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索拉菲尼

所测基因:RAF突变VEGFR2表达PDGFR表达RET表达KIT突变

商品名称:多吉美多种激酶抑制剂,在体外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英文商品名:Nexavar

英文通用名:sorafenib

英文名称:Sorafenib Tosylate Tablets

适应症及用法:1、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2、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3、晚期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规格】0.2g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推荐服用索拉非尼的剂量为每次0.4g(2×0.2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以一杯温开水吞服。

影像学可见的血管侵犯和/或肝外播散

临床试验:口服索拉非尼4个月后,患者肺部转移灶或骨转移灶明显好转。在5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6%部分缓解(PR),46%病情稳定(SD),临床获益率达82%,中位PFS为63周,分化良好者可达84周。对30例患者随访的中位OS为140周,显示索拉非尼对131I 治疗不敏感的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晚期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终于迎来了新的治疗药物。在国际性双盲Ⅲ期DECISION研究中,每日2次口服索拉非尼(多吉美)使得至疾病进展中位时间达到10.8个月,几乎是安慰剂组(5.8个月)的2倍[危险比(HR),0.587;P <0.0001]。

舒尼替尼

所测基因:PDGFRA表达PDGFRB表达VEGFR2表达KIT突变

商品名称:索坦

英文商品名:Sunitinib malate capsules

英文通用名:sunitinib malate(Sutent)

英文名称:motesanib diphosphate

适应症及用法: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肝癌新药。

【规格】0.2g

【用法用量】每天4粒,一次服4粒,服用4周后需停药观察2周后继续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

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13%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达到部分缓解,68%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及83%的MTC患者病情稳定。

莫替沙尼

所测基因:选择性抑制VEGF受体, PDGFR, 和Kit受体

英文名称:motesanib

适应症:晚期甲状腺癌

【规格】10MG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抑制甲状腺移植瘤的生长,可能是通过对肿瘤细胞中血管再生以及VEGFR2和Ret 表达的抑制来发挥作用。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可部分缓解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情。

阿西替尼

所测基因:VEGFR1表达VEGFR2表达VEGFR3 表达

英文商品名:Inlyta

英文名称:Axitinib

适应症及用法:晚期甲状腺癌

【规格】100MG,1G,5G

【用法用量】开始剂量为5mg 口服每天2次。约间隔12 h 给予INLYTA剂量有或无食物。INLYTA应与一杯水整片吞服。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能够抑制VEGF1/2/3活性,但对RET激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是舒尼替尼的下一代药物。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22%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肿瘤有所缩小(持续1-16个月),50%的患者肿瘤不再生长,病情达到稳定。

凡德他尼

所测基因:选择性抑制EGFR、VEGF, 和RET酪氨酸激酶

英文名称:vandetanib

适应症:甲状腺癌

【规格】10MG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方面抑制RET激酶活性,另一方面抑制EGFR和VEGFR等。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接受该药物治疗的30例MTC患者中,33%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63%患者达到病情稳定。2006年2月批准凡德他尼为治疗甲状腺癌快速通道药物。

伊马替尼

所测基因:C-kit (4项)突变、PDGFRα(2项)突变、PDGFR? mRNA表达水平

商品名称:甲磺酸伊马替尼

英文商品名:Veenat

英文名称:Imatinib Mesylate Capsules

适应症及用法:本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本品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成人患者。

【规格】每片.g片/盒

【用法用量】:1、本品应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通常成人每日一次儿童和青少年每日一次或分两次服用(早晨和晚上)

. 不能吞咽片剂的病人(儿童)可以将片剂分散于水或苹果汁中建议怀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在打开胶囊时避免药物与皮肤或眼睛接触或者吸入(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触打开的胶囊后应立即洗手

. CML病人的治疗剂量

对慢性期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毫克/日对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为毫克/日

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项MTC Ⅱ期临床试验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15例接受治疗的MTC患者无一例得到缓解,只有4个患者病情稳定达到12个月,3个患者由于毒性而停止治疗。此外,该药物在未分化甲状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阿西替尼

所测基因:抑制VEGF1/2/3活性

英文商品名:Inlyta

英文通用名:axitinib

英文名称:Axitinib

适应症及用法:开始剂量为5 mg 口服每天2次。可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调整剂量。约间隔12小时给予INLYTA剂量有或无食物。

INLYTA应与一杯水整片吞服。

【规格】1mg和5mg 片

【用法用量】5mg 2/日

【服用方法】空腹口服

临床试验: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22%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肿瘤有所缩小(持续1-16个月),50%的患者肿瘤不再生长,病情达到稳定。

哌立福辛

所测基因:抑制Akt,阻断PI3K/Akt信号通道

【服用方法】临床试验:尚无临床试验。体内与体外的实验均表明该药物能很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表明该药物在治疗甲状腺癌方面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驮瑞赛尔

所测基因:抑制mTOR激酶

英文名称:Temsirolimus

【服用方法】临床试验:尚无临床试验。前期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很好地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系的生长。

