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航电系统总线研究(DOC)

合集下载

总线通信技术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研究

总线通信技术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研究

总线通信技术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电子器件也越来越发达和普及。

而总线通信技术作为现代化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电子领域中。

本文将从总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研究进展、优势和局限性等角度综述其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

总线通信技术是指将多个电子设备连接成一个通信网络,并通过统一的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电子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简化系统的电路结构,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且能够实现分布式控制和实时通信等功能。

在航空电子中,总线通信技术不仅应用于飞机的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中,还应用于航空通信、动力控制、氧气系统和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

针对航空电子应用中的具体场景和需求,一些专业的总线通信技术也应运而生。

如MIL-STD-1553总线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发的一种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飞机和卫星中的数据传输和控制;ARINC 429总线是航空工业协会发布的一种数字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机载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输。

这些通信技术都是为了满足航空电子系统对于高可靠性、高带宽、高速度、低延迟、低功耗等多种需求而特别设计的。

在总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这些专业通信标准的应用推广和优化上。

MIL-STD-1553总线在美国军用航空电子中应用广泛,但在商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则比较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该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最高只有1.0Mbps),不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场景。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通信标准,如MIL-STD-1760、MIL-STD-1773、MIL-STD-1774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中,可以实现更快速、更灵活、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同时,总线通信技术也有其固有的优势和局限性。

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总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分布式控制和实时通信,使得航空电子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

大飞机航电系统总线研究(DOC)

大飞机航电系统总线研究(DOC)

大飞机航电系统总线研究夏志飞(凌云科技集团,武汉,430040)摘要:本文先介绍了大飞机航电系统采用的总线构型,再分层介绍了ARINC 429总线和AFDX总线的原理、特点和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为航电系统及其检测设备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航电系统;检测设备;ARINC 429;AFDX1 引言大飞机是我国的一个战略性工程,对未来社会、经济与国防,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整体推进都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航电系统关系到飞机的可用性、先进性、飞行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是重要的机载系统,而总线则是航电系统综合的核心,同样也是其检测设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外大飞机如A400M、波音787、空客A380的航电系统主干连接采用AFDX总线,成熟的、低数据流量的设备采用ARINC 429总线传输数据。

图1.1是一种航电系统的构型,以AFDX交换机为中心,通过无线电接口单元、远程数据集中器完成AFDX总线数据与ARINC 429总线数据的转换。

图1.1 一种航电系统的构型图2 ARINC 429总线美国ARINC 公司为了解决航电设备信息共享、系统集成、降低维护费用等问题而制定了《MARK 33数字式信息传输系统》标准,即ARINC 429标准,我国航空工业部也推出了类似的HB-6096《SZ-01数字信息传输系统》航标[1],该标准已得到广泛应用。

2.1 系统结构ARINC 429总线系统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如图2.1,每条总线上信息只能单向传输,但可一发多收,接收器不超过20个,通过两条ARINC 429总线可以同时双向传输信息。

图2.1 ARINC 429总线传输结构图图2.2 ARINC 429总线分层模型图ARINC 429总线不涉及也无需路由等功能,参考OSI模型,通过链路层、物理层模型可清晰描述其关系。

参考图2.2,链路层负责消息编码、检错等,物理层负责电器编码、传输等。

2.2 链路层ARINC 429总线中,链路层将航电系统设备或检测所用总线监控设备的数据编码后转交物理层传输,该层中,数据字是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分为5类:二进制(BNR)码、BCD码、离散、维护和AIM数据字。

