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检测靶向用药治疗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基因组学在癌症精准治疗中的新应用

基因组学在癌症精准治疗中的新应用

基因组学在癌症精准治疗中的新应用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重大挑战。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学的出现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对癌症患者基因组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过去,癌症的治疗方法往往是基于肿瘤的位置和类型进行一刀切的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癌症的发展,但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而基因组学的应用,则使得我们能够从分子层面上认识癌症,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那么,基因组学在癌症精准治疗中到底有哪些新应用呢?首先,基因检测成为了癌症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我们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信息对于确定肿瘤的类型、亚型以及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肺癌中,EGFR 基因突变是常见的驱动突变之一。

对于存在这种突变的患者,使用针对 EGFR 靶点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基因组学有助于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体基因的差异导致的。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患者体内与药物代谢、靶点作用相关的基因信息,从而预测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这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比如,某些患者由于携带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对化疗药物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通过提前检测这些基因变异,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

此外,基因组学还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其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受益。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其免疫原性,从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基因检测+ 靶向药物: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

基因检测+ 靶向药物: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

基因检测+ 靶向药物: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作者:史美琪、赵怡卓来源:《祝您健康》 2019年第5期【受访专家】史美祺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赵怡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〇肿瘤患者的希望:靶向药物2019 年4 月1 日,陈先生(化名)为患肺癌的母亲取靶向药吉非替尼。

拿到收费单,陈先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药价从每盒1580 元降到了498 元,每个月的经济负担减少了2/3。

自今天起,治疗晚期肺癌的国产靶向药伊瑞可(吉非替尼片)的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江苏率先实施新价格,陈先生的母亲幸运地成为首批受惠患者。

据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史美祺主任介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都是第一位。

我国每年近80 万的肺癌新发患者,至少20 余万人有EGFR 基因突变,加上很多已经在接受EGFR TKI 治疗的老患者,总计百万以上的患者目前都在使用这类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药物价格调整后,这些家庭都将可能从中受益。

何为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史主任介绍,我国肺癌大多为中晚期,在没有靶向药的时代,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能有一年就很不容易了。

而靶向药物的出现给有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生机。

早年美国的《自然》杂志曾这样报道,“神奇的小药丸,每日一粒,就可把病控制住”。

吉非替尼片对亚裔患者疗效尤为显著,因此被誉为“上帝送给亚裔患者的礼物”,成为肺癌患者心中的明星抗癌药。

国内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从不到1 年,到现在超过2 年,甚至8 年、10 年或更长时间都有可能,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

尽管靶向药物疗效很好,但对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2018 年7 月,一部火爆全国,名为《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就讲述了肿瘤患者因无法承受抗癌药物的高昂价格,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求药的故事。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肺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成为了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探讨肺癌个体化治疗的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的应用,以及这一方法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1. 基因检测在肺癌治疗中的角色肺癌的发展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基因检测可以揭示患者肿瘤细胞中的具体基因变异,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医生可以确定患者肺癌的亚型,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2. 靶向治疗的原理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患者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变异来选择药物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从而更精准地杀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3. EGFR靶向治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肺癌中的一个重要靶点。

在许多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

靶向EGFR的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贝替尼(Erlotinib)已经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为患者提供了希望。

4. ALK靶向治疗除了EGFR,ALK(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也是一些肺癌患者的特征。

针对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克里克希(Crizotinib)和雷洛普尼(Lorlatinib)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这类患者。

这些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 PD-L1免疫治疗除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PD-L1免疫治疗通过抑制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机制,使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攻击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成为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6.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开启肿瘤治疗的个体化之门

靶向治疗:开启肿瘤治疗的个体化之门

77快乐养生 2020.04靶向治疗:开启肿瘤治疗的个体化之门⊙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 胡 倩手段。

20世纪70年代,致癌基因的发现使这个想法成为了可能,因为很多致癌基因在正常细胞里都不存在。

科学家开始尝试开发特异性的药物来抑制癌症独有的致癌基因,理论上这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这类特异性药物会作用于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靶标,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终实现对不同患者和疾病的精准治疗并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因此,这种特异性药物被称为靶向药。

显而易见,这种专门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药,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低、疗效好等特点,它不仅带来抗肿瘤疗效的进一步提升,更是让肿瘤治疗从此走向精准化、个体化的新时代。

所以,靶向治疗也被叫做“生物导弹”。

仅限于有明确靶标的基因突变患者不过,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靶向治疗并不是在任何肿瘤面前都有绝对的优势性,它仅适用于肿瘤具有明确靶标的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必须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的肿瘤组织是否存在合适的靶点。

