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基本理论.
架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

架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架构设计是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对于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性能和可维护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架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架构设计的基础理论1.什么是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指在开发软件系统时,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数据流、业务逻辑等方面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模块化:架构设计要尽可能地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要尽可能地低。
(2)可扩展性:系统的架构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需求,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
(3)性能:架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尽可能地优化系统的性能。
(4)安全性:架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潜在的安全威胁要有足够的防范措施。
(5)可维护性:架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使得系统能够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修改。
3.架构设计的主要模式(1)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自己的特定功能,便于管理和维护。
(2)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服务器端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管理。
(3)面向服务架构: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多个服务,不同的模块通过服务进行通信和交互。
4.架构设计的工具和方法(1)UML:统一建模语言是架构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建模语言,通过UML可以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的建模。
(2)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对于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总结和归纳,对于架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原型:通过制作系统的原型,可以验证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架构设计的应用实践1.架构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在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架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架构设计可以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产品通用化是指设计产品的核心部分,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
通用化设计可以减少产品的差异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
通用化设计强调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和共性要素,尽量减少冗余的设计,使产品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产品系列化是基于通用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观、规格、功能等进行差异化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系列化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推广的成本。
系列化设计要求产品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共享部分设计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品牌形象。
组合化(模块化)设计是将产品的设计分解为多个模块,这些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接口,可以按照需求进行灵活组合。
组合化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模块化设计强调的是将产品设计为可重用的部件,减少重复设计和开发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用化设计要关注产品的核心功能和共性要素,将产品设计为可广泛应用的基础版本,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
系列化设计则是在通用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
组合化设计则是在通用化和系列化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进行灵活组合,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效率和灵活性。
通用化设计可以减少产品的差异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降低成本。
系列化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推广的成本。
组合化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3.设计共性要素和核心功能是通用化设计的关键。
通用化设计要关注产品的共性要素,尽量减少冗余的设计,使产品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核心功能是产品的关键功能,是产品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4.系列化设计要求产品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差异化。
系列化设计要求产品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共享部分设计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品牌形象。
模块化组织

一体化组织模式
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模式
❖ 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模式是指在核心企业的协调下, 各个模块制造商负责设计、制造各个模块(配件),最后 由核心企业统一整合成最终产品。在这种组织模式下,核 心企业负责确定系统的设计规则,从而确定各模块之间的 结构、界面和标准。各模块制造商在此规则的指导下,独 立地开展本模块的设计、制造活动。各模块设计、制造活 动开始后,核心企业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情况,对系统的 设计规则作出细微的调整。在这里,模块制造商和核心企 业之间存在着信息反馈,系统的设计规则的调整、完善信 息在核心企业和模块制造商之间来回地流动
四、模块化组织的研究发展
❖ 鲍德温和克拉克1997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经典论 文———《模块化时代的管理》的发表与2000 年他们合 作的《设计规则: 模块化的力》第一卷的出版, 使模块化 理论真正得到了它应有的重视。
❖ 青木昌彦等( 2003) 在《模块时代: 新产业结构的本质》 一书中综合了日本和美国关于模块化理论的前沿研究成果, 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及运行等重要理论。
企业模块化的驱动因素
三、模块化思想给企业带来的优势
研究学者
Gershenson 等
研究角度 产品设计
U lrich Tung
产品生产
Sosale等
产品功能
企业优势
•使企业有效控制产品设计或组织设计的改变程度,从而增 强企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允许企业有充足的信息之 后再确定设计思路而不会影响整个产品或组织的设计流 程。 •帮助企业简化与合并产品或组织的设计流程,从而有效地 降低企业的设计成本。
即模块归纳 • 为模块创造一个 “外壳 ”,使它成为可以在原来设计的系统之外也
能发挥作用的模块,即模块用途的改变 (Badlw in和Clark)
现代模块化的理论基础(二)

杂系统有的还可以用传统模块化的方
法。 只有 非常 复杂 的 系统 , 通过 模 块
化设计消除 了其 中大量的不 确定性 又
二 、现 代 模 块 化 的 目的
每一 个组织开 展模块 化都是 有 目 的的 活动 , 且 目的各 有 不同 。 果 而 如 用 一句 话概 括 的话 , 那就 是 : 求选 寻
设计规划、 划分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
竞争 性创 新 , 都不 是没 有成 本 的 。 一 般的 系统 这样 做是得 不 偿失 的 , 全 完
可 以运用 其他 的标准 化形 式 , 甚至 复
是现代 模块化特 别引起 关注的一 个原
因。
个 新实 验 , 时整 体 系统的 价值 就 这
增加 到原价 值乘以模块数 的平 方根 ” , “ 果 我们让 2 个 模块 分别开 展2 个 如 5 5
项行 动都会在 将来产 生一个复 杂的
的结 果 , 模块 化理 论建 设 的一项 独 是 特贡 献 。
随机 收益 。 经济利 益驱 动 的行 为主 受
体 ,每 当设 计者进 行 选择 时 ,他们 都 会 估计 这一 选择 的收 益 函数 , 计算这
一
3 、什么是选择权?
