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春暮西园》赏析
高启春暮西园阅读答案

篇一:高启春暮西园阅读答案篇二:高启春暮西园阅读答案篇三:高启春暮西园阅读答案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话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篇四:高启春暮西园阅读答案篇五:高启春暮西园阅读答案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春暮西园》诗歌赏析

《春暮西园》诗歌赏析《春暮西园》诗歌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暮西园》诗歌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注释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赏析一(思想内容角度):这首七言近体绝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西园”景色,表现了诗人诗意盎然的田园生活情趣,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首句萃集了西园的典型意象——绿池、芳草、晴波,充分展现了西园的面貌;次句自然承接,既是对首句的概括,又揭示了春色满园的由来;三四句继续紧扣诗题,推进一层,点出时令,描写菜畦和蝴蝶。
这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显出变化,画面由静而动,并采用拟人手法,把众多蝴蝶翩跹菜园的情调写活了,整首诗因此而充满盎然的情趣。
赏析二(语言特色角度):这首七言近体绝句,以自然、本色、清新、活泼的语言,描摹生活观察,表达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
本诗题为《春暮西园》,诗作以典型的'菜园意象——绿池、芳草、晴波、菜畦、蝴蝶等——入诗,紧扣诗题,自然本色,清新活泼,绝无雕琢斧凿之感;园景是清新的,语言也是清新的,以清新之语绘清新之景,可谓契合无际,相得益彰。
尤其是末二句,用拟人写法表现蝴蝶纷聚菜园的情景,活泼生动,充满盎然的生活情调。
赏析三(表达技巧角度):这首七言近体绝句,表现的是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种生活情趣的成功表达,得益于作者恰到好处的表达艺术。
一是起承转合的结构艺术。
全诗四句:首句“起”,点题取象;次句“承”,扣题提炼,交代由来;三四句“转”“合”,仍紧扣诗题,选取典型意象,但化静为动,表现了“西园”的盎然气象,也透露出作者积极、惬意的生活态度与情调。
春暮西园高启古诗带拼音版

春暮西园高启古诗带拼音版
春暮西园高启古诗带拼音版
chūn mù xī yuán
春暮西园
gāo qǐ
高启
lǜ chí fāng cǎo mǎn qíng bō,chūn sè dōu cóng yǔ lǐ guò。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zhī shì rén jiā huā luò jìn ,cài qí jīn rì di é lái duō。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春暮西园高启阅读答案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参考答案: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春暮西园高启全诗翻译
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新晴
(宋)刘攽( bā 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试卷第 5 页,总 24 页
“昼梦”、 “南风”等意象可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 活场景。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27.穿天透地 28.不相同。《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 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 之美的惊叹。 (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咏瀑布》 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
试卷第 11 页,总 24 页
新凉 徐玑(宋)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新凉 : 初秋的凉爽。②田畴:田地,田野。 17.一二两句中“ ________”、“ ________”最能体现 “新凉”这一特点。 18.最后两句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答案】
江上 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试卷第 9 页,总 24 页
24.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5.这首诗中的三、 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 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24.运用拟人手法。“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 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 动,情趣横生。 25.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 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 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 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 光明。 2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
《春暮西园》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春暮西园》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描写绿池、芳草、晴波、春色等自然元素,以及人家花落、菜畦蝶来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作品原文春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作品注译1. 满:指水满。
2. 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作品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诗词格律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下平五歌(平水韵)。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
作品简析诗人高启以其杰出的诗歌创作,在明初诗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春暮西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高启的诗歌才华。
诗歌开篇描绘了西园的景色,“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绿池清澈,芳草丰茂,阳光洒在池面上,波光粼粼。
一场春雨过后,春色似乎也随着雨水流失殆尽。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暮春的氛围,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他意识到,人家的花已经凋零,而菜畦里的蝴蝶却增多了。
这一细节描写,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就如同人生的兴衰起落一般。
然而,即使春天即将离去,生活中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珍惜。
菜畦里的蝴蝶翩翩起舞,给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延续和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同时又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花落蝶来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感慨。
这种既欣赏自然之美,又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春暮西园阅读题及答案