若患者光听说靶向药物好就盲目使用,而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可能会无效或者效果差而延误病情。

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癌细胞的基因突变,通过对突变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可供精确打击的靶位点。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检测方案:一是针对性检测,仅检测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的基因突变,满足患者用药诊断需求,相对便宜;二是全面检测,可同时检测几十甚至上百个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满足患者高端诊断需求,价格偏贵。

靶向治疗可以是部分癌症确诊后的首选治疗方案,也可以作为放化疗无效,已经没有更好治疗方法时的最后尝试。

最佳的选择时间,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基因检测报告和患者自身的情况判断。

靶向药也有“蜜月期”其实很多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都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最终都会产生耐药导致疾病进展。

靶向治疗药物也是如此,肿瘤患者如果满足使用条件,经过靶向药物治疗后,通常都能获得很好的疗效,但是这个“蜜月期”通常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在我们面临的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

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

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既然是基因病,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来监测突变的基因,进行基因修改,从而治愈癌症呢?基于这个思路,基因检测应运而生!基因检测就是针对肿瘤的基因图谱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到底是发生了哪些突变的过程。

随着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被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上检测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机会。

目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

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癌症治疗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那么,哪类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

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

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

如果经济条件挺好,想要全面检测癌症相关的基因,可以做全基因检测。

说完基因检测,就不得不说说靶向治疗了!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导致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谱变化,以此确定针对特异性驱动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很多,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只有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正确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

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肝癌靶向治疗的主要临床试验结果
一项针对肝癌靶向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靶向治疗能够显著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的生 存期,同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针对肝癌靶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显示,靶向治疗 对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有显著作用,同时能够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肝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还发现,靶向治疗能 够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期。
要点二
疗效
在临床试验中,卡博替尼组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约1.5 个月。
04
肝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及疗效评估
肝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对象
01
选择病理诊断为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其他疾病或
合并症患者。
试验分组
02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靶向治疗,对照
组接受常规治疗。
试验周期
02
靶向治疗概述
靶向治疗定义与分类
01
02
03
04
靶向治疗是指针对特定疾病靶 点设计并开发治疗药物,通过 调节或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 信号传导或生物学过程,达到 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 法。
靶向治疗可分为直接靶向治疗 和间接靶向治疗。
直接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 胞特定位点的抑制剂,如 EGFR抑制剂、VEGFR抑制剂 等。
03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等也逐 渐应用于肝癌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传统化疗和放疗治 疗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基因检测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检测个体基因信息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从预防疾病、个性化治疗和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阐述。

1. 预防疾病基因检测可以揭示个体在遗传上的易感性和潜在风险,帮助人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策略,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密切相关,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携带这些突变的个体,并提前进行预防性手术或密切监测。

此外,基因检测还可以发现血液系统疾病、遗传代谢病和罕见疾病等的遗传风险,为一些难以早期诊断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2. 个性化治疗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个体基因信息的不同,制定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例如,肿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从而选择更加切合个体情况的靶向治疗药物。

这种个性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3. 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对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某些遗传病的患病风险及传递模式,帮助患者和家庭做出疾病风险评估和家庭规划。

此外,在临床生殖医学技术中,基因检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对患有某些遗传病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和筛查,帮助他们进行选性同胞积累或着底泰儿育,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和传播。

总结而言,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预防疾病、个性化治疗和遗传咨询。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基因检测将会在临床实践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基因组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一、基因组学概述基因组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变异等方面。

基因组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体所拥有的所有DNA序列。

基因组学在人类健康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中肿瘤诊疗是其中一个关注的热点。

二、基因组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症,而基因组学在肿瘤的研究和诊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查一个人的特定基因来寻找潜在疾病的遗传风险或对特定药物反应的可能。

对于肿瘤来说,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病人患癌症的风险,以及预测哪些治疗方案最适合患者。

基因检测可以通过分析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患者的基因组数据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2.基因组学用于癌症诊断基因组学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

传统的肿瘤诊断通常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进行确诊。

而基因组学则可以通过对患者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帮助确定肿瘤类型、疾病预后、治疗反应和预后,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例如,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肺癌分子亚型诊断,不仅可以迅速确认肿瘤子型,而且能明确其对治疗的敏感程度。

3.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依赖于对个体化基因组分析,根据患者特有的基因变异进行定位治疗。

