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完整版)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7、桥梁工程:本章分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桥梁附属工程、桥梁维修加固、涵洞维修共六节。其中桥梁基础节中又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沉入桩、扩大基础及承台四个分项;下部构造节中又分为墩台身、墩台帽盖梁两个分项;上部构造节中又分为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预制与安装、支架上现浇箱梁、悬臂浇筑预应力连续箱梁、节段梁预制与悬臂拼装、桥面整体化及调平层共七个分项;桥梁附属工程节中又分为垫石及支座安装、桥面排水、护栏、伸缩装置共四项;桥梁维修加固节中又分为混凝土表层缺陷处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粘贴钢板加固、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扩大基础加固、桥面病害处理、支座更换、伸缩缝更换等;本章各分项分别按上述各项内容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检验和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3、总体框架:范本主要内容有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评标办法、合同条款及格式、工程量清单、图纸、技术条款、投标文件格式等八个篇章。
4、总则其中第100章承包人驻地建设应按照安全、环保、实用的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可以自建条件允许可以刻租赁。项目管理机构、驻地建设、拌合站建设等应根据项目规模,结合项目特点等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对规模较小的项目,可借用现有的或附近的设备、设施。
辽宁省地方标准修订编制说明范文

辽宁省地方标准修订编制说明范文一、修订背景。
1.1 时代发展需求。
咱辽宁省的情况啊,那是一直在变。
社会发展得像火箭似的,老快了。
以前的标准有些跟不上趟儿了。
就好比说,以前的一些规定啊,是按照旧的生产模式和社会需求来的。
现在科技发展了,新的产业冒出来不少,旧标准就有点像不合脚的鞋子,穿着别扭,所以得修订。
1.2 与国家标准接轨。
咱国家的标准在不断完善,就像火车轨道不断更新一样。
辽宁省作为咱国家的一部分,不能掉队啊。
国家有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咱们省的地方标准要是还按老一套,那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修订地方标准,就是要和国家的大方向保持一致,这样咱省的发展才能顺风顺水。
二、修订过程。
2.1 资料收集。
这资料收集啊,就像大海捞针似的,但又必须得做。
我们到处找相关的资料,行业报告、其他地区的标准,还有各种学术研究成果。
那真是翻箱倒柜,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个遍。
这过程虽然麻烦,但就像盖房子打地基,资料全了,后面的工作才能稳稳当当。
2.2 调研工作。
调研可是个重头戏。
我们这些专家啊,深入到各个相关的企业、单位去了解情况。
有的企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是也被旧标准束缚住了手脚。
我们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仔细询问,认真观察。
通过调研,我们知道了实际工作中的难处和新的需求,这就为修订标准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
2.3 专家研讨。
大家凑在一起研讨的时候啊,那是各抒己见,热闹得很。
就像一群厨师在商量新菜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有的专家从理论角度出发,说得头头是道;有的专家则从实际操作方面提出问题。
大家争论也好,补充也好,都是为了把这个标准修订得更完美。
这过程就像打铁,千锤百炼才能出好钢。
三、修订内容。
3.1 新增条款。
我们增加了一些条款,这就像是给大厦添砖加瓦。
比如说,针对新出现的环保要求,我们增加了环保相关的条款。
企业要发展,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得注重环保,这是大势所趋。
这些新增的条款就像是信号灯,给企业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04)标准编制说明《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
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3、主要参编单位:主编单位: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参编单位: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金、俞东齐、崔虹、孟玥玲、卢建忠、闫清江、岳明生、陈立新、吴明权、王亚耀、蔡晓明、赵杰主要审查人:4、《规程》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1)按照“验评分离”原则,取消了原单位工程评定内容;2)为鼓励电力企业创优,规范创优活动,增加工程质量评价部分;3)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原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4)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取消了范围,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本部分用词说明,将规范性引用文件改为引用标准名录。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范文

地方标准
《。
》
编制说明。
单位
一、工作简况
编制地方标准《。
》,旨在。
,指导。
、规范。
、统一。
等等。
1.任务来源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
文件、。
通知、。
政府单位等等
2.起草单位。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
处于。
水平,制定《。
》后有什么效果。
三、主要起草过程
本《。
》。
开始、参与人员、相关部门、人员指导。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
》、《。
》、《。
》等标准。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简要介绍一下《。
》中的各个条款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在本标准起草和编制过程中,征求了相关单位意见,同意该标准的内容。
七、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
》编写标准作为。
标准发布实施。
理由。
八、贯彻执行的措施建议
为了《。
》执行,建议。
,加强培训指导,。
达到。
效果。
《。
》标准
起草小组
年六月。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相关行业组织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实际情况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地方标准的编制对于规范地方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地方标准的编制进行详细说明。
一、编制依据。
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和分析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水平,确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能够满足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
二、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编制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成立编制工作组织机构,确定编制计划和编制周期。
2. 调研阶段,开展相关产业的调研工作,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标准文件,分析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制定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方标准的初稿,征求相关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审批阶段,经过内部审查后,将地方标准提交给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确保地方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5. 发布阶段,经过审批后,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公开,确保地方标准的实施。
三、编制要求。
1. 专业性,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可操作性,地方标准应当符合地方产业的实际需求,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3. 统一性,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与国家标准相衔接,确保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避免重复和矛盾。