新一代军用航空总线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新一代军用航空总线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4 . 集 成 电路 与 微 系统 设 计 航 空科 技 重 点 实 验 室 , 陕西 பைடு நூலகம் 安 7 1 0 0 6 8 ) 摘 要 :为 确 保 新 一 代 军 用 航 空 总 线 系 统 — — 军 用 1 3 9 4 总 线 的 性 能 及 功 能 正 确 性 、 总 线 协 议 符 合 性 及 系 统 应 用 可
靠性 , 对 总 线 进 行 系统 测 试 成 为 必要 。搭 建 总 线 系统 测 试 平 台 , 从 总线 电气特性 、 总线协议 符合 性 、 系 统 应 用 方 面对
总线 系统测 试方 法进行 研 究 , 经过 总 线 系统 的联试 、 试验 及试 飞任 务 , 充 分 表 明 所 描 述 的 系统 测 试 方 法 有 效 、 可行 ,
A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n s u r e t h e c o r r e c t n e s s o f t h e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a v i a t i o n b u s — — Mi l i t a r y 1 3 9 4 b u s s p e f r o r ma n c e a n d f u n c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T e c h n i q u e, 2 0 1 7, 4 3 ( 6 ) : 8 7 - 8 9, 9 3 .
Re s e a r c h o n t e s t me t h o d o f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a v i a t i o n b u s s y s t e m

航空电子数据总线技术探析

航空电子数据总线技术探析

航空电子数据总线技术探析发布时间:2021-06-16T10:55:02.190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5月作者:张美仙[导读] 随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需要加强对航空电子数据总线的认识和研究能力,以提高该总线的技术水平。

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并作为进一步研究电子航空运输系统架构的一部分,总结了相关技术途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并为提高电子航空运输工程的技术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张美仙摘要:随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需要加强对航空电子数据总线的认识和研究能力,以提高该总线的技术水平。

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并作为进一步研究电子航空运输系统架构的一部分,总结了相关技术途径,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并为提高电子航空运输工程的技术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航空电子;数据总线;技术随着计算机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总线技术应运而生。

总线技术的出现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航空电子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的结果。

其目的是通过多路传输总线形成分布式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共享,实现驾驶舱的综合显示和控制,形成一个综合的航空电子系统。

一、航空数据总线的概述总线技术用于机载设备、子系统和嵌入式模块,类似于计算机网络。

机载电子设备相当于计算机,它们通过机载数据总线互连成网络系统,完成相互间的数据信息传输任务。

目前适用于船舶、卫星、导弹和坦克等移动平台。

这基本上是一种实时连接技术。

综合电子航空交通系统的开发是基于数据总线技术的发展。

美军航空供给系统和电力供应经过前四个阶段:第一代立式航空电子航空系统、导航和通信系统。

完全独立,原系统甚至取决于飞行员对任务处理的判断。

第二代联合式航空和电子系统中的子系统相互独立,不同设备之间交换的数据较少;该模块概念是在第三代综合式电子组合系统中引入的。

数据处理模块将替换为计算机,而不是子系统。

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足够的功能来处理复杂的任务。

它目前已进入高级集成研究的第四代,使用统一的网络连接子系统、模块甚至处理器芯片,具有速度、可扩展性、延迟和容错能力。

航空总线校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航空总线校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航空总线校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根据我公司在总线技术方面的应用,对ARINC429总线、CAN总线、AFDX总线进行技术特点的分析,采用综合总线校准系统产生所需的各种模拟、仿真信号,经过动态链接、驱动程序和数据采集等先进技术,完成对ARINC429总线、CAN总线、AFDX总线的校准。

在目前我国暂无此类校准规范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研究、试验解决了实际校准中的难题,保证了总线校准的量值溯源及实际生产中的计量需求。

关键词:航空总线;ARINC429总线;CAN总线;AFDX总线引言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的迅猛发展,机载设备及地面设备也飞速革新,电子设备之间的控制与数据交互则越来越重要。

航空总线技术是飞机航空电子设备综合化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航空电子系统的“骨架”和“神经”,负责将各类航空电子设备互联以达到信息综合的目的,是飞机各航电设备间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通路。

航空数据总线技术是航空电子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总线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军事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完成率,为确保总线类专测设备能正确实现其功能,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校准。

由于总线的设计开发是依据各总线的协议进行,对于总线的校准,国内、行业内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校准规范,如果总线出现故障,将影响飞机整个航电系统的功能,为了保证飞机各系统、子系统的准确可靠以及飞机处于安全的技术状态,必须对总线的测试技术及应用进行自主研究,通过对总线测试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建立总线校规范,以满足总线校准的量值溯源及实际生产中的计量需求。