肿瘤细胞的DNA序列常常包含有突变的基因,如EGFR、ALK、BRAF等,对应靶向药物也随之产生。

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癌症患者肿瘤细胞中的突变基因或靶点,而不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

因此,靶向治疗比传统治疗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安全性。

4.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是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的技术,能够精确地编辑和修改基因组。

其使用对肿瘤治疗的影响相对较低。

然而,基因控制癌症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突变的发现为肿瘤治疗打开了许多新的途径。

三、未来展望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肿瘤诊疗的精准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导向的抗肿瘤药物有效率大大提高
目录
1 2 3 4
肿瘤背景介绍 常见肿瘤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药物与生物标志物
肿瘤个体化相关基因检测流程
应用方向
1、肿瘤的辅助诊断、分子分型等(结合分子病理等);
2、常见高发肿瘤的早期筛查;
3、癌症的风险评估;
4、靶向药物个体化检测,如非小细胞肺癌EGFR TKI耐药相关; 5、肿瘤的预后监测,如耐药性监测。
KRAS/BRAF/PIK3CA

KRAS/BRAF/PIK3CA基因,发生突变患者使用EGFR单抗 类药物治疗无获益 KRAS基因,发生突变患者对顺铂+长春瑞滨的联合化疗无 获益;且预后较差 关于互斥性
EGFR突变与KRAS突变互斥,同时突变的发生率<1%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检测靶点
临床意义
NCCN更新很快
EGFR突变类型与EGFR-TKI疗效关系
EGFR突变和TKI疗效显著相关,尤其是19外显子缺失突变,21外显子突变(L858R、 L861),和18外显子突变(G719X、G719)
20外显子插入突变可能与TKI耐药相关 TKI治疗耐药与KRAS突变及特定的获得性EGFR(T790M)有关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对于EML4-ALK基因融 合阳性(ALK+)或ROS1基因融合(ROS+)或 C-MET基因扩增阳性(MET+)的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可显著的从克唑替尼(Crizotinib)及色瑞 替尼(Ceritinib)的治疗中获益
FDA在药物生物标记物标签中明确要求,使用克 唑替尼及色瑞替尼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之前, 应对患者ALK及ROS1基因融合状态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不融合 临床意义 基因不融合,克唑替尼的疗效不佳

检测靶标 ROS1基因融合 C-Met基因扩增
融合
不扩增 扩增
基因融合,克唑替尼的疗效较好
基因不扩增,克唑替尼的疗效不佳 基因扩增,克唑替尼的疗效较好
Luc Friboulet,Nanxin,et al.Cancer Discovery,2014,4:662-673 Marco Gerlinger,Larry Norton,et al.N Engl J Med,2013,369:1172-73
De Roock W et ncer Oncol.2010;11:753-762.


K-RAS 12/13/61 (7+1种体细胞突变)
B-RAF

B-RAF基因在EGFR信号通路中于K-RAS下游的基因,编码 MAPK通路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B-RAF 是 MAPK 的最强激活剂, 40 多种突变, 15 外显子 1799T/A(V600E)最常见; 多见于黑色素瘤(突变率40-60%)、结直肠癌、甲状腺乳 头状癌、NSCLC(突变率0.5-4.9%,女性、肺腺癌患者) 检测靶标 B-RAF V600E 检测结果 不突变 突变 临床意义 未引起原发耐药,药物疗效较好 引起原发耐药,降低药物疗效
ESMO2012指南:
•进行个体化治疗决定前应有足够的组织材料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子检测 •在疾病进展时应考虑重新检测 •应当系统分析EGFR突变状态——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进
行标准检测
NCCN2014指南:
对晚期非鳞NSCLC及不吸烟/小标本鳞癌的治疗强调了治疗前必须检测
EGFR/ALK,并指出 “多重/下一代测序项目应该包含这2个靶点的检测”
EGFR基因检测

