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特应性皮炎的综合护理进展

特应性皮炎的综合护理进展

特应性皮炎的综合护理进展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特征为,患者及其家族中,具有明显的特应性特点,如过敏性皮炎、湿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典型的特应性皮炎具特定临床表现与上述4个特点。

特应性皮炎临床分为3期: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标签:特应性皮炎;护理;进展特应性皮炎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慢性皮肤病,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发病缓慢,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由于对疾病认知度较低,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

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疾病认知度,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为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本次研究对特应性皮炎的综合护理进展进行分析探讨,现综述如下。

1特应性皮炎发病因素王华[1]研究中发现,在对638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个人过敏史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家族过敏史中超过12岁者明显增多,同时患者临床症状中以干皮症、掌纹症、面部皮炎所占比例最高,出现唇炎、眶下皱褶症状的患者较少,同时各个年龄阶段中,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与Ig E的均值与正常值比较均较高。

由此可见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以干皮症、掌纹症、面部皮炎为主,同时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与Ig E的均值会出现明显增高,对其进行检验,有利于疾病诊断。

李春晓[2]等研究结果中显示,在对213例儿童患者进行病理学分析,患者平均的发病年龄在(0.88±1.73)岁,85.9%的患儿临床表现为慢性皮炎,78.9%的患儿具有过敏史与家族遗传史。

同时组织病理学显示,患者出现角化过度、微水疱形成、浅层血管周围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现象。

由此可见特异性皮炎发病年龄较低,同时发病与过敏史、家族遗传史有着密切关系。

2特异性皮炎临床护理进展约有20%的婴幼儿会出现特异性皮炎症状,由于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特应性皮炎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治疗进展

7 Nirnsky C,Ganslandt 0,Keller B,et a1.Tntraoperative hi曲一field—strength
MR imaging: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ence in 230 patients.Radiology,
2004 ,233:67-78.
作者单 位:301900 天津市蓟县人 民医院皮肤科
软膏 ,可有效 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 J。 1.2 润肤 剂 尽管 目前缺乏润 肤剂对 AD治疗疗 效的直接 证 据 ,但 由于其可延缓皮肤水分的挥发 ,并显著延缓 AD患者所伴 有 的皮肤干燥 ,因此润 肤剂在 AD的治疗 中应用很 广。有研 究 证明润肤剂可增 强 AD患者皮损对糖 皮质激 素的治疗 反应l4 J。 润肤剂通常 每 日至少 应外 用 2次 ;如果需 全 身外 用润 肤剂 的 话 ,儿 童 应 每 周 外 用 25O g,成 人 每 周 则 至 少 需 要 外 用 500 g。 1.3 钙调神经磷酸 抑制剂 他 克莫 司(tacrolimus)可通过抑 制 T细胞相关细胞 因子 、抑制 Langerha138细胞 的抗原递呈 功能 、抑 制嗜碱粒 细胞 和肥大 细胞脱 颗粒 等而起 作用 。Reitam等l5 用 0.1%他克莫司软膏每 日 2次外用皮损处 ,共 6或 l2个月 ,治疗 316例 AD患者 ,治疗一周后 的有效率为 54% ,6个月后为 8l%, 12个 月 后 为 86% ,除 47%发 生 局 部 刺 激 (烧 灼 感 、红 斑 和 瘙 痒 ) 外 ,无系统不 良反应 ,亦无皮 肤萎缩发 生。通 过临床 3年 6 000 例患者用药 的观 察证 明,该 药既有 效 又安全 。SDZ ASM981是 一 种子囊菌素衍生物 ,作用与他克莫司相似。 1.4 抗生素 由于细菌和真菌可通过 超抗 原的作用 而诱 发或 加重 AD病情 ,目前多主张在使用糖 皮质激 素的同时加用 抗感 染制剂如 2%莫匹罗星软膏 、1%益康 唑 、2%米康唑 等 ,尤 其是 治 疗 有 渗 出 性 的 皮 损 。 1.5 止痒剂 常用 的多塞平为 5%盐酸多塞平霜 。DItlke等 用 5%盐酸多塞平霜每 日4次 ,共 7 d,以治疗 AD患者 的瘙痒 , 有 85%的患者在 24 h内即起效 。然 而该药是否 对皮损 的严 重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

