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 ·罗兰(节选) 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第6课 罗曼·罗兰(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并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学习传记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喧嚣.( ) ②解剖.( )③炯.炯( ) ④混沌.( )⑤白皙.( )答案 ①xiāo ②pōu ③jiǒnɡ ④dùn ⑤xī(2)多音字①模⎩⎪⎨⎪⎧ 模.糊( )模.样( ) ②混⎩⎪⎨⎪⎧ 混.沌( )混.蛋( )③涨⎩⎪⎨⎪⎧涨.潮( )头昏脑涨.( ) 答案 ①mó/mú ②hùn/hún ③zhǎnɡ/zhàn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迥( )炯( ) (2)⎩⎪⎨⎪⎧ 辑( )缉( )(3)⎩⎪⎨⎪⎧ 契( )挈( ) (4)⎩⎪⎨⎪⎧渐( )惭( ) 答案 (1)迥然/目光炯炯 (2)编辑/缉拿 (3)契约/提纲挈领 (4)渐渐/惭愧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能言善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噪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可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2)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3)没有可与之相比的。
(4)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罗曼罗兰教案

6 罗曼·罗兰茨威格教学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的生活经历,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2.理清全文思路,概括罗曼·罗兰在高师教育的学习生活情况,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重点:体会罗曼·罗兰的学习生活经历,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基本解读这篇作品的描写对象罗曼·罗兰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节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罗曼·罗兰传》,主要截取了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的生活历程。
为了追溯传主思想情感形成原因,为了给罗曼·罗兰日后成就的描写作铺垫,这篇作品描写了罗曼·罗兰求学的高师的教育特点、他与同窗好友的共性、当时的文化风气等外在因素,同时,作品还写到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罗曼·罗兰个人的人生向往、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
2024-2025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6罗曼罗兰(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1

-阅读关于罗曼·罗兰的传记和评论,了解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其他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文学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以比较和分析他们的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
-阅读关于西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书籍和论文,以了解罗曼·罗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作品主题|追求真理、自由、个性的价值
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批判社会不公,呼吁人性关怀
对个人成长的探索|鼓励自我认知,倡导个人奋斗
反思改进措施
(1)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2025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6罗曼罗兰(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罗曼·罗兰(节选)》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粤教版必修1第2单元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2)针对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不够充分的问题,将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更多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针对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将增加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语文教案-罗曼-罗兰(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罗曼-罗兰(节选)-教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语文教案-罗曼-罗兰(节选)-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新教材(广东版)第六课教学设计罗曼•罗兰(节选)(奥地利)茨威格一、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
罗曼'罗兰(节选)-粤教版必修1教案

罗曼’罗兰(节选)-粤教版必修1教案课程背景该教案为粤教版必修1课程的一部分,讲授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的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了解罗曼’罗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理解并分析《巴塞克舞曲》的主题、情节及语言特点•掌握审美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教学内容1. 罗曼’罗兰简介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音乐家,是20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他曾获得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并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战争反对派而著名。
2. 《巴塞克舞曲》2.1 主题《巴塞克舞曲》是罗曼’罗兰的小说之一,主题是表现人性的美好和卑鄙,并探讨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境遇和感受。
小说中所阐述的人生观念深刻,令人感动。
2.2 情节小说主要叙述了弗朗索瓦•卡斯塔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遭遇。
卡斯塔涅小时候失去了母亲,父亲常年外出谋生。
他在十三岁那年,被送到伯父的家中,为了追求真理和人性的完美,他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辛苦的旅程。
在途中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仍坚信,人性的本质是美好的。
2.3 语言特点小说语言简洁明快,情节生动,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小说,学生可以学习到大量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能力。
3. 审美鉴赏审美鉴赏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首先,学生应该要有耐心,仔细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节。
•其次,要有判断力,评价文学作品的好坏,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最后,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文学作品联系起来,找到心灵共鸣。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讲解及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测验和作文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罗曼罗兰详案

罗曼罗兰详案第六课《罗曼?罗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2、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3、情感目标: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2、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3、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二)教学难点: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2、了解罗曼罗兰的思想变化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以小说和传记见长,小说代表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
(三)传主介绍: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第6课 罗曼·罗兰(节选)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