EGFR突变较易发生于亚洲人、女性、腺癌、 不吸烟患者。
最有效的是E19/E21突变,占总突变90%, E20为耐药突变。 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阳性率在高加索人约 10%,在亚裔和我国均为50%左右 EGFR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反应率可达到 71.2%,而野生型患者只有1.1%。 EGFR野生型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死亡风险增 加18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
(TKI)家族,至少与33%~50%的人类表皮肿瘤 相关,是表皮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EGF 诱导 EGFR 胞外域进行构象变化 , 通过二聚化 / 寡聚化解除胞外域对胞内域激酶活性形成的抑制作 用 , 促使胞内域相互作用形成激酶活性并完成胞内 域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从而启动信号转导通路。
癌症基因检测靶向用药治疗检测 靶点及检测意义
贺先生186.2031.2865专注癌症基因检测
目录
1 2 3 4
肿瘤背景介绍 常见肿瘤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药物与生物标志物
肿瘤个体化相关基因检测流程
目录
1 2 3 4
பைடு நூலகம்
肿瘤背景介绍 常见肿瘤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药物与生物标志物
肿瘤个体化相关基因检测流程
EGFR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机制
EGFR基因突变状态是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NSCLC最重要的疗效预测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中药物敏感相关的EGFR突变
Nature Review 2007, 7:169
指导临床基因检测
ASCO2011指南:
考虑用EGFR TKI进行一线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该进行肿瘤EGFR突变 检测来确定适合一线使用EGFR TKI还是一线使用化疗药物治疗。


癌症的第一大杀手——肺癌
小细胞肺癌
(SCLC 16.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80.4%)
吸烟成肺癌主因
NSCLC驱动基因突变谱
呈现人种差异
Giaccone G, et al. 2013 ASCO Abstract 7513.
Aisner DL, et al. 2014 ASCO Abstract 11030.
精准医疗
标 准 化 治 疗
个 体 化 治 疗
驱动基因
(1)是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 (2)医学界的最新观点认为,每一种肿瘤背后都有一个“驱动基因”,它是导 致基因突变、产生肿瘤的“元凶” (3)驱动基因决定了这个癌症的最主要的原因
常用靶向药物
作用靶点
常用化疗药物
铂类 顺铂 抗微管类 紫杉醇 长春瑞滨 长春花碱 多西他赛


Xing M, et al.JAMA 2013; 309: 1493-501.
胃肠道间质瘤
卡铂
ERCC1 mRNA,BRCA1 mRNA ERCC1(118)、ERCC2(312) XRCC1(194/399)、GSTP1(105)
TUBB3 mRNA,STMN1 mRNA
基因表达/多态性检测能有效预测患者化疗的药物敏感性及毒副作用强弱! 氟尿嘧啶类 培美曲塞 吉西他滨 依托泊苷
TYMS mRNA、TYMP mRNA TYMS(3'-/5'-UTR) MTHFR(677/1298)、DPYD(2A/5A/9A)
ALK融合基因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靶向治疗的主要靶标。 亚洲肺癌患者ALK重排阳性率约3%-13% EML4-ALK主要存在于腺癌中、轻度吸烟、年轻男性亚洲人、33%非EGFR、KRAS突变的NSCLC患 者出现EML4-ALK突变
肿瘤数据
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2012年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 • 到2035年达到2400万人;
新增病例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大部分在中国,中

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发病前十位恶性肿瘤数据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




检测靶标
EGFR E18/19/20/21
检测结果
不突变 突变
临床意义
野生型,肿瘤细胞信号正常转导,特罗凯/易瑞沙/凯美纳/阿法替尼疗效较低 突变型,阻断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特罗凯/易瑞沙/凯美纳/阿法替尼疗效较高
NSCLC患者EGFR检测流程
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6):3721-3726
EGFR-TKI
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FDA要求对拟采用易瑞沙、特罗凯等EGFR-TKI治疗的患
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
外显子19,21突变为药物敏感突变类型
对EGFR-TKI 的反应 敏感
外显子 18 19 21
突变 G719X 缺失 L858R L861Q T790M D770_N771insNPG
《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15》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5版) 《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中华病理学杂志,2012年;9:635-636.
K-RAS信号通路

K-RAS基因属Ras基因家族, 正常时能调控细胞生长路径; 异常时,导致细胞持续生长。
K-RAS信号通路

K-RAS蛋白是EGFR信号传导 中关键下游调节因子。
RRM1 mRNA, RRM1(37)
TOP2A mRNA
伊立替康
丝裂霉素
UGT1A1(*6/*28)
NQO1(465/609)
基因检测使药物有效率提高

Gleevec Iressa Crizotinib
BCR-ABL
80%
EGFR突变型 70% EML4-ALK 50%
Vemurafenib BRAF突变型 50%
分布频率 4% 45% 40-45% 6%
EGFR-TKI 有效率 56% 81% 71%
耐药
20
Dacic S. Adv Anat Pathol 2008; 15:241-247. Riely GJ,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6; 12(24):7232-7241. Murray S, et al. J Thorac Oncol 2008; 3:832-8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