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优质课比赛《短文三篇》教案

合集下载

《短文三篇》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文三篇》公开课教案设计

10. 短文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要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共同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相互质疑,整体把握文章。

2.研讨探究法,深入文章,探讨课本中体现出来的哲理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生命的责任意识和价值思考,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2.了解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自己的意义。

3.思考应该如何去生活,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地位。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工具录音机、磁带、播放器、小黑板·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蒙田对“热爱生命”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音乐《怒放的生命》。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主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活得长久。

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旺盛。

)2..请一同学来回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有关生命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那么,对于生命这一话题,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呢?今天我们来看看在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眼里,又该如何对待我们仅有的一次生命呢?板书:热爱生命蒙田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蒙田的有关情况。

二、作家作品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

高中语文《短文三篇》教案

高中语文《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教案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

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

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七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教案黄石二中谭清才三维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通过研读三篇短文,了解蒙田、帕斯卡尔、富尔格姆等作家的思想以及人文主义观念,并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思想·信条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将三篇短文作为一个整体,从行文思路入手,着重讨论难解的语句,以《热爱生命》作为思想探讨的重点,略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并以之过渡到《信条》,并以动笔的方式来自行解读《信条》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质疑—联系”的方法深入解读文本,要求学生动口动笔来表达自己个性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让他们能从生活体验出发,对生命、思想、信条作一个自我反思、深入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将三篇短文作为一个整体,导入的同时板书):这节课我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三篇》老师在同学们这么大的时候啊,也有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有青春不能承受之轻,在烦恼的时候常常不自觉要思索人生问题,是啊,人——一个多么复杂的字眼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呢?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那么思想对于人又意味着什么呢?时代瞬息万变,有没有不变的信条呢?让我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短文三篇》,听听哲人们给予我们的人生箴谏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一、研讨《热爱生命》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老师:有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这篇短文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试着把握一下作者的行文思路。

2、一位同学说一说行文思路学生:短文从度日说起,进而阐述对生命的态度,最后阐述热爱生命的办法就是关注生活,珍惜时间,只有这样生命才有乐趣,也不会感到死之苦恼。

老师(板书):度日——生命——生活3、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老师(过渡语):西方哲学随笔有很强的哲学有很思辨特色,加上我们距蒙恬时空久远,势必有不少难以理解的语句,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之中已经提出来了(老师展示幻灯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表述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两个句子上。

《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教案

《短文三篇》教案短文一:《小猫的故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阅读、理解并复述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根据简短的提示回答问题。

3. 学生能够使用英语描述小猫的特征。

4. 学生能够根据所听故事内容进行判断。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黑板、小猫的图片、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展示小猫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小猫。

激发学生回答的热情,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小猫的原因。

Step 2: 讲故事使用图片或PPT展示故事的关键点,并讲述以下故事: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little cat. It was very small and cute. It had white fur with black spots. It had big blue eyes and a small pink nose. This little cat was always very curious. One day, it saw a butterfly in the garden and chased after it. It ran so fast that it didn't notice the hole in the ground. The little cat fell into the hole and couldn't climb out. It meowed loudly for help. A kind girl passing by heard the meowing and rescued the little cat. From that day on, the little cat learned to be more careful and never go nearholes.Step 3: 问题回答根据故事的内容,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 What did the little cat look like?2. Why did the little cat fall into a hole?3. How did the little cat get rescued?4. What did the little cat learn?同学们可以回答问题,并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短文三篇》优质教案

《短文三篇》优质教案

《短文三篇》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篇短文中作者对“生命”“思想”内涵的独特阐释;联系实例积极探讨,加深对其本质的理解教学过程:一、以问启思,导入新课:人是什么?人的生命价值在哪?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问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生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较量二、品文·悟理·知行(一)学习《热爱生命》一、走进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一、文章是怎样来表达“热爱生命”的主题思想的?明确:第一部分(1~2):懂得热爱生命〈知〉第二部分(3):如何热爱生命〈行〉问题二、作者在第一段中,用了什么手法来阐释要热爱生命的?明确:对比度日(好日子和坏日子的对比)态度(哲人与“我”对生命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二、合作探究,拓展思维:问题一、文章中“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明确: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而有限的,活过一天,就意味着向死亡走近了一步,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

