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比较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方法1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2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3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
4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准。
脊柱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1 .体位:应取硬板床加软床垫不超过IOCm,给予仰卧位以保持平直。
2 .翻身方法要正确,保持“一”字形翻身,并应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翻身。
3 .功能锻炼:脊柱损伤后如果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粘连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及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
一般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开始,如伤后第二天。
锻炼腰背肌的方法有:1)挺胸:仰卧于硬板床上,用两肘关节支起胸部,使腰背部悬空,于伤后1~2天可进行(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1周可练此法。
(3)三点支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背伸,伤后2~3周可进行锻炼此法。
(4)弓桥支撑法(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现出一拱桥状,伤后3~4周可练习。
(5)背伸法:患者俯卧,受伤早期,在护士帮助下取得俯位,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再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同时抬两腿,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身体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力支点。
伤后5~6周可练此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第一天在他人帮助下作直腿抬高,第六天抬高30~70度,术后第三天患者应主动直腿抬高,并在他人帮助下屈膝、屈髅及活动踝关节。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课件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0
拄拐行走
• 1、 将双拐支撑在双脚两侧的方向,保持身体平稳; 2、 两个拐杖顶部尽量压在双侧肋骨上,不要用你的腋 窝直接顶在拐杖上,伸直肘部,用双手支撑体重; 3、 双拐同时向前移动; 4、 向前移动患腿于双拐之间同一平面; 5、 再向前摆动正常腿,放在双拐的前方; 6、 不断地重复,你就可以向前行走了(双拐->患腿>正常腿)。
(5)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不宜进行功能锻炼 (6)避免引起伤肢疲乏、疼痛,避免冲击动作和任何暴力,所有锻炼尽量在
无痛范围内进行。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3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25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4
2.股四头肌锻炼
• 方法: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足跟用力下蹬,足背屈, 反复动作。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5
3.直腿抬高活动
方法:患肢平放于床上,膝关节伸直,抬腿。(抬高角度为45度)。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16
下床方法
四步骤:坐起---两腿下垂坐于床边---扶助行器站起---拄助行器 行走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9
胫腓骨骨折
• 术后7天,进行患肢肌肉锻炼外,可逐渐活动骨折上下关节,但 动作要轻,主要做抬腿练习和膝关节屈伸活动。抬腿练习即病人 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足 跟稍离床即可,抬腿时要慢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当把腿抬到 适当高度时停3-5s 再放下来,这样反复练习,1次/2h,5-10min/ 次,以不疲劳为度。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周荣复位,固定,功能熬炼骨折早期伤后1-2周,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熬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熬炼的主要目的是增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骨折中期伤后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熬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手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主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年夜活动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骨折后期伤后6-8周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熬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熬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围和肢体正常力量.功能熬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熬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熬炼,如果肿胀较重并陪伴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熬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熬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置.功能熬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功能熬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晦气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外旋转运动.骨科罕见疾病的术后功能熬炼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熬炼(一) 锁骨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熬炼的方法: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外旋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年夜,逐渐增加用力水平.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主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患肢上举爬肩梯(手指爬墙法),抗阻牵拉(手拉滑车)法;反掌上举法;肩、肘屈伸法;.但在骨折2周应防止做年夜幅度的肩收与前屈练习.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固定或外固按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收举措.(二)肱骨干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增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熬炼的方法: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应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肩、肘关节活动: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举措,即划圆圈举措.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获得熬炼.以上熬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3注意事项:同锁骨骨折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固定或外固按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收举措.(三)尺桡骨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轴线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增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熬炼的方法: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骨折愈合后的熬炼: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举措,使上、下骨折端发生纵轴挤压力.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四)腕指关节功能熬炼:方法:腕屈伸法;腕侧偏法;腕部回旋法;抓空握拳法;手捻双球法;等.(五)股骨颈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增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熬炼方法: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次,每次10下. 