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合集下载

《心理学教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心理学教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俄国⽣理学家巴甫洛夫创建的⾼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脑机能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所谓⾼级神经活动指的是⼤脑⽪层的活动。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五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如新⽣⼉⽣来就会吸吮,⾷物进⼊⼝中会分泌唾液,就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条件反射与某种⽆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例如,在学校中,铃声与许多活动相结合,如起床、上课、吃饭、休息等,于是,铃声对我们产⽣了信号的意义,变成了条件刺激物,什么样的铃声便会引起什么样的⾏动,这就是条件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类,⼀类是具体信号,包括物理环境中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刺激物;另⼀类是抽象信号,如⼈类的语词。

抽象信号是⼈的社会活动的产物。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条件反射是⼼理活动的⽣理基础。

有关⼈脑中⼼理的东西与神经⽣理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科学积极探索的⼀个重⼤课题。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 一.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如下: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心理现象的发展阶段: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② 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③ 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④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重点学派: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行为主义 华生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机能主义杜威、安吉尔、詹姆士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或叫潜意思);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人本主义 (第三势力)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其他: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学派,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 (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心理特征: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反映出每个人心理过程的特点)知觉 脊椎动物 思维萌芽 思维 灵长类动物 人感觉 环节动物认识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普通心理学第二至第九节

普通心理学第二至第九节

17

四、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 感觉适应:久闻不知其臭 ◆ 感觉后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感觉后象: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先苦后甜 ◆ 联觉:红色——温暖 蓝色——清凉 联觉:红色 温暖 蓝色 清凉
18

四、各种感觉 ◆ 视觉

适宜刺激: 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 纳米的电磁波( 适宜刺激:380纳米 纳米 纳米的电磁波 光波) 视觉器官: 视觉器官:见P27图1—10 图 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色弱 部分色盲 全色盲 色盲的遗传: 外祖父——妈妈(隐性)——男孩 妈妈( 色盲的遗传: 外祖父 妈妈 隐性) 男孩 外祖父+父亲 外祖父 父亲——女孩 父亲 女孩
42
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人的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 理过程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四个阶段) 梦(不连续 不协调 认知不确定)
推荐书籍: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43
意识与注意
三、注意的定义 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四、注意的种类 (1) 无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五、注意的特征 (1) 注意的广度 (3) 注意的转移 (2) 注意的稳定性 (4) 注意的分配
14


一、概念.作用 概念 作用 1 、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概念:人脑对直接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 、作用: 作用: (1)它是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 (2)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获取知识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 的开端。 的开端。

艾宾浩斯1885年《记忆》) 年 记忆》 艾宾浩斯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是指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学说。

巴浦洛夫将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应称为反射,其中与生俱来的为无条件反射,习得的为条件反射。

并揭示了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方式和程序,将条件反射定位于大脑半球。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条件反射学说。

当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能引起动物和人类本能的反射
的刺激相结合时,会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产生一个新的反射,这种反射现象称为条件反射。

2.分析器学说。

高等动物和人类除了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外,还具有第二信号
系统,即第二分析器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它是以现实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以言语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3.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高等动物和人类除了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外,还具有第
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它是以现实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以言语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4.神经类型学说。

巴浦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把人的
神经活动过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兴奋型:神经系统强、不平衡,代表人物是张飞。

活泼型:神经系统强、平衡、灵活,代表人物是多血质。

安静型:神经系统强、平衡、不灵活,代表人物是粘液质。

弱型:神经系统弱,代表人物是抑郁质。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2012版)基础心理学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2012版)基础心理学

E. B. Titchener 1867-1927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杜威、詹姆士 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 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 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 际应用 。
JOHN DEWEY 18591952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 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无机物和植物 -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灵长类动物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 (2012版)
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属于主观世界的范畴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有四个方面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
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一)大小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大小、距离、参照物……
(二)形状知觉 影响因素:视像、动觉、触觉、生活经验
(三)方位知觉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客观现实是 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 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九(人格)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心理学

九(人格)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心理学

20世纪初,美国移民局进行的智力测试
第二单元 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 式和动作系统。 •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没有某种能力难于掌握 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 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 如果两个人掌握了同等水平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说他们 的能力是相同的。 •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 应能力的发展,所以能力和知识技能又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人格的结构(2)
• 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它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 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人格的倾向决定 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了 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了心理面貌的个体差异。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已如 上述,它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 件的心理特征。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 活性等动力特点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则是表现在人对客 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 特征。
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人格的特性(1)
• 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 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 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 相同的,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 • 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是说,包含在人格中的各 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 机的整体。 • 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 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 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I. 引言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由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是基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