伏林司他

所测基因: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服用方法】:临床试验:该药物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恢复由于表观一床机制而表达沉默的基因表达,包括一些甲状腺特异基因的表达,如NIS、TSHR、Tg、TPO等。这些甲状腺特异基因与甲状腺癌患者的放射性碘治疗密切相关。如果该药物与其它的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在结合放射性碘治疗将成为一种有效的甲状腺癌治疗方法。

PDEA119

所测基因:抑制MEK,阻断MAPK信号通道

临床试验:尚无临床试验。

AZD6244

所测基因:抑制MEK,阻断MAPK信号通道

【规格】5mg 1g 5g 10g

【服用方法】:临床试验:一项Ⅰ期多肿瘤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能稳定甲状腺癌患者的病情达到5个月之久,目前正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XL184

所测基因:抑制c-MET、VEGFR1/2 、RET 、KIT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正处于甲状腺样癌Ⅲ期临床研究阶段。Ⅰ期临床研究表明,12位患者(55%)达到部分缓解,总的部分缓解率及无进展存活率为69%。

XL281

所测基因:抑制RAF激酶

【服用方法】口服临床试验:目前正处于甲状腺癌Ⅰ期临床研究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很好地稳定患者的病情。

PLX4032

所测基因:选择抑制BRAF激酶,只抑制突变型BRAF激酶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Ⅰ期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能部分缓解或稳定患者的病情。

1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甲状腺癌靶向药物及基因检测意义 索拉菲尼 所测基因:RAF突变VEGFR2表达PDGFR表达RET表达KIT突变 商品名称:多吉美多种激酶抑制剂,在体外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英文商品名:Nexavar 英文通用名:sorafenib 英文名称:Sorafenib Tosylate Tablets 适应症及用法:1、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2、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3、晚期放射性碘甲状腺癌。 【规格】0.2g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推荐服用索拉非尼的剂量为每次0.4g(2×0.2g)、每日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以一杯温开水吞服。 影像学可见的血管侵犯和/或肝外播散 临床试验:口服索拉非尼4个月后,患者肺部转移灶或骨转移灶明显好转。在5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6%部分缓解(PR),46%病情稳定(SD),临床获益率达82%,中位PFS为63周,分化良好者可达84周。对30例患者随访的中位OS为140周,显示索拉非尼对131I 治疗不敏感的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晚期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癌终于迎来了新的治疗药物。在国际性双盲Ⅲ期DECISION研究中,每日2次口服索拉非尼(多吉美)使得至疾病进展中位时间达到10.8个月,几乎是安慰剂组(5.8个月)的2倍[危险比(HR),0.587;P <0.0001]。 舒尼替尼 所测基因:PDGFRA表达PDGFRB表达VEGFR2表达KIT突变 商品名称:索坦 英文商品名:Sunitinib malate capsules 英文通用名:sunitinib malate(Sutent) 英文名称:motesanib diphosphate 适应症及用法: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肝癌新药。 【规格】0.2g 【用法用量】每天4粒,一次服4粒,服用4周后需停药观察2周后继续服用 【服用方法】口服 临床试验: 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13%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达到部分缓解,68%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及83%的MTC患者病情稳定。 莫替沙尼 所测基因:选择性抑制VEGF受体, PDGFR, 和Kit受体 英文名称:motesanib

Tip27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Tip27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相关作用蛋白27(TAK1-intercating protein 27,Tip27)基因在甲状腺癌患者与良性肿瘤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相互关系。 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甲状腺癌患者组织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其中20例伴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1例);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甲状腺肉芽肿性炎1例。 通过RT-qPCR检测Tip27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转录情况。随机选取40例样本(甲状腺乳头状癌1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例;甲状腺腺瘤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采用Elisa法测定组织中Tip27蛋白表达量。 并结合临床、病理等资料探讨甲状腺癌Tip27基因表达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41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中24例Tip27基因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低,占58.5%。5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39例Tip27基因mRNA表达较肿瘤旁组织高,占70.9%。表达差异显著,P=0.004<0.05; 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8例Tip27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低,占57.1%。 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肿瘤组织中11例Tip27蛋白表达较肿瘤旁组织高,占84.6 %。表达差异显著,P=0.046<0.05。41例不同临床分期甲状腺癌患者Tip27基因转录差异明显,P=0.008<0.05,优势比=2.690>1,为保护性因素,95%置信区间(1.298,5.576)。 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的Tip27基因转录较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低,且较晚分期甲状腺癌患者Tip27基因转录抑制更为显著。Tip27证实为人甲状腺抑癌基因,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呈负相关。 5 万方数据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 NSCLC 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 + 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 野生型患者,TKI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 个月的 PFS 完败于化疗组的6.5 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 EGFR 基因突变患者的 ORR 和 PFS。这些研究为晚期 NSCLC 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应常规进行 EGFR 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 EGFR TKI 一线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EGFR TKI 耐受性良好。EGFR TKI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 3 级 -4 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 TKI 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 TKI 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 50% 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 20 号外显子(T790M)变异。此外,MET 扩增(5%)、HER-2 扩增(8%)、PI3K 突变(5%)及 NSCLC 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 T790M、HER2、MET 及 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 EGFR TKI 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 ErbB 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 EGFR 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 T790M 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 EGFR TKI 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OS 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 EGFR TKI(CO-1686 和 AZD9291)对 T790M 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 和 AZD9291 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且 T790M 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 分别达到 58% 和 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2021年甲状腺癌术后注意事项

