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任务来源:本规范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红枣裂果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3-01)与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02)相关要求。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4]7号文献),“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绿色防治技术规程”(项目编号:SDBXM74-2014)于2014年7月1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从2015年开始提出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植保总站和佳县红枣工作站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开展与标准制定相关科学试验研究主要有枣树绿盲蝽田间发生规律,田间分布调查及测报技术应用等;同时开展绿盲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试验等主要研究工作,在总结相关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形成《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

1、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陕西省植保总站和佳县红枣工作站三个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标准制定成员有洪波、张锋、曹娜、刘晨、王晶玲、李英梅、冯雪平、张淑莲、陈志杰、石勇强。具体见表1。

“”

2、数据收集整理和标准起草,2015年制定组对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标准起草制定后进行专家意见送审。

2015年4-6月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015年7-8月制定阶段。

2015年10至12月送审、初审阶段。

3、意见征询和讨论完善,接到初审后,2016年2月对标准初稿进行意见征询和论证,征求了相关主管部门、质检部门、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意见(见表2)后,项目组召开了编制人员参加的讨论会,2016年3月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现已完成《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标准送审稿,提请审查。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编制原则:

本规范的编制原则:

1、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原则;

2、以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为原则;

3、立足于因地制宜的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最新集成成果,其颁布、实施、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平衡作用,实施以生物药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人工调控,优化枣园生物群落结构,促进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范围

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格式,《枣树绿盲蝽测报及

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内容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危害症状、测报及防治技术等内容。

本规范对枣树绿盲蝽防治的诱虫板、粘虫胶、绿盲蝽世代划分、嫩叶、花蕾、幼果受害率、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进行了定义,同时对绿盲蝽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危害症状进行了细致说明,并对绿盲蝽田间发生期预测及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等方法进行了具体规范,也对绿盲蝽的各种防治措施,包括栽培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进行了规范。

三、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红枣是我国分布最广和最具代表性的原产果树之一,全世界近99%的面积和产量以及全球近100%的枣产品国际贸易集中在我国。病虫的危害一直是红枣生产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绿盲蝽逐渐上升为我省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红枣和冬枣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在陕北枣树连年发生,并有加重趋势,而枣农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和防治次数,致使该虫抗药性逐年提高,防治难度较大,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通过研究枣绿盲蝽的发生危害、生活史、种群消长动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环境因子、栽培方式与虫害的相互作

用,结合不同生态环境害虫发生具体特点,利用绿盲蝽发育历期法及发生量和发生程度预测法,分别确定出绿盲蝽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及以后几个虫态相应发生日期,并对有效虫口基数预测,结合历史资料来预测下一代发生程度,形成绿盲蝽测报关键技术体系。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开展合理选择间作物、树上修剪树下除草等栽培措施,使用诱虫板、粘虫胶进行物理防治,利用草蛉、捕食性蜘蛛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效研究,最终形成绿盲蝽防治关键技术体系。

上述试验经过田间小区验证,防治试验示范,试验验证的准确度较高,可靠性、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共性技术,形成规范,指导生产实践。

四、知识产权说明:标准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说明;

上述成果本标准的制定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丘陵沟壑区红枣生态经济模式丰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7)”、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红枣裂果及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3-01)与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佳县红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02)等相关科技项目的主要成果、技术、专利、论文、软件等,属于自主知识产权。

五、采标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或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比较;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目前国内仅新疆、河北等有关有机红枣、绿色红枣生产标准的相关文献,均从产地条件、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报道,陕西已发布的有关红枣标准有《红枣育苗技术规程》(DB61/T324.2-2012),《红枣苗木质量等级》(DB61/T324.3-2012),《红枣无公害栽培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4-2012),《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5-2012),《红枣产品质量等级》(DB61/T324.6-2012)等五项标准。有关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尚未见发布。由于红枣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国外也是近年来从中国引进红枣栽培,其中韩国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栽培,但其产量较小。因此国外有关红枣害虫防治的标准为空白。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比较,“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枣树绿盲蝽预测预报技术的规范。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依据和结果;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说明及理由;

枣果生产作为陕北和关中枣树栽培地区创汇增收的主要产业,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枣农的关注。近年来,绿盲蝽逐渐上升为我省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对红枣和冬枣

