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各国税负比较
中国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中国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宏观税负是一国税负的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财年)的税收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例来表示◆一国宏观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文化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等多种因素◆高税负不利于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各国政府财政收入占CDP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今天的世界上,税负高低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要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宏观税负水平? 1.1 宏观税负的界定宏观税负是一国税负的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艘为一个财年)的税收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例来表示。
宏观税负指标的小、中、大三种口径? 1.2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职能范围征管水平2 当前主要国家的宏观税负基本状况? 2.1近年来各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2.2发达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2.3 税收收入是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4 社会保障收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财政收入3 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状况分析? 3.1 纵向比较:近年来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3.2横向比较:目前中国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仍然不高? 3.3结构分析:中国财政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3.4特殊因素:土地出让收入的不稳定性4 宏观税负高低的研判? 4.1 高税负不利于经济增长? 4.2税负高低无绝对的标准? 4.3如何研判税负的高低专栏: “税收痛苦指数”说明什么?? 美国《福布斯》杂志每年都会公布全球“税收痛苦指数”,这是有关税负影响最大的一个非学术类指标了。
近年来,中国在排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2009年再度被评为第二,被视为世界上税负最高的国家之一。
有人援引这个税收痛苦指数来说明中国税负过高。
这里将详细分析一下,税收痛苦指数到底说明了什么?? 首先看看“税收痛苦指数”的计算方法。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引言宏观税负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可以用来衡量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并与一些国际比较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我国税收体系的现状。
宏观税负的定义宏观税负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所产生的财政压力。
它通常用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衡量。
较高的宏观税负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其支出需求,而较低的宏观税负则意味着政府更加依赖非税收入来源。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宏观税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截至最近可得的数据,2019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36%。
这意味着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36%。
相比之下,我国宏观税负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宏观税负逐渐增加。
国际比较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我们可以将其与其他一些国家进行比较。
以下是一些国际比较数据(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美国:2019年宏观税负为24.3%。
•德国:2019年宏观税负为37.6%。
•日本:2019年宏观税负为30.1%。
•印度:2019年宏观税负为1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低。
尽管宏观税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一些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仍然较低。
宏观税负的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较高的宏观税负可能会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限制其消费和投资能力。
然而,适当的宏观税负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为政府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降低宏观税负的措施为了降低宏观税负,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简化税收制度:简化税收制度可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纳税的复杂性,降低税收成本。