1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目前ARINC429总线、CAN总线、AFDX总线等总线技术正在迅速的发展并应用于我公司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中,总线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军事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完成率,为确保总线类专测设备能正确实现其功能,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校准。

由于总线的设计开发是依据各总线的协议进行,对于总线的校准,国内、行业内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校准规范,为了保证飞机各系统、子系统的准确可靠以及飞机处于安全的技术状态,必须对总线的测试技术及应用进行自主研究,通过对ARINC429总线、CAN总线、AFDX总线协议的熟悉,研究可实施的ARINC429总线、CAN总线、AFDX总线校准方案,依据不同总线的通讯特点及传输特性进行综合总线校准系统的建立,以满足总线校准的量值溯源及实际生产中的计量需求。

总线技术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线技术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线技术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飞行器电子系统综合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功能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强和扩大,各组织先后提出一系列的数据总线规范。

总线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民用飞机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几种典型的机载数据总线,然后综述了总线技术在机载设备数据通讯和数采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下一代民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用飞机;机载总线;数采系统0 引言从波音737到空客380和波音787,民用飞机电子系统的综合程度已经逐步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而数据总线已成为实现机载电子设备信息综合、功能综合的关键所在。

数据总线作为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渗透溶合于整个系统之中。

数据总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程度的高低和系统综合能力的优劣[1]。

民用飞机总线技术的目的是实现各子系统的模块设备之间的交联,使其达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信号和数据的交换。

其主要特点是:满足飞机各系统之间数据通道的高带宽、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要求。

1 总线介绍1.1 CSDB总线CSDB总线是由罗克韦尔柯林斯制定的航空电子设备间互连的单向广播式异步串行总线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客机、运输机等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

CSDB可以构成单信源、多接收器的传输系统,总线数据采用全双工差分方式传输,信号的数据格式为异步串行通信格式。

CSDB总线传输波特率为12.5Kb/s。

1.2 ARINC429总线ARINC429总线协议是美国航空电子工程委员会于1977年7月提出的。

协议标准规定了航空电子设备及有关系统间的数字信息传输要求。

ARINC429广泛应用在先进的民用飞机中,如B-737、B757、B-767。

ARINC429总线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抗干扰性强。

最大的优势在于可靠性高,这是由于非集中控制、传输可靠、错误隔离性好。

ARINC429特点是:1)单向传输,在两个通信设备间需要双向传输时,则每个方向上各用一个独立的传输总线,信息分发的任务和风险不再集中;2)驱动能力:每条总线上可以连接不超过20个的接收器。

新一代航空电子总线系统结构研究

新一代航空电子总线系统结构研究

新一代航空电子总线系统结构研究王广【摘要】Avionics bus system is the hub of the entire avionics system, can affect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level is the main factor to protect the status of China's military and aerospace fields.%航空电子总线系统就像是整个航空电子系统的中枢,能够影响航空电子化设备的发展程度的高低,是保障我国军事化航空领域地位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7(000)019【总页数】3页(P73-74,66)【关键词】航空电子;总线系统;结构研究【作者】王广【作者单位】航空工业计算所,陕西西安,710019【正文语种】中文航空电子总线主要用于航空系统中,尤其是军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中。

战斗机所具备的性能和状态与航空电子系统息息相关。

如果缺少高效能的航空电子在系统就无法提升战斗机的性能。

而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大环境性下,对于高科技作战能力的需求不断的提升。

我们必需对航空电子总线系统进一步的进行研究,从而寻找其未来的发展出路,并明确其可实现的功能等。

航空电子总线系统是整个航空研究领域内的关键性因素,是进行航空电子研究以及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航空系统未来的技术革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未来的战争中,冷兵器的作战模式将会被以信息化为主的战争所取代,因此对于航空电子系统的要求就会越高,所以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先进的总线技术进行研究。

从而带动整个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确保其能够满足现代化战争的发展需求,同时也符合航空电子系统在经济、实用以及可支撑的能力要求。

到目前为止,航空电子总线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到了最为先进的综合式的航空电子结构阶段。