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如何我们邻居小王,今年刚上初中,前两天换季的时候,突然觉得全身皮肤瘙痒难忍,家里人以为是过敏,便给他涂抹了一些药膏,并吃了一些过敏药,虽然多多少少有所缓解,但是症状却没有消除。

为了安全起见,他的妈妈带他去了医院检查,在得知他们家有过敏史和哮喘病史后,再结合小王同学自身的症状,最终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

皮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对于特应性皮炎了解的却不是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特应性皮炎呢?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有哪些区别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根据这几个问题简单的讲解一下特应性皮炎。

1.特应性皮炎的内涵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和遗传过敏性湿疹。

与家族病史有很大的关系,属于皮肤病的一种,具有复发性、慢性和遗传性以及病程长等特点,以青少年和儿童发病率最高。

同时它也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属同一类型。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根治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它属于一种难治愈的皮肤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弱,病情无法得到控制,就会使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伤害。

1.特性应皮炎与湿疹的区别?上面已经提到过,特应性皮炎也被叫作特性应湿疹,那么它与普通的湿疹区别在哪里呢?因为特应性皮炎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再加上它早期的症状与湿疹是非常相似的,所以经常会被人们当成湿疹来治疗。

但是它也有所不同之处:(1)特应性皮炎比湿疹的症状要重,湿疹一般是发生在局部,如脸部、脖子等潮湿的地方,而特应性皮炎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连头皮、腋窝等部位都会涉及,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来初步判断是否属于特应性皮炎。

(2)特应性皮炎复发性很强。

也就是说,它不像湿疹一样,涂抹完药膏一会儿就消失了,它不但时间长,而且容易复发。

(3)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干燥,而且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同时会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4)从面部表现来看。

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面色多呈现苍白症状、面色发黑。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内容详细)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15
B.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按上述部位评分,评分 标准0-3四级评分法。症状、体征包括;红斑、 丘疹/水肿、表皮剥脱、裂纹/皲裂、渗出结痂、 苔藓化、皮肤干燥(评价未受累皮肤)。 0-3四级 评分。 C.瘙痒和影响睡眠程度:按最近的3 昼夜平均评 分,0-10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 AD患病率 0.46% 7~12岁 0.68% 13~18岁0.12%
顾恒等 1998年11~12月 我国南、中、北部的不同城
乡地区,11个省市 6~20岁年龄 AD患病率0.69% 男0.84% 女0.51%
顾恒等 2002年11-12月 上海、沈阳、北京、天津、
南京、广州等10城市 1~7岁儿童 AD标化患病率3.07% 男3.86% 女2.20%
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3)皮疹起病年龄比较早(大多数在儿童)。
医学精制
13
1996年Williams制定了一个最低诊断标准。 皮肤瘙痒加以下的其中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
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枯草热)
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可见皮炎湿疹损害 (5)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
IL-2 IFN-γ
macrophage
Plasma extravasation
Infiltration activation
Infiltration activation
Bcells
IgE production
I PA R 速发 I 型 过敏反应
15-30 分钟
L PA R 迟发 I 型 过敏反应 6-2医4 学小精时制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一场和“痒”对抗的“皮肤保卫战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一场和“痒”对抗的“皮肤保卫战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一场和“痒”对抗的“皮肤保卫战特应性皮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在其发病时,往往会伴随着强烈瘙痒,抓挠后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造成感染,进一步加重瘙痒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特应性皮炎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1特应性皮炎是什么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复发率极高。

特应性皮炎具体可以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复发性发作,但这种疾病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敏原或微生物侵入体内,导致引起皮肤干燥、出现湿疹,同时伴有严重瘙痒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感染,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特应性皮炎还具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家族倾向、对异种蛋白极易过敏、血清中IgE值过高、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特点。

