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导学案及答案
《观舞记》互动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观舞记》互动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1 教师:毛勇导学目标1、欣赏文章高超的语言技巧。
本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
2、欣赏本文开头的艺术,和巧借“不能”表现事物、表达强烈感情的手法。
导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欣赏文章高超的语言技巧。
导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导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颦蹙()()粲然()嗔视()斗薮()叱咤()()鲜妍()花鬘()惊鸿()2、积累文学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原名,作家。
代表作品《》,诗集《》、《》。
3、文章脉络全文22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0):写观“印度卡拉玛姐妹之舞”的总感受,为印度惊人的舞蹈艺术叹为观止。
第二部分(11—18):叙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过程,描写卡拉玛姐妹精湛的舞蹈技巧和优美的舞蹈语汇。
第三部分(19—20)抒写观舞后的感想。
第四部分(21—22):对卡拉玛姐妹的友谊和热情表示感谢,抒发对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谊。
4、摘抄文中精美的比喻句、排比句。
并尝试赏析它们的妙处。
二、课堂探讨1、反馈预习成果。
2、赏析精美的开头艺术。
① 文章开头四个“假如”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描绘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排比。
分别描绘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舞蹈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②“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卡拉玛的这种表现说明真正的舞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答: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③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和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有关系吗?答:有。
因为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也一样。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请作具体说明。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9+观舞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9观舞记【导学目标】1.累积语句,熟读课文,认识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领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品尝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4.鼓舞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雅观、价值观。
【要点难点】1.累积语句,熟读课文,认识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领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品尝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一、预习当先一步1. 走近作者冰心( 1900-1999 ),原名 _谢婉莹 ____,笔名冰心。
第一版的诗集有《繁星》(1923) 、《春水》 (1923) 、《冰心诗集》(1932) 。
祖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有名诗人、作家、翻译家、_______家。
2.背景助读《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月后期的一篇散文。
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期间,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的立场和看法,特别是 1955 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使了中印关系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斗薮( sǒu)粲然(càn)尽态极研(yán)花鬘(mán)嗔视(chēn)全身解( xi è)数褶裙(zhě)雏(chú)凤叱咤(chìzhà)风云颦蹙(pín cù)4.解说下边的词语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虑的样子。
粲然:笑脸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气吞山河: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足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佳人体态轻快。
二、讲堂小试身手问题一.整体感知:朗诵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短的语言谈谈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若是运用高明的语言技巧,描述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好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问题二.句段品读① 文章开头四个“若是”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描述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内容?排比。
观舞记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第19课 观舞记导学案(含答案)第一课时 文本感知诊断性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粲.然( ) 褶.裙( )颦蹙..( )( ) 嗔视( ) 细腻.( ) 惊鸿.( ) 叱咤..( )( ) 惆怅..( )( )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xu àn ( )丽 轻ji é( ) 模n ǐ( ) ch ǎn ( )述 静m ù( ) 滋r ùn( ) wǎn( ) 转 柔r èn (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色行当: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B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妍:美丽。
C .息息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息息:休息。
D .惊鸿:惊飞的鸿,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4.揣摩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1)传达 描绘模拟 点染 A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写出一首长诗,来 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B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 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2)说明 说出 阐述 赞美 A.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 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B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 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 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A .难道我就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B .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C .难道我就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D .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一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七年级下19.《观舞记》导学案

使学生欣赏到了艺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4、拓展延伸启发
学生关心时政。两条建议:1、精彩导语应体现在导学案上;预习提纲1中“简单介绍”改
为“了解”。
张卫国(备课人):
简洁明了,学生看过就知道怎样去预习,老师看过就知道怎样去教学。
一、怎样设计导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兴奋起来,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呢?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我很快想到了音乐,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听名曲作选择的活动,并由此导入新课。设计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2)初步体验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享受;(附对所选三个曲子的理解:1、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2、幽静深远的山水风景;3、甜美愉快的校园生活)
二、合作探究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马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试填下表:
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面
精彩描述
身体美
服饰美
神态美
动作美
……
5、“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伤;忽而……”该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语句吗?试作赏析。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导入新课;
2、小组展示预习提纲一;
二、怎样拓展延伸让学生有话可说呢?由于我自己对舞蹈一无所知,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无话可说,又因为该文结尾也涉及到了中印两国的友谊,于是在学案的作业上,我就设计出那样的问题。其目的:(1)锻炼表达能力;(2)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3)关心时政。
最后,欢迎老师们提宝贵建议,以期进步,做好学案。
张海波(备课人):
参会人员签字:
发言记录:
于锐(主备课人):