的危害非常严重,尤其对冬枣的危害尤为严重,在渭南冬枣产区受危害面积达60%以上,严重损害了我省枣果的产量与质量,损害了枣农利益。枣树绿盲蝽由于其发生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行动敏捷,最佳防治适期难以确定,为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枣农只能进一步增加药量和防治次数,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浪费。近年来,人们对枣果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按照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又使我们在枣果生产中必须走绿色生产的道路,生产安全级别最高的有机枣。而红枣的病虫绿色防治报道较少,科学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因此,制定适宜于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对实现红枣提质增效、保证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尽快颁布“枣树绿盲蝽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以指导枣树田间生产。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格式规范 一、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工作简况(必要项)(拟制成编制说明时,此标准编号“(一)”调整为“一、”,以下类推。此为一级标题,格式固定,不需另行更改。) 1.任务来源 ××××年××月××日,由××××××(起草单位)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文号),批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同)。 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没有就删除) 起草单位:(名称需与印章相同) 协作单位:(没有就不写) 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重要项、需充分说明)

(三)主要起草过程(必要项) 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 (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必要项)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重要项) (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必要项) 需说明征求多少家单位的意见,这些单位的类型为(生产、销售、使用、科研、行业主管、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等)(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选填项,无此项,删除。) (八)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必填项) (推荐性标准不写理由,只提建议。) 例: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 (强制性标准要详细说明强制的内容及理由) (九)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必要项) 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选填项)

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 编制说明 一、任务由来及说明 陕西是我国重要产茶省之一,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1—34度之间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四季雨季充沛,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期较长,成品茶以“色绿、香高、味浓、耐冲泡,而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为品质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陕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茶叶产业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省21个产茶县区,35个栽培品种、茶园种植面积168.6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108.3万亩,茶叶生产加工企业900余个,年产初/精制茶4.64万吨。 泾阳是茯砖茶的发源地。泾阳茯砖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初,泾阳茯砖茶的加工原料主要是从湖南、四川经过长途运输到泾阳的。建国初期,因“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遂将茯砖茶的生产交由湖南生产,此后,泾阳茯砖茶在陕停产。近年来,为了弘扬陕西茯砖茶文化、实施泾阳茯砖茶复兴工程,提高陕南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服务

地方经济发展,在陕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一代茶人精英的共同努力下,泾阳茯砖茶的传统生产

加工工艺技术和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正是泾阳茯砖茶的重新问世,进一步推动了陕西茯砖茶产业及陕西整个茶业的迅猛发展。 目前,陕西省境内共有茯砖茶生产加工企业30余个,年加工成品茯砖茶3000吨左右,生产用的黑毛茶原料主要来源于我省陕南茶区,其次为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安康、汉中、商洛三个茶叶产区已成为陕西茯砖茶原料黑毛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据统计,陕西现有黑毛茶生产企业20个左右,年产黑毛茶2000多吨,其中,安康地区有5-6家,汉中地区有10家左右,商洛地区有3-4家。目前,陕西黑毛茶生产企业中年产黑毛茶300吨以上的企业有2-3家,咸阳市已成为陕西黑毛茶的重要消耗地区、而且供不应求。 经查新,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紧压茶原料要求》(GB/T24614-2009)标准,但由于陕西茶树生长的地域性原因,造就了陕西黑毛茶的汤色浓、滋味酽、耐冲泡的品质特征,现行的国家标准《紧压茶原料要求》(GB/T24614-2009)不能全面反映“陕西黑毛茶”原料的品质特征。而且,“陕西黑毛茶”目前尚无行业标准;湖南省已于2011年颁布了《安化黑茶黑毛茶》(DB43/ T 659-2011)地方标准,我省尚无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目的 复合调味酱以水、黄豆酱、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植物油、牛肉、香菇、大豆蛋白,脱水蔬菜,白砂糖、脱水蔬菜、食用盐、味精、圆葱、蒜、芝麻、辣椒粉、辣椒酱,添加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苯甲酸钠、阿斯巴甜、黄原胶、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酵母抽提物、5'-呈味核苷酸二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食用香精,经处理、混合、加热、灌装工艺生产的复合调味酱;复合调味酱根据原料不同分为香菇牛肉酱、香辣酱、香熟酱、蘑菇酱、炸酱面专用酱,根据品种不同,生产时,选择性添加上述原料。 鉴于该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在生产过程中有法可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指导企业生产、检验的依据。 二、简要过程(包括调研、试验、验证、起草过程等) 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情况,参照同类产品的企业标准进行了试产和检测,验证了本产品能够按本标准进行生产。 本标准的起草过程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而制定编写,本标准是对标准Q/DBL 0001S-2018的修订,产品分类中增加了炸酱面专用酱,原料中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代替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增加了酵母抽提物。 本标准食品安全指标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定,其中铅指标严于国家标准,酸价、过氧化值参照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制定;其他指标根据产品实测值制定。 三、与现行有效参照的标准比较及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说明