【自编】甲状腺癌术后注意事项扫盲贴:(欢迎弥补) 注: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不在此规模内,本贴主要说明的是甲状腺癌术后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导航: 一、复查时间 二、复检验血、B超检查及其它 三、饮食要求及相关原因 四、体育熬炼相关问题 五、伤口处理及洗澡问题 六、学业和工作问题 七、体力劳动相关问题 八、美容院相关问题 九、驾驶等相关问题

正文: 当您已进行完甲状腺癌手术后,出院后一周会有您手术的年夜病理,年夜病理是最准确的,可以到手术医院病例科打印。【卫生部北京医院如此,其他医院请咨询手术所在医院】。 拿到年夜病理陈述,可以根据年夜病理上的个人病理陈述对您自己的病情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甲状腺癌有很多种分型,其中最主要的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等。 年夜部分人都得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一小部分会得滤泡状癌,髓

样癌,极少数会得未分化癌。 至于各癌种,请年夜家自行百度。 本贴主要对甲状腺癌术后一些相关事宜进行说明。 癌术后指南: 一、复查时间: 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如此按期复查。如果有开药或是自我感觉异常,可以随时复查。 二、复检验血、B超检查及其它: 1.验血: 术后半年内,这段时间内应该算是调药期,病人吃药优甲乐要查血看甲功TSH(促甲状腺素)是否获得了良好的控制。

每次调药后,要吃够一个月再查血,这样才干看出变更。并且优甲乐最好不要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加或减少。(比方说2片吃了几天,又3片吃了几天,这样不成取。)但有例外,就是比方年夜夫说可以今天吃2又4分之1片,明天吃2片半,这样一天多点一天少点,隔天吃是可以的,因为这样是比较有规律的。 A.全切术后:术后一年以内,TSH尽量控制在0.1以下【注:此标准低于正常人的TSH正常值规模,不要认为在正常规模内才对,甲状腺癌患者TSH一定要低于正常值规模才行!】一年后对TSH的数值可以随患者情

基因检测与用药

基因与用药指导 新用药时代 科学的发展让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攀月登空,潜海游龙。如今我们身边充斥着诸多高科技的元素,基因——DNA更是这其中耀眼的明星。日常我们听到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动物、DNA眼霜。这些看似高科技外衣下的产品,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听说基因的消息,那基因DNA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平日老百姓生活最普通的一部分,感冒发烧,到医院拿点药,或者干脆自己到药店买点儿药。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只能归咎于“病毒性的”。遇到大病,医生幵药也是按照常规处方,摸着石头过河。患者更是糊里糊涂,听大夫的便是。至于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那只能说个人差异了。 岂不知,这差异就体现在基因上,而这吃药也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吃什么药管用,吃什么药不管用。正确合理的用药是未来个体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患者中,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 “基因指导用药” 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抗生素耐药”。后者是针对侵害人体的细菌而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破坏细菌生理结构或生长代谢的物质。 细菌通过不断的优胜劣汰以抗拒抗生素对它们的杀灭,导致耐药菌株队伍不断壮大,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并且这种耐药形势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不断恶化,以至于出现了“超级病菌”。 “基因指导用药”则是针对我们每个人先天的遗传基因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因是伴随我们一生不变的,上面提到医生常规用药,同样的病、同样剂量的药,不同患者服用后疗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人,也就是每分钟约有13个人因高血压而与世长辞。很多高血压患者有过用药、疗效不佳、换药的经历。为什么同是高血压,同样的药却结果不一样呢?答案是: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人吃何种药有效、吃何沖药无效,甚至有不良反 应。根据现有研究表明,部分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因为相关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基因多态性所致。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13-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其中大部分抗高血压药物可能因为基因多态性差异,致使不同患者个体间出现降压效应的差异。 患者当发现患上高血压时,应到相关医院咨询,医生幵具化验单检测上述基因,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以免贻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靶向治疗肺癌早期