2特应性皮炎发病部位由于每个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不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症状也有差异,但其基本症状都好发于面部以及身体褶皱处,通常情况下都是在脚踝、手腕、颈部、躯干、眼睑、肘部以及膝盖弯曲处等部位发病,幼儿患者往往在面部和头皮处发作。

3不同年龄段的典型症状有哪些3.1婴儿期出生至2周岁时期的婴儿所患的特应性皮炎也可称作“婴儿湿疹”,其具体表现为婴儿面部两侧脸颊、额部、眉间、头部等部位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液或浸润、肥厚等症状,且十分密集,皮损性质多样,其边缘不清晰,若经过抓挠、摩擦后,将迅速形成糜烂、结痂等状况,部分患儿还有可能在头皮、额部、颈部、四肢、全身出现皮损。

在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瘙痒,导致婴儿哭闹、睡眠不安。

若不慎接触不良刺激、饮食过敏、以及频繁清洗将导致患儿病情加重。

若病情较轻,且积极治疗,通常可在2年内好转甚至痊愈。

3.2儿童期儿童期的特应性皮炎通常是由婴儿湿疹演变而来,但也有部分患者是直接发病,其具体表现多亚急性和慢性皮损,多发于面部、颈部、肘窝、腕屈侧、腘窝以及小腿伸侧等部位。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AD的临床表现因疾病的病程、不同年龄和不同种族而异。

AD的特点是有一系列的临床表型和内型。

本文探讨已批准的AD治疗方法从润肤剂到生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并介绍新的治疗特应性皮炎有前途的药物。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治疗、皮肤、2 型炎症、润肤剂、屏障修复治疗、度普利尤单抗、JAK抑制剂1. 介绍特应性皮炎(AD)的治疗正在朝着真正的治疗理念转变,特别是对于严重的AD 患者。

事实上,生物制剂的出现正在改变严重AD患者的管理和病程,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比传统的系统治疗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

尽管外用润肤剂仍然是目前治疗的基础方法,但近年来,AD的系统性治疗方法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传统系统性治疗转向单克隆抗体,最近又引入了小分子治疗。

然而,如果没有对这种炎症性皮肤病背后的致病机制的研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任何进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2. 特应性皮炎的分子特征和临床特征AD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儿童患病率高达20%,成人患病率高达10%[1]。

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以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宿主遗传学、环境因素和免疫异常的复杂相互作用为特征,是AD的基础。

2.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聚丝蛋白(FLG)[2]编码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

聚丝蛋白是一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其单体聚集并排列角蛋白束,在保证角质层的机械强度和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谢物有助于形成天然保湿因子。

10%到4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其疾病表型特征为早发、更严重、面部和手累及、手掌高线性、葡萄球菌感染易感性增加、哮喘和食物过敏[3]。

2.2. 2型炎症反应历史上,基于特应性贴片试验的实验模型显示了AD 的双相致病过程:在急性期,AD是一种辅助T 细胞(Th)2细胞介导的疾病,而转向Th1 细胞促进了慢性期[4]。

