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课件)

合集下载

国企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普法讲座.ppt

国企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普法讲座.ppt

国企及其高管犯罪原因解析 1. 确实有罪 2. 无意识犯罪 3. 因法律界限不清导致犯罪 4. 被诬陷导致犯罪
专题一 无意识如何构成犯罪
广东中山李启红案
李启红,原中共广东省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68年6月参加工作, 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前任中山市市委副 书记、市长,被外界誉为“十大明星市长”。 2010年5月因经济问题双规。2011年4月6日至 7日,李启红将在广州受审,其被控内幕交易、 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受贿罪两项罪名。
报告显示,09年中国可统计的落马企业家有 95位,10年该数据上升到155位,11年突破
国企高管犯罪特点 1. 数额高 2. 6个数罪并罚、4个一罪一罚 3. 重刑(8死缓,1无期,1有期15年) 4. 无死刑立即执行 5. 共犯比例高(40%)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公司原董事长宋文代,涉 嫌贪污5290多万元、黄金58.9公斤,挪用公款 2100万元,使这家几度被评为“中国黄金行业 之首”的大型国有企业濒临绝境。
国企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国企刑事法律风险提示与防范
一、国企刑事法律风险何以成 为一个话题
1. 一组数据
84万件
105.1 万人
2. 不可逆转性
3. 一种普遍的心态
国企与民企
背景材料一
2012年6月,深圳卫生系统掀起一股反腐 风暴。据深圳市检察院通报称,已对该市 市、区两级13家医院的16名管理人员以涉 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其中包括9名正(副) 院长、7名科室负责人。
1. 民 企 涉税、涉发票、非法集资、集资
诈骗、诈骗、行贿、串通投标、注 册资本、非法经营、强迫交易、敲 诈勒索、涉黑等
2. 国 企
媒体盘点2011年十大国企企业家犯罪 ——来源:《法制日报》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会见
《刑事诉讼法 》
❖ 第三十七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 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 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 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 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 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 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 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
❖ 10、企业生产安全类犯罪风险识别 ❖ 重大责任事故罪;污染环境罪;强令违章冒
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 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 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不报、谎 报安全事故罪。
❖ 11、企业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风险识别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 矿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收购、运输、 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 动物制品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 植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 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非法收购、运输 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三、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
❖ 1、外部原因 ❖ 1)法律规定模糊; ❖ 2)法律变化; ❖ 3)与合作者利益冲突; ❖ 4)同业恶性竞争; ❖ 5)权力寻租。
❖ 2、内部原因 ❖ 1)追求利益,明知故犯; ❖ 2)法律意识差,触犯刑律; ❖ 3)股东之间利益冲突; ❖ 4)管理疏漏。
四、企业经营涉及刑事法律风险 的常见罪名
❖ 法律风险评估:律师在获得被评估企业的 同意后,入驻企业并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风 险事项调查燕出具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的一项 预防性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审查企业的组织 结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公司章程、公 司各项许可证照、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 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对外重大合同签署的 决策和流程、劳动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等,并对之分别进行法律风险 评估。

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和防范ppt课件

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和防范ppt课件
13
税收法律风险
偷税 逃避追缴欠税 虚开发票
14
偷税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 记进 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 税款,最高可以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 五倍以下罚金。
15
逃避追缴欠税
3、增加企业赢利。在企业内部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后,企业权力机关和经营管理层 就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谋划企业的发展大计,而不会因解决 法律纠纷而牵扯企业高层领导的精力,同时会大大减少企业因为陷入无休止的诉讼之 中而支付的巨额费用。
5
公司设立及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合作主体审查不严,导致投资款被骗 公司设立协议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公司章程法律风险防范 虚假出资法律风险(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股权变动程序错误 公司变更登记不及时 股东协议及章程理解分歧 公司清算没有依法进行 侵犯小股东利益 股东会议决议不符合要求 机构设定违反法律规定
20
合同缔结阶段法律风险
印信、授权委托混乱(表见代理) 未对缔约相对方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 标的物有权利瑕疵(如已经被担保或者自己无权处分,当然能,
这里有必要对无权处分和表见代理行为进行一同阐释)或质量瑕 疵 商业贿赂 暴露商业秘密 合同条款语意模糊,易产生歧义 标的依法不得流通(比如非法财物、人身)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而且,企业法律风险是一种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不 是某种既成的不利后果。
2
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1、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缘由是 法律因素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应为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变化(包括法律的制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PPT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PPT
我国的公司分为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无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公司: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者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本罪指的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登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认定本罪的关键
2、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用其他欺诈手段
(1)法律意识淡薄,犯罪界限认识不清(2)不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3)人性弱点: 亲情、情感生活、陋习、虚荣
自身原因
(1)企业管理制度不科学(2)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
管理原因
外部原因
(1)社会风气(2)政策及体制
虚报注册资本的风险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刑法》第158条规定: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融资环节的风险
立案标准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如果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50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量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企业家及高管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