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 学案(粤教语文高中必修一)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并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学习传记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喧嚣解剖炯炯混沌白皙答案xiopujindnx2多音字模混涨答案m/mhn/hnzhn/zh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4答案1迥然/目光炯炯2编辑/缉拿3契约/提纲挈领4渐渐/惭愧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能言善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名噪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无可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2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3没有可与之相比的。
4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他在13岁时就因屡次盗窃而名噪一时。
2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得无可比拟。
3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
答案1。
“名噪一时”为褒义词。
2。
3。
2辨词填空1肤浅浮浅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
浮浅浅薄,肤浅,强调空虚.浮躁,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
这场比赛中国队换了阵容,从更换的阵容情况来看,中国队的主教练确实对女足认识相当________。
这种________的作风,不仅对调查本身无益,而且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害。
【范文】.罗曼•罗兰(节选)教案

.罗曼•罗兰(节选)教案[自主研学平台]一、作家作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的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二、写作背景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罗曼•罗兰也因此巨著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传记代表作是《名人传》(即《名人三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曼·罗兰》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习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写法。
3、了解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教学重点】
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习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些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就好像张艺谋的插队经历让他走上了电影导演的道路,而家族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历经十年创作了文学巨著《红楼梦》。
那么罗曼·罗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怎样形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罗曼·罗兰》的学习。
二、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在诗、短论、小说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
特别是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主要的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
主要传记有《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的诗人》等。
他的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对奇特命运下的人物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独具特色。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完成两个目标:
1、解决生字词
2、文章是罗曼·罗兰传的节选,那么节选的是他人生里程当中的那一部分呢?
截取了他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生活历程。
3、文章主要讲了罗兰在高师阶段的哪些方面?
高师的特点、学习情况、与朋友交往、对名人的迷恋、创作于成果
四、课文分析
1、别人都说,人的成长和成熟阶段在大学,那么罗兰在高师的生活是如何影响他的成长的?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划出来。
第一段:高师的特点
A、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生活。
与世隔绝
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的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有效方法
C、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要求严格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全面发展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成果突出
强调高师对于罗曼·罗兰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选择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正面描写)
影响:①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
②具有活跃历史的特殊才能
③获得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
品质:追求思想的自由
第三段: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侧面描写、正衬)
影响:产生新的思想境界,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
品质:热情奔放、对信念的执着
第四段:对莎士比亚的崇拜(正面描写)
影响:①成为他们建立长久友谊的原动力
②崇拜并学习伟人的思想执着于自己的信念
品质:追求自由、追求个性
第五段:托尔斯泰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影响:找到自我
品质:热爱生活
思考:相信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时,总是觉得这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名,确切说是名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去描写他们呢,在文中找出这些名人,说说这些名人与罗曼·罗兰有什么关系。
A、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B、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
引用了他自己写的材料“莎士比亚是他的上帝 同样也是我的上帝”,突出了对于莎士比亚的迷恋。
C、通过写他对于托尔斯泰的崇拜。
突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正像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
”
D、作者引用了很多材料。
其中有“永远也没有向人展示”的,有“据他的一个朋友说”的用以评述他“上学时期的创作”评述斯宾诺莎的那种柔和的精神光辉永远照亮他的心。
第六段:学习与创作(比喻、夸张)
影响:形成初步的自由世界观
第六段:罗曼·罗兰的个人才华、志向、理想、兴趣
A、被认为在描述历史方面有着巨大的才能。
他特别醉心于文化史的描述。
B、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永远忠于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自己的思考眼界是广阔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狭小的自我。
C、他对一切知识充满兴趣,如饥似渴的学习,他暗暗的写诗作曲。
他还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受生活磨难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
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创作生活中的第一缕霞光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品质:有崇高的理想、勤奋努力学习
2、罗曼·罗兰的大学生活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联系我们现有的学习生活条件,谈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艰苦。
四、小结
这篇传记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罗兰思想成长的历史,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罗兰日后获得成就的多重原因。
从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他当时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当时社会的思想情形等方面——罗曼罗兰身处的文化环境来看,罗曼罗兰是时代的产儿,是时代文化培养和造就了罗兰。
但是,离开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罗曼罗兰也不会是后来成就斐然、有独创性的罗曼·罗兰。
这篇传记在描述外在因素的同时,处处结合了罗兰自己的志向、兴趣、才华等。
正是这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描写,作者茨威格生动而深刻、细致而丰富地刻绘了传主形象:一个有着崇高的生命理想、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醉心于文学艺术、擅长于描述文化历史的罗曼罗兰。
板书设计
高师的特点外因
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名人的迷恋
内因:自身(理想、才华、兴趣)追求自由的思想
奔放热情、执着信念热爱生活
勤奋、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