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技术的研究

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技术的研究

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技术的研究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技术的研究摘要:高速数据总线技术是航空电子系统实现综合化的关键技术,对航空电子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论述了航空电子数据总线的开展历程,并基于其现状和开展需求,对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技术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航空电子总线技术是决定航空电子系统整体性能的核心技术,也是衡量航空电子系统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纵观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的开展历程,可以发现航空电子总线技术是推动航电系统更新的重要动力。

总线技术与结构的不断创新为航空电子系统的日益综合化提供了实施条件和技术支持。

而信息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之产生的大量复杂的数据也给未来的航空电子系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现有的航空电子总线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对于井喷式增长的各类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要求。

1553总线技术正逐渐被光纤通信、1394串行总线以及以太网等高速总线技术取代。

研发新一代高速数据总线技术是航空电子系统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研发新一代民航飞机的必然需要。

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技术应具备高传输速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良好的兼容性和冗余容错能力等特征。

1 线性令牌传输总线1988年美国制定了两个高速数据总线标准,即线性令牌传输总线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在经过测试和比拟后,线性令牌传输总线被选定为下一代飞机的高速数据总线标准。

线性令牌传输总线的传输速率到达50Mb/s,可传输最长为4096个字节的消息,最多能够与128个终端相连。

LTPB在物理结构上是星型拓扑,可以方便地对网络上信息的传输情况乃至整个网络的状态进行监控。

LTPB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是限时令牌多优先级传递协议。

该协议将网络中传递的信息划分为4个优先级,高优先级的信息会被优先传输。

LTPB的每个终端都配备有定时器以减少高优先级信息传输的延迟,并可有效防止网络中的某个节点长期占用总线。

线性令牌传输总线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并能够实现系统的重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飞机航电系统总线研究夏志飞(凌云科技集团,武汉,430040)摘要:本文先介绍了大飞机航电系统采用的总线构型,再分层介绍了ARINC 429总线和AFDX总线的原理、特点和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案,为航电系统及其检测设备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航电系统;检测设备;ARINC 429;AFDX1 引言大飞机是我国的一个战略性工程,对未来社会、经济与国防,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整体推进都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航电系统关系到飞机的可用性、先进性、飞行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是重要的机载系统,而总线则是航电系统综合的核心,同样也是其检测设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外大飞机如A400M、波音787、空客A380的航电系统主干连接采用AFDX总线,成熟的、低数据流量的设备采用ARINC 429总线传输数据。

图1.1是一种航电系统的构型,以AFDX交换机为中心,通过无线电接口单元、远程数据集中器完成AFDX总线数据与ARINC 429总线数据的转换。

图1.1 一种航电系统的构型图2 ARINC 429总线美国ARINC 公司为了解决航电设备信息共享、系统集成、降低维护费用等问题而制定了《MARK 33数字式信息传输系统》标准,即ARINC 429标准,我国航空工业部也推出了类似的HB-6096《SZ-01数字信息传输系统》航标[1],该标准已得到广泛应用。

2.1 系统结构ARINC 429总线系统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如图2.1,每条总线上信息只能单向传输,但可一发多收,接收器不超过20个,通过两条ARINC 429总线可以同时双向传输信息。

图2.1 ARINC 429总线传输结构图图2.2 ARINC 429总线分层模型图ARINC 429总线不涉及也无需路由等功能,参考OSI模型,通过链路层、物理层模型可清晰描述其关系。

参考图2.2,链路层负责消息编码、检错等,物理层负责电器编码、传输等。

2.2 链路层ARINC 429总线中,链路层将航电系统设备或检测所用总线监控设备的数据编码后转交物理层传输,该层中,数据字是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分为5类:二进制(BNR)码、BCD码、离散、维护和AIM数据字。

每个数据字有32位:前3位用八进制表示信息标识符,用以识别数据类型;第9、10位是源/目标标识符(SDI);BCD码、离散、AIM数据字的第30、31位是符号/状态矩阵(SSM),而BNR数据字的SSM则是第29、30、31位;第32位是奇偶校验位,一般采用奇校验。