选择 权 (p in) 在金 融和 经济 ot o ,
是 将 原 来 的 只 有 一 种 选择 ( 或 不 要 要 )转 变为具 有 多种 选择余 地 , , 从而 扩 大 了系统 有价 值的 选择 范 围。
鲍德温和 克拉 克用金融理论 中的
什 么 以及选 择什 么 个过 程在 设计 这 者 的头 脑里 常常 是 多次轮 回 , 且在 并
维普资讯
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6):第六章 现代模块化的理论基础(一)

分 成 极 简 单 作 业 的 情 形 , 就 是 生 产 过 程 模 块 化 的 这 古 典 结 构 。 到 了后 工 业 化 时 代 , 信 息 技 术 革 命 的 在 背景 下 , 业 结构正 在发 生根 本 性 的变- 产 f  ̄。为 了理 解 这 一 变化 , 经 济学 和经 营 学 的 领域 里 , 始 流 在 开
入 标 准 化 体 系 、 为 标 准 化 的 高 级 形 式 并 写 进 了 高 列
4
维普资讯
设计 造就 的硅 谷模式 和 产业集 群 , 创 了产业 发展 开 新 模 式 ,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开 辟 了新 的 途 径 。美 国 和 为 日本 的 经 济 学 家 对 此 极 为 关 注 , 年 来 中 国 的 工 业 近 经 济 学 界 也 开 始 关 注 , 的 学 者 认 为 : 济 系 统 的 有 经 演进 是遵 循着 “ 模 经 济— 分 工经 济—模 块 化 ” 规 的 基本 路径 , 块 化被 认 为是 一种必 然 趋势 。 模 模块 化 在今 天 , 是标 准 化 的高 级形 式 , 是 既 又 推 动 技 术 创 新 和 产 品 创 新 的 重 要 动 力 装 置 , 还 造 它 就 了 新 型 高 科 技 企 业 和 产 业 集 群 。 的应 用 领 域 和 它 发 展 空 间 正 在 迅 速 扩 大 , “ 息 时 代 ” 呼 应 的 与 信 相
“现代标准化前沿——模块化”研究报告 第六章:现代模块化的理论基础(一)

块化是从组合设 计 的基础上发展 过来 的 ,而组合设
计 最 初 是 受 到积 木 原 理 的启 发 。 如 此 追 溯 下 去 ,模
块 化 的历 史 可 能 同 生 产 的历 史 一 样 久 远 。 它 的 发 展
彦为代表 的经济学家 的观 点。他们 认 为模 块化是与
分工 经 济 相 联 系 的 经 济 现象 。在 亚 当 ・ 密描 述 的制 斯 针 生 产 过 程 的 分 工 中 ,就 存 在 着 将 制 造 过 程 划 分 成 极 简 单 作 业 的情 形 ,这 就 是 生 产 过 程 模 块 化 的 古 典
形 态 是 大 工 业 时 代 的模 块 化 设 计 和模 块 化 产 品 ,如 模 块 化 仪 表 、模 块 化 机 床 、模 块 化 汽 车 、模 块 化 舰 艇 、模 块 化建 筑 、模块 化 电脑 等 等 。 在 产 品 设 计 过 程 中 ,应 用 模 块 化 方 法 ,有 利 于 将 难 以把 握 的 复 杂 产 品 简 化 ,加 快 研 制 速 度 、缩 短
誊 米
— 温 宝 — 家
※ 桨 ※ ※ ※ ※ 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现 代 模 块 化 的诞 生
标 准 化 工 作 者 的 贡 献 。这 种 标 准 化 形 式 在 中 国 的仪 器 、仪 表 和 机 器 制 造 业 、船 舶 工 业 、电 子 工 业 ,尤 其 是 国 防工 业 中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产 生 了 显 著 的效 益 ,受 到 企 业 设计 人 员 的充 分 肯 定 。大 多 数 工 程 师 认 定 模 块 化 既 是 标 准 化 的一 种 形 式 ,又 是 产 品 设 计
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宣贯: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一、通用化在新产品研制时,应优先采用继承型通用化形式。
即先用同类或同系列现有设备中可继承的单元或要素,亦即最大限度地采用在功能上与尺寸上可互换的标准件、通用件、借用件、原材料及品种、规格、结构、尺寸要素等。
在不能采用继承型通用化形式时,可采用开发型通用化形式。
即通过对未来发展需求的预测,有目标、有选择地研制某些通用化单元,这些单元的预期应用范围应该尽可能地被得到扩大,即可应用于同类或同系列的其他设备中。
二、系列化1、概念系列化:是同类型产品,按使用要求的规律,根据一定的技术经济原则,考虑目前和将来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的尺寸、参数,使基本结构一致的产品,从小到大,由低到高,形成系列,以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产品系列:具有相同的使用条件和结构特征,相同的设计依据,且基本尺寸、参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产品称为产品系列。
产品系列化工作:按产品系列的规律去设计制造和发展产品的工作,叫产品的系列化工作。
