丝自补偿应变计 2、桥路补偿法 (1)双丝半桥式;(2)补偿块法 2-4 试述应变电桥产生非线性的原因及消减非线性误差的措施。 答:原因:)(211)(44 43322114433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 上式分母中含ΔRi/Ri ,是造成输出量的非线性因素。无论是输出电压还是电流,实际上都与ΔRi/Ri 呈非线性关系。 措施:(1) 差动电桥补偿法:差动电桥呈现相对臂“和”,相邻臂“差”的特征,通过应变计合理布片达到补偿目的。常用的有半桥差动电路和全桥差动电路。 (2) 恒流源补偿法:误差主要由于应变电阻ΔRi 的变化引起工作臂电流的变化所致。采用恒流源,可减小误差。 2-5 如何用电阻应变计构成应变式传感器?对其各组成部分有何要求? 答:一是作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测试件的应变测量;另一是作为转换元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构成传感器,用以对任何能转变成弹性元件应变的其他物理量作间接测量。 要求:非线性误差要小(<0.05%~0.1%F.S ),力学性能参数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并与弹性元件匹配。

高等无机化学习题

有机金属配合物习题 1 计算下列化合物的价电子数指出哪些符合EAN规则 (1) V(CO)6 (2) W(CO)6 (3) Ru(CO)4H (4) Ir(CO)(PPh3)2Cl (5) Ni(η5—C5H5)(NO) (6) [Pt(η2—C2H4)Cl3] 解:(1) V(CO)6 V:5;6CO:12;共17。不符合 (2) W(CO)6 W:6;6CO:12;共18。符合 (3) Ru(CO)4H Ru+:7;4CO:8;H:2;共17。不符合 (4) Ir(CO)(PPh3)2Cl Ir+:8;CO:2;2PPh3:4;Cl:2;共16。符合 (5) Ni(η5—C5H5)(NO) Ni:10;C5H5:5;NO:3;共18。符合 (6) PtCl3(η2—C2H4) Pt2+:8;3Cl:6;C2H4:2;共16。符合 2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CO和金属原子的配位方式有几种?各是什么?请画出结构示意图。 解:在金属羰基化合物中CO分子通常有五种配位方式,即端基、边桥基、半桥基、面桥基和侧基配位。 3 为什么羰基化合物中过渡元素可以是零价(如Fe(CO)5)或者是负价(如[Co(CO)4]) 答:羰基配体为π酸配体可接受来自中心金属的d(p)电子,形成反馈π键。σ—π协同成键的结果使化合物能稳定存在。首先,当金属为0价或负价时,有多余的d电子可以反馈出;其次当金属为0价或负价时,价轨道较为扩展,有利于轨道重叠。相反当金属为高价时,或没有多余d电子馈出,或价轨道收缩,不利于重叠。

4 CO是一种很不活泼的化合物,为什么它能同过渡金属原子形成很强的配位键?CO配位时配位原子是C还是O,为什么? 答:因CO是一个π酸配体,σ+π的协同成键方式使得配位键很强。CO是以C作为配位原子的,这是因为O的电负性很大,其孤对电子的能量低之故。 5 V(CO)6容易还原为[V(CO)6],但V2(CO)12还不如V(CO)6稳定,为什么? 答:V(CO)6有5+12=17e,故易得到电子形成满足EAN规则的V(CO)6。V2(CO)12虽然满足EAN规则,但V的配位数为7,与配位数为6的V(CO)6相比,空间过分拥挤,空间位阻作用使其稳定性减小。 6 通常Ni不易氧化为Ni3+,但Ni(C5H5)2中的Ni2+却易氧化。假定其分子轨道类似于二茂铁。 答:Ni(C5H5)2有20个电子,在反键分子轨道中有两个单电子。如果因被氧化而失去一个电子,可以减小反键中的电子,增加键级,从而增加分子的稳定性。 7 写出下面反应的产物 (1) Cr(CO)6 + 丁二烯→ (2) Mo(CO)6 + CH3CN → (3) Co(CO)3(NO) + PPh3→ (4) CpCo(CO)2 + 双烯→ (5) (η5—C5H5)Fe(CO)2Cl + NaC5H5 → 解:(1) Cr(CO)6 + 丁二烯→Cr(CO)4(C4H6) + 2CO (2) Mo(CO)6 + CH3CN →Mo(CO)5(NCCH3) + CO (3) Co(CO)3(NO) + PPh3 →Co(CO)2(NO)(PPh3) + CO (4) CpCo(CO)2 + 双烯→CpCo(双烯) + 2CO (5) (η5—C5H5)Fe(CO)2Cl + NaC5H5 →(η5—C5H5)2Fe + NaCl + 2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