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研究及治疗近况【分享】

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研究及治疗近况【分享】

欧氏等[18]在口服氯雷他定、外用艾洛松乳膏的基础上加服四弯风汤加减, 治愈率 58. 8%;西药对照组治愈率为 33. 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李氏[19]则以扑尔敏口服配合中药水煎熏洗皮损,总有效率为 81. 57%;对 照组尤卓尔外搽的总有效率为 52. 63%。其认为 AD 属反复发作性皮肤病,长期应 用皮质激素类药不仅不良反应增加,且效价降低,中药外洗对丁•服中药困难的儿 童患者尤为适宜,该组合长期应用患儿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17] 林海桂.健脾利湿汤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 136 例[J].浙江中医杂 志, 2006, 41 (7) : 302.
[18] 欧柏生,刘卫兵,王建民.四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特应性皮炎 34 例 [J].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 8.
[19] 李文忠.中医经验方治疗异位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 医药, 2006,8(14): 118.
2.1 辨证论治
因各医家对 AD 的病因病机及所涉及脏腑的认识各有侧重,故辨证分型的方 法也各有不同。
钟氏[6]按皮损表现分急性期和缓解期。①急性期辨证为风湿蕴肤型,症见 皮损潮红、剧痒、抓之糜烂渗出,治以清热祛湿,佐以健脾疏风,方用除湿胃苓 汤 加减。②缓解期辨证为血热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抓痕血痂为主, 治 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药用生地黄、玄参、何首乌、当归、泽泻、白鲜皮等, 总有效率为 82. 8%»
多数医家对儿童 AD 喜用单验方施治。
魏氏等[12]以健脾化湿颗粒配合皮炎洗剂、黄芩膏外用治疗 64 例儿童 AD,
痊愈显效率为 68. 75%。陈达灿[13]从心脾论治,拟健脾利湿、清心安神的基本
方治疗儿童 AD,并根据皮损形态不同随症加减,如皮损干燥加沙参、玉竹、石斛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