4. 适用性,地方标准应当考虑到地方的特殊情况和特色,确保地方标准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四、编制成果。
地方标准的编制成果应当包括标准原文、标准解释、标准实施指南等相关文件,确保地方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推广。
五、编制管理。
地方标准的编制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地方标准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
地方标准的编制是地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科学规范地进行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玲珑茶”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由来及说明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发的《关于批准对清流黄羊、铜官陶瓷、玲珑茶、萝岗甜橙、盘县火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桂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桂东县玲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成立了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下达了制订桂东县玲珑茶的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的任务。
填报了‚地理标志产品玲珑茶‛标准制订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修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申报地方标准制订领导小组的组织申报工作小组人员近6个月的研究,并多次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在原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桂东玲珑茶‛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撰写了制订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1、玲珑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桂东产茶历史悠久,玲珑茶以采摘细嫩、制工精巧而蜚声各地。
在桂东县茶叶产业化项目区所在地的清泉镇和桥头乡,至今还保存着一条南部地区充满神秘传奇的茶马古道,这是宋时黑风峒起义军活动范围五条湘赣古道之一,东通江西的遂川、赣州,南往韶关、广州,西往兴宁、郴州,北可达酃县、衡阳,穿插迂回十万平方公里。
宋时,南部马帮队极少,但当时齐云山、八面山、诸广山和罗霄山,就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马帮。
马帮将茶叶、花豆、山鸡、虎皮、豹骨、野鹿、石羊和乌獐等土特产与山外换取食盐、粮食,由此推断玲珑茶的种植生产可上溯至宋代。
明清时期桂东茶叶已形成规模种植,并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成书于清朝的《桂东县志》记载:‚货之属曰桂东土茶焉‛。
明清时期,县令即以茶叶进贡。
1929年《湖南各县特产调查笔记》载:‚茶叶为八面山天然产,饮之凉生两胁,可以消烦涤虑‛。
桂东多山,高低错落,云蒸霞蔚,冬暖夏凉,民风淳朴,‚田头无旷土,郊野无惰农‛,物产奇丰,茶叶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有‚高山云雾茶‛之称。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附件10
XX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介。
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XX市地方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的依据。
XX市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报告、相关技术和经济影响论证、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辽宁省地方标准的关系;
(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六)提出标准实施的建议;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 1 -。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地方标准是指由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制定、发布并实施的,对本地区特定领域的产品、工艺、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引导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促进地方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标准的制定依据。
地方标准的制定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地方标准的制定还应当充分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确保地方标准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期待。
二、地方标准的编制程序。
1. 立项阶段,确定制定地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编制地方标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编制计划和工作方案。
2. 起草阶段,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调研和论证,搜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明确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3. 征求意见阶段,将初稿提交给相关利益相关方和公众进行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审定阶段,经过征求意见阶段的修改完善后,将地方标准草案提交给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进行审定,确保地方标准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要求。
5. 发布实施阶段,经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后,将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同时进行宣传和推广,确保地方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三、地方标准的管理和监督。
地方标准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程序,加强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建立健全地方标准的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确保地方标准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
四、地方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地方环境保护,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地方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五、地方标准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任务来源:本规范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红枣裂果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3-01)与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02)相关要求。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4]7号文献),“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绿色防治技术规程”(项目编号:SDBXM74-2014)于2014年7月1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
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从2015年开始提出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植保总站和佳县红枣工作站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开展与标准制定相关科学试验研究主要有枣树绿盲蝽田间发生规律,田间分布调查及测报技术应用等;同时开展绿盲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试验等主要研究工作,在总结相关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形成《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1、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陕西省植保总站和佳县红枣工作站三个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