安徽省地方标准

安徽省地方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检查标准


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2018 年度安 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计划的通 知》 (建标函〔2018〕1275 号)的要求,本标准编制组结合 省内外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检查的实践经 验,参考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了本标准。b5E2RGbCAP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安全管 理检查、安全生产检查。 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安徽国祯 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地址: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 91 号,邮政编码:230088) 。p1EanqFDPw
1 / 73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检查工作,提高城镇污 水处理厂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制定本标准。DXDiTa9E3d 1.0.2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安全检查工 作。 1.0.3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安全检查,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 定。RTCrpUDGiT
2 / 73

2 术语 2.0.1 城镇污水处理厂 plant
5PCzVD7Hx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处理市政排水管网收集的生活污水及符合排入城镇下 水道相关要求的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 2.0.2 安全检查小组 safety inspection team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安全检查应成立由各专业人员组成 的检查小组。 2.0.3 设施 installations 城镇污水处理厂为实现污水、污泥和恶臭气味等污染治 理所配备的机械、设备、装置、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2.0.4 变更管理 change management 指对人员、生产流程、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 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确保变更带来的危险源得到充分识 别,风险得到有效控制。jLBHrnAILg 2.0.5 业主 owner 合同情况下的接受方及企业的投资方。 2.0.6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工作场所内外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有关或受其影响的 个人或单位,如承包商、供应商等。 2.0.7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害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2.0.8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允许的过程。 2.0.9 危险源 hazard
3 / 73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市场上代用茶产品琳琅满目,但至今尚无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贵州省内企业生产销售基本都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该些标准项目和要求参差不齐,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代用茶产品标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经调研和统计,目前贵州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代用茶企业有50余家,产品品种覆盖了叶类、花类、根茎类和混合类等,本次制定《代用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使贵州省境内的生产企业能得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空间。 制定代用茶产品的贵州省地方标准,不但可以规范我省的代用茶产品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提升我省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指导企业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从而增强我代用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为了规范引导和促进代用茶生产的健康发展,2013年11月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向贵州省卫生厅提出制定《代用茶》地方标准的申请。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函〔2014〕26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4年3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全省160多个代用茶样品的检测数据,并采集了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苦荞香茶,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的野生苦丁、苗家凉茶及市场采购了大麦茶、薄荷叶、甘草、荞麦茶、野生苦丁茶、菊花、茉莉花、荷叶、刺梨果茶、山楂果茶、柠檬果茶等共14个样品进行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1、附件2。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课题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4年6月起草完成了《代用茶》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标准的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而制定。 2、标准中的项目根据《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和国家有关要求,参照现有其他省份地方标准,结合历史检测数据并充分考虑该类产品的食品安全特征而制定。 (二)确定制标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为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88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DB11/505-2007代用茶卫生要求(北京市)、DBJ440100/T36-2009代用茶卫生要求(广州市)、NY/T2140-2012绿色食品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为了方便企业更好地制定企业标准,根据GB/T1.1、GB/T1.2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标准模板”。企业可以按照此模板的格式编制企业标准。在模板使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不能改变章节名称、顺序、字体和字号。以下为“企业标准模板”的具体使用说明。 1、封面左上角三位“XXX”为标准文献分类号,由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组成,如“A56”。 2、文本正文全部用5号宋体,大标题及一级标题用黑体,从前言开始到正文结束每页右上角用5号黑体写出标准号,涉及到表格的,表格题目用5号黑体位于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容用小5宋体,表格宽度与版面同宽,如下表。 3、第一章“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应完整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阐明标准的适用性,或适用的领域、界限。 4、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最新标准,标准号与名称一致(不写标准的年代号),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另外,凡是第二章中引用的标准,后面的正文里必须要涉及,后面引用到的标准必须要列入第二章,一一对应。排序规则如下: a.“标准”在前,“法规”在后。 b.国家标准在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后 c.国内标准在前,国际标准在后 d.行标按A → Z顺序排列。 e.所有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大排列。 5、第四章“要求”中要注意: a. 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b. 