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要: 介 绍了 配电网线损 产生的原因以及传统的配电网线损 分析方法 从优化 网络结构、 平衡配电网 络 的三 相负 荷等技 术层面以及 加强计量
管理等管理层面上探讨了 配电冈的降损措 施, 以期 为配电冈线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 词: 配电网 线损 三 相负 荷 计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 M 7 1 4 . 3 文献标 识码: A
Q:
Sci e nce an d Tec hn ol ogy I n nov at i o n He r al d
工 业 技 术
配 电 网线 损 分析 与降 损措 施研 究
孙瑞平 王慧 ( 内蒙古 电力 ( 集团)有 限责任公 司巴彦淖 尔电业局 变电管理处 摘
0 1 5 0 0 0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0 4 (  ̄ 一 0 0 8 8 — 0 1
在 全 部 的 电能 损耗 中所 占的比率 不 断增 加 ,
的关 键 所在 。
几年 来 , 因为 配 电 网线损 而 消耗 的 电能 即 可变 线 损 。 当负荷 变 化 时 , 认 为前 者 的 值 是 通 过 优 化 供 电管 理 工 作 中的 管 理 措 施 也 是 近似 不变 的; 而 后 者 则由于 负荷 的不 同 而 是可 以 有 效 降 低 配 电 网 线 损 的 。 本 文 主 要 变 压 器绕 组 以 及 全 部 公用 配 电变 压 器绕 组 水平 两 方 面 探 讨 降 低 配 电 网线 损 的管 理 措 等 效成 两 个 阻值 不 同的 电阻 , 然 后来计 算 线 施 。
网的线 损 。 在 我 国现 行 的 配 电 网络 中 , 常用 负荷 控 制 装 置的 监测 水 平, 在 对 新 客户安 装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线损率是衡量配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10kV配电网来说,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能的供应质量和经济效益。

对于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分析非常重要。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包括对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的巡检和维修,以及对配电设备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定期巡检设备,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可以减少因
设备故障导致的线损。

1. 优化线路规划:合理规划10kV配电网线路布局,减少线路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采用合理的线径和材质,减少线路电阻和功率损耗。

2. 提高变压器效率:选择高效率的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提高变压器
能量传输效率。

3. 使用高质量的开关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开关设备,减少接触电阻和电弧损耗,提
高开关设备的工作效率。

4. 采用智能配电系统:利用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线路运行状态和电能消
耗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减少线路损耗。

5. 加强对用户侧的管理:通过普及用户侧的电能管理知识,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能,减少非正常用电和电能浪费,降低线损。

6. 推行“输配电一体化”改造:改造10kV配电网中老化和低效的设备,如替换老旧
的变压器、升级低效的开关设备等,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降低线损。

对于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分析,需要从设备巡检和维修、优化线路规划、提高设备效率、智能配电系统、用户侧管理和改造升级等方面综合考虑。

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降低10kV配电网的线损率,提高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

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设计方案

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设计方案

配电网中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措施的研究设计方案1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简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是对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各元件产生的电能损耗进行计算及各类损耗所占比例,确定配电网线损的变化规律。

配电网线损是电力部门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

多年来,随着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丰富,人们研究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达到较高水平。

但由于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参数多样性和资料不完善以及缺乏实时监控设备等因素,准确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比较困难,一直是个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众多科研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研究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希望研究出更加适合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新方法,更加快速、准确地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满足电力部门配电网线损的分析和管理需要。

1.1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研究电能在配电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量,分析各元件产生电能损耗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加速各种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计算精度逐步提高,逐步应用于工程实际。

到二十世纪后期,各种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已经成熟,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级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配电网系统的迅速发展,配电网络结构更加趋于复杂化,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增加了难度;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逐步应用,加强配电网的监控,各种数据采集变得容易,为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提供丰富的运行数据资料,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需要研究新的更加适合于目前配电网实际情况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从而推动计算方法研究不断深入。

