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总复习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 运算定律

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加法交换律
(1)3.6+8.59+6.4=3.6+ 6.4 +8.59
(2)(25.8+7.5)+2.5= 25.8 +( 7.5 + 2.5 ) 加法结合律
运算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052-465-552 =1052-552-465
1278-756-244 =1278-(756+244)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25 × 16 = 2000
积=因数×因数
因数 × 因数 = 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运算叫做除法。
2000 ÷ 16 = 125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下1246元。求原来有多少钱,应该用( A )计算。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4)已知 A × B = 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A一定为0
B. B一定为0
C. A、B至少有一个为0
(5)计算444 × 25最合适的巧算方法是( C )。 A. 444 × 25 = 400 × 25 + 40 × 25 + 4 × 25 B. 444 × 25 = 444 × 20 + 444 × 5 C. 444 × 25 = 4 × 25 × 111
36 5 36 10 36 5 36 10
(7)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60÷14÷4 = 560÷ ( __1_4__ × __4___ ) (2)115 × 46 + __8_5__ × __4_6__ =(115 + 85) ×__4_6__ (3)26 × 4 ×__2_5__= 26 × ( ___4___× 25)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分类指导举一反山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分类指导 举一反三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也合用三个数连续相加。
用字母表示:a+b=b+a例:16+23=23+16做一做:75+168+252 65+73+135 88+75+12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22+58)+42=22+(58+42)=22+100=122做一做:425+14+186 186+38+62 155+657+2453.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综合应用时,加括号可以使计算过程更清晰。
例:343+452+148+257=343+257+452+148=(343+257)+(452+148)=600+600=1200做一做:63+71+37+29 67+25+33+75 129+235+171+165二、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342-28-172=342-(28+172)=342-200=142做一做:868-52-48 400-256-44 500-257-34-1432.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例:198-75-98=198-98-75=100-75=25做一做:425-74-25 515-128-215 534-257-34-1433.“同级运算”中的数字搬家。
加减法属同一级运算,交换加数或者减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通常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字不动,后面的数字在搬家时一定要带着符号搬)用字母表示:a-b+c=a+c-b例:384-59+16=384+16-59=400-59=341做一做:528-64+72 672-36+28 342-87+584.减号后面加括号,加变减,减变加。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定律》课件之一

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多个力的合力,如计算多个分力的大小和 方向。
化学
在化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如计算混合物中某组分 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多个经济指标的总和,如计算多个国家的 GDP总和。
详细描述: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时,任意改变加数的组合顺序,其和不变 。
结合律的证明
总结词:逐步推导
详细描述:通过举例和图示,逐步推导证明加法结合律。例如,计算(a+b)+c和a+(b+c)的结果,证 明它们的和是相等的。
结合律的应用
总结词:实例丰富
详细描述:列举多个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实例,如计算(5+3)+2和5+(3+2)的结果相同,说明在实际计算中可以灵活运用结合律 简化计算。
提高计算效率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有助于 学生在进行加法计算时更 加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 ,提高计算效率。
培养逻辑思维
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 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加法运算 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掌 握这一知识点有助于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
2023
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复杂问题
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如求多边形的面积、体积等,需 要使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各个
部分的和。
组合问题
在组合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使 用加法运算定律来计算组合的可 能性,如计算从n个不同元素中
取出k个元素的组合数。
概率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件

(三)减法简便运算:
•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用字母表示:a-b-c=a-(b+c) •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 用字母表示:a÷b÷c=a÷(b×c) •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 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 用字母表示:a÷b÷c=a÷c÷b
读或写出下面各小数
20.04
5.42
0.25 0.672
零点六七二
二十点零四 五点四二 零点二五
说出上面各数中 2 表示的意义 20.04的2表示两个十 5.42的2表示两个百分之一 0.25的2表示两个十分之一 0.672表示2个千分之一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 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重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常用四舍五入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 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 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 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 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 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 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PPT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结合律 316+59
=316+(50+9)
作乘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25 × 8 = 200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①意义: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 ②各部分的关系:
375 ÷ 3 = 125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375 - 59 = 316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算式:59+316=375 减法算式:375-59=316或375-316=59
位置,商不变:a÷b÷c=a÷c÷b。
重点解析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1)根据第①个算式,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教材第104页第1(1)题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练习二十五》课件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图形名称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条边都 相等
√
只有两条 边相等
√
有一个角 是直角
√
只有两个 锐角
√ √
有三个锐 角
√ √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特点
可以清楚地看出多个物体的统计情 况。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加减法的 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角形
知识点
具体内容
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 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看一看,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 出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下面是高阿姨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 量统计表,根据此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年份 普通邮件数 电子邮件数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 √) ( ×) ( √) ( ×) ( ×) ( √)
32Biblioteka 小试牛刀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00-300-700 =1200-(300+700)
727-194-106 =727-(194+106)
=400+200
=100+100
=600
=200
18
典题精讲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1+2+3+4+5+6+7+8+9+10=55(根)
19
典题精讲
3.完成下表。
107 104 106 38
20
典题精讲
4.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 (52+4__8_) 1500-28-272=_1_5_0__0 - (28 + 272) 415-74-26= 4_1__5_ - ( _7_4_ + 2__6_) a-b-c = _a__ - ( _b__ + __c_)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3
01
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你能叙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28+52+74+26=(28+52)+(74+26) ______加__法___结__合__律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