标准制定成员有洪波、张锋、曹娜、刘晨、王晶玲、李英梅、冯雪平、张淑莲、陈志杰、石勇强。
具体见表1。
“”
2、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起草,2015年制定组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标准起草制定后进行专家意见送审。
2015年4-6月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015年7-8月制定阶段。
2015年10至12月送审、初审阶段。
3、意见征询和讨论完善,接到初审后,2016年2月对标准初稿进行意见征询和论证,征求了相关主管部门、质检部门、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意见(见表2)后,项目组召开了编制人员参加的讨论会,2016年3月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现已完成《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提请审查。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编制原则:
本规范的编制原则:
1、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原则;
2、以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为原则;
3、立足于因地制宜的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最新集成成果,其颁布、实施、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平衡作用,实施以生物药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人工调控,优化枣园生物群落结构,促进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范围
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格式,《枣树绿盲蝽测报及
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内容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危害症状、测报及防治技术等内容。
本规范对枣树绿盲蝽防治的诱虫板、粘虫胶、绿盲蝽世代划分、嫩叶、花蕾、幼果受害率、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进行了定义,同时对绿盲蝽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危害症状进行了细致说明,并对绿盲蝽田间发生期预测及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等方法进行了具体规范,也对绿盲蝽的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进行了规范。
三、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红枣是我国分布最广和最具代表性的原产果树之一,全世界近99%的面积和产量以及全球近100%的枣产品国际贸易集中在我国。
病虫的危害一直是红枣生产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绿盲蝽逐渐上升为我省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红枣和冬枣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在陕北枣树连年发生,并有加重趋势,而枣农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和防治次数,致使该虫抗药性逐年提高,防治难度较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通过研究枣绿盲蝽的发生危害、生活史、种群消长动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环境因子、栽培方式与虫害的相互作
用,结合不同生态环境害虫发生具体特点,利用绿盲蝽发育历期法及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法,分别确定出绿盲蝽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及以后几个虫态相应发生日期,并对有效虫口基数预测,结合历史资料来预测下一代发生程度,形成绿盲蝽测报关键技术体系。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开展合理选择间作物、树上修剪树下除草等栽培措施,使用诱虫板、粘虫胶进行物理防治,利用草蛉、捕食性蜘蛛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效研究,最终形成绿盲蝽防治关键技术体系。
上述试验经过田间小区验证,防治试验示范,试验验证的准确度较高,可靠性、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共性技术,形成规范,指导生产实践。
四、知识产权说明:标准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说明;
上述成果本标准的制定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红枣裂果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3-01)与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02)等相关科技项目的主要成果、技术、专利、论文、软件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
五、采标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或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比较;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目前国内仅新疆、河北等有关有机红枣、绿色红枣生产标准的相关文献,均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报道,陕西已发布的有关红枣标准有《红枣育苗技术规程》(DB61/T324.2-2012),《红枣苗木质量等级》(DB61/T324.3-2012),《红枣无公害栽培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4-2012),《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5-2012),《红枣产品质量等级》(DB61/T324.6-2012)等五项标准。
有关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尚未见发布。
由于红枣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国外也是近年来从中国引进红枣栽培,其中韩国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栽培,但其产量较小。
因此国外有关红枣害虫防治的标准为空白。
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比较,“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枣树绿盲蝽预测预报技术的规范。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依据和结果;
无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说明及理由;
枣果生产作为陕北和关中枣树栽培地区创汇增收的主要产业,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枣农的关注。
近年来,绿盲蝽逐渐上升为我省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红枣和冬枣
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对冬枣的危害尤为严重,在渭南冬枣产区受危害面积达60%以上,严重损害了我省枣果的产量与质量,损害了枣农利益。
枣树绿盲蝽由于其发生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行动敏捷,最佳防治适期难以确定,为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枣农只能进一步增加药量和防治次数,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浪费。
近年来,人们对枣果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按照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又使我们在枣果生产中必须走绿色生产的道路,生产安全级别最高的有机枣。
而红枣的病虫绿色防治报道较少,科学技术储备明显不足。
因此,制定适宜于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对实现红枣提质增效、保证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议尽快颁布“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以指导枣树田间生产。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