表2.1是待飞距离为2750.4公里的ARINC 429数据字的实例,采用BCD码格式,标号001,从右往左串行传输。

表2.1 BCD数据编码实例2.3 物理层ARINC 429总线通过双绞屏蔽线收发电信号,高速传输的速率为100kbps,低速为12kbps~14kbps,位速率误差小于1%,采用双极性归零制三态码调制,分“高、零、低”三种电平状态,发送数据的输出阻抗为75±5Ω,接收数据的输入电阻及对地电阻最小为12kΩ,输入电容最大为50uF。

图2.3 编码、电平及时间关系图2.3中,信号电平前高后零为逻辑1,前低后零为逻辑0。

传输速率为100kbps时,X=5us±2.5%,Y=10us±2.5%。

2.4 实现方案由于ARINC 429总线标准推出较早,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程中有多种实现方案。

1) 前端采用运放,调理信号,转换为通用数字电路能处理的串行数字信号,后级采用分立元件、单片机或FPGA等数字电路直接处理。

采用该设计要考虑的细节众多,难度较大,但硬件成本低。

2) 采用HS-3282之类的协议专用接口芯片,该芯片直接将ARINC 429总线信号转换成并行数字信号。

设计者只需要熟悉接口芯片的寄存器、时序关系即可,设计相对容易,信号质量也能由专用芯片得以保证,但此类芯片几乎都是国外生产的,价格高。

3) 前端采用运放,调理信号,后端采用ACTEL公司的FPGA,复用Core429 IP核,该IP类似HS-3282芯片,开发方便,但只能用于ACTEL公司大容量的FPGA上。

当然也有其它商用IP核,可用在不同厂家的FPGA上。

该方案设计难度和成本都介于1,3之间。

4) 采用ASIC,虽然初期设计、验证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但单芯片可实现多种功能,可靠性高,大批量生产时成本低。

航电系统设备为了保证可靠性,不少都采用方案4,实现ARINC 429总线数据收发,与其传感器、处理器通信。

检测设备常以计算机为基础,一般采用方案1、2、3,转换成RS232、USB、PCI等计算机总线数据,再通过应用程序实现人机交互,实行对ARINC 429总线数据的监听及仿真。

3 AFDX总线系统AFDX (Avionic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航空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是一种通过虚链路(VL)通信的,具有最大延迟时间的确保带宽、最大抖动和已定义的丢帧概率的确定性网络,具有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组网灵活的特点,非常适合大飞机航电系统互联。

ARINC公司制定了ARINC 664航空数据网络标准,定义了AFDX网络[2][3]。

3.1 系统构型AFDX总线由数据链路、端系统(ES)和互联器组成:数据链路一般是网线、光纤;ES是航电系统的一部分,类似于PC机中的网卡,提供通信接口;互联器实现各个航电子系统互联,通常由AFDX交换机组成,一般在链路层完成分组交换。

如图3.1,端系统间通过互联器通信,互联器间可相互通信,构成星形拓扑结构。

图3.1 AFDX总线逻辑关系结构图参考OSI分层模型,如图3.2ab,AFDX端系统可由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描述,AFDX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数据交换,只涉及到链路层和物理层。

图3.2 AFDX模型及数据以100M的AFDX为例,航电系统程序以消息的形式通过端口发送数据,在传输层中加入UDP头形成UDP报文。

UDP报文进入网络层,根据长度分片,加IP头,计算校验和,形成IP报文。

IP报文进入链路层,加MAC头、尾,形成MAC帧,同时也形成了虚链路(VL),MAC帧按照VL排队、调度,冗余复制时更新MAC地址。

MAC帧进入物理层,经4B/5B编码成比特流,最终以MLT-3形式的电信号在网线上传输,或以光强度信号调制在光纤上传输。

接收是发送的逆过程,层层解码,每一层都对上层提供接口,屏蔽细节。

3.2 应用层航电系统、检测设备的程序在应用层上通信,即可直接采用UDP协议,也可通过TFTP等更高一级的协议传输数据。

每个应用程序可通过一个或多个UDP断开以消息的格式传输数据,发送数据则调用端口发送函数,将用户数据放到端口缓冲区,通知端系统并转交给传输层,接收数据则调用端口接收函数,从断开缓冲区取消息数据。