产品标准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提“要求”时不涉及其他中间生产环节的要求。 c. 执行“可检验性原则”,即提出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方法标准。 d. 指标应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e.食品类标准必须写出原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检验规则参照“QS”《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制定。 f.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类产品,必须制定出安全要求。 6、第五章“试验方法”是对第四章“要求”中特性及各种数值进行验证手段的描述,应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有一项“要求”就应有一项对应的试验方法;且应尽量使用国家、行业中现有的试验方法标准。如果企业自己编写试验方法,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a.测定特性值时需要有测定程序,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b.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数据,给出结果的计算方法; c.测试结果要有保证,给出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d.试验方法如涉及安全,给出警示内容。 7、第六章“检验规则”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出检验类别,例如:出厂检验(常规检验、交收检验、交付检验),型式检验(属于全项检验) 。每种检验类别中必须包含检验项目、组批抽样规则、检验的条件(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做)、判定规则。复检规则中包含:项目、条件、次数、结果判定,指什么项目可以复检,什么项目不可以复检,所谓“不可以复检”是指该“项目”对于该产品是致命的,一旦出现,对该产品而言是不可修复的项目。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 根据浙卫便函〔2011〕48号通知函要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调制即食水产品》(以下简称地标)列入2011 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订计划项目,受浙江省卫生厅委托(委托协议书编号2011004),舟山市卫生监督所主要承担该标准制订工作,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舟山市出口水产行业协会、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宁波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绍兴市咸亨酒店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瑞松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协作单位参与制订。 (二)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的工作 地标主要起草人:陈忠伟、顾仲朝、梅宏舟、周震海、王萍亚、杜俐、史翠英、宋瑞忠、徐静波、郭宝达,其中陈忠伟担任起草负责人。起草人员主要负责标准制订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资料的查阅、收集,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起草、撰写,组织召开研讨会,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征集、整理和归纳相关的意见、标准送审等。起草负责人在地标制订期间未担任或兼任其他食品安全标准主要起草工作。 (三)简要起草过程 1、标准任务下达后,舟山市卫生监督所制定了地标制订方案,并于2011 年10月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由舟山市卫生监督所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2、起草工作组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标准资料,在参照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广泛调研了浙江省调制即食水产品企业水产、标准执行和应用现状,初步形成包含感官、安全限量、质量指标以及检验方法的标准基本框架。2011年10月份,起草工作组召开会议对标准框架进行研讨,并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征集省内专家的制标建议,形成标准初稿。之后,各起草单位针对标准初稿中制订的指标判定值,调取了近几年产品的检测数据,并组织抽样对指标、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工作,积累了检验数据。 3、起草工作组依据研讨会、对比验证及其他形式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对该标准初稿进行修改,于2012年3月上旬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12年4月至5月,起草工作组向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检测机构、食品监管机构和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03份,收到修改意见14份,经过整理分析,与6月召开专题研讨会,采纳了部分意见,并于2012年6月底形成标准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关系 地标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结合近年来我省对该类食品监督抽检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充分考虑本省水产企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并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予以制订。本标准引用或参照了现行的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0144-2005《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GB 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T 1712-2009 《干制水产品》、NY 5328-2006《无公害食品海参》和NY/T 1514-2007《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等标准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并充分考虑到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出台,其中对水产品制品污染物指标作了限量规定,本标准也进行了参考。而致病菌限量的国标尚处于制订过程,直接引用还不现实,本标准直接引用了GB 10144的限量指标。本标准的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进行编写。

贵州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山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酿酒葡萄种植标准》 一、任务来源、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国民对葡萄酒的消费量日益增加,葡萄酒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入世后对葡萄酒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截止目前为止,本省还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指导酿酒葡萄的种植生产,为了规范山西产区酿酒葡萄生产,推进酿酒葡萄栽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栽培,生产出优质的葡萄原料,特制订本标准,以指导本省酿酒葡萄生产。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其他省外标准的制定发布情况 在酿酒葡萄方面的国家标准分别有三个方面的标准:理化检验有2003年修订发布的GB/T 8302~8314等13项单项检验方法标准(其中1项标准已有2008年修订版)、感官审评有GB/T 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和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2项标准、检验条件有GB/T 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标准。行业标准只有感官审评方面2项标准: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和SB/T 10157-1992《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关于规范企业检验活动的独立的地方标准未见发布,只是在浙江省的DB33/T 627-2007 《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标准中提出了检验设备(施)要求,而未对检验人员和检验管理进行规定。另外,国家“食