靶向治疗肺癌早期 第一类: 为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常用药物为特罗凯、易瑞沙。其主要机理是通过与特定的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启动相应的信号通路,最终达到控制肺癌生长的作用。 第二类: 为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如阿瓦斯丁。其主要机理是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生长缺乏足够的营养,最重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目前这两类药物都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被美国癌症综合治疗机构确立为标准治疗方案的药物之一。 肺癌靶向药物疗效显著: 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应用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普通肺癌患者中的有效率肿瘤缩小50%以上,疗效保持4周以上超过20%,而在经过基因分析的优势人群中,有效率能达到70%~80%。 除此以外还有约40%的患者,药物能对他们的肿瘤起稳定作用肿瘤没有缩小,但也没有扩大和转移,靶向治疗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控制率达到60%~70%。 专家提醒: 具体应该选用何种分子靶向药物,一定要在肿瘤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切忌自己在网络上随便买药应用。因为,一方面药物的质量难以保证,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药物无效,反而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的例子如:部分病人有肺间质性病变的病史,可是病人应用靶向药物没有经过基因检测,疗效不佳并且出现间质性病变加重。 肺癌是属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疾病,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至今都不能确定到底哪一种致癌因子导致的肺癌,肺癌一般全身症状并不明显。肺癌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癌症的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方法其实没有固定的,肺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就相比消化系统癌症而言,肺癌的患者饮食是比较好解决的,肺癌病人应少吃油腻跟辛辣、烟、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 肺癌的治疗方法还有当病人经过手术切除,或中西医放射治疗,病情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之后因注意完全禁止吸烟,注意生活环境空气的质量,保证空气新鲜,肺癌的治疗方法还有采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从而促使肿瘤变小,控制癌症症状。

RAS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中的进展

第20卷第8期 2012年8月 Vol.20 No.8 Aug,2012 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185 综 述 ? ?RAS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吴远昊,张守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RAS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RAS突变和人类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RAS突变的研究有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和预后分析。本文就RAS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RAS突变;甲状腺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 736.1 文献标识码:A 甲状腺癌是一种很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可以分为来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以及来至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MTC)。DTC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近年来,学者们在甲状腺癌中发现有很多基因事件,如RAS,RET,BRAF,Neu,p53等。其中RAS突变频率高,是研究热点之一。 1 RAS基因突变诱导肿瘤发生的机制 RAS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最初是在急性转化性逆转录病毒实验中从Harvey、Kirsten两株大鼠肉瘤病毒(rat sarcoma)中克隆出来的转化基因,被称为HRAS和KRAS。另一种相似的基因是在人神经母细胞瘤DNA感染NIH3T3细胞时发现的与RAS类似的基因,被称为NRAS。自1982年Weinberg等人发现人的膀胱癌细胞中有活化的HRAS基因后,引起了人们对RAS基因的极大关注。RAS基因家族与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有三种——HRAS、KRAS和NRAS,分别定位在11、12和1号染色体上。RAS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一种位于细胞膜内侧,具有GTP结合作用和GTP酶活性的G蛋白。能够传递生长信号,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而结合GDP时为失活状态,正常状态下RAS蛋白与GDP 结合。参与RAS/RAF/MEK/ERK/MAPK途径的信号传导。激活RAS的机制主要是点突变,导致其GTPase活性下降,使其保持持续活化状态,激活下游MAPK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大量增殖而发生恶性转化。 BARATTA研究发现[1]RAS基因阻断cAMP通路引起转录因子Pax8的失活是RAS介导的去分化的关键事件。DE VITA发现[2]在RAS转化的FRTL-5小鼠中只有在高剂量的RAS基因表达的时候才有失去分化的现象。与此相比,非TSH依赖的生长在低或高RAS基因表达的时候都会出现。分化的抑制是RAS突变诱导的早期现象。最后证实了只有高剂量的RAS基因能抑制Titf1 和Pax8(2个甲状腺分化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的活性。并认为RAS基因对甲状腺上皮分化的影响是剂量依赖的。 2 RAS基因和甲状腺癌的关系 从1982年以来,学者们发现在很多恶性肿瘤中都有RAS突变。甲状腺癌中的RAS突变主要是在第12、13和61位密码子。新发现突变位点在第31位密码子(GAA/ CAA)。 2.1RAS基因和非整倍体的关系 RAS突变和非整倍体的关系最早是在1995年结肠直肠癌中发现的。滤泡状甲状腺肿瘤中常见非整倍体的情况,非整倍体的预后比二倍体差,推测可能和RAS突变有关系。然而BANIT发现[3]12/50(24%)的二倍体肿瘤有RAS突变,3/51(5.9%)的非整倍体肿瘤有RAS突变。有RAS突变的非整倍体肿瘤2个是低分化癌,1个是低分化区域。认为非整倍体和RAS突变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肿瘤的发展中是几乎不会同时存在的事件。HRAS(T81C多形性)可能诱导非整倍体形成。 2.2RAS在各类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突变类型和检出率 因各个研究报道的样本数量的差异、研究对象,检测方法等不同,在各类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RAS检测的结果存在较大不同。VOLANTE发现[4]RAS_Q61R突变是目前在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23%,65),几乎都在NRAS基因。RAS突变和RET重排几乎不同时存在。 FUKAHORI的研究[5]发现12/40(30%)甲状腺腺瘤有RAS基因突变,33/58(57%)FTC有RAS基因突变,尤其是NRAS_Q61R。FTC比腺瘤的RAS基因突变率明显高。滤泡状癌NRAS_Q61R突变与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AS基因突变和不良的预后相关。另RAS基因突变有遗传的恶性倾向。 ELOY等人[6]发现NRAS_Q61R基因突变占甲状腺肿瘤的6%,典型乳头状甲状腺癌(CPTC)的3%,滤泡变异型乳头状甲状腺癌(FVPTC)的10%。 SANTARPIA发现[7]NRAS_Q61R基因突变和RET/PTC 和PAX8/PPARgamma 重排是FVPTC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RIVERA等人[8]研究FVPTC发现10/28(36%)的非浸润性癌中存在RAS突变(5例NRAS_Q61R, 3例HRAS_Q61R, 1例HRAS_G13C and 1例KRAS_Q61R),浸润性癌中仅2/19(10%)突变(P=0.09)。非浸润性FVPTC的分子谱更接近滤泡状腺瘤/癌(RAS高突变,BRAF无突变)。浸润性FVPTC更接近于CPTC而非滤泡状腺瘤/癌(BRAF>RAS突变)。DI CRISTOFARO发现[9]虽然FVPTC被划分为乳头状癌,但是它滤泡性生长方式和血源性播散的能力更像滤泡性癌的特点。FVPTC中RAS突变6/24(25%),BRAF突变1/13(7.6%),RET重排5/12(41.7%)。CPTC中RAS突变0,BRAF突变3/10(30%),RET重排5/11(45%)。1例FVPTC同时有RAS突变和RET/PTC1重排,1例CPTC 同时有BRAF突变和RET/PTC3重排。认为RAS突变和甲状腺肿瘤的滤泡性分化有关。RET激活与RAS或者BRAF 突变可以同时存在。但RAS和BRAF突变是不同时存在的。GOUTAS发现[10]PTC患者中KRAS 第12密码子突变30/55(54.4%),MTC患者中为30/44(68.2%),未发现KRAS 和BRAF突变有显著关联。 FUKUSHIMA发现[11]FTC中有50%发生NRAS突变,未分化型癌28%发生NRAS突变,主要位点是Q61R(A182G),没有发现KRAS或HRAS突变。而乳头状癌主要是BRAF_ V599E(A1796T)突变,约54%。 收稿日期:2012-07-21