术后第2周开始在坚持股骨不旋转、不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熬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有直腿抬高法,举屈登空法,侧卧展腿法,以及下蹲起立法等.3注意事项: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六)股骨粗隆间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增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熬炼的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熬炼法式与股骨颈骨折的熬炼方法相同,但进程可适当加快.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六)股骨干骨折1目的:股骨干骨折越靠近膝关节,对膝关节功能的损害越年夜,血肿易使股中间肌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须早期开始功能熬炼,以增进血肿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增强肌力.2功能熬炼方法: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 4周后可以练习坐在床边进行髋、膝、踝部的主动运动(熬炼方法同股骨颈骨折).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七)髌骨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2功能熬炼的方法: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趾关节主动运动. 固定后3-5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主动活动,做主动屈膝活动练习,6-8周可负重行走.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术后初下床行走的病人应注意呵护,以防摔倒、摔伤.(八)胫腓骨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2功能熬炼方法:外固定后早期,疼痛减轻即刻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髌骨主动活动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 外固定去除后,伤口愈合,可充沛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并逐步去拐行走.增加髋、膝、踝关节活动练习,可做起立与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收.外展活动,膝、踝关节去说活动,踝关节外翻抗阻活动.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外固定早期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年夜腿,以免影响骨折稳定.(九)肩关节脱位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熬炼方法:即日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关节的主动练习,每个举措重复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练习和在悬吊带做肩前屈、收和旋的摆动练习,即病人用健侧肢体缓慢推动患肢做外展与收活动,活动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 去除悬吊带后:①肩外展、后伸和外旋的主动运动练习,举措应缓慢、柔和,幅度逐渐扩年夜;②肩前屈、收、旋的练习.3周后病人可进行弯腰、垂臂、甩肩熬炼,即病人弯腰9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极点作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围小,逐渐扩年夜划环的围. 4周后病人可作手指爬墙和手高举摸头顶熬炼.即病人面对或健侧身体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手高举摸头顶是指患侧手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患侧手越过头顶触到对侧耳朵,或熬炼用患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活动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十)肘关节脱位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熬炼方法:固按期间可做伸指、握拳等熬炼,同时在外固定呵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 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增强肘关节周围肌力.可利用握小球帮手熬炼.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时要坚持熬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熬炼时应注意以主动熬炼为主,主动活动时举措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而加重肘关节僵硬.二骨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熬炼(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熬炼1目的:术后功能熬炼,可增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2功能熬炼的方法:术后肌力训练是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熬炼的重要容.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术后第2、3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熬炼.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举措,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 对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就可以到达完全固定.所以,对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熬炼,手术侧逐渐部份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伸直髋、膝关节.下肢关节主动运动器(CPM 机)辅助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动练习训练经常使用CPM 机辅助完成.其活动围可随时调节并逐步增加.一般将CPM机开始的最年夜的活动角度定为40°,此时髋关节活动围为25°~45°,以后每日增加5°~10°.每日可训练3~4h.至术后1周左右,CPM机最年夜活动角度为900,髋关节活动围为25°~85°,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机,而逐步以主动活动为主. 坐位训练: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越80°.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呈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越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髋位外旋练习.3注意事项:功能练习时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防止使其假体超越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1.屈髋不能超越9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越90°;2. 髋关节的收不能超越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3. 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坚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熬炼1目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熬炼有助与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可使膝关节稳定,又可获得膝关节的满意活动度,还可增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2功能熬炼的方法:⑴术后第1-3天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举措,每隔1小时10下,每个举措继续3秒.健膝屈曲,患膝充沛伸直做压床举措,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髌骨可轻微上下移动,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30次,每次继续10-15秒.(2)术后第4-7天主动练习:患者双手抱住年夜腿上提,呈屈膝活动,每隔2小时5-10下.患者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举措,每隔2小时5-10下.患者仰卧于床边,将患侧小腿悬于床沿下,通过自我调节髋关节的位置及外展角度来调整膝关节屈曲度,以完成膝关节自我控制下的主动屈曲,角度逐渐增年夜.患者坐于床沿练习:将健侧(或一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或另一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举措;健侧(或一侧)足勾于患侧(或另一侧)足根部,协助患侧(或另一侧)小腿做上举的举措.)或用一根绷带一头绑于足部,另一头牵于病人手中,自行牵引使小腿抬起,膝关节伸直.两者交替进行,每2小时练习20-30分钟,以增加关节活动围.手牵绑于足部的绷带向上牵引抬起小腿(3)术后第8-14天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抬30°即可,保证膝关节伸直及背部展平,坚持5-7秒,每天练习3-4组,每组30次.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举措,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帮手,逐渐降低枕头高度.