品生产许可”制度对茶叶检验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还未制定关于综合规范企业检验活动的标准。本标准旨在对茶叶企业检验的设施条件、人员要求和检验管理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三、主要工作过程、主要成员、参加成员 (一)主要工作过程 2011年05月30日,山西省戎子酒庄有限公司召开《山西省酿酒葡萄种植标准》编制方案论证会,确定编制原则、编制框架、内容和拟制定、修订的标准,并进行分工,确定戎子酒庄生产技术部牵头组织《山西省酿酒葡萄种植标准》编制工作,技术中心负责具体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主要成员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及内容的说明 (一)、标准的结构 本标准共分为8章: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小企业创业培训服务规范》编制说明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中小企业创业培训服务规范 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510号),编号为2019-1-037。 负责起草单位安徽信品道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193号 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 标准起草人 (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 序 号 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 ------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2019年3月,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秘书处组织开展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梳理和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图和明细表,研究计划制定一些列中小企业服务标准,其中,《中小企业创业培训服务规范》由安徽信品道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并成立标准起草组,开始标准编写工作。 2019年4月,经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批准,由安徽信品道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向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报了《中小企业创业培训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立项计划,同时,编制完成标准草案。 2019年7月,参加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地方标准立项评估。 2019年11月,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510号),《中小企业创业培训服务规范》获得立项,编号为2019-1-037。同期,赴安徽省内多地开展相关调研。 至2020年4月,召开多轮标准起草组编写会,和其他系列标准一起征求联盟内成员单位意见,形成此次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近几年,我省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一些列举措,取得一定成效。我省新

《粉笔》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粉笔》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任务来源 2007年2月,在陕西省政协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案中,政协代表提出消除粉笔粉尘污染改善教学环境的建议提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办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和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案的通知”精神,决定制定粉笔地方标准,规范我省粉笔生产,并将该项任务落实到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陕西省标准化院在接受任务的同时,立即组织成立了课题小组,负责该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课题工作组先后在我省户县质监局和湖北省孝感市技监局的配合下,对户县地区和湖北应城地区粉笔生产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当地粉笔的实际生产情况,为3家龙头企业制定了粉笔企业标准,用于规范生产,并作为产品验收、质量评定的依据。在技术标准的支撑下,应城粉笔的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仅黄滩粉笔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企业生产的“文峰牌”粉笔,年产量达1500多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元,文峰牌粉笔也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户县是我省的粉笔主要生产地,由于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形成不了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难以质量求

生存,仅靠价格参与竞争,降低价格势必导致原料成本的降低,原料成本低了就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长此以往我省这项特色产业,面对外省高质量的产品,竞争压力会更大。因此,制定《粉笔》地方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引导企业科学生产,提高我省粉笔质量,消除粉笔粉尘污染,从而减少劣质产品对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伤害。 课题组同时深入市场,对西安市市场粉笔的批发零售情况、市场销售的黑板材质以及目前西安市大中小学校使用黑板的材质等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相关的信息,这对后期标准技术指标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二、编制原则,标准主要内容 粉笔生产因其生产工艺简单,一直沿用凭师傅经验传授的传统工艺,目前国内尚无机械化批量生产,生产还是家庭手工作坊式,其生产流程主要是配料(建筑石膏粉)-----成浆----铜模灌注成型----脱模----晾晒----手工包装。 目前,粉笔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在编制该项地方标准时,既要规定相应的质量指标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粉尘污染,又要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我省粉笔生产经营的产品标准。标准编写中主要参考了SN/T 0955-2000《进出口粉笔检验规程》、日本国家标准JIS S 6009-1995《粉笔》及应城市粉笔企业标准。结合我国目前粉笔生产经营情况,对我省《粉