虽然时隔一年,《观舞记》这篇文章我还是有些印象的。接到备课的任务后,我不忙着先去翻教材或教辅资料,而是强迫自己对《观舞记》进行回忆,于是该课教学内容的整体轮廓在我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教学目的和重难点也有了(品味享受舞蹈之美,欣赏作者表现美的方法和技巧)。现在必须解决的就只有两个问题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观舞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观舞记》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9、《观舞记》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3、了解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
导学探究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所了解的作者冰心:2、掌握下列生字。
咿哑(yī)粲然(càn)颦蹙(pín cù)惆怅(chóu chàng)静穆(mù)嗔视(chēn)叱咤(chì zhà)解数(xiè)端凝(níng)尽态极妍(yán)3、理解下列生词。
【清扬】纯净、昂扬向上。
【端凝】端正而注意力集中。
【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静穆】安静庄严。
【变幻多姿】姿势多样,变化不定。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浑身解数】全身招数。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二、合作探究1、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2、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
(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优选精练★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颦蹙()()端凝()咿哑()嗔视()惆怅()()静穆()粲然()蠕动()2、文学常识填空:《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________ 》。
2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导学案之五].doc
![2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观舞记导学案之五].doc](https://img.taocdn.com/s3/m/75f868d8376baf1ffd4fad10.png)
编制人使用时间学习目 标 1. 朗读课文,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领悟艺术与牛.活的关系。
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 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外国优秀艺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一。
3. 体会卡拉玛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学习重点】 1. 学习作家冰心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 体会卡拉吗姐妹舞蹈美的奥秘。
[知识链接】 矗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 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 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 说”。
同吋,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 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 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 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 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绚丽 阐述 褶裙 粲然 嗔视 供养 蠕动 惆怅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惆() 炫( ) 濡() 绚( ) 绸() 眩( ) 蠕() 询( ) 稠() 弦( ) ・ 儒() 殉( ) 3.词语填空 变幻多 木色当. 低回 转 咤风云 浑身 数 尽态极 息息相 合悲欢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 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3. 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4.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口己” 5. 提出问题:你最莒欢文中的哪一段话?为什么? 6.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 容? 7.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观舞记》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观舞记》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观舞记》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引言在初中阶段,学习舞蹈也成为了一门必修的课程。
而在这份课程当中,学习如何欣赏舞蹈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不仅可以提高自己欣赏舞蹈的能力,还能够在观看舞蹈时增加自己的审美体验。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观舞记》这一篇文章的导学案。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并欣赏这篇文章。
下面我会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块来进行解读,同时也会给出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供大家参考。
Part 1 动作解读本篇文章主要对“手”,“足”,“身体”三个部位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动作所具有的特点。
比如“手”动作是比较柔和的,符合当时舞蹈表演的特点。
练习题:请列举出文章当中出现的至少三个用来描述动作的形容词,并简单解释他们代表的含义。
Part 2 舞剧分析在本篇文章当中,还提到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并深入分析了这部芭蕾舞剧当中的几个关键点。
比如整部舞剧所表现的情感及其精彩的舞蹈演出。
练习题:请问《天鹅湖》这一剧中主要展示的情感是什么,同时简单描述一下这一情感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Part 3 舞者评价舞者的表现同样也是本篇文章所讲述的重要部分。
舞者在活动中所表现的感情,以及动作所具有的精准性均受到了详细解读。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不同情景下,舞者的身体语言表现不同。
练习题:请列举出文章当中所描述的至少两个不同情景下舞者身体语言所体现出的特点。
Part 4 舞蹈欣赏在最后一个部分中,针对如何欣赏一场舞蹈所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文章中分析了一首具体的现代舞曲的表演,从中体现出舞蹈的独特之处。
同时,也提到了在欣赏舞蹈时应该关注细节之处。
练习题:请问文章提到的现代舞曲的表演名字是什么,简单的描述一下为什么这首舞蹈是值得欣赏的。
同时请列出至少三种关注舞蹈细节的方法。
总结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针对《观舞记》这一篇文章进行了详细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观舞记》学案导学案

《观舞记》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态度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 道德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
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活动案一、预习内容1、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咿呀静穆颦蹙粲然斗薮嗔视叱咤风云浑身解数尽态极妍端凝本色当行星宿2、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
3.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________》。
4、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5、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之情。
(引出“飞动”一词)请用“卡拉玛姐妹的美,美在”说一句话。
6、本文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时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语段,用这种句式说一句话:我喜欢“”,这句话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二、预习要求1、字词要会写、弄懂、记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观舞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2.研习精彩语段,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手法。
3.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中考考点】
1.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精彩语段的赏析。
2.学会多角度比较文学作品写法上的异同。
【学习重、难点】
1.展开想象,从优美生动的语言中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2.在欣赏与对比中总结写作方法,力求学以致用。
【走近作者感受名人风采】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
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
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繁星》《春水》等。
【了解背景探寻舞蹈奇葩】
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
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基础预习抓字词重释义】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斗薮.()粲.然()尽态极妍.()花鬘.()嗔.视()
浑身解.()数褶.裙()叱咤
..()()风云雏.()凤颦蹙
..()()2解词:
点染:叱咤风云:
惊鸿:尽态极妍:
颦蹙:本色当行:
嗔视:浑身解数:
粲然:
【激情朗读赏舞姿明思路】
3你能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结构并概括一下各部分的内容吗?
4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合作探究】
5、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6、.你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这句话?
7、品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段,并说说这些句段写的精彩的原因。
(提示:可以从句式、修辞、用词、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入手)
【拓展延伸】
8、试比较一下《安塞腰鼓》和《观舞记》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提示:从内容、修辞、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