典型结构:适用范围最广,通用性最强,工艺性最好,适合大量生产,且结构、型状简单,便于组合,使用方便的结构。
基型产品:采用典型的结构(电路)设计的产品,它是该类产品中的基本(电路)型式。
变型产品:对基型产品某一部分结构(电路)进行了改变以适应某一方面的特殊需要,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与基型产品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性能与规格。
基本系列:以基型产品构成的系列称为基本系列。
系列内部各产品间,只是参数大小的变化,没有其它性能的改变。
派生系列:由变型产品所形成的系列称为派生系列。
2、系列化设计的任务与要求系列化设计是以基型产品为基础,根据社会需要,分期、分批地设计出同一系列内的各种尺寸、参数产品系列。
一是在整顿老产品的基础上,淘汰落后及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选择好的产品纳入产品系列进行生产;一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设计发展新的产品系列。
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

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一、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模块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分割,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
本文旨在探讨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每个模块都应该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2. 教学内容的分割性。
模块化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割,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
3. 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
模块化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模块化教学要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制定教学大纲。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时,需要首先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学习相应的模块。
2. 设计教学模块。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要考虑模块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3. 引导学生选择模块。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模块选择,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4. 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学习引导者”的角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青木昌彦和克里默为代表的组织的信息效率比 较论学派
该学派是从组织间的信息传递效率角度切入研究模块化 理论 克里默最早提出信息异化型系统和信息同化型系统的概 念。前者是指模块之间的信息被“浓缩化”的情况,后 者是指信息共享的情况。理论上讲,模块之间技术上、 性质上的互补性越高,信息异化型系统就越会失去优势 青木昌彦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建立了组织的信息效率比 较论的完整模型,简称为A模型、J模型和硅谷模型 所有类型的组织基本都要处理两类信息,即“系统信息” 和“个别信息”
四、模块化理论中的关键词
模块化系统:由各单位(模块)构成,虽然它是独 立设计的,但它和统一的系统一样可以发挥作用 看得见的规则(明确规定的规则)是影响下一步决 策的决策
结构:确定哪些模块是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是怎样发挥 作用的 界面:详细规定模块如何相互作用、模块相互之间的位置 如何安排、联系、如何交换信息等 标准:检验模块是否符合设计规则、测定模块的性能等
P7
非模块化生产流程
模块化生产流程
五、模块化的类型
以采购模块化为代表的企业组织关系模块化
零部件企业1 分生产线
P1 P2 S3 p1 P3 S4 S5
P1
S1 S2
组装企业
S1
P1 P2 P3
分生产线
S2 p4
主生产线
p4 p5 p6
S6 S7 S8
主生产线
p5
p6
零部件企业2
非模块化采购
模块化采购
三、现代模块化的诞生——IBM/360电脑的 设计革命