企业家及高管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
21
三、融资风险
非法集资的法律特征和罪名范围 ❖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
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 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 收资金; ❖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 公开宣传; ❖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 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 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2015年11月,华中最大线下理财武汉财富基石出事,涉 及7万人,50亿!
❖ 2015年12月,e租宝轰然倒塌,上线505天,吸金747亿, 涉及90万投资人
❖ 2016年4月5日,上海中晋突然出事,20多名高管全部抓 获,牵连13万人,涉及3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投资人 超过2万人!
❖ 2016年4月21日,望洲财富自爆董事长杨卫国卷款10亿 失联,已向上海经侦报案。涉及资金,截至2016年3月底, 约为22亿。
企业家及高管人员 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 逄锦温
1
目录
❖ 基本概况 ❖ 设立风险 ❖ 融资风险 ❖ 税务风险 ❖ 腐败风险 ❖ 风险防控
2
一、基本概况
❖ 牟其中2016年9月27日刑满释放。因南德集团犯信用证诈骗罪, 2000年5月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南德集团董事长, 1994年全球富豪龙虎榜中国富豪榜第4位]
❖ 借款人与出借人遵循借贷自愿、诚实守信、责任自负、风
险自担的原则承担借贷风险。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承担 客观、真实、全面、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不承担借 贷违约风险。

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防范ppt课件

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防范ppt课件
4
2015年中国刑事犯罪企业家人数统计图
2015年刑事犯罪企业家人数统计图
1000
类型
人数 比例
921
900
犯罪企业家 921 100%
800
国企企业家 751 81.54%
751
700
民营企业家 170 18.46%
600
500
400
300
200
170
100
18.46% 0
国企企业家
81.54% 民企企业家 人数 比例
1 数据情况
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的统计年 度,共搜集企业家犯罪案件793例,共涉及犯 罪企业家921人。
2 罪名频率
921名犯罪企业家共涉及59个具体罪名,被触 犯的频数共计999次。
3 高频罪名
行贿罪、贪污罪和单位行贿罪三类腐败犯罪成 为2015年犯罪企业家触犯的高频罪名。
1.向银行融资的刑事风险 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1.行贿受贿、侵占挪用犯罪
2.向社会融资的刑事风险 2.虚开发票罪
2.合同诈骗和串通投标犯罪
10
企业融资的刑事风险
(1)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 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2)信用卡诈骗罪 (3)高利转贷罪
向银行融资的 刑事风险
向社会融资的 刑事风险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单位行贿罪 合同诈骗罪 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 行贿罪 受贿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职务侵占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0
企业家涉案的高频罪名
25 34 39 43 45 51 59
20
40
60
89
92
100
80
100
120

最新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分析PPT课件

最新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分析PPT课件
(2)明确股权的转让操作方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能不能自由地向股东之外的人 转让股权,章程应当规定详尽的操作程序,避免引起股东间纠纷。
(3)明确股东会的决议事项。对发行公司债券是否需股东会作出特别决议、解除 任中董事职务条件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应当作出详细规定,避免章程内出现模糊字样。
(4)明确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关系。明确董事会和股东会各自的具体工作职责.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范分析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 变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 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 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
对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法律风险,主 要表现为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而导致的权利 义务的重新分配问题。而我们所谈的企业法律风险的 防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自身不规范或者企业相对的一 方的不规范行为所导致的权利损失。
税收法律风险
偷税 逃避追缴欠税 虚开发票
偷税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 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 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 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 税款,最高可以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 五倍以下罚金。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 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最高可以处以虚假 出资金额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 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最高可以处 以所抽逃出资金额 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在面对公司与股东之间、股东之间、股东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争议时,公司章 程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化解公司章程中潜在的法律风险,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四 个方面的防范:

企业家及高管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共55页

企业家及高管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共55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企业家及高管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 控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中,许多企业家认为自己不过在从事普通的民商事活动,一不 卖军火、二不贩毒品,不可能与刑事责任沾边。这种认识反映了企业 家对刑事法律风险缺乏认识、疏于防范的现状,这也是企业发展过程 中频频“出事”、企业家频频身陷囹圄的主要原因。
刑事法律风险是与犯罪相关的一种风险,是指某种行为是否会具有 社会危害性、是否因此而触犯刑事法律,是否进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可能性。公司、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是指公司、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的具体行为出现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企业家刑事法律 风险及其防范
主讲人:周冬平
第一章 有关财产、自由与生命的题
根据我们律师的经验总结,大多数企业家对自己身边可能存在的法 律风险并不知悉。他们大多精于各自领域的业务,但是对法律风险没 有足够的认识与防范,甚至直到“出事”的前一天,对即将发生的法 律危机都浑然不知。一旦危机爆发,企业家顿时措手不及,企业则随 之陷入停滞甚至瘫痪。
2、 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
中国三十年企业史,企业家落马无数
当代中国企业家遭受“牢狱之灾”的比例之高,为世界罕见。电 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几乎每天都会有企业高管落马的报道。 这些落马的企业精英,他们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他们曾 经率领企业问及巅峰,兴盛一方;他们崛起的路线图不尽相同,但他 们却终于走向了相同的悲剧。
1、什么才是您所追求的最大利益?
向钱看,但请注意脚下陷进!
当下社会,企业和个人普遍的观念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我们
认为应该追求合法、合理利润的最大化,加了一个“合法、合理”, 内容那就丰富了,至少他是多维的价值观,他可以把企业家的社会责 任、历史使命融进去,而且还完全可以融进去企业家的个人情感,个 人兴趣,如果这么来办企业的话,整个经济社会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理性的思考,谁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企业家个人以及家庭的幸福能有效的、平稳的、持续下去,这才是最 重要的。
中国传统的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偏重于为各种合同把关。绝大 多数公司法律顾问远离公司核心决策圈,对公司重大决策并不知情, 无法全面识别企业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更谈不上为企业家个人采取 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了。
因此,为您财产、自由与生命乃至家庭、亲情,企业家可以没有法 律知识,但绝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今后企业家们的法律意识如果还 停留在用这种“事后救火”的法律救济方式来维护合法权 益,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了。我们的企业家们法律意 识还略微欠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还不够强,在法律风 险防范上的投入还不够多(包括精力和金钱的投入)。
2、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市场秩序不规范及企业家经营不 规范,企业家往往带有“原罪”
中国的商学院不开设法律课程,或者只是把法律作为选修课,而美 国的城市大学规定,MBA课程的所有教师必须有所教专业l0年以上的 从业经验,教法律课的教师必须是执业律师,而且在教书的同时,必 须继续从业。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把最实 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今企业家纷纷落马,折射出中国对企业家法 律基础知识的不够重视或者缺失。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治进程还比较落后,无论是政府还是
企业,对法律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我国的企业家是随着改革开 放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管理上缺乏学习的模式和榜样,带有浓厚的 江湖气息,企业家往往与政府官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外部因素 的综合导致巨大的法律风险。
《中国企业家》总编辑牛文文在谈及中国企业的生存特征时坦言: “90%的企业的消亡,都是没有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不仅是民营企 业,即便是国有企业比如中航油、伊利集团等,如果选择强行改制, 往往会中途折断。”另外,我国纵多的企业家落马跟贪官被查处有直 接的联系。
(二)企业家存在刑事法律风险的原因
企业家落马、企业因法律问题陷入困境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为 什么中国老总这么多落马?中国的企业家们怎么了? 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企业家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整体文化水平原因,使得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 薄。即便是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中国的企业家其实并不缺乏创业精神和商业智慧,但频频发生
的触雷事件却凸显出不少企业家严重缺乏“法律风险”和“法律边界”
意识,结果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可能为日后埋下地雷。
中国的企业家犯罪特点
经过多年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中国的企业家犯罪有以下特点: (一)大都是无意识的犯罪。他们根本就无心犯罪,只是在企业的
第二章 企业家刑事风险及其防范策策略
(一)企业家刑事犯罪特点
商业领域犯罪(营利活动) 行政刑法(固有刑法与行政刑法:一般来说,规定既侵害法益又违反
伦理道德的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刑法,是固有刑法(或称刑事刑法)。 行政刑法则是指行政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的总称,即为了实现行政 管理目的,立法者便在行政法律中规定种种命令与禁令;为了保证有 令必行、有禁必止,就规定违反行政法的罚则(行政罚),其中包括刑 罚方法与行政制裁方法。) 可变性(经济犯罪与经济法规,新罪名不断产生;行政刑法具有较强 的目的性 较弱的伦理性、较大的变易性、较广的散在性、较多的交叉性、较大 的依赖性等特点。)
在此,我们并非危言耸听,对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而言,刑事风险已 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危险。这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家更加相信“关系”能解决一切问题, 而不相信法律会羁束他们。
(二)在我国的商学院培训中,法律课程的缺失或者不重视,导 致企业家们严重缺乏法律观念。法律风险防范已成企业高管们急需补 的一课。
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不熟悉法律而误入各种法律陷阱。例如江西某企 业家因为转让土地使用权而被认定为“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判刑 三年。 (二)大多和经济犯罪有关,涉嫌商业贿赂、职务侵占、非法经营、 非法集资、票据诈骗、合同诈骗等。 (三)这些企业家大都功成名就,家庭幸福。他们一旦出事,前程 和家庭俱毁,涉嫌的公司也往往受到牵连,甚至倒闭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