作者正是从终极意义上关照生命,以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问题二、文中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人类历史上又有哪些人是“乐于生”而在面临死亡时“不感到死之苦恼”的呢?明确: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引颈就刀的阿基米德,进退皆忧的范仲淹,鞠躬尽瘁的周恩来,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入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三、文中说“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蒙田向我们阐述了哪几种热爱生命的方法呢?明确:热爱生命的方法:1、迅速抓住时间2、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二)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析题入文:析题:人是一根苇草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二、例析文本,拓展延伸:1、人是一根苇草,“苇草”让我们知道了人的脆弱和渺小,请同学们结合实例说明2、人又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能思想”让我们看到了人的坚强和伟大,请同学们结合实例说明(三)学习《信条》一、整体感知:思考:作者列出的这些信条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明确: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作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二、学有所悟:为什么在幼儿园学的知识,在成年人乃至社会中都使用?明确:这些简单的信条都是前人思想的结晶,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践行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通过讨论交流、即兴演讲共同学习了《短文三篇》这些闪烁着理性光芒的短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当我们懂得了生与死的关系时,我们会更加热爱生命;当我们知晓了人如苇草一般脆弱,但有了思想我们变得尊贵而强大时,我们看到了思想对于生命的意义;当我们明白度过一生靠的居然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信条时,我们不禁感慨看似简单的信条中包含了多少永恒!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命,勤于思索,恪守信条,活出一个精彩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大我”来!板书:生命“度日”:死对比生:热爱“苇草”:弱对比强:思想“信条”:小引用大:践行。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及反思新

《短文三篇》教学设计及反思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设计注重了学生的思考,在趣味性上不足,导致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点:
第一,对课文内容挖掘还可以再深刻一些。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可以对“思想”进行更深入地探讨,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思考,对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也有更大的支撑力。

对于《热爱生命》,可以再深入一些探讨“好日子”“坏日子”,这样对学生更有现实意义。

第二,课堂调动更多一些,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

在对学生鼓励上做得还不够充分,以至于课堂上有些沉闷。

再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更注重对于课文内容的挖掘,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多调动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短文三篇 教学设计

短文三篇  教学设计

《短文三篇》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说明: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学习文化论著类课文,要注意“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学习这篇课文,一要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二要把握短文的观点以及支撑观点的材料,三要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篇课文包括三篇短文,其中第二篇只是几个片断,第三篇只是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教学时,可以把第一篇作为重点(可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后两篇次之。

课时安排:1课时《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二)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四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在上节课对生命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文章。

和上一篇相比,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提问后明确。

因为作者认为①“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

《短文三篇》教学实录

《短文三篇》教学实录

《短文三篇》教学实录【教学目的】尝试散文类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

【教学难点】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与高效学习。

【教学方法】问答与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第十二课,《短文三篇》。

本课是以同学们自学为主的略读课文,课前大家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阅读了文章,那我想问问同学们,这三篇文章,你们最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二、研读课文生1:我喜欢第一篇,因为它的内容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特别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读。

生2:我也喜欢第一篇,我感觉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很深刻,有些地方我有些读不懂,所以很想和老师同学们研究一下。

生3:我喜欢第二篇,尤其喜欢题目中的这个比喻,我觉得这篇和第一篇比起来写得更加理性。

生4:我喜欢第三篇。

因为它用极简单的语言阐述了深奥的问题教师:以上几位同学谈得挺精彩,各有见地。

虽然同学们最欣赏的篇章并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都非常认真地思考了。

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共同深入探讨,本课作为粗略的阅读,应该怎样去读?读这样的文章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首先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一篇文章《热爱生命》。

我先朗读《热爱生命》。

在老师读课文的时候。

请同学们拿笔把文章中你认为重要的,你喜欢的,或者是你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读完后我们大家共同研究。

教师朗读读完毕,学生提问。

生1:哲人是什么样的思想?生2:为何作者十分热爱生命却“随时准备死而毫不吝惜”?生3:“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什么意思?教师:作者生活的年代是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是讲神权绝不讲人权的。