2.减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政策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和投资增长。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国际比较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小于主要发达国家,占GDP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财力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基本情况通常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财政收入。
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分别为51322亿元、61330亿元和6851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19.3%、19.5%和20.1%。
其中,税收收入分别为45622亿元、54224亿元和59522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7.2%、17.3%和17.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口径,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财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务收入、罚金罚款和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
按此国际可比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按此口径计算,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国与国际可比的政府财政收入分别为63643亿元、77622亿元和86384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24.0%、24.7%和25.4%。
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是主体;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3452亿元、5043亿元和4097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3%、1.6%和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为140亿元、444亿元和989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0.1%、0.1%和0.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8792亿元、10805亿元和12780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3.3%、3.4%和3.8%(见表3.3)。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烟草税负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烟草税负“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烟草制品是生活非必需品,同时又是被广泛消费的商品,可成为征税的理想对象。
亚当·斯密的理论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烟草制品征税。
尽管各国烟草税种不同、税率不一,但对烟草制品所征税收大都远远高于其他制品。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烟草制品需求弹性较小,通过提高税收可达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烟草消费会带来健康风险并有一定的“负外部性”,通过运用税收政策工具可达到限制和减少烟草消费的目的。
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国对烟草制品也实行“寓禁于征”的重税政策。
一、烟草税主要类型消费税和增值税是两种最常见的烟草税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89%的国家对卷烟征收消费税,约87%的国家对卷烟征收增值税。
其他普遍征收的税种还包括进口关税、企业所得税等。
1.消费税。
消费税一般分为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三种类型。
从量消费税按卷烟的数量单位(如每包、每条、每支或重量)征收固定数额。
由于从量税会相对提高低价烟税负,减少高价烟税负,往往对低价卷烟影响较大。
因纳税额以数量为基础,从量税收入较易预测,较为稳定,容易实施和管理,且较少依赖烟草业定价政策。
但通货膨胀会抵消从量税的作用。
从价消费税按卷烟价值征收,如按照零售价、生产商价格(即出厂价)或到岸价格等的一定比例征收。
与从量税相比,从价税可能会使较低和较高价格品牌之间的价差变大,从而鼓励消费者转向价格较低品牌。
如果仅征收从价税,可能会加剧价格竞争,进而降低平均价格,还可能引起低估产品价值以降低产品应税价值的现象。
征收从价税需确定产品数量和价格,对税务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收入较难预测,稳定性较差,并且较为依赖烟草业定价政策。
但在价格随通货膨胀上调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税收的真实价值。
混合消费税结合了从价税和从量税的优点。
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比较

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比较边明社1,赵仁平2(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昆明 650034;2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650221)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中国与东盟各国税制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复征税、有害税收竞争以及国际偷避税等税收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中的突出障碍。