肺癌多种靶向药物临床数据对比

肺癌多种靶向药物临床数据对比 1. 吉非替尼:化疗失败后使用吉非替尼可延长总生存期半个月,对不吸烟的患者、亚洲的患者特别有效(延长总生存期3-4个月)。但吉非替尼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效果很差,总生存期甚至有所缩短,因此吉非替尼一般作为三线药物。 2. 厄洛替尼:如果不考虑人种差异,化疗失败后使用厄洛替尼的效果优于吉非替尼(HR: 0.70 vs 0.89),可延长总生存期2个月。厄洛替尼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效果不明显,但也不至于像吉非替尼一样呈劣效性。另外,厄洛替尼对于不吸烟、EGFR突变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总生存期延长10个月以上。 3. 埃克替尼: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极其类似,治疗效果优于吉非替尼,但由于没有埃克替尼vs厄洛替尼对照试验数据,只能推测二者效果相当。但埃克替尼的半衰期很短,每天需要口服3次,总的来说逊色于厄洛替尼。 4. 阿法替尼:阿法替尼对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耐药型患者并不好,虽然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总生存期是缩短的。有意思的是,该药对于EGFR的Del19突变、L858R 突变有奇效,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一倍,而总生存期与常规化疗相当,因此作为一线药物获批。 5. 克唑替尼:克唑替尼是专门针对ALK阳性患者的药物,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一倍。由于ALK阳性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在3-5%,市场虽不小但也不大。 参考临床试验: 吉非替尼vs安慰剂 1692例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2:1随机分成吉非替尼组(250mg/天)、安慰剂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5.1个月(HR=0.89)。对于不吸烟的患者(n=37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9个月、6.1个月(HR=0.67);对于亚洲人,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5个月、5.5个月(HR=0.66)。 Ref: Lancet. 2005, 366(9496), 1527-1537. 厄洛替尼vs安慰剂 731例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2:1随机分成厄洛替尼组(150mg/天)、安慰剂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4.7个月(HR=0.70),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1.8个月(HR=0.61)。 Ref: N Engl J Med. 2005, 353(2), 123-132. 克唑替尼vs培美曲塞/多西他赛 347例ALK阳性非小细胞癌患者分成克唑替尼组、常规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