目前,国内外发表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的文献很多,其采用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精度也各有不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2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传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据网络主要损耗元件的物理特征建立的各种等值模型算法;一类是根据馈线数据建立的各种统计模型。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配电网线损是指电能在输配电过程中因电阻导致的能量损耗,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电网线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造成了电能资源的浪费和运行成本的增加。

因此,研究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影响着线损程度和变化情况,主要包括供电负荷、线路参数和配电设备等因素。

供电负荷的大小和波动会直接影响线损率的大小,线路参数的变化也会对线损率产生显著影响,而配电设备的老化和使用状态对线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制定降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本文将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降损措施,以期能够有效解决配电网线损的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1.2 研究目的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是当前配电系统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分析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降损措施,以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电负荷、线路参数和配电设备等方面;2. 探讨不同因素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 提出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降损措施,以减少配电网线损,提高电能利用率;4. 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及降损措施的效果,为配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对于推动我国配电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分析配电网线损是指在电力输配过程中由于电流通过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而产生的功率损失。

其大小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稳定性。

影响配电网线损的因素包括供电负荷的大小、线路参数的设定、配电设备的质量等。

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的研究

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的研究

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的研究一、引言配电网线损是指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流通过导线和设备时产生的电能损耗,也称为输电线路损耗。

在配电系统中,线损是一项不可避免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对配电网线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降损策略,对于提升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策略展开讨论,首先对配电网线损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线损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降损策略,最后总结全文内容。

二、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1. 线路长度和截面积配电线路的线损与线路的长度和导线的截面积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线路长度越长,线损越大;导线的截面积越大,线损越小。

在设计和改造配电线路时,需要合理控制线路长度,选用合适截面积的导线,以减小线损。

2. 电压等级电压等级是影响线路线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高压线路的线损比低压线路小,因此在电网规划中应优先考虑采用高电压等级,降低线路线损。

3. 负载率配电线路的负载率是影响线路线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负载率过高会导致线路线损增加,而负载率过低可能导致线路线损过大。

合理调整负载率,优化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对降低线损具有重要意义。

4. 线路的接线方式不同的接线方式会对线路线损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能够减小线损。

5. 温度和天气条件环境温度和天气条件对线路线损也有一定的影响,高温和潮湿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线路绝缘老化,增加线损。

三、配电网线损的实际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配电网线损问题,本文选取了某市某变配电网为案例,对其线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 某市某变配电网线损情况某市某变配电网线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每年的线损率超过10%,远高于国家规定的5%以内的线损率要求。

这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其线损进行分析和降损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

2. 线损原因分析通过对该配电网的线损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1)线路老化严重,绝缘及接触电阻增加,导致线损增大;(2)配电变压器负载率过高,导致变压器损耗增大;(3)配电线路长度过长,截面积不足,导致线损增大;(4)负载不均衡,导致线路线损不均衡增大。

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与研究

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与研究
电力系 统线损 的多少,关系到整个 电网运 行过程 中的能 容量分摊 法是工程 中较 实用 的一种方法 ,也是使用 最多 耗 ,它不仅是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也是整个 的一种方法 。其基 本思想 :按各变压器 的容量分摊 电流。下 电力企业技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出的是 电力企业 面 以实例进行 说明。 例题:现运用此软件算法计算下图所 示系统 的潮流分布 , 综合管理发展水平 。所 以每个供 电企业都应当在 日常经营管理 系统 中有 四台变压器 。 中注重线损 的计算和考核,真正做到节 能降耗 。 线损的构成和分类 电力企业通常在输送 电力 的过程 中,大到整条输 电线路, d , N设备变压器 以及保护装 置都会有 能耗 ,也 就是 电能在运 输 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 ,这种损耗就是电能损耗 ,用△ H ( k W h )代替 ,指 的就是单位 时间内内有功率损耗。所有 电力 解:首先计算 均方根电流 I 都是经历通过输送、变压,最后配送 到用户的过程 。 由线路可得 在 电力 系统输送 电的过程 中,电能通 过输送、变压 、配 I 6= I 4+I 3 ;I 5=I 6+I 2 =I 3+ I 4+ I 2 ( 3 ) 电的过程输送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可避免 的损耗,损 耗 的大小主要和设备单位 时间内的运行参数有关系 。线损 电量 按功率公式计算各线路损 失功率