ARINC 664规范定义了显式结构和隐式结构两种形式的消息结构。

显式结构包含消息格式,保证接收端消息翻译正确;隐式结构一般与接收端口相关联,不包含辅助的翻译信息,对网络带宽的利用更有效。

航电设备、检测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消息结构,也可根据消息结构、内容解析其含义。

图3.3 AFDX消息格式图3.3是使用功能数据集(FS)将一个ARINC 429数据字放入消息的实例,图3.3b是还采用了功能数据集(DS)将多个数据字组合在一个消息中的实例。

采用这样的消息格式,可方便地在ARINC 429总线和AFDX总线之间转换数据。

3.3 传输层传输层向上提供采样端口、队列端口及服务接入点(SAP)端口,每个端口只能单向传输,利用多个端口可同时双向传输。

采样端口用于短数据的通信,无需IP分片,每次处理一条消息,其长度不大于下层VL中规定的最大程度;队列端口能够管理不同大小的消息,其缓冲区一般可存储8k字节的数据,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排队;SAP端口用于TFTP传输以及同兼容网络的通信。

AFDX系统中采用UDP协议,其结构紧凑,实时性好。

UDP报文格式如图3.4所示,每个端口标识号唯一,在1~65536之间。

通过校验和字段,UDP可检查整个报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图3.4 UDP报文格式3.4 网络层网络层将上层的UDP报文分片到何时成都后,添加IP头,转交下层,避免底层一次性传输的数据太长而导致误码,或将下层数据重组后,检验IP头,解码成UDP报文后转交上层。

AFDX采用IPV4协议,但UDP数据被分片后,每一片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分组,具有自己的IP头,包含帧偏移信息,方便接收端重组。

对于采样端口形成的UDP报文,则无需分组、重组,不会产生碎片。

AFDX系统中,一般每个ES或交换机对应一个IP地址,每个IP报文总长度为21~1499字节。

图3.5是IP报文的结构,其中IP源地址包含了ES网络ID、设备ID、分区ID等,属于单播地址,IP目的地址则是单播地址或多播地址,这样在网络层上数据可以一发多收。

图3.5 IP报文结构及地址结构3.5 链路层链路层将收到的上层IP报文添加MAC头、尾后构成MAC帧转交下层,或将MAC帧解码成IP报文转交上层。

MAC帧的结构如图3.7a,其中目的地址又可分为固定域和虚拟链路标识符(VLID),结构见图3.6b。

对于无碎片的IP报文,AFDX规定了MAC帧长度,不足的部分在数据段尾部用0填充,上层IP分片可确保MAC帧不会超出长度,其结构见图3.6。

图3.6 MAC帧结构图3.7 虚链路传输具有相同VLID的MAC帧构成一条逻辑上的虚拟链路,图3.7中,端口1,2的VLID相同,对应VL1,端口3,4则对应VL2。

接收数据时每个ES监听全部数据,根据VLID过滤保留帧,从而在一根AFDX总线上实现ARINC 429那样一发多收的功能。

图3.8 AFDX数据流图当ES发送的数据中包含了多条VL时,如直接复用会存在抖动(jitter),需调整、调度后传输。

图3.8是一个具有3条VL的AFDX总线的实例,每条VL在带宽分配间隔(BAG,1ms~128ms)内传输,相互间独立,在逻辑上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带宽。

AFDX总线系统要求使用两个相互独立的交换网络传输数据,以提高其可靠性。

发送时每个网络都在0.5s内传输相同的数据,接收时需余度管理。

ES发送时对每条VL上传输的帧计数,序号在1~255之间递增。

循环(序号0代表复位),接收时,采用先进先有效规则,实现余度管理。

AFDX总线系统通过冗余网络、检测序号的手段,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

3.6 物理层以100M的AFDX为例,物理层将链路层的MAC帧以4bite为单位,通过4B/5B编码成适合可靠传输的码组,采用CSMA/CD策略,以100Mbps的速率传输比特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