肺癌靶向治疗总结

一、抗血管生成 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用于初治或复治非小细胞肺癌。2005年被中国FDA推荐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用药。 15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输注3-4h。连续使用14天,休7天。第5天使用化疗。 贝伐珠单抗:重组人源化抗VEGF-A单克隆抗体。可阻断VEGF-A与其受体(VEGFR-1及VEGFR-2)的结合,是第一种被证明联合化疗能够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抗 血管生成药物。2015年被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等一线治疗。可联合化疗、EGFR-TKI类、免疫治疗。 鳞癌细胞类型及既往有咯血(>2级)史为贝伐珠单抗的最主要禁忌症。 雷莫芦单抗:以VEGFR-2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用于鳞癌及非鳞癌细胞类型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阿帕替尼: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结合并将其抑制。 安罗替尼: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17中国批准其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 三线治疗。口服2周,休1周。 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18~21 号外显子,其 中19 号外显子缺失及21 号外显子L858R 点突变是最常见的敏感突变。G719X、 L861Q和S7681、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是罕见突变) 第一代TKI类: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第二代: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第三代:奥希替尼(T790M突变) 第一、二代靶向药耐药(中位使用时间约10月,会出现耐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T790M突变(60%)。HER2和MET扩增占耐药机制的20%。 奥希替尼:晚期EGFR突变一线首选。可用于EGFR罕见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奥希替尼耐药机制:一线使用奥希替尼,不会出现T790M突变,主要以C797S的单发突变及MET的扩增为主,处理起来换用其他一代二代靶向药或联合MET抑制剂。一 线使用一代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后使用奥希替尼,即二线用药后耐药,机制比较复杂。

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

答:染色体重排技术,有证据表明甲状腺滤泡状癌及RET原癌基因的早期重排导致了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发生,通过诊断RET原癌基因激酶可以早期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发生。 突变的大鼠肉瘤基因包括H-RAS\N-RAS\K-RAS基因组成了个21KD的家族,他们在未分化癌和差分化的甲状腺癌中表达较高,而且这两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往往含有这些基因,这些基因表明甲状腺癌的预后较差,推测大鼠肉瘤基因在甲状腺癌的发展中起到媒介作用。 BRAF 基因突变是MAP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活动的主要成因,它有ABC三种,BRAF基因t突变是指T1799A基因位点的突变,该突变占到了90%在四十余种BRAF基因突变中,该突变不是家族性的细胞突变,而是作为一种体细胞遗传改造,专一的发生在甲状腺乳突状癌及由其衍生的未分化甲状腺癌,但其不发生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和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该基因突变主要与癌细胞的生长和增值有关。 PIK3即磷脂酰肌醇-3激酶是一种信号传导通路,Art有三种表型,ART蛋白的三种亚型是甲状腺癌表型中最丰富的亚型,它的扩增在甲状腺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未分化甲状腺癌的形成假说中,MAP蛋白激酶和ART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PAX8-PPARγ基因表达的蛋白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它的融合主要是发生在PAX8上13号染色体断臂q2上的外显子7或8或9和PPARγ25号染色体上长臂P3上的内含子之间,野生型的PAX8-PPARγ是一种抑癌基因,而上述那种融合的嵌合体失去这种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这种融合主要发生在甲状腺滤泡状癌,且在所有卵泡变体的甲状腺乳突状癌中发生率大约占33%。 P53 抑癌基因编码一种核转录受体,在细胞周期,DNA修复及凋亡中扮演核心的角色,作为监护人的基因组P53,DNA损伤引起短暂的细胞周期阻滞,它的过度表达是为了许DNA 修复过度表达可能是细胞对DNA损伤进行修复。P53的点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5-8,突变的P53失去了上述作用,导致额外的基因突变和有害基因的增殖,这种突变主要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中发生率大约是25%而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发生率占到60%.在良好分化和未分化混合型中P53的点突变仅在未分化型中发生。P53抑癌基因可能是在肿瘤去分化为分化良好和未分化的甲状腺癌的发展进程中起到触发的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用,启动子基因中的CPG岛富含钠碘转运体和甲状腺素受体,DNA甲基化转移酶导致启动子甲基化,基因沉默,进一步去分化为甲状腺癌,从而常规的碘放射和甲状腺素支持治疗对其不起作用,使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可以使启动子再分化,从而常规治疗可以发挥作用。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包括四种组蛋白(H2A, H2B, H3, H4),组蛋白的调节包括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这些调节在DNA启动子甲基化为基因沉默的时候发挥作用,表观遗传调控的药物靶向治疗将在癌症的未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解读2012-11-6

肿瘤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解读 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第18、19、20、21外显子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洛替尼)的治疗敏感性,与EGFR第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相关,发生特定突变的患者临床使用这些抑制剂可以提高生存率[1, 2]。 参考文献: [1]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 Jackman DM,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15:5267-5273. EGFR第20外显子T790M耐药位点突变检测 EGFR第20外显子(T790M)突变可引起易瑞沙、特罗凯等TKIs的耐药[1, 2]。如果对于一个病人的EGFR检测中,既发现耐药突变,又发现敏感型突变,例如:T790M/exon 19 deletions;T790M/L858R 、G719X、L861Q、S7681等,则提示其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罗替尼)的敏感性有限制[3, 4]。 参考文献: [1] J?nne PA,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6; 12(14Suppl):4416s-4420s. [2] 2011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3] Yun CH,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105(6):2070-2075. [4]Arcila ME, et al.Clin Cancer Res. 2011; 17(5):1169-1180.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