外源型(Extrinsic type AD; EAD):
(1)临床表现;符合Hanifin及Rajka诊断标准。
(2)皮试或血清学试验可测出对吸入或食物常规
变应原的特异性IgE。
(3)皮疹起病年龄比较早(大多数在儿童)。
1996年Williams制定了一个最低诊断标准。 皮肤瘙痒加以下的其中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 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枯草热) 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可见皮炎湿疹损害 (5)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
顾恒等 1998年11~12月 我国南、中、北部的不同城
乡地区,11个省市 6~20岁年龄 AD患病率0.69% 男0.84% 女0.51% 南京、广州等10城市 AD标化患病率3.07%
顾恒等 2002年11-12月 上海、沈阳、北京、天津、
1~7岁儿童 男3.86% 女2.20%
AD: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曲尼司特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郭在培
李彦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法
•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儿童:按5mg/(kg.d),分三次口服; • 成人:0.1g/次,Tid; • 外用丝塔芙保湿润肤霜; • 疗程4周,每周复诊1次;
• 安慰剂组用法同上
治疗结果
n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p值
Bcells
Blood vessel
I PA R 速发 I 型 过敏反应 15-30 分钟
L PA R 迟发 I 型 过敏反应 6-24 小时
DTH 延迟 IV型 过敏反应 24-48 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治疗理念
➢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AD----变态反应科、皮肤科 ➢ 皮肤科医生
–皮肤科界内用药理念差异 • 与美国及英国相比,日本医生更倾向外用非激素的 替代药物 • 系统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环孢素? • 光疗理念? • 局部抗生素使用? • ……
诊断和严重性评估
AD的诊断标准
➢ Hanifin和Rajka AD标准: ➢ 康克非诊断标准(1986年) ➢ Leung诊断标准(1993年) ➢ 日 本 皮 肤 科 协 会 标 准 ( 1997 年 )
(2008年修订) ➢ Bos诊断标准(1998年) ➢ Williams诊断标准(1994年) ➢ ……
➢ 皮肤科医生
– 现在也逐渐注重环境等对疾病的影响 – 主要面对瘙痒和皮疹表现,注重治疗,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 食物过敏原问题,宽松限制饮食,临床上怀疑,食物控制 – 更倾向外用激素,尤其强效激素 – 治疗选择性大,皮肤科界内部理念也有差异
Mohan GC, Lio PA. JAMA Dermatol. 2015 Sep;151(9):1009-13.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 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 ➢ 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
Baron SE, Cohen SN, Archer CB; Guidanc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topic eczema. Clin Exp Dermatol. 2012 May;37 Suppl 1:7-12.
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4岁以上者)。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表现多种多样,诊断需要一定标准
AD临床医生诊断(?)
➢ 中国(张氏)诊断标准(青少年、成人AD)
✓ 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患者如符合以下2条中的1条或1条以上即 可诊断为AD:
– 1.特应性个人史a和/或家族史b – 2.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Williams AD标准
➢ 必须具有: 皮肤瘙痒症状
➢ 加以下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
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
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可见湿疹(或4岁以下儿童在颊/前额和四肢外侧可
SCORAD:特应性皮炎评分;EASI: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IGA:研究者整体评分法;VAS: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
SCORAD评分法:
✓ A/5 + 7B/2 + C
• A为皮损面积:成人的头颈部、上肢各9%,躯干前、后各13.5%,下肢各22.5%; 14岁以下儿童头颈部、上肢各9%,躯干前、后和下肢各18%;2岁以下儿童头颈 部为17%,上肢各9%,躯干前、后各18%,下肢各12%;以1%的面积为1分
• B为皮损严重程度,包括6项体征:红斑、丘疹(或)水肿、渗出(或)结痂、 表皮剥脱、苔藓化、皮肤干燥(评价未受累皮肤)。根据皮损轻重程度,评分 标准为0~3四级评分法
• C为瘙痒和影响睡眠程度:按最近3昼夜平均来分,每项各评分为0~10分(视觉 模拟尺)
• 总分范围为0~103分 0~24分为轻度,25~50分为中度,51~103分为重度
治疗
AD治疗理念
➢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AD---变态反应科、皮肤科 ➢ 变态反应科医生
– 强调饮食控制,把饮食调整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补充维生素D – 强调环境因素,过敏原的作用,如:户尘螨的防护、移除毛毯 – 食物过敏原问题,严格限制饮食,食物特异性抗原检查阴性可以
食用 – 注重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 患儿必须同时符合这三点才能诊断AD
严重性评估
➢ 严重度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 常用的评估方法:
SCORAD
EASI
IGA
VAS
……
➢ 简易指标:
✓ 轻度:皮疹面积<5%体表面积 ✓ 中度:皮疹面积5%-10%,或皮疹反复发作 ✓ 重度:皮疹>10%,或皮炎呈持续性,瘙痒剧烈,影响睡眠
南京地区:
➢ 1998年6-20岁总患病率:0.98%
(顾恒,等.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 , 33 (6): 379-382 )
➢ 2002年1-7岁总患病率:2.57%
(顾恒,等.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29-31)
➢ 2011年1-7岁总患病率:5.88%
(宗文凯,等.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10):708-710)
急性亚急性皮炎 干燥肥厚、苔藓样变
颈前 肘窝
腘窝
青年与成人期 (12岁以上)
干燥、肥厚、痒疹
有助于AD诊断的特征性表现
皮肤干燥 鱼鳞病 毛周角化 掌纹症 眼睑湿疹 手部湿疹 乳头湿疹 盘状湿疹 汗疱疹 唇炎 复发性结膜炎 眶下褶痕 眶周黑晕 苍白脸 颈前皱褶 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 皮肤白色划痕症 出汗时瘙痒 对羊毛敏感 ……
• a 特应性个人史是指曾经或现在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等特应性疾病 • B 特应性家族史是指三代以内的亲属中有湿疹/AD、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
结膜炎等病史 (Liu,et al.CMJ.2016.5:757-762)
➢ 姚氏诊断标准(儿童)
✓ 1.瘙痒>3月,或婴儿湿疹史 ✓ 2.慢性复发性皮炎史 ✓ 3.可见的湿疹
➢ 2014年……
病因和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
炎症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
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疹部位
➢分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年与成人期
头皮 额部 面颊
婴儿期 (出生至2岁)
干燥或渗出
肘窝
腘窝 小腿 伸侧
儿童期 (2-12岁)
患病率
➢ 在发达国家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
➢ 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
➢ 姚志荣:“Preval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ese Children aged 1-7ys”,城市1-7岁患病
率12.94%
Scientific Repor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