因此,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是了解和认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税制、促进各国税制完善与优化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做好税收协调,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中国;东盟;税收制度;比较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392(2010)03—0057—06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据统计,200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为5477亿美元,2008年达到了2311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的42倍。
同时,在相互投资方面,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08%。
[1] 2010年1~5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118亿美元,增长近58%,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各国商品、服务、技术、人员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必将不断扩大和加强,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复征税、有害税收竞争和国际偷税、避税等税收问题也将日益突出,税收冲突和不协调已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突出障碍。
因此,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税制比较研究的意义(一)全面认识各国税制,促进经贸关系发展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税制进行比较研究,是认识了解东盟各国税制的重要窗口。
中国和东盟各国虽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国税收负担有多高?

中国税收负担有多高?中国税收专题报告:中国税收负担有多高?投资概要:- 中国中央政府税负较低而企业生产税负偏高:中国中央政府税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企业生产所承担的税负则普遍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每一单位的产出需要支付更多的税金,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和行业全球范围内竞争的。
- 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企业为承担主体:我国税收超过50%部分由流转税贡献,美国80%以上的税收来自财产税类,日本税制基本以个人所得税、公司税和消费税三分天下。
三种税制各有利弊,有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原因,总体来说我国税收侧重于流转税而弱化所得税是导致企业生产税负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行业税负影响景气度,核心产品价格因此走高:石油加工业生产税负主要以增值税和资源税为主,成品油消费税多次上调,行业总税率约为45%-50%。
批发零售行业利润率不高,景气度下滑,如进口化妆品单位售价税率约为50%,大幅超过国外零售价,导致大量需求转移向境外。
房地产从取得土地、设计开发和销售三个阶段涉及多个主体多项税费项目的缴纳,给行业去库存造成压力。
汽车进口部分支付66%税金,购买过程缴纳汽车购置税、车船税等费目,使得普遍国内汽车售价高于国外平均价格40%左右。
- 地区间税收分化,行业发展和税率不一是主要原因:全国省市的生产税比重集中在13-20%之间,其中云南(20.36%)、上海(20.01%)偏高,内蒙古(12.76%)、河南(11.01%)和西藏(8.27%)偏低。
经济发达省市的税收绝对值高,有一到两个行业亮点作为支撑。
不同省市税负差距受到支柱行业自身税负的影响。
我国税制相对比较统一,各地对税收的差别主要集中在部分税率的确定和少量优惠措施。
- 供给侧改革配套财税改革: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细则的五大任务成为今年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在具体行业领域,尤其是房地产、批发零售等税负较高的现状将有望得到改善。
中国与世界各国税负比较

中国与世界各国税负比较中国人一年为税工作161 天中国要减轻税负,不应朝个税开刀,而要在间接税上做文章。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政治家,独立战争的伟大领导和《独立宣言》及《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9 年写道:“在那个世界上,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死亡和税。
”人一辈子下来就要纳税,有的税是由纳税人直截了当交给政府的,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有的是通过企业那个“中间人”代替真正的纳税人把税交给政府的,如增值税、营业税、环保税、资源税、消费税(有的国家由消费者直截了当交纳)等。
只要人活着,就要消费物品,有消费,就要纳税,任何人也逃脱不掉的,直至死亡政府还要追着征收一笔遗产税。
度量税负的尺子: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第一,我们先找出两把度量税负的尺子,一把是“税负率”,另一把是“税负工作天数”。
税负率是税收总额与居民总收入比值的百分率,用公式表达确实是:税负率=(税收总额÷居民总收入)×100%。
税负率与纳税额成正比,税负率越高,税负越重;反之,税负越轻。
为了直观地描述税负轻重,在税政研究上,还可用税负工作天数这把尺子来衡量税负的轻重。
税负工作天数确实是税负率乘以一年的天数。
用公式表达确实是:税负工作天数=(税收总额÷居民总收入)×365(闰年为366)。
税负工作天数与政府的税收总额成正比。
假如政府的税收总额大,就意味着纳税人要交更多的税,这就要为税工作专门长的时刻,税负工作天数就多;反之,则是税负工作天数少。
美国等国家还有个“税负免除日”,确实是每年依照税收预算和估量居民总收入,运算出居民应该为纳税工作多少天,然后从1 月1 日开始运算天数,数完税负天数的那天确实是税负免除日。
也确实是讲,从元旦开始到税负免除日,纳税人一直在为税工作,在税负免除日这一天,恰好把一年应纳的税都交完,从这天开始到12 月31 日,工作收入就都进自己腰包了。
中西方税收收入比较

中西方税收收入比较
摘要: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世界各国都探索出了与自己国家发展相适应的财政税收体制,其中作为国家财政核心之一的税收收入尤其发挥重大的作用。
虽说各国的税收收入形式自有其特性,中国的独特性格式更无需多说,本文将中国与世界先进的、典型的的经济体进行税收收入结构和负担比较,希望会对中国今后的税制改革思路提供微薄的帮助。
关键字:财税体制税收收入结构税收负担
一、中西方税收收入比较综述