1957年晶体管电路登上技术舞台,他们组织开发了用于制 造晶体管道路的新系统,创造出电路封装技术,为IBM开 发“标准模块系统(SMS)”奠定了基础 从1958年开始,IBM公司的电路、卡片、电路板、电源、 存储器、机身和外壳相继实现了标准化 把一个电路的所有元件布置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于1958年 末由德州仪器公司完成;同年7月神童半导体公司掌握了 运用各种方式在一块芯片上刻制整个电路的“平面工艺”。 IBM公司于1961年提出并于1964年初建成固态逻辑技术, 有了它,晶体管芯片的设计、陶瓷模块、卡片和电路板, 以及自动布线就可以交给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IBM于 1964年4月7日宣布它的新产品——360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s31 S2 s41
f11
s41
f11
统合型结构产品的设计
模块化结构产品的设计
五、模块化的类型
生产的模块化
分生产线
主生产线
P1
S1 S2
P1
S1 S2
主生产线
P2
P2 S3
S3 S P P1 P3 S4 S5
P
P3 P4 P5 P6
S1 S S1
S4 S5 S6
p4
S7 S8
S6 S7 S8
p5 p6
六、模块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以鲍德温和克拉克为代表的哈佛大学学派
哈佛学派对模块化研究的突出贡献首先体现在他 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在电脑、汽车和金融产业出现 的模块化现象 他们认为模块化经营,不仅具有激励创新,加快 产业变化速度,提高竞争压力等作用,而且还会 改变企业之间的关系 创建了利用模块化进行系统创新的理论框架 强调模块化并非适合所有产业领域,而且模块化 也存在成本与收益问题,模块化虽然能够创造价 值,但也可能是十分危险的
三、现代模块化的诞生——IBM/360电脑的 设计革命
不久冯诺依曼提出新计算机构想的设计方案的核心是模块 化的,除软件外,他们在设计中定义了六大基本要素(内 存、控制、运算单元、输入、输出和外部存储),并把计 算机界定为一个由各司其职、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构成的 复杂系统 到1951年全世界只有4台计算机在运行的时候,微程序设 计实现了紧密关联的计算机控制逻辑的模块化,把控制逻 辑从硬件中分离出来,从而把计算机分解为三个独立的模 块,即指令集、微程序设计和数据通路 1948年IBM的第一个标准电子电路问世,它是作为一个单 元封装和测试的,由一个真空管加上相连的电阻器和电容 器形成的装配件,当时叫做“插入元件”,“可插件”的 概念被应用到IBM的产品设计中
六、模块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A模型
舵 手
E S
模 块 1 模 块 2
E 1
E 2
六、模块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J模型
舵 手
ES
模 块 1 模 块 2
E1
E2
六、模块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硅谷模型
舵手
ES
模块 1 模块 2
E1
E1
E1
E2
E2
E2
七、模块化的特征
系统信息的存在和被认可是进行模块化的前提 个别信息是决定单个模块竞争力的秘密武器 模块化是一种具有结构内动荡和结构外稳定特性的结构形 态
第十讲 模块化的基本理论
一、模块化的含义
“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 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 杂的系统或过程 模块化的含义经历了从产品模块化到设计模块化及 组织模块化的变化过程 模块化与分工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概 念,模块化是分工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六、模块化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以国领二郎、池田信夫等人为代表的比较产业论 学派
在详细考察日本互联网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企业 之间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其模块化理论 他们将数码化看作模块化运行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他们认为数码化的最大意义在于大幅度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 “开放式结构(设计思想)” 是他们的理论核心,“开放式结 构(设计思想)”可以说是一种企业战略,是在模块化经济里, 企业为了获得竞争的边际收益,放弃独自发展一整套技术的战 略,而把技术要素进行模块化分解,每个企业集中力量设计、 制造特定的模块,其他部分则通过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灵活地 运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以获得竞争收益 “开放式结构”促成产业组织结构的模块化