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扶栏杆做下蹲练习:蹲下后坚持5-7秒,每天3-4组,每组30次,逐渐增加扶栏杆做下蹲练习:渐进式膝踝屈伸练习:慢慢地同时抬起脚跟,直到脚尖着地,然后放回直到脚跟着地;两脚交替练习.抬脚练习: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方向,要让整个脚掌在空中上滑动,一定要用力压地板并要有绷紧肌肉的感觉;两脚交替练习.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让腿完全伸直.拉回腿的时候让脚掌完全贴在空中上;两腿交替练习.将一条腿伸开,离开空中一段距离.坚持7秒钟,慢慢放下腿,让脚后着地,然后脚掌着地,慢慢拉回腿;将一条腿伸开,离开空中一段距离􀂾 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次在做最后一个举措时坚持7秒钟.图45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 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公斤,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20分钟.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主动练习:术后第4-7天可增加CPM机的练习,有200-30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天3-4次,每次30分钟.3注意事项:功能熬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依照个体化、力量、平安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刺激骨痂形成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活动, 可以刺激骨折部位形成更 多的骨痂,加速骨折的愈 合过程。
防止骨质疏松
术后功能锻炼有助于防止 骨质疏松,保持骨骼的密 度和强度,降低骨折复发 的风险。
预防关节僵硬
保持关节活动范围
术后功能锻炼可以保持关 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 僵硬和粘连。
减轻肌肉萎缩
通过锻炼,可以减轻因骨 折导致的肌肉萎缩,提高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功能锻炼的原则
总结词
功能锻炼的原则是指在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 循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详细描述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骨 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功能锻炼的 原则包括渐进性、全面性、个体化等。渐进性是指锻 炼的强度和时间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全面性是指锻炼应涉及关节的各个方向和肌肉群,促 进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个体化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
剧烈活动,同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04
和常见误区
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
保持适度
听从医嘱
功能锻炼应逐步增加强 度和难度,避免一开始 就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疲劳, 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二
次伤害。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 循医生的指导,不可擅
自更改锻炼计划。
持续监控
肌肉力量
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恢复情况, 是否能够完成日常活动所需的 肌肉力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日 常生活活动,如行走、上下楼 梯、坐立等。
关节活动度
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是 否达到正常或预期范围。
股骨胫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股骨胫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股骨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一旦发生骨折,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以及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胫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步骤。
在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早期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早期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
早期关节活动的目的是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
常见的早期关节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是指患者自己进行的关节活动,例如通过踝关节的上下运动来锻炼腿部肌肉。
被动活动是指医护人员或康复师协助患者进行的关节活动,例如通过手动拉伸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训练,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在康复训练中,步行恢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步行恢复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在早期阶段,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来协助行走。
康复师会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并进行平衡性训练和步态训练。
随着康复的进展,患者可以逐渐减少助行器的使用,并开始进行更复杂的步态训练,如上下楼梯和行走在不平整地面上。
步行恢复的目标是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重建肌肉力量和平衡性。
康复训练还包括一些功能性训练,如下蹲、起立和转身等动作。
这些训练旨在恢复下肢的力量和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进展,设计个体化的功能性训练方案,并进行逐步增加难度的训练。
除了上述的康复训练内容,康复期间的疼痛管理也非常重要。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影响患者康复的效果。
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和冷敷,以及康复训练中的按摩和牵引等技术。
疼痛管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的时间和进度是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股骨胫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持续几个月至一年不等。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 的阐述您的观点。
汇报人姓名
患者平卧,保持患肢处 于外展中立位,枕头置 于两腿之间,防止患肢 做内收,外旋的动作。
下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方法
踝泵练习(踝关节主动屈伸 锻炼)
方法:平卧于床,足用力做 上钩及下踩运动,各保持5 秒钟(足的背伸、跖屈功能
的锻炼)。
2.股四头肌锻炼
方法:将下肢平放于床上,伸直膝关节, 足跟用力下蹬,足背屈,反复动作。
膝关节的起动肌 膝关节伸直的主要动力
3.直腿抬高试验
方法:患肢平放于床上,膝关节伸直,抬腿。(抬 高角度为45度)。
下床方法
四步骤:坐起---两腿下垂坐于床边---扶助行器站起---拄助行器行走 ○ 小提示: 术后6个月内禁止盘腿及翘二郎腿, ○ 禁止下蹲坐矮板凳(低于小腿高度)。 ○ 翻身时往患侧翻,或向建侧翻身时两腿 ○ 之间加一枕头。
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活动,要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 围由小到大,次数内少到多。 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
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 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 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不宜进行 功能锻炼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积极性
下肢股骨骨折者,第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 。 4—6周后,可起床扶拐活动,但不能负重
第四阶段
1
(伤7—10周):临床愈合期
主要形式: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
2
共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
3
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锻炼:在骨折后的3天左右,开始进行下肢骨折部位的肌肉静力训练,即保持下肢外形不动,进行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舒张。
此阶段的目标是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防止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2. 中期锻炼:当肢体可以运动后,开始进行下肢的肌肉和关节的康复锻炼。