江苏省企业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XXXXXXXX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食品性能特点、企业标准起草过程等有关情况 我公司生产的XXXXXX,由于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维护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订了本标准,作为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 我公司生产的XXXXXX,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为主要原料,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进行调配、杀菌、包装而成。XXXXXX营养丰富,口感酸甜适口,适合每日饮用。 为向江苏省卫生厅进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与备案,我公司内部成立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起草小组。主要过程包括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同类产品的国标、行标、地标,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及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制订依据的讨论,并通过查阅大量的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而制定;同时邀请部分江苏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专家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负责企业标准的指导协调和制订工作。 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原则和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及贯彻执行情况 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以现行有效的GBXXXXX《XXXXXXXXXX标准》为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产品的特点,围绕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要求进行制定,使本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格式上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技术要求与相应国家标准相匹配。 在制定我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过程中,根据我公司的产品特色,参照GBXXXXX 《XXXXXXXXXX标准》的技术指标为基础制定。 原料要求与GBXXXXX《XXXXXXXXXX标准》要求一致,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均采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 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与GBXXXXX《XXXXXXXXXX标准》要求持平,理化指标要求中根据我公司产品特点增加了XXXX。其中XXX项的要求严于该标准。

有机辣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立项背景 辣椒属茄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作为全国五大辣椒生产省份之一,贵州辣椒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辣椒种植面积达到了22.67万hm2已经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辣椒集散地。由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区域气候差异较大,生态环境复杂,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地方名优品种,如:百宜平面椒、福泉长线椒、独山拉岭辣椒、大方皱椒和遵义朝天椒等。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含化肥、农药、激素、重金属残留的农副产品会逐步失去市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生产有机辣椒能进一步推动贵州辣椒产业发展。 但是,由于贵州辣椒科研起步晚,投入少,导致各地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获得品牌认证辣椒少,产业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效益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加之贵州辣椒种类多、地方品种多,且目前没有相应的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国标和行标对有机辣椒的标准化生产进行规范。 本标准针对该现状,旨在制定省内有机辣椒地方标准,规范有机辣椒生产过程,保障辣椒的苗壮整齐、果实质量好及营养健

康,使生产者掌握优质优价的有机辣椒的生产技术,

让消费者吃到高安全高营养的有机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为同类型地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任务来源 任务来源是我单位承担实施的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的科技项目:贵州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高山蔬菜有机生产技术研究”[黔科合NY字(2010)3019号]、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蔬菜良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子专项“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研究” [黔科合NY字(2006)3001号]、省农科院人才项目“一年多茬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研究“[黔农科合(人才)08013号]。贵州地方标准《有机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是这些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体现之一。本标准是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贵州省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中的项目,由贵州省园艺研究所提出,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负责起草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雪、马超、王天文、王荔、彭莉。这些同志都参与了项目的实施,完成了有机辣椒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工作。 三、工作概况 自2007年实施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蔬菜良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子专项“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研究”和贵州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高山蔬菜有机生产技术研究”和省农科院人才项目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无公害蔬菜芹菜生产技术规程 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 根据陕西省质监局地方标准制订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省生物防治总站结合陕西近年来芹菜生产现状、技术条件和生产经营者对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迫切需要,从2017年2月份开始,承担了《无公害蔬菜芹菜生产技术规程》陕西省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 二、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芹菜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较大的七大蔬菜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质脆味甜。但根据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芹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民的食用和农民的增收。2010年至2012年期间对北京市芹菜样品抽检,农药残留检出率最高为24%;2009年至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检测数据显示芹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28%;2015年对山西省11个市的芹菜进行抽样,农药残留超标率为21.7%,远远高于其他蔬菜。 目前我省芹菜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黑斑病、疫病、斑枯病、叶斑病、软腐病、病毒病、小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生产效益,种植户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盲目使用农药,破坏了芹菜种植的生态平衡,使得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制定无

公害芹菜生产技术规程能有效提高芹菜的品质,避免不合理使用农药。芹菜上登记可用的农药数量不足,很多在芹菜上使用的农药是按叶菜类登记的。而芹菜是一种主要食用茎杆的蔬菜,具有发达的维管束,与普通叶菜在生理结构上差异很大,农药代谢方式也存在很大不同。有报道证明,用同样剂量毒死蜱处理小白菜和芹菜,药液在芹菜上的着药率显著高于小白菜,药液在芹菜中的传导,吸收率均高于小白菜。但是芹菜农药残留超标判定中通常也都参考叶菜类的MRL值,在绿叶类蔬菜上使用安全,但在叶柄类蔬菜芹菜上使用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这也是造成芹菜中超标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关于无公害芹菜生产的技术规程有国家行业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河北省地方标准,淄博市地方标准等,我省还没有关于无公害芹菜生产的技术规程。已有的技术规程主要偏重于种植技术,而且标准制定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无法适应目前田间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因此,通过制定陕西省无公害芹菜农药使用技术规程,可以进一步规范芹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降低农药使用量及残留,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确保芹菜质量安全。 三、标准的制定过程 本标准从2016年10月份开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多位同志,经多年来从事芹菜病虫害研究与防治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宜于陕西省各地进行无公害芹菜生产的技术规范。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后,进行课题调研,

