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
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1]
![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1]](https://img.taocdn.com/s3/m/0cb6580c581b6bd97f19ea67.png)
收稿日期:2004—10—15一、引言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行为。
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整个非语言研究的基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
有些体态语是与生俱来的、无师自通的,这一点得到了不少语言学家的证实,如所有的人都会在高兴时微笑,悲伤时哭泣,害羞时脸红,受威胁时叫喊等等。
然而不少体态语都是经过后天习得的,因而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的文化所独有,从而造成体态语行为因文化而异的现象。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体态语的跨文化交际作用进行探讨以及对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来帮助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二、体态语的内涵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关于体态语,英语中有bodylanguage,bodymovements,gesture,bodybe-havior,kinesics等,汉语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等。
严格地说,上述术语分归两种类型:一种是体态语(bodylanguage),英语中的gesture,bodymovements,bodybehaviour和汉语中的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都属这一类;另一种是身势学或体语学(ki-nesics)。
对人类体态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正式研究是从达尔文开始的,他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感情的表现》一书中提出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对体态语进行系统研究的要首推伯德惠斯特尔。
他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
而法斯特的《体态语》是反映体态语研究成果的另一代表之作,被人们称为非语言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自此以后,体态语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
澳大利亚演说家爱伦·皮斯的《体态语》和美国教授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体现。
浅析英汉肢体语言与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肢体语言与文化差异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身体间距、目光接触及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这一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说明了解肢体语言是用英语交际的必要条件。
标签:肢体语言;文化;身体间距;目光接触;手势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持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而肢体语言只是这种差异中的一方面。
一、肢体语言之一——谈话双方身体间距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一)身体间距的不同情况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2米的距离。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二)东西方人对不同身体间距的不同态度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
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
小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

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李冬梅亳州七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也随之不同。
单纯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
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
可以说,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总是把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尤其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差异现在我来从几方面说一说体态语也就是肢体语言的差异。
1 手势中国人与英美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意义却不一样。
例如,中国人在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 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Victory),中国人表示“8”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另外, 英美人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表示“吃饱了”,中国人做相同的手势则表示“杀头”。
中国人见面时,会握握手(Shake Hands),而英美人多是挥挥手,说"Hello!"。
有些手势是英美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或希望事情办的成功,左右摆动食指表示"不","你不能",或"那样做不好".把两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有些手势是汉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用食指点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或"我干的",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表示尊敬,英美人如果不是实际需要是不会用双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很繁琐。
2身势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身势语有很不同之处。
在坐姿上,中国人常常喜欢正襟危坐,尤其是下级在上级面前或学生在教师面前,坐姿态通常比较拘谨,背靠椅子或歪着身子,翘起二郎腿坐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姿势。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的坐姿往往比较随便,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英美人甚至爱将脚放在桌子上,表示放松和不拘节;而很多中国人认为这种坐姿极不礼貌,难以接受。
中西方体态语比较研究(英文版)

AbstractBody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is a very usual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Body language plays an assis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when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Bu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ody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significances and expressions except some world known ones.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ome examples,comparing the body language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t aim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reducing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so as to achiev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Then promote peopl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reinforce the heart-to-heart understanding and in the end will benefi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Weatern people and Chinese people.Key Words:body language;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comparison; differenc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摘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ulture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对比研究学生姓名专业学号学院班级指导老师职称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onverbal languages, body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approach to express our thought and feelings. As with verb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also the part of culture. And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our society growing along with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gradually been more frequent, and what is more, 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e subtle and profound impact exerted by body language,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he understanding caused by nonverbal language have brought about a growing number of cultural conflicts (Birdwhistell,R.L,1952). Therefo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crucial to us to acquaint with the speaker’s body language, such as gesture, facial expression and behaviors in the target culture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so as to eliminat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he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give research on body langu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part of the world, and then find out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finally illustrate the crucial function of body language. I hope this paper will offer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body languages and the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Body language; contrastive analysis; culture摘要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

英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身势语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1 引言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指不用词语的交际,有无声和有声之分。
但一般说来,非语言交际多指无声。
我们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坐立姿势,手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移动,身体的接触,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发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识。
人们就把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成为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嗓子的音质,交谈者之间的距离,谈话者选择衣着打扮的方法所传递的信息,说话人判断接话时机的方法等。
2 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作为符号概念的身势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符号单位,它用于传递信息,早已未人们所熟悉,并能自如的运用各自群体中所通用的符号势进行交际。
从话语意义的研究角度看,身势语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辅助,替代功能身势语伴随话语,对话语起着补充,强调或者确定的辅助功能,他们相互依附,相互支持以取得预期良好的交际效果。
身势语与话语同时或先后进行,它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语义信息量更大,更清楚。
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场合人们用身势语来替代话语,并给交际增加了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 Pardon me,sir ,will you do mea favor ?Let mepurchase you one of these puddings. It would give mesuch pleasure.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 into his wrinkled face.“请原谅,先生,能赏我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如果您肯收下,我将不胜感激。
”他往后一跳,仿佛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的通红。
2.2 表情功能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者情绪,当然,身体其他部分也可显露这类情绪。
【推荐下载】论英汉体态动作成语异同