春暮西园阅读题及答案
《春暮西园》出自于“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这首诗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春暮西园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暮西园》阅读原文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春暮西园》阅读题目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暮西园》阅读答案
本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句句写景,作者寓感时伤春之情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
一二句写春雨过后乍晴,水漫池塘,本是陆地上的青草此时已弥漫在池墉里,呈现出雨后清新美好的景象,暗含作者对美好春色的留恋之情。
后两句写经过雨打风吹之后,繁花落尽,天晴之后,引来蝶舞花枝间。
表达了对春光逝去的依恋与伤感。
(如白描、多运用色彩的词等角度也可。
)
试题分析:本题角度比较宽泛,既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也可从修辞手法落笔,还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思考。
考生应在平时复习中多积累一些诗歌鉴赏的术语,规范答题的模式。
高三高启--春暮西园_

【思路点拨】 这道试题角度“任选”,开放度大,可以说是题目的最大亮点。 这些角度大致有四个:语言、形象、技巧、内容主旨。 在每一个角度中又按不同标准,可分若干小角度。 1.语言:(1)分析总体风格;(2)品味锤炼字句, 分析“满”“过”“知”等炼字的精当。 2.形象:可联系诗中意象、意境进行分析。 3.技巧:可从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角度, 联系写景状物进行分析; 也可从渲染、衬托等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4.内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 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在具体操作时,一般要根据题干指向,根据诗歌特点, 选择一个小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总之,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 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 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答: ①暗扣诗题,熨帖自然:第二句说潇潇春雨带走了春色,暗扣 题中“暮春”;第三句写残红零落,句中“花落尽”也暗扣题中 “暮春”;第四句“菜畦”暗扣题中“西园” 诗句反复扣题,使主 与诗题顾盼有情,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②小诗写景状物有虚有实:首句描绘春天美景绿水盈盈、 芳草萋萋,是“实”;次句写春雨过后的情景,春色是实, 春雨是虚;第三句中的“知”字表明“花落尽”是推测,是“虚” 第四句描写“今日”蝶舞蜂狂的景象,是“实”。虚实相间, 既能丰富画面内涵,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4.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 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答: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 晚春时景,风雨阴晴、夏来春逝、此处花落、 彼处蝶飞,玩味诗中意境,可从中体悟出 朴素的生命哲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 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 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 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 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 阳光的可贵。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 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 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 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 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 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 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 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的意思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的意思?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的意思是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这句诗出自“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春暮西园》。
原文: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话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扩展资料:
《春暮西园》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诗中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春暮西园》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抓住了“满”“过”“知”等字十分传神。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看出用了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启《春暮西园》赏析
【原作】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清阮元《江定甫梦游益都冯相国佳山堂作诗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韵》:“宰相荒园半菜畦,石屏风外是沙堤。
”洪深《劫后桃花》三:“园的那一头,大洋屋旁边,还有小小的一个菜畦。
”
【赏析】
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
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或吴县人,祖籍开封,家居山阴。
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做过张士诚幕僚。
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明高祖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入境爱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淡漠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明高祖拟委以户部侍郎,他却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
此前,高启《题宫女图》一诗,招惹谗臣挑唆诬以讥讽君王,致高祖耿耿于怀。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复浚锦帆泾”,营建衙府,高启为其撰写《上梁文》,引来杀身之祸。
因衙府旧基原为朱元璋曾经的敌手张士诚王宫旧邸,《上梁文》又有“龙盘虎踞”四字,谗臣吴帅蔡本趁机诬告其存以反心,御史张度亦在弹劾中称其为“兴亡王之基,开败国之河”,遂致高祖大怒。
洪武七年(1374),魏观被诛以腰斩,高启受株连,处以腰斩八段,卒年仅39岁。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
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各代,师古之后成家。
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道:“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明诗纪事》中也有赞誉:“高启天才特绝,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
初编有五集,2000余首。
后自编为《缶鸣集》,存诗937首。
景泰元年(1450),徐庸收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
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