这些神经活动类型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反射、条件反射和高级条件反射。

II. 反射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类型。

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生理反应,由刺激引起。

例如,当手碰到热锅时,身体会自动产生退缩反应。

这种反应不需要任何意识或思考。

III.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特定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模式。

它是由原本没有引起特定行为模式的刺激所引起的,例如当有人敲门时,我们会去开门。

这种行为模式是通过与先前存在于环境中其他刺激之间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IV. 高级条件反射高级条件反射则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参与。

它涉及到对事物进行预测和计划,以及对行为后果的评估。

例如,当我们决定去旅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间、预算、交通等各种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V. 应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医学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疾病的成因,并为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在商业领域中,该理论被用来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VI. 争议尽管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受到了一些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争议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是否完全由神经活动所控制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化了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VII. 结论总体来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争议性的理论。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方式,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该理论的局限性,并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机制。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精讲通关第九节能力和人格(2).pps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精讲通关第九节能力和人格(2).pps

“极端” 气质类型
第四单元 性格 一、定义 性格: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 行为方式 所表现的人格特征。 气质 ~ 体现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 ~ 体现人格的 社会属性。 人格差异的核心 ~ 性格差异。 态度:一个人 对人、物、思想概念的一种反应倾 向性 ,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 认知、情感、行为 倾向性 三个因素组成。
(三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 ~ 1936
神经活动 基本过程
(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 —— 主动 (工具条件反射) (桑代克、斯金纳)
无条件反射:先天而来,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 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 础上形成的。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 ~ 1939
前排左起:弗洛伊德、霍尔、荣格 后排左起:布里尔、琼斯、费伦奇
克拉克大学 ~ 1909
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本能我。遵循快乐原则 — 是人的原始本能需要。
自我:现实我。遵循现实原则 — 协调作用 满足本我要求 接受超我约束
Carl Gustav Jung 1875 ~ 1961
三、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 人格的基本元素:人格特质
共同特质
人格
首要特质:最典型,最具概括性。
个人特质 中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
次要特质:表现于特殊场合。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把人的特质分为两种: 共同特质:群体特质 个别特质:个体特质
超我: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则 — 抑制本我,监督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人Biblioteka 有词、语言“下课了”
听见蛇跑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创造人——[苏生理学家、科学院院士]学说(生理、心理联系—反射)
★基本过程
兴奋
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较弱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较强活动状态)
抑制
反之
★反射
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吃流口水)
反射弧
后天习得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
类型
(同希波克拉底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
额外刺激出现,条件反射停止。(强烈铃声,灯光的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
(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受强烈刺激,反射被抑制
消退~~~~
已有的条件反射不再强化,反射被抑制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经典、操作条件反射;第一、第二信号
两种反射
经典
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
被动操作
狗-灯光
灯光(CS)﹉﹉﹉﹉﹉﹉↘
食物(US)────—→唾液R
操作(工具)
斯金纳、桑代克[美]
主动操作
鼠-杠杆
环境——按杠杆—→食物
信号
★第一信号
人、动物共有
具体刺激物
灯光、铃声
看见蛇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泛化现象
类似条件也会引起反射。(40瓦灯引起反射,80瓦也)
分化抑制
强化条件刺激物,不强化其他刺激,对其他刺激的反应消失。??
扩散、集中
扩散
一个地方神经细胞兴奋,引起周围神经细胞兴奋(条件反射的泛化)
集中
区别不同刺激,只对条件刺激物反应
相互诱导
兴奋、抑制的两种神经过程,一种进行时,可引起另一种的出现。
负诱导
大脑皮层兴奋—周围抑制
同时诱导
神经过程发生时,周围相反的神经过程加强
正~~~~
~~~~~~~~~~~~~~~~~~兴奋
相继~~~~
~~~~~~~~停止后~~~~~~~~~~~~~~~~~~~~~~~~
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的定型系统。
*刺激系列、反应系列建立一种稳定的神经联系。*固定顺序、多次训练(灯光-食物、铃声-防御→灯光-流口水、吃、防御。)*在生理机制上都是由动力定型建立(习惯、技能、生活方式。)*节省精力解决新任务(起床、刷牙、洗脸,不用想。)*破坏动力定型(习惯)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习惯午觉,没睡下午不舒服不愉快。)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视网膜、科蒂氏(内耳)
感觉神经
脊髓、脑
运动神经
肌肉、筋腱、关节、内脏
反馈
反射活动结果返回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及时获得信息并更有效调节效应器活动过程。
无条件反射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吃流口水、强光下瞳孔收缩)
保存生命
条件反射
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谈虎、望梅、井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