2011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是企业标准备案时的必备资料,对于了解标准制定的背景、依据,保证标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统一《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要求,特编写此作业指导书。 2 内容要求 2.1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2.1.1所申请企业标准的产品是否已存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如已存在相关的可参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应写明参考哪个标准,该企标与所参考的国标、行标不同点及理由; 2.1.2如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可参照,可参考以下例子的表述方法。 例: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除雪是我国北方每年冬天都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兴起,传统的人工除雪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积雪不能及时除掉,给交通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为提高除雪效率,只能喷洒大量的盐。盐有腐蚀性,对路面、环境和车辆危害是不小的。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公司开发了新型环保除雪剂--冰雪融。该产品是专利产品,具有腐蚀性低、无环境污染、融雪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为保证该产品的生产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仅供参考,应按实际情况编写) 2.2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执行情况 2.2.1如依据某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而制定的,应写出参照哪个标准,该企标的哪些内容严于或等同于国家、行业标准。 例:本企业标准参照GBXXX《XXX》,其中XXX指标严于该国标,其他指标与该国标持平。 2.2.2如没有相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写明相关领域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对该产品的限量指标的要求。 例:本公司制定的“三合一奶茶(固体饮料)”企业标准现暂无相应国家或行业的质量标准,在制定中以GB 7101-2003《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蛋白型的技术指标为基础,其中XX项的要求严于该卫生标准。 2.3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目的和依据 2.3.1标准中各项指标要求,应一一列举出其制定的依据,特别是直接参照执行某标准条款内容,在引用标准中看不到具体标准号的要特别指出。 2.3.2对检验规则中的出厂检验项目与型式试验项目的确定依据应着重说明,其他作简要说明。 例: (一)制定本标准技术要求的目的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固态复合调味料》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名称:沈阳市绿善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固态复合调味料 标准编号:Q/SLS 0001S-2017 固态复合调味料由沈阳市绿善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生产。本企业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的规定,按照《辽宁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有关规定制定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一、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本公司是进行固态复合调味料加工的企业,根据消费者对食品原料安全健康的要求,本公司适应市场需要研制开发了以下产品: 固态复合调味料:以花椒、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等香辛料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糊精为辅料,经配料、过滤分选、粉碎、筛分、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香辛料含量85%以上的非即食固态复合调味料。 固态复合调味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生产,经部分消费者食用,普遍反映口感风味好。经查询检索,目前尚未见有本产品适用的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确保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定本企业标准作为生产指导的依据,并作为监测检验本企业固态复合调味料产品安全性的规范性文件。 二、工作过程 我公司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进行了详实的调研,反复试验、验证后,确定产品生产工艺,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引用标准,起草制定本标准。 (一)调研 1、配料:花椒、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麦芽糊精 2、工艺: 以花椒、八角、草果、桂皮、小茴香等香辛料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糊精为辅料,经配料、过滤分选、粉碎、筛分、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香辛料含量85%以上的非即食固态复合调味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凉拌菜》编制说明

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凉拌菜》征求时间稿 编制说明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2012年7月

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凉拌菜》送审稿编制说明 1. 任务由来及说明 2011年5月,浙江省卫生厅下达关于公布2011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承担单位的函(浙卫便函[2011]48号),将《凉拌菜》(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订任务下达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为做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在接到任务以后立即成立凉拌菜省地方标准制订项目组,按合同,项目组由浙江省农科院质标所、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为更好的完成标准,我们邀请杭州市餐饮业协会作为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本标准的制订。召开专门会议论证标准制订的涵盖范围、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讨论与其它标准的协调性;确定标准的制订要点,确保项目指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标准制订的意义 凉拌菜是餐饮行业销售的重要产品,是餐桌上的必备菜肴,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喜欢,凉拌菜不像其他热菜是经高温加热后食用的,它几乎都是放凉后加工和生的即食菜肴,因此安全隐患也最多。如检测评价中发现凉拌菜产品甲醛超标、黄曲霉毒素超标,其微生物指标更容易超标。另外,目前对制成凉拌菜的原料也很少进行安全卫生指标的把关,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在监管中也感到困难重重,而该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及实施,以及从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的《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的执行进度上看,2010年的抽检品种中覆盖了高风险食品。而凉拌菜常常成为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即被列为餐饮环节的高风险食品。随着餐饮监管的加强,国家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力度有进一步增强。但是从实际监管效能上看,由于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导致检验机构无法进行质量监督检查或仲裁检验;政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罚;而对餐饮企业,由于缺乏相应标准,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生