前言 药物体内代谢、转运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影响药物的体内浓度和敏感性,导致药物反应性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部分上市的新药仅限于特定基因型的适应症患者。美国FDA已批准在140余种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增加药物基因组信息,涉及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42个。此外,部分行业指南也将部分非FDA批准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特性(如MGMT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列入疾病的治疗指南。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是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前提。 药理学与遗传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两方面。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侧重于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化、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侧重于解释药物如何与作用靶点发生作用。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进行检测可指导临床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美国FDA和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都已批准了一系列的个体化用药基因诊断试剂盒。这些试剂盒基本都是对人DNA样本进行基因检测。而在基因表达的检测方面,由于RNA的稳定性差,样本处置不当可导致目标RNA降解,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临床判断。因此,RNA检测试剂的研发相对滞后。 本指南旨在为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提供一致性的方法。本指南中所指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志物不包括影响抗感染药物反应性的微生物基因组变异。此外,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个体化医学检测指南见《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检测技术指南》。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修订。 本指南起草人:周宏灏、陈小平、张伟、刘昭前、尹继业、李智、李曦、唐洁、俞

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f819351.html, 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作者:章必成 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3期 何女士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下均简称肺癌)已经一年余。2009年初,她首先接受 了化疗,疗效差强人意。她拒绝继续化疗,于是选择了分子靶向治疗(易瑞沙)。 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不仅肺部的原发病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肺内、淋巴结、骨转移灶全部消失殆尽! 可惜好景不长,这样的疗效仅仅维持了5个月。之后,她又服用了另外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特罗凯,结果令人失望:无效。 万不得已,医师再次对其实施了化疗。可是,连续更换了3种化疗方案,不仅肺部原发肿瘤越长越大,而且远处转移灶越来越多。 万般无奈之下,医师建议何女士再次服用易瑞沙。 奇迹再次出现了!刚刚过去了半个月,何女士各种症状明显减轻;一个月后复查肺部CT,肺部原发肿瘤及转移灶都在逐渐缩小,部分病灶已经消失。 近5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是易瑞沙、特罗凯)开始大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不仅延长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而且因为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势,使得很多年老体弱、难以耐受放化疗的患者获得了新生。毫不夸张地说,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是肿瘤治疗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从此,肺癌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各种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的分子靶向治疗范围涵盖了晚期肺癌的一线、二线、三线甚至维持治疗。但是,无论患者近期疗效如何,最终可能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耐药或治疗失败。此时,肿瘤患者和肿瘤内科医师该何去何从? 一线分子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 虽然目前普遍认为晚期肺癌应该首选双药方案化疗,但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认为分子靶向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线选择。如

药物基因检测位点及意义

药物基因检测位点及意义

检测项目名称基因位点检测意义 氯吡格雷01CYP2C19*2(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2型,代谢酶 预测氯吡格雷抵 抗风险,给出个体 合适剂量,提高氯 吡格雷疗效,降低 无效用药风险。 氯吡格雷为前药, 体外无活性,口服 经肠(ABCB1)吸 收,入肝脏,经肝药 酶CYP2C19*2、 *3、*17代谢激活, 其活性代谢产物, 再经过PON1激 活,才能发挥抗血 小板的功效。 CYP2C19*2、*3、 *17及PON1酶活 性决定了氯吡格 雷的疗效。 其中, CYP2C19*17突变02CYP2C19*3(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3型,代谢酶 60CYP2C19*17(C >T)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17型,代谢 酶 152PON1(A>G) 对氧磷酶1,代谢 酶

后,氯吡格雷活性增强,敏感度高,出血风险高,需高度关注出血风险,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氯吡格雷简化版(只测两个位点)01CYP2C19*2(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2型, 代谢酶 仅仅判断氯吡格 雷抵抗风险,只能 测出部分抵抗患 者,会有漏检,且 不能判断出血风 险。 02CYP2C19*3(G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2C19*3型, 代谢酶 华法林69VKORC1(1639 G>A) 维生素K环氧化 物还原酶复合物1 亚单位,靶点 华法林经CYP2C9 代谢后失活,基因 突变者导致该药 在体内蓄积,应减 量;VKORC1为