论英汉体态动作成语异同一、引言 起源于西方的体态语言学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
体态语(bodylanguage)又称身势语、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人们交际时的姿态、动作、表情及相隔的距离等来传达信息的。
与有声语言相比,体态语更具有人类共通性的一面,但往往又带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当许多形体动作渐渐成了特定的程式化的规则之后,更能反映出它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各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反映人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服饰容貌的表达法,这些描绘体态语的表达法由于其生动形象而往往能在语言中固定下来,渐渐地转化为成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本文拟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
二、从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普遍性分析相似性 非语言交流手段的普遍性,即其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所接受和具有相同理解的国际性。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面部表情,作为表达情感的交流手段,基本上是相同的。
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为各类文章增色不少。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可以找到反映各类体态动作的成语。
如反映面部表情的,在英语中有(pull)alongface(形容忧郁的面孔),grinfromeartoear(咧嘴大笑);汉语中有愁眉苦脸,和颜悦色,嘻皮笑脸等。
又如反映手部动作的,英语中有handinhand(手拉手),heavy-handed(笨手笨脚),givesomeoneahand(帮助别人);汉语中有毛手毛脚、手舞足蹈、手忙脚乱等。
由于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许多共同的经历,不同的语言中自然有相似的表达来反映人们生活环境和经历的相似之处。
在汉语里有马脸、好斗的公鸡、母老虎等说法,英语中也同样有horse-faced、fightingcock、tigress,且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几乎一致。
描述体态动作的成语也是如此,遇到开心的事,英语说crackasmile,汉语是绽开笑容,两者是十分相像,burstone ssides与笑破肚皮反映了人们对异常可笑之事的反应十分相似。
中西方身势语差异

h
12
• “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 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 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 ,她们往往会因为异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 而感到受庞,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 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放映出 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其含义复杂,规定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 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
,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
另一回事。
h
6
•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 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 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 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 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 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 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 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 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 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
• 反应动作 指人们在一定场景下作出的适应性动作,这 是对客观情况作出习惯性和机械性的反应。
• 调节动作 指说话双方为了调节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
而作出的体态动作,这是一种非语言的反馈。
h
4
要点:
一、不同民族在谈话时,双方保 持多大距离最合适。
二、各国对于身体接触的不同看 法。
三、目光接触的艺术。
四、交际中你会微笑吗?
• 非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和语言交际一样,是人们互相交
往的方式。在交际过程中,两者互为依
托,相辅相成,共同传递信息与情感,构成
整个交际行为。
h
3
身势语的功能
• 情感表露 指用面部表情和各种体态动作表达内心的 思想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也随之不同。
单纯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
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
可以说,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总是把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尤其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差异现在我来从几方面说一说体态语也就是肢体语言的差异。
1 手势
中国人与英美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意义却不一样。
例如,中国人在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 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Victory),中国人表示“8”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另外, 英美人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表示“吃饱了”,中国人做相同的手势则表示“杀头”。
中国人见面时,会握握手(Shake Hands),而英美人多是挥挥手,说"Hello!"。
有些手势是英美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或希望事情办的成功,左右摆动食指表示"不","你不能",或"那样做不好".把两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
有些手势是汉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用食指点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或"我干的",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表示尊敬,英美人如果不是实际需要是不会用双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很繁琐。
2身势
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身势语有很不同之处。
在坐姿上,中国人常常喜欢正襟危坐,尤其是下级在上级面前或学生在教师面前,坐姿态通常比较拘谨,背靠椅子或歪着身子,翘起二郎腿坐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姿势。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的坐姿往往比较随便,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英美人甚至爱将脚放在桌子上,表示放松和不拘节;而很多中国人认为这种坐姿极不礼貌,难以接受。
在演讲或报告会上,中国演讲者大多是在台上站者或是坐着不动,表情严肃,动作少而拘谨。
英语国家的演讲者则不同,他们大多在听众人面前不停地来回走动,动作频繁。
推及至课堂,中国教师上课时除板书外,大部分时间是站在讲台的中心位置,举止庄重。
英美教师却大不相同,他们习惯于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有的美国教师甚至坐在讲桌上。
中国教师有时觉得英美教师过于随便,英美教师则认为中国课堂太沉闷,太呆板。
另外,要回答教师质提问时,中国学生与英美学生的身势也不相同。
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按要求要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问题,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英美学生通常是坐着回答问题。
3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汉英文化中共有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
然而,目光接触的方式和频率则因文化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直视对方,有时还有意地回避不断的目光接触,以表示谦卑或尊敬。
英美人交谈时,双方往往是相互直视,在他们看来,直视对方意味着正直与诚实,而缺乏目光接触则意味着没有兴趣,心不在,或不信任.此外,盯视在英美国家被认为是不合适,甚至是不礼貌的,令人无法忍受的。
中国人对被盯视的态度比英美人显得宽容,而且,出于好奇,常常对外国人盯视.这种盯视虽无恶意,却会使对方感到十分别扭。
4 体触
体触是指通过身体的接触来传递或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
最常见的体触交际行为包括握手和亲吻。
除了在亲密无间的时候,他们通常不愿意与别人有身体的接触,即便是无意的碰撞也要表示歉意。
公共场所如公共汽车,火车或商店的拥挤或身体的相互碰撞会令他们极感不适,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居住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在相同的情形下,对拥挤和身体碰撞的容忍要远远大于英美人。
同理,英美妇女对别人摸摸拍拍或者亲亲她们的孩子感到别扭甚至反感而中国妇女对这类行为通常持接受的态度。
对于公开场合的异性这间的拥抱,接吻,中国人基本持否定态度,而英美人则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相反,对于同性青年男女之间手拉手走
或勾肩搭背,中国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英美人则会惊讶不已,因为这在英美国家被看作同性恋行为。
由此看出,汉英肢体语言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传递信息方式,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同,英美文化中所使用的体态语也需要学习,否则学习者就会在与英美人的交际中遇到困难甚至失败。
因此,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有关知识,这对培养他们对汉英文化中体态语差异的敏感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决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教学,要通过准确的表达,幽默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