二、中西方税收收入结构比较
(一)中西方税种比较
表一: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二)中西方国家主要税种比较
1.企业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
3.增值税
4.消费税
三、中西方国家税收负担比较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死亡和税——本杰明﹒富兰克林
似乎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纳税,有的税是由纳税人直接交给政府的,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有的是通过企业这个“中间人”代替真正的纳税人把税交
给政府的,如增值税、营业税、环保税、资源税、消费税(有的国家由消费者直接交纳)等。
只要人活着,就要消费物品,有消费,就要纳税,任何人也逃脱不掉的,直至死亡政府还要追着征收一笔遗产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世界各国税负比较世界各国税负比较:中国人一年为税工作161 天中国要减轻税负,不应朝个税开刀,而要在间接税上做文章。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政治家,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和《独立宣言》及《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9 年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死亡和税。
”人生下来就要纳税,有的税是由纳税人直接交给政府的,如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有的是通过企业这个“中间人”代替真正的纳税人把税交给政府的,如增值税、营业税、环保税、资源税、消费税(有的国家由消费者直接交纳)等。
只要人活着,就要消费物品,有消费,就要纳税,任何人也逃脱不掉的,直至死亡政府还要追着征收一笔遗产税。
度量税负的尺子: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首先,我们先找出两把度量税负的尺子,一把是“税负率”,另一把是“税负工作天数”。
税负率是税收总额与居民总收入比值的百分率,用公式表达就是:税负率=(税收总额÷居民总收入)×100%。
税负率与纳税额成正比,税负率越高,税负越重;反之,税负越轻。
为了直观地描述税负轻重,在税政研究上,还可用税负工作天数这把尺子来衡量税负的轻重。
税负工作天数就是税负率乘以一年的天数。
用公式表达就是:税负工作天数=(税收总额÷居民总收入)×365(闰年为366)。
税负工作天数与政府的税收总额成正比。
如果政府的税收总额大,就意味着纳税人要交更多的税,这就要为税工作很长的时间,税负工作天数就多;反之,则是税负工作天数少。
美国等国家还有个“税负免除日”,就是每年根据税收预算和预计居民总收入,计算出居民应该为纳税工作多少天,然后从1 月1 日开始计算天数,数完税负天数的那天就是税负免除日。
也就是说,从元旦开始到税负免除日,纳税人一直在为税工作,在税负免除日这一天,恰好把一年应纳的税都交完,从这天开始到12 月31 日,工作收入就都进自己腰包了。
税负率或税负工作天数是理论上的全国平均值,但由于收入差距,具体到每个人的税负率或税负工作天数差别就很大了。
穷人纳税少,税负率很低,税负工作天数可能就几天;富人纳税多,税负率就很高,税负工作天数可能就要超过半年。
在理解税负率或税负工作天数时,一定要清楚,这只是描述纳税人税负轻重的理论值。
如果政府出现预算赤字,就要增税,实际税负就加重;如果一个国家的福利好,就相当于政府又把一部分税收返还给纳税人,实际税负比理论税负有所减轻。
美国税负:美国人一年为税工作102 天美国的税制比较复杂,以个人所得税来说,联邦个税的最高税率为35%,另外还有43 个州和绝大多数市镇等地方政府征收个税,综合个税税率高达46%。
下面,我们纵向和横向看看美国全国税负水平是怎样的。
根据美国税政研究院的统计,从1900 年开始,美国的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是逐步增加的。
1900年,税负率为5.9%,税负工作天数为22 天。
在之后的18 年里,美国的税负率一直在6% 左右,税负工作天数在22 天左右。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政府开支剧增,税负加重,1918 年的税负率为10.5%,税负工作天数急增为39 天。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大萧条时期,美国税负率一直在11% 左右徘徊,税负工作天数在40 天上下波动。
从1933 年开始,罗斯福总统针对大萧条的“新政”推出了很多政府开支计划,税负率升到17% 以上,税负工作天数上升到60 天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税负率持续升高,1941 年税负率高达20.4%,税负工作天数为75 天;1942 年税负率为20.9%,税负工作天数为77 天;1943 年税负率为25.7%,税负工作天数为94 天。
此后17 年间,美国的税负率一直在25% 左右,税负工作天数在90 天上下。
从1960 年开始,美国税负率上升到27.7%,税负工作天数上升到101 天,从此,美国的税负率一直维持在30% 左右,税负工作天数在110 天上下震荡。
2011 年美国联邦、州和地方的财政总税收预算为36280 亿美元,全国居民总收入预计131070 亿美元,所以,美国2011 年的税负率为27.7%,税负工作天数为102 天,税负免除日为4 月12 日,也就是说,从1 月1 日开始到4 月12 日,美国人一直为税工作,从4 月13 日开始,就为自己工作了。
下面,我们看看2011 年美国人具体为各税种的工作天数。
2011 年,美国人要为个人收入税工作36 天,为工资税(社保税)工作22 天,为消费税工作15 天,为房地产税工作12 天,为公司所得税工作12 天,为遗产税工作1 天,为其他税种工作4 天。
由此,我们还可计算出各税种的纳税额占总税收的比重:个人所得税为35.3%,工资税(社保税)为21.6%,消费税为14.7%,房地产税为11.8%,公司所得税为11.7%,遗产税为1%,其他税为3.9%。
上面讲的是美国全国的税负情况,包括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
如果单说联邦税和州及地方税,那美国人需要为联邦税工作64 天,为州及地方税工作38 天。
在为联邦税工作的64 天里,有48 天为个人所得税和工资税工作,税额占联邦税的75%。
在为州及地方税工作的38 天里,有12 天为房地产税工作(房地产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额占州及地方税的31.6%,有12 天为消费税工作(消费税是州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额占州及地方税的31.6%,有9 天为个税工作,税额占州及地方税的23.7%。
由于各州的税收预算和税种、税率以及居民收入不同,各州居民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差别很大。