12CYP2C9*3(107 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华法林作用靶点,基因突变者,对华法林敏感性增加,应减量。VKORC1 CYP2C9用于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计算,起始剂量给药五天后,转入维持剂量微调。缩短调药时间,降低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 阿司匹林106PEAR1(G>A)PEAR1 :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AA\AG基因型,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PCI患者,心梗和死亡率高。预测疗效,给出个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一文读懂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 在我们面临的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既然是基因病,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来监测突变的基因,进行基因修改,从而治愈癌症呢? 基于这个思路,基因检测应运而生! 基因检测就是针对肿瘤的基因图谱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到底是发生了哪些突变的过程。 随着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被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检测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制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机会。 目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在30%到40%,而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获益病人,有效率可以提高到80%。分子检测为癌症治疗模式带来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癌症治疗开始迈入个性化治疗的新天地。 那么,哪类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 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如果经济条件挺好,想要全面检测癌症相关的基因,可以做全基因检测。 说完基因检测,就不得不说说靶向治疗了! 靶向治疗是指通过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导致肿瘤生长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谱变化,以此确定针对特异性驱动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很多,不同基因突变类型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只有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正确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才能使患者获益。 近年来,靶向药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靶向药可选。其中,肺癌获批的靶向药最多,靶点也最多,具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种,其他常见癌症如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也有很多靶向药可用。常见靶

开展药物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申请书及流程样板

药物基因检测项目介绍 医院药学部 一、药物基因组学简介

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人类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即基因本身及其突变体与药物效应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药理学与遗传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两方面。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侧重于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化、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侧重于解释药物如何与作用靶点发生作用。 药物的体内代谢、转运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影响药物的体内浓度和敏感性,导致药物反应性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 目前临床按照指南和标准化的治疗,约有30%的患者治疗不达标。针对这些患者,药物基因组学可阐明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并结合检测结果出具具有个体化的用药建议,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的费用负担,最终实现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因此,我院药学部临床药理室已开展相关药物基因检测项目,各临床科室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送样检测,适用人群与相关检测套餐如下: 适用人群 1、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的患者; 2、需要使用的药物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需要长期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的患者; 4、使用某种药物效果一直不理想,病情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5、有过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史或家族成员中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人; 6、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患者; 7、某些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和孕产妇等人群。

从患者开始谈基因检测的整个流程

从患者开始谈基因检测的整个流程 题记:几颗玉米放进爆米花机器,出来便是爆米花;一个智力一般的高中生放到人大附中,三年后出来就是国际一流大学新生;二两五花肉和几个青椒交给一名厨师,出来的便是香喷喷的回锅肉。可是这中间都发生了啥是什么重要步骤将初始原料打磨成了成品10ml 的血液或者一块肿瘤组织,最终变成了一份20 页的检测报告这是怎么实现的中间都发生了什么本文旨在回答这个问题。基因检测的整个流程可分为哪几个大的步骤概况性地了解一个事务的框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我们心里会有“底”。不管别人怎么分,我简单粗暴地把它分为四个程序:1,检测前咨询部分;2,实验室部分;3,信息分析部分;4,临床解读部分。五脏俱全的基因检测公司应该包含以上所有的四个程序,除非存在部分业务外包的情况,例如有的公司只做临床解读部分。1)检测前咨询部分: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应该检测,都值得检测,检测目的是为了明确是否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还是仅仅为了玩,选择哪种产品更加适合,这些都是需要在这部分搞清楚。2)实验部分:应该取多少组织样本,测序过程中有哪些细节步骤,这可是个核心环节。3)信息分析:实验部分做完以后所得到的是一大堆序列,不分析就是一堆垃圾,信息部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垃圾中挑选黄金。4)临床解读:黄金挑选出来不拿去换成大米然后进肚,那也没什么用,基因检测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对临床实践又何指导,全在这

里了。四个程序,每个程序又包含哪些小工序呢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基因检测分为四个程序,也明白四个程序主要做什么。可是,每一个程序又具体涉及哪些小程序呢剖析程序的过程,就是知识差异化的过程。1,检测前咨询:患者预期、产品选择;2,实验部分:样本获取与运输、DNA 制备与文库构建、 质控与上机测序;3,信息分析部分:数据分析、报告初稿;4,临床解读部分:检测报告、临床实践、报告解读/人文关怀。总而言之,简单来说,从明确患者的检测目的开始(用药指导,耐药后寻找新的方案,仅检测一个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状态等),到选择合适的产品,然后获取规范的样本(血液,组织,唾液等),然后合适的运输方式到达实验室,然后一些列的规范实验室操作及数据分析,最后到科学的检测报告与咨询服务。这就是四个程序所包含的内容。每一个程序分为许多小工序,每一个小工序又有许多学问与讲究。下面将会详细介绍每一个小工序。程序一:检测前咨询部分:患者预期。销售经理、产品经理、主治医生与患者需要充分沟通,明确该基因检测的目的,知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做好患者的预期控制。:产品选择。对于基因检测产品来说,产品选择几乎等同于检测基因的选择。哪些基因需要强行检测、哪些基因推荐检测、哪些基因有一定的检测价值,这些需要阐述清楚。最后,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与病情,综合选择(这是理想状况)。实际操作过程中,销售经理往往会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临床信息。患者的临床信息对于基因检测报告者有重要意义,信息掌握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