模块化促进了知识的增长,从而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 模块化降低了系统内部不同分工之间的知识关联,使 分工所带来的协调成本大大降低 模块化提高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二、模块的基本特征
模块是系统的构成要素,模块既可以构成系统, 又是系统分解的产物。用模块可以组成新系统乃 至复杂的大系统 模块具有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功能,可以商品的形 式单独生产和销售,可以根据一定规则单独设计、 运转、测试 模块的互换性和可兼容性是模块化操作的条件, 这使模块具备了通用性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 模块可以理解成是产品的部件,但不具备上述特 征的部件不是模块
隐形的设计规则是一种仅限于一个模块之内,对其 他模块的设计没有影响的决策
系统信息=看得见的规则 个别信息=看不见的规则
五、模块化的类型
产品结构的模块化,即设计的模块化
f11 F1
s11
F11
f11
s11
1 F
f11
s21
S1 S
S1
f11
s21 S
F
f11 F21
f11 F21
s31 S2
结构内动荡性是指通过分离(Split)和替代(Substitute)、 去除(Exclude)和增加(Augment)、归纳(Inversion)和改 变(Porting),使模块具有快速被淘汰的可能,因此,才会激 励模块的创新能力 结构外稳定性是指确立模块化结构的设计规则具有很强的稳定 性,确保模块化整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协调成本随模块划分程度而增加 重复研究开发带来较高的“实验成本” 模块集中时面临交易成本问题 潜在管理成本增加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伊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 结构的本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 社,2001 3.Baldwin,C. Y. and k. B. Clark(2000), Design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Cambridge,MA,MIT Press 4.Baldwin,C. Y. and k. B. Clark(1997), 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5,(5)
模块化是一种允许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经济系统 模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
标准化的发展历程: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模块化
八、模块化的收益与成本
模块化的收益
有利于各模块发挥专业化优势,提高产业的专业 化水平 可以获得竞争激励效果 具有应对不确定性和增加选择价值的效应
模块化的成本
三、现代模块化的诞生——IBM/360电脑的 设计革命
复杂性灾难与电脑设计的困境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4年问世 直到1965年之前,计算机都是整机制造的,当时 的设计是相互依赖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计算机 系统太复杂了 在这种复杂性灾难之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按照 某种标准,遵照通用化原则,设计具有兼容性的 可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使得计算机在当 时非常昂贵
三、现代模块化的诞生——IBM/360电脑的 设计革命
模块化——摆脱“复杂性灾难”的必由之 路
1944年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由J.Presper Eckert Jr 和W.Mauchly领导的小组在宾夕法尼 亚大学建造了一台名为ENIAC的计算机。生产完 全是在试错过程中进行,应用完全是实验性的 1945年当ENIACt投入使用之后,设计者累积的知 识使他们明白了如何建造一台性能更好的机器。 他们把想象中的机器命名为ENVAC,并把计算机 系统界定为一种“组合式”制品。标明其关键组 成部分是基本存储器、控制单元、运算“器官”、 输入/输出和辅助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