大多数的哲人受神权思想的影响,把上帝作为思想的依托,作为生活的全部所在,认为现实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而以蒙田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是讲人权的,认为天地是人创造的。

请就第二、三问题学生各自谈自己的观点。

生1:因为每个人最后的归宿都是死亡,不管你想不想,最后的结果是不可能改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三篇》教案郑州市第十九中学一、导入: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不能失而复得的也是生命。

如何对待生命又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呢?让我们一同走入短文三篇去找寻答案。

二、探究学习新课内容。

1. [探究过程一] 学习《热爱生命》一文(1)审读配图,关注配图中的元素。

提示:布满蛛网的钟表盘失落的钟摆背对着钟表盘和钟摆的中世纪人(2)诵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解读配图,思考配图要告诉我们什么?提示:钟表可以对应为“生命”、“时间”,布满蛛网的钟表盘可以对应为“消磨时光”,遗落的钟摆可以看成是“匆匆流逝的光阴”,中世纪人背对钟表的行为可以看成是文中所写的哲人习气——尽量回避生命的流逝,无视生命流逝的存在,仿佛度过生命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教师阐述:全图可以做这样的解读。

配图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所生活的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哲人们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思想状况,当时的哲人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3)在作者看来生命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提示: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品味下列语句“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

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了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小结:作者面对如此优越、值得称颂并富有乐趣的生命他准备乐于生,享受生活。

讲究方法,关心生活。

(4)思考:在谈到乐于生,享受生活之前作者先谈到了死,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怎么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一句。

提示:"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

死亡是生命的另—种形式。

)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生的结局就是死。

所有生命都是会死去的,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

生即死,死即生。

此刻的你已不是从前的你(细胞不断死去,又不断重生),所以说生的本质是死。

作者在谈到热爱生命之前先说能坦然面对死亡,因为只有将现世生命过得丰盈饱满的人,在死亡来临时才不会感到遗憾、惋惜,才能坦然。

也就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

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

(5)多媒体展示: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人们的主流思想,认识蒙田思想的伟大和价值。

教师阐述: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作为中世纪的一员,能够摆脱人们的主流思想,形成令今天的我们都称赞的伟大思想真的是难能可贵。

(6)课内拓展: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为使生命丰盈饱满他们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对于生命的认识是相通的,人性是相通的。

他们都告诫我们对待生命要热爱,对待死亡要从坦然镇定。

历史上和当下也有一些人他们也懂得珍惜生命、坦然面对死亡请看:(投影展示)英国渣打银行在对新员工的培训中有关应对抢劫的理论就是“贪生怕死”!国家新颁布了中小学生见义勇为要慎重的规定司马迁隐忍苟活,完成了史家之绝唱。

汶川地震中成名的“范跑跑”恐怖头子本·拉登培训出的“人肉炸弹”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些人、事的看法和观点。

思考这同作者所说的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一致吗?明确:渣打银行的理论是尊重生命的生存权,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新颁布的中小学生见义勇为的规定,也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的角度考虑的,重视生命、重视生存权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

当然有象宁若诚这样的优秀青年我们应该是歌颂和赞扬的。

司马迁忍辱偷生,屈原自投汨罗江,这两人我们现在给予的是赞许和肯定,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信仰。

同样范跑跑保全性命,拉登的人肉炸弹放弃生命,他们也是有信仰的,只不过他们的信仰违背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和观点。

所以,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热爱生命,不做无谓牺牲,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生有所获,死得其所。

2. [探究过程二] 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相对于浩瀚的宇宙和深邃的历史长河而言,个人的生命微不足道、转瞬即逝。

但是思想会赋予生命力量,有思想的生命将会拥有更有意义的生活。

(1)自读文章,思考帕斯卡尔认为”人”的特点是什么?明确:人的特点是能思想、脆弱。

提示:相较整个宇宙而言,人因身体而脆弱,因思想而坚韧。

在帕斯卡尔这里,人只是会思想的芦苇。

举出你熟悉的人或者亲历过的事例来证明帕斯卡尔的观点。

明确:霍金的事迹、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们,等等。

(2)文章的结构为片段式,语言形式相对散乱,请用文中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我们要努力好好思想。