( 2 ) 回代求 各支 路电流 。 从末梢节点开始 向根节点推进 , 支路 ,的电流为:
= 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l n 1 ( ‘ 5 h】 )
( 3 )前推求节点电压。从根节点开始向末梢节点推进,
节点 ,的电压为:
m 粕 Lb) 由于 i 是 随机变量 , 般 不能准确地 获得 ,上述积 分式 执行完 以上三步之后,每个节 点上 的电压幅值修正量为: 解 不出来 ,如把 计算期 内时段 划分的足够 小,则可完全达 到 △ 1 c k = x T I , 一 。 一 ( 7 ) 等 效。一般 电流 值是通过 代表 日 2 4 h正 点负荷实测得 到的, 取节点 电压修正量的最大值 ,若最大值小于设定的阈值 , 设每 小时内 电流值不变,则全 日 2 4 h元件 电阻中的电能损 失。 则跳 出循环 ,输 出电压计算结 果,否则重复执行上述三 个步 当负荷 代表 日 2 4 h 正 点实测值是三相 有功功率 、无 功功 骤 ,直至 收敛 。 率和线 电压 时,则有 :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摘要:介绍了配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以及传统的配电网线损分析方法;从优化网络结构、平衡配电网络的三相负荷等技术层面以及加强计量管理等管理层面上探讨了配电网的降损措施,以期为配电网线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三相负荷计量管理几年来,因为配电网线损而消耗的电能在全部的电能损耗中所占的比率不断增加,降低配电网线损率成为整个电网降损增效的关键所在。

1 配电网线损原因及分析方法1.1 配电网线损原因分析配电网线损可以分为固定损失、可变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固定损失是指变压器的铁损、电容器的介质损耗以及表计损耗等。

可变损失是指导线的线损以及变压器的铜损等。

其他损失诸如管理损失,包括抄表核收差错、窃电及管理不到位、剂量误差等引起的损耗。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线损又分为统计线损、技术线损以及管理线损。

统计线损是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值,通常利用电能表读数计算。

技术线损则是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以及电力网的负载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所得。

1.2 配电网传统分析方法1.2.1 均方根电流法均方根电流法是计算线损时最易掌握的方法,在0.4~10?kv的配电网中应用非常广泛。

均方根电流法的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而且需要24?h检测,计算精度不高。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对于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手段比较贫乏,这就给均方根电流法的应用增加了困难,从而使得该方法多应用在局部电网线损的计算上。

1.2.2 节点等值功率法相较于均方根电流法,节点等值功率法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更广。

节点等值功率发计算线损时的原始数据,来源于计费电能表,能够估计出计算结果的最大可能误差。

电能表的准确度要高于电流表,节点等值功率法因为采用电能表记录的数据,所以比采用电流表数据的均方根电流法,计算出的线损值更为可靠。

但是该方法也是存在缺点的,就是计算过程相对繁琐,而且该方法在计算时简化了连续变化的功率曲线,以阶梯形变化功率曲线来替代,与实际结果有差别。

配电网理论线损与统计线损偏差分析及网架整改建议

配电网理论线损与统计线损偏差分析及网架整改建议

配电网线损理论的计算,为研究电力网架负荷分布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线损理论计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代表月的统计线损率偏差较大,出现该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系统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

配网理论线损率主要采用等值电阻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若计算时段过长,潮流变动较大时,计算精度会降低,计算的损耗为744小时等值电阻平均供出的电量损耗,电阻元件均按照一个定值损耗进行不间断计算,实际线路供电存在峰谷特性,并不是时刻都在定量损耗,故计算的损耗电量会比实际值偏大;(二)供电量大的线路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根据计算结果反映,供电量超100万千瓦时的线路的配变可变损耗在计算时受电量的增长影响较大,当供电量为100万千瓦时,配变可变损耗约为1000千瓦时,随后每增长50万千瓦时的供电量,配变可变损耗将以倍数增长,实际线路各变压器的供电方式及时间段并不一致,根据统计线损率反映的结果,实际配变的可变损耗并不一定为倍数趋势增长。

