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为学生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教学小学数学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鼓励提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同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提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促进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鼓励他们思考和讨论数学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学习和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使用多样性的学习材料,如数学游戏、谜题、实际问题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材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思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帮助他们培养出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在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和探索,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对数学学习有益,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中放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 迪 直 觉 思 维 , 养 创 造 机 智 启 培 布 鲁 纳 指 出 :直 觉 思 维 的 特 点 是缺 少 清 晰 的 确 定 步 骤 。 它 倾 向 于 首先 就 一 下 子 以 对 整 个 问题 的 理解 为
基础进行思维 , 得 答案( 获 这个 答 案 可 能 对 或 错 )而意 , 识 不 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赖 以探 求 答 案 的 过 程 。 我 在 执 教 “ 柱 体 的 表 面 积 ” 时 候 , 通 过 复 习 圆 的 先
散 思 维 {l 题 : J练 『 在七 个 算 式 中 , 等 式 做 朋 友 : 找 ( )7 3x ; ( ) ̄ +  ̄ ; 1( + )4 2 8 2 8 3 ( ) ̄ +  ̄ ; ( )x +  ̄ ; 3 7 4 3 4 4 3 7 6 4
( )x 2 3 ; 5 8 ( + )
10 9 = ( 减 法 运 算 ) 0 — 9 1用 ;
l l 1用 乘 法 运 算 ) x= ( ;
1+ 1 1用 除 法 运算 ) I 1= ( ; 运 算 中 的 发 散 思 维 要 有 大 量 丰 富 的 知 识 ,才 能 从
不 同方 面和 不 同 联 系 上 去 考 虑 问题 , 散 越 广 越 灵 活 。 发 如 教学 “ 法 分 配 律 ” , 师 可 通 过 一 组 算 式 , 计 发 乘 时 教 设
( )x + x ; 6 3 6 6 7
学 生 可 以找 到 三 组 等 式 作 为 手 拉 手 朋 友 , 后 . 之 教 师 提 出 问题 : 哪 位 同 学 给 没 有 朋 友 的 第 4 算 式 找 个 “ 个
长 方 体 、 方 体 的 体 积 公 式 , 且 把 长 方 体 、 方 体 的 正 并 正 体 积 公 式 二 合 一 为 : 面 积 乘 高 , 后 进 行 引导 :长 方 底 然 “ 体 、 方体 、 正 圆柱 体 都 是 立 体 图形 , 么 圆柱 体 的 体 积 那
让数学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让数学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点播学生的创新灵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了解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个性和特长,帮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新世纪的蓝天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并且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留住学生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兴 趣 来 源 于好 奇 心 ,而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是 有 好 奇 心 的 ,我 们 要 善 于 利 用 孩 子
原则 、 方法 。在数学 教学 中激发和培养学 生 的创造性 思维并使学生具备潜 在的创 造力是新 时代 对我们提 出的新要求 。因
此 , 数学课 堂 中, 们 要与 时俱进 , 在 我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这 样 才 能 增
定 发 生 ,即 A推 出 B A是 B 的充 分 条 ’
思维 的风筝线 , 做到能收能放 , 而使 学 从
生在数学思维 活动过程中领悟数学 思维
的魅 力 , 展 创 新 数 学 思 维 。 发
2 采 用 多媒 体 现 代 化 教 学 手 段 。 创 . 让 造 性 思 维 插 上 翅膀
自己 的思 维 结 果 被 认 同 ,心 理 上 有一 种 小 小 的成 就 感 ,从 而 更 激 起 了 主 动探 索 创造的欲望。
媒体 具有课堂容量 大 、演示方便快捷 清
晰 、 面 栩 栩 如 生 等优 点 。数 学 学科 中许 画
多知识仅靠老师一 张嘴来激发学生 的想
象力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也 很 难 调 动 学 生 积
2 1 .( 0 08 总第 7 5期)
重视培 养创造性 思维
增 强数学课 堂教学 效果
徐 一 叶
创造性 思维 的实质 就是 求变求 通 、 求新求 异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 教师根据
数 学 的 教学 规律 和 内 在 特 点 , 心 研 究 , 潜 努 力探 讨 培 养 和 训 练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增强数学课 堂教学效果
数 学学科的特征之一是 内容非常抽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所学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主要原因就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时候的他们正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在学习中会产生一种焦躁的心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引言:从我国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数学成绩的高低是各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教育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无法让学生发挥他们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自主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无法培养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数学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懂得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起源于生活,同样生活也是因为有了数学的存在而变得便利,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发展都与数学脱离不了关系,比如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分布、测量绘制,这些都是因为数学的存在才能被人们所运用,所以数学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虽然小学生接触的只是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但是学好这些数学知识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是最贴近生活的,也是对他们未来学习数学最有帮助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并尝试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二、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且没有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导致数学教学的效率一直无法提升,而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师应该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但常常拘泥于书本知识,不敢尝试新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于尝试。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启发性问题是那些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猜测和思考。
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用一个正方形拼凑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可以结合他们所学的知识,尝试不同的方案。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独游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数学竞赛则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参与竞赛,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出启发性问题、进行数学游戏和竞赛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勇于创新和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具备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勇于探究未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学生应该具备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具备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善于联想和发现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和引导,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并培养出更强的创造力。
【1845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和数学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 Jiang, H., & Feng, W. (2020). Enhancing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of Gifted Students through Creativity. In The Psychology of Giftedness (pp. 147-163). Springer.2. Fong, H. N., Dykstra, J. L., & Castellon-Wellington, D. (2017). The Relationship of Creativity and Flexibility in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The Mathematics Enthusiast, 14(1), 71.3. Yeo, J. K., & Dindyal, J. (2018). Investigating creativity in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process: A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 ZDM, 50(6), 969-9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为学生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
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
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2.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
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观察力
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注意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
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
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