这就是是道德的原则。

(3)疑难句解读教师阐述:本文哲学味道浓厚的句子很多,哪些语句是你不好理解的?(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解读: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2.“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解读:教师可以举例解释人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在于:人知道自己渺小,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抗宇宙的力量,但是其他生物对于宇宙的力量却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自身的渺小也缺乏认识。

因此,正是在人与物思想能力的区别中体现出人的高贵。

人从而超越了肉体的渺小,实现了精神的伟大。

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尊严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部分的难点。

实际上这句话的思想与前几句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正因为客观上人类肉体的渺小无法改变,因此才需要用思想来体现尊严,而保持思考的习惯就是人类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有着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思想精神上。

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

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同时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体现自己的尊严。

4.“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思想之所以囊括宇宙是因为思想没有边际,不受束缚,宇宙可以成为思考的对象(4)结合课文内容,并为本文配上一幅形象的插图,并从课文中选择一句话作为注释语,并做适当阐释。

学生展示:3. [探究过程三] 学习《信条》一文(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有思想的生命将会是丰盈饱满的,如何使生命丰盈饱满的问题美国当代作家福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已做过这样的思考。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福尔格姆的人生信条。

明确: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2)具体来讲福尔格姆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生活、做事、为人准则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浏览小字部分并思考文中简单的幼儿园语对应的深广的人生道理是什么?小结:作者在文中通过浅显的幼儿园语,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

当我们拥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态度,遵循了友爱互助的为人准则,那么我们的人生状态将是健康的。

福尔格姆用浅显的幼儿园语告诉我们,要使自己的生命丰盈饱满就要学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生活。

(3)课内拓展:解读课本P53页配图。

提示从构图要素和注释语解读。

提示:全图重点构图要素是两个紧挨在一起的人并排坐在大树下,注释语也强调了手拉手、紧挨一起。

于文中的“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这一信条对应。

思考:为什么画者会从众多信条中选取了这样一条强调互助友爱的信条语作为绘图的对象?互助仁爱的集体精神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何在?提示:这一信条是作者在文中唯一重复强调的一条信条。

绘图者也把这一条作为注释语放在了插图下。

绘图者想告诉我们,他更看中在生命的历程中关爱他人的品质。

一个人仅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只是单纯的关注自身的存在价值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关爱集体,因为毕竟只有整个社会的健康才会有个人生命状态的健康。

从这一意义上讲,关爱他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对我们人生的意义更为重大。

三、总结归纳(教师通过板书巧妙地通过图画将三篇文章连为一体。

)师:以上三篇短文从文体上说都是观点鲜明,语言形象,思想深刻的哲理散文,我们通过解读形象的配图,自创形象的配图,了解了文章的主旨。

蒙田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帕斯卡尔告诉我们要使生命丰盈饱满、更加有意义,要做一个有思想,会思想的人;富尔格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基本的人生信条,并且强调只是关注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是不够的,还有学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

板书设计短文三篇热爱生命学会思考遵守信条四、作业设置作业布置:今天,同学们学了三篇文章,相信能够指导同学们更好地面对生命、学会生活,有所启发。

设想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网站的版主主,面对这样的一个帖子,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投影展示)我读完初三就没读书啦。

读书成绩不上不下。

后去在别人店里学习了三个月电脑。

又回家又读初三。

没读完。

又到深圳做了一年。

见识了很多。

又不想在那干了。

回家玩了半年,我妈又托人让我到河南读职高要我学技术。

我来这里比叫晚在班级中是插班生上课都听不懂。

在这里我没一个人认识,又不懂他们这里的话。

我湖南的,想过不想读了但觉的很对不起我爸妈。

我现在觉得很迷茫,但又不能不读下去。

不用跟我说大道理这方面我不比你们差,外面我见识得多。

我原来在深圳做了一年的服务行业。

知道很多。

五、结束语: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信念的一种高级动物,是受到自然厚赐的优越无比的一种生命形式,我们应该用思想指引自己的行为,用信念照亮人生的道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让我们生活是丰盈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

如此,即是是“死亡”,我们也会泰然处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