陕西省《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服务规范》 陕西省系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为了规范我省旅游景区实景演出的市场,配合我省旅游景区实景演出的推广,扩大我省旅游景区实景演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我省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2011年由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系列地方标准编制计划。 二、目的意义 2006年,西安市临潼区斥巨资打造的大型真山、真水情景舞剧《长恨歌》,“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丰富了唐文化为主题的表演形式。”另外,由曲江大唐芙蓉园打造的《大唐追梦》以及大型秦腔交响诗《梦回大唐》,在创作之初也将目光瞄准了旅游市场。在旅游演出方面,仅去年一年,陕西宝鸡开发了《周颂》,咸阳推出《丽影泉情》,延安打造了《保卫延安》等先关演出节目。 旅游景区实景演出作为一项文化创新产业项目在中国内地形成一股热潮。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演出形式。实景演出与以往其他演出形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将真实的著

名自然景观元素引入到演出活动中来,是对既有演出形式的突破和创新。虽然它是在原有自然、文化基础上利用既有的一些艺术形式进行的艺术活动,但是,它已经不再是既有形式的复制或者叠加,而是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元素的综合再加工、再创造,它已经具备了原创性演出形式的基本特征,它将演出与旅游元素结合起来,巧妙地创造出一种演出形式,也创造出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特殊文化符号。 但是,近年来,省内仿唐歌舞表演市场有点混乱,很多场所打着‘唐乐’的旗号招揽生意,实则是鱼目混珠、粗制滥造的表演。但是这些表演要价不菲,动辄二三百元一张票,很多游客看后大呼上当,抱怨连连,投诉旅行社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陕西旅游大省的形象,更加影响我省的旅游收入。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提高演出各相关方的标准化意识,指导我省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服务工作,保障旅游景区实景演出服务质量,规范与演出相关的服务接待和表演设备管理,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相对稳定的演出效果,取得更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本系列标准内容的问题 立项书与目前标准存在差异,主要是系列标准内容的问题。立项书中列出了四项标准,分别是《旅游景区文化演出服务规范表演管理》、《旅游景区文化演出服务规范设施设备管理》、《旅游景区文化演出服务规范服务接待》和《旅游景区文化演出服务规范营销管理》,编制组和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协商后,考虑到营销管

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立项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立项背景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新开发生产的茶香型白酒,利用湄潭当地绿茶为主要原料,配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固态发酵、蒸馏、贮藏、勾调、精滤而成,除具有白酒香味外,兼具舒适的茶香,风格独特,得到国内白酒大师沈怡方、高景炎、于桥、庄名扬、徐岩、贾翘彦等夸赞,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至今尚无适用于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为了保证该类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特制定本标准。 茶香型白酒地方标准的制定,使贵州白酒诞生出一新香型,是茶产业与白酒产业完美结合,对充分利用贵州茶资源优势与白酒资源优势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规范茶香型白酒的生产,稳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起到切实的保障作用。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厅关于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项目编号:黔卫计办函【2015】94号。 二、主要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15年8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先是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制订了详细的标准制定方案与工作分工,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进行收集与分析;再是对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茶香型白酒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数次实地调研,2015年8月-2016年3月完成调研、样品抽取检验、感官品评、检验结果分析整理等工作,2016年4月-2016年5月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制标依据和对主要条款的说明 1、制标原则 ①确保食品安全; ②指标及其对应的分析方法要积极参照采用国家标准; ③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④要结合省内情况和产品特点; ⑤与相关标准法规协调一致; 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技术进步 2、主要条款的说明 ①产品定义 进一步从原料等方面固化茶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关键要素,突出其典型性。同时规定不得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和其他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与固液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产品区分。 原料方面:突出以粮谷、绿茶或红茶等为主要原料。 ②酸酯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