通常来讲,较富裕的州,所承担的联邦个税比例就大,税率就高,税负天数就多。
2011 年,税负工作天数最多的州是康涅狄格州,为122 天,康涅狄格州也是美国人均GDP最高的州之一;税负工作天数最少的州是密西西比州,为85 天。
其他国家税负:匈牙利人一年为税工作218 天根据各国财政部和欧盟的数据综合计算,2010 年各国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如下(由高到低):匈牙利:税负率为59%,纳税人为税工作218 天比利时:税负率为59%,纳税人为税工作215 天法国:税负率为56%,纳税人为税工作207 天德国:税负率为55%,纳税人为税工作200 天瑞典:税负率为55%,纳税人为税工作200 天澳大利亚:税负率为52%,纳税人为税工作191 天荷兰:税负率为50%,纳税人为税工作184 天罗马尼亚:税负率为49%,纳税人为税工作178 天波兰:税负率为48%,纳税人为税工作174 天以色列:税负率为47%,纳税人为税工作173 天意大利:税负率为46%,纳税人为税工作169 天丹麦:税负率为46%,纳税人为税工作168 天立陶宛: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7 天芬兰: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6 天捷克: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5 天希腊: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4 天斯洛文尼亚: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4 天拉脱维亚:税负率为44%,纳税人为税工作161 天克罗地亚:税负率为44%,纳税人为税工作161 天爱沙尼亚:税负率为41%,纳税人为税工作150 天葡萄牙:税负率为41%,纳税人为税工作150 天英国:税负率为41%,纳税人为税工作150 天保加利亚:税负率为40%,纳税人为税工作145 天西班牙:负率为37%,纳税人为税工作136 天卢森堡:负率为37%,纳税人为税工作135 天冰岛:税负率为32%,纳税人为税工作117 天美国:税负率为27%,纳税人为税工作99 天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匈牙利、比利时、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劳动者在一年当中要用大半年的时间为税工作,为自己工作的时间不足半年。
中国税负:中国人一年为税工作161 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 年统计公报》,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 亿元,税收总收入为73202 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 9 元,2010 年末总人口为13.41 亿人。
又根据《20 0 9 年统计公报》,中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3.4%。
由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农村人口为7.16 亿人,城镇人口为6.25 亿人,农村居民总纯收入为42380 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为119431 亿元,全国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为161811 亿元。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0 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4837 亿元,注意,这里的个人所得税不单指工资收入所得税,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收入、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收入、劳务报酬、稿酬、股息、财产租赁、偶然性所得等很多项个人收入所得。
如果把各项个人收入所得税拿出来计入居民总收入,则得出2010 年中国居民总收入为16 6 6 48 亿元。
由此,我们得出2010 年中国税负率为43.9%,中国纳税人需要为税工作161 天。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对比可知,中国人的税负在世界上是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与拉脱维亚、克罗地亚相当,与英国接近,但远远高于美国。
由于中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6%,中国人的税负主要是由间接税构成,也就是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土地税、资源税等税种。
所以,中国要减轻税负,不应朝个税开刀,而要在间接税上做文章。
观点链接:宋颂兴(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此次上调个税起征点还称不上改革,只能说是抵消了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
应增加劳动收入在总体分配上的比例,这就要从间接税上下功夫。
大致的传递链为:减轻企业税赋税收用于劳动力成本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推动生产发展。
中国税改的方向就是将以商品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渐改变为以所得税为主。
而当所得税成为主要税种、商品税负担大幅降低时,所得税才能真正发挥调节和稳定功能。
梁发芾(财税学者):个税之所以要调整,是为了调节收入分配。
但是,在中国的特殊税收结构面前,个税还远远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近200 年前英国的做法值得借鉴:降低和减少商品税的税率和税项,使商品税在税收总额中的占比缩小,使人们商品税的税负降低,因而加大所得税的占比,逐步使所得税成为主要的税种。
当所得税成为主要税种,而人们的商品税负担大幅降低的时候,所得税才能真正发挥其调节和稳定的功能。
本来,中国税改的方向是将以商品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渐改为以所得税为主。
但是,由于所得税是直接税,人们的税痛十分敏感,以致政府也不得不主要在提高起征点这样惠而不费的地方上做点小文章,以安抚愤怒的纳税人。
这样的结果是,所得税在税收中的占比不断下降,国家更加依赖于商品税,人们的商品税的负担不断加大。
所得税的调节功能更为弱化。
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状况,与调节收入分配,与税收改革的方向,都是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