锻炼的强度应视骨折内固定的强度而定,内固定牢靠时可适当用力,相对牢靠时应减少受力。
当骨折有明显的愈合并且形成骨痂后,可以扶双拐做患肢的部分负重行走,此时不能完全负重,只有当骨折完全恢复、骨折线消失后才能够完全负重。
3. 晚期锻炼:在骨折愈合后,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直至完全负重。
同时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练,以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
具体的功能锻炼方法可能因个体情况和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
骨折后各阶段的功能锻炼

第三篇功能锻炼第一节骨折后各阶段的功能锻炼一、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两周以内,局部反应明显,肿胀达最大限度,骨痂尚未形。
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收缩和放松四头肌,以及用力使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
二、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此期指伤后3—6周,骨痂已逐步生成或成熟,局部肿胀反应消失,骨折端已较稳定,接近临床愈合。
此时可以作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伸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三、骨折晚期的功能锻炼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
这时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
对于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膝关节功能障碍、股四头肌萎缩,即重点练膝关节活动。
四、骨折后功能锻炼须注意事项(一)既要鼓励病人积极活动,又要循序渐进。
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病人全身情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二)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
例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以及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等都不利于骨折的稳定,应加以限制。
(三)功能锻炼以肌体的生理机能为主。
例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四)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
有时练习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
(五)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到体疗室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 对下肢骨折术后病人进行人工功能锻炼与被动训练器锻炼康复效果的比较。
方法:分别将下肢骨折术后病人使用人工功能锻炼具有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或轻的优点138例及使用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122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人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锻炼后的患股肌力、伸屈角度、肿胀、疼痛及并发症进行对比。
结果:使用人工功能锻炼在肌力与伸屈角度的恢复、肿胀与疼痛的减轻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比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的效果好。
结论:使用人工功能锻炼具有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或轻的优点,是比较值得推广的一种康复方式。
【关键词】下肢骨折;人工锻炼;康复器锻炼;比较
【Abstract】Objective: to lower limb fracture patient artificial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passive device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effect comparison. Methods: respectively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patients using artificial functional exercise with the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y earlier,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in 138 cases and the use of T-GBQ-01 microcomputer passive joint training for clinical data of 122 case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for exercise when the femoral muscle strength, extension and flexion angle, swelling, pai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use of artificial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flexion angle recovery, swelling and relieve pai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effect than T-GBQ-01 microcomputer joint passive training effect is good. Conclusion: the use of artificial functional exercise with the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y earlier,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is worthy of a rehabilitation method.
【Key words】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Artificial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parison
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特点:卧床时间较长,运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肌力差等,锻炼患肢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疼痛、促进肌肉收缩,增加肌力,增强关节活动[1],平时对下肢的功能锻炼常使用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被动训练器作被动功能锻炼。
但这种被动功能锻炼的缺点是患者经常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怕骨关节再次损伤,影响肌肉的代谢平衡[2]。
而人工功能锻炼具有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或轻的优点。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08年8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术后的26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两组,双月入院的138例为人工康复组,年龄5-90岁,平均52岁。
单月入院的122例为被动训练康复组,年龄10-86岁,平均55岁。
1.2 方法: 人工康复组病人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让下肢对抗一定反作用力做关节的活动锻炼,这种锻炼可使肌肉收缩,这种肌肉运
动也比较符合大多数人在日常运动中肌肉的运动方式。
可改善肌肉神经的控制。
在进行这种锻炼时应采用“渐进抗阻练习法”《PRE》,逐渐增加肌肉阻力进行练习[3],在此之前先测定患者下肢肌肉关节运动的肌力活动度,然后逐渐加大抗阻力,每完成一次抗阻力练习就让患者休息0.5—1 min,视每位病人体力而定。
每天练习1次,每次30 min。
被动训练康复组术后使用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运动训练器进行锻炼,每天1次,每次40 min。
两组均在术后15天开始锻炼,直至出院,然后观察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肌力伸屈角度及并发症等情况。
2 结果
两种不同的锻炼方法可见人工康复组的患者轻度肿胀,疼痛能忍,肌力4—5级,伸屈度为80-90度,但可能出现肢体肿胀疼痛。
而被动训练康复组的患者可能出现轻中度肿胀,疼痛基本能忍,肌力3—4级,伸屈度70-80度。
有可能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及骨关节损伤的可能。
3讨论
功能锻炼是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术后应正确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并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正确的锻炼方法,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克服恐惧心理,使患者进行主动的配合锻炼,同时锻炼应根据骨折术后的不同时期,骨折断端的稳定性,骨折部位骨痂的生长情况等循序渐进的进行。
禁止做强力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防再次发生骨折。
人工功能锻炼和T-GBQ-01型微电脑关节运动训练器进行功能锻炼这两种锻炼方法操作均简单,都能促进静脉血流速度,减轻肿胀疼痛,促进肌肉收缩,增强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