(三)计算的基础数据不准确。

对于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供电量,所以必须保证供电量的准确填报,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同个计量点有多台变压器的时候,需要将供电量均分给每台变压器,不然可能会出现该计量点供电量偏大的情况;其次需留意低压网的台区首末端电压及三相不平衡问题,这两个因素对低压网的结果影响较大。

配电网架整改建议:一是10kV线路方面,需重点对存量供电半径超5公里,主线卡脖子、单回线路所带配变多这三类问题进行优化整改,工程规划阶段应避免出现这三类问题,从源头上做好治理,线路运行方式调整应充分考虑转供后的网架情况,避免出现转供后网架线损升高。

二是0.4kV台区方面,需重点对存量重过载、首末端电压偏差大于15V、低压电缆出线线径小于185,供电半径超250米这四类问题进行优化整改,同时新建台区时应从这四类问题为原则做好源头规划,评估台区负荷分布及增长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与研究
作者:马红岩罗衡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配电线路有效降低线损率,是实现供电企业供电效率的提升和实现经济利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反映整个电网规划的合理性重要指标,更是反映电网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

本文在分析电力原件消耗电能的机理基础上,介绍了线损计算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电力系统;线损率;计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力系统线损的多少,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它不仅是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整个电力企业技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反映出的是电力企业综合管理发展水平。

所以每个供电企业都应当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注重线损的计算和考核,真正做到节能降耗。

一、线损的构成和分类
电力企业通常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大到整条输电线路,小到设备变压器以及保护装置都会有能耗,也就是电能在运输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就是电能损耗,用△H (kWh)代替,指的就是单位时间内内有功率损耗。

所有电力都是经历通过输送、变压,最后配送到用户的过程。

在电力系统输送电的过程中,电能通过输送、变压、配电的过程输送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可避免的损耗,损耗的大小主要和设备单位时间内的运行参数有关系。

线损电量通常是由电度表显示的供电与售电量的差额确定的,主要包括运行电压相关的变压器铁芯、电容器和电缆的绝缘损耗,以及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绕组的电能损耗等等,这些电耗通常都属于技术性损耗,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所以也叫做理论线损。

除了电力系统输送电力时产生的能耗,管理层面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电能损耗,比如人为原因的抄错统计数据,抄表不及时,计算错误,或者遗漏数据等等,还有因为设备未及时检修导致的漏电,或者设备保护不到位有窃电情况的发生,这些电能损耗就被称作管理线损电量。

二、线损计算基础
电路线损的计算首先要考虑到多种原因,掌握电网的整体构造以及运行数据,还有电路中重要元件能耗占整体损耗的比重等,只有掌握好结构和数据,才能真正准确计算线路损耗,为
提升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做贡献。

一般计算包括:输电线路的损耗、变压器的损耗、接户线的损耗、并联电容器损耗、电表损耗等等。

三、35kV及以下配网理论线损计
(一)均方根电流法
(二)容量分摊法
容量分摊法是工程中较实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按各变压器的容量分摊电流。

下面以实例进行说明。

例题:现运用此软件算法计算下图所示系统的潮流分布,系统中有四台变压器。

(三)低压380V线损计算
低压线损计算主要用于电压等级为380V的线损理论计算,系统以变台为单位细化到用户,根据低压图形和变台抄见以及用户抄见来进行低压理论线损计算。

最基本和应用较广的潮流计算方法应该是前推回代法。

前推回对于一个有N个节点的配电网,设已知根节点电压为,各节点负荷为,配电网拓扑结构和各支路阻抗亦已知。

待求量为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的潮流功率及线损。

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法在第K次迭代中的步骤为:
取节点电压修正量的最大值,若最大值小于设定的阈值,则跳出循环,输出电压计算结果,否则重复执行上述三个步骤,直至收敛。

[作者简介]马红岩(1984-),河北人,助理工程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配网技术;罗衡(1983-